手机阅读

长征范文通用(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0:30:48 页码:10
长征范文通用(通用19篇)
2023-11-13 10:30:48    小编:ZTFB

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是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关键。一起来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长征范文通用篇一

塔架巍峨,银箭裂空。

今夜,中国、中国航天。

站在长征五号伟岸的肩头。

站在世界瞩目的眼神中。

做力与美的出征。

从零到一乃至无穷。

长征火箭的每一次出征。

都是量的起步量的飞速提升。

更是质的跨越巅峰。

在经历了千百年的荣与辱、铁与血。

以及痛彻肌肤的梦碎梦醒。

一代夸父一批万户一群飞天儿女。

从共和国的画框中走来。

走进大漠的风。

走进大山的雨。

将长征精神连同窑洞灯光。

一起种植进零的土地。

一锹春夏,一镐秋冬。

中国航天,中国长征。

终于在一波三折九曲回肠中。

拧紧了所有奉献的螺钉。

完善了所有科学的系统。

收获了《东方红》嘹亮的乐曲。

收获了血染旗帜上的星光。

收获了中华民族。

与世界与地球同步的太阳。

龙生九子,性格不同。

航天儿女就是那最能负重的龙种。

心和心紧紧捆绑在一起。

擎起永远不倒的长城。

血与血相拥相融。

让长江黄河日夜流淌和平涛声。

长城、长江、黄河。

这发射民族梦想的平台。

今夜,我们在这里集合列队。

用脉管、脊梁和骨骼。

高高竖起长征五号待发的雄风。

今夜,我们端坐在这个平台上。

再次侧耳聆听,中国。

与世界对话的精彩声音。

长征范文通用篇二

经过漫长的岁月,长征林来了胜利的英雄壮歌,这是用血,用肉换来的,他们不畏惧延寒风吹,不畏惧饥饿而前进。

在那儿一望无际的沼泽草地上,有他们永恒的背影;在辽阔的雪地上,留下了他们坚强的脚印;在一望无际的高山上,有他们挥洒下的汗水!

在漫长的长征中,红军斩关夺溢,抢险飞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草地上,大家吃野菜,啃树皮来充饥,长征路上,小红军累的不行了,首长把自己的马给小红军骑。雪山上,首长为了让每一位士兵都穿上棉袄,自己却冻成了“红人”……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我心里酸酸的。

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苦,而他们是坚定意志上的强者,那么我们要成为学习中的强者,生活中的强者,世界上的强者,而来报答祖国的培养,烈士们的期望,成为世界上的骄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长征范文通用篇三

教学要求: 。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

教学重点: 。

弄清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所表达的 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计算机,小黑板             。

教学过程 :   。

一、借助电教,了解时代背景,初读知情。 。

学生:我们欣赏的歌曲叫,它是由毛泽东作词。 。

教师:听老师朗诵后,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 。

学生:作者对举世闻名的红军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  。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

学生:(慷慨激昂、高亢有力……) 。

一、译    找出诗句中每一个疑难词语,并加以注释。 。

二、连    把每个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组成一句意思明白的话 。

三、悟    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四、诵    声情并茂地朗诵全诗。) 。

教师:请同学们坐好,让我们来交流各学习小组是如何学习的。 。

五岭               浪    。

乌蒙               丸) 。

教师:“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四个词语分别写了山的什么? 。

教师:你知道这首诗的第五六句讲述了红军中的哪两次战役么? 。

学生: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

教师:请同学们看巧渡金沙江的电影片段。 。

学生: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 。

(教师板书:金沙                   暖) 。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断。 。

教师:看完电影,对于诗的第六句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

学生:泸定桥的铁索高高悬挂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给人以寒气逼人的感觉。 。

(教师板书:大渡              寒) 。

教师:“暖”与“寒”两个字你是如何体会的呢? 。

(教师板书:岷山                         喜) 。

学生:尽情欢呼,欢呼雀跃,笑逐颜开…… 。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红军胜利后的喜悦呢?(高亢) 。

学生试读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

三、播放歌曲,创设情境,以唱带诵,增强教学效果。 。

板书设计  。

小黑板: 。

一、译    找出诗句中每一个疑难词语,并加以注释。 。

二、连    把每个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组成一句意思明白的话 。

三、悟    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四、诵    声情并茂地朗诵全诗。)  。

长征范文通用篇四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其实这个问题有许多说法。如“红军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长征是为了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等等。从长征胜利的结果来看确是如此,但结果并不等于起因。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而被迫长征。说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爬雪山、过草地的场景。遥想70年前,红军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鹧鸪山、党岭山、折多山等。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历尽艰苦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长征是什么?长征是人类历罕见的不畏艰难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罕见的传播理想进行的远征。是什么促使他们向总路程超过2万5千里的长征,只是两个字——信念。因为他们坚信路的尽头是一个崭新的国家。红军在长征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是中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直到现在仍然鼓动着中国人民奋永向前。

今年5月,在崔永元《我的长征》节目组里有20多名人,徒步重走长征路,还不是为了体验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和了解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看着新长征队伍,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场景:雨水中,战士们在草地缓缓行走着,一名战士一脚不慎踩进沼泽,挣扎着、呼救着,慢慢陷入黑色的泥水中……雪山上,战士们长眠于这一片白色的世界中,完结了生命的历程……长征的意义决不只是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地多。

理想、期盼、非议、争吵……一群普通中国人走着他们的“新长征”。并且将会完成他们的“长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已的目标。漫漫人生路,长而短暂,终有一天,我们会走完自己所属的人生路,但是否能达到你所要到的地方,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人生道路上设置着种种关卡,是多么难以攻克,有时候你会如饥似渴,有时候你会心累。但是,一块玉没有经过千琢万雕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好玉,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美丽的彩虹才会出现。

长征范文通用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云崖暖”、“铁索寒”,体会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板书课题,了解长征。

1.写课题。齐读课题。长。

4.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课题。

三、整体感诗,学习字词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注意加点的字,检查读诗。(指名几个学生读诗并评价)3.同学们诗读的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看字词。4.指导书写“崖”、“岷”

5.(屏幕出示山脉图片)请位同学用一个词形容图上的山脉(生)这就是逶迤;(屏幕出示一座山的图片)请位同学用一个词形容图上的山(生)说的真好,这座山气势雄伟——这就是磅礴。

6.学生齐读生字词(屏幕出现“泥丸、崖、岷山、逶迤、磅礴”)同学们读得真准,把这些字词送回诗中去,你再读一读。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走进那烽火连天的年代。

(一)首联。

1.请同学齐读一二两句,等闲是什么意思(平常的事)既然难,为什么是平常的事?读出红军的不怕困难。(指名读)。

2.读得不错,我想和这位同学比赛。(师范读)3.你们能不能像我这样读?(齐读)。

(二)颔联。

1.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河,你们能找到吗?给大家一点时间,默读诗歌找一找。(生答)。

2.同学们请看(出示五岭、乌蒙山)——这就是五岭和乌蒙,真是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啊!我们一起来读诗的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3.什么是细浪?什么是泥丸?(黑板简笔画)。

5.读出红军的不怕艰险(指名读)。

6.我觉得还是在走高山,不像走泥丸。(师范读,齐读)7.长征难不难?(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怕不怕?(不怕)这正是因为——(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齐读)。

(板书:不怕难)。

(三)颈联。

1.请位同学读五、六句。读完后,你发现了什么?2.上句写哪里暖?大家知道红军是怎么渡过金沙江的吗?3.老师来告诉你们: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战士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敌人,想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一面集中主力军悄悄袭击渡口,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就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现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而我军欢欣鼓舞。

1.请同学们齐读诗的最后两句。

2.我看到这位男同学笑着读,那位女同学也笑着读,大家都笑着读,这就是“尽开颜”。你为什么笑着读?好,那你把这种高兴、这种喜读出来。

3.我们一起面带微笑读一读。

四、背诵诗歌。

仅仅56个字就写出了如此豪迈的诗篇,这么好的诗,你们愿意背下来吗?请大家自己背一背。(指名背,齐背)。

五、拓展。

学到这,如果你面前站着一位红军战士,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写下来。

长征范文通用篇六

教学目标 :。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体会全诗表达的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红军路线图,多媒体。

主要板书计划:                11、   。

万     水                    千    山。

金沙水、大渡河     五岭山脉、乌蒙、岷山。

只等闲。

作业 设计:课内   1、理解诗句的意思。2、抄写诗句。

课外 1、阅读有关红军的文章。2、背诵。

11、

一、 导入  课题。

1、同学们,我们首先欢迎孙老师为我们唱一首歌,好吗?

2、你们知道这首歌是由谁作词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歌词即毛主席于1935年10月创作的诗:(板书并齐读课题)。

2、同学们,通过预习谁来说说红军二万五千里经过了哪些地方?同学们请看图(学生上台讲解:中国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工农第一方面军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途中历尽千辛万苦,纵横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 北。1936年,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参阅五上社会课本。

2、看着这幅图,听了周欢同学的介绍,你想起哪些有关故事的文章?(《飞夺泸定桥》、《丰碑》、《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

3、的确,这些都是在途中发生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们从这张简单的线路图上可以看出红军走过了大半个中国。到了1935年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中历尽的千难万苦,他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教师范读,多媒体同步打出诗句,背景为过雪山)。

二、初读诗文。

1、同学们,你能读好这首诗吗?(自由读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2、指名读,正音。齐读。

3、通过预习,又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4、交流不懂的地方。你要注意听课,这些疑问会得到解决的。

三、精读第一、二句。出现第一、二句诗。

3、请大家读读诗句,联系学过的知识想想:在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自然环境,敌人,自身条件几方面)。

4、交流。

5、是呀,二万五千里的路程之远、途中遇到的困难之多,是常人难以克服的,但在红军眼里,这一切只被看作 平常的事   。

6、我们来读好这两行诗。指名读——范读——齐读。

这是全诗的总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不怕困难,乐观精神。

过渡:红军途中,到底走过了多少山,涉过了多少水,在一首诗中不可能一一细说。所以诗人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的?板书:五岭、乌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红军战士在跨越千山万水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三到六句。

四、学习第第三到六句。出现第三到六句诗。

1、学生自由读懂诗句。

2、汇报情况。(1)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逶迤”是指什么意思?师讲解:五岭是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五座山,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画画“逶迤的五岭”,,指指名板演。(2)“磅礴”的意思是什么?乌蒙山在云南与贵州两省之间。也试着画画“磅礴的乌蒙”指名板演。(3)、逶迤、磅礴写出了五岭、乌蒙的大,出示:在红军眼里,          像                ,            像            。(理解“腾细浪”、“走泥丸”)教师添板书。教师:同学们,这里“腾细浪”、“走泥丸”是写山的小,又是为了表现什么?点板书“不怕困难,乐观精神”(4)、读的时候要把红军过山的艰难但又无所畏惧,这种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来。自读——齐读——指名读。(5)金沙江、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诗中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读两句诗,你知道了什么?(讲巧过金沙江故事,参阅《二万五千里》一书)理解“暖”的含义:巧渡金沙江成功战士们的心情愉快。这两句诗是写 :金沙江两岸        ,江水拍岸,但给人以       的感觉。师:红军与敌人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6)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飞夺泸定桥”的场面。师讲解:桥上只有十三根铁链,桥下水流湍急,对岸敌枪不断地扫射,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进,那场面真叫人心惊胆寒哪。这两句是写出示:大渡河上横跨着        ,水流湍急,给人以          的感觉。(7)我们怎样来读好这两句诗呢?(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最后二行诗句。

1、1935年红军越过了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巧渡了金沙江、飞夺了泸定桥,在途中取得了节节胜利,更使他们高兴的是——过了岷山,已接近尾声,胜利就在眼前。齐读最后两句诗。

3、再读这两行诗,要读出“喜”、读出“尽开颜”。

4、这是红军的欢笑,这是胜利者的欢笑,这是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六、回归整体。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范文通用篇七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着力宣传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宝贵经验,着力宣传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着力宣传红军在中国革命史和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地位,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根据工委办的要求,开发区工会决定在全区基层工会中开展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诗歌朗诵活动。洋浦第一小学工会积极响应区工会的号召,开展这次充满教育意义的活动。

弘扬红军长征决胜全面小康。

xxxx年12月5日(周一)下午17:00。

洋浦第一小学全体教职工。

可采取朗诵形式,也可采取汇演形式,力求形式多样。

1、各教研组内选派节目,语文组推选4个节目,数学组推选3个节目,综合组推选2个节目,英语组推选1节目。负责人:语文教研组长汤召梅,数学教研组长杨春霞,英语教研组长邓云,综合教研组长曾金带。

2、参赛内容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可以多样。节目音乐背景自己准备,时间控制在3—5分钟。

3、请各教研组在xxxx年11月28号之前把各组选派节目的题目、演讲教师名单和所需音乐伴奏和背景,报送给符桂妍老师。

4、秉着比赛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委来自各教研组,人员待定,共7名。比赛得分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最后取五位评委打分的平均分。

5、活动过程拍照,宣传,最后总结上交区工会。

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颁发荣誉证书。

长征范文通用篇八

我用目光行走了二万五千里。那个鲜红的标题在我心头一路跳跃,啊,长征,这个永不腐朽的名字!长征你的名字诉说着艰辛巍巍雪山,寸草不生茫茫草地,沼泽遍布滔滔江水,烽火连天迢迢征程,坎坷不平长征你的名字代表着坚强用赤诚征服常年积雪用意志战胜绵延草地用信念飞渡滔滔江水用鲜血染红坎坷征程长征你的名字证明着智慧赤水四渡出乎意料金沙巧渡巧妙非凡腊子口天险突降神兵剑门关重地勇建奇功长征你的名字显示着真情老班长金色的鱼钩在闪闪发光小红军倔强的姿态在眼前晃动彭德怀的大黑骡子融进滚滚铁流王才芽的微弱声音震动百姓心灵长征你的名字充满着自豪你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力量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你把革命的种子洒满二万五千里你把新生的希望带给中华大地你用钢铁般的意志铸就了一个永不腐朽的名字!

长征范文通用篇九

授课教师:莆田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陈俊彬指导教师:莆田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严丽仙郑艳萍。

【教学目标】。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2.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诗文。

1.同学们,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周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军事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板书课题2.回顾这漫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七律•长征》这首诗。(板书:七律)。

3、毛泽东写下这首诗的第二天,他便在排以上的干部会上进行激情朗诵。请听——(课件播放音频)朗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36面,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啊!老师把这首诗中的生词请了出来,(课件出示:五岭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诗文,理解诗文。

诗眼中的等闲也是平常的意思。红军把什么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2、诗人在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山名和水名画一画。

都找到了吗?来,我们一起交流交流。(课件出示:长征资料)。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就是连绵不断的样子。知道这逶迤的五岭到底有多长呢?

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而且一路上都是崎岖的山路,翻越它,难吗?

2、(课件出示:乌蒙图)这就是乌蒙山。如果此时又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乌蒙,你又会想到哪一个词?(高耸入云、高大雄伟)。

诗人用的又是哪一个词?磅礴。

知道他有多高吗?海拔只有655米。乌蒙山差不多有5个天马山的高度。它不仅高,而且山势陡峭,极难行走。

3、你能把翻越五岭、乌蒙的难读出来吗?(指名读)。

评一评,读得怎么样?五岭的绵延,乌蒙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吗?边读边想象五岭、乌蒙的样子,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在红军的眼里,这还不算难。想象一下,红军在翻越五岭和乌蒙的途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变成了细小的波浪;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变成了滚动的泥丸。

是啊,你逶迤的五岭有什么了不起,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细小的波浪;你磅礴的乌蒙又算得了什么,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脚下滚动的泥丸,(手指板书)这就是只等闲。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这就是无畏。(板书:无畏)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这就是乐观主义精神。(板书:乐观)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好一群无畏、乐观的红军战士。这正是“巍巍青山何所惧,崇山峻岭任我游”(课件)啊!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齐读。(课件出示:中心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课件出示:暖和寒加点)针对这一暖一寒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金沙江水拍打着两岸的山崖会是暖的,大渡桥上的铁索又会是寒的呢?

你是怎么理解这一暖一寒的?

大家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诗人用这一暖一寒是有他特殊的用意的。(1935年5月,红军来到了天险大渡河,河对岸敌人重兵把守,身后几十万追兵即将赶到。而唯一通道泸定桥上的桥板早已被敌人抽掉,只剩下13根寒光闪3闪的铁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2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展开了夺桥之战。(解说)(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

这就是“寒”,你能把这种“寒”的感觉读出来吗?

2、感情朗读。

是呀!这是浸染战士鲜血的一句诗呀——请你读!这是融入烈士生命的一句诗呀——请你读!这还是诗人缅怀战友的一句诗呀——一起读!3、1935年5月,红军来到金沙江南岸。他们成功运用调虎离山之计,结果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在敌人眼皮底下,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课件)。

此时此刻,战士们心里又有怎样的感觉?能把这种高兴的感觉读出来吗?

是呀,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所以红军战士感到——一起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一暖一寒,两场战斗、两种心情。来,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

你看他把巧渡金沙江读得多欢快呀!你看他把飞夺泸定桥读得多悲壮呀!来,男同学一起读。女孩子一起读。

易也好,难也罢,红军战士只把它们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手指板书)这就是只等闲。

(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圈出表示高兴的词语。(喜、尽开颜)想象当时的场面。

真是一个比一个高兴呀!一个比一个喜悦呀!越过白雪皑皑的岷山,逶迤磅礴的五岭乌蒙,红军用坚实的脚步告诉我们:读——(课件出示:中心句)。

渡过欢快的金沙江,湍急的大渡河,红军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读——。

五、齐诵,升华诗情。

长征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长征书写了一首惊心动魄的史诗。毛泽东用诗的语言再现了长征的壮举,再现了无畏、乐观的长征精神,同时也把自己的英雄主义气概、浪漫主义情怀表现了出来。现在,你们就是毛泽东,把这种英雄气概、浪漫情怀朗诵出来吧!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满怀豪情一起朗诵《七律长征》。长征壮举世人叹,长征精神永流传!长征歌曲大家唱。(播放歌曲《七律长征》)想唱的同学我们一起唱起来。

长征范文通用篇十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书之一。

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是突破了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是由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与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最重要的是,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30多条河流,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走完了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路程,而且还遭遇敌人的追击和堵截不少于400次。说长征是人类历无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远程。共产党人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和国内势力,乃至国际反动势力做拼死的斗争,彻底*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换来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一样,头上的红心一样,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的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位红军所认同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皆成为一个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类奇迹的精神。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长征范文通用篇十一

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过程:

一、谈话导入  。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有关的资料?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北上抗日。在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的路线。

投影出示红军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4)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5)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小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远征:指两万五千里。

只等闲: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向上跳跃,起伏跳跃。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气势雄伟。

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生演唱。

五、布置作业 。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过程:

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闲”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闲:空闲、闲置;等闲:如同空闲、等于闲置。

引申的意思:把这个词带入诗句中,联系上文说说“等闲”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重轻。)。

理解“只”。

投影出示:

(4)读首联,读出语气。

(5)同学之间评读。

(6)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7)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8)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9)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含义。

(10)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

(1)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2)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走:滚动;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4)投影练习:

把()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把()比作()。

(5)再读这一联。

a.用“不仅……而且”回答。(不仅写出了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读颔联。

第12页 。

长征范文通用篇十二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全诗的内容,会朗读和背诵全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

1.预习课文。

2.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3.初读课文,交流相关资料,质疑。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3.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将搜集到的反映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交流。讲一讲的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小故事等,对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大体的了解。

二、布置预习。

1.查字典,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朗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

1.说说生字应该注意的问题。

2.朗读课文。

3.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4.提出问题。

四、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

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1.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大体了解诗意。

1.多读几遍课文。

2.讲讲全诗的大概意思。

二、细读课文。

全班交流的形式全诗。

1.让学生自己讲讲每句诗的意思,师生共同补充。

2.每讲完一句诗,就根据自己理解的程度读一读,大家评议后再读。

3.学生随时提出问题,老师组织大家讨论、交流、解疑。

三、谈感想。

1.这首诗讲述了红军途中几次重大艰苦的斗争?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2.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五、总结。

1.小结同学们的情况。

2.教唱这首歌。

附:

是一篇精读课文。课前教师注意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记录片或故事片,让学生搜集反映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以增加对初步的大体的了解。课上注意教给学生诗词的方法:1、初读——大体了解诗意;2、采用各种方法细读——弄清每句诗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4、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交流,归纳中心,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

开展读故事,讲故事的活动。

活动主题:《读、讲、颂英魂》故事会。

活动过程 :

1、开展读故事活动,向大家推荐书籍。

2、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推荐、自荐。

3、组建评审小组,设计评选条件及评选奖项。

4、定期开展活动。

长征范文通用篇十三

《长征》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类型的图书,作者为王树增。

内容简介。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书籍评价。

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3.长征书籍散文推荐可爱的中国。

4.四大名著水浒传。

6.长征小说地球的红飘带。

长征范文通用篇十四

师: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15课《长征》。谁愿意 帮老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一学生举手)好,请你 来。

师:课前老师提示大家去做几件事,是哪几件事?

生:把课文读通顺,搜集和长征有关的资料。

师:相信大家一定做得很好。请两位同学读读课文谁愿意?他们读得怎么样,可以从字音读得是不是 准确,句子读得是不是正确这两个方面去评价。

生:(读课文并评价)。

师:很不错,这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现在我们再集体读一遍。

生:(读)。

生:(介绍《四渡赤水》)。

师:四渡赤水,是红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击 敌人的最典型的战例之一。这个材料好。

生:(介绍《巧渡金沙江》)。

生:(接答)机智和勇敢。

师:这个材料典型。

生:(介绍《过大雪山》)。

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风雪严寒,唯有我们的工 农红军能做到。这个材料不错。

生:(介绍《过草地》)。

师:夺人性命的草地,红军走过来啦!这个材料感 人。

生:(介绍《惊人的数字》)。

师:应该说这些平平常常的数字,记录着--。

生:红军经历的千难万险,记录着红军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生(1):我觉得红军很了不起,那么大的困难都克服了。

生(2):长征路上,红军遇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都没有把它当一回事。

师:(点击长征地图)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从--------------- 。

生:(边看图边说)井岗山出发,经过11个省,走了------------- 两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顺利到达 陕北的吴起镇。

师: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毛泽东主席,刚到陕北的第二天,就在全军排以上的干部大会上,满怀激情 地朗诵了这首诗--(点击课文、录音)。

生:(听录音朗诵)。

师:朗诵结束,全场一片沸腾,大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现在同学们自己再去读读课文,我想 一定会有新的收获。自由读课文,同桌再互讨论讨论等会儿交流学习体会,谈自己学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自学、讨论)。

师:(提示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碰到问题 就查资料或问别人,自己应该先想一想,一 猜,可能是这个意思,可能是那个意思,然后再通过查资料或问别人来验证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正 确,这叫--猜读法)。

师:现在可以交流了吧?学懂了一字说一字,学懂了一词说一词,学懂了一句说一句,各抒已见。

生:(汇报学习体会)。

师: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的?

生(1):我觉得"腾细浪"的"腾"字用得不够准确。

师:(感到突然)啊,不准确?你是怎么想的?

生(1):如果用"腾"字的话, 就应该是"腾大浪",因为"腾"的幅度比较大。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

生(2):我认为比较准确。"腾"字,可以突出五岭山 脉逶迤起伏的样子。

生(3):我认为不够准确。"腾"给人"奔腾咆哮"的感觉,与细小的波浪搭配在一起,肯定是不合适的。

师:非常遗憾,唐老师教了30年书,长征诗也不知读 了多少遍了,从来就没想过毛主席写的诗有什么 不妥之处,这个"腾"字到底用得准确不准确,很 有必要在课后查查资料,好好研究研究。这位同学能提出这个问题,敢向伟人挑战,能有这样的发现,很不简单。希望继续发扬下去,相信鲜花 和掌声将会永远陪伴着你。(众鼓掌)。

师:还有什么问题?

师:这个问题老师是有准备的。(点击"飞夺泸定桥" 录相)看了。

长征范文通用篇十五

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难点:

1.理解全诗的内容,会朗读和背诵全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深刻含义。

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

1.预习课文。

2.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3.初读课文,交流相关资料,质疑。

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课题。

2.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3.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将搜集到的反映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交流。讲一讲的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小故事等,对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大体的了解。

二、布置预习。

1.查字典,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朗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

1.说说学习生字应该注意的问题。

2.朗读课文。

3.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4.提出问题。

四、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

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目标:

1.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

一、大体了解诗意。

1.多读几遍课文。

2.讲讲全诗的大概意思。

二、细读课文。

全班交流的形式学习全诗。

1.让学生自己讲讲每句诗的意思,师生共同补充。

2.每讲完一句诗,就根据自己理解的程度读一读,大家评议后再读。

3.学生随时提出问题,老师组织大家讨论、交流、解疑。

三、谈感想。

1.这首诗讲述了红军途中几次重大艰苦的斗争?

2.学习了这首诗,你向红军学习什么?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长征范文通用篇十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就是红军长征大无畏的气魄。

从1934年10月开始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先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红军战士们从江西开始行走他们的路程,途中经过福建/广东/湖南/广西……直到陕西。在途中他们走过迢迢长路,越过万水千山,终于在1936年10月艰难地夺取了长征胜利。

在许多的感人故事中,翻越哈巴雪山这胜利片段我铭记于心。1935年4月29日,红军开始翻越海拔5300米的哈巴雪山。缺乏经验的红军指挥员在攀登雪山前穿的单衣,可是到了山上,雪花纷飞,山顶气温低到零下20多度。如果那是我爬上山,想必动弹不得是肯定的。加上氧气稀薄,红军伞兵行动十分不便。寒风袭来,大家穿上所有的衣物也无济于事,窜到裤子里的雪马上化成凉水,裤腿下半截冻得硬邦邦。腿脚都磨破了,鲜血直流,穿着草鞋的脚冻的钻心痛,真是令人难以忍受……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高山反应越大,胸口好象压着大石头,嗓子干的要命,嘴唇也难抿起来。两条腿重千斤,每迈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力气……经过10多小时的艰苦攀登,红军们终于翻过雪山了。但是,在途中严重的缺氧和饥饿寒冷,许多人因饥寒交迫而永远长眠于雪山之上。看到这里,只觉得泪水在眼圈里打转,难受极了,红军战士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和我们永别了!一个多么悲壮的故事啊!

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特别是在通往湘西的途中,红军以极为惨重的代价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由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人。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中,经历了大约120次主要战役\战斗,共阡灭40个团,击溃敌军数百个团,击落敌机4架,缴获长短枪3000多支\轻重机枪330多挺\火炮20多门\骡马约20xx多匹。在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与围追堵截的数百万敌军殊死搏斗,还要与沿途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搏斗。一露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共翻越山脉18座,其中5座终年覆盖冰雪,跨过大河24条,占领大小城市62座,纵横11个省,长驱25000里,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9个月,曲折转战4个省,曾三过纵深近1000里的水草地,行程10000里;红军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径四省,转战进万里。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便是长征精神的见证!

长征范文通用篇十七

田宝宝。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全诗,借助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2.结合文字、影视资料了解长征相关历史,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教学重难点:

1.谈话导入。

打开书第136页,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尤其要注意诗句中带拼音的词语和多音字。(生自由读诗)。

(1)学生自由读诗(2)指名读诗。

(3)纠正易错字、词的读音。

(随机出示)逶迤。

磅礴。

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体会汉字意趣。

(4)正确流利的朗读整首诗。二、二读长征:一段历史。

同学们,主席的一首诗就是一段革命历史。让我们打开历史的大门,感受这段伟大的奇迹。

同学们,你了解长征吗?1.学生自读资料袋,谈对长征的初步感受2.师补充长征资料,引导学生体会长征艰难(出示动态地图)。

其实这些数字想告诉我们的还有许多许多:在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红军不但头顶有敌机的狂轰滥炸,而且前后还有敌军的围追堵截,共遭遇战斗400场以上,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同时还要经受饥饿、寒冷、疾病各种各样的生死考验,中央主力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6000人,平均每200米就会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

(二)诗人笔下的长征。

1.找出最能概括整首诗意思的诗句。

2.生自由读诗,画出具体写了长征在红军眼中不过是“等闲”的事的诗句。3.学生汇报。

预设。

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体会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意思,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3)指导感情朗读。

预设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预设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借助资料了解红军翻越岷山的艰难(2)体会“更喜”所表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指导感情朗读4.朗读全诗,配乐背诵。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独领风骚的诗人,他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接下来本单元的学习,将带我们继续走近毛泽东,领略他伟人的胸怀和凡人的情怀。板书设计:

毛泽东。

不怕。

远征难。

等闲。

长征范文通用篇十八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

教学重点: 。

弄清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所表达的 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计算机,小黑板             。

教学过程 :   。

一、借助电教,了解时代背景,初读知情。 。

学生:我们欣赏的歌曲叫,它是由毛泽东作词。 。

教师:听老师朗诵后,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 。

学生:作者对举世闻名的红军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  。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

学生:(慷慨激昂、高亢有力……) 。

一、译    找出诗句中每一个疑难词语,并加以注释。 。

二、连    把每个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组成一句意思明白的话 。

三、悟    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四、诵    声情并茂地朗诵全诗。) 。

教师:请同学们坐好,让我们来交流各学习小组是如何学习的。 。

五岭               浪    。

乌蒙               丸) 。

教师:“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四个词语分别写了山的什么? 。

教师:你知道这首诗的第五六句讲述了红军中的哪两次战役么? 。

学生: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

教师:请同学们看巧渡金沙江的电影片段。 。

学生: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 。

(教师板书:金沙                   暖) 。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断。 。

教师:看完电影,对于诗的第六句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

学生:泸定桥的铁索高高悬挂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给人以寒气逼人的感觉。 。

(教师板书:大渡              寒) 。

教师:“暖”与“寒”两个字你是如何体会的呢? 。

(教师板书:岷山                         喜) 。

学生:尽情欢呼,欢呼雀跃,笑逐颜开…… 。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红军胜利后的喜悦呢?(高亢) 。

学生试读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

三、播放歌曲,创设情境,以唱带诵,增强教学效果。 。

板书设计  。

小黑板: 。

一、译    找出诗句中每一个疑难词语,并加以注释。 。

二、连    把每个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组成一句意思明白的话 。

三、悟    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四、诵    声情并茂地朗诵全诗。)  。

长征范文通用篇十九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有关的资料?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北上抗日。在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的路线。教师投影出示红军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3)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远征:指两万五千里。

只等闲: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向上跳跃,起伏跳跃。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气势雄伟。

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

五、布置作业 。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闲”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闲:空闲、闲置;等闲:如同空闲、等于闲置。

引申的意思:把这个词带入诗句中,联系上文说说“等闲”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重轻。)。

理解“只”。

投影出示:

(4)读首联,读出语气。

(5)同学之间评读。

(6)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7)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8)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9)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含义。

(10)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

(1)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2)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走:滚动;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4)投影练习:

把()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把()比作()。

(5)再读这一联。

a.用“不仅……而且”回答。(不仅写出了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

(5)讨论归纳: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体会思想感情。

4、颔联、颈联的小结。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1)讨论后回答。

(2)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3)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学生甲: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

学生乙:红军在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比如:在中,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4)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5)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6)学生讨论自学。

学生甲:这两联,两两相对,就被称为对仗。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学生乙:我发现这首诗押an的韵。

(7)自由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前三联的内容。

2、想一想前三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尾联。

1、读尾联。

2、岷山——红军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读出这种心情。

4、理解:

(1)更喜:对胜利充满信心。

(2)尽开颜:

投影出示:

什么人“喜笑颜开?”

(红一、四方面军以及所有的革命军民)。

5、品读。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反复朗读课文,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读音技巧,再现诗中意境。入情朗读。(可以采用配乐朗读。)。

2、检查背诵。

五、作业 。

1、朗读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设计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