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0:12:22 页码:7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大全15篇)
2023-11-13 10:12:22    小编:ZTFB

通过总结可以总结自己在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为下一步的努力提供指导和借鉴。写总结时,可以适当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和经验,但要注意个性化和创新性,避免形式化和模板化。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一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也不是学生学习监督者和控制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教师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侃侃而谈,充当主角,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日益深入,过去那种追求学生整齐化发展的做法将不合适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被当做一种教学资源。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从而达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成为教学的主流。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不同的服务,力求让教师、教材、课堂教学都适应学生的`学习发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新课程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教师自身要吃透文本,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否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课堂教学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是一句空话,‘人文’也就是废话,只能是毫无价值的楼阁吧了。

我执教了多年的语文,但每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总是这样做的:首先读一遍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难不理解的词语,查字(词)典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在一旁作上标记。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我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另外,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材上作好标注,并且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好。

重点词句的含义,写在一旁,课堂上参考。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已经掌握清楚了,我才开始写教案,而且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

一篇课文应该怎么上,我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对于不同的教师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这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把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否则说什么也是毫无意义的,做为一个教师,你教学语文首先就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放哪个在第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比传授学生的知识更为重要。但是,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这可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利用创设的情境来提问,这样做往往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善于利用这样的发方法,确实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如果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我在教学故事时,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知道,教师应重建新的教材观:教材只是供教师教学的一个资源、一个线索。我们教师要做一个研究者,无论任何时候在教学中,都要以学生为本,不是以教材为本。这样才能增强开放性。这可是一个大问题,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因此可以说,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重担!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二

当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状况,我概括为“旧四重”。这“旧四重”十分普遍,它严重地异化了语文教学,使得语文教学变得很沉重,了无兴趣,亦寡效益。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要素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现在的状况是,一本教材打天下。从小学到高中,教材几乎成了教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的全部依托。语文教师的工作,就是带着一本教材走近学生,指导学生学语文;学生也就是整天抱着一本语文教材。课上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课后教师盯盘教材上的练习(包括教材配套辅导练习),学生死做教材上的练习,考试时教师用教材考学生,学生唯教材是从。很显然,这样的做法泛化了教材的功能,忽视了语文学习重习得的基本规律,同时,夸大“举一反三”中“一”的作用。

重教材的另一个表现是,教材的编者把教材编得又厚又繁又人文又综合,使得教材成了学生难以承受的语文学习之重。我们以某版教材为例,一册教材,以人文为主题,编写六个单元共30文章,还要加上“诵读欣赏”“写作”“语文实践活动”“名著推荐阅读”“口语交际”以及若干“附录”。不要说有不少文章选得并不经典,单是如此多的数量(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是怎样地疲于应付就可想而知了,结果造成了“挖坑式”的教学,浅尝辄止,雨湿地皮。

大家都讲课堂是主阵地,这话没有错。但是“主阵地”不是“唯一阵地”。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课堂不是“唯一阵地”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状态是什么?语文的教与学,只在课堂上进行。课外没有语文活动,课外没有教语文、学语文的意识与实践,甚至,即使教材上安排的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也被取消了。这样,就把本应渠道广泛、视野开阔的语文教与学给单一了、窄化了。语文教学成了大棚子里的工艺了,语文学习也成了在温室里育花。

重课堂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教师太重课堂上的“讲”了。这已经是当下语文课堂的通病了。“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这是对当下课堂教学现状的客观估计。语文课堂也有过之无不及。更有甚者,语文课堂没有思想可言,没有智慧可言,没有快乐可言,有的只是无聊与无奈。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中阅读很重要。然而,现在由于教材中的文选式的编排方式,课堂上阅读指导的比重,考试中的阅读理解的份量等等因素的牵引,使得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主打。假如做个量化的估计,当下中小学阅读教学的比重起码占到85%。然而,大量的阅读教学的时间并没有换来语文教学的丰硕收获。早在1978年的时候,吕老说:“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其实,这“二千七百多课时”,起码有85%是用来阅读教学《·》的。遗憾的是,这样的“咄咄怪事”,竟然一“怪”就是三十余年,而且,到了今天,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咄咄怪事”。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要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然而,事实如何呢?写,人人都知道重要,但是,往往因为无从下手(无教材可依、无训练序列等)而落实得并不够好,变成任其发展。听与说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不重要”了。弱化了听、说、写,结果把时间都给了读。

阅读,确实是写、听、说的基石,但是,由于只重教材阅读,只重课堂讲授,因而,使得阅读的效率也变得低下了。重阅读的结果却是没有硕果。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分数在当下教育评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在时下,重分数几乎成了批评语文教学的众矢之的,成了扭曲语文教学的罪魁祸首,但是,分数仍然死而不僵。重教材、重课堂、重阅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根源大都在此。

重分数,其实没错。错在过于重分数,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标尺。重分数不是语文教学特有的罪与罚,它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然而,语文教学中重分数更是偏离了语文的特质。很多的语文能力与素质不是以分数来呈现的。

由此,我们想到考试。我们常常看到网上曝光一些语文试卷的怪题或怪答案,让人啼笑皆非。更有考试频繁,使学生渐渐消磨了学习语文的灵性与热望。

综述之,尽管新课改的春风荡漾了十年,但是,语文教学的春天依然没有到来,乍暖还寒,萧然犹在。网上流传着一首题为《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丑陋的》的诗,确是写照。诗中说:“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丑陋的/我给学生发卷子,一张接一张/像漫天的飞雪,有赤道那样长/我身不由己!我力不从心/是谁?让我与学生像磨盘一样的转/磨掉了个性,磨碎了时光/是谁?在挥舞着指挥棒/引着千军万马,集体埋葬/是谁?摇晃着火红的大旗/将野心,冷笑般的隐藏/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丑陋的/我微笑着,将微笑长久地欺诳/微笑里,爬满别人的主张/主张,如病毒在疯长/洗过的灵魂里,只留下——/微笑,白痴一样/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丑陋的/我不温柔,我性格乖张/我想把渤海变成一个马桶/冲掉的,是陈旧的思想/然后,我坐在山海关的城楼上/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丑陋的/我渴望:自由地飞翔!

当下语文的教与学,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都是无法承重之重。

面对“旧四重”,我们有责任思考与重构语文教学机制,在学理层面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语文教学厚重而不再沉重。

“语文教材体系陈旧已经延续上百年了”,这在处于变革中的中国来说,已经很不恰当了。在涉及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的层面上,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教材的改革。教材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会影响课堂的变革,影响教师的变化。

首先,改革教材就要改变教材体式。变人文修养的单元主题为语言习得的单元组块;变文选组合为训练系统;变阅读本位为四线合击(听说读写);变文体循环为能级递进;变讲读中心为自学指导。这五个转变,其实是在教材的层面,遵循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重构了语文教学的机制,从而很好的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

其次,改革教材就要减少教材份量,让教材变薄。笔者认真地研究过台湾的国文教材,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每册教材只有十二课文。而大陆的教材每册都是三十课文。数量悬殊,显而易见。为什么要减少每册教材目呢?“教材无非是例子”。“例子”本身就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发挥“例子”的示范作用,二是“例子”不是学习的全部。基于这样的考虑,让教材变薄,一是可以避免多学而不精的状况,避免“挖坑式”的教学状态,避免“糠多嚼不烂”的现象,教材目少了,就可以做足做精课文学习,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二是可以腾出时间与精力让学生更多更充分地阅读。对于学语文来说,教材是“例子”,课堂是“练兵场”,更多的学与习是在教材之外,课堂之外。

第三,改革教材就要增设读本及书单。语文教材应该是这样的格局:以合理体式与适当数量的目构成的课堂教材与以一定数量的精选目与读物书单构成的课外教材相结合。课外教材,不是增加学生负担,它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阅读量。它既要有与课堂教材对应的读本,更要有灵活自由又有所选择的读物书单。课堂教材重在“举一”,课外教材重在“反三”。

变“重教材”为“重教材与读物的结合”,这是语文教学在教材层面的方向。

课堂仍然是主阵地,这点不用怀疑。但是,我们在如何用好这块主阵地上往往是出现偏差的。而这种偏差,必然带来教学效益的低下。

首先,改革课堂要弄清课堂的实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词可以拆解为“语文”“课堂”“教”“学”四个词。这四个词是这样统整在一起的,这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演绎语文”。由此看来,课堂对于教师与学生演绎语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以往,我们研究与实践语文课堂教学时,太多地关注“语文”,而忽视“课堂”。其实,要想语文课堂教学灵动与鲜活,必须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课堂”这一特定的学习时空,切实地把握课堂的规律。我们都说,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教语文前,必须先搞清楚课堂是怎么回事,然而再来研究在课堂上如何教语文。我们一些课堂,教师总是让学生跟着自己转,把学生有意无意间放在了被动的位置上,这样的话,课堂就不会有活力,学生就不会有主动性。没有活力,没有主动性,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无法燃放出来,因而,“语文”就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思维与思想里。所以,理解与实践“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得真正搞清楚“课堂”是啥玩意,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究竟是怎么的关系。洋思的改革也好,杜郎口的改革也好,他们都是在本质上改革“课堂”,从而激活语文、数学等等这些学科的教学的。

其次,改革课堂要“从课堂教学扩大到课外语文活动与校外语文实践”。要树立“大课堂”的观念,要实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一方面,语文教材可以对课外语文活动做出必要的安排,另一方面,教师在每学期都要统筹安排课外、校外活动的内容,把课外与校外作为另一种课堂。当然,课外语文活动与校外语文活动的组织都是繁杂与困难的,但是,我们还得迎难而上,要以语文学习实践为中心,在活动中提升鲜活的与实用的语文能力。

变“重课堂”为“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这是语文教学在课堂层面的突破。

阅读教学是当下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然而,阅读教学的效益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阅读教学的方式不当。因此,改革阅读教学的方式,就显得尤为迫切。

改革阅读,主要要改变讲读本位为自学本位。以讲读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当下阅读教学的通病,更是顽疾。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只要做两件事,一件事是组织学生自学。学生学习阅读母语读物,面对一文章,绝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有潜力理解到一定程度的。只是我们的教师往往不给学生的机会与平台,没有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一文章时,首先不是从“讲”与“问”开始,而是要先让学生“读”与“说”(包括“疑”与“辩”等),且在此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的习惯养成。另一件事就是讲学生不懂的。任何一与学生知识、见识、认知相当的文章,学生总会有一些懂的与一些不懂的。懂的,由教师组织自学,不懂的,才由老师讲解。当然,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个讲解也不完全是“讲授”,而是点拨与引导。

改变阅读教学的方式,是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益不仅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更是促进了听、说、写的实践与提升。听、说、写一定要完整地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听、说、写,是要训练的,训练就要有方法。目前,我们对听、说的研究实在是太少。写作尽管人人知道重要,但是指导又实在不得法,写作研究也是缺少突破,因而使得听、说、写常常被游离为阅读的附属。这是语文教学畸形化的表现之一。

变“重阅读”为“重阅读与听、说、写的结合”,这是语文教学在内容层面的完善。

改革分数的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努力提高语文试卷的命题的水准,努力让语文分数更多地朝着语文能力与素养靠近。语文试卷的命题是有很大讲究的。平时测试也好,期中期末考试也好,中考也好,都要以考查学生语文积累、习惯、能力、素养为基本出发点,让试卷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好的支点。二是把分数作为语文素养之树上自然的果实。我们说,在当下的应试体制下,分数确实是必不可少的,有分数走遍天下,无分数寸步难行。但是,这分数之果是怎么来的,又有多少汁水,这还是有一番考究的。盯盘揉下的分数也许是大的,但是,是缺乏汁水的;以养育语文素养之树而结出的分数之果,一样可以大且有汁水。

深圳宝安区新安中学的吴泓老师,他的语文课没有大量练习题,没有模拟试卷,没有课后作业,有的就是读原著、共讨论,写感悟等,他抛弃传统的语文课本,自创专题语文学习,“丢掉课本闹革命”。在他的学生们看来,吴泓老师的语文带来的是“思维盛宴”。严凌君是深圳育才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他搞了一个语文教学的“五个一“工程,就是:一套书、一堂课、一个网站、一本刊物、一个文学社。《青春读书课》系列读本的主编就是这位与众不同的高中教师。南京曹勇军老师,到高三了还带着学生每周进行时事演讲。学生通过语文课前的“时事演讲”,与社会更贴近,锻炼了思辨和写作能力,让语文课成为相连社会的一个视窗,甚至是一个缩影,学生在这里有成长,有公民社会,有未来,更有爱!高三毕业,《高三(10)班在六楼》便应运而生。学生语文分数中,“显性分数”是考试量化,“隐性分数”则是生命成长。吴泓、严凌君、曹勇军等老师的学生不仅有语文分数,更有语文素养。这些学生是幸运的幸福的。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说,这样的老师与学生真的太少太少了。

变“重分数”为“重分数与素养的结合”,这是语文教学在评价层面的追求。

变“旧四重”为”新四重”,在本质上是在改变语文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活动方式。方式的变化也是结构的变化,结构的变化就有可能带来性能(质量)的改变。其实,新课程改革已经大体给我们描述了语文教与学应该有的方式,十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探索也丰富与发展了语文教与学应有的方式。变“旧四重”为”新四重”,这也是在新课程一轮结束后的一个宏观的反思与展望。

那么,变“旧四重”为”新四重”,在新的课改征程中如何着地前行呢?笔者的个案实践就是坚守语文教学的常识,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突出阅读与日常写作等,概括起来,就是“四多四少”。即多读书,少学教材;多写随笔,少做练习;学生多说,教师少讲;活动多点,考试少点。这“四多四少”是我的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自我突破。

针对学生当下的语文学习现状,我大胆提出“多读书、少学教材”的实践构想。我对每学期的一册语文教材,进行筛选与整合,删去一些意义不大的课文,整合一些可以合并阅读的文章,精讲该讲的文章,这样,就能够省下不少的课堂时间。

如何“多读”,我的做法是,一是利用语文课堂共读;二是利用课外阅读。课堂共读,就是班级所有学生共读一本书。共读的目的是便于指导与交流。每共读一本书,我都会在共读前有简单指导,然后放手给学生阅读,读完以后,再在班级里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围绕一些重点话题,展开讨论。共读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大量阅读。学生阅读的书目老师给出一个书单,学生自由选择。课堂共读与课外阅读构成了学生阅读的点与面、质与量的交织。

对于学生的阅读,大致框架如此,但是,其中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在班级建立图书室,解决学生无书读的问题。每学期由各学生出资(大约在100元左右)集中购买图书,这样,每学期,一个学生就有上百本图书的阅读选择。学期末再把每人100元左右的图书带回家收藏。这样,一个学生花100元钱,既得到了100元的等价图书,又有了四五千元的图书阅读选择。我会展开读书竞赛,按月统计学生阅读书目,对阅读数量多的会给予奖励书籍的激励;我还会支持他们写读书心得,我在班级里有读书心得橱窗,及时张贴优秀的读书心得,或者举行班级读书报告会。我还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告知孩子在校读了哪些书。我还会邀请爱读书会读书的家长或老师到班级里给学生讲读书意义与方法等。做法还有很多,但目的都是激励学生多读书,让学生爱读书,学会读书。

我激励学生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地写随笔,我只有四大法宝:

二是,我的评语激励。我会不吝啬我的赞美之词来送给写得好的每一随笔。

三是在班级里郑重其事朗读学生随笔,评讲学生学生随笔;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每学期给随笔优秀的学生结集随笔集。有的一人结集一册,,有的多人结集一册,有的是诗歌集,有的是散文集,有的是小说集,等等,而且,结集的这些随笔选,不仅书名起的漂亮,而且装帧设计都非常精美,与正规出版物,只是没有书号的区别,别的绝不亚于正规出版物。每次专辑结集“出版”后,都要有一个小小的首发式,然后,由学生自己亲手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同学或者家里的亲戚朋友等。我要让我班上的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间就能看到自己出的“书”。

这是我语文课堂的原则。我的课堂力主简约,力主开放,还学生课堂主角的地位。在课堂上,我会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交流。我不把课堂搞得密不透风,不是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跟着老师转,而是让学生自由地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对话,自由地去发现文本自身的魅力与精彩,甚至疑惑。所以,我在课堂上,我绝不用我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用我的观点代替学生的观点,我一定少说,让学生多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与思想认识。其实,时下“教师多讲,学生少讲”的现象太普遍了。由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无趣,因此,也就难得积极表达了,教师为了完成教材的繁重的教学任务与大量需要学生记住的问题,于是,也就理所当然地大讲特讲,一讲到底,从而,使得课堂毫无活气。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甚至火起来,这是我对理想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渴望。

一是课堂活动。我在每天每节课的开始三分钟的小演讲活动。这已成习惯。每节课,按学号轮流有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演讲,讲故事,讲见闻,讲事评都可以。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信,锻炼学生口才。

二是校内活动。基本上每两周就会有一次校内语文小活动,诸如读书报告会,班事沙龙(几个人围绕班级的某一件事以沙龙形式谈看法,班级其他人是观众),书法现场展示,辩论会,听微型报告(邀请教师或家长来班级小讲座),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等等。三是校外活动。一般利用双休日两天,一学期组织一次,组织学生以语文文化游为主题,到周边城市或景区举行两日游。这样语文游深受学生欢迎,也颇有语文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三

20xx年9月,随着我校承担的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的正式启动,我校的课改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经过三年的实施,课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尤其是我校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回顾三年走过的路,虽艰辛却也颇感欣慰,小学语文课改经验工作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尝试从低、变、多、勤这四个方面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就是起点低。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理念上的差别,为便于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接受,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首先是从新的课改理念的高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知道现在老师将怎样教,学生该如何学;二是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三是课堂教学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且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扶”到“放”,从迈小步开始,做到先帮助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既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深入进去学会自主操作,并学会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使学生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并最终完成由“接受式”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变”就是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我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开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总是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体现在:

一、教学语言的变化(1)由强制性的语言向商讨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把课文读一读。”“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好吗?”“谁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2)由命令的语言向建议式的语言转变。如,“你的勇气可佳,你能试着说得更具体一点吗?”“如果你的声音能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来,试一试!”(3)由要求性的语言向希望性的语言转变。如,“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你为什么这样想?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4)由封闭性的语言向选择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篇短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就请把它多读几遍并背下来。”(5)由单一的评价语言向富有指导性的评价语言转变。如,“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二、教学设计的转变。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实验中,我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年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有非常广泛的学习环境和途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其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我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课堂上我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第三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必不可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此,为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我注重通过示范点拨、引导领悟自得,发现来源于学生中间的好的学习方法,并加以推广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语文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会学”。第四是评价方式的转变。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近三年的实验过程中,我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2.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多”即是多活动,多参与,多评价,多开发。主要是课堂上突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体现分层优化,让不同类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去。突出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我常常激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快乐成长。在教学中,我还积极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沟通课内外,实现由教材文本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联系,由语文学习中的读、说、思、做等到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训练的结合。当然,在引领活动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时点拨,引导,可浅处深问,可静中得疑,可变中求新,层层深入,激起波澜。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四

xxx,女,现年35岁,xxx中心小学任教。本人于1996年7月被评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自从踏上工作岗位到现在,本人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回顾过去的3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目标,崇高的品德修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立足,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同事之间能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在教学业务上,我始终将做一个好教师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课堂的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我深入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贯彻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然后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并经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和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从教以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工作中,我积极钻研、勇于探索、不甘落后、虚心学习。每学期初,我都积极地钻研教材教法、新课程标准,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实际,编写出具有针对性、导向性的教学计划,以确立学期目标、明确阶段目标,把握好教学重难点。课前,我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学生、学法,结合自身实际及现有的教学设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上,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了课堂教学,优化了教学质量;此外,我还以新课标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改革,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课外,我认真批改作业;积极反思教学,认真写好教学随笔,通过总结得失,争取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近三年来,我除了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还担任了小学班主任工作。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孜孜以求。通过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做到勤管、严管、善管,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我在班级中经常引导学生温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常规》,为他们指明了纪律方向;通过引导他们自查自纠,变“他律”为“自律”,又使准则内化为他们自觉的外在行为。这样既起到了教育个体的作用,也为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班级建设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并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班集体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纪律良好,常常受到学校和各科老师的称赞。

近三年来,我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善于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评优课比赛:

2、撰写教学论文:

3、课题研究:

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本人参加研究的课题《道德教育的层次性》被评为市德育课题研究一等奖。

4、继续教育

20xx年暑假,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项目”的培训

xx年参加了县班主任培训

在学生辅导方面,我精心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各类有益的比赛,成绩突出。我们班在学校举行的诗朗诵中获一等奖,趣味运动会上获低年级组一等奖,广播操比赛中获一等奖,庆“六一”文艺汇演获校一等奖。在讲故事比赛中我班的刘力豪获“故事大王”的称号。在校园小歌手的比赛中我班的唐芷莹、唐灵熙、张雅喆等人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我个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xx年6月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迎奥作文大赛中荣获小学组指导教师金奖

xx年9月我执教的一年级语文在全镇素质测试中获第一名

xx年8月我执教的二年级语文在全镇素质测试中获第一名

成绩属于过去,教学永无止境,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为青小教育的明天出力,流汗。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五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

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

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课时安排。

4、教具准备。

1、内容:

体的把握、内容的梳理、文意的理解、语言的品味。

2、文体:

《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三学段目标要求的是记叙文、诗歌、说明文。

3、内容的梳理:

章结构、整体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题、表达方法。

4、语言的品味:语音、字形、字义、句子(语文文字的运用)。

5、文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或感染。

根据所提供的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对有关教学案例进行评析(教材内容及教学案例主要取自第三学段)。

关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

1、依据:常规的:根据阶段目标、单元导读等;

考试的:根据阶段目标、教材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

2、内容:包括生字词要求、朗读要求以及结合教材文本得出的目标(具体用词方面可以是:理解、掌握、学会)。

3、策略:

【(1)教学目标的描述无需和三维目标一一对应,需要有效整合(比如一个目标要求里可以包括阶段目标和知识技能、或者是方法和情感等,即将三维目标拆开来写)。

(2)要熟悉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尤其是阅读目标)、实施建议(提高学生的什么。

素养,抓住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熟悉小学高年级教材、单元要求及学科知识的要求。

(4)参考教材设计前的文本分析题,可将之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2、确定标准:

(1)最基本的,即基本性知识。

(2)最核心的,在一课文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章结构、整体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题、表达方法等,如一课文的主题思想,一句话的真实含义。

(3)最主要的,主要章节、段落、主要人物、主要线索、重要词语等。

(4)最有用的,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

1、考点:导入设计、整体感知设计、生字词设计、句子设计、片段设计、布置作业设计、

朗读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2、规范要求:

(1)步骤清楚。

(2)教师言行结合(相关的过渡语、总结语和评价语要写)。

(3)不要写成教学实录,无需写细节。

(4)教学设计=方法+目的;

(5)至少写3点。

1、策略:

(1)抓文章主线。

(2)分3步骤写,步骤清楚。

(3)过渡连接自然。

2、导入的基本方法:

【设置悬念法、讲故事法、新旧知识联系法、插入音乐导入法、背景介绍法、解题法】。

3、案例分析:

推一下的机遇。

1、设置情境。“推一下”是易如反掌的事,在人们需要时,你帮助别人做了哪些小事(扶跌倒的人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六

对于互动式教学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前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情况,依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对于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并确保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开放性以及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让问题更加“适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互动热情和心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投入地参与课堂学习的互动当中。

在问题设计中,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问题具有一定的悬念,并且可以真正地激发学生的讨论参与兴趣,切实地对学生进行调动。做好提问,是提升课堂导入效果,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对于《三顾茅庐》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初期向学生进行发问,让学生讲一讲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知不知道有关于诸葛亮的一些事迹,进而引出三顾茅庐的故事。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积极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同时配合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挖掘,融入更加具有探究性的话题,这样师生之间自然也就得到了良好的沟通互动机会,同时,在不同观点碰撞的过程中,课堂氛围也就会变得更加热烈。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认知的成长和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为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掌握正确的语文知识点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陛。

在师生的互动和沟通中,教师要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行明确和尊重,同时构建一个科学的知识网络,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并且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机会。课堂教学中,对于讨论环节的设置上,要结合不同内容的特点和情况进行精心准备和设计,融入更多的互动化元素。例如,在对《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故事情节是乌鸦经过很多种尝试,最终喝到了水。

为了提高沟通和互动效果,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我们如何能够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乌鸦更快地喝到水呢?通过合理、巧妙地设置和课堂内容相联系的讨论话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思维交流和碰撞,并且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地和学生进行讨论沟通,这样,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目的也就更好地得到了实现。

3、提升教学实践性中的互动。

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教学实践的开展,鼓励引入更加开放、积极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问题,充分发挥创造能力,自由地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进行探索和翱翔,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整体学习效果。例如,在对于《乌鸦和狐狸》这一寓言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对于自己所知道的其他寓言进行讲述,并且对于乌鸦和狐狸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乌鸦的角度讲一讲怎样能避免被骗。这种具有引导性的互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4、拓展思维中的互动。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提供一些假设性思维训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要能够对课文内容大胆假设,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节的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小女孩的美好明天”,同学们可以假设小女孩没有冻死,而是碰到了一位好心人等等,启发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进而实现学生与文童情感互染、思维互接。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七

回顾一年来的学校生活,我感到既欣慰又惭愧。欣慰的是我生活在一个团结的教师群体中,尊敬的.领导、热情的教师同事和活泼可爱的学生让我感到了大家庭般的温暖;惭愧的是由于自己工作能力有限,没取得什么特别显著的成绩。思来想去,我就从以下三方面做该学期总结:

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每周我都抽出时间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加快形成自己的上课风格。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如何把课上得深动而有趣,才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显现出独特的上课风格。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大,虽工作繁杂,但不敢懈怠。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课前,我认真仔细的进行备课,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对教案进行认真的修改,课后布置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坚持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

再次,在教学中渗透本班的德育课题教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清洁、讲卫生的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了“爱清洁、讲卫生”的主题队会,学让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的收集资料,刻苦的排练,使得主题队会开得很成功,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使他们懂得了不少的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为防病治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在课余时,努力自学,勇攀高峰。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和计算机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计算机成了当今教师的必修课程,也是形式所迫,有时间我就自学计算机的一些知识,经常在网上查找资料,为教学所用。但是学习计算机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它就像一个永远游不到边迹的大海,只有在平时不断的学习中慢慢积累知识,才能使之更加灵活的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学习心态和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我想我会继续延着这条路走下去的,做一个真正的计算机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八

摘要:本文从教育者以小学语文课本为中心,从中发掘可以进行互动教学方法运用的内容、教育者将课本内容整理完善,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以互动教学方法进行展开、教育者联系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并改进这几个方面对结合现代教育模式的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方法进行阐述和说明。

教育的出现,让文明得以传承,甚至得到进步与升华,直至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文明时代。我们无法否认教育带给我们的印象以及影响有多么地深刻,在足够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使得人类文明上升到了极高的地步,让古人的很多“梦想”成为了可以踏足的现实。诚然,我们不能说这都是教育所带来,但是教育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在现代人类看来,我们的文明程度已经足够高了,但是科技的脚步永远不可停歇,因为这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可以料想未来我们人类更加高度发展的文明需要大量的各方面人才加入,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教育体制高度完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至于现如今的教育形式而言,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所以众多教育者仍需要不断努力地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应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教育者应该勇于改革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在这里,我以小学语文为中心,结合现代教育模式分析互动教学方法,为其他的教育者提供参考。

教育本身其实只是一种形式,但是最重要的是它能以一种近乎自然的方式让知识相互传播,而教育也是因为人的需求所形成的。知识以教育方式为载体,实现人与人、物与人之间的知识直线输送。教育具有可以改造时代的能力,同样具有改变一个人的能力,这也是“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细节体现。而人可以改变的东西可以很多,但是本性很难改变,但是语文这一门课却有可以塑造和规范其的作用,而教育者所要做的便是将小学语文的本质与内在传授给学生,而通过互动教学等方法则可以有效提高其作用。现代教育模式在发展中形成了对教学行为的规范,即要求教育者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新式教学方法结合传统精要进行授课。其中互动教学方法便独树一帜,广受教育者欢迎。举例说明:以小学四年级上册中的《观潮》一文为例,教育者在课堂授课之前,可以先以钱塘江为起点,了解学生们对于钱塘江的认识;然后系统介绍钱塘江的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要在学生的想象力为其描绘一幅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场景,此时教育者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想去观潮等问题来与学生形成互动,并在课堂气氛活跃之际展开这篇课文,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也为授课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教育者将课本内容整理完善,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以互动教学方法进行展开。

纵然小学语文的课本来自于多位知名教授的编撰,其权威性与可读性不必担心,但是并非任何一篇小学语文课文都适合以互动教学的方法来展开教学,于是就需要教育者在诸多小学语文课文中挑选可以用来进行互动教学的文章。另外,教育者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进行互动的时间分配和选择。教育者要有选择地进行互动教学,不要盲目地在课堂任何时间都选择互动教学。互动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所以教育者选择使用的时机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欠缺或课堂气氛沉闷的时候为准。而所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否则无法正常进行教课或无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我的“长生果”》这篇文章为例,教育者在授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就这篇文章的题目进行文章内容的猜测和想象,以此形成师生互动,来活跃课前的气氛,而学生的各种猜测则为授课的进行做了极好的铺垫。而在课文进行中的时候学生会发现所谓的“长生果”不过是书时,教育者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过的书来形成课中互动,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育者联系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并改进。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以来,想必教育者对于现代教育的模式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与体会,鉴于现代教育模式仍在发展之中,而我国的教育现状也在改善中,所以教育者需要与时俱进,联系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互动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并通过总结的经验设想改进方案应用于互动教学之中。从教育者所处的角度来看,总结互动教学的实际效果有些过于片面化,所以教育者可以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务必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中所反映的情况对互动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和总结,主要集中在使用互动教学方法的授课过程,将不足之处和问题进行系统地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观后效。综合而言,教育者首先要对小学语文课本内容进行分析,确定使用互动教学方法的课文;然后将所确定的课本内容进行整理完善,并在正常课堂授课中以互动教学的方法展开;最后教育者联系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对教学进行总结并改进。

参考文献:

[1]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03)。

[2]陈海云.小学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3]魏琳.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现状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九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是“授之以渔”,这远比教给其某一正确答案更有价值,而满足于对教材墨守成规的分析讲解,甚至直截了当告知学生结论,只是“授之以鱼”,“鱼”能充一时之饥,而“渔”能饱食终生。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体现这一点,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学语文”最终目的是“用语文”。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才会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十

我国基础教育课改改革与更新正在展开,新课程、新课改、新课标推出,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及时赶上改革的步伐,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改的精神,把握好教材,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实际水平。

就这次学区组织的二年级语数统考,我研究后觉得发挥题较多,大部分学生都能按题意答题。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正是新课改开拓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水平。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具教学,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说、找、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者教法灵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注意指导小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反映出教者平时多准备一些直观教具,让学生看懂。通过远程教育及多媒体光盘的教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兴趣。

教者言传身教,时时用普通话训练学生,并对每个中差生也态度热情,耐心指导,培养自学性。有时组织戴面具演示,起到了学懂的目的,使学生在本节课中真正掌握了一些活知识,如果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年级语文识字量较大,部分差生对知识的掌握就跟不上、记不牢,所以教者要用多种方法,教会学生识字牢固,学到更多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地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上面的新课改经验才总结出一小部分,还需教者加强探究教法,学习他人的先进性教法,更要加强自培、自修,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今后探讨新课改、培养优秀生、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十一

所谓助学课堂,强调三助,学生自学,生生互助,教师帮助。

自学:

学生自学倡导先学后教,在“一探二学三生疑”的预习指导策略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力。

一探是避免把预习等同于看书自学的做法,因为这会使得学生的预备学习编程了被动的接受或简单的模仿。所以,我们一般先安排一道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在探而不得或是探而不明的时候,再安排看书、操作、实验或是收集资料等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探索贯穿预习的始终。

二学是在探索之后的行动,因人而异。这时的学,可能是对“探得”后的进一步“确定”,也可能是“探不得”后的“充电”。总之,学生自主探究后的学,就不是索然无味的、可有可无的学,而是某种带有“揭秘”欲望并伴随着心理预期的学习。

三生疑,是更深层次学习的体现,是学后的反思、质疑与追问,疑问的深度,反映了预习和思考的深度.学生把疑问带到学校,又使得后续的学习变得动力强劲。针对不同的内容,预习的内容和方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如新授类的会增加探究的成分,复习类的会增加整理的成分,体验类的会增加观察、实验的成分,实践类的会增加操作、制作的成分。由于不受时间的制约,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障,而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常常迫于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考虑,不得不“走过场”;由于不受空间的制约,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留出余地,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助学:

“回馈、释疑、整理、提升”的教学策略。

回馈:

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采用的方法很多。提问,教师设置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判读学生的理解程度;汇报,让学生汇报预习的经历、采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果等,了解学生预习的深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解几道题来一个小测验,以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交流,将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通过全班交流的形式获得信息。

释疑:

在反馈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师生合作共同解答。视问题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教师可灵活选择释疑的方式方法,如直接回答、讨论、辩论、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等,若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很高或是利于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新一轮的课内探究便由此展开。

整理:

需要认识到的是,学生的预习并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水平所决定,学生课前的预习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地、模糊的、肤浅的,而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升能力,亦即让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让肤浅的认知变得深刻,让零碎地知识变得结构化。

提升:

课堂上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来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是“先学后教”的又一优势。有了学生的“先学”,有了教师引领的“织网”,就夯实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领学生“爬高”,则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实到了实处,也是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助学课堂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键在于能够准确为学生的学情“把脉”,把教学的力量用在重心处和关键处,实现“三个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能弄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切实把教师从繁复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推到前台,让质疑、争辩、补充、修正等充盈其间,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十二

开学初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每节课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某些薄弱的语文能力,应加强培养。如我班的学生,就要注重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

于是,除上课多让他们说自己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之外,我还让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书报、课外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课文中的听说训练,结合学生的周记、作文,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与诸育之中而居主导地位,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方向,起统帅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期开始拿到语文课本后,要通览教材内容,了解编者意图,针对各类型课文的内容作出统筹规划,制订本学期德育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品词析句、朗读体会、作文教学等来渗透德育。平时,课堂上我们要与学生通过平等交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踏上将来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他们这个年龄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游戏、故事和活动!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活动中学。

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所学的内容编成故事,有时引进音乐、游戏等形式,赋予教学内容以灵与肉,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当我们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鼓励与呵护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老师进课堂应该准备一千顶高帽子。其实,什么样的教育都应当体现出学生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就从学生的细节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理解、尊重和关爱,老师那毫不吝啬的表扬的话语,使学生找到自信,学习起来信心百倍,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又都是从自信开始,而自信,可能就是从老师的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开始的。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识字与写字教学,教师可让学生说说字形结构,增强对汉字规律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按规律有序归纳所学生字。也可让学生给字找朋友,开展游戏识字,如汉字开花、汉字加减法、猜字谜等,还可以组织百字竞赛等。

识用结合,则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不但课堂上多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让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辅导中,对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对个别学困生,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

同时,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利用好语文教研活动,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写作方面,在课堂上多做一些小练笔,然后进行指导,从细节着手,写一个小片段,拿出几篇各种类型的文章,师生共同交流,找出优点与不足,然后自己再去改。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学生就会学会学习,自觉学习,合理安排学习生活,这样会受益终身。

六.增加知识储备,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教师,应该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因为打铁本要自身硬,自己不具备丰富的知识,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怎么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同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也建立不起来,学生对你的教学也会不买帐。

教师应该牢牢树立教育的四大观念:一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三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四是树立一种大语文观。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十三

最近参加了很多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深感受益匪浅。面对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发展变化,很多时候让我们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而这几次的的学习,犹如帮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一次收获丰厚的学习。

在这几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专家们认真详细地给全体语文教师分年段解读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具体地阐述,为我们指明了今后阅读教学的方向。

要把课标理念与具体课例以及自己丰富的从教经历相结合,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阅读教学该怎样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出发进行教学,如何正确有效地在日常教学中地把握好教学目标的阶段性;阅读教学如何根据各年段的学生特点找准起点,抓住重点,更深刻把握年段目标。具体全面的解析了各年段目标,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

中年级学段目标是:进一步加强识字能力,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把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等等。

强调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多阅读经典书籍。我们语文教师要学会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即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抓好小学生阅读和积累,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和作文教学,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我非常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也始终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条,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沉,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次培训,也让我们意识到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应是永不枯竭的河海,只有广阔的知识,饱满的激情,横溢的才华,才能浇灌祖国未来鲜艳的花朵。我将用我的所学指导我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开出美丽之花。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十四

为了让孩子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打好生命的底色,我们有责任引领孩子走进经典里去。现将本学期我们的一些做法经验总结如下:

一、师生共读,其乐融融。

学生的爱读,只能以老师的爱读来激发。每天午饭后的“读更多书”时间里,我和孩子们一起读名著,写心得。所有学生也和我一样陶然自醉,教室里静极了,但却可以感觉到无数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跃,并腾起一束束美丽的浪花。

二、巧荐好书,指导读法。

当看到学生阅读好书时,我便大肆渲染,引得其他学生“垂涎三尺”。利用每天的借书时间,和学生一起走一遭,及时夸赞借到好书的学生“有眼光”。每周五的班队活动课上,留十分钟给学生开个“好书推荐会”,并举行换书仪式。

三、享受阅读,养成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这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一有空余时间,就快乐地阅读,有的孩子一星期完成十多页摘抄,有的孩子在每页的摘抄上画了个“点评屋”,及时留下思考的痕迹。

四、分享交流,学以致用。

我想方设法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变静态的作业为动态的作业,每天给学生交流摘记的时间,并请同桌给予评价,让语言首先在他们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活起来,最后嵌入他们生命的历程,使他们成为有着言语智慧的血肉丰满的“人”。

五、亲子共读,温馨甜蜜。

老师和学生的读书热情感染了家长,许多家长也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读书,晚间的亲子共读,构成了许多家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六、阅读指导,兴趣盎然。

在两周一次的阅读指导课中,我没有过度的设计和过多的提问,更没有用自己的阅读感受“覆盖”学生的阅读感受,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强调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强调同文本的对话,强调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我们踏踏实实、真心实意地做起来,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磨砺技艺,让我们用智慧引领孩子们走进经典,走进优秀!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篇十五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

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心理相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才会实现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创设互动情景,丰富思想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品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窗前一株紫丁香》时,以“情”为首,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运用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对角色感情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三、借助场景模拟,促进师生互动。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更为喜欢和更易接受直观动态的事物,所以场景模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师生互动形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电子技术工具,为教师们提供了更为生动活泼的场景模拟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借助于对课文内容的场景模拟,将书面化的语文教学转变为直观生动的可视性、可参与性均较强的情境教学,使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们的快乐参与课堂,帮助教育对象在对场景的观察和对情境的参与中,获得知识的摄取和吸收。如在《曹冲称象》这一课文的讲授过程中,使用场景模拟的师生互动形式,效果极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