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于丹庄子心得(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4:49:00 页码:12
最新于丹庄子心得(通用9篇)
2023-11-12 14:49:00    小编:ZTFB

总结是对所经历的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工具。总结要注重思考和总结,而不仅仅是解释过去的情况。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时,我们可以思考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总结写作中,实现个性化的创作。

于丹庄子心得篇一

《庄子》是一部充满哲学智慧和想象力的经典作品,讲述了关于生命、自然和人类社会等方面的思考。于丹教授的解读,深入浅出,让人深受启发。

庄子的思想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社会现状和道德规范进行了大胆的挑战和反思。他认为人们过于注重外在的虚荣和物质的追求,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价值的真正所在。这使得我们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倡导回归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独立。

于丹教授的解读方式独特,她将庄子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庄子思想的内涵。她强调了庄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自然和他人,遵循自然规律,尊重个体的自由和独立,让人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也颇多。庄子的思想让我意识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追求物质和权力的崇拜,而忘记了生命的真谛。我们应该学会关注内心的感受,寻找生命的意义,做到真正的内心强大。

总之,《庄子》的解读让人受益匪浅,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自然和人类社会,让我深刻理解了庄子思想的内涵和价值。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遵循自然规律,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独立,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于丹庄子心得篇二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电影《天下无贼》里葛优演的黎叔回答得好,人才最重要。

新一届局党政领导班子对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干部培训、开展文体活动等各种方式方法来搭建平台,挖掘人才、激发潜力、鼓励创新,希望达到为劳动保障事业培养好人才的目的。今年,局党委又为每一位中层干部购买了书籍,以增强文学艺术修养,培育人文精神。

内心里十分感激局领导们的良苦用心,相信周围的同事们和我一样都正在积极努力,秉持着“满腔热情、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劳动保障精神,不断提高自我,辛勤耕耘,用自己的人生这支笔努力为闵行劳动保障事业增光添彩。

于丹写的《庄子心得》是今年的热销书,在局里还没为我们买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因为喜欢它而买了一本,并且还象学生时代遇上喜欢的书时一样,买回来就立刻为它包上了封皮。虽然社会上对于丹这位热点人物的争议至今还没有个明确的论断,但我觉得至少她之所以能够成名,亮点就在于因其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解读庄子、孟子等这些名家的名著,而所谈的人生道理又十分能打动人心。她通过这种方式既普及文学知识增强人们的古典修养,又诠释人生启发人们的心智,有何不好?即使有解读不到位或失误的地方有“文化快餐”之嫌,但总体来说,我认为还是瑕不掩玉的。

简单写些读《庄子心得》的感想。

喜欢这本书里说的一段话:“一个人的生活完全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后天的机遇、固有的价值观,最终会决定自己的命运”。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

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对人生的感悟如是,对命运的把握亦如是。命运是个客观的东西,不一定完全依附于机遇。其实,你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决定你的取舍,决定你的命运。

于丹在《庄子心得》中还写道:“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但是,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闲暇时,我常常会这样想,生活中有许多如意或不如意的事,如同一杯白开水、一杯饮料、一杯咖啡,有人嫌它平淡无滋味,有人喜欢它够爽够刺激,有人说它苦中自有香味。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但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许许多多的愿望,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成为理想,邪恶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便成为贪念。

想起警示教育片中那些贪官们,其中不乏聪明有识之士,有些更是妇孺皆知的风云人物。他们平地而起靠着才智、努力和机遇一步步走上高位,曾让多少人艳羡不已。他们心中明知付出的代价会有多大,明知一生前途一世英名将毁于此,却如赌徒般把自己作为赌资全身押上,如飞蛾扑火一去不回头,原因何在?又怎是一个“贪”字能够了得?!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心态使然,是他们心中的许许多多不平衡在作怪。因为觉得自己比别人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太少,因为看到自己的仕途已“结构性封顶”而下半辈子却还没做好打算,因为虽为高官政治地位高工资收入却比不上身旁的一个个老板,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昧着良心为自己为家人为身旁的人谋私利,不惜冒险以身试法去违反党纪国法,心存侥幸只想一旦“安全降落”便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哪想到到头来两手空空身陷囹圄才感受到自由多可贵,原已拥有的一切有多珍惜!

因而,究其原因是心态彻底颠覆了他们的生活,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又何曾没有过这种心态上的不平衡呢?有些人习惯于抱怨生活,抱怨工作,抱怨同事……为何同在一个单位他的工作岗位比我轻松而我却总有那么多做不完的事?为何别人上班比我轻松工资奖金不少拿却还总得到领导的赏识?为何别人比我资历浅比我年龄轻却比我升职升得快?……等等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不如意的事情总是太多。我想,有了这许许多多心态上的不平衡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如何去承受,如何去对待。

世界万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更没有绝对的公平与合理。当你面对你所不愿意面对的人或事,你是该抱怨还是该坦然面对呢,这完全在于你的心态。一个好的心态是,无论对于什么事物,我们都应该承认存在有其合理之处,反省一下自己付出了什么,如果的确不是因为自己的问题,那么该是怎么去解决问题了。是光抱怨,还是付诸于行动,来改变现状呢?其实我们也发现,但凡习惯于抱怨的人,往往都是行动的矮子,都很难有所作为。一个积极心态的人是应该勇于面对一切,不断调整自己,不断使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提升自己。

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用一种甘于承受、甘于孤独的心态去面对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琐碎,摆正心态,善于感悟,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明辨是非,让自己不会变得偏激,不会变得过于计较患得患失;才能及时反省勇于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劳动保障工作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勇于奉献的心。奉献,是一种不图回报、不讲好处的无私高尚的道德境界,它所蕴涵的精神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它的基石是我们劳动保障人首先要拥有淡泊高远、为民谋利的良好心态。在我们的党员队伍中,不知涌现出了多少个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等闪亮的名字,他们是先进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闪烁出来的最可贵的就是"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做事,充分体现出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因而得到社会的认同,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心态决定人生。我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根墨线,对人生,都有着自己的选择。

于丹庄子心得篇三

尽管好久,就知道于丹教授要讲《庄子》,而且我也极力去了解阅读庄子其人及其书,但听到于丹教授的讲座,我还是不甚明了,和当初听她的《论语》讲座,领悟的程度差得太远了。所以我很不甘心,因为,毕竟这是一次跟着老师学习的好机会,如果糊里糊涂的过去,以后恐怕更难加深学习了。

为此,我在网上找到有关《庄子》的系列讲座,打算学着初和平的做法,对着视频打出文字,逐字逐句地学习体会于丹教授的讲座,以期悟到庄子的思想、精神本要。但这样做简直太难了,视频和输入文字的版面来回替换,速度之慢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先生说,过几天买本书不就行了吗,干嘛这么费劲?虽然有些吃力,但我还是坚持把“庄子其人”这集讲座做完了,大约累计六个多小时吧。透过于丹教授潇潇洒洒的语言,我感觉我对庄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呢,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逍遥游》其实无限的拓展了我们的想像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所以大与小呢,它决不单纯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里边很多实用的规则,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那么大家都知道,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所以呢惠子和庄子之间存在很多对话。《庄子》中写到说,惠子啊,有一天去问他,说你看魏王给了我一棵葫芦籽儿,我在家呢就种了这么一架葫芦。结果长出一个大葫芦来,有五石之大。这么大一葫芦看起来很丰硕饱满,最后我就发愁了,因为他太大了什么用都没有。他说我把这大葫芦要是一劈两半,用它当瓢去盛水的话,那个葫芦皮太薄。所以叫做其坚不能自举。要是盛上水,往起一举它就碎了。用它去盛米面粮食,盛什么东西都不行,因为皮薄而体积太大。所以想来想去说,葫芦这个东西种了干什么用的,不就是为了最后当容器,劈开当瓢来装点东西吗?什么都装不了了,所以惠子说:“这葫芦虽然大,却大得无用,我就把它打破算了”。庄子呢想了想就开始给他讲故事。庄子先不说这个葫芦干什么,说我告诉你啊,宋国有这么一户人家。他们家还真是有稀世的瑰宝,就是家里有个秘方。这个秘方呢能够在寒冷的冬天让人手脚沾了水以后不皴。他们家有不皴手的药啊,所以就世世代代一漂洗为生。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用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的价值。于丹教授认为,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即使在现代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作为家长我们经常会跟孩子说,你趴在窗台上看了一下午蝴蝶你做的是没用的事。这一下午如果你练钢琴是有用的。我们可能跟孩子说,你这一下午就在那儿和泥巴,搭城堡,这是没用的。如果这一下午,你练打字他是有用的。其实我曾经见过一个科学试验。就是把一个会跳的小虫子放在瓶子里。它明明可以跳很高,把盖子盖上以后让它跳。它一跳,啪!碰到了顶掉了下来。啪!再一跳碰到顶掉下来了。看它反复跳跃,等到它越跳越低的时候。你把盖子再拧开,你看这小虫还在跳。但它永远不会跳出这个瓶子了。因为它认为,头顶上那个盖子将是不可逾越的。你什么时候打开了这个盖子,它已经不知道还有可以超越的可能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一种可悲的现象,就是父母用自己全部的爱为孩子界定了太多有用的盖子。让孩子们认为,作为一个葫芦它以后只能成为瓢而不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游泳圈带着人浮游于江海;作为一块土壤这上面是可以种菜的也许可以种粮食,但是没有人去深入地追问土壤下面可能埋藏的矿藏。这一切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以一种常规的思维束缚了自己的心智,而有我们的生活态度决定了我们可怜的局限。这种局限本来是可以打破的。打破这种局限我们才有可能去憧憬真正的逍遥游。真正的逍遥,其实是无羁无绊的。

于丹庄子心得篇四

于丹的《庄子心得》,是对庄子哲学的深入解读和理解,通过她的文字,我受到了启发和启迪。从读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庄子思想的魅力和智慧的深度。下面将从《庄子心得》中我所获得的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首先,于丹在《庄子心得》中让我认识到了庄子思想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庄子强调“逍遥”和“无为而治”,这是一种以自然之道为准则的人生境界。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目标和利益,不断挣扎和纠结,而庄子则主张放松心态、顺其自然。于丹通过提取庄子的思想精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了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与于丹的对话和交流,我渐渐地领悟到了庄子的智慧和睿智。

其次,于丹《庄子心得》中的论述给了我在困境中寻找突破口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庄子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和挫折,通常采用一种超然和无为的态度,通过调整心态和观念来解决。我曾经遇到过种种问题和困惑,曾经在迷茫和彷徨中徘徊,而庄子的思想像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走出困境。通过和庄子的心灵对话,我明白了困境和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转变思维,找到自己的方向。

第三,于丹通过《庄子心得》传递给我一种深入思考和反思的态度。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欣然”与“苦一”的概念,他主张人要调整心态、放松身心,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快乐和美好。于丹指出,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左右,追求短暂的欢乐却忽视了内心的平和与安宁。通过深入思考和反思,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自我才是真正的主宰,而获得内在的欢愉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于丹的《庄子心得》唤醒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庄子认为人应该返璞归真,回归到自然的本性上。而当代社会的竞争和功利让我们不断剥离和忽略了这一点。于丹通过她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告诉我们应该关注大自然的美好和奥秘,与自然和谐相处。庄子的思想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重新审视了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最后,通过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我认识到了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尽管距离庄子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他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引人深思。在这个快节奏和功利主义的社会中,庄子的心灵寄托和智慧给了我们指引,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于丹通过她独特的解读方式,让庄子的思想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我们从中汲取灵感和启迪。

总之,通过与于丹的对话和阅读《庄子心得》,我深入领悟到了庄子思想的真谛和哲学的深度。于丹的文字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我们的人生和追求。通过与庄子的心灵对话,我们可以找到一种超然与洒脱,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和谐。庄子的思想不仅具有古代的智慧和魅力,更有现实的意义和现代的价值。

于丹庄子心得篇五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

于丹庄子心得篇六

这个暑假,我一直在静静地品读于丹的《庄子》心得,觉得自己的内心淡定了许多。我的座右铭是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觉得人就应该在这个物欲喧嚣、浮躁的社会静下心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是不同的,我们关键是应该做好的自己。

庄子告诉我们:“心态决定人的状态。”是的,今天的我们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做人有拥有一颗平常心,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因为该属于自己的谁也拿不去,不属于自己的它也不会来。自己常常想,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价值就是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家长信赖的老师,这就是我最欣慰的。但是有时候总是过于急躁,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当学生做了违反课堂纪律,作业出现错误,我总是很生气,有时甚至大声指责。其实想想学生们真不简单,我刚刚批评过他们,他们竟然会对我亲切地微笑,并亲切地喊我“韩老师”。

在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世界上,想想做小学老师也是比较幸福的,因为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是最纯洁的心灵,不需要去揣摩他人的心思,只要我们付出爱心、耐心,就会获得最真挚的情感。作为一名老师,当然都盼着自己的先生最优秀,希望他们的成绩出类拔萃,好像这样才更光彩。这是一种积极追求向上的心态,但如果过度了,就会给孩子们太多的压力,使他们讨厌老师而最终对学习产生倦怠。所以,我们为人师者的心态不仅仅决定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更影响着祖国未来和希望呀!

感叹人生的短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获得成功。我有时也羡慕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但羡慕又有什么用呢?人还是应该面对现实,找准自己的目标,为了心中的执着不断前进。凡是一件事如果动机过强,往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越来越喜欢看体育比赛,那不仅仅是欣赏,更是一种挑战,有多少优秀的选手正是因为压力太大,没调整好心态,而失去了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机会,其实有时候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呀!我的第一次国旗下演讲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它磨炼了我。我们学校组织老师轮流演讲,当我登上演讲台,真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刚刚开始时,我就觉得有些小紧张,又想到周围这么多的师生,后面还有校长们,就更紧张了。我提醒自己“不要紧张”,但无济于事,演讲快结束了,我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我想可能自己想演讲得好一些,结果适得其反。当我读了庄子《达生》篇里木匠的故事,明白了一个朴素而又玄妙的道理,人做事要做得好,要穿越三个阶段:忘利、忘名、忘我。也就是我们在做事时,别想太多,要达到忘我的境界,也就实现了真正的超越。与我们的同事天天相处,我们需要的是宽容和理解,正如于丹所说:“真正的争斗,取得胜利,不在于勇猛,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

我们每个人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质量,把握住现在所拥有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名家长信赖的老师,我们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于丹庄子心得篇七

于丹是当代著名的古籍研究学者,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颇有建树。其著作《庄子心得》深入解读了庄子的思想,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智慧与思考的境界。读完《庄子心得》,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通过阅读《庄子心得》,我对庄子的自由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庄子以“自由”为核心思想,主张放弃社会规范和道德束缚,追求个人的自由与追求。他以“逍遥游”来比喻人生的境界,认为人应做到无拘无束,心态宽广。《庄子心得》一书中详细地解读了庄子对自由的理念和追求,让我感受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自由思考和自由行动的重要性。在不断的适应和改变中,寻找自己的内心自由,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其次,通过阅读《庄子心得》,我对庄子的“无为而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而生长,人类社会也应该与之相应,不要强迫控制和改变自然的道路。只有顺其自然,从容不迫地面对一切,才能真正实现“无为而治”的境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追求成功和高效率,但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流动。而庄子主张不要过于追求功利和目标,要懂得在自然中保持平衡,顺其自然的发展。这种思想让我反思现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学会从内心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和生活,追求真正的心灵自由。

再次,通过阅读《庄子心得》,我对庄子的“变化无穷”的思想有了深刻的体悟。庄子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变化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化。他以变化作为一种智慧和境界,提倡适应性和灵活性。《庄子心得》中详尽解释了变化无穷的思想,启发我要学会面对种种变化,灵活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在不断变换中,才能真正成长。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有时我们会被各种固化的思维和模式所束缚,庄子的思想让我意识到要保持灵活,开放的心态,才能应对世界的不断变化。

最后,通过阅读《庄子心得》,我对庄子的人生态度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庄子对于人生的态度是一种豁达,他放弃了功名利禄的追求,提倡内心的平和和达观。他主张人们要超越一切外在的刺激和物质的诱惑,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幸福。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名利和物质,却常常忽略了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的真正意义。庄子的思想让我认识到人生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更要追求内心的安宁与满足,努力寻找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总结起来,《庄子心得》一书让我对庄子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体悟。通过解读庄子的自由思想、无为而治、变化无穷和人生态度,我更加明白了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困境和挑战,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庄子的智慧引领着我,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人生的真谛。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将庄子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境界和人生智慧。

于丹庄子心得篇八

我们有太多的时候,当我们安然的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秩序,我们日复一日,早晨起床,白天工作,晚上睡觉,看着大家怎么生活我们也怎样生活,我们想着手中有一技之长,我可以养家糊口,我可以过很好的日子,我们从来没有跳出自己现有各经验系统,重新质询一下,我还可以换一个角度吗,我目前所拥有的这些技能,我还有没有可能让他发挥更大的用处,于丹教授认为,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作主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了解整个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但是最难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心。这才是觉悟。而觉悟在佛家禅宗的开悟中,被描述为两个阶段,觉是一个阶段,比如说你听了某种知识,有一个人跟你说了一句话,所谓醍醐灌顶,突然之间眼界通透,这叫有所觉,但是你长长的一生的修为,遇到任何一个事情,做反观内心,去考虑突然之间又明白一点什么,这个长长的感受,和参化的过程叫做悟,也就是说,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点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感受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终于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人生境界有大小,而我们过往的生活,大体相同,所以重要的不在于,我们客观有什么样的寄寓,而在于主观有什么样的胸怀,不在于客观提供了,给我们哪些机会,而在于我们的心智,在有用与无用的判读上,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而去利用机会,如果今天我们,以觉悟的态度反观内心,重新审视庄子,那么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目的是释放自己,尽可能达到,一个逍遥游的境界。

于丹庄子心得篇九

偶然的机会,从朋友的介绍中,初识了这本《于丹庄子心得》。细细咀嚼,慢慢品读,在静静的夜晚轻轻的与心灵对话,感受到了生命宁静中的颤动之姿,摇曳中的沉静风骨。

《庄子》与我并不陌生,或许应该说有些老庄思想以于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了。《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从人对寓言的最直接的“觉”,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懂得用心生活,体会超越的“悟”。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觉”与“悟”的联系。

故事是这样展开阐述的:《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

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职业岗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这样,“觉”的事件和过程是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在学习中什么时候表现的最有兴趣,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他们高举着小手是在渴望着什么……而这时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结果便是“丢失”了“悟”。

进而是丢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机,升华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那么你就会去有意的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调动情绪的环节;如果你理解老师的一句肯定会在他们的脸上浇开一朵花,那么你的课堂将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从他们高举的双手中读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课堂就是充满互动、灵动的……其中这或许便是悟的瞬间,它是基于积极的思考,经验的不断累积而成的。

“觉”到“悟”的成长。

《于丹庄子心得》还着重描述了内心的力量,强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认识自己是一个人生历程,需要你不断的倾听自己的心声,而不是让你随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对现代物质化愈来愈强的社会,它常让我们在潮流的浪尖,迷失双眼,终而脚步零乱的踏上肤浅,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质的本质,我们要摆脱外在的标准和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能力。

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鹊的名字,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医生,成为中国名医的代称。扁鹊去见魏王。魏王说:“我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你跟我说说,你们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老老实实地回话:“我大哥医术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医术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人却默默无闻呢?”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这个人得病但还没显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给消除了。这个病人就像没得病一样,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给人除预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时,他用药就把病除了。大家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发展下去那会要命的大病啊!”

扁鹊能够在自己名声大扬之时说出此番事实,而不以别人的看法去认识自己,实属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去倾听自己的心声,不要受别人的观点和束缚。教学是我们的生命线,汲取从一次次教学反思中认识自己的浅层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用一双从懂得倾听到善于倾听的升华!

一次公开课的成功,往往会使我们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别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实细思中,我们只关注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没扣响迎向朝阳的那扇大门:及时地反思,挖掘内在成功的宝藏,善于倾听总结,运用到更多的实践教学中,这便是缺失了对现有位置的“悟”!

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摆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颗平常心去适应生活带给我们不同的恩赐,使得其所才是个人价值所在。“外化而不内化”这是获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门!从认识自己的“觉”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这些有着厚重内心价值的不鸣不已的平常人。

每个人都能拥有辉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觉”,从觉中“悟”!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