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象鼻山导游词300字(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2:35:51 页码:13
最新象鼻山导游词300字(大全11篇)
2023-11-13 02:35:51    小编:ZTFB

美丽的自然风光使人心旷神怡,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对过去的事情进行逐一回顾。这些总结范文是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仔细学习和参考。

象鼻山导游词300字篇一

象鼻山又称象山。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这一百看不厌的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江流汇合处。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临江吸水,因而得名。

象鼻与象身之间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说它“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洞内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其中以宋代国诗人张孝祥、范成大和陆游的作品最为有名。陆游虽然没有到过桂林,但对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诗和信札寄给当时任昭州(今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则“命工刻与崖石,与世人共之”。

象鼻山的山脚有石级小路通上山顶。山顶平展,绿树成荫,当年太平军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顶的东端有明代的实心砖塔,因嵌有普贤菩萨像而得名普贤塔。塔身好似圆形宝瓶,又像剑柄,又有人称之为瓶塔或剑柄塔。

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创与唐代的`云峰寺,寺内陈列着太平天国的历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这里原来还有个开元寺。唐代的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漂到海南岛,在北归的途中,经过桂林时,居住于开元寺,在此主持大典,讲法传经。可惜古寺早废,只留下这座佛塔叙说当年盛事。象鼻山,景色优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标志,最令中外游人喜爱。

象鼻山导游词300字篇二

象山公园地处广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占地面积11.88公顷,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山、水、洞、岛、亭、台、坪、径、文物、古迹相映成画,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下面是本站带来的象鼻山公园。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山顶平展,树木成荫,小径通幽;明代建筑普贤塔耸立于此,塔高10余米,因塔身的正北面嵌有青石平雕的普贤菩萨像而得名,普贤塔形似剑柄,又似宝瓶,古朴凝重;游人立于山顶,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桂林山城美景尽收眼底。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得古老而年轻的象山魅力独具。象山公园常举办各类花展,游人徜徉其中,但见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娇媚,几疑身处仙境,流连忘返。桂林之旅,从象山公园开始。

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园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万年左右,地壳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宽度不断缩小,江水在山体东麓冲刷溶蚀出一个长17米,宽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与象之间通透圆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阳洞。江水穿洞而过,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诗赞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葱,竹篱茅舍掩映其间。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将其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烟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园的主要景点,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美誉为桂林市的城徽。山体前部的水月洞,弯如满月,穿透山体,清碧的江水从洞中穿鼻而过,洞影倒映江面,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观,"象山水月"因之成为桂林山水一绝。水月洞的幽奇迷纪令古往今来的墨客骚人文思泉涌,洞内外石壁上留下了历代石刻文物50多件,多为宋代镌刻。象山南麓,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象山的东、西麓,艾有石级曲折百上。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象山公园位于漓江西岸,与桃花江汇流处。象鼻山是桂林市的市徽,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不少产品就用象鼻山作标记。

走进公园,迎面一个照壁,照壁嵌有一浮雕,几只小象栩栩如生。

继续前进,公园草坪上也陈设着不少石雕的,前方的象鼻山郁郁葱葱。右拐,过桥,是一岛,叫爱情岛(一共有三个岛,是桂林市政府为分流漓江、桃花江江水填江而造)。路边盛开着紫荆花。河对面的象鼻山初具象形。山上有一个洞,就像大象的眼睛一样。其实它是一个通透岩道,据说不少人夏天爱在那儿纳凉。山顶有一座塔,象古雅的宝瓶,又像插在象被的剑柄。

漓江边浅滩上也有几只石雕的小象。不少游客赤脚或穿着凉鞋下到江水中,同小象嬉戏、合影,泼水玩耍。

顺着小岛边沿前进,江面变得开阔起来,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

近处,江边停泊着竹筏,等待着游客泛舟漓江。一只竹筏上站立一渔翁,手拿竹篙,带着斗笠,穿着蓑衣,竹筏两侧各站立两只鱼鹰。再看象鼻山看着更像了,象鼻和象腿之间的有一个圆洞,就像一轮明月月浮在水面上,所以有人把它叫做水月洞。洞内江水荡漾,几个游客戏水其中。此景叫做象山水月,曾引得不少骚客诗兴大发:“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不少游客纷纷在此与象鼻山合影,记载自己曾到桂林一游。几位穿着红裙子,带着华美银饰帽子的苗族姑娘妆扮的少女主动和游客合影。

眺望远方,江面上游船来往穿梭,解放桥横跨两岸。远方也有两座山,一座山山顶有屹立着一个宝塔。一座山腰中间有一个洞,也好似一轮满月,同象山的水月洞构成了漓江双月。这是桂林的塔山、穿山。

再前面,安静得多。穿过小石桥,是碧绿的草坪,茂密大大树,石凳上几对男女在亲昵耳语,他们让爱情岛见证他们的爱情。

桂林的汉阳街很是热闹,不少店家经营土特产品,桂林老三样(豆腐乳、辣椒酱、花雕酒)、壮锦……准备回家的游客都要买上一些土特产送给家人、亲朋。

今天,是游桂林的第一天,我激动极了。今天黄导带我们游览的是桂林市区的景点。我们玩了叠彩山、伏波山、骆驼山、象鼻山等。要说我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桂林的代表——象鼻山了。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象鼻山公园。进了大门,我左看看、右看看,只看见一座小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这就是象鼻山?”黄狗肉好像看出了我诧异的神情,说:“现在你们看到的是大象的屁股,等一会就可以看到大象的全身了。这个象鼻山海拔250米,高出水面55米。”他顿了顿,继续说,“关于这个大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传说这只大象原来是玉帝的坐骑。有一次玉帝下凡游览桂林,可大象实在太迷恋桂林的美景了,不肯离去。于是玉帝命令托塔李天王把它变成一块石头留在人间。

你们看,那不是大象背上有一个塔吗?”导游用手一指,还真有点像呢。就在导游边走边说时,我们也终于看到了大象的全身。瞧,它的鼻子弯曲着和身体形成一个洞,还有两个象牙呢。那头大象仿佛正在喝着甜美的漓江泉水!导游让我们注意观察倒影,正如导游介绍的那样:“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情景呢。这个洞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月洞”。可惜黄狗肉并没安排我们坐船去洞里一游,只是又带着我们来到象鼻山的背后,咦,怎么这么浓的酒味呀,原来象鼻山内部是空的,里面是个酿酒的地方。看来这里不光景让人醉,还有美酒让人醉啊!

看着这个奇特的大自然的作品——象鼻山,真让人一去不忘返。我想:下次一定要带爸爸来这里,还要看看大象能喝多少水呢!

象鼻山导游词300字篇三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地主,他有着许多金银财宝,但他觉得还不够,这不,最近又买下了漓江。

由于漓江是人们两大生活来源之一,现在人们不能喝水,也不能到漓江上去捕鱼,就有许多人渴死了。

天上的一位仙女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水喝的悲惨景象,决定去找那个狠心的地主。可就在路上,仙女又看见了一群大汉押着一位40来岁的中年男人。她连忙问:“哟,大哥,你们这是要到哪里去呢?”

一个像东北大汉的胖子走上前来,他看到这么美丽的姑娘,心里不禁……他带着平常没有的.微笑说:“这个村民呀要造反,多亏这几个好兄弟,帮我度过了难关。”

仙女知道这个地主不怀好意,就问:“那怎么处罚犯错的人呢?”

地主笑逐颜开:“应该把他变成一个不会动的象,立在岸边,还要把他的同伴变成一座座不相连的山,让他们永远牵不到手!”

“好!”

仙女飞上天空,用他的魔法棒,把地主以及他的同伴变成了一座座山峰和不会动的大象。“我也要让你尝尝没有水喝的滋味!”

“饶了我吧!”地主哀求道“我再也不敢了!”

地主因为缺少水,而变成了一座干枯的山。

常从此以后,人们又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为了纪念那位仙女,就把她叫做“观音菩萨”,直到现在,那位善良的仙女还在默默无闻地做好事呢!

象鼻山导游词300字篇四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桂林象鼻山。

导游词。

欢迎参考!

象鼻山位于广西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是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原名漓山,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为著名游览胜地,有1000多年的游览史。

象鼻山景区集奇山、秀水、异洞、美石于一身,还有丰富的摩崖石刻、佛像及诸多历史文化遗迹,不论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来说,都是桂林山水文化的精华,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象鼻山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

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漓水流贯其间,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景致极佳,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象鼻山,简称“象山”,位于漓江与桃花江(旧称阳江)汇流处,因其山形酷似一只站在漓江边伸长鼻子饱饮江水的大象而得名,而且在半山处正好有一个对穿的岩洞,叫“象眼岩”。山呈东北走向,长约180米,宽约100米,相对高度50米,海拔约200米。

鼻山原名漓山,又名宜山、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象山的神奇,形神毕似,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的奇景,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在象鼻山的后山有一个高19米,宽3.3米,长13米,南北对穿半封闭形的通道。因在象鼻后侧故而得名象鼻岩。在象鼻岩的石壁上刻有历代诗人的诗作,其中便有唐代诗人韩愈为送好友严谟出任桂管观察使时所作的《送桂州严大夫》。韩愈虽未到过桂林,却有咏桂林的诗令人向往。

其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两句巧妙地将碧澄蜿蜒的漓江誉为仙女飘飘的裙罗带,将桂林的山比作女子头上的碧玉簪。这两句诗抓住了桂林山水形状之特征的,现已成为描写桂林山水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佳句。

【在象鼻山下山半山石刻下】巨型榜书“西南保障”,为国民革命军十五军参谋长何宣于1935年冬天题刻,说明桂林自古以来都是南方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1935年7月,时任第4集团军总参谋长的叶琪坠马身亡,何宣前往广西悼念。李宗仁、白崇禧恳切地邀请他留在广西,任第15军中将参谋长、代军长等职。1936年2月,国民政府正式授予其陆军中将军衔和国民革命军誓师10周年纪念勋章。

重返广西后,何宣出任第15军参谋长、代军长,负责桂林及周边县的防务。期间,每逢周三、周六,他都要召集手下军官,结合时事或战例讲述《孙子兵法》。每次礼堂总是座无虚席,连走道都站满了人。每当讲到如何利用日本鬼子的弱点出奇制胜时,何宣生动的讲述常引起热烈的掌声和满堂大笑。

为了有效防御,他在象鼻山修建了坚固的碉堡和运输暗道。为了稳定民心,鼓舞斗志,他在城乡组织了分工明确、纪律严明的梭镖大刀民兵队伍,又在象鼻山山门上,亲自书写并请石工凿刻了一方一丈二尺多宽的“西南保障”四个大字,以表达抵御日寇的气概与决心。此碑刻被人们保存至今,成为桂林人们奋勇抗击日寇的不可磨灭的印迹。

清咸丰二年(1852)四月,太平天国军围攻桂林,将南路前线指挥部设在云峰寺内,云峰寺成为太平军路经桂林的重要活动场所。桂林虽然处处有山,但象鼻山是一座平顶山。洪秀全率兵攻打桂林时正是看中象山的山顶平整,适合放置武器炮弹,便以象鼻山做为主攻阵地,在山顶普贤塔的四周布阵攻打桂林长达34天,在塔身四周有许多太平军攻打桂林时留下的炮洞,还留下了许多图文资料和当时使用过的武器炮弹等,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依据。

当年太平军乘夜色撤围时,给清军唱了一场调虎离山之计。太平军撤兵时,在普贤塔四周扎草人、用山羊击鼓作响、引燃长短不齐的火绳依次鸣炮等计谋掩护太平军安全撤离,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清军才发现中计上当。

现在云峰寺二楼辟为《太平革命在桂林》专题陈列馆,其匾额为国画大师刘海粟所题。展出太平军曾使用过的武器、炮弹、战旗及有关文字、图标等,为了解和研究、陈列桂林近代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花团锦簇、四季飘香的爱情岛位于景区北侧,占地面积15000㎡,濒临漓江,是观看象鼻山的又一好的观景点。1983年桂林市政府为了保护漓江,为河道清淤时用泥沙堆积形成小岛,岛上环境优美、植被茂盛,是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谈恋爱之处,故称之为爱情岛。“爱情岛”是桂林的母亲河“漓江”孕育的杰作,也是桂林人追求幸福培育爱情的摇篮,在这里,遥遥相对的“象山水月”为爱情作证,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桂林山山有洞,洞洞有宝,象鼻山山腹是一个大溶洞,整座山的三分之二是空心的,面积约3000平米,冬暖夏凉,常年温度保持在18-19摄氏度,早从宋代开始就作为官窖用以贮藏三花酒。三花酒无色透明,味香而辣,它秉承上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汲漓江之精、漓水之魂,成为中国米香型代表酒,,(中国白酒分外酱香(茅台)、浓香(五粮液等)、清香(汾酒)和米香四种型态。)窖酒更是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定为朝廷贡品,是桂林三宝之首。至今藏酒近千吨。明代应天府通判张鸣凤称象山酒窑为“醉乡”,在象山脚下结庐而居。

象鼻山做为背景画面曾多次登上历届央视春晚的舞台。如20xx年央视春晚的《盘歌》和20xx年央视春晚的《美丽姑娘》,20xx年央视猪年春晚,来自匈牙利的英国达人秀第七季冠军attraction舞团带来了创意舞蹈《符号中国》,从外国艺术家的视角先后选择了黄山、象鼻山、熊猫、长城、兵马俑、天坛等代表中国的元素,用自已的肢体语言,再现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象山传奇》共分四个主篇章:远古桂林,神秘象寨、幻影剧场、神象传说。藤蔓茂密的榕树丛林,奇特的山光水色,先民的生活场景。打造了一幅远古桂林的百里风情画卷!

没有任何一种美丽能如象山那样,不管在白天、黑夜都绽放出五彩的光芒,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能震撼着每一颗心灵!

象山公园地处广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占地面积11.88公顷,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山、水、洞、岛、亭、台、坪、径、文物、古迹相映成画,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园的主要景点,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美誉为桂林市的城徽。山体前部的水月洞,弯如满月,穿透山体,清碧的江水从洞中穿鼻而过,洞影倒映江面,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观,“象山水月”因之成为桂林山水一绝。水月洞的幽奇迷纪令古往今来的墨客骚人文思泉涌,洞内外石壁上留下了历代石刻文物50多件,多为宋代镌刻。象山南麓,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象山的东、西麓,艾有石级曲折百上。山顶平展,树木成荫,小径通幽;明代建筑普贤塔耸立于此,塔高10余米,因塔身的正北面嵌有青石平雕的普贤菩萨像而得名,普贤塔形似剑柄,又似宝瓶,古朴凝重;游人立于山顶,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桂林山城美景尽收眼底。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得古老而年轻的象山魅力独具。象山公园常举办各类花展,游人徜徉其中,但见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娇媚,几疑身处仙境,流连忘返。桂林之旅,从象山公园开始。

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园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万年左右,地壳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宽度不断缩小,江水在山体东麓冲刷溶蚀出一个长17米,宽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与象之间通透圆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阳洞。江水穿洞而过,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诗赞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葱,竹篱茅舍掩映其间。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将其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烟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象鼻山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朝阳亭。

在像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

象眼岩。

普贤塔。

普贤塔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又像一只古雅的宝瓶,因此称“剑柄塔”,或“宝瓶塔”。该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在第二层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像。普贤塔位于象山之颠,不仅与桂林山水的传说相吻合,又印证了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驮宝瓶,在亚洲各国的许多传说中,也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岩高1.9米,,宽3.3米,长约13.5米,面积44.5平方米。岩口面江,东向,呈条形封闭状态,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有“千顷水光涵洞府”,“山窗寂静观周易”句,详见水月洞摩崖石刻。

象鼻山导游词300字篇五

桂林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以象鼻山和漓江闻名于世。国庆黄金周期间,我来到风景如画的桂林,去看了桂林的会徽——象鼻山。

10月2日,我一大早起床,我们来到象鼻山公园。首先,我们慢慢爬山。刚刚爬到半山腰,爸妈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而我却充满了活力,迫不及待地想爬到山顶,看看桂林市的美景,看看缠绕在城市周围的漓江的倩影。突然,在我们的山坡转角处,天空下起了“大雨”,周围的游客急忙撑起雨伞,调皮的孩子们跳进雨里欢呼。我一抬头,雨就不停地倾盆而下。我仔细一看,原来是路边密密麻麻的花里射出来的水。事实上,这是一种自动喷花设备。水喷到天上飘下来,就像下雨一样。我们撑起伞走过去,发现在雨中行走颇有艺术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攀登,我们终于站在了山顶上。在观景台上,我们眼前可以看到桂林的整个城市,远处桂林的美景令人目眩神迷,这也让我相信四天之内是不可能游览桂林的。然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桂林的美丽身影。

下山后,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闻到一股浓郁的葡萄酒香气。熟悉桂林的父亲马上回应说是三花酒的味道。但是,我不习惯闻这种味道,太浓了。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这符合我妈的心意。她想早点看到象鼻山的美景,我的心情变得更加焦虑和激动。

我们走过一座连接海峡两岸的大桥,象鼻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惊呼,激起了妈妈的共鸣。走完路边种满垂柳的小路,象鼻山离我们越来越近,旁边的人也开始增多。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突然,一头大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哇!那是象鼻山。”我欢呼。象鼻山,像一只憨厚的大象,在清澈见底的漓江边,缓缓吮吸着漓江的水。它斜着身子,憨厚的`样子真的很讨人喜欢。我不禁在想:大自然像一个能工巧匠,雕刻出了这只栩栩如生的大象,把桂林变美了!我立马抢到位置,把这张好看的美图设置在我的照片里。我只听到摄像机不停地咔嗒作响。过了一会儿,好看的照片发布了。“好美!”我不擅长打电话给我爸爸。

拍了照片后,我们去了象鼻山的纪念品商店,我们要在那里找到一些最喜欢的宝藏。我一进商店,就被里面种类繁多的商品吸引住了。最显眼的位置有一个商品柜台。我立马跑过来看,嚷嚷着要买个漂亮的小商品。你猜到是什么了吗?他们是可爱的小猫,每只猫身上都刻着不同的字。你可以找刻有你名字的猫,然后用漂亮的珠子和红绳串起来做一个手机链,这样会给你心爱的手机增添不少色彩。我立马就找到了。我开心的给我妈打电话,我妈也很喜欢,也加入了找猫的人群。我玩得特别用心。过了一段时间,我的名字被找到了,我就开始帮妈妈找。很快,我妈也发现了。热情的老板娘喊着帮我们穿,我却快疯了。我帮几个亲戚朋友找猫,等着老板娘串个手机链。看着奇怪可爱的小猫,爸爸赶紧带我们走了。

快乐的一天过去了,我们带着淘出来的财宝一路往回走。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们今天结束了旅程。

象鼻山导游词300字篇六

今天,是游桂林的第一天,我激动极了。今天黄导带我们游览的是桂林市区的景点。我们玩了叠彩山、伏波山、骆驼山、象鼻山等。要说我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桂林的代表——象鼻山了。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象鼻山公园。进了大门,我左看看、右看看,只看见一座小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这就是象鼻山?”黄狗肉好像看出了我诧异的神情,说:“现在你们看到的是大象的屁股,等一会就可以看到大象的全身了。这个象鼻山海拔250米,高出水面55米。”他顿了顿,继续说,“关于这个大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传说这只大象原来是玉帝的坐骑。有一次玉帝下凡游览桂林,可大象实在太迷恋桂林的美景了,不肯离去。于是玉帝命令托塔李天王把它变成一块石头留在人间。

你们看,那不是大象背上有一个塔吗?”导游用手一指,还真有点像呢。就在导游边走边说时,我们也终于看到了大象的全身。瞧,它的鼻子弯曲着和身体形成一个洞,还有两个象牙呢。那头大象仿佛正在喝着甜美的漓江泉水!导游让我们注意观察倒影,正如导游介绍的那样:“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情景呢。这个洞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月洞”。可惜黄狗肉并没安排我们坐船去洞里一游,只是又带着我们来到象鼻山的背后,咦,怎么这么浓的酒味呀,原来象鼻山内部是空的,里面是个酿酒的地方。看来这里不光景让人醉,还有美酒让人醉啊!

看着这个奇特的大自然的作品——象鼻山,真让人一去不忘返。我想:下次一定要带爸爸来这里,还要看看大象能喝多少水呢!

象鼻山导游词300字篇七

象山公园地处广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占地面积11.88公顷,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山、水、洞、岛、亭、台、坪、径、文物、古迹相映成画,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园的主要景点,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美誉为桂林市的城徽。山体前部的水月洞,弯如满月,穿透山体,清碧的江水从洞中穿鼻而过,洞影倒映江面,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观,“象山水月”因之成为桂林山水一绝。水月洞的幽奇迷纪令古往今来的墨客骚人文思泉涌,洞内外石壁上留下了历代石刻文物50多件,多为宋代镌刻。象山南麓,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象山的东、西麓,艾有石级曲折百上。山顶平展,树木成荫,小径通幽;明代建筑普贤塔耸立于此,塔高10余米,因塔身的正北面嵌有青石平雕的普贤菩萨象而得名,普贤塔形似剑柄,又似宝瓶,古朴凝重;游人立于山顶,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桂林山城美景尽收眼底。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得古老而年轻的象山魅力独具。象山公园常举办各类花展,游人徜徉其中,但见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娇媚,几疑身处仙境,流连忘返。桂林之旅,从象山公园开始。

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园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万年左右,地壳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宽度不断缩小,江水在山体东麓冲刷溶蚀出一个长17米,宽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与象之间通透圆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阳洞。江水穿洞而过,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诗赞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葱,竹篱茅舍掩映其间。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将其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烟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象鼻山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朝阳亭。

在象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

象眼岩。

普贤塔。

普贤塔远看象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又象一只古雅的宝瓶,因此称“剑柄塔”,或“宝瓶塔”。该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在第二层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象。普贤塔位于象山之颠,不仅与桂林山水的传说相吻合,又印证了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驮宝瓶,在亚洲各国的许多传说中,也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岩高1.9米,,宽3.3米,长约13.5米,面积44.5平方米。岩口面江,东向,呈条形封闭状态,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有“千顷水光涵洞府”,“山窗寂静观周易”句,详见水月洞摩崖石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象鼻山导游词300字篇八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这句话说的好,今天我们从千里之外相聚在这里,难道不是一种缘分吗?哎呀,忘记做。

自我介绍。

了。大家好!我是来自杨博涵旅行社的杨博涵导游,你们可以叫我杨导。游客们,我们的象鼻山一日游现在开始!

游客们,你们想知道象鼻山为什么要叫象鼻山吗?因为象鼻山长得像一头大象,所以就叫象鼻山。象鼻山是国家5景区,占地面积约为11。88万平方米,比兵马俑还大。我们马上就要到山脚下啦,请做好准备。

各位游客,我们走过小桥,就来了象鼻山脚下。我们的前方有一块石雕,石雕中间有一头大象,象的旁边写着很多个“象”字。有草书、楷书、甲骨文等字体。游客们,现在让我们向上看,整座象鼻山葱葱茏茏,就像穿了一件绿色礼服。

游客们,顺着我的右手看去,那就是象鼻岩。它高约2米,宽5至10米,长52。8米,呈扁长形,面积约274平方米。洞内光线很暗,地面很湿,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所以我们要很小心的走过去。

游客们,这象鼻山还有一个传说呢!相处这象鼻山是一只天上的神像变成的。有一次,天帝出征,神象受了伤,病倒在了桂林。后来在桂林老百姓们的精心照料下,神像恢复了健康。当时桂林漓江水中的妖精把老百姓们弄得苦不堪言,神像就把妖精都降服了,又帮老百姓耕田劳作。神象很快乐,于是决定不回天庭了。后来天帝也同意了,并送给神象一座镇妖塔,久而久之,神像变成了象鼻山,山上那座瓶形小塔,就是那座镇妖塔。

游客门,我们的象鼻山山游览已经结束了,你们现在可以自由游览,但不要乱刻乱画哦!

象鼻山导游词300字篇九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山顶平展,树木成荫,小径通幽;明代建筑普贤塔耸立于此,塔高10余米,因塔身的正北面嵌有青石平雕的普贤菩萨像而得名,普贤塔形似剑柄,又似宝瓶,古朴凝重;游人立于山顶,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桂林山城美景尽收眼底。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得古老而年轻的象山魅力独具。象山公园常举办各类花展,游人徜徉其中,但见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娇媚,几疑身处仙境,流连忘返。桂林之旅,从象山公园开始。

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园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万年左右,地壳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宽度不断缩小,江水在山体东麓冲刷溶蚀出一个长17米,宽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与象之间通透圆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阳洞。江水穿洞而过,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诗赞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葱,竹篱茅舍掩映其间。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将其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烟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园的主要景点,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美誉为桂林市的城徽。山体前部的水月洞,弯如满月,穿透山体,清碧的江水从洞中穿鼻而过,洞影倒映江面,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观,“象山水月”因之成为桂林山水一绝。水月洞的幽奇迷纪令古往今来的墨客骚人文思泉涌,洞内外石壁上留下了历代石刻文物50多件,多为宋代镌刻。象山南麓,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象山的东、西麓,艾有石级曲折百上。

象鼻山导游词300字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

象鼻山又称象山。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这一百看不厌的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江流汇合处。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临江吸水,因而得名。

象鼻与象身之间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说它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洞内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其中以宋代爱国诗人张孝祥、范成大和陆游的作品最为有名。陆游虽然没有到过桂林,但对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诗和信札寄给当时任昭州(今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则命工刻与崖石,与世人共之。

象鼻山的山脚有石级小路通上山顶。山顶平展,绿树成荫,当年太平军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顶的东端有明代的实心砖塔,因嵌有普贤菩萨像而得名普贤塔。塔身好似圆形宝瓶,又像剑柄,又有人称之为瓶塔或剑柄塔。

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创与唐代的云峰寺,寺内陈列着太平天国的历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这里原来还有个开元寺。唐代的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漂到海南岛,在北归的途中,经过桂林时,居住于开元寺,在此主持大典,讲法传经。可惜古寺早废,只留下这座佛塔叙说当年盛事。象鼻山,景色优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标志,最令中外游人喜爱。

象鼻山导游词300字篇十一

象鼻山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象鼻山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朝阳亭。

在像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

象眼岩。

普贤塔。

普贤塔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又像一只古雅的宝瓶,因此称“剑柄塔”,或“宝瓶塔”。该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在第二层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像。普贤塔位于象山之颠,不仅与桂林山水的传说相吻合,又印证了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驮宝瓶,在亚洲各国的许多传说中,也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岩高1.9米,,宽3.3米,长约13.5米,面积44.5平方米。岩口面江,东向,呈条形封闭状态,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有“千顷水光涵洞府”,“山窗寂静观周易”句,详见水月洞摩崖石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