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课堂教案下册(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2:08:50 页码:8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课堂教案下册(通用9篇)
2023-11-13 02:08:50    小编:ZTFB

教案的申报和备案工作是教师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学设计大师”系列教案范文是对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课堂教案下册篇一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一课时。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课堂教案下册篇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茵、砰、芽、吟”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要有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安徒生童话世界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人人都要献出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幸福,世界会更美丽。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们畅所欲言)。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豆荚”、“青苔”、“绿茵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笑吟吟”、“懒洋洋”、“骨碌”、“滴溜溜”、“”等词语可以让学生用身体的语言表演出来,或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得?你有什么样的印象或看法。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四、品读理解、质疑感悟。

1、小房子没打开前读懂了什么?(教师引导,它们都有怎样的愿望和理想?你最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抓住第五颗小豌豆的观点,让学生着重体会5自然段。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学生充分理解小豌豆的品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抓住“神气”“懒洋洋的说”“想了想说”等语气助词,让学生边体会边充满感情的朗读)。

(1)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姑娘对小豌豆的爱?

(通过关键的词句如:啊!是一颗小豌豆,长出小叶来了。笑吟吟的说,乐得叫起来等启发学生想象当时小姑娘的心情,如:“惊喜”“自己有了生活的希望”“自己的病会好起来了”“快乐”等。朗读时出“啊”“呀”的惊喜,笑吟吟的喜悦,引导学生,从内心读出对小豌豆的深爱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豌豆对小姑娘的爱?

(抓关键的词如:长出小叶—长出豆藤——-猛进的长————-开出粉红的花儿)。

(3)你怎样理解她扶着出台,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这一段?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写在小本子上)。

另外四个小豌豆又有些什么经历呢?也写一写吧!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课堂教案下册篇三

教材分析:

1、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2、揭题: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读读。试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四、略读第一段。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与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我田老师。

描红,学古诗编故事,讲故事。

爱好文学培养兴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课堂教案下册篇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运用比较、词语搭配感受文中描写的小山村不同方面的美丽景色,使学生产生对小山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小山村的喜爱之情,使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感受小山村的美丽,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小山村的喜爱之情。

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7小山村)请大家齐读课题。

(一)复习生字词语。

1.课文中的字词朋友你还记得吗?

(1)生生做抽读字词游戏。

(2)师生抽读字词。指导结满“结”的读音和轻声,关注学困生。

2.师:通过我们上节课对小山村的认识,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

(美丽)的小山村。

二、新授课文。

(一)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作者带着咱们游览了小山村的什么地方了吗?

板书:山坡上。

山脚下。

村前。

过渡:你们一定没看够吧?让我们跟着小作者再次走进他的家乡---那个美丽的小山村。打开书,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想:你最想喜欢哪里的景色?为什么?(开始)。

2、生自读,思考。

(二)品读,处理重点段落:(2、3、4自然段)。

谁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里呢?

1、山坡上的美景(第2自然段)。

(1)你为什么要来这里呢?谁还喜欢这里?(指名)。

(2)先读读这个自然段,然后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山坡上有哪些美景呢?)。

树上结满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

树上结满红的苹果、黄的梨。

师:这两句话那句话最好?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让人们感受到它们的颜色吗?(出示山坡上……)。

练习指名。

师:(指名后)从你的朗读中我可没听出来是“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

谁能再读一读吗?

师:你除了发现漂亮的颜色之外,你还发现什么了?(多)。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一片、结满)请你再读一读这段话。

今年苹果和梨又大丰收了。(师:能把这种丰收的美读出来吗?快试一试)。

师: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这一大片果树林中,身边都是苹果树、梨树,一阵风吹过,深呼吸,你闻到了什么?你最想做些什么呀?(想摘)(想咬一口)。

(师:那苹果和梨的味道多香甜呀!)。

师:你们高兴吗?能把这种高兴快乐的感受读出来吗?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

发散练习:

师:孩子们,请你们想象一下:这片山坡上除了有美丽的果树林,你可能还会看到什么呢?

(点击课件,出示“山坡上。”)先想一想,然后请你把句子补充完整。

总结:我不得不对小作者说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2、山脚下的美景(第3自然段)。

什么样的房子?(一排排的房子)。

一排排什么样的房子?(一排排的新房子)。

或:什么样的房子?(新房子)。

什么样的新房子?(一排排的新房子)。

同学们你们看的跟他看的有相同之处吗?你们能试着再读读吗?

(2)图片对比理解(新旧村庄和学校)。

师:孩子们,以前的小山村可不是这样的(语调低沉)。

点击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同学们坐在简陋的教室中使用着破旧的桌椅)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高兴不起来,觉得他们太可怜了)。

(高兴)现在,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小山村有了新面貌,小朋友们也可以像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了。听……他们学的多认真呀!

(3)体验喜悦之情,带着感受读书。

师:请同学们想想: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啊?(高兴、开心)。

想一想,他会用怎样的语气和表情向我们介绍这里的村庄和学校呢?先练一练行吗?

谁能用你的朗读来介绍这里的新面貌?

自读、指名2人(1.高兴2.自豪)。

师:有了新村庄、新学校这里的人们生活多幸福哇!我们看到的就是新村庄新面貌的美。

3、村前的美景(第4自然段)。

(1)还有哪些同学看到村前的美丽?你在这里又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评读。

(3)老师范读,请同学闭眼想象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4)原来小作者想让绿绿的河水、白白的小鸭告诉我们这里是什么的美?(自然环境的美)。

(5)这自然环境的美是怎么得来的呀?

-----那里的人们都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告诉或学生说)。

(6)让我们像小鸭子一样同桌之间自由自在的读这一自然段,比一比谁读得好,开始!(不指名)。

4、升华感情:(处理最后一自然段)。

总结板书:

师:刚才我们在小山村看了那么多照片,有这么多的收获,我们都在哪里看到什么了?{手势}我们从山坡上、看到近一些的山脚下又到更近的村前的美景,小作者由远处写到了我们的(眼前),我们看到的不光有满眼的绿色,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灰色。。。就像什么(图画---点击出现整图)他那么地喜爱他的家乡,都把家乡写得像画一样美了,他是怎么说的?(啊!……)。

师:连我们也被吸引了,让我们也来夸夸他的家乡夸夸这个小山村吧!

(再读“啊!……”)。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孩子们,你住在这么美的小山村,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很高兴、开心)。

师:小山村多美呀!勤劳的人们一定会把小山村建设得更美。让我们充满感情地把整篇课文读一遍。

(三)学习生字:图。

多美的图画呀!就让我们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留在心里吧!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上节课学习的图画的“图”字。有些同学写的就不是很漂亮。请你看看田字格的范字,说一说每一笔的位置,在认真的写一个。

1)学生认真看,指名说。

2)自己写。

3)评议。

(四)请你读一读《语文读本》中第46页《山村大变样》一文。

三、作业:

1、把《小山村》读或背给家长听,让你的爸爸、妈妈也了解小山村的美丽。

2、把你认为漂亮的地方画下来,介绍给同学们。

四、板书设计:

山坡上。

果树林。

17、小山村。

山脚下。

村庄学校。

村前。

小河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课堂教案下册篇五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那大义凛然的行为,那掷地有声的语言,那慷慨激昂的神情,无不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第1段用简短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邓世昌。第2段讲了甲午海战爆发的时间和地点。第3~6段详细刻画了邓世昌带领“致远”舰英勇杀敌、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面。第7段歌颂了邓世昌的英雄行为,表达了人民对他的敬佩之情。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们的心随激战的变化与发展而被牵动着,无限的敬意涌动心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从读中体会邓世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捍卫民族尊严的高风亮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电影《甲午风云》片段)。

学生:搜集有关甲午海战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入:(播放cai课件)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无数优秀儿女为捍卫祖国的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其中的一位。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交流搜集资料:关于甲午海战,你了解哪些?

3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4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甲午海战的经过?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读具体描写海战经过的3~6段,找出感动的情节。

2用心读感动的情节,找出重点词句,特别是从描写邓世昌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中去想象邓世昌和官兵们当时的内心活动。

3全班交流:朗读自己感动的情节,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指导朗读,读中生情,在情中去悟。

4(播放cai课件)让我们再次走进“致远”舰撞向“吉野”号的惊心动魄的场景中,一起去感受邓世昌及官兵们热血沸腾、为捍卫民族尊严不惜牺牲个人的高尚情操。

三、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读第7段。

2邓世昌只是无数民族英雄中的一位,你还知道哪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事迹?学生交流。cai课件播放一些民族英雄的影像资料,同时提供相关的网址,拓展学生知识。

四、总结全文。

回扣课题。记住爱国将领邓世昌,记住所有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历的一座座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课堂教案下册篇六

教学要求:

(1)认读7个生字,学会本课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漫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课文中哪些情景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过渡:是啊,课文中描写的山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4、出示文中的词语:

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焦急挣扎抽搭援救幸亏盲目。

5、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请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我”送到乡下吗?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至3自然段。

1、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4、当时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从这两段中找出人们关心我的语句?(第三句)。

6、我当时是怎样坠入那口土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7、指名朗读2~3自然段,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三、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2、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3、那么,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读了这段,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要读出神气、独特的感觉。

四、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怎样?亲人闷是否像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

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呢?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你是怎样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因为时间太长了,天又下着雨,很冷,我都冻僵了,所以只有泪水是热的,另一方面是说我太感动了,有那么多人们来救我,我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亲情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3、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课堂教案下册篇七

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能复述课文。

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速读课文第二段

同桌讨论

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

指导朗读

跟着录音轻读课文。

师恩难忘

我 田老师

描红,学古诗 编故事,讲 故事

爱好文学 培养兴趣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课堂教案下册篇八

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揭题: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自学生字词。

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由读读。试给课文分段。

交流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读一读。

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说一说。

收集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与名人名言。

师恩难忘

我 田老师

描红,学古诗 编故事,讲 故事

爱好文学 培养兴趣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课堂教案下册篇九

去严店送教已经是第六次上《记一次体验活动》的习作课了,一直酝酿着写点什么,看到给我帮助的各位战友对这节课评价那么高,终于能下笔了。

抽到课题时也是一头雾水,自己不善表现,怕在课堂组织活动。“体验”活动安排在课外还是课内?为此纠结了两天,要知道,时间宝贵!打电话请教大家,都说应该在课堂现场组织体验活动。记得是周四下午抽的课题,周日的晚上,独自趴在电脑前对着屏幕发呆,体验什么呢?借班上课,课前几天有一次与学生见面的机会,无法让学生准备什么,也很难准备道具现场发给学生。我想了一个不要丝毫准备的体验活动——画方圆,即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体验一心二用的难度。最终体验活动被确定为“独臂穿衣”,主要考虑“独臂穿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比画方圆的活动气氛要浓,可供学生观察表达的.内容也就更多;另外这个活动更有情感教育意义,可以引导学生生活中关爱残疾人。

课的内容基本备好后,在校内找了一个班试教。很意外,没有想象中的效果,恰恰相反,孩子们都不大理我,尽管设计了这么有趣的活动。课后,我觉得是他们没看清楚活动中的场景,于是拿相机拍了许多孩子们独臂穿衣的图片,准备插到课件中用。可是,第二次的试教依然很失败,而且用的是我们工作室头儿的班。终于确信这是教学设计有问题。我们的头儿快人快语,指挥若定,建议我的教学更放开,不要给学生设置那么多条条框框。果然是集体的智慧足,再试一次效果好了。第二天,在南国花园小学,我用四(2)班上了这节参赛课,县教育局朱红梅老师是现场评委,结束以后,她给了我极大肯定,终于可以放下了。

5月份,学校要求我把课拿出来给大家看看,于是用另一个班再上一次,效果却差强人意。那天刘校长去听了,结束后和我聊了一节课,经专家一点拨,我才豁然开朗。他的视点与我们都不同,工作室的同仁帮我改教案,大家的想法是怎么改得出彩;刘校长评课,是评我教学生什么了。他告诉我要教学生表达,因为我们的孩子不会说话,不会写话;不会说精彩的话,不会写精彩的话。当学生说不出来或说得不准确时,老师要及时引导,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要强,要会用耳朵听,听完就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能想出对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