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传统文化教研总结(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8:47:09 页码:12
最新传统文化教研总结(模板20篇)
2023-11-19 08:47:09    小编:ZTFB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自己在某个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最后,在写完总结后,要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保证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这些总结范文是根据作者个人经历和特点而写的,每篇都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一

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立、自爱这种品德,立人格、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在厄运和挫折面前不低头气馁,积极奋起抗争。“君子敬德修业,与时偕行,有所作为。”把这个精神集中在凝聚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的人格、君子的奋斗,要像上天宇宙这种星系的天体的生生不息的运行一样,只争朝夕、自强不息。个体生无所息,整个群体和民族生生不息,只有无数的个体的生无所息,才能构成我们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这个我们又可以把它概括为凌云志。

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上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学生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学习,对我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千字文》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么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化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特风骚。

4、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

5、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通过我们建立起开放式的传统文化教学理念,努力拓宽传统文化教学的渠道,让学生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在经历传统文化实践学习过程中,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我们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通过一堂堂氤氲着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二

在上学期开展传统文化课的基础上,本学期主要学了《齐鲁名人》、《诗歌诵读》、《名胜古迹》和《政治人物》《宫殿园林》。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总结如下: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一、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学习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1、在课文的诵读中领略文言文的声韵之美。

2、在趣味诗歌中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3、通晓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4、在名人长廊中认识一些历史名人,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5、在名胜古迹中了解中国的建筑魅力。

6、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感悟其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二、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合作教学。教学中我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在丰富的现货的视频、图片资料中充分感知多元化的知识世界。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三

为进一步引导中小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提高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我校把11月定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月,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贯通古今、鉴往知来的原则,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读经典、诵经典,做有德之人”活动,坚持把“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沈阳人基本道德准则贯穿活动始终,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培育未成年人精神高度,引导中小学生在背、吟、用的过程中塑造美好心灵,切实担负起传承文明的历史责任。

二、收获和体会。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

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一)、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三)、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掌握了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四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1、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古诗。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认字多、学得快的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带头教给其他学生。

2、采用多种形式讲授知识。

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动手剪纸、做泥塑等多种活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渊源。

通过半年的学习,完成了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思想教。

育目标的要求,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学生认字少、知识层面低,大部分知识要依靠教师讲授,教学形式单一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讲授知识,文字简单,形式多样,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

总之,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会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更加有效的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开出花、结出果。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五

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面对如此丰富深厚的民族瑰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充分发掘它来教化子孙,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传人。近年来,我校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开展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旨在通过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精华内化于青少年的心智,外化为青少年的行为,提升学生古文化修养,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养。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体总结如下:

一、活动组织。

20xx年,学校陈校长确立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陶冶思想情操、追求自主进步、提升综合素质”为新时期学校办学特色,并提出以加强对学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为工作重心,积极争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色学校,为此成立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本学期活动安排。学校教务处每学期确立一个活动读本或主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心编写学习材料,并利用校本课程组织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学校团委结合读书活动,适时开展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各班也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手抄报、主题班会等活动;学校精选《明日歌》《春晓》等古诗词歌曲,利用校广播室等进行课间循环播放,组织部分师生创作经典名言书法作品,并精心制作成牌匾,布置在学校宣传长廊,悬挂在校园楼梯口,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耳濡目染,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整个德育工作中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旋律。由于校长室高度重视,教务处、团委会及各部门的积极配合,近年来我校的德育特色创建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

二、活动开展。

明班级考核。活动一般分为读、讲、赛等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读。学校教务处精心编选经典诵读材料,印发全体师生,由语文教师负责利用晨读、午休、双休日等时间组织学生背诵。并对每周所背内容作适当文字疏通,并组织默写批阅,确保人人熟记内容;班主任利用班会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引导学生爱读经典,自觉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第二阶段:讲。教务处、团委邀请校内外老师,利用校本课程举办经典诵读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第三阶段:赛。结合活动主题,开展诸如诵读、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手抄报、书画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寓教于赛,以赛促学。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班掀启了经典诵读的高潮,涌现了不少诵读之星,他们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收获了知识,提升了道德修养,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

上学期学校开展《三字经》读书教育活动,各班利用晨读、午休、双休日等时间组织学生背诵《三字经》,利用班会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在此基础上,政教处利用校本课程举办《三字经》解读专题讲座,讲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细致而深入,多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经典的理解。12月份,学校开展了《三字经》诵读比赛,经过各班初赛、年级复赛和学校决赛三轮比赛,评选出学校《三字经》诵读之星,并面向全区开展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会,邀请市教育局和兄弟学校领导亲临指导,活动形式新颖,高潮迭起,赢得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学校先后围绕《弟子规》和《增广贤文》读本,组织学生诵读、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学生广泛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提升了古文化修养,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六

以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又一大亮点。学校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在与国家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展开的,是根据本地的课程资源状况,发挥本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的。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从整个学校来说,“诵读中国文化经典”活动,是国学写字教学的延伸,内容是按学生的实际及古诗文的特色编制的,即背诵地方课程《国学启蒙》外,又从《三字经》、《古诗诵读》、《弟子规》、《论语》等中选编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背诵古典诗文,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用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成为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1、传承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乏,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教育。

2、陶冶情操。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

4、开发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推进素质教育。读经典、培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1、每日一读。我校的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天利用眼保健操时间8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或学习新的篇章,或温习旧的内容,由学生自主,教师指导。

2、每周一课。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各班都应下载经典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读音正确、流利,直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3、师生、亲子同读。要求老师、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一是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教学相长;二是为学生解疑释惑,扶助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增进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4、不求甚解。经典诵读重在“读”,读的正确、流利,直至成诵,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宜作过多地讲解,对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对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可以进行简介,或指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学生以自学自悟为主,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作明确、具体的要求。越是经典的篇目,越难以理解,甚至发生歧义,当前的任务是让学生记忆牢固原文,等待将来学生的阅历和知识丰富了,自己会寻找到最佳的答案。

5、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经典诵读要与竞赛、演讲、辩论、抄录、歌咏、绘画、手抄报等学习形式结合起来,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切忌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把诵读变成了“苦读”。

1、模糊性原则:要求正确朗读,熟读成诵,不要求理解内容,对于其中的生字生词能够识记即可。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

3、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并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4、激励性原则:以鼓励、激励为主,对诵读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利用我校已有的经典诵读文本和视频材料,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安排各年级学生的“必读篇目”、“选读篇目”。

对于学生个体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每周评价。

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各班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测本组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班长或老师。老师进行抽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或要求。

2、学期评价。

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通过该篇目的达标证书。为确保诵读质量,学校对通过达标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抽查。

学生的达标证书共分为六级,采用由低到高的升级机制。达到六级的学生,由学校颁发经典诵读“小博士”荣誉证书。

1、组织保障。

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机构,实行分工负责制。

(1)管理组:负责经典诵读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保障、宣传等事项。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工作组:负责组织各班学生按计划开展诵读活动、定期进行评价、成果展示等事项。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课程保障。

(1)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安排经典诵读课时。

(2)利用语文主题学习模式中的“日积月累”进行诵读。

3、时间保障。

(1)每日晨读。每天早晨诵读10分钟。

(2)亲子同读。每天晚上与家长同读10分钟。

(3)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与校本课程合用课时)。

4、活动保障。

(1)与“大量阅读”语文教改实验相结合。经典诵读的目的是强化对传统文化中“经典篇目”的学习,它是学生大量阅读内容中的一部分,不可与“大量阅读”语文教改实验对立起来。

(2)与朝阳读书活动相结合。在继续开展朝阳读书活动良好氛围中推进“经典诵读”活动。

(3)与“书香特色班级”创建活动相结合,努力创建独有、独立、独特的班级文化特色。

(4)与小课题研究活动相结合。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设立“小课题”,鼓励学习小组或学生个体进行细致的探究,拓宽经典诵读的宽度与深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

5、教学用品保障。

根据教学需要,学校购置部分学习用书和音像教学资料,设计并印制学生评价等级证书。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七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学生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他们高兴,现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学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5、熟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感悟其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今后我会注意参加一些相关培训和交流机会,收进科学的教学模式,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八

xx大学书院20xx年“传统文化月”特色活动已经落下帷幕,本次“传统文化月”特色活动以“君子六艺,博古及今”为主题,围绕中国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组织了游园会、讲座沙龙、书写大赛和成语大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参与到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业余生活的人文情怀,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4月5日,书院在中庭举行“传统文化月”活动开幕式,邀请xx大学民乐团举行中庭音乐会。民乐团的同学为大家表演了《寒鸦戏水》、《水乡船歌》、《梅花三弄》、《天使的梦》等经典曲目,整场活动中更是穿插了汉服社的汉服表演和礼仪知识问答环节。琴声悠扬,丝竹悦耳,传统音乐演奏博得了现场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更是令过往行人驻足欣赏。至此,任重书院20xx年传统文化月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4月8日至4月22日期间,传统文化月特色活动之汉字书写大赛顺利举行。书写大赛分为硬笔组和软笔组两个参赛组别,共收到24份参赛稿件。大赛评审分为专家评审和大众评审两个环节,专家评审邀请书法协会成员担任,最终决出两个参赛组别的前三名,并在4月26日的传统文化月闭幕式上举行颁奖。

4月15日,传统文化月特色活动之“玩味古典之趣”游园会在本部咖啡吧举行。本次活动设置了古典益智游戏,例如华容道、孔明锁,九连环、魔方。同学参与热情高涨,都积极投入到各项考验智力的难题解答中。

4月19日,传统文化月特色活动之《博弈论与战略思维》主题讲座在三教206室举行,邀请管理学院人气教师王xx老师带领同学们共同探讨人生道路中的“御之术”。王老师用囚徒困境、公地悲剧与蓝海战略、懦夫困境与烧钱战略等经典,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博弈论中的原理和策略。王老师更是以田忌赛马为例,点出传统成语中有关博弈的消极影响:人们试图用奇思妙想、阴谋诡计来获得成功,但是这样是不能长久的。最好的方法还是提高自身的能力,让较高的能力成为自己参加多人对决的敲门砖。最后王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策略思维》等博弈论入门读物,帮助同学们找到困境中的突破方法,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与讨论。

4月19日,传统文化月特色活动之《从龚自珍到南社——论近代诗情传统系谱的建构》主题讲座顺利举行。主持人xx大学中文系教授周xx老师、主讲人x大学中文系教授林xx老师带领同学们梳理了龚对文学的影响和近代诗情传统系谱的建构。

4月21日,传统文化月之“弦无虚发”游园会,本次活动对应六艺中“射”的主题,复旦大学飞镖协会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中。活动不乏现代与时俱进、融合贯通的精神,选择通过掷飞镖使书院学生感受古时射箭或投石活动的方式,对此前未掷过飞镖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4月21日,传统文化月之主题讲座——《宋代造物之美》在西辅楼106举行,主讲教师赵x围绕宋代造物的五大美学风格:简洁、古雅、清新自然、细腻含蓄、生机感与抒情性展开讲座,介绍了宋代造物独特与美感的历史背景,阐述了文人对于宋代造物的影响、宋人的精致化与艺术化追求,让同学们对于宋代造物之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月24日,“妙语连珠,自成语境”任重书院成语大会暨“传统文化月”系列活动闭幕式圆满举行。此前活动宣传效果良好,全校共有18支队伍参赛,比赛紧张激烈,充分体现了同学们深厚的知识储备,也为在场的观众展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最后,书院院长王xx教授为书写比赛和成语大会的获奖者颁奖,并对书院20xx年传统文化月活动进行总结,他强调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肯定了此次传统文化月中的各项特色活动,鼓励同学们亲近国学、传承文化。最后,王xx院长宣布成语大会暨“传统文化月”活动圆满落幕。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民族的精神。书院一直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人文精神为己任。本次传统文化月活动与书院的建设目标和书院定位相一致,各项特色活动让学生在课余生活得到多种形式的人文气息的熏陶,培养全面发展的博雅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第一课堂专业学习;同时也为老师和学生进行课外交流搭建了平台。除了讲座形式,游园会和成语大会等活动也促进了学者与年轻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得到学术文化熏陶的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未来,任重书院将不断总结经验,抓住各项契机开展大学传统文化教育。

【始】开幕式·游园会(4月5日)(民乐团、燕曦汉服协会民乐演奏和汉服舞蹈)。

【书】「一行写入春色远」汉字书写大赛(4月8日-4月22日)。

【数】「玩味古典之趣」游园会(4月12日)。

【射】「弦无虚发」游园会(4月19日)。

【御】「田忌赛马之道」博弈论讲座(4月19日)。

【讲】复旦大学中文系任重沙龙206期《从龚自珍到南社——论近代诗情传统系谱的建构》中国台湾东海大学林香伶老师(4月19日)。

【学】任重沙龙207期《宋代造物之美》赵琳老师(4月21日)。

【末】闭幕式·成语大会(4月26日)。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九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始终占据重要位置。我们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我校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一贯遵循高品位原则,尽量做到: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中华文化相关的景观雕塑、文史雕刻,名人伟人的名言警句,师生的书画作品,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花坛里一草一木都精心设计,艺术构思。校徽、校训每天都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形成“团结、严谨、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我校被评为青海省校园文化示范校。

我校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利用语文、政治等课程资源,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贯穿到课堂,使学生们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力求将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培养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富有中华优秀传统的“现代人”。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如《中华经典诵读》、《书法》、《绘画》等选修课程,将我国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包括传说、民歌、故事、戏曲、表演、绘画等纳入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多地诵读古代浅近的优秀诗文和诵读历史上优秀人物故事,把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坚持以书法艺术教育、中华经典美文诵读为载体,把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生活之中。

识宣传普及,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山川河流、植树绿化等活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以团结、团圆为主题开展活动;重阳节期间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弟子规》、《大学》、《论语》等经典篇目使广大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校扎实开展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并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读经典、悟经典”征文比赛、经典诵读先进班级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4日在阶梯教室举行了届成人仪式,同时这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的道德讲堂。活动分别以感谢红烛恩、报答三春晖、十八而志、跨入成人门为篇章,贯穿了道德讲堂的“五个一”: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诵一段经典,谈一点感受,送一份吉祥。此次活动受到了省市文明办,城北区道德讲堂的热切关注。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坚持现有的教育途径,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做出努力。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十

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面对如此丰富深厚的民族瑰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充分发掘它来教化子孙,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传人。近年来,我校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开展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旨在通过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精华内化于青少年的心智,外化为青少年的行为,提升学生古文化修养,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养。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体总结如下:

一、活动组织。

各班也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手抄报、主题班会等活动;学校精选《明日歌》《春晓》等古诗词歌曲,利用校广播室等进行课间循环播放,组织部分师生创作经典名言书法作品,并精心制作成牌匾,布置在学校宣传长廊,悬挂在校园楼梯口,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耳濡目染,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整个德育工作中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旋律。由于校长室高度重视,政教处、团委会及各部门的积极配合,近年来我校的德育特色创建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

二、活动开展。

三年来,学校先后围绕《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传统经典,开展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并将各班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文明班级考核。活动一般分为读、讲、赛等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读。学校政教处精心编选经典诵读材料,印发全体师生,由语文教师负责利用晨读、午休、双休日等时间组织学生背诵。并对每周所背内容作适当文字疏通,并组织默写批阅,确保人人熟记内容;班主任利用班会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引导学生爱读经典,自觉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第二阶段:讲。政教处、团委邀请校内外老师,利用校本课程举办经典诵读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加深对经典的理解。第三阶段:赛。结合活动主题,开展诸如诵读、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手抄报、书画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寓教于赛,以赛促学。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班掀启了经典诵读的高潮,涌现了不少诵读之星,他们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收获了知识,提升了道德修养,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

各班利用每天十分钟的诵读时间组织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传统经典,利用班会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12月份,学校开展了各年级的经典诵读比赛,评选出诵读之星,并面向全区开展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会,邀请区教育局和兄弟学校领导亲临指导,活动形式新颖,高潮迭起,赢得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三、活动措施。

1、重视宣传,加强领导。

我校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领导小组,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科室和教研组具体组织落实、各学科老师协同配合的局面。并把该项活动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之中,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国旗下讲话、墙报、画廊等多种宣传阵地的作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2、立足校本,科学规划。

学校结合师生的具体情况,立足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具体、明确、易行,有主要措施和具体做法,内容简要、由易到难,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我校自己的特色。

3、改善条件,提供保障。

学校争取多方支持,筹集资金,购买了一套舞台音响设备,为活动开展提供硬件保障;选购一批文质兼美的经典书籍,充实了各班的图书角,增加藏书量;努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利条件。

4、指导检阅,规范提高。

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纳入学校特色建设评比、文明班级考评之中,及时检查督促各班活动开展情况,使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成为我校的自觉行为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常规性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全校性的大型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舞台,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提供交流的平台。

四、活动成果。

三年来,学校坚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教育活动,并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中长期规划,促使校风、学风、班风有了根本转变。学生言行文明,教师爱岗敬业,学校温馨和谐,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教育永恒的魅力。

在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感召下,多数学生能抛弃陋习,拥抱文明,做到“有礼貌、讲文明、懂廉耻”。课间,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拾捡垃圾的多了;说脏话粗话的少了,遇到老师主动问好行礼的多了;破坏公物的少了,随手关水龙头的多了,文明礼仪蔚然成风,校园卫生环境也焕然一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已成为每一个郭中学生心中的标杆。他们懂得是父母给了他们生命,养育他们长大;是老师给了他们知识,教育他们成人。他们知道珍惜父母来之不易的金钱,他们努力用优良的成绩回报父母、老师的养育之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做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会严于律己,宽容别人,开展活动以来,学校未出现一起恶性案件,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进一步和谐。传统文化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触动了心灵,捡回一份责任,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得到了家长们广泛赞许。

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取得良好的效果,也为后续的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各方面的工作已经逐渐步入正轨,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会越来越扎实,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十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提高中小学生文化素质,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我校组织织开展了有效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校园以夯实中华文明的基石是目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把它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校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我校1—6年级都开设了传统文化教育课,每周1课时。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之中。每个年级以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传统文化》作为教材,教材内容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涉及蒙书诵读、诗歌诵读、古城建筑文学巨匠、魅力汉语、历法与生肖、民间传说、娱乐体育、曲艺与杂技、对外交流、传统工艺、陶瓷艺术、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中华河流、政治人物内容,我校要求每周不少于一节传统文化教育课,保证教学保质保量完成,并倡导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了相关活动。

《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经典古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代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和职业道德操守,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十二

临沂九曲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这学期下来,同学们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本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二)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三)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

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四)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唐诗之美,感悟古诗词的真挚之情。

2、能背诵《南园十三首》、《塞上听吹笛》、《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进一步了解了白居易、李商隐、高适等诗人的作品。

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注重游戏化。

我们开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十三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的博大精深早已令世界折服。今天它仍在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也为世界各国所借鉴,这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与骄傲,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我国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唐诗、宋词和元曲,它还教给人们道德伦理、风俗礼仪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化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铸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朴实无华、明礼守信、自强不息的民族秉性。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它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面对如此无价的民族瑰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充分发掘它来教化子孙,塑造新时代龙的传人。

《国家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今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要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武术等课程,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我校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艾山二中,努力把艾山二中创建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校。把民族传统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校内外专题教育和各项实践活动,同时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构建和谐校园。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可以帮助少年儿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振奋民族精神,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夯实思想道德基础,形成道德行为规范,成为一名具有传统根基的彬彬有礼的现代中国人。

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以致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愈来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杀人、暴力、欺凌等等。一位日本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否则也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基于此,我们经过研究,决定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为了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特长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们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提升人格境界”为宗旨,以“服务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以“三项建设”为抓手即校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抓好“四项教育”为载体:经典诗文教育、传统节日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艺术文化教育,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真正让“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

从20__年始,几年来,我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通过三条途径来达成培养有德人的目标。即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创建和谐校园,培养有德人;通过养成教育,创建文明校园,培养有德人;通过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培养有德人。几年的坚持成效显著:校园环境优雅,教师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学生文明向上,感恩善良,家长满意感谢,我们倍感欣慰。

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诵读经典诗文,牢记优良传统美德。我校把经典诵读引进校园,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我们的校园,逐渐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我们的做法是: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之以恒,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我校以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来增强孩子的人文知识的积累,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同时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中培植下了爱心、诚心、孝心。通过学习《弟子规》、《论语》之后,他们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也懂得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懂得了“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我校将古诗文经典,全校普及诵读。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千字文》,四年级诵读《道德经》,五年级诵读《增广贤文》,教材内容是经过老师们精心挑选的,打印成册,人手一份,旨在提高学生的中华古典文学品味。

2.我校要求保证每天不少于15分钟的诵读时间,为此特安排每周一、三、五中午12:00—120:15的时间为经典诵读时间,班主任组织,政教处检查,每周一例会公布检查结果。

3.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浓厚的校园经典诵读氛围,我们在每次大型活动前都进行全校诵读,气势恢宏,震撼心灵。

4.坚持开展德育常规系列活动。结合传统美德良好品格,根据年级特点,合理安排并扎实开展学校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德育培养体系。通过抓礼仪、促良好习惯养成等常规活动,培养学生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良好风气,使优秀传统美德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创设经典诵读环境。

校园内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师生员工和谐向上,校园环境美丽宜人,于无声处润童心的境界。

1.学校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校园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三)举行经典诵读展示,促进全体学生参与。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活动汇报活动,其中,不乏精彩的节目,如“经典诵读”展示会、古诗吟诵等。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孩子的进步使得他们的家长对我校的诵读活动越来越支持。同时,在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结束后,及时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班级或学生个人,颁发证书和奖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师生参与诵读活动的热情。同学们天天读,日日诵,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已经不满足于经典诵读里的内容,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读书面。从开始找相关的古诗文书籍,到其他各种文学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断提高,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

二、普及民族乐器,提升欣赏审美能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提升健康审美情趣,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这是我们一直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以美育为途径,以器乐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适时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因素及各层次的关系,构建起以民族器乐教育为纽带,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一体,认识民族器乐、学习民族器乐独特的办学特色。

明确目标地位,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1.全面开展横笛、口琴、竖笛、葫芦丝教学,普及民族音乐,让全体学生、老师通过学习民族乐器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这些民族乐器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知识,掌握演奏横笛、口琴、竖笛、葫芦丝的一般技巧,能够较为流畅地吹奏音乐课本中的乐曲。

3.在普及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民族器乐教育,培养一批特长学生与特殊器乐的特长老师。

三、家校联动,促使学生品行健康发展。

对学生的教育,我们延伸到了家庭,我们开展了“自理能力大比拼”和“感恩我在行动”活动,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希望家长给予配合,把学生自家的表现,录成小视屏上传到班主任,班主任上传到学校政教群,学校根据各班上传视频的数量来评比。家长高兴了,学生转变了,家校关系和谐了。

四、学校层面的大型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1.每学期的大型活动,都进行全校诵读《弟子规》,并在全校开展诵读《弟子规》比赛活动。背诵只是形式,但有了这个形式,才能有践行。

2.每学期召开一次感恩教育大会,聘请全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和本市的讲师前来讲座,效果令人震撼,场面感人,孩子们和家长老师深受教育。

3.每学期一次的校园艺术节和书法、绘画展,展示了学生的才艺,培养了情操,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4.成立了爱心基金,师生捐款每年达到一万,经过校领导走访,确定资助学生,每学期捐助贫困学生16人,每人500元,使学生感到人间的温暖和真情。

五、开展主题活动月,把修身教育、立志教育、孝心教育、交友教育、尚勇教育、爱国教育、诚信教育、勤俭教育依次做为每个月活动的主题。

活动中除按照政教处制定总体规划外,各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细则,并报政教处,做为考核活动落实情况的重要依据。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让我们尝到了德育工作的点滴甘露。我们深知: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今后我校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中,将不断改进工作,完善措施,将“立德树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父母之心育人,办人民满意教育!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十四

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上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学生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学习,对我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千字文》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么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化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

5、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通过我们建立起开放式的传统文化教学理念,努力拓宽传统文化教学的渠道,让学生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在经历传统文化实践学习过程中,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我们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通过一堂堂氤氲着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十五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传统文化教学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四个教学手段——读、说、背、写。下面就每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一、读。

每学一篇古文古诗,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学生自读的时候,我会把古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针对部分学生识字量较少,不能顺利读下来的情况,也为了使得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会找出一部分难认的词语或者生字教学生读。等学生能正确认读没有拼音的古文后,再放开手让学生读熟。比如,教《治家格言》(节选一)这一课,学生总读不熟,我一遍一遍地教读,仍有一部分孩子读不熟“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我采取分节奏教读、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能熟练朗读。

二、说。

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对古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据文章特点带领学生对古文内容做简单理解。有的文章,我会把文后的解释读一遍,再让学生自己想想懂了什么意思;有的文章,我会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比如,学习《逢老人》一诗,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明白了哪一句,好几个学生说的很准确。可见,在自读自诵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三、背。

背诵是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我要求每一篇古文古诗必须都要背熟,无一例外。今学期教给学生最主要的背诵方法是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自然背过。所以,一开始我会要求学生必须要读到二十遍。到了后来这些篇,就没有做这样的要求,因为很多孩子已经比较熟练的接受了这样多读成诵的方法。背诵过以后,我让学生到台前来背,我一个一个的检查,我会在背诵熟练的孩子的书上打一个背过的记号。班里有六十个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多,有的孩子读几遍就能背得很好,有的孩子读很多遍都背不过,还有的孩子边背边玩,根本背不到心里去。有时候,我会留下那些到点了还背不过的孩子,等家长来了以后,陪着背熟,我画上记号才能回家。只要有过这样的一次,下几次背诵就都积极许多,因为每个孩子既怕留在这里耽误回家,又觉得丢人,被家长批评。一般情况下,我就让那几个还真没有背熟的孩子回家背诵,签名,第二天我再检查。我当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背过,在记忆里留存文化痕迹。若是蜻蜓点水,若是只抓优秀,恐怕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学不能实现面向全体,也不能培养每个孩子重视这门课程的态度,更不能使每个孩子都有扎实的积累。

四、写。

每次背完一篇古文古诗,我会要求学生把它抄写在练习本上。一是为了巩固背诵,二是为了能提示重视书写古文古诗。写完后,同位两个再互相批阅。这样的训练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希望学生再期末考试的时候,若遇到默写课外的古诗时能把《传统文化》上的古文写上去。

一学期下来,我看到我们班的学生能熟练背诵每篇古诗古文,能重视这门课程,能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头脑里有了一些积累,心里觉得了安慰。相信随着这门课程教学的深入,我们班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十六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理论支持。三年来,我校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活动的意义。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的栅栏上悬挂的《弟子规》、《论语》、《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的宣传板画,校园内的孔子雕像的矗立,走廊里、教室里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时刻感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也通过校园网站和校报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党委书记具体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全体班主任和相关科室负责人、部分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组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教务科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学生科、职教科负责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并组织开展诵读比赛;语文教师负责安排学习内容,并进行专题讲座;学生科负责所有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中华传统博大精深,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最有价值的东西,需要精心选择和安排。学校充分利用语文教师的专业优势和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老教师的特长,组建了传统文化大讲堂讲师团。根据宣讲内容,结合个人特点,讲师团成员各司其职,通过查找资料,认真组织,每个人都针对不同的内容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讲学,为全校师生快速解读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提升个人修养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三、

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讲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10分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学生科、职教科分别对高中、中职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检查。

3、组织比赛,隆重颁奖。

为检验诵读效果,由学生科负责组织了各班级的诵读比赛,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校学生均参与其中。经过预赛、决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学校拿出一定资金进行奖励,并专门举办了《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比赛暨〈弟子规〉展演》颁奖典礼。除了部分获奖节目展演外,又组织编排了体现中华传统精髓的节目,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并被扎兰屯电视台全程录制,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典范。

4、学校全面开展书法大练兵活动,积极创建书法名校。聘请自治区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吴全仁老师为全校师生进行书法讲座,由校内书法教师进行指导,定期为教职工上书法课,检查教职工的书法作业,全校上下形成了大练钢笔字的良好局面。学校还组织全体教职工收集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修身、励志、做人”等方面的名言警句,请书法老师撰写,印制成校本教材,供师生习练书法,同时还有育人作用,一举两得。

5、组织传统文化讲学活动,三年来,学校组织了多次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讲学内容主要是《论语》、《道德经》中相关篇目,王锐明老师做了《如何解读,》,《学习的意义》、《略读》《从的思想智慧中汲取教育管理创新营养》、《道德经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中学习学生管理的智慧》《》老在何处》《中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养生学》等,学校还要继续开展讲学活动。

6、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太极二十四式操的习练,太极操作为中华传统之瑰宝,一方面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可以修身养性。为强化学习,以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和教职工练习。

7、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开展剪纸、手绘脸谱等手工艺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成就感。

四、取得的成果。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古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诵读和讲学活动,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和职业道德操守。

开展经典诵读和讲学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活动开展以来,我校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经验。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感觉到需要更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传统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定会有所突破!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十七

临沂九曲小学四年级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这学期下来,同学们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本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二)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三)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

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四)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唐诗之美,感悟古诗词的真挚之情。

2、能背诵《南园十三首》、《塞上听吹笛》、《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进一步了解了白居易、李商隐、高适等诗人的作品。

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注重游戏化。

我们开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十八

贾芝文。

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立、自爱这的品德;独立人格、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在厄运和挫折面前不低头气馁,积极奋起抗争斗志。“君子敬德修业,与时偕行,有所作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的人格、君子的奋斗,要像上天宇宙这种星系的天体的生生不息的运行一样,只争朝夕、自强不息。民族生生不息,只有无数的个体的生无所息,才能构成我们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这个我们又可以把它概括为凌云志。经过传统文化教学实践,充分感知到传统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我们紧紧围绕“自主课堂”学习模式改革,使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进行合作学习,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

具体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校在具体的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各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

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学习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如诗词文化教学中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让学生感受诗人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地信心,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学习知识的大潮中去,将来回报祖国。学习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使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苦,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学生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学习,对我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三、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幸福感:合作学习中丰富了学生传统文化,增进了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思想水平。具体在一下几个方面积极展示自主合作:

1、在诵读中领略《老子》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么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化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

5、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通过我们建立起开放式自主课堂的教学理念,努力拓宽传统文化教学的渠道,让学生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在经历传统文化实践学习过程中,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我们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真正实现幸福快乐地成长。

2015/1/19。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十九

今学期学校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我们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是传统文化课。所使用的教材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传统文化》(一年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四个教学手段读、说、背、写。下面就每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每学一篇古文古诗,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学生自读的时候,我会把古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针对部分学生识字量较少,不能顺利读下来的情况,也为了使得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会找出一部分难认的词语或者生字教学生读。等学生能正确认读没有拼音的古文后,再放开手让学生读熟。比如,教《治家格言》(节选一)这一课,学生总读不熟,我一遍一遍地教读,仍有一部分孩子读不熟“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我采取分节奏教读、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能熟练朗读。

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对古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据文章特点带领学生对古文内容做简单理解。有的文章,我会把文后的解释读一遍,再让学生自己想想懂了什么意思;有的文章,我会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比如,学习《逢老人》一诗,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明白了哪一句,好几个学生说的很准确。可见,在自读自诵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背诵是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我要求每一篇古文古诗必须都要背熟,无一例外。今学期教给学生最主要的背诵方法是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自然背过。所以,一开始我会要求学生必须要读到二十遍。到了后来这些篇,就没有做这样的要求,因为很多孩子已经比较熟练的接受了这样多读成诵的方法。背诵过以后,我让学生到台前来背,我一个一个的检查,我会在背诵熟练的孩子的书上打一个背过的记号。班里有六十个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多,有的孩子读几遍就能背得很好,有的孩子读很多遍都背不过,还有的孩子边背边玩,根本背不到心里去。有时候,我会留下那些到点了还背不过的孩子,等家长来了以后,陪着背熟,我画上记号才能回家。只要有过这样的一次,下几次背诵就都积极许多,因为每个孩子既怕留在这里耽误回家,又觉得丢人,被家长批评。一般情况下,我就让那几个还真没有背熟的孩子回家背诵,签名,第二天我再检查。我当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背过,在记忆里留存文化痕迹。若是蜻蜓点水,若是只抓优秀,恐怕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学不能实现面向全体,也不能培养每个孩子重视这门课程的态度,更不能使每个孩子都有扎实的积累。

传统文化教研总结篇二十

今学期学校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我们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是传统文化课。所使用的教材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传统文化》(一年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四个教学手段——读、说、背、写。下面就每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每学一篇古文古诗,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学生自读的时候,我会把古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针对部分学生识字量较少,不能顺利读下来的情况,也为了使得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会找出一部分难认的词语或者生字教学生读。等学生能正确认读没有拼音的古文后,再放开手让学生读熟。比如,教《治家格言》(节选一)这一课,学生总读不熟,我一遍一遍地教读,仍有一部分孩子读不熟“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我采取分节奏教读、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能熟练朗读。

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对古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据文章特点带领学生对古文内容做简单理解。有的文章,我会把文后的解释读一遍,再让学生自己想想懂了什么意思;有的文章,我会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比如,学习《逢老人》一诗,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明白了哪一句,好几个学生说的很准确。可见,在自读自诵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背诵是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我要求每一篇古文古诗必须都要背熟,无一例外。今学期教给学生最主要的背诵方法是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自然背过。所以,一开始我会要求学生必须要读到二十遍。到了后来这些篇,就没有做这样的要求,因为很多孩子已经比较熟练的接受了这样多读成诵的方法。背诵过以后,我让学生到台前来背,我一个一个的检查,我会在背诵熟练的孩子的书上打一个背过的记号。班里有六十个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多,有的孩子读几遍就能背得很好,有的孩子读很多遍都背不过,还有的孩子边背边玩,根本背不到心里去。有时候,我会留下那些到点了还背不过的孩子,等家长来了以后,陪着背熟,我画上记号才能回家。只要有过这样的一次,下几次背诵就都积极许多,因为每个孩子既怕留在这里耽误回家,又觉得丢人,被家长批评。一般情况下,我就让那几个还真没有背熟的孩子回家背诵,签名,第二天我再检查。我当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背过,在记忆里留存文化痕迹。若是蜻蜓点水,若是只抓优秀,恐怕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学不能实现面向全体,也不能培养每个孩子重视这门课程的态度,更不能使每个孩子都有扎实的积累。

每次背完一篇古文古诗,我会要求学生把它抄写在练习本上。一是为了巩固背诵,二是为了能提示重视书写古文古诗。写完后,同位两个再互相批阅。这样的训练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希望学生再期末考试的时候,若遇到默写课外的古诗时能把《传统文化》上的古诗写上去。

一学期下来,我看到我们班的学生能熟练背诵每篇古诗古文,能重视这门课程,能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头脑里有了一些积累,心里觉得了安慰。相信随着这门课程教学的深入,我们班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