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评课(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2:11:47 页码:13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评课(大全8篇)
2023-11-09 22:11:47    小编:ZTFB

生活是一场不断学习的旅程,总结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结合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总结范文的阅读不仅能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评课篇一

“体积单位”是一节概念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之一。教者这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重点,迁移难点,用全新的理念和方式,课堂效果非常好。优点有很多,我选取其中的四点与大家分享: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不容易理解。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者没有直接把书本上体积的概念告诉学生,而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表现在: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为什么相同的两个杯子为什么第二个杯子却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呢?让学生体验原来是石头占了水的空间的,接着做第二次倒水实验,再比较剩下水的多少,得出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然后引出体积的概念,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体积”这个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新知识。

绍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后让学生在学具中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再列举生活中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体;介绍完立方米后,老师用三把尺子围出1立方米,并在里面站同学,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每个体积单位形成具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通过游戏猜一猜涂改液,纸盒,讲台,门卫室录音机等这些学生经常接触的实物的体积,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个体积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清楚这几类单位,教者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作了精心的安排。专门设计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的比较练习,并让学生用手比划这些单位。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整个新课的学习,教者看似淡化了概念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体积的真正含义。当然每一节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我有2个观点纯属“一家之言”现在提出来与各位共同讨论:

1、教者设计的判断题中全是改体积单位的练习,能否增加一两题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练习,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区分这三类单位。

2、教者设计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形状,来理解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小与它的形状是没有关系的。这一设计很好,但投影显示时漆黑一片学生不容易看清楚,能否换成实物显示。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评课篇二

一、依纲靠本,导入自然。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不容易理解。为此,教者这样设计:教者先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受到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子里。这时,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二、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建立体积的概念。2、初步认识体积的单位,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难点:体积的概念的建立,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比较难理解。关键: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培养应用意识。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教者提出电教室的讲坛的体积有多大?学校门卫室有多大等,教学中教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四、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一节课,教者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举例出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教学。

倡导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五、数学教学是基于学生的现实经验的教学。

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教者能够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把数学知识,数学活动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讲解新知,联系生活举例子,使学生容易明白、掌握新知识。

现提出共同探讨的地方:

上课期间,能否及时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上课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同学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等。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评课篇三

很喜欢这节课,所有过程几乎都是学生自己探索得来,而非老师的.灌输。而且这样一堂概念性很强的理论课,也能上的这么生动、有趣,课堂也能这么的活跃,不得不说这是一节好课。尤其喜欢课堂的导入——乌鸦喝水,课堂上一个个具体的实验例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到课堂上来。

当然,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如在小组合作共同认识一立方分米时,老师的指令是这样的:用观察——测量——应用的方法,认识一下一立方分米。结果下面的学生有的直接拿着一立方厘米的小模具摆在一立方分米的大模具上,也还有其他一些同学并没有按照老师的愿意来做。其原因就是老师的指令语不是那么明确,学生没有理解老师的意思。我想改成用测量的方法会不会更好一些呢?这就是我看出来的一点小问题。

然而吕教授对课堂的观察更加的细致,其点评也更能深入问题的本质。课堂中,有举生活中一立方厘米的例子一环节,其中一位学生举出了指甲盖;在测量教室的体积时,一位学生只考虑了求出底面积,却忽略了高,再有有学生比量一立方分米时,只比量出了面积而非体积。这些小小的问题,我也都知道,但却不知背后原因。而吕教授一下子就找到了问题原因:学生对空间概念认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应是建立空间概念和知道测量空间体积的方法。是啊,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

另外,通过吕教授的点评,我也了解到课堂上的问题一定要有关联性性、递进性;能扣住学生心灵,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难度,还能和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让学生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会建构新知。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必定获得进一步发展,这也是衡量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的目标正是有活力的、高效的课堂。希望以后会做的更好!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评课篇四

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和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激发学生思维。仲老师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先让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并借助电子白板播放卡通图片,然后设问:“同学们,为什么往瓶内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会上升呢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里充满了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让学生形成悬念,从而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用两个不同大小的鹅卵石和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容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玻璃容器中装满同样多的水,再把两块鹅卵石放进去,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出: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然而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之后仲老师又让让学生用自制的学具动手操作实验,运用不同方法研究体积单位,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这样,学生学习兴趣高,利于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比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能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如本节课上仲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下图形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样,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该用什么形体的物体做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这样,让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沟。

通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不能用语言完整清晰地表述思维过程,特别是数学语言更是缺乏,阻碍思维发展。大纲指出:“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因此,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和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小学生更要加强数学语言训练。为此,教师要耐心听学生说,鼓励学生敢说,培养学生会说,引导学生说好。所以,教师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要强调学生对每个算理的正确表述,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讲述式。如用“首先……然后……最后……”,“之所以……是因为……”等句式去说;学习应用题时,强调学生叙述思路,可按照“已知……和……,可以求出……”,或“要求……必须先求出……”的句式去叙述;而学习一些规律结论\计算公式时,要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有序地表述的能力。本节课上,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仲老师启发学生看图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换算过程,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仲老师注重加强复述,让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完整地叙述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既会说,又会想,通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在本节课中电子白板主要担当了呈现图片内容、演示操作过程、辅导重难点教学的作用。教学中白板不仅是仲老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还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白板,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技能。实现了教师、学生与电子白板之间的多元互动。我想在此环节中,如果仅靠传统教学媒体,而没有电子交互式白板的支撑,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的。仲老师充分利用电子白板这样特殊的互动式的演示功能,有效地把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相整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还很多。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自主性,灵活性的学习提供机会,只要科学地、经常地、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评课篇五

我们课题组组长仲伟老师执教“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时,把教材上静止的“文本课程”转化为课堂中动态的“体验课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人人参与,个个思考。我认为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巧妙设计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和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激发学生思维。仲老师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先让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并借助电子白板播放卡通图片,然后设问:“同学们,为什么往瓶内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会上升呢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里充满了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让学生形成悬念,从而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用两个不同大小的鹅卵石和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容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玻璃容器中装满同样多的水,再把两块鹅卵石放进去,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出: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然而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之后仲老师又让让学生用自制的学具动手操作实验,运用不同方法研究体积单位,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这样,学生学习兴趣高,利于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比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能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如本节课上仲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下图形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样,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该用什么形体的物体做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这样,让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加强语言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不能用语言完整清晰地表述思维过程,特别是数学语言更是缺乏,阻碍思维发展。大纲指出:“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因此,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和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小学生更要加强数学语言训练。为此,教师要耐心听学生说,鼓励学生敢说,培养学生会说,引导学生说好。所以,教师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要强调学生对每个算理的正确表述,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讲述式。如用“首先……然后……最后……”,“之所以……是因为……”等句式去说;学习应用题时,强调学生叙述思路,可按照“已知……和……,可以求出……”,或“要求……必须先求出……”的句式去叙述;而学习一些规律结论\计算公式时,要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有序地表述的能力。本节课上,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仲老师启发学生看图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换算过程,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仲老师注重加强复述,让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完整地叙述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既会说,又会想,通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四、利用电子交互式白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节课中电子白板主要担当了呈现图片内容、演示操作过程、辅导重难点教学的作用。教学中白板不仅是仲老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还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白板,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技能。实现了教师、学生与电子白板之间的多元互动。我想在此环节中,如果仅靠传统教学媒体,而没有电子交互式白板的支撑,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的。仲老师充分利用电子白板这样特殊的互动式的演示功能,有效地把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相整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还很多。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自主性,灵活性的学习提供机会,只要科学地、经常地、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评课篇六

3月24日,江油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在诗城小学举行实践研修。本次活动由罗锡菊和康艳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不容易理解。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紧扣“有趣和有效”两个主题,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知识,发现问题,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此,两位老师都先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和《孙悟空智捉鲤鱼精》的故事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受到物体占有空间。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愿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然后通过一组实物:笔、苹果、纸盒都要占据空间,再延伸出你要占据空间吗?我要占据空间吗?桌子呢?循循善诱,引人深思,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物体都要占据空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以及老师与学生,笔与笔袋的对比,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很抽象的“体积”概念学生一下子全明白了。

在认识体积单位时,为了帮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感悟。比如:用手握一下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感受它的大小,认识立方米时,两位老师都采用“1立方米的空间能站多少个小朋友”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在快乐中体会。

来比较两个物体的体积时,两位老师都呈现了两个长、宽、高均不等的长方体,让学生先猜一猜谁的体积大。学生得出了三种不同的答案。但是两个老师在引导时做法却不一样:

a教学:

罗老师:你有什么。

办法。

比较出来?

罗老师:那分成什么形状才行?

……。

b教学:

生:不对。

康老师:为什么?

生:标准不一样。

康老师:老师把他们分成这样的小正方体,行不行呢?

……。

很明显,康老师铺垫太多,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罗老师不断创设矛盾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想办法解决矛盾,让学生不仅知道了体积单位的必要性,也明白了为什么要选择小正方体做体积单位。

在这40分钟里,两位老师有张有弛,把握得很到位。值得进一步完善的是:1.康老师在引入部分,只创设了实验情景,没有进行实验验证,致使学生的视觉冲击不够强烈;在猜想橡皮擦大约有多少立方厘米时,如果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橡皮擦包含了几个1立方厘米,这样对后面运用体积单位判断物体的体积时就会水到渠成。2.罗老师在课堂节奏上应再紧凑一些,让练习的时间更充足一点,同时注意练习应注意多样化。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评课篇七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不容易理解。为此,教者这样设计:教者先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受到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子里。这时,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建立体积的概念。

2、初步认识体积的单位,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难点:体积的概念的建立,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比较难理解。关键: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培养应用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教者提出电教室的讲坛的体积有多大?学校门卫室有多大等,教学中教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一节课,教者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举例出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教学。

倡导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教者能够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把数学知识,数学活动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讲解新知,联系生活举例子,使学生容易明白、掌握新知识。

上课期间,能否及时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上课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同学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等。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评课篇八

《体积及体积单位》一课有两个知识点。一是,什么是体积?二是体积单位有哪些?如果单单从考察概念入手,学生会很快,很容易的背下来。关键是体积的理解,要想让学生能充分的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体会体积及空间,才能更深地理解体积这一概念。老师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

老师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体积”,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空。

间”。为了理解“空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准备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把一满杯大米倒到一个装有一块积木的杯子里,发现大米有剩余,从而学生发现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还有的学生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如:人躺倒装满水的浴池里,水会溢出来,说明人占有一定的空间;洗菜时,把菜放到盛满水的盆里,水会流出来,说明才占有一定空间等等。从而使学生明白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在此同时对体积的认识也水到渠成。这不仅符合我小提倡的六度中的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同时也符合新课标中所说的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

听课过程中,看了看老师所设计的学案,她的学案的设计层次。

清楚,学生易操作。既有读书,又有操作,还有学习检测。这样的学案,如果学生不读书他就完成不了,如果没有动手操作,他就不可能得到结论。所以说本学案具有一定的思维性。设计有检测题,可以使学生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使自己对所预习的内容心中有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一是理解体积,二是了解和掌握体积。

单位。吉老师一节课无论学生动手操作,举例说明,检测预习效果等等,都是紧紧围绕着两个教学目标而进行。既没有有意的拔高教学目标,也没有故意的放低教学目标。正因为教学目标定的适切,一节课学生学的轻松、快乐,好像是一种享受。

下面我再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本节课不像是从学生已经预习过的角度而设计的,给人的感觉像是学生没有预习过。如过这节课能这样设计我感觉会更好,更能体现预习的有效性,和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

一上课,就让学生谈什么是体积和体积单位。在学生谈的基础上,师追问,看来大家都知道了体积和体积单位,那么你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体积吗?首先,三人小组交流一下各自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全班展示理解的方法。

体积单位可以用检测的形式进行,比如出下列的检测题:

一、填一填。

1、体积单位有:()、()、()。

2、边长是()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边长是()。边长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3、()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游泳池的体积是3500()。

2、一个牙膏盒的体积是()。

3、一个魔方的体积是512()。

4、一块草坪的面积是()。

5、亮亮的身高为129()。

6、一瓶钢笔水有60()。

7、一堆铁块的体积是2.6()。

8、一个木箱占地0.5()。

通过以上的检测,可能更能体现预习服务课堂,课堂学习是预习的延伸,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预习和课堂学习孤立存在,显着脱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