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四川泸州导游词(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2:21:42 页码:12
最新四川泸州导游词(优质11篇)
2023-11-20 02:21:42    小编:ZTFB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标志,保护和传承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个读者都需要关注的问题,下面我来分享一些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总结范文中的案例和事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要点。

四川泸州导游词篇一

泸州白塔位於泸市的商业中心:东邻成都人民商场(泸州分部),西邻重庆百货(泸州分部)和久盛百货,再往西不足500米就是国窖窖池,南边不远处就是长江,北有汇通和摩尔商业大厦。白塔周围还有灯光喷泉、十二肖相雕塑、奇树异花应有尽有,是休闲纳旅的好去处!但我写白塔决不会仅仅为此。

白塔又叫报恩塔,报什么恩?报母亲养育之恩。泸县县志载“泸州安抚史冯辑,幼年丧父,离母及长,官居于泸。诞日,在乞食群丐中寻得老母,遂建塔以报母恩,故名报恩塔”。意思是说泸州历史上有一个当官的叫冯辑,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成人后离开母亲和哥哥到泸州当安抚史。一日,在一群要饭吃的人中找到了老母亲,所以建塔以报母恩!这太俭简单了,一个当官的如果搜集了大量民脂民膏,然后为自己的老母修塔这有什么教育意义呢!要是那样,现在各地不是有不少一夜暴富的大富翁花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在修祖坟吗!难道这些人也值得学习吗?非也。日前我听到了一个关于白塔的民间传说,与上述记载稍有不同,我感到却有教育意义,现概述如下:

四川泸州导游词篇二

泸州白塔又名报恩塔,位于泸州中心城区报恩塔文化广场,与泸州老窖池相距500米,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又叫报恩塔,塔高32.30米,呈八方形,每边长4米,七层、双檐,座西向东而立,造型古朴优美,结构协调自然,塔外檐下砖砌斗拱,饰有瑞兽、琴书等涂雕,塔内共有八十二龛三百六十余尊石刻造像,分别为佛教、民间中的传说故事,雕塑精密细腻,颇其南宋秀丽工致风格,外面全部呈白色,故此又名为"泸州白塔"。

此"报恩塔"始建于南宋。相传,当时的泸州安抚使冯楫在自己的寿宴之日,有幸识得了流散多年的瞎母,冯楫当即焚香祷告,跪舔母目,终始母眼重明,冯楫遂建此塔以感恩。千百年来"报恩塔"的故事在泸州流传极广,并深情赞美了知恩、感恩、报恩这一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也深深影响了泸州人的道德情操。明弘治年、清光绪四年及1983--1985年维修过,至今保存完好。

该塔矗立城中,在过去数十里便可遥见,塔顶以水晶念珠一串、金碗四枚填以七珍八宝其内,顶之四叶以铁索击真顶,每值旭日东升即放霞彩,光芒万丈,盖珠光矣,古代《泸州八景》中谓之"白塔朝霞"。

千百年来"报恩塔"的故事在泸州流传极广,并深情赞美了知恩、感恩、报恩这一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也深深影响了泸州人的道德情操。知恩,顾名思义,就是要知道恩情。知遇之恩、养育之恩、授艺之恩、教师之恩……,可谓恩情融入人世甚广啊……;感恩其本意是要信徒感谢主(上帝)的善良与宽容,感谢兄弟姐们的帮助与支持。牛津字典将其定义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回馈他人"。我们中国人自己将其表达更加生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报恩也就是用实际行动和其他各种方式予以回报。

四川泸州导游词篇三

泸州市为四川省省辖市,位于四川省东南川滇黔渝结合部。泸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泸州风景区。

导游词。

欢迎参考!

泸州洞窝峡谷风景区位于泸州龙马潭区罗汉镇,离市中区20公里,它是流入长江龙溪河下游段,紧邻长江,毗邻中国海油,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景区依山傍水,仙景宜人,是世外天然氧吧。

洞窝峡谷风景区以洞窝水电站而得名,该电站乃国内第二,省内第一,为国内自己设计、施工之首创,且首开蜀地交流升压输电之先河。建厂伊始,发电至今不止,是记录和展现中国老工业历史的活文物。历经近百年沧桑,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薜用彬先生投资修建。恢复了其原有上古睡佛、佛首、洞宾崖等景观,并斥重资打造了罗汉石刻、笑弥罗汉、醉翁、索桥。

山清水秀远处登高遥望,仿佛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油然而生。

小船中遥望瀑布下,别有一番风情。洞窝峡谷风景区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民间传说,活灵活现,即有八仙聚首,潜心-的故事,亦有小白龙化石之美丽传说,神秘飘逸、精彩传神,让你如痴如醉。自然风光更是美不胜收,让您心旷神怡、留恋忘返是您观光旅游、渡假休闲的理想去处。

泸州洞宫大酒店位于龙马潭区罗汉镇群丰村泸州洞窝峡谷风景区内,酒店依山傍水,仙景宜人,是世外天然氧吧,酒店离市中区19公里,毗邻中国海油,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

洞宫大酒店始建于20xx年4月,20xx年5月骏工,酒店以明清建筑风格装修,写意王者为尊、富贵吉祥、欣欣向荣之意境。内外装修考究,格调雅致,风格绚丽。宽敞、明亮、典雅、舒适,与洞窝二十景融为一体,自然景观尽收眼底,是你渡假、休闲、进行商务活动的理想场所。

洞宫大酒店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为一体,中餐厅有包间10个,多功能厅一个,风格别致,可同时容纳420人就餐,高级厨师主理,精品菜式丰富,给人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和艺术的享受;配有清吧,豪华ktv包房,柔和的灯光、风格典雅、食物精美,是休闲、娱乐、商务洽谈、情感交流的好去处;会议中心布局合理,设施齐备,可承接中、小型商务型会议、拓展培训会议;并设高级豪华客房33间,其中有单间、双人间、豪华套房等,总床位80个,可以满足游客不同人士的住宿需求。

玉蟾山景区位于泸县县城旁,距泸州市区33公里,为国家aaa级旅游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海拔548米,森林覆盖面积8000余亩,景区规划面积为49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7.8℃。山下有九曲河、濑溪河和马溪河。主要景点有塔林、双蟾对鸣、九龙浴太子图、千手观音、悟道图、十八罗汉飘海图、《流民图》浮雕等。

玉蟾山山间怪石嶙峋,皆形似蟾蜍,故有“遍山皆玉,无石不蟾”的美誉,且历来以山幽、石奇、水秀、文物多而闻名川南,被誉为“川南明珠”。玉蟾山以千手观音为核心的摩崖造像群,是历代能工巧匠雕刻的精美佛教摩崖造像,现存四百余尊,多为明代的摩崖石刻,大者盈丈,小不满尺,线条流畅,神态逼真。其中“千手观音”、“悟道图”、“刘禅戏海”、“十八罗汉飘海”等,雕刻精细,技艺娴熟,形态自然,堪称艺术精品。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玉蟾山景区会举办大型的玉蟾春会,玉蟾庙会,川南各地的善男信女都会来玉蟾山朝拜,祈福平安。

佛宝古镇位于川南边陲,大漕河畔。早在唐宋时期即为川盐入黔的盐道必经之地,元末明初形成商贸集镇,始称新场,清康熙时始称佛宝,是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兴镇至今已600多年历史。

古镇依山而建,随水而走,三水相汇,五桥相通,高低起伏,曲折多姿,同山水结合,与自然统一,青石街道弯延逶迤,老房古阁栉比鳞次,更有青山环抱,绿荫掩映,专家称之为“山地建筑的精华”,“一首空间交响乐”。

古镇因地处川南黔北接壤部位,处于夜郎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之处,从而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座座明清建筑、宫庙坛祠,处处吊脚木楼、雕刻绘画,以及幽婉的唢呐古乐、古朴的民俗演唱,无不凝聚着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辉。佛宝古镇历史悠久、文化蕴涵深厚,是四川著名历史文化古镇,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也是川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太平古镇位于赤水河南岸,隶属四川泸州古蔺县,幅员10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36000多人。太平古镇古称“落洪口”、“鹿平场”,后名“太平渡”,地处川黔交界重地,水陆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古风悠然,被誉为“赤水明珠”。古镇依山就势而建,商铺栉比高低,青瓦木楼层叠错落,若重庆朝天门,有“小山城”之美誉。20xx年4月,太平古镇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最宜业街巷”。

太平古镇位于古蔺县东,距古蔺城35公里。太平地处古蔺河与赤水河汇合处,全境东南高、西北低,向太平渡倾斜,属深丘河谷地貌。

太平镇位于古蔺县东,距古蔺城35公里。太平依山傍水,街道呈阶梯分布,很早以来就是川黔商旅聚散之地,素有“小山城”之称,是四川省八大名镇之一。1983年,被收入《今日中国旅游世界》丛书,以七国文字向世界介绍;1996年建成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陈列馆,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xx年被中宣部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xx年被列为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20xx年,太平镇获得“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20xx年4月,太平古镇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最宜业街巷”。

陈列馆于1977年扩建完成,占地面积728㎡,建筑面积478㎡,共有7个展室,展出红军武器、印章、医书、马灯、标语、绝密号谱、宣传缎画、浮桥门板等珍贵文物300多件。

建筑:太平古镇历史悠久,房屋多为清代所建,因地势陡峭,多依山形走势,在鳞次栉比的建筑中,又有一种0风格独特,十分引人注目,那就是吊脚楼,这种特殊的建筑方式,正屋建在地上,厢房一边靠在实地上与正屋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房屋的底层一般不住人,作为堆放杂物之用,人住在0上,这种建筑风格,采用传统干栏式建筑技法,以求充分利用空间。红军总司令部旧址内的吊脚楼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石级街道两旁是店宅和院落式民居,店宅是传统街区的主要建筑,有前店后宅式、上店下宅式、下店上宅式,建筑结构主要是穿斗式和混合式。院落古朴传统、宽敞清净,极具典型的川南民居风格,曾被用作红军医院的刘宅、李宅是院落民居的代表。太平古镇是传统的建筑技术,精湛的台、吊、挑、棱、拱技艺多年苦心营造的结晶。太平古镇至今保存完好,古镇风貌犹存,全国亦属罕见。

长征街:为纪念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古镇的群众将原名平上的老街改名为长征街,又称作红军街,老街全长约500m,顺山一直延至赤水河边,每当赶集时,人流如潮,摩肩接踵,20xx年,经“四川最美街道”组委会评审,太平古镇获得“四川三十条最美街巷——最宜业街巷”奖项,向世人展现出一条古朴街道的形象,街上现还可见到红军当年写的标语,太平古镇街上,红军遗址多达87处。

分果实会场:一九三四年农历腊月,红军首次进驻太平古镇,镇上未逃离的群众对红军的到来心存疑虑,不敢接触,为了宣传和发动群众,红军打开了地主朱蜚声家的粮仓,开仓分粮,杀了肥猪,分给群众过年,将抄出的财物也分给群众。为此,红军干部找来了街上的打更匠周国清,叫他打锣通知群众来荣盛通盐号来领取,群众先是怕来,直到周国清第三遍锣通知后,人们才打消了顾虑,从四面八方赶来,红军将粮食猪肉以及财物分给前来的贫苦群众,打更匠周国清特别高兴,分肉的红军说他辛苦了,多分一份,别的人是一人得一块猪肉,周国清一人得的是两块,太平古镇的人真正感受到了红军才是穷人的军队。荣盛通盐号前的院坝被太平古镇的人称为“分果实会场”。

荣盛通盐号:建于清末,川盐入黔的中转站,古盐道上的重要遗存,盐道繁盛的时候太平镇上有八家盐号,店门上店名保存完好的有恒盐号、三益恒盐号、德谦裕盐号、荣盛通盐号等。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进驻太平渡时,红军不但在这里将没收来的地主朱蜚声财物分给群众,还将荣盛通盐号仓库里40万担盐全部分给了当地群众,红军得到了群众的拥护。荣盛通盐号也是毛主席的住地,解放后在此最先建立太平渡红军长征纪念馆。

红军总司令部驻地:以前是太平古镇上一座大庙,四渡赤水期间,因此地可俯瞰整个赤水河战场及对岸高地,故设置为总司令部,房屋由两部分组成,平房部分为-、-、-、-居住的地方,0部分为三层木制吊脚楼,站在楼上?后勤的最高领导和指挥机构,即红军总部。所有指挥红军军事行动的命令都由这里发出。时任红军总司令的是中革-,总政委-,总参谋长-。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1935年3月4日,党中央决定成立红军前敌总司令部,以-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

红军总政治部驻地:是清末民初的木结构建筑,门上模糊不清的红色印记为文革时期所留,总政治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管理军队中党的工作和组织实施政治工作,以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保证作战、训练以及其他各项任务的完成。时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是王稼祥。

黄桷树:走上观光台,从这里可以眺望整个古镇的景色,台边有棵200多年树龄的黄桷树,这种树木在太平古镇上有多棵,它又名黄葛树、大叶榕、黄桷榕,为桑科黄桷树属高大落叶乔木,它喜光,耐旱,耐瘠薄,有气生根,适应能力特别强。正是红军精神的象征,黄桷树虽已历经千年岁月,至今依然苍翠挺拔。遥望远方的赤水河,它矗立在高台之上,见证了红军当年四渡赤水河的奇迹。

红军临时医院驻地:原为朱宅,石砌院门,庭院中间有一天井,后门与蔺郎路相通。距赤水河与古蔺河交汇处不远,以利战斗中受伤的红军战士及时送到这里治疗。像这样的临时医院在上下街有多处。由于红军长征中没有根据地,很多掉队受伤的士兵得不到保障,临时医院收容了大批伤兵,但减员任然很严重。红军主力离开太平时,有一些伤员被民团杀害,有的为躲避抓捕,冻死、饿死在山洞。但大部分伤员得到百姓掩护幸存下来,转入地下工作,在群众中开展宣传、动员活动。在蔺州大地上传播革命火种。

红五军团驻地旧址:红五军团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是整个红军部队中装备最好,阵地战最强的部队,在整个长征过程中一直担负着最为艰巨的后卫任务,在长征开始初期为掩护全军特别是0中央,中央政府的转移做出了卓越贡献,长征开始后,-担任驻红五军军团中央代表,-担任军团参谋长,董振堂任红五军总指挥。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红五军团继续拱卫红军部队的后方,保证了红军四渡赤水的成功。红五军团一生专门担负最为艰苦的后卫任务,在长征途中谱写了一曲曲慷慨的历史悲歌,1937年1月,红五军团在高台遭到敌军围攻,全军将士誓死迎敌,激战九天九夜,包括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在20xx官兵全部牺牲,血洒高台。这里是当年红五军担任四渡赤水后卫任务时的驻地。时任红五军团军团长的董振堂,政委李卓然。

干部团驻地旧址:红军长征中的干部团是一支特殊的部队,是红军精锐,总是在战斗最危难的时候加入战斗,往往能决定战斗的胜败,是红军的重要力量,土城战役就是因干部团的加入而扭转了战局,在四渡赤水及整个长征中,功不可没。时任干部团团长陈赓,政委-。

红三军团驻地旧址:红三军团是中央红军主力之一,长征中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一道为前锋,红三军团一渡赤水时即经过太平渡,二渡赤水时,红三军团先头部队(红十二团、红十三团)于二郎滩渡河,与驻守麻坪大山阻击红军渡河的黔军尤国才部魏金镛(绰号魏豺狗)侯汉佑所率两个团交火,红军指挥果断,战士英勇机智,由熟悉当地地形的“干人”带路,取得二郎背水战的胜利,据谭智勇所著《四渡赤水》记载,在二郎滩,黔军侯之担开有一个“四公”盐号,囤积食盐五六十万斤。可是,穷人吃盐难上难,流传着“好个二郎滩,四面都是山,天天背盐巴,顿顿菜汤淡”的歌谣。正在红军先头部队在赤水河东岸与黔军展开背水战时,驻于二郎滩的红军砸开盐仓,将食盐全部分给了穷人。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在四渡赤水和整个长征中战功卓著,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的是彭德怀,深受毛主席称赞为“彭大将军”。政委-。

地下党活动室:古蔺地下党活动旧址,地理位置相对隐蔽。红军四渡赤水历时72天,其中在古蔺县境辗转54天,大批的工农群众加入到红军队伍中,据统计,仅古蔺就有800余名群众加入了红军。这些人后来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建国的干部骨干。红军走后,1938年,重建0古蔺特支,1939年,0地下党古蔺县委成立。留在古蔺养伤和掉队的的红军战士,积极开展地下活动,发展新党员、建立党支部,地下党人数从1939年已发展的183人,扩大到解放战争末的2379多人,并拥有一支上千人的地下武装力量,成为川南地区地下党的一片重要革0据地。当年地下党就在这间房屋里召开会议、讨论古蔺革命形势等活动。

传奇参谋长刘湘辉:太平渡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建立了地下党支部,是古蔺地下党早期组织之一。说到这个党支部,不得不提传奇参谋长刘湘辉,1935年,红军湘辉跌落马下,又被马踢下深坑,后被当地百姓发现救醒,乡民将他托付给开没完全康复的身体留下仅存的一个银元后离开,北上寻找队伍,途中体力不支,幸遇一何石匠收留,收为徒弟作为掩护。就这样,刘湘辉跟随何石匠四处打工,有一次给张泽轩医生修后檐坎时,两人聊天相识,被张泽轩看破身份,张医生得知刘湘辉是红军之后,对他十分喜欢,热情邀请他住到太平渡街上,刘湘辉考虑到太平镇上是个交通贸易集散中心,这里人流众多,可以方便自己寻找组织下落,再加上何石匠本身生活困难,为不连累何石匠,刘湘辉欣然同意,搬到了张医生的0上,每日以挑水为生,张医生则以远方亲戚为由替他掩护身份。但是安定的生活并不能留住一个已经将心交给了党的0员,刘湘辉努力寻找党组织,在太平渡上,他联系到了30多个掉队的红军,从1937年组织主动跟他接上了头,他又用大半年的时间跑遍了古蔺毗邻的叙永、合江,贵州的赤水、茅台、习水、遵义等地,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终于将流散的战友们联络起来,并及时恢复了部分同志的党籍,扩大了川南革命斗争的力量。对一些病残的同志经过党组织的多方努力也作了妥善的安排。1938年,刘湘辉写信向彭德怀倾诉对部队的思念,得到-的亲笔回信,1938年,他在太平组织建立了地下支部,1939年,接上级命令,刘湘辉离开太平,回到部队工作,到了华北抗日前线,解放后,在广东潮州市军分区任司令员,虽工作繁忙,仍经常抽时间给太平镇上的乡亲们写信,他说太平是自己的第二故乡,1955年还给张泽轩老人寄来了自己和家人的照片,1978年来信说要带全家回太平镇看望乡亲,可惜这个愿望却没能实现,1978年冬伤病缠身的刘湘辉将军已卧床不起,1980年带着对太平渡的深深思念与世长辞。今天的博物馆中革命火种展厅中还陈列着一张刘湘辉司令员的照片。

红一军团驻地旧址:红一军团是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中与红三军团为前锋,红一军团同红三军团一样,经历了中央红军长征中历次重大事件,在四渡赤水和整个长征中同样战功卓著。二渡赤水时,红三军团控制二郎滩渡口的同时,红一军团二师控制赤水河渡口,在搭建浮桥时,川军骆国湘民团近三千人从古蔺尾追而来,红军后卫部队以猛烈火力进行阻击,终击溃民团。保证了红军主力成功渡过赤水。时任红一军团长-,政委聂荣臻。

红军驻地旧址:红军纪律严明,行军中多露宿街头野外,若住百姓家,都自觉遵守军纪,军民关系鱼水情深。

红军炊事班旧址:红军进驻期间,各炊事班生火做饭,保证红军能吃上饭菜,这类旧址在太平镇上共有6个。

红军银行兑换处:原为张宅,红军长征中用的是中华苏维埃纸币交易,百姓持有苏区纸币无法使用。兑换处的设立,为的是群众持有的苏区纸币换成能流通使用的民国货币,保护了群众利益。

红军机要处:情报室取得战争胜利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红军长征中有一条十分重要的没有硝烟的战线,那就是负责情报工作的“二局”。准确可靠的情报,使红军对敌情了如指掌,作出克敌制胜正确决策。彭德怀在谈到长征胜利时说:“靠的是红军战士的忠勇和侦察工作”。毛主席说:“没有二局就没有红军,二局是走夜路的灯笼”。时为二局负责人的是曾希圣、李涛。

门板:在太平古镇,家家户户都是种乌黑色的木板门,这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门板是四渡赤水的重要历史见证。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往来飞渡赤水河,靠的就是古镇家家户户的门板,是古镇群众自发踊跃用小木船和门板搭成浮桥,为红军战士搭建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浮桥曾遭到敌机狂轰滥炸,在红军英勇的抗击下,在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成了一条炸不断的英雄之路。太平古镇群众用自家门板为红军搭浮桥,传为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千古佳话。

香炉里的大洋和纸条:在太平古镇,流传着一个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真实故事,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民房,主人是一位医生,名叫张泽轩,听到“0”来了,为了躲避兵荒马乱,医生全家躲到贵州亲戚家。红军走后,他急忙回家,听说红军在他家住过,他连忙屋里屋外查看,发现楼上两百斤黄谷不见踪影。认定是红军拿去吃了,心里十分不满,当年年底,“打扬尘”(当地百姓习俗)准备过年,清除香炉里的香灰时,惊异地发现有几块大洋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老乡,吃了你家两百多斤粮食,主人不在家,我们照价付钱,请原谅,红军留条”。医生惊呆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没想到天下竟有这样好的军队,医生逢人便讲,称赞红军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后来还收留了掉队养伤在太平渡的刘湘辉将军。

太平渡渡口纪念碑:参观完太平古镇之后,沿着石阶下走,就来到了赤水河岸边的老鹰石渡口,这里是四渡赤水的渡口之一,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发挥出军事战略上的指挥天才,领导中央红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为古今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为了讴歌四渡赤水、太平阻击战的伟大胜利,1977年在此渡口处修建太平渡渡口纪念碑,碑上所刻“太平渡渡口”这几个字是由原四川省博物馆馆长何世珍亲手所题。碑身呈塔型,高12米,占地200平方米,碑的基角高1.9米,分为三节,每节50公分;碑高12米;碑顶旗长2.6米。这些数据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1935、12、26三个数据,1935年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胜利的那一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生日。而碑的基角为三角形,为什么是三角形,因为它指明红军当年二、四渡赤水的方向。每逢清明时节,这里的中小学生以及群众百姓都纷纷来此,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篮,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老鹰石:因解放前常有老鹰在石上栖息,人们便叫它老鹰石。当年红军二渡赤水时对面郁郁葱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利于红军隐护作战,而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则是一片竹林,红军战士就地取材,将竹子编制成结实的绳子,一头栓在对面山上一颗大马杉树上,一头栓在老鹰石上,这样便将四条小船相连,船与船之间架起梯子,将从老百姓那里征集来的门板搭在楼梯上,红军战士就从上面渡过。当大部队渡过赤水河后,后卫部队及当地的船工迅速将绳子割断,撤离船只和门板,切断了尾追敌人的去路,取得太平阻击战的胜利。

九溪口纪念碑:离太平渡渡口纪念碑约2公里,九溪口渡口,当年红军渡过赤水河的地方之一,碑文镌刻在岩石上,有2米多长、1米多宽。两纪念碑都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泸州导游词篇四

各位团友: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四川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我叫王小,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导”。

此次旅行,还有一位和我一起为大家服务的,就是前面这位有着丰富驾驶经验的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拥有十多年的驾车经验,在此次旅途中由李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相信我们的旅途一定安全快乐,请大家特别记住,本车的车牌号是“浙f12345”,它将承载我们一路欢歌笑语!本次的嘉兴旅游,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我们会本着“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尽心尽力地做好服务,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促进我们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大家吃得满意,住得舒适,玩得愉快,走得顺利。

我们衷心希望这次“四川之旅”能给大家流下愉快而美好的印象。

这次我们将游览遂宁广德寺。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遂宁火车站,大巴已经在等着我们了。

也许大家对遂宁这个城市还比较陌生,首先我先对遂宁市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遂宁,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东西宽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

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

遂宁处于四川城镇化发展主轴上,成为全省战略部署建设的"六大都市区"之一。

历史上,遂宁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闻名,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小成都"之称。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遂宁市,现辖船山、安居两区和射洪、蓬溪、大英三县。人口近380万。

市城区建成区面积75.90平方公里,人口63.67万。

(注:沿途主要从旅客到达目的地城市开始,设计好路线,讲解去往目的景区路上所遇到的景物概述,主要有所在城市的概况、下榻酒店的情况,城市的风土人情、特产美食,以及经过的一些除目的地之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我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广德寺,广德寺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年间(713一741)距今已有1280多年汗青。

原名石佛寺,明武宗正德年间(1546一1521),封为“广德寺”,寺名相沿至今。

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元年重建并经清代多次扩建所成,齐寺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寺园森林330余亩。

寺院建设规模宏大,以“大雄宝殿”为轴心,呈三列纵向分布。

从山麓至山顶,共有殷宇九重,亭榭两十六处,巨细殿舍两十余幢。

主次分明,阁下对称,是目前国内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盛唐气势气派建筑群。

开始我一曲在强调广德寺是皇家禅林,可能有朋友会问那广德寺位于西北要地,近离政治中心,皇帝们怎么会在在那里建一个皇家禅林呢?今天我们就在开始一场侦察之旅,深进广德寺的内部看个究竟,找出皇家禅林的王者气派在何处。

四川泸州导游词篇五

泸州市为四川省省辖市,位于四川省东南川滇黔渝结合部。泸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泸州旅游经典。

导游词。

欢迎参考!

泸州老窖国宝窖池系明代万历年间所建,仅存四口,现位于泸州市江阳区营沟头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一车间内。该车间原为明代泸州著名酿酒大师舒聚源糟房。是我国建造最早,保存最好,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曲酒窖池。

四口窖池规模相当,呈横向排列于车间内,皆长3.8米,宽2.4米,深2.4米,均为鸳鸯窖,即每口窖池内为2个地坑,中间以池干分开,粮糟发酵时,2个池坑作为一个窖池,以提高容量。窖池内的糟泥经数百年发酵,已产生了数千种有益微生物,不喝窖酒,但闻泥香,已有飘飘欲醉之感了。

这4口明代老窖池,是中国现存建造最早、持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好的酒窖池,也是唯一被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窖池,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1986年11月,窑池被泸州市人民政府列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蟾山景区位于泸县县城旁,距泸州市区33公里,为国家aaa级旅游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海拔548米,森林覆盖面积8000余亩,景区规划面积为49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7.8℃。山下有九曲河、濑溪河和马溪河。主要景点有塔林、双蟾对鸣、九龙浴太子图、千手观音、悟道图、十八罗汉飘海图、《流民图》浮雕等。

玉蟾山山间怪石嶙峋,皆形似蟾蜍,故有“遍山皆玉,无石不蟾”的美誉,且历来以山幽、石奇、水秀、文物多而闻名川南,被誉为“川南明珠”。玉蟾山以千手观音为核心的摩崖造像群,是历代能工巧匠雕刻的精美佛教摩崖造像,现存四百余尊,多为明代的摩崖石刻,大者盈丈,小不满尺,线条流畅,神态逼真。其中“千手观音”、“悟道图”、“刘禅戏海”、“十八罗汉飘海”等,雕刻精细,技艺娴熟,形态自然,堪称艺术精品。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玉蟾山景区会举办大型的玉蟾春会,玉蟾庙会,川南各地的善男信女都会来玉蟾山朝拜,祈福平安。

佛宝古镇位于川南边陲,大漕河畔。早在唐宋时期即为川盐入黔的盐道必经之地,元末明初形成商贸集镇,始称新场,清康熙时始称佛宝,是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兴镇至今已600多年历史。

古镇依山而建,随水而走,三水相汇,五桥相通,高低起伏,曲折多姿,同山水结合,与自然统一,青石街道弯延逶迤,老房古阁栉比鳞次,更有青山环抱,绿荫掩映,专家称之为“山地建筑的精华”,“一首空间交响乐”。

古镇因地处川南黔北接壤部位,处于夜郎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之处,从而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座座明清建筑、宫庙坛祠,处处吊脚木楼、雕刻绘画,以及幽婉的唢呐古乐、古朴的民俗演唱,无不凝聚着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辉。佛宝古镇历史悠久、文化蕴涵深厚,是四川著名历史文化古镇,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也是川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太平古镇位于赤水河南岸,隶属四川泸州古蔺县,幅员10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36000多人。太平古镇古称“落洪口”、“鹿平场”,后名“太平渡”,地处川黔交界重地,水陆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古风悠然,被誉为“赤水明珠”。古镇依山就势而建,商铺栉比高低,青瓦木楼层叠错落,若重庆朝天门,有“小山城”之美誉。20xx年4月,太平古镇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最宜业街巷”。

太平古镇位于古蔺县东,距古蔺城35公里。太平地处古蔺河与赤水河汇合处,全境东南高、西北低,向太平渡倾斜,属深丘河谷地貌。

太平镇位于古蔺县东,距古蔺城35公里。太平依山傍水,街道呈阶梯分布,很早以来就是川黔商旅聚散之地,素有“小山城”之称,是四川省八大名镇之一。1983年,被收入《今日中国旅游世界》丛书,以七国文字向世界介绍;1996年建成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陈列馆,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xx年被中宣部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xx年被列为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20xx年,太平镇获得“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20xx年4月,太平古镇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最宜业街巷”。

陈列馆于1977年扩建完成,占地面积728㎡,建筑面积478㎡,共有7个展室,展出红军武器、印章、医书、马灯、标语、绝密号谱、宣传缎画、浮桥门板等珍贵文物300多件。

建筑:太平古镇历史悠久,房屋多为清代所建,因地势陡峭,多依山形走势,在鳞次栉比的建筑中,又有一种0风格独特,十分引人注目,那就是吊脚楼,这种特殊的建筑方式,正屋建在地上,厢房一边靠在实地上与正屋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房屋的底层一般不住人,作为堆放杂物之用,人住在0上,这种建筑风格,采用传统干栏式建筑技法,以求充分利用空间。红军总司令部旧址内的吊脚楼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石级街道两旁是店宅和院落式民居,店宅是传统街区的主要建筑,有前店后宅式、上店下宅式、下店上宅式,建筑结构主要是穿斗式和混合式。院落古朴传统、宽敞清净,极具典型的川南民居风格,曾被用作红军医院的刘宅、李宅是院落民居的代表。太平古镇是传统的建筑技术,精湛的台、吊、挑、棱、拱技艺多年苦心营造的结晶。太平古镇至今保存完好,古镇风貌犹存,全国亦属罕见。

长征街:为纪念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古镇的群众将原名平上的老街改名为长征街,又称作红军街,老街全长约500m,顺山一直延至赤水河边,每当赶集时,人流如潮,摩肩接踵,20xx年,经“四川最美街道”组委会评审,太平古镇获得“四川三十条最美街巷——最宜业街巷”奖项,向世人展现出一条古朴街道的形象,街上现还可见到红军当年写的标语,太平古镇街上,红军遗址多达87处。

分果实会场:一九三四年农历腊月,红军首次进驻太平古镇,镇上未逃离的群众对红军的到来心存疑虑,不敢接触,为了宣传和发动群众,红军打开了地主朱蜚声家的粮仓,开仓分粮,杀了肥猪,分给群众过年,将抄出的财物也分给群众。为此,红军干部找来了街上的打更匠周国清,叫他打锣通知群众来荣盛通盐号来领取,群众先是怕来,直到周国清第三遍锣通知后,人们才打消了顾虑,从四面八方赶来,红军将粮食猪肉以及财物分给前来的贫苦群众,打更匠周国清特别高兴,分肉的红军说他辛苦了,多分一份,别的人是一人得一块猪肉,周国清一人得的是两块,太平古镇的人真正感受到了红军才是穷人的军队。荣盛通盐号前的院坝被太平古镇的人称为“分果实会场”。

荣盛通盐号:建于清末,川盐入黔的中转站,古盐道上的重要遗存,盐道繁盛的时候太平镇上有八家盐号,店门上店名保存完好的有恒盐号、三益恒盐号、德谦裕盐号、荣盛通盐号等。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进驻太平渡时,红军不但在这里将没收来的地主朱蜚声财物分给群众,还将荣盛通盐号仓库里40万担盐全部分给了当地群众,红军得到了群众的拥护。荣盛通盐号也是毛主席的住地,解放后在此最先建立太平渡红军长征纪念馆。

红军总司令部驻地:以前是太平古镇上一座大庙,四渡赤水期间,因此地可俯瞰整个赤水河战场及对岸高地,故设置为总司令部,房屋由两部分组成,平房部分为-、-、-、-居住的地方,0部分为三层木制吊脚楼,站在楼上?后勤的最高领导和指挥机构,即红军总部。所有指挥红军军事行动的命令都由这里发出。时任红军总司令的是中革-,总政委-,总参谋长-。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1935年3月4日,党中央决定成立红军前敌总司令部,以-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

红军总政治部驻地:是清末民初的木结构建筑,门上模糊不清的红色印记为文革时期所留,总政治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管理军队中党的工作和组织实施政治工作,以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保证作战、训练以及其他各项任务的完成。时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是王稼祥。

黄桷树:走上观光台,从这里可以眺望整个古镇的景色,台边有棵200多年树龄的黄桷树,这种树木在太平古镇上有多棵,它又名黄葛树、大叶榕、黄桷榕,为桑科黄桷树属高大落叶乔木,它喜光,耐旱,耐瘠薄,有气生根,适应能力特别强。正是红军精神的象征,黄桷树虽已历经千年岁月,至今依然苍翠挺拔。遥望远方的赤水河,它矗立在高台之上,见证了红军当年四渡赤水河的奇迹。

红军临时医院驻地:原为朱宅,石砌院门,庭院中间有一天井,后门与蔺郎路相通。距赤水河与古蔺河交汇处不远,以利战斗中受伤的红军战士及时送到这里治疗。像这样的临时医院在上下街有多处。由于红军长征中没有根据地,很多掉队受伤的士兵得不到保障,临时医院收容了大批伤兵,但减员任然很严重。红军主力离开太平时,有一些伤员被民团杀害,有的为躲避抓捕,冻死、饿死在山洞。但大部分伤员得到百姓掩护幸存下来,转入地下工作,在群众中开展宣传、动员活动。在蔺州大地上传播革命火种。

红五军团驻地旧址:红五军团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是整个红军部队中装备最好,阵地战最强的部队,在整个长征过程中一直担负着最为艰巨的后卫任务,在长征开始初期为掩护全军特别是0中央,中央政府的转移做出了卓越贡献,长征开始后,-担任驻红五军军团中央代表,-担任军团参谋长,董振堂任红五军总指挥。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红五军团继续拱卫红军部队的后方,保证了红军四渡赤水的成功。红五军团一生专门担负最为艰苦的后卫任务,在长征途中谱写了一曲曲慷慨的历史悲歌,1937年1月,红五军团在高台遭到敌军围攻,全军将士誓死迎敌,激战九天九夜,包括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在20xx官兵全部牺牲,血洒高台。这里是当年红五军担任四渡赤水后卫任务时的驻地。时任红五军团军团长的董振堂,政委李卓然。

干部团驻地旧址:红军长征中的干部团是一支特殊的部队,是红军精锐,总是在战斗最危难的时候加入战斗,往往能决定战斗的胜败,是红军的重要力量,土城战役就是因干部团的加入而扭转了战局,在四渡赤水及整个长征中,功不可没。时任干部团团长陈赓,政委-。

红三军团驻地旧址:红三军团是中央红军主力之一,长征中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一道为前锋,红三军团一渡赤水时即经过太平渡,二渡赤水时,红三军团先头部队(红十二团、红十三团)于二郎滩渡河,与驻守麻坪大山阻击红军渡河的黔军尤国才部魏金镛(绰号魏豺狗)侯汉佑所率两个团交火,红军指挥果断,战士英勇机智,由熟悉当地地形的“干人”带路,取得二郎背水战的胜利,据谭智勇所著《四渡赤水》记载,在二郎滩,黔军侯之担开有一个“四公”盐号,囤积食盐五六十万斤。可是,穷人吃盐难上难,流传着“好个二郎滩,四面都是山,天天背盐巴,顿顿菜汤淡”的歌谣。正在红军先头部队在赤水河东岸与黔军展开背水战时,驻于二郎滩的红军砸开盐仓,将食盐全部分给了穷人。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在四渡赤水和整个长征中战功卓著,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的是彭德怀,深受毛主席称赞为“彭大将军”。政委-。

地下党活动室:古蔺地下党活动旧址,地理位置相对隐蔽。红军四渡赤水历时72天,其中在古蔺县境辗转54天,大批的工农群众加入到红军队伍中,据统计,仅古蔺就有800余名群众加入了红军。这些人后来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建国的干部骨干。红军走后,1938年,重建0古蔺特支,1939年,0地下党古蔺县委成立。留在古蔺养伤和掉队的的红军战士,积极开展地下活动,发展新党员、建立党支部,地下党人数从1939年已发展的183人,扩大到解放战争末的2379多人,并拥有一支上千人的地下武装力量,成为川南地区地下党的一片重要革0据地。当年地下党就在这间房屋里召开会议、讨论古蔺革命形势等活动。

传奇参谋长刘湘辉:太平渡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建立了地下党支部,是古蔺地下党早期组织之一。说到这个党支部,不得不提传奇参谋长刘湘辉,1935年,红军湘辉跌落马下,又被马踢下深坑,后被当地百姓发现救醒,乡民将他托付给开没完全康复的身体留下仅存的一个银元后离开,北上寻找队伍,途中体力不支,幸遇一何石匠收留,收为徒弟作为掩护。就这样,刘湘辉跟随何石匠四处打工,有一次给张泽轩医生修后檐坎时,两人聊天相识,被张泽轩看破身份,张医生得知刘湘辉是红军之后,对他十分喜欢,热情邀请他住到太平渡街上,刘湘辉考虑到太平镇上是个交通贸易集散中心,这里人流众多,可以方便自己寻找组织下落,再加上何石匠本身生活困难,为不连累何石匠,刘湘辉欣然同意,搬到了张医生的0上,每日以挑水为生,张医生则以远方亲戚为由替他掩护身份。但是安定的生活并不能留住一个已经将心交给了党的0员,刘湘辉努力寻找党组织,在太平渡上,他联系到了30多个掉队的红军,从1937年组织主动跟他接上了头,他又用大半年的时间跑遍了古蔺毗邻的叙永、合江,贵州的赤水、茅台、习水、遵义等地,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终于将流散的战友们联络起来,并及时恢复了部分同志的党籍,扩大了川南革命斗争的力量。对一些病残的同志经过党组织的多方努力也作了妥善的安排。1938年,刘湘辉写信向彭德怀倾诉对部队的思念,得到-的亲笔回信,1938年,他在太平组织建立了地下支部,1939年,接上级命令,刘湘辉离开太平,回到部队工作,到了华北抗日前线,解放后,在广东潮州市军分区任司令员,虽工作繁忙,仍经常抽时间给太平镇上的乡亲们写信,他说太平是自己的第二故乡,1955年还给张泽轩老人寄来了自己和家人的照片,1978年来信说要带全家回太平镇看望乡亲,可惜这个愿望却没能实现,1978年冬伤病缠身的刘湘辉将军已卧床不起,1980年带着对太平渡的深深思念与世长辞。今天的博物馆中革命火种展厅中还陈列着一张刘湘辉司令员的照片。

红一军团驻地旧址:红一军团是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中与红三军团为前锋,红一军团同红三军团一样,经历了中央红军长征中历次重大事件,在四渡赤水和整个长征中同样战功卓著。二渡赤水时,红三军团控制二郎滩渡口的同时,红一军团二师控制赤水河渡口,在搭建浮桥时,川军骆国湘民团近三千人从古蔺尾追而来,红军后卫部队以猛烈火力进行阻击,终击溃民团。保证了红军主力成功渡过赤水。时任红一军团长-,政委聂荣臻。

红军驻地旧址:红军纪律严明,行军中多露宿街头野外,若住百姓家,都自觉遵守军纪,军民关系鱼水情深。

红军炊事班旧址:红军进驻期间,各炊事班生火做饭,保证红军能吃上饭菜,这类旧址在太平镇上共有6个。

红军银行兑换处:原为张宅,红军长征中用的是中华苏维埃纸币交易,百姓持有苏区纸币无法使用。兑换处的设立,为的是群众持有的苏区纸币换成能流通使用的民国货币,保护了群众利益。

红军机要处:情报室取得战争胜利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红军长征中有一条十分重要的没有硝烟的战线,那就是负责情报工作的“二局”。准确可靠的情报,使红军对敌情了如指掌,作出克敌制胜正确决策。彭德怀在谈到长征胜利时说:“靠的是红军战士的忠勇和侦察工作”。毛主席说:“没有二局就没有红军,二局是走夜路的灯笼”。时为二局负责人的是曾希圣、李涛。

门板:在太平古镇,家家户户都是种乌黑色的木板门,这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门板是四渡赤水的重要历史见证。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往来飞渡赤水河,靠的就是古镇家家户户的门板,是古镇群众自发踊跃用小木船和门板搭成浮桥,为红军战士搭建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浮桥曾遭到敌机狂轰滥炸,在红军英勇的抗击下,在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成了一条炸不断的英雄之路。太平古镇群众用自家门板为红军搭浮桥,传为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千古佳话。

香炉里的大洋和纸条:在太平古镇,流传着一个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真实故事,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民房,主人是一位医生,名叫张泽轩,听到“0”来了,为了躲避兵荒马乱,医生全家躲到贵州亲戚家。红军走后,他急忙回家,听说红军在他家住过,他连忙屋里屋外查看,发现楼上两百斤黄谷不见踪影。认定是红军拿去吃了,心里十分不满,当年年底,“打扬尘”(当地百姓习俗)准备过年,清除香炉里的香灰时,惊异地发现有几块大洋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老乡,吃了你家两百多斤粮食,主人不在家,我们照价付钱,请原谅,红军留条”。医生惊呆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没想到天下竟有这样好的军队,医生逢人便讲,称赞红军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后来还收留了掉队养伤在太平渡的刘湘辉将军。

太平渡渡口纪念碑:参观完太平古镇之后,沿着石阶下走,就来到了赤水河岸边的老鹰石渡口,这里是四渡赤水的渡口之一,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发挥出军事战略上的指挥天才,领导中央红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为古今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为了讴歌四渡赤水、太平阻击战的伟大胜利,1977年在此渡口处修建太平渡渡口纪念碑,碑上所刻“太平渡渡口”这几个字是由原四川省博物馆馆长何世珍亲手所题。碑身呈塔型,高12米,占地200平方米,碑的基角高1.9米,分为三节,每节50公分;碑高12米;碑顶旗长2.6米。这些数据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1935、12、26三个数据,1935年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胜利的那一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生日。而碑的基角为三角形,为什么是三角形,因为它指明红军当年二、四渡赤水的方向。每逢清明时节,这里的中小学生以及群众百姓都纷纷来此,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篮,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老鹰石:因解放前常有老鹰在石上栖息,人们便叫它老鹰石。当年红军二渡赤水时对面郁郁葱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利于红军隐护作战,而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则是一片竹林,红军战士就地取材,将竹子编制成结实的绳子,一头栓在对面山上一颗大马杉树上,一头栓在老鹰石上,这样便将四条小船相连,船与船之间架起梯子,将从老百姓那里征集来的门板搭在楼梯上,红军战士就从上面渡过。当大部队渡过赤水河后,后卫部队及当地的船工迅速将绳子割断,撤离船只和门板,切断了尾追敌人的去路,取得太平阻击战的胜利。

九溪口纪念碑:离太平渡渡口纪念碑约2公里,九溪口渡口,当年红军渡过赤水河的地方之一,碑文镌刻在岩石上,有2米多长、1米多宽。两纪念碑都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泸州导游词篇六

泸州方山,蜀中名山。汉朝时候有汉皋(汉之水边高地)的殊荣;唐朝时候,方山又有了“小终南山”的别称;清朝时候,方山又多了“峨半堂”“小峨眉”的美誉;更因其矗立长江之畔,终年四季云烟雨雾缭绕,于是在民间得了“云峰”之雅号。

方山海拔649米,不算高,但有浅丘低山的铺垫陪衬,便有了拔地而起的高耸之势。方山不算大,但有了九十九峰列队成阵的簇拥,更具了端方突兀的巍然。

从山下仰望,方山面面都成方形,象一个拜天的祭台。步入山中,漫山一千五百多亩古林木郁郁苍苍、碧翠葱茏,云气终日出没;上万株古桢楠,撑起方山的风骨;几十亩青青翠竹,摇动着方山的神韵;遍及山顶常青的松柏是方山不老的年轮。

听泉池里滴滴山泉,慧知池里涓涓细流,是方山跳动的脉搏。环绕方山不分昼夜奔向长江的虎溪河,是方山绵远的生命。方山山形独特,汇势聚气;方山林茂水丰,气象庄严。

佛因山兴,山因佛名。自古以来,名山藏古刹,方山也不例外。据传,汉光武帝在方山建过兰祠,唐明皇在方山敕建了老云峰寺,宋朝增建了新云峰寺,清朝时候虎溪桥改建为迎龙桥,山门外增添了石刻大牌坊。

巍巍方山的悠悠岁月中,有帝王将相的遗迹,有墨客骚人的诗词,更有“方山四十八座寺,深锁淡烟乔木中”佛、道两教的兴盛与共容。

国运兴,方山兴。一座方形的山、与众不同的山,令人倾慕和向往的山,在新世纪里正以崭新的姿态吸引着八方的香客与游人。

方山是驰名川南的风水宝地,更是香火鼎盛的佛教名山。其山八面,下瞰两江,九十九峰排列,四面望之呈方形,故得名方山。放上风光秀丽,古木参天。神仙韩湘子曾在此修道,佳话尚存;明建文皇帝来此巡游,脚印还在。

方山上云峰寺由老云峰、中云峰、新云峰和宝峰寺四部分组成,发丝临济正宗,是蜀南黔北最大的佛教丛林。其中黑脸观音盛名最旺,香火最盛。

方山旅游区,国家3a级景区,蜀中名山。位于江阳区方山镇、况场镇、丹林乡交界处,距泸州市城区16公里,是川南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因景区林木葱茏、奇峰挺秀、自古就有小峨嵋之美誉。据记载,每至观音盛会,摩肩接踵,香客游人最多时一天可达三、四万人。寺内藏以一镇山宝珠,烛火辉照时,珠内即现二十四尊“金堂佛像”,其微雕技艺,令人叹绝,吸引万千游人,一睹风采。

景区东西长约4.7公里,南北平均宽约1.6公里。景区规划面积为7.53平方公里。现有林地面积318公倾,植被主属川南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树种有桢楠、梓树、柏木、檫树、松类、杉类、竹类;经济林有桃树、杏树、荔枝、桂圆、樱桃、梨、甜橘等。主景区森林覆盖率71.7%。林木枝繁叶茂,郁郁森林,长势良好。方山老云峰寺、新云峰寺建于唐、宋朝,中云峰寺解放前修建。近年来新建成索道、旱地雪橇、天池山庄等旅游景点。

四川泸州导游词篇七

泸州白塔又名报恩塔,位于泸州中心城区报恩塔文化广场,与泸州老窖池相距500米,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塔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0米。塔顶有覆盆,塔刹为铜铸宝顶,塔身呈八边形,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90龛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该塔矗立城中,在过去数十里便可遥见,塔顶以水晶念珠一串、金碗四枚填以七珍八宝其内,顶之四叶以铁索击真顶,每值旭日东升即放霞彩,光芒万丈,盖珠光矣,古代泸州八景中谓之"白塔朝霞"。

民国《泸县志》载:“泸州安抚使冯楫,幼年丧父离母,及长,官居于泸。旦日,在乞食群丐中寻得老母,遂建塔以报母恩,故名报恩塔。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以来,报恩塔已经历8次保养维修。

现四周已撤迁不宜建筑,亮出塔身,在塔基周围划出8。1亩永久建设控制地带,于1999年建成21000平方米的报恩塔文化广场,成为泸州新的城市景观。如今晚上很多人在白塔广场看喷泉。

四川泸州导游词篇八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属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及省级旅游风景区。黄龙溪古镇不仅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影视摄影基地,素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

四川双流县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始终坚持以旅游为龙头,农业为基础,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黄龙溪正在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交通便捷,设施配套,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环境优美,是有浓郁特色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

黄龙溪古镇坐落在黄龙溪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心,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境内。镇上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与现代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附近毛家湾,四川足球训练基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无论春秋,一派静谧。正街、新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复兴街等六条老刚进行完一年的闭关维修改造,全部铺上了红石街面,两侧建筑也恢复了本色,古色古香。

景区与府河漂流游览连在一起。从成都市郊望江楼起程,沿府河经黄龙溪顺流而下,可达彭山县的江口镇。两岸风光如画,有8处景点可供游人观赏。

双流龙舟古镇。

黄龙溪迄今保留着正月表演火龙灯、狮灯、牛儿灯、幺妹儿灯、四月初八放生会、端阳节赛龙舟,还有代代相传的府河号子、民间儿歌、童谣、谚语,扯响簧、翻筋斗、踢毽子等。古镇至今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按时辰鸣锣报时从亥时(晚九点)起打更,每个时辰打一更,直到卯时(早上五点),共打五更,一更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两声,依次类推。夜深人静之时,清脆的打更声会让你睡得分外香甜。

位置:

出成都东门沿成仁公路(成都-仁寿)向东南方向前行约40公里,便是近几年被影视界人士和旅游者看好的新年辟旅游景点-黄龙溪。

景区特色:

上古牌坊、古寺庙、古代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古渡口浑然一体,极具川西情调,风光独具魅力。每年正月初一至大年十五,黄龙古镇会举行多种娱乐活动,如耍火龙、彩龙、水龙等,场面十分热闹。黄龙古镇至今仍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每天每两小时打一次更,游人在此可真正感觉到黄龙镇的古朴民风。

黄龙溪古镇位于双流县西南,距离成都市区约40公里,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镇上有明清时代的青石板古街,与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等浑然一体。镇上传统民俗“烧火龙”活动,场面恢宏,被称为“中国火龙之乡”。

古镇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有“水乡”的风味。一条溪水穿城而过,两岸是青石铺就的路面。路两边多为明清建筑,傍水而筑,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宁静古朴。如今古镇是众多影视剧的取景地,电影《芙蓉镇》、电视剧《海灯法师》等近多部影视片在这里取过景。

正街上有三座古寺,分别是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古龙寺内有上千年的黄桷树、清代的戏台。此外还有一个奇异的“三县衙门”,因历史上的黄龙溪镇地处三县的交界处,号称“一脚踏三县”,所以三县在这里设立了这个机构。

黄龙溪古镇的小吃也是鼎鼎有名,一根面、焦皮肘子、珍珠豆花、红烧黄辣丁等都值得品尝,在古镇内的大部分餐馆都能吃到。

黄龙溪民俗风情浓郁,以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的“烧火龙”为最。“火龙”栩栩如生,而家家户户则准备好烟花爆竹,待龙灯临门时,烟花齐射向龙身,表演结束后,众人将龙身烧毁,残灰撒入江河,以祈求当年风调雨顺。

游玩黄龙溪古镇,可以成都当日往返,也可以在镇上住宿一晚。古镇入口处的新镇有很多住宿点;古镇中心有家“大院坝”,是一座真正的川西大院,也提供住宿。

成都旅游最不可错过的古镇之一,便是黄龙溪古镇。黄龙溪古镇全镇幅员面积达50.4平方公里,人口约2.8万人,此外黄龙溪古镇曾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中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黄龙溪东临府河(锦江)、北靠牧马山,是成都通往乐山的水路要冲,也是成都历史上最南边的江防据点、屯兵要地。

黄龙溪古镇上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与现代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附近毛家湾四川足球训练基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黄龙溪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全镇由一湖(龙潭湖)、两河(锦江、鹿溪河)、六寺(正街的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和外围景区的金华庵、观音寺、大佛寺)、七街(镇龙街、复兴街、黄龙新街、黄龙正街、仿清街、上下河街)、九巷(鱼鳅巷、担水巷、烟市巷、扁担巷、龙爪巷、篙竿巷、蓑衣巷、艄公巷、打更巷)组成。古街、古巷、古树、古庙、古堤堰、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岩墓和古衙门,构成了黄龙古镇的旅游特色。

四川泸州导游词篇九

在古代,方山也被称为天印山。方山由于四角方正,四四方方,就像一枚玉印从天而降,所以也叫“天印山”。关于“天印山”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闲暇无事,正在无意识地把玩自己的金印。谁知一不小心,金印掉到脚下,未等弯腰拾起,金印又骨碌碌落下凡尘,不偏不倚正掉在今方山这个方位上,化为一座大山。玉帝本想派天兵天将将这颗金印收回,但转念一想,自己贵为天帝而丢了大印,若传了出去,岂不惹人笑话?他于是将错就错,传下圣旨说:“而今天下太平,金印闲置无用,朕赐金印下凡,为水乡泽国增添一个山景吧。”同时,他又派殿前侍卫青龙、黄龙下凡看守,防止金印被人偷去。金印下凡形成天印山,双龙下凡使天印山上长出一个圆圆印纽,纽上盘着两条龙,一南一北,昂首窥视着过往行人。而山外四周仍是水乡泽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龙藏浦,也就是今天的秦淮河,再说这天印山以外的大片土地都是黑泥灰土,唯有这山脚周围却是红色土壤。据说那就是粘在印底下的红印泥。

天东山街道的“土山”;较小一块就成了今东山街道南边的“竹山”。在秦始皇鞭山之际,盘在印纽上的青龙、黄龙一开始就被吓得丧魂落魄,糊里糊涂地跟着印纽落到了赤山湖中。二龙在湖中乱窜寻找出路,最后冲出湖面直向西北方狂奔逃命,沿途山崩地裂,湖水溢泻,形成了九曲十八弯的溪流,汇集为后来的秦淮河。二龙见闯祸,不敢再回天庭,便在长江边兴风作浪,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过瓦棺阁,淹没街市,祸害生灵。天上王母娘娘发现后,扔下一颗金珠。二龙立即拼死抢夺金珠,不知厮打多久后,分别化作青龙山、黄龙山。二山之间,嵌着一个滚瓜溜圆的在汤山坟头村附近的珠山。经过一番拼抢肠斗,青龙腰断了,那青龙山最高峰如同断成两截,俗称“半边山”;青龙眼也伤了,一直流淌着滚热的泪水,这就是汤山温泉。

方山与其它地区的山地风景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南京地区著名的死火山之一,也是华东地区著名的火山地貌区之一。据地质部门考证,约在距今300万至1000万年之间的上新世纪时期,方山发生过两次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山体。此后数百万年来就一直没有再喷发过,但是独特的火山地质景观和珍贵的第三纪杏仁状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不但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也同样具有鲜明的审美价值。

方山风景秀丽,以其独特的火山地貌留下了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山脚蜿蜒流淌的九曲秦淮一起,组成了集山、水、林、寺为一体的迷人风光带。从三千年前泰伯奔吴、两千年前秦始皇镇金陵王气,到六朝繁华旧事,方山凝聚了半部金陵文化史。明代大诗人许谷所作的《登方山绝顶》对方山的美景作了很好的概括,“天印山高四遥望,振衣同上兴飘萧。深岩芨草秋仍茂,绝顶清池旱不消。”在清代,方山胜景就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即“天印樵歌”。

今天的方山风景区在原有美景的基础上修复扩建百余处景点,相信这次方山之行一定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川泸州导游词篇十

泸州洞窝峡谷风景区位于泸州龙马潭区罗汉镇,离市中区20公里,它是流入长江龙溪河下游段,紧邻长江,毗邻中国海油,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景区依山傍水,仙景宜人,是世外天然氧吧。

洞窝峡谷风景区以洞窝水电站而得名,该电站乃国内第二,省内第一,为国内自己设计、施工之首创,且首开蜀地交流升压输电之先河。建厂伊始,发电至今不止,是记录和展现中国老工业历史的活文物。历经近百年沧桑,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薜用彬先生投资修建。恢复了其原有上古睡佛、佛首、洞宾崖等景观,并斥重资打造了罗汉石刻、笑弥罗汉、醉翁、索桥。

山清水秀远处登高遥望,仿佛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油然而生。

小船中遥望瀑布下,别有一番风情。洞窝峡谷风景区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民间传说,活灵活现,即有八仙聚首,潜心-的故事,亦有小白龙化石之美丽传说,神秘飘逸、精彩传神,让你如痴如醉。自然风光更是美不胜收,让您心旷神怡、留恋忘返是您观光旅游、渡假休闲的理想去处。

泸州洞宫大酒店位于龙马潭区罗汉镇群丰村泸州洞窝峡谷风景区内,酒店依山傍水,仙景宜人,是世外天然氧吧,酒店离市中区19公里,毗邻中国海油,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

洞宫大酒店始建于20__年4月,20__年5月骏工,酒店以明清建筑风格装修,写意王者为尊、富贵吉祥、欣欣向荣之意境。内外装修考究,格调雅致,风格绚丽。宽敞、明亮、典雅、舒适,与洞窝二十景融为一体,自然景观尽收眼底,是你渡假、休闲、进行商务活动的理想场所。

洞宫大酒店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为一体,中餐厅有包间10个,多功能厅一个,风格别致,可同时容纳420人就餐,高级厨师主理,精品菜式丰富,给人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和艺术的享受;配有清吧,豪华ktv包房,柔和的灯光、风格典雅、食物精美,是休闲、娱乐、商务洽谈、情感交流的好去处;会议中心布局合理,设施齐备,可承接中、小型商务型会议、拓展培训会议;并设高级豪华客房33间,其中有单间、双人间、豪华套房等,总床位80个,可以满足游客不同人士的住宿需求。

四川泸州导游词篇十一

2016年中考已经告一段落,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据很大的分值,自然而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2016年四川泸州中考作文范文,欢迎大家参考欣赏!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请以“你用_________温暖了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

(3)用规范的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抹粲然,一朵彼岸花开。

——题记

窗外湛蓝的天空迤逦着几朵白云,仿若扬帆起航的扁舟一叶,在平滑如镜无痕的湖面划开道道涟漪。仲夏的明媚在杨柳依依的枝头喧闹,敲开了我久闭的心扉。

心中,涌上了浪潮。

那是一年夏天。将姐姐的背影送别,心中有不尽的无奈与孤寂。心中千般不舍,于是再三转身回头,但早已不见姐姐,正当伤感再次涌上心头时,我却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个美丽的背影。

她在笑,纤长的手向着安检口招手作别。碧波般清澈的瞳里洋溢着缕缕温馨,连带着周围的气氛也灵动起来。她的脸好像绽开的白兰花,嘴角向上扬着一个好看的弧度,敛去了眼角的所有皱纹。明媚的笑意在她脸上书写着世间最美的芳华,那漆黑如墨的大眼忽闪忽闪,含笑含俏更含暖。那笑容好像有着无穷的感染力,虽生得不是最美,却像一片阳光能够驱走一切阴霾的力量,使我觉得,天一下子就亮了,万物都勃发着生机。

络绎不绝的人们并未停下脚步,只有我一人驻足于人流中观赏。

她似是也发现了我,转过头来轻轻一颔首,报以真切的一笑。那是最为动人的笑,两片轻抿的嘴唇在笑,盛着水的眸子在笑,连那腮上的梨涡也在笑。

那种纯洁美好,便是最为无瑕的璞玉也无法比拟。

是了,就是这样的笑,萦系在心头,无法抹去。就是这样的笑,给予了我温暖,让我足以望见一片春暖花开。她像是一只飞鸟,天空没留下她的痕迹,但她真的飞过。

忽的,想到一句话: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原来,离别并不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只要我们把心放开,放宽,原来一切可以是那么美好。

虽不相识,却已相知。那淡淡的`一莞尔,那嵌着梨涡的微笑,那宛若霓虹般的粲然,已成为我心中最美的印象。

窗外依旧天蓝柳绿,美艳的花儿灼灼地炫耀着美丽。

一切感知都被放大了,手表上的秒针在嗒嗒地跳跃,有些像跳舞,醉醺醺的舞步。又浮现出她那时的模样,暖心。

时光的薄雾中,我又看到了那朵花,闪着露珠在晨光中微笑,温暖如初……

文章小作者巧妙地选取了记忆中“机场送行”邂逅的微笑镜头,用极其细腻的文墨把这一笑容描绘得生动而精彩。而正是这一陌生人的微笑,让作者心中生出无限暖意。文章多处化用古诗词,将自然环境与心理变化巧妙结合,既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又有简笔勾勒的精妙,实在令人赞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