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北岳恒山导游词(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1:57:38 页码:9
最新北岳恒山导游词(实用8篇)
2023-11-20 01:57:38    小编:ZTFB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做好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总结范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展示了不同人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北岳恒山导游词篇一

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

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注:古北岳恒山为今大茂山外形与特点北岳恒山,恒山山脉祖于阴山,横跨塞外,东连太行,西跨雁门,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东西绵延五百里(横跨今山西宁武、朔州、代县、应县、繁峙、山阴、浑源、灵丘等县),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

恒山,号称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山西、河北两省。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美如画卷。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尽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苦甜井在恒山半腰,两井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并;另一井水却苦涩难饮。甜水井井深数尺,却取之不间,可供万人饮用、唐代时,玄宗李隆基曾赐匾甜井为“龙泉观”。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x年.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恒山风景区竖务院1982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据1984年规划,全景区为4个等级的保护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面积为62.10平方公里,以双峰并峙的天峰岭和翠屏峰为中心,包括天峰岭景区、翠屏峰景区、千佛岭景区、温泉景区和浑源城景点群;龙山一带为自然保护区。

传说恒山,做为道教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恒山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海拔x年.1米,为五岳的第二高度。恒山以道教闻名,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记载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五洞天,茅山道的祖师大茅真君茅盈曾于汉时入山隐居修炼数载;八仙的之一的张果亦曾修道于此。古有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桥、九天宫十余处。古往今来,以奇险吸引着游人。

据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以后的历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恒山朝圣。历代名人、学士,诸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诗章。

历史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现在飞石窟内的主庙,是始建于北魏,又经过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筑。明、清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可惜后来遭到破坏,所剩不多。恒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称,历来有恒山18景之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古人由此赞叹恒山"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边关要塞,古城峰烟。

恒山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春秋时,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战国时,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两汉时,匈奴利用恒山争天下;东晋时,慕容氏踞恒山威天下;北魏时,拓拔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宋仗恒山守天下;金恃恒山而鞭天下;元灭天下,清统天下,也凭借的是以恒山为主体的长城沿线天险。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这是恒山的五岳中最可引以为自豪的。并且将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气势壮观,风景如画。整个恒山山脉似自西南向东北奔腾而来。一座座海拔达2,000米以上的山如比肩而立,重重叠叠,气势异常博大雄浑。因此北宋画家郭熙说:"泰山如坐,华山如站,嵩山如卧,常山如行。"其风景特色可概括为四点:群峰奔突,气势磅礴,这是恒山自然景观的宏观特征。唐代诗人贾岛诗云"岩峦叠万重,鬼恒浩难测",点出了恒山的地貌特征。登上恒山,苍松翠柏、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十八胜景,各有千秋,犹如十八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磁峡烟雨、云阁虹桥、云路春晓、虎口悬松、果老仙迹、断崖啼鸟、夕阳晚照、龙泉甘苦、幽室飞窟、石洞流云、茅窟烟火、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紫峪云花、脂图文锦、仙府醉月、弈台弄琴、岳顶松风。再加上世界一绝的天下奇观悬空寺,整个恒山景如诗如画,令游客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流连驻足。

整理。

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对恒山都有过动人的描绘,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峻峨,登北岳之高游”的描绘。唐代贾岛《北岳庙})诗中有“天地有五岳,恒山居其北,岩峦叠力重,诡怪浩难测”的赞叹。唐代大诗人李白则在恒山留下墨迹“壮观”二字。金龙峡金龙峡,居于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这里逝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这里劈山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时,杨业父子在这里以险据守,抵抗外族的侵入。

金龙峡内,悬崖中腰有古栈道盘绕,名为“云阁’”。恒山松恒山松,风格别致,形状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状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称这为“四大夫格”。这四株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气势不凡,别具风格。恒山庙恒山庙,以北岳庙为首,稳座于西峰之上,苍松之间,或隐或露。悬空寺,为恒山第一景。民谚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说法。恒山云恒山云,变幻无穷。出云洞在后土夫人庙的不远处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静,阴雨来临,洞口便游出缕缕白云,引人遐思。

气候情况。

恒山风景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晴朗。这里早晚温差大,古诗人有"雁门关外雁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诗句。恒山地区年平均温度为6.1℃,1月最冷,平均-12℃,7月最热,平均21.6℃。极端最高温为35.9℃,极端最低温为-37.3℃,是避暑的理想之地。诗句北岳庙唐·贾岛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登恒山金·元好问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恒山主峰分东西两峰,东为大峰岭西为翠屏峰,两峰对峙,风格独具,断崖绿带、层次分明。金龙峡,居于天峰岭、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过三丈。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此劈山凿道据守,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杨业父子在此以险为凭,抵抗外族的人侵。恒山景观中,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原洞、虎风日、大宇湾等处,充满了神奇色彩,还伴有优美的神话传说。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景。苦甜井位于恒山半腰,双井并列,相隔1米,水质迥然不同。一井水如甘露,甜美清凉、水井深数尺,取之不尽,可供万人饮用,唐玄宗李隆基赐匾“龙泉观”。另一井水苦涩难饮,成为鲜明对照。现苦井已封。恒山松,为恒山一景。“四大夫松”,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姿态雄健。在虎风门观松,或立于丹崖上,或倒挂于绝壁问,如伞如翼如亭如龙如桥,千姿百态,仪态万方。恒山云,变幻无穷。出云洞在后土夫人庙的不远处山腰,晴日郎郎,洞口寂静,阴雨来临,洞口便游出缕缕白云,引人遐思。

文物古迹,星罗棋布。

恒山脚下的悬空寺、应县佛宫寺的释迦木塔、浑源城内的圆觉寺砖塔、永安寺等,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辽金时代,恒山是当时的文化之邦。书院学舍、摩崖题刻、楹联碑碣很多。再加恒山山高风大,气候变化剧烈,故建筑多依悬崖峭壁而建,或开凿石岩而成,形成了独有的奇险特色。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飞石窟内的主庙,始建于北魏,唐、金、元三代重修。明清时,恒山建筑林立,祠宇楼台耸峙巍峨,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之称。恒山,作为道教活动的场所由来已久.传说中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恒山庙.北岳庙为主庙,还有寝宫、后士夫人庙、紫微宫。官亭、白虎观、龙王庙、灵官府、关帝庙、文昌庙、奶奶庙、纯阳宫、碧霞宫等庙宇建筑,悬空寺为恒山第一奇观。

北岳庙,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501-1520xx年),是恒山庙中最为宏伟的一座。它位于恒山主峰大峰岭南面的石壁之下,门前有103级石阶通往前下方到达山门、北岳庙门有“贞元之殿”四个大字。门侧有长联,上联为:“恒岳万古障中原惟我圣朝归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载”;下联是“文昌六星联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北岳庙内,有北岳大帝塑像。北岳庙前廊下,有清代御祭恒山文碑20余通,这些碑文,作为历史佐证,是研究恒山的宝贵资料。

北岳恒山风景区内的另一处重要景观是悬空寺。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脚下、浑源县城南5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寺创建于北魏后期(约为公元471—520xx年),现存建筑分明清两代修建后的遗物。悬空寺靠西面东,俨若精巧、别致、玲珑剔透的玉雕悬于一幅巨大的屏风上。寺内共有殿宇楼阁40间。南北,有三檐歇山顶危楼耸起,对峙而立,由低向高三层叠起,离地百余尺,附于绝壁上,三面环廊国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飞架栈道相连,高低错落,木制楼梯沟通,迁回曲折,构思布局妙不可言、整个寺面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实中生巧,危里见俏,一种在国内其它寺庙中体会不到的奇险感紧紧地抓住游人的好奇心理。悬空寺内塑像颇多,有铜铸、铁铸、泥塑、石雕像共78尊。三圣殿内的泥塑,具有唐、明两代风韵,释迎、韦驮、天女、阿难形体丰满,神彩动人,仙女婀娜、韦驮英武、阿难虔诚,各具风彩。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教台流,共居一室,耐人寻味、始祖同堂,堪称中国宗教史上的一段佳话。悬空寺内,有朝殿、会仙府、碧霞宫、纯阳宫、楼台亭、寝宫、梳妆楼、御碑亭等。

北岳恒山导游词篇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日子,光临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

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竖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悬空寺为什么建在这悬崖峭壁之上而不与地相接?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道教也分为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崇信道教,曾一度灭佛兴道,并且迎请嵩山道士寇谦之来京都平城设立道坛。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遗训修建了“崇虚寺”,后来人们根据崇虚寺建筑悬空的特点,改称如今的“悬空寺”。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平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的石壁减缓了风势,减少了对寺庙的威胁。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北岳恒山导游词篇三

游客朋友:

大家好!

我是xx小导游。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山西恒山的悬空寺。

现在,我们一起走近悬空寺。你瞧,只有三层高的寺庙,全部由木头搭建而成。在悬崖峭壁之间蜿蜒盘旋,显得十分高大雄伟。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已经经历了1400多个年头,所以楼梯十分古老,大家一定要小心脚下,待会儿走到顶楼时,还会听到一些“嘎吱嘎吱”的响声。不过,没有关系,大家不用慌,悬空寺虽然看起来十分悬,但它的内部其实是由十多根坚固的石柱支撑着的,只要我们文明参观,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大家马上要走过一段木板路来到坚硬的石板路了。这段石板路上有8间房,是当地相信佛教的人每年进去拜菩萨的地方。如果你们想去拜拜,也可以进去体验一下。跨过门槛,就来到“密道”,这条路黑漆漆的,让人感觉可能有点阴森。但是,它可是一条近路哦。可以让我们快速地下到二楼。

大家跟紧了,拐一个弯后,我们就会看到悬空寺中最著名的那片竹瓦。每当天气晴朗,阳光普照时,竹瓦就显得金光闪闪,无比耀眼。我们今天很幸运,遇到一个大晴天,可以饱览竹瓦以及远处恒山上的美景呢!

好了,给大家30分钟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再逛一圈悬空寺,太阳下山前,我们在山下小溪边集合!

北岳恒山导游词篇四

走过桑干河,我们就正式进入浑源县了,浑源县地处山西东北部,面积为1900平方米,是我国的重点扶贫县。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铁、铜等矿产资源,农业方面以黄芪、杂粮、蔬菜为主,现有黄芪26万亩,使正北芪的主要产地,有“黄芪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北岳恒山、悬空寺。恒山风景区面积为147.5平方公里,整个景区为4a级风景区,是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

我们知道恒山为五岳之一,共108峰,自古恒山18景,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就是18景中的第一奇景——悬空寺。

好了,我们现在已来到停车场请大家下车随我去参观。

悬空寺创建于公元491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五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寺庙有40余间殿阁,它以西为正,大门朝南开,寺庙均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岩石支撑的十几根木柱都不及碗口粗,所以,整个悬空寺就吊于半空之中,当地有这样一句歌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那为什么悬空寺要建在这么高的而又不与地相接的地方呢?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也分为了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期,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焘听信道长寇谦之的谗言,发现寺庙里有兵器和女人,说寺庙是不干净的地方,一度灭佛,发生了太武帝灭佛事件,他将寇谦之请到京都平城,并在那里设立了道坛。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也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的遗训“上延宵客,下绝嚣浮”修建了这座悬空寺。

那整个悬空寺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奇、险、巧”。那这三个字就体现在悬空寺的建筑艺术,选址技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出寺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它是整座寺庙唯一脚踏实地的部分,它的布局是三层楼阁。实际就是把我们平时看到的平面的寺庙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第三层是它的配殿。悬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为珍贵,说它们尊贵是因为它们的塑造艺术是十分独特的,它们是采用脱纱的工艺。这三尊塑像就在大雄宝殿里,塑造的时候,先用胶泥塑成泥胎,然后再外面用南方产的纻麻一层层的裹上。之后再磨光、上漆、贴金,最后从在塑像时事先留好的地小孔中把泥胎全部掏出来,这样塑像就像一个空的鸡蛋壳一样,中间是空的。这三尊塑像高50厘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里最轻、最名贵的塑像。

那么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悬在空中了,给人的感觉是十几根木柱支撑整个寺庙,其实告诉大家大多数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们看到在每一部分起连接作用的是栈道,在栈道的下面有一些横梁,这些横梁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时候,将岩石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里面放上锥形木楔,将横梁做成剪刀形猛力砸进去,木楔就钻入横梁,外面的力气越大,里面咬合得就越紧,它们把力就压在岩石上。我们看到的横梁只是整个横梁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全部插在岩石中,这也就是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

那么木头就怕虫蛀,而这里木头是用当地的铁杉并经桐油浸泡,所以大家是不用担心的。

此外,它的选址也体现了他的特点。首先我们看悬空寺对面的山峰,它是恒山的第一主峰—天峰岭,海拔xx米,它为悬空寺挡住了太阳,就是在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日,悬空寺的日照时间也只是三到四个小时。我们再看悬空寺背靠的这座山峰,它是恒山的第二主峰——翠屏峰,大家可以伸出手,我们看悬空寺就被环抱在掌心中,上面巨大的山崖遮下来,当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山崖,流进我们现在所在的山谷金龙峡里,左右两侧的山崖又成弧形,当风吹过来的时候,增大了风的阻力,再大的风到了这儿也就变成了微风。这样风吹、日晒、雨淋都不会对悬空寺造成侵害,就难怪它会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寺庙由南向北逐步升高,在第三部分,也是最高处,这里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殿宇——三教殿,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是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中间的释迦牟尼,大慈大悲像,表情安详,左边的孔子则是双唇紧闭,横眉怒目,心里可能是有一些不平衡吧,右边的老子却是一幅仙风道骨,稳坐钓yu台的模样。三位好像是在讨论一件事情,不过1500多年了,他们的座次却从未改变过,我们也就不便多说什么了。

我们知道,恒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于一身,无论在任何朝代都会受到保护,这也是悬空寺千年不毁的一个政治原因吧。

待会儿大家沿着楼梯登上寺庙,会发现在台阶上游许多的小铁钉,那么木质楼阁出现小铁钉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铁定是定在楼梯上的,这样大家上去的时候,踩到的是铁定,而不会与木板直接发生摩擦,这样就保护了木板。二呢,它是一种装饰,三大家看铁定得图案,有的是繁星灿烂,有的是铁水飞溅,更多的是莲花状的,那大家在登梯的时候,也就有了步步登莲,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我们顺着山崖往下看,我们看到石壁上有两个字:壮观,可是我们发现,壮字多了一点,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参观后挥笔写下的,多了一点是说,悬空寺的壮美已不能用壮观二字来形容了,它是比壮观还要壮观的。徐霞客曾来到次留下四字:天下巨观。外国的建筑学家也对悬空寺赞美不已。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感慨道:“中国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的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

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览这座东方瑰宝吧。

北岳恒山导游词篇五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平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的石壁减缓了风势,减少了对寺庙的威胁。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北岳恒山导游词篇六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光临北岳恒山旅游、观光!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既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古迹荟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发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恒山山脉祖于内蒙阴山,西衔雁门、东跨河北、南屏三晋、北临燕云,奔腾起伏,绵延五百里,号称108峰。主峰天峰岭坐落于浑源城南,海拔20__米,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两山对峙,浑水从中奔腾而泻,幽峡深谷,蓝天一线,形成一道绝塞天险。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恒山的雄浑险峻,惊叹不已,在其游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正因为恒山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受到历代军事专家所倚重,后人集历史经验总结的“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恒山而争天下,晋慕容据恒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恒山而分天下”,充分证实了恒山的军事价值。

恒山汉代建庙,到清初仅恒山主峰周边就建有各种寺庙六十余处,有三寺四祠七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之说,形成蔚为壮观庞大的古建筑群,和浓郁的道教文化氛围,显示出北岳恒山无穷的魅力。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苍桑的足迹。远在春秋太上老君相传在北岳恒山千佛岭结炉炼丹,燃灯道人演兵斗法;西汉初昌蓉往来于恒山;西汉景帝、宣帝年间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术,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为天师的寇谦之在北岳宣扬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从嵩岳投奔恒山修炼香火盛极一时;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炼,名道人管革结炉悟道,致使恒山道教道场香火名扬天下。恒山道教主流属全真教龙门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双修一应俱全。

恒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而恒山的风光美景更是锦绣中华壮丽山河的杰出代表。出浑源城南不远,雄伟的恒山拔地而起,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峰,浑水从深峡窄谷中奔腾而泻,注入桑干河,这段深谷长峡就是“金龙峡”。相传公元前217年(即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祭祀恒山,穿行此处时,面对飞舞的巨龙,夺口而泻的飞瀑,一幅活灵活现的“巨龙吐瀑”图,使这位中国的始皇惊叹不已:“乃为神龙也”,后人在山崖上镌刻了“金龙口”三个字。

走出金龙口便是恒山山门。恒山山门高10米,宽16米,明清风格,为四柱七楼,三开门格式,混凝土浇注,纯白大理石围基,斗拱铺作,黄琉璃瓦覆顶,正面正中匾额“北岳恒山”为原新华社长、当代大手笔穆青题写,后面匾额“绝塞胜境”系当代书法名家夏桐郁所书,整个山门庄严雄浑。

穿过山门沿山路盘行十里便到了停旨岭村。因过去皇帝祭祀北岳,此处为停接御旨的地方,故而得名。并建真武大庙,立“停旨”石碑一通。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停旨岭新架客运索道一条,新修全国最大的山岳型停车场14000平方米,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中外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北岳恒山导游词篇七

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

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注:古北岳恒山为今大茂山外形与特点北岳恒山,恒山山脉祖于阴山,横跨塞外,东连太行,西跨雁门,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东西绵延五百里(横跨今山西宁武、朔州、代县、应县、繁峙、山阴、浑源、灵丘等县),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

恒山,号称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山西、河北两省。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美如画卷。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尽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苦甜井在恒山半腰,两井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并;另一井水却苦涩难饮。甜水井井深数尺,却取之不间,可供万人饮用、唐代时,玄宗李隆基曾赐匾甜井为“龙泉观”。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xx.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恒山风景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据1984年规划,全景区为4个等级的保护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面积为62.10平方公里,以双峰并峙的天峰岭和翠屏峰为中心,包括天峰岭景区、翠屏峰景区、千佛岭景区、温泉景区和浑源城景点群;龙山一带为自然保护区。

传说恒山,做为道教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恒山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海拔20xx.1米,为五岳的第二高度。恒山以道教闻名,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记载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五洞天,茅山道的祖师大茅真君茅盈曾于汉时入山隐居修炼数载;八仙的之一的张果亦曾修道于此。古有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桥、九天宫十余处。古往今来,以奇险吸引着游人。

据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以后的历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恒山朝圣。历代名人、学士,诸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诗章。

历史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现在飞石窟内的主庙,是始建于北魏,又经过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筑。明、清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可惜后来遭到破坏,所剩不多。恒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称,历来有恒山18景之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古人由此赞叹恒山"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边关要塞,古城峰烟。

恒山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春秋时,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战国时,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两汉时,匈奴利用恒山争天下;东晋时,慕容氏踞恒山威天下;北魏时,拓拔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宋仗恒山守天下;金恃恒山而鞭天下;元灭天下,清统天下,也凭借的是以恒山为主体的长城沿线天险。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这是恒山的五岳中最可引以为自豪的。并且将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气势壮观,风景如画。整个恒山山脉似自西南向东北奔腾而来。一座座海拔达2,000米以上的山如比肩而立,重重叠叠,气势异常博大雄浑。因此北宋画家郭熙说:"泰山如坐,华山如站,嵩山如卧,常山如行。"其风景特色可概括为四点:群峰奔突,气势磅礴,这是恒山自然景观的宏观特征。唐代诗人贾岛诗云"岩峦叠万重,鬼恒浩难测",点出了恒山的地貌特征。登上恒山,苍松翠柏、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十八胜景,各有千秋,犹如十八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磁峡烟雨、云阁虹桥、云路春晓、虎口悬松、果老仙迹、断崖啼鸟、夕阳晚照、龙泉甘苦、幽室飞窟、石洞流云、茅窟烟火、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紫峪云花、脂图文锦、仙府醉月、弈台弄琴、岳顶松风。再加上世界一绝的天下奇观悬空寺,整个恒山景如诗如画,令游客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流连驻足。

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对恒山都有过动人的描绘,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峻峨,登北岳之高游”的描绘。唐代贾岛《北岳庙})诗中有“天地有五岳,恒山居其北,岩峦叠力重,诡怪浩难测”的赞叹。唐代大诗人李白则在恒山留下墨迹“壮观”二字。金龙峡金龙峡,居于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这里是古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这里劈山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时,杨业父子在这里以险据守,抵抗外族的侵入。

金龙峡内,悬崖中腰有古栈道盘绕,名为“云阁’”。恒山松恒山松,风格别致,形状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状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称这为“四大夫格”。这四株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气势不凡,别具风格。恒山庙恒山庙,以北岳庙为首,稳座于西峰之上,苍松之间,或隐或露。悬空寺,为恒山第一景。民谚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说法。恒山云恒山云,变幻无穷。出云洞在后土夫人庙的不远处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静,阴雨来临,洞口便游出缕缕白云,引人遐思。

气候情况。

恒山风景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晴朗。这里早晚温差大,古诗人有"雁门关外雁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诗句。恒山地区年平均温度为6.1℃,1月最冷,平均-12℃,7月最热,平均21.6℃。极端最高温为35.9℃,极端最低温为-37.3℃,是避暑的理想之地。诗句北岳庙唐·贾岛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登恒山金·元好问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恒山主峰分东西两峰,东为大峰岭西为翠屏峰,两峰对峙,风格独具,断崖绿带、层次分明。金龙峡,居于天峰岭、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过三丈。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此劈山凿道据守,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杨业父子在此以险为凭,抵抗外族的人侵。恒山景观中,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原洞、虎风日、大宇湾等处,充满了神奇色彩,还伴有优美的神话传说。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景。苦甜井位于恒山半腰,双井并列,相隔1米,水质迥然不同。一井水如甘露,甜美清凉、水井深数尺,取之不尽,可供万人饮用,唐玄宗李隆基赐匾“龙泉观”。另一井水苦涩难饮,成为鲜明对照。现苦井已封。恒山松,为恒山一景。“四大夫松”,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姿态雄健。在虎风门观松,或立于丹崖上,或倒挂于绝壁问,如伞如翼如亭如龙如桥,千姿百态,仪态万方。恒山云,变幻无穷。出云洞在后土夫人庙的不远处山腰,晴日郎郎,洞口寂静,阴雨来临,洞口便游出缕缕白云,引人遐思。

文物古迹,星罗棋布。

恒山脚下的悬空寺、应县佛宫寺的释迦木塔、浑源城内的圆觉寺砖塔、永安寺等,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辽金时代,恒山是当时的文化之邦。书院学舍、摩崖题刻、楹联碑碣很多。再加恒山山高风大,气候变化剧烈,故建筑多依悬崖峭壁而建,或开凿石岩而成,形成了独有的奇险特色。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飞石窟内的主庙,始建于北魏,唐、金、元三代重修。明清时,恒山建筑林立,祠宇楼台耸峙巍峨,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之称。恒山,作为道教活动的场所由来已久.传说中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恒山庙.北岳庙为主庙,还有寝宫、后士夫人庙、紫微宫。官亭、白虎观、龙王庙、灵官府、关帝庙、文昌庙、奶奶庙、纯阳宫、碧霞宫等庙宇建筑,悬空寺为恒山第一奇观。

北岳庙,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501-1520xx年),是恒山庙中最为宏伟的一座。它位于恒山主峰大峰岭南面的石壁之下,门前有103级石阶通往前下方到达山门、北岳庙门有“贞元之殿”四个大字。门侧有长联,上联为:“恒岳万古障中原惟我圣朝归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载”;下联是“文昌六星联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北岳庙内,有北岳大帝塑像。北岳庙前廊下,有清代御祭恒山文碑20余通,这些碑文,作为历史佐证,是研究恒山的宝贵资料。

北岳恒山风景区内的另一处重要景观是悬空寺。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脚下、浑源县城南5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寺创建于北魏后期(约为公元471—520xx年),现存建筑分明清两代修建后的遗物。悬空寺靠西面东,俨若精巧、别致、玲珑剔透的玉雕悬于一幅巨大的屏风上。寺内共有殿宇楼阁40间。南北,有三檐歇山顶危楼耸起,对峙而立,由低向高三层叠起,离地百余尺,附于绝壁上,三面环廊国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飞架栈道相连,高低错落,木制楼梯沟通,迁回曲折,构思布局妙不可言、整个寺面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实中生巧,危里见俏,一种在国内其它寺庙中体会不到的奇险感紧紧地抓住游人的好奇心理。悬空寺内塑像颇多,有铜铸、铁铸、泥塑、石雕像共78尊。三圣殿内的泥塑,具有唐、明两代风韵,释迎、韦驮、天女、阿难形体丰满,神彩动人,仙女婀娜、韦驮英武、阿难虔诚,各具风彩。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教台流,共居一室,耐人寻味、始祖同堂,堪称中国宗教史上的一段佳话。悬空寺内,有朝殿、会仙府、碧霞宫、纯阳宫、楼台亭、寝宫、梳妆楼、御碑亭等。

旅游指导。

恒山交通。

先从大同等地乘长途车到浑源县城,再从浑源县乘中巴(2元左右车费,打的20元)到恒山前线(望岳亭停车场)或后线(北岳行宫),或先到悬空寺。也可乘恒山一日游旅游车。

铁路:大同市内铁路交通较完善。从大同有火车通往北京、太原、西安、银川、石家庄、包头、沈阳等地。大同火车站位于市区北部,乘2路、4路、8路、14路、15路公交车均可到达。

公路:大同境内通过的主要公路有大运、大塘、大淮、大涞、大阳等10多条,从大同汽车站有长途车可通达太原、宣化、朔州等地。长途汽车站位于火车站前,乘2、4、8路等车可到达。从大同长途汽车站有到云冈石窟、恒山等旅游区的直达车。

北岳恒山导游词篇八

恒山位于浑源县,浑源因地处浑河之源而得名,它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大县,旅游资源大县,同时,也是我国的重点扶贫县。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铁、铜等矿产资源,农业方面以黄芪qi、杂粮、蔬菜为主,现有黄芪26万亩,有“黄芪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里有北岳恒山和悬空寺。

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恒山风景区面积为147.5平方公里,既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古迹荟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发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hui,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shun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sui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恒山山脉祖于内蒙阴山,西衔雁门、东跨河北、南屏三晋、北临燕云,奔腾起伏,绵延五百里,号称108峰。主峰天峰岭坐落于浑源城南,海拔2017米,叠嶂拔峙zhi、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两山对峙,浑水从中奔腾而泻,幽峡深谷,蓝天一线,形成一道绝塞天险。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恒山的雄浑险峻,惊叹不已,在其游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正因为恒山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受到历代军事专家所倚重,后人集历史经验总结的“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恒山而争天下,晋慕容据恒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恒山而分天下”,充分证实了恒山的军事价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