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马氏庄园导游词(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3:34:14 页码:9
马氏庄园导游词(汇总18篇)
2023-11-19 13:34:14    小编:ZTFB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时刻,让人难以忘怀。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一

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大邑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刘氏庄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

现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规模宠大,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及庄园遗存的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加上独具特色的庄园陈列,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认识和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文化建筑及中国四川军阀史、民俗学的重要场所和实物现场,是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

1965年,在原庄园主刘文彩的收租现场,雕塑家们将中国的传统雕塑技法和西方的现代雕塑艺术结合起来,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了中外闻名,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超级现实主义雕塑杰作《收租院》,对外展出后,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该馆内的川西民俗博物馆,新开的“小姐楼”等内容丰富多彩,建筑风格独特,是认识旧中国国情和民风民俗的重要场所。

该馆馆藏文物2700多件,内有一级品15件,包括一套清代紫檀木镶大理石桌椅,其中8把坐椅通高108厘米、宽99厘米、坐深60厘米,嵌有各色宝珠27颗,四周有螺钿装饰的花草图形。

老公馆为主要展出区。基本陈列由序馆、雇工院、刘文彩生活现场、大型泥塑《收租院》4个相联系的部分组成。新公馆布置有川西民俗陈列。

庄内有一座三层“小姐楼”,又称“绣楼”,建筑精妙,风格独特。

刘氏庄园原是大地主刘文彩的私家住宅,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封建地主庄园。庄园由南北相望的两个大建筑群组成,占地5.8万多平方米,建于清末至民国。南部建筑群即老公馆,始建于1931年,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全公馆共有27个院落、180多间厅堂住室、3处花园、7道庄门。北建筑群为新公馆,建于1938年,是中西合璧的近代庄园建筑。馆内展示有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1965年创作的超现实主义雕塑杰作《收租院》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二

游马氏庄园,感受中原文化,体验建筑特色,重温近代历史。由于这里是近几年刚刚对外开放,知名度不高,以至于在河南很多地方还没有被认知,感觉那么好的旅游资源这些年白白浪费掉了真实可惜。也应了那句话:酒好也怕巷子深。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三

游客朋友们,通过对前面栈房区参观,相信大家对康百万庄园也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接下来我们参观庄园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主宅区,首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通过前面的参观,谁能告诉大家康百万具体是指哪个人呢或者是单独的一个人吗?其实呀,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整个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康家最具代表性的是就是康应魁,他是康家的第14代,生活在清朝中期。他在前人基础上,利用家临洛水黄河的便利,靠漕运经商,日进千金,家资巨万。主宅区作为整个家族生活,居住的地方一共有7个院子组成,是园内的精华所在,也是保留最为完整的区域。

上方的“康百万庄园”五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所题写的,住宅区共有三道防御设施。第一道就是我们现在所穿过的这条隧洞,上面是高墙和墙垛,大门一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第二道防御设施是上面的巡逻通道,家丁在上面日夜巡逻,保卫着康家的安全。第三道防御设施是最上面的看家院,家丁居高临下时刻监视着庄园里的一草一木。

进入主宅区,我们首先看到的'这口叫“叶氏井”的古井。大家一定会好奇,为什么康家庄园里会有一口别的姓氏的水井呢?这块地原来叶氏人家的,康家在请风水先生看风水的时候看上了这块地,想要出钱买下这块地,但是叶氏人家却坚持卖地不卖井,因为水是财富的象征,没有卖财的这样的说法,协商到最后康家人可以使用这口井,但归属权却还是叶家人的。

游客们这边请,我们现在来到了第一个院子,上方悬挂着的这些匾额都是用来歌颂康家人当年修黄河,建学校,免费施粥等,康家人甚至被大家称为“康善人”。我们现在能看出来这个院子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建筑,典型的前堂后寝三进式的结构布局,这个院子是康家第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在乾隆初年建造的,正面的这幅楹联“志欲光前唯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是勤俭持家“。意思也就是说想要光宗耀祖就必须读书,要造福后代就要勤俭持家,这个也许是康家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秘诀吧。现在我们所在的大厅就是当时康家的主客厅。来到康百万,先看留余匾。请大家抬头看过堂上方这个别致的匾额,上面是康家的家训“留余”,留余这两个突出的篆体字就是康百万庄园文化的象征,“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这里引用南宋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句座右铭来告诫子孙后代,凡事都要留有一定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尽占尽,把它留给需要的人。大家是不是还发现这块匾额造型很奇特呢?对,大家说对了。它的造型很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据说这样的原因是康家人希望“留余”的思想像一面旗帜代代流传。另外,别出心裁的是“留余”二字上留余天,下留余地,以此来告诉后代上要对得起国家朝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当然也有人看着像一本展开的书卷,让人想起了开卷有益。这块匾是由巩县状元牛瑄在1871年题写,现在已经被列入中华名匾之一了。

好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十分钟,之后我们继续参观主宅区的其他部分,请大家注意时间,及时归队,谢谢。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四

导游词。

仅供参考!

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旅游景区,位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共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是全国三大庄园)之一。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分为寨上住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总建筑面积达64300平方米,是山西乔家大院的十五倍之多。

整个庄园可分为19个不同形式的建筑群。庄园北面建有寺沟和张沟两个住宅区,还有康家祠堂、福禄堂、戏楼等。两个住宅区分别有通往洛河渡口和孝义清代渡口的大道。庄园南方则设立有金谷寨、果园和林场。如今保存下来的庭院中,分布在张沟、寺沟区的是明代的楼院,而福禄堂区、龙窝综合住宅区、寨山主宅区、南大院区、栈房区、作坊区、祠堂、饲养、集贤庄、书院、戏楼等则是清代的建筑群。位于正中心位置的庄园主宅区,东边依次排列著作坊区、栈房区、南大院、花园、饲养区、菜园以及观音堂和石牌坊。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秉诚诚实、守信、勤俭、拼搏的原则,保持儒家中庸、留余的处世态度,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富裕十二代、四百多年,成为豫商成功的典范。而如今的康百万庄园以豫商文化家园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中外游人。

整个庄园总占地240余亩,共有19个部分组成,

主宅区,它是主要人口生活、居住的地方,是整个园内保留最完整、最精华的区域,有七个院子组成。“康百万庄园”五个大字是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所题写。

进入主宅区,首先看到的是“叶氏井”。原来这块地为叶家人的地,康家请风水先生来看地的时候看上这块地,想买的时候,叶家人却坚持卖地不卖井,因为水代表的是财源,没有卖财这样的说法,当年的康家用黄金堆满整座的井台,叶家人还是不卖,到最后,康家人可以使用,但是这个归属权还是叶家人的。

康家第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于乾隆初年建造的“老院”,是中国典型的前堂后寝三进式四合院。正面这幅楹联是:“志欲光前唯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意思就是说,想要光宗耀祖,必须读书教子,要造福后代最好的办法是勤俭持家。

“进入康百万,先看留余匾。”康家的主客厅有康家庄园文化的象征、镇馆之宝———“留余”匾。上写到:“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块匾还有一个独到之处,就是独特的造型。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这就是说,康家主人希望“留余”思想像一面旗帜代代流传。更为别出心裁的是,“留余”二字上留余天,下留余地,以此来告诫子孙后代,要上对得起国家朝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这块匾现在已经被列入中华名匾之一。

庄园最高的建筑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房屋构造有“厢不压正,西不压东”之说,这是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康家的历代长辈都在这里居住。有顶子床,它是目前康家保存下来最精美的一张床,用金丝楠木雕刻,由十个能工巧匠,耗工1700多个工时,花了近五年时间才做成。除了雕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外,这张床还有一个精妙之处,就是它可以自由拆卸,虽然是由37个部分组成,但通体没有用一颗钉子,完全是铆上去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组合家具,可以说是木雕的杰出代表。

于2019年4月份发现并挖掘的藏宝洞,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只挖了50多米。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五

青山碧水环绕,豫商文明相随。在河图洛书的发源地,在蕴育中原古文化的交汇处,在沿黄郑、汴、洛三点一线的旅游线路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熠熠闪光,它就是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巩义市康百万庄园。该庄园xx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处于河南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之间,距郑州70公里,距洛阳60公里,距连霍高速巩义出口4公里,巩义市内11路公交和101路旅游公交均可直达,交通便利。

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双千顷,财富无以计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是其真实写照。

或许有人会问:康百万是谁?“康百万”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其中,有创业之初的六世祖康绍敬,有开辟大河行船、奠定百万基业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两次悬挂“千顷”牌的十四代庄园主康应魁,有官居三品、大兴土木的十五代庄园主康道顺,有接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宫回銮的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尤以19xx年花巨资建行宫、架浮桥、修御道,迎接两宫并贡献大量白银,受慈禧太后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百万家族为了体现其身份,大兴土木,建造了庞大的地主庄园。全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庄重气派、华丽典雅,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被称为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是建筑的代表。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具规模。在建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沟、张沟等明代楼院,龙窝沟、寨上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店铺、饲养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辅以碑楼、牌坊、花园等辅助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齐全气势宏伟的大庄园。如今,虽已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拂去历史烟尘,透过时空隧道,我们不难发现飞檐翘角、青瓦高墙,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代表着一段血脉相连的沿承和一个区域的精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目前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部分,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寨上主宅区,这部分是整个庄园的`19部分之一。这个建筑群,它座落在邙山的半腰,从对面的远处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边的一朵莲花;从高处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饮水洛河的万年龟。就我们平时所讲的“风水”上来说,又有“金龟探水”之意,大龟在古代的时候又叫鳌,据说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区也是要“独占鳌头”,人财两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后期,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不断,居险设寨则更有实际意义。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风格既有别于晋商大院、帮会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独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至于“康百万”辉煌的一段历史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19xx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地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xx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的时候,路过我们巩县,由于当时我们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呢,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由于他们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走水路还是旱路,因此做了两手准备,一呢在东黑石关修建了一座行宫,并在洛河上驾起了一座浮桥,另外,又在巩县的洛河边上建造了五艘龙船,为了停泊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窑湾村北洛水东岸建船坞五座,俗称龙窑,由于当时洛河发大水,慈禧没有走水路,因此到我们巩义之后,只在这座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之间,康鸿猷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因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扬天下了。

康百万庄园不仅以其古建特色见长,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称道,其无处不在的细节,让宏大的庄园更韵味十足。遍布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刀法细腻、工艺纯熟、内容繁多、形神兼备,其中不乏“拜师求读”、“尊老爱幼”、“立志成才”、“五子夺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图案,它们不仅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康百万家族的雕刻工艺品件件不同,件件有新意,融合南方常见的一些图案,每一件对都康家子孙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庄园内展出的康家当年使用过的家具、珍玩、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4000多件,不仅再现了奢华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康百万庄园作为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百万庄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来被海内外专家所重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李传泽称该庄园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诸多专家在游览之后称其位“传统建筑之瑰宝,民间艺术之典范”。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河南观光旅游,大家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中原旅行社导游员xx,坐在我身后的这位就是咱们的司机张师傅了,此次旅行就有我们两位为大家提供全程服务,如果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会竭诚为大家解决的!俗话说呢,相聚即是缘分,我希望大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在这短短的的日子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我们这次旅途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在此、我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康百万庄园,我们由郑州出发,走连霍高速,大约1.5小时后就到我们今天的目的地。

现在我们正行行驶在郑州市市区,马上要经过二七广场,我们看到的绿色双塔就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建于197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塔高63米,共14层,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利用下面的时间,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有“河洛明珠”之称的巩义。巩义位于嵩山之北,黄河之南,隶属河南省会郑州,地处郑州、洛阳、焦作工业金三角中心,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自古雄踞“东都门户,两京锁钥”关键位置。巩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3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中原部落首领伏羲、黄帝以及尧、舜、禹、汤等曾在这里画太极、演八卦,举行禅让活动和祭天仪式。“河图洛书”、“修坛沉璧”、“太极八卦”、“帝王祭天”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境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70多处。

夏王太康在此建都,西周时为“巩伯国”。公元前249年置巩县。巩义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是诗圣杜甫的故乡,河洛文化的摇篮。有保存最完整的北宋皇陵,有中国三大地主庄园之一、豫商文化典型代表的康百万庄园;有天下第一的浮戏山雪花洞;有“少林共祖、白马同乡”之称的青龙山慈云寺和1500多年历史的石窟寺。

我们今天参观的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授予国家4a旅游景区。“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全庄园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住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大部分,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

好了,朋友们!景区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带上自己的贵重物品,关好车窗随我下车,我在这里再次重申我的电话号码xx,我们旅游车的车牌号豫xx,请大家记下,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和我联系。我们在景区活动时间是二个小时,二个小时后在大门口集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同参观游览吧。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七

常家庄园的建筑气势恢弘、古朴壮观,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来参观,导游也要做好常家庄园的景点介绍,让游客了解景点的特色。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山西常家庄园。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已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婉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另一部分在养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艺术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缘乱。可惜木质不易保存,破坏十分严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

历经300余年的沧桑变化,常家大院的破坏程度是很大的。鉴于开发晋中商业文化旅游的需要、政府正拟逐步恢复古建筑原貌,按照儒商的特色进行室内的陈列市置,为晋商文化旅游增添一颗别具特色的璀璨明珠。

常家庄园特色赫然于世!到常家庄园去观光,走马观花也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最精练的语言来概括,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数字相加,也得有百余处开放于游览者。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美丽常家庄园(2)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婉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另一部分在养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艺术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缭乱。可惜木质不易保存,破坏十分严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

常家大院的静园,乃是中国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面积达到八万余平方米。该园林以儒家的严谨秩序,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境界,集北国的大气厚重之风格与江南钟灵毓秀之精粹,神工鬼斧,浑然天成。进入园内,阁轩庭斋,雕饰绝伦;泉溪潭湖,宛如泽国;树木山石,野趣雄浑。千年枣树,已成化石;明代古藤,尤自葱茏。景致深远的杏林、风格迥异的狮园,曲径通幽,分布其间。观稼阁极目远望,听雨轩水低微澜,小石潭游鱼戏萍,昭余湖水平如镜,远眺近察,皆使人放怀于自然,寄情于山水,咏叹于文脉。留连园中,景随步移,尽享人生,心旷神怡。超凡脱俗的静园,无愧为人类理想的精神家园。

常家庄园座落在山西榆次,是一座古代建筑物,它由古老的房屋、高大的楼阁及美丽的花园构成,那里风景优美,是个旅游的好去处。常家庄园的房屋不仅古老,而且非常精致。屋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美丽的花朵,看,花朵仰起脸正向我们微笑呢!有的用石砖拼成了一个“吉”字,连成一排。

我想这个“吉”字也许代表着这家人非常吉祥和睦。还有的在屋角两边刻着飞龙,各自回首遥,相对一笑。屋檐是用瓦铺成的,在它的边缘上刻着一张张生龙活虎的小狮子脸。房屋全部是用石头砌成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的门和窗。常家庄园有一座非常高大的楼阁。远远望去,楼阁有三层,每层都有像燕子翅膀一样的屋檐,我轻轻的踏着木质台阶向上走,脚下发出咯吱的响声。楼阁里面有两尊铜像,其中的一个铜像是一位先生正在低着头认真地读书,嘴微微张着,好像正在轻声朗读。花园里有池塘,池塘上盛开着粉红色的荷花。高大的楼阁倒映在池塘里,像梦幻中的仙境。这时,一群鱼儿向我们游来,嘴里吐出一串串美丽的泡泡。好像欢迎我们的到来。池塘周围茂密的花草树木多得数不清。噍,那里有小朋友在荡秋千,他们唱啊!跳啊!多快乐啊!常家庄园的风光像一幅美丽的画,我就是画中的小游客,常家庄园的风光像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我要为它放声歌唱。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大邑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大邑县隶属四川省成都市。地跨东经102°59′-103°45′,北纬30°25′-30°49′。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西部,位于成温邛发展走廊的中间部位,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由平原地区向山区过渡的纽带,幅员面积1284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依次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形区,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辖17镇3乡,人口51.6万,享有亚洲十大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名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等称号,是四川省环保模范县、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生态旅游十佳县。

大邑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处成都平原“古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大邑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垦殖,于公元671年的唐代建立县制,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素有“山川灵秀之乡”和“仙佛同源”的美誉,被明代状元杨升庵称颂为“蜀之望县”。

大邑县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拥有西岭雪山、刘氏庄园博物馆、新场古镇、花水湾温泉、建川博物馆五个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是四川省拥有aaaa级景区最多的县,境内中国道教发源地鹤鸣山和佛教南传第一站雾中山在道、佛业界声名远播,“雪山—温泉”“庄园—文博”、“道源—古佛”等旅游品牌在国内外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行政区划】。

大邑县辖17个镇、3个乡:晋原镇、王泗镇、新场镇、悦来镇、安仁镇、江镇、花水湾镇、西岭镇、斜源镇、董场镇、韩场镇、三岔镇、上安镇、苏家镇、青霞镇、沙渠镇、蔡场镇、雾山乡、金星乡、鹤鸣乡。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今大邑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夏、周时有古蜀。今大邑县区域当时古蜀国地。

周慎靓王五年,即秦惠王元九年(前316),秦灭古蜀国。今昔对比大邑县区域当时为临邛县地。

汉高祖五年(前202),平定巴蜀.今大邑县区域为江原县、临邛县地。

西汉末年,王莽立国为新(9至23),临邛县改为监邛县,江原县改为邛原县。后公孙述据蜀称成家(25至36)。监邛、邛原县名仍旧。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十一月,成家亡,邛原县复名江原县,监邛县复名临邛县。

历蜀汉、魏、西晋宽大初至成(汉)玉衡二年(312),大邑县区域仍置。

东晋永和三年(347),成(汉)亡。汉原县改为融县,后又复名江原县。临邛县仍置。

中经宋、齐,至梁武陵王萧纪据蜀前,两县建置不变。梁末,武陵王萧纪据蜀(552至553)。临邛县改为依政县,江原县仍置。

梁承圣二年(553),西魏统治蜀地。依政县分出部分地区置临邛县,江原县仍置。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立国。江原县改为多融县,后县,后又改为晋原县。依政县、临邛县仍置。

隋代,今大邑县区域为晋原、临邛、依政县地。

唐武德元年(618),晋原县地分出部分置唐隆县。武德三年(620),临邛、依政、唐隆3县地分出部分置安仁县,贞观十七年(643),安仁县撤销,咸亨元年(670),安仁县复置。今大邑县区域唐初未建置时,属临邛、依政、唐隆、安仁县地。

公元671年(唐咸亨二年)割晋原县西部置大邑县。

《旧唐书》、《新唐书》、《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载:“其邑广大,遂以为名。”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九

大邑刘氏庄园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48公里。从19世纪中晚期至20世纪中叶,四川近现代大官僚地主刘文彩及其家族陆续兴建和扩建了这座富丽堂皇、中西合璧的庄园建筑群,占地面积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

大邑刘氏庄园展览分为四部分:老公馆复原陈列刘文彩及其家人的生活现场,并展出蜚声中外的大型泥塑《收租院》;文物珍品馆和民居雕刻馆以庄园馆藏精品陈列奉献给观众;川西民俗馆生动再现了川西人民生产、生活等民俗风情;刘氏祖居作为其发家的起源地,是一份难得的社会变迁实物资料。

大邑刘氏庄园于1958年正式建立陈列馆并对外开放;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20xx年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今天,这座保存完整、规模恢弘的庄园建筑群已成为一份难得的社会历史变迁的实物资料和近现代四川西部地区建筑技艺博物馆,堪称川西民俗传统文化大观园。庄园的建筑、馆藏、泥塑及已成体系的基本陈列是认识和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四川军阀史、民俗学、近代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启迪和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基地,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

主要景点。

老公馆。

老公馆久负盛名,刘文彩在世,一般人自是非请莫入。

一进庄园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一辆福特轿车。小轿车的左边是“雇工院”,右边分别是“西式客厅”与“中式客厅”。向前走就是刘文彩的内花园,里面有两间较大的房间,据说是当年刘文彩的逍遥宫。又往里走就到了刘文彩的内院,内院内有一座寿堂,供奉着刘氏祖先的灵位,灵位上面有98种不同字体的寿字,加上旁边两对刚好100个,代表着长命百岁。寿堂右边是一进二的房间,里间摆着一张金碧辉煌的大龙床,据说是刘文彩当年用三万斤大米来打造的,贴金龙床有一间卧室大,占地9平方米,由4柱、4扇门加床面组成。从佛堂出来,沿回廊南行。两侧厢房的门、窗、栏杆照旧刷成黑色,门上的朱漆地描金浮雕及窗棂栏杆上的描金装饰花色各异,富丽堂皇。

新公馆。

北部是刘文彩为自己和弟弟刘文辉(1949年起义,解放后曾任国家林业部部长等职,1976年在北京病逝)建的新公馆,1942年落成,是中西合璧的近代庄园建筑。馆内布置有川西民俗陈列。

收租院。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没有哪一件雕塑作品的接受历程,像泥塑群像《收租院》那般具有传奇色彩。这件泥塑巨作,是1965年随着当时全国深入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应运而生的。当它刚一诞生,就赢得了高度一致的广泛赞赏。在继之而来的文革时期,泥塑《收租院》最初遭遇到极左狂潮中不同方面的激进派的严厉批评,进而被迫多次修改。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人们对《收租院》的热情彻底冷却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似乎完全被人遗弃与淡忘。有趣的是,当历史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竟从各不相同的新视角,重新发现了泥塑(《收租院》的诱人之处,进而在一定范围内兴起了《收租院》旅游观光热潮。

小姐楼。

庄内有一座三层“小姐楼”,又称“绣楼”,建于三十年代,建筑精妙,风格独特。

小姐楼位于收租院北,老公馆正门内东侧。小姐楼为院中之院,院门两侧立柱为朱砂色,门楣上方镶嵌的长方形白瓷板上有“祥呈五福”四字,最顶部一枝浮雕状白色牡丹显得雍容华贵。小姐楼高三层,三楼各面开有大窗,可俯视全院。“小姐楼”墙体上张挂有名人字画和历代仕女图,并搜集近30处全国各地“小姐楼”的照片和图片,以“风姿绰约的小姐楼”为题,专门设置“小姐楼辅助陈列室”,供慕名前来的省内外游客区别、鉴赏。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十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处于河南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之间,距郑州70公里,距洛阳60公里,距连霍高速巩义出口4公里,巩义市内11路公交和101路旅游公交均可直达,交通便利。

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双千顷,财富无以计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是其真实写照。

或许有人会问:康百万是谁?"康百万"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其中,有创业之初的六世祖康绍敬,有开辟大河行船、奠定百万基业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两次悬挂"千顷"牌的十四代庄园主康应魁,有官居三品、大兴土木的十五代庄园主康道顺,有接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宫回銮的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尤以1901年花巨资建行宫、架浮桥、修御道,迎接两宫并贡献大量白银,受慈禧太后封赐而名扬天下。

目前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部分,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寨上主宅区,这部分是整个庄园的19部分之一。这个建筑群,它座落在邙山的半腰,从对面的远处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边的一朵莲花;从高处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饮水洛河的万年龟。就我们平时所讲的"风水"上来说,又有"金龟探水"之意,大龟在古代的时候又叫鳌,据说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区也是要"独占鳌头",人财两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后期,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不断,居险设寨则更有实际意义。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风格既有别于晋商大院、帮会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独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至于"康百万"辉煌的一段历史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地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的时候,路过我们巩县,由于当时我们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呢,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由于他们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走水路还是旱路,因此做了两手准备,一呢在东黑石关修建了一座行宫,并在洛河上驾起了一座浮桥,另外,又在巩县的洛河边上建造了五艘龙船,为了停泊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窑湾村北洛水东岸建船坞五座,俗称龙窑,由于当时洛河发大水,慈禧没有走水路,因此到我们巩义之后,只在这座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之间,康鸿猷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因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扬天下了。

康百万庄园不仅以其古建特色见长,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称道,其无处不在的细节,让宏大的庄园更韵味十足。遍布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刀法细腻、工艺纯熟、内容繁多、形神兼备,其中不乏"拜师求读"、"尊老爱幼"、"立志成才"、"五子夺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图案,它们不仅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康百万家族的雕刻工艺品件件不同,件件有新意,融合南方常见的一些图案,每一件对都康家子孙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庄园内展出的康家当年使用过的家具、珍玩、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4000多件,不仅再现了奢华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康百万庄园作为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百万庄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来被海内外专家所重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李传泽称该庄园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诸多专家在游览之后称其位"传统建筑之瑰宝,民间艺术之典范"。

康百万庄园,它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家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十一

1488年—15(明朝弘治年间),常家庄园始建于明朝末年。常氏繁衍到第五六代时,正值明末清初,晋中商人崛起。清康熙年间开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常氏各户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房屋。

1681年(康熙二十年)左右,八世常威北上张家口,经营绸布生意,渐次发达,由行商到坐商,开设了“常布铺”,为常家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常威的长子常万圮、次子常万旺、三子常万达相继随同前往。除常万旺不善经商,留居落户张家口菜园村务农外,常万圮、常万达均继承父业。到乾隆朝及其后,两兄弟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跻身于巨商大贾行列,在故乡榆次车辋村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首先建成“世德堂”老院。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常万王圮、常万达分家析产,常家庄园开始大规模建设。常万圮留在村南祖居“世德堂”老院,称为“南常”。常万达在村北重新购地,填平废渠,建起了“世荣堂”,称为“北常”。从此,逐步形成“南常”和“北常”两大宅院建筑群。

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近150年连年不断修筑,常家庄园形成了房屋5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7处、占地达60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其建筑面积占到车辋村的一半,在清代晋商大院中首屈一指。民间以此与祁县乔家大院对比,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另外,常家在太原清徐县的姚家堡还拥有相当规模的宅院和地产。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十二

1488年—1520___年(明朝弘治年间),常家庄园始建于明朝末年。常氏繁衍到第五六代时,正值明末清初,晋中商人崛起。清康熙年间开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常氏各户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房屋。

1681年(康熙二十年)左右,八世常威北上张家口,经营绸布生意,渐次发达,由行商到坐商,开设了“常布铺”,为常家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常威的长子常万圮、次子常万旺、三子常万达相继随同前往。除常万旺不善经商,留居落户张家口菜园村务农外,常万圮、常万达均继承父业。到乾隆朝及其后,两兄弟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跻身于巨商大贾行列,在故乡榆次车辋村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首先建成“世德堂”老院。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常万王圮、常万达分家析产,常家庄园开始大规模建设。常万圮留在村南祖居“世德堂”老院,称为“南常”。常万达在村北重新购地,填平废渠,建起了“世荣堂”,称为“北常”。从此,逐步形成“南常”和“北常”两大宅院建筑群。

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近150年连年不断修筑,常家庄园形成了房屋5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7处、占地达60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其建筑面积占到车辋村的一半,在清代晋商大院中首屈一指。民间以此与祁县乔家大院对比,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另外,常家在太原清徐县的姚家堡还拥有相当规模的宅院和地产。

1948年(民国37年),车辋村所在的榆次、太谷、徐沟三县交界地是晋中战役的主战场,“南常”主院“石头巷”遭到很大破坏,“北常”雍和堂正厅被毁。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常”宅院的全部、“北常”后街西面和南面的宅院,大多分配给贫苦农民居住,部分仍留给常氏后代居住;后街东面北侧的20多个院落收归山西省民政厅所有,安排山西第二残废军人疗养院占用。“___”中,“破四旧”风行一时,常家庄园数以千计的影壁和砖、木、石雕被当作“四旧”破毁。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追求新式建筑,“南常”和“北常”宅院大部被拆除、改造。疗养院占用的“北常”部分宅院,虽然也有部分拆改,但大部分基本保持了原貌。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十三

天下九州,九州不同方圆;地方南北,南北各有德行。偌大中国,要说南不南,北不北的地方,那便是四川盆地中央的天府之国成都了。以长江而划,它在北;以秦岭为界它又在南。

成都,论地域位置,偏于西南一隅,距京畿十万八千里,离大海也十万八千里,且四周环山,交通历来不便。故古诗有云:噫嘘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处省去125字。)。

就像名人一样,很多名都也有一段曲折离奇,动人心魄的身世。成都当然也不例外。

相传,成都这个地方远古时候原本就是一个水乡泽国,洪水滔滔,汪洋恣肆,多亏了那个失败的英雄,大禹的父亲鳐。因为治水无能被舜一刀斩下了头,但是鳐心有不甘,志有未得啊,于是变成一头黄熊,潜入水底,以角触岩,拱山不止,硬是将那阻绝水路的,巴山绝壁拱开一牙缺口,即今雄奇天下的夔门之所在,让滔滔大水滚滚东去,才显露出了山陵丘壑,让川西坝子重见天日,后又经古蜀太守李冰父子,鬼斧神工开凿都江堰,因势利导,分洪泻流,才有了今天华丽富庶的成都。

历经了千百年风雨洗礼后,今天的成都以天府之国产出,继续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成都人,以崭新的面貌喜迎八方来客。

著名导演张艺谋说:“成都,是一个让人呆下来就不想走的城市。”

这里,让无数奔波于生活前线的人心生向往,这里让匆匆离去的人久久难忘??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十四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光临清朝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是中原第一大宅,建筑规模宏大,房屋敞亮宽阔,很有气派。整个庄园占地面积两万平米,建筑面积五千平米。庄园分为三区六组,每组四个庭院,九个大门,俗称九门相照。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庄园。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马氏家庙的门楼,中门洞上刻着“马氏家庙”四个字,上面是读书楼,是马家子弟读书地方。马丕瑶家训很严,过去,上楼读书有专门的木梯,学子上去后,家人便把梯子搬走,学业完成才能下楼。现在楼梯是供游客参观用的。

这是庄园的头进园,东西这个院的东西两房为马家家塾,马丕瑶非常重视教育,从小抓起凡是马氏子弟,从4岁到13岁都要在这里读书,到13岁时,读书好的就到读书楼继续读书,读书不好的就耕田,或做其他。马家的家训是,一等人是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再往后就是马氏家庙的祭祀大院,在这里举行祭祖仪式。家庙是严格按照当时朝廷规定盖的,管庙居东,居室居西。从这里往前就是马氏庄园的住宅区了。

马氏庄园中区共有三路,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中轴线上开九道门。我们现在的位置为东路的第四进院。是马丕瑶及其子女们居住的地方。

好,现在请大家四处走走,再过半小时我们再接着往下参观。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十五

常家庄园是古典汉族民居的典范,其建筑气势恢弘、古朴壮观,表现出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传统艺术品位,导游会根据景点的特色,一一解说给游客了解。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家庄园。

导游词。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已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婉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另一部分在养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艺术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缘乱。可惜木质不易保存,破坏十分严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

历经300余年的沧桑变化,常家大院的破坏程度是很大的。鉴于开发晋中商业文化旅游的需要、政府正拟逐步恢复古建筑原貌,按照儒商的特色进行室内的陈列市置,为晋商文化旅游增添一颗别具特色的璀璨明珠。

常家庄园是古典汉族民居的典范,其建筑气势恢弘、古朴壮观,表现出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传统艺术品位。山西榆次常家引,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成为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常家庄园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

常氏在商儒互长,商业日益兴起之际的明末清初,开始了在车辋故里的宅第修建。九世常万玘、常万达兄弟的事业如日中天,宅第建筑也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万圮由南向北,建成一条街,俗称西街;万达在村北购置土地,建起一条新街,俗称后街。遂有常家两条街之称。经之后近二百年的完善,这两条街,深宅大院百余处房屋四千余间,楼房五十余幢,占地六十万平方米。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恢宏,蔚为壮观。另有七处园林,名花古木,高阁低亭,曲廊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墙八道堡门的环围下,实现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浏览、可悦心、可咏叹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园。现已修复的四万平米宅第,八万平米园林,虽只占原规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庄园风格,再现了昔日风采。

常家庄园位于山西省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圮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讳称大院号庄园,不与王乔并世间。独树儒商雄且秀,春风过后水涟涟。”青年诗人陈黎云的《七绝·常家庄园》一诗,道出了常家庄园的独特之处。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王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清代是晋商的辉煌时期,和众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样,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而与众多山西商人不一样的是,常家作为放眼世界,敢为天下先,逐利四海,开拓万里茶路的外贸世家;作为恪守礼仪传家、尊师重教、树人为本的文化世家和教育世家,经过200余年的陆续修建,不仅其宅院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性、井然有序的中华礼仪传统,而且有典雅浓郁的儒文化品位,有百余亩融儒、佛、道文化于一炉,集南北风格之大成的园林。这一特色,为北方民间所罕见,诸多晋商大院所仅有。

常家庄园之恢弘,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到的。跨过二丈五尺宽的拱型石桥,穿过七丈二尺高的堡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长达650米长的清代街道。长街的南北宅院紧靠,无一条横向通道,形成了“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的格局。洋洋洒洒60多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

“‘儒为名高,贾为利厚’。两者界线黑白分明,难以兼容并蓄。然而,山西商人却将儒文化融入到了商贾之中,为经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榆次富商常家,能使家族历经几百年久盛不衰,其成功的秘诀正在于此。”这是笔者在《喜看乔家大院,简说中华晋商》中的一个观点。当我们置身于常家庄园,观其恢宏特色建筑,品其文化智慧内涵,你不得不感奋:晋商常家不愧是商道上结合完美的儒商之家。儒商,是指经商者不仅熟读儒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以儒恪守的信条,作为品德修养的根本,并将这一根本自觉地运用到商业活动与一切社会活动中去。也就是用儒家思想指导商业实践,并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出明确的儒家伦理道德,实现其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这在十四条《常家家训》中亦有生动的体现。

漫步常家庄园,映入你眼帘的是规模壮观的常家祠堂,书香浓郁的石芸轩书院,文化辉映的贵和堂宅院,浓艳秀美的十亩杏林,清澈灵秀的大小湖溪,神韵毕现的各色山石,相映成趣的郁郁林木,传神点睛的楼阁亭榭,还有那彰显风骨的名人石册,佳对神品的楹联匾额,独具特色的雕画艺术。这,无不体现出主人的经济实力、文化品位和智慧财富。以饱满热情关注常家庄园的耿彦波先生向我们介绍说:儒商常家,一是恪守儒家节俭诚信为本的持家、修身、兴业之道,一贯恪守儒家的敬业精神。二是处事待人坚持以“和为贵”的平等观念,表现了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良好品质。三是注重教育,尊重儒学,保持良好的商业道德和做人原则,使其精英团队不断优化,经营方略高人一筹。四是捐助政府,为国尽忠,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输财任事,体现了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治世思想。经笔者考证:从清乾隆年间八世常千获赠皇家修职郎开始到清朝灭亡,常氏有“功名”的男人132人,受封的女人100余人,仅诰命夫人就多达17个。从八世到十六世,常氏考取从进士到秀才者,多达146人。其中进士1人,举人10人。被誉为“常门鸿儒”的常家十四世常赞春,是集书画家、作家、教授于一身的鸿儒大家。以书法名重一世,曾在山西官场供职数年的常旭春,在辛亥革命后,辞官从商,担任保晋公司第四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要职,直到日寇入侵。据常家后代远居加拿大任山西同乡会会长的常崇敏老先生介绍:现常氏后代中任正副教授以上职务者达70余人,其中现成都大学就有一位。

山西省展览馆始建于1958年,是宣传服务于山西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大展览基地和重要窗口。自1992年12月经省政府同意、省经贸委批准该馆规划建设山西国际博览中心以来,他们以改革为动力,展览为主业,开发为重点,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招展,先后多次成功承办了全国和全省性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等大型展览,为推进山西改革开放、发展山西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还承担了省里组织参加的全国辉煌五年展。

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全国农业十年开发成果展、全国资源及综合利用展、全国改革开放利用外资成果展、国际化工展和昆明园艺博览会等山西馆的设计、制作和布展工作,这些展览都荣获了国家的*佳组织奖和*佳设计制作奖,多次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好评和表彰。他们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正在为尽早建成山西国际博览中心加紧进行各项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发展壮大展览事业,该馆坚持以展为主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先后成立了与展览事业相配套的广告、摄影、展览等经济实体,以及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和花木园艺等企业,正在探索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发展路子。全馆占地面积30万m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地处太原市晋祠路一段,汾河西畔,距闻名全国的迎泽大街3公里,全国著名的晋祠游览胜地17公里;离太原火车站8公里,太原飞机场18公里。

有一座功能比较齐全、设施比较完善、占地面积为5万m2、建筑面积为2.6万m2新型展览场所,室内展场连同地下室共分3层、18个展馆,可容纳3×3m2国际标准展位700个;室外展场面积1.5万m2,可提供大型机械设备的展览展示。全馆具有工艺设计、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55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40%。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该馆在增强整体素质、提高整体效益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1996年以来,先后荣获了太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格单位、太原市安全文明模范小区等称号。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模范单位称号。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十六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清朝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马氏庄园。我是导游员×××,今天由我把马氏庄园的概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到过安阳旅游的人可能都知道,安阳县有“四气”,一是赵家河的秀气(自然景观),二是灵泉寺的灵气(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三是跃进渠的正气(和红旗渠相媲美的人造天河姊妹渠),四是马氏庄园的大气。马氏庄园的大气,是说它的建筑规模宏大,房屋敞亮宽阔,很有气派。庄园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千平方米。整个庄园分为三区六组,每组四个庭院,九个大门,俗称九门相照,整个庄园共有房间401间,多为硬山顶式,蓝瓦扣顶,五脊六兽,是一处典型的清代晚期大官僚庄园。马氏庄园的建筑模式,既有北京四和院宽敞明亮的特点(马丕瑶二子马吉樟在京城作官,受北京建筑风格的影响);又有山西晋商大院的建筑艺术(马丕瑶在山西作官多年,官至布政使);还有中原地区建筑蓝砖蓝瓦,五脊六兽挂走廊的特色。,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马氏庄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庄园。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马氏家庙的门楼建于光绪六年,即1880年。中门洞上方刻的是“马氏家庙”四个大字,为清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阎敬铭所题,东西两个门洞上的“追远”、“庇根”为马丕瑶次子马吉樟所书。上面的读书楼,是马家子弟读书的地方。过去,上读书楼有专用的木梯。学子上去后,家人便把梯子搬走。为保证学习的时间和学习时集中精力,学子上楼后,包括吃、住,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许下楼。现在垒的石梯是供游人参观用的。

这是庄园的头进院。这个院的东、西庑为马家的家塾。凡是马氏近支子孙,从4岁至13岁都要在这里读书。马家一向重视科举,从小抓起,到13岁时,对那些有培养前途的,移到读书楼继续攻读,以应科举考试;学习不好的,就让其耕田种地,或做其它。马家的家教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民国前没有“学校”一词,官办的叫“书院”,私人办的叫“书馆”,或“私塾”,而家庭自己请先生教子弟读书的叫“家塾”或“家学”。像马家这样很殷实的官僚家庭都是自己请先生来家教书的。

北厅的五间房名叫“燕翼堂”,是祭祖完毕后集体宴会的地方。宴会前,大家要在这里团坐,听讲马氏家庙禁约,然后摆席会宴。每席规定六人,上四菜一酒,白米饭尽用。四菜为两荤两素,一酒是一壶六两。

再往后是马氏家庙的祭祀大院。每年的清明、端午、中秋和冬至四节,马氏近支子孙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在宗法血缘关系浓厚的古代中国,祖先崇拜成为汉民族的信仰,祭祀则是崇拜祖先最好的形式。通过祭祀,既表示后人不忘本,恪守孝道,又显示后人和睦相处,继往开来,根深叶茂。

在中国古代,庙是供奉神仙的地方,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对此历朝都有规定,什么品级的官可以建家庙,建多大,都有严格规定,不允许超越。明清时期法令不那么严格,民间建祠堂的人逐渐多起来,而且庙和祠堂也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另外,清朝还有一条规定,官宦若犯罪,朝廷抄家不抄庙。因而一般做官的人大都是尽量把家庙建得气派点儿,以防不测。马家人很守规矩,建家庙是严格按照《清会典》一至三品官宦等级修建的。封建社会,家庙祠堂还有一项功能,它是处理本家族大小事务的地方。如举办祭典,处理纠纷,处罚有严重过失的族人,甚至可以动用刑法,行使相当于一级政权机构的社会功能。在一定时期对稳定社会秩序起过积极的作用。

此院的东厢房名为“遗衣物所”,顾名思义是存放其祖先遗衣和遗物的地方;西厢房名为“藏祭器所”,是平常放置祭器的地方。

这里正殿五间,建造得高大宏伟,是马氏家庙中的主体建筑——享堂。享堂前的这个宽敞平台,摆设香炉和熏炉。享堂匾额“聿修堂”三个大字为阎敬铭所题。聿修堂,是修身养性、报本和光前裕后的地方。进入大殿,可以看到中间正面放有四个神龛,龛内分别供奉着马丕瑶上四代祖先的牌位,前面有供桌香案。

《清会典》同时还规定:官宅家庙居东,居室居西。从这里往西,就是马氏庄园的住宅区了。

马氏庄园中区共有三路,均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在中轴线上共开九道门。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为东路的第四进院,其中堂楼是马丕瑶长子马吉森的居室,位居其父居室之东,符合长子居东的民间传统习俗。

下面我把马吉森的情况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马吉森一生从商,清末授翰林院待诏,开办安阳六河沟煤矿(今属邯郸矿务局),首创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成立安阳矿业总公司,并任安阳商会会长。他开河南民族工业之先河,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

再看东楼,这座楼俗称“马家绣楼”,马丕瑶三女马青霞曾在这里居住多年。“南有秋瑾,北有青霞”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马青霞十八岁时嫁给河南尉氏县中州首富刘耀德,随夫姓,改名刘青霞。她从小受家庭熏陶,乐善好施,办了很多公益事业。光绪皇帝感其功德,封她为“一品夫人”,赐一品夫人服饰,人称“一品诰命夫人”。在她随二哥马吉樟东渡日本考察期间,结识了鲁迅、黄兴、宋教仁、何香凝、康有为、梁启超等一代旅日名流,拜见了孙中山,她革命思想锐进,毅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从此追随孙中山先生,走上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实行共和”的革命道路。她曾两次拜见孙中山,表示愿将全部家产捐献国家作修筑铁路之用。孙中山深受感动,特为她题写了“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两幅题词,后因袁世凯叛变共和,南北分裂,她的这一愿望未能实现。她一次又一次地捐巨资创办学堂、革命刊物,支持革命起义和教育事业。鲁迅先生称赞她为“中国女杰”、“才貌双佳”。当冯玉祥将军入主河南任河南督军时,她将自己数百万的家产全部捐出,了却了她多年的凤愿。马吉樟专门为她写道:我家小妹名青霞,不让须眉比女侠。平生慷慨不吝金,百万白银为中华。

再往前这两个院是子女们的住室,其中的第二进院的东西厢房是马吉森和马吉樟的生平展,展出了部分资料和实物。

再往前走,我们看到的这个大厅是马丕瑶的居室。现在居室展出的是马丕瑶的有关历史资料及实物,从中我们可以对他的生平、他的子女们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贡献有个大致了解。

从这里向西走就是中路了。中路大门悬挂有“进士第”和“太史第”匾。进士第匾是马丕瑶的,太史第匾是马丕瑶的二子马吉樟的。东厢房展示的是整个马氏庄园的建筑模型,西厢房恢复了帐房。从帐房里的展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家的收入情况。马丕瑶和二子马吉樟做官有丰厚的收入,长子马吉森办实业也有丰厚的收入,三子马吉梅和四子马吉枢广种田地,也同样有丰厚的收入。如此看来,马家盖这个显赫的庄园也是必然的。再看二门,门额上的“整齐严肃”四个大字为阎敬铭所书。里面的屏门一般不开,遇有婚丧大事时才打开。两边的楹联是:“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人生最难得者弟兄”。为马丕瑶编撰,集中体现了马丕瑶儒家的仁义孝悌思想。中间屏门上刻的马氏家训,隶书,原为马吉樟所书,有四块,现仅存两块。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马氏以《易经》的第三十七卦——《家人卦》为家训。其中心意思是:女主内,男主外,老幼有序。家长对家人要严格要求,不失法度。对客人要热诚相待。全家人都要诚信庄重,各尽其责,注重修身,这样天下就安定了。马丕瑶从小受儒家教育和家庭熏陶,在注重自己修身的同时,也要求家人长幼有礼,职事有司,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各尽其道,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请大家跟我继续往里走。这个院子是马家待客的院子,东西厢房为客房。西厢房展示的是清代的官制。“看了明朝不明白,看了大清能弄清”。清朝等级深严,皇帝以下,大臣从正一品到从一品以及县官以下正九品、从九品共十八级,各种待遇规定清清楚楚,任何人不能越轨,仅从穿戴就可以看出官的级别、文武。文官以鸟、武官以兽为标识。

正厅是客厅。客人来了,先在客厅稍歇,等候主人接见。中间屏门上悬挂的是光绪皇帝赐给马丕瑶“百官楷模”的御匾。马丕瑶从开始在山西当知县,直到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共二十年,在山西有“马青天”的美名,口碑很好。光绪皇帝感其功绩,称马丕瑶为山西“百官楷模”。马丕瑶也确实是“百官楷模”,请看他在平陆当知县时亲自撰写挂在大堂上的一幅对联:不爱钱不循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弯弯。这幅对联至今也仍有现实教育意义。

这里是第三进院落,西南处有水井一口,是庄园的老井,深六米,水质甘冽,长年不涸。正房过厅是马丕瑶母亲杨氏的居室,木隔扇上篆刻“眉寿无疆”的吉祥语。慈禧太后于19元月1日曾在这里下榻。有人会问,慈禧太后是什么原因在这里住的呢?198月中旬,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皇逃往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才由西安返京。途径彰德安阳时,作为护国大臣之一的马吉樟奏请慈禧及光绪皇帝到他家蒋村马氏庄园看一看。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想到其父马丕瑶为朝廷鞠躬尽瘁,政绩卓著,遂欣然准奏,到马氏庄园落驾下榻。这里的房子墙厚敞亮,冬暖夏凉。西间的这幅巨型寿字,是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在马丕瑶六十大寿前为其御笔亲书的,同时还赏有“福”字、蟒袍、如意、尺头等,以示对马丕瑶的恩典和褒奖。

我们来到这个后院是马氏庄园的中心大院。先看堂楼,这是主人马丕瑶的旧居,楹联为马吉樟所书。下匾“修身堂”,上匾“澹远楼”。室内按其原样摆设。关于马丕瑶,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些。现在再详细介绍一下。

马丕瑶,字玉山,西蒋村人,生于1831年,卒于1895年,享年65岁,进士出身,在山西任知县直到山西按察使、布政使。他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深得百姓爱戴,人称“马青天”。后任贵州按察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任上颇有政绩,朝廷赐他头品顶戴、兵部侍郎、督察院右副都御史;调任广东巡抚后,时逢甲午战争之际,他呕心沥血,内修政治,外御倭寇,尤其是查办了大贪官李鸿章的长兄李瀚章,深得群众的拥戴。但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任上。光绪皇帝在给他写的祭文中,称赞他“鞠躬尽瘁”,特诰封他“光禄大夫”、“威武将军”(正一品,文臣最高称谓)。

这里的东厢房,是马丕瑶次子马吉樟的旧居,1902年元月1日光绪皇帝随慈禧太后由西安返京途径安阳,曾下榻于此。

马吉樟,清末进士,一生为官。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按察使、湖北提学使等职。辛亥革命后,当过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和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长。马吉樟忧国忧民,重视教育。特别是其妹马青霞一步步走向革命道路,成为一代女杰,马吉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是位著名的教育家和书法家。其篆书可称一代典范。当时的国子监祭酒盛昱称赞马吉樟,“当代篆书,首推积生(马吉樟的字号),因其无派,故超乎众派。”请看他写的一副对联,内容是集白居易、许浑唐朝两大诗人的诗各一句:“红脍黄橙香稻饭,自翦青莎织雨伞。”书法飘逸,苍劲有力。

西厢房是马家的新婚洞房。按风水先生的说法,这座房子做新婚洞房,吉祥如意。所以马家新媳妇都要娶到这座房子里,过一段时间后再搬到其它房间去。

我们从西北间道穿过去就是西路的后院。这个院的堂屋是马丕瑶四子马吉枢的旧居,西间为卧室,中两间待客,东两间为餐厅,餐厅与其东的厨房相通,安排合理,生活方便。

往南一个小院,现布置为红色旅游院。1947年6月中旬,刘邓大军出晋东南上党地区,进驻蒋村马氏庄园。当时刘伯承司令员住西屋,邓小平政委住东屋,堂屋为司令部。当年6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鲁西南作战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参加会议的除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外,还有杨勇、苏振华、陈再道、王维刚、陈锡联、彭涛、韦杰、杜义德、张际春、李达、郭天民等纵队首长。会议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的三点重要指示,进一步详细部署了突破国民党军队中央防线,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威慑南京的作战任务。会议具体时间为6月22日,7天后,即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野战军一、二、三、六纵队12万大军在张积镇到临濮集宽阔的200华里地段上,突然发起渡河作战,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黄河防线,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院内的“龙抱槐”为马氏庄园的又一景观。当年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居住时曾在树下下过棋。“龙抱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马氏庄园未建之前就有。此槐很有灵气,据说,凡抱着龙抱槐连着三夜不睡能中秀才。七夜不睡能中举人,连着十夜不睡能中进士。在树下思考问题半月便会战无不胜,一往无前。这样看来,这是一个历练人的意志,催生人的睿智的地方。马丕瑶和他的四个儿子不是进士就是秀才,也在情理之中了。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书房院。院内正房五间是马家的西书房,东屋是书画室,西屋是书画先生卧室。最前院的三间正房过厅是当年家塾先生郑芸笥的居室,郑先生当过马丕瑶的老师,马丕瑶当官后,又把他请到庄园来当家塾先生。

下面请各位游客随我到南区参观马丕瑶三子马吉梅的故居。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马氏庄园的南住宅区。它原设计为三路,其中,西面两路只建成了大门和临街房,后因时局变化而未建成。东路,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一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

它的主体建筑群亦为“九门相照”格局,由前后四个四合院组成,其建筑形式亦与中区住宅区大致相同。不同处表现在:一是庭院增大,二进院和四进院成为主房七间,厢房各五间;二是在中轴线上增建了二门和三门;三是后院主房不建楼房;四是在主体建筑群各建了一排小型住房。它的建筑规模及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区,这不仅表现在主体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还表现在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砖雕等建筑构件的大量使用,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初年所建,这时已不再受建筑等级制度的规定和限制。此区由马丕瑶三子马吉梅主建,并居住。

下面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该庄园的主人——马吉梅。

马吉梅为马丕瑶三子,字树陶,号六桥,生于清同治五年,即1866年,1938年去世,终年73岁。他于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参加乡试,考中贡生,贡生是秀才升入京师国子监的读书人,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由乡试房推荐为廪贡生,在清代,廪贡生是由国家供给的贡生,给了他一个县丞的头衔,即知县的副手,并指派分拨山东,未到山东之前,先试用到陕西、山西当差。

在陕西时,曾因救灾有功,被陕西巡抚保荐为知县衔。到山东后,在陈家窑至刘旺庄的河堤抗洪中,表现出色,山东巡抚保荐他为直隶州知州衔,以后多年负责河工抢险任务,在数次秋汛抗洪中卓有成效,山东巡抚又保荐他为知府衔。以后还历任山东筹款厘金、河工提调等差。民国元年三月其长兄马吉森因病去世,他不得不请假回家料理家事,协助其侄马恒和继续经营各厂矿企业。同时马吉梅还经营着安阳大中、大生和汤阴固成三个煤矿。还当过安阳县议会议员。

马吉梅共有11个儿子和10个女儿,其中的长子马恒干和次子马恒曧最为出名,等一会参观他们的居室时再向大家介绍。

大门的匾额“广德”二字,为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所书,是光大道德之意。徐世昌清末进士文人总统,他当总统期间倡导南北军阀和平,并专门成立和平促进会,在北洋政府历任总统中,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他与马吉梅二哥马吉樟同为翰林,私交很好,在他担任大总统期间,一直让马吉樟当他的秘书,马吉樟为他出谋献策,很受重用。当他不当总统了,马吉樟也辞了职。在北京潜心研究学问了。

头进院的西厢房,是马吉梅家的账房。他家在最兴盛时,有良田50多顷,年收粮食在5000石以上,同时还办有三个煤矿,经济收入相当可观,由此看来,他建这样一个大宅院是不成问题的。

东厢房是他家的管家房。过去凡大户人家都有管家,马家也是如此。他的职责是协助主人管理房地产业,安排主人一家的日常生活及其它事物。

再看二门,二门的前匾额书有“孚威”二字,是守信用而赢得人们的敬畏之意。二门的后匾额为“瀞怡”,意思是清静而和悦。向里走就是二进院了。先看西厢房,它原先是马吉梅的子女们的居室,现在布为安阳县跃进渠展室,跃进渠与红旗渠是一对姊妹渠,它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安阳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在安阳县西部的太行山区开凿的一条人工天河。东厢房原先亦为马吉梅子女们的居室,现在集中展示了马氏庄园的遗存及部分民俗物品。我们再看主房,它为七间大厅,其西为会客厅,其东为餐厅,当年的煤矿股东理事会也常在这里召开。

往后是三进院,它的东西两厢房分别是马吉梅子女的居室。南面的大门,是三门,正面匾额书“敦品”,意为真诚的品质,换句话说,为人处世要讲厚道,讲诚意。背面的匾额是“凝瑞”,是聚集吉祥之意。再往后是四进院,这里的西厢房是马吉梅长子马恒干的居室。现在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马恒干:他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字固卿,光绪三十三年(19)举人,北京高等实业学校毕业。民国初年为安阳大中煤矿和汤阴固成煤矿协理,是父亲马吉梅的得力助手。东厢房是马吉梅次子马恒曧的居室。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马恒曧。他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十二月,字载之,宣统三年(19)考取了北京清华学堂,19秋,被选送到美国留学,在米苏里矿业学院攻读采矿专业,获硕士学位。19回国后,长期在焦作工学院任教授。抗日战争期间,执教于西北工学院。1948年至1950年,任重庆大学教授。以后长期任教于北京矿业学院,直至去世。马载之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195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矿院期间,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是我国著名的采矿专家。

然后再看正房,正房七间是马吉梅的居室,它高台基,石雕、木雕精美,用料讲究,室内宽敞明亮,西南墙挂有马吉梅全家福照片,就是这座房子前面拍照的。

南区的主要建筑和陈列内容就介绍完了,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到后面和东、西面再看一看,这些房屋主要是仓库、伙房和仆人的住处。

谢谢大家的参观!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十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大家相遇,我谨代表中xx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热烈的欢迎,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员xx,大家可以叫我xx,坐在我身旁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我和张师傅将竭诚为大家服务,确保大家玩得开心,游得顺意,同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满意和支持。

在这里就预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

接下来,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现在是早上8点,我们从郑州出发,走连霍高速前往巩义,路上行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9点左右进入康百万庄园景区游览,预计我们将在景区内停留3个小时,12点集合去当地饭店品尝巩义特色菜。下午游览北宋皇陵,大约五点返回郑州。伴随着引擎的轰鸣,我们已经踏上旅途,大家请往外看,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这里就是郑州。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的下游。这里曾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承载着璀璨的千年文明。如今,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古建筑群,轩辕黄帝故里,大河村遗址,名动天下的少林寺,二七纪念塔等等。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多参观游览几个地方,相信郑州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给大家介绍了郑州的好玩的,下面再跟大家说说这里都有什么好吃的吧。

相信大家在路上也看到了,什么饭店最随处可见?就是烩面店啦,郑州号称烩面之城,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当地人一般都会用烩面来招待亲朋好友,也是一种传统的习惯。烩面是一种独特的面食,汤白味鲜,光滑有嚼劲,加上点调料的话,味道更佳,相信大家吃一口便会对这个地方的面恋恋不舍。另外,葛记焖饼、蔡记蒸饺、烩羊肉等也是郑州名吃的一大特色,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不要错过呀!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巩义,下面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巩义吧。

巩义位于郑州和洛阳之间,嵩山的北麓,因为它“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巩义历史悠久,是仰韶文化,河洛文化的发源地,产生在这里的神话故事,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河图洛书等等,不少都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如果说传说是虚无缥缈的彩云,那么全市遍布的古老遗迹,则是可以震撼人心的历史鉴证。瓦岗寨好汉夺取隋朝的大粮仓—兴洛仓就在此地,这里还有北魏石窟寺,北宋皇陵,杜甫故里,还有富甲一方的—康百万庄园。我们今天要去的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3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说到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被迫携光绪皇帝等出逃。1901年,他们逃至巩义时已是山穷水尽。在这危难之际,康家掌柜康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慈禧太后一行捐献了一百万两银子,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好了各位游客,康百万庄园就要到了,下车之前请容许我向大家提醒几点,我们的车是绿色的旅游车,车牌号为豫axx。我的手机号码是xxxxxx,如果有哪位游客在游览期间不慎走失,请及时与我联系,或者回到我们的停车地点原地等候。我们的导游旗是红色的,请大家紧跟团队,以防走散。现在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游览参观吧。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康百万庄园。

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纵跨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400余年,这里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

康百万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不失为地势险要、风景宜人的山水佳地。尽管康百万庄园外观看似简朴,缺乏贵族城堡的气质,但它的内部装饰华丽,今天保存完善的建筑群更为这处古老的庄园增添了无穷魅力。

下面让我们走进栈房区看看。我们现在所参观的这个栈房区是康家的商务总部,它靠近主宅区和码头,是康家数百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部分。这里最大的一个特点呢,就是无处不在的匾额楹联,这些匾额充分的展现出了豫商的文化气息,也显出了主人的身份与品位。我们看这个楹联: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子孙。这也就是要教育康家子孙们要注意自己的品德和言行。离开了栈房区,我们来到康家生活起居的主宅区,这里既保留了黄土高坡窑洞建筑与华北平原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有的临街处建楼房,内里却是窑洞式构造;有的从外观看是窑洞,而里面又建有楼层,美其名曰“窑楼”。大家请看,这个窑楼上下一共有三层,而且外面全部由青砖砌成,可见当时康家雄厚的财力。常言道富不过三代,而康家却连富十二代,秘诀何在呢?就在两个字——留余。大家请看这里的留余匾,这是康家教育子孙的家训匾,上面写着:“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其中大有深意,大家可以慢慢的领悟。

在生活区有一大奇观,这就是一处书法雕刻集中的窑洞。大家请到院子的最西头来,洞内两侧共有16块与成人一般高大的石碑,上面雕刻着赞扬庄园主人的诗篇,赞美他“慈悲善良”、“慷慨大方”,风格迥异的中国书法在此各显风采,喜欢书法的朋友可以大饱眼福啦!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一棵葡萄树下。大家可以看,在我们旁边的葡萄树呢,就是康家的活文物了,它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而且这样一颗枝干穿墙而过覆盖两个院落的葡萄树在全国其他地方绝无仅有。每年的七月底,这里都会举办一场葡萄节,游客朋友们可以自行来采摘和品尝这百年葡萄树上结出来的葡萄,有人说这葡萄吃过以后,还能延年益寿呢。从主宅区出来,一路西行,就来到了当年康家接待达官贵人的场所—南大院。南大院是康家发展鼎盛时期的象征,是一座展示康家品位与修养、展示家族在处理农、商、官公共关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和处事风格的场所。在这里,康家传承家学、教育子弟,不仅能体会当时主人治家的精妙,还能领略到财富传承的奥秘。现在,咱们大家里面请。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们,关于康百万庄园景点的讲解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在这里,我要多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大家应该还意犹未尽吧,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拍照留念。希望大家注意把握时间,我们一个小时后,在景区门口准时登车,车牌号是豫a2345,为一辆绿色的大巴车。祝大家玩的愉快!

马氏庄园导游词篇十八

山西榆次车辋常家,于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xx年)由太谷惠安迁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载,遂成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中国外贸之第一世家。

创造了商业辉煌的常氏家族又天才地创造了“学而优则贾”的治家祖训,代代恪守,课子苦读,将一批批家族优秀子弟输送到商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层次的商人群体,同时将儒家“诚信”、“仁义”、“忠恕”等理念引入到商业活动中,实现了儒商相长,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循环,家族兴盛达220xx年之久。

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兴家之本在于育人。常氏由经商起家,传至十世时,已有“世兼儒贾为业”之称。由于常家始终注重子弟读书习儒,从而世代学子辈出。从八世到十六世,常家考取进士、举人、秀才等多达146人,而且随着商业的发展,家族研修学业的气氛日益浓厚,造就了一大批的学者、名流。所以才享有了“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誉。

常氏家族在仕宦商儒达到辉煌顶点时,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开始,不惜重金营造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家园,终于形成了占地60余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的宏大规模。

常家建筑群占据了车辋村原面积的近一半以上,其规模居于祁县、太谷、平遥等晋商各院之首位。

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万平方米的常家庄园,仅为原庄园面积的近四分之一,

是北常万达公为其三个儿子、十个孙子修建的。

庄园现存主要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计有古建房室968间、廊房220间,计1188间。

(一山:观稼山;一阁:观稼阁;两轩:听雨轩、知味轩;四园:杏园、狮园、可园、遐园;五院:祠堂院、总帐房院、石芸轩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六水:小石潭、曲溪、沼余湖、莲池、洗池、方正池;八帖:堡门宋代二亭双绝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联帖、雍和堂恽寿平画跋帖、听雨楼法帖、石芸轩法帖、常氏遗墨帖、御笔亭四十四帝后帖、可园唐诗笔意帖;九堂:人和堂、节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养和堂、体和堂、广和堂、贵和堂;十三亭:杏园五亭(枕霞、披风、庆云、景星、流芳);书院五亭(琴、棋、书、画、化玉);遐园:梦绿亭、锄月亭;小石潭琴心亭。另外有新建的狮园且坐亭)。

常家庄园的建筑风格熔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佛教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为一炉,集北方建筑之豪放质朴与南方建筑之素雅灵秀于一体,庭院深深,不仅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色,而且无处不散发着敦厚典雅的儒家文化品味。

常家庄园以其“十最”闻名遐迩:中国最大的民间祠堂、最大的家族书院、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最典型的汉纹锦彩绘;晋商民居中最大的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的民间影壁、最敞阔大气的宅院建筑、最大的家庭绣楼、为数最丰富的私家藏帖和书画珍品、最精美的砖、石、木雕。而其款式繁多的门式、窗饰等,更可谓一门一亮点、一窗一景致。堪称华夏民居的大观园,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全景图。

文化魂、中国牌、世界宝,这就是常家庄园永恒的价值所在。

*庄园原貌被毁的三个过程:a.抗战时为晋中战役的主战场b.破四旧c.80年代拆改之风兴起,大部分在土改时分给百姓的房屋被拆毁改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