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苏州网师园导游词结尾(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2:22:55 页码:9
最新苏州网师园导游词结尾(精选8篇)
2023-11-20 12:22:55    小编:ZTFB

感恩是一种心态,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总结的写作风格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式。每个人的总结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标准答案。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结尾篇一

阳澄湖位于苏州市区的东北,跨苏州市区、工业园区、及昆山市,是江苏省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气候条件温暖、湿润。面积120平方公里,约18万亩,分西湖、中湖、东湖。它南连苏州城,北邻常熟山,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阳澄湖水质澄清,阳光透底远远望去,湖中绿洲莲花岛就像一块晶莹的翡翠。 泛舟湖上,微波荡漾,仿佛人在画中。阳澄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阳澄湖盛产七十种淡水产品,桂鱼、甲鱼、白鱼、鳗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

阳澄湖畔,东依上海,西临苏州,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皆傍区而过,与上海虹桥机场相距仅半小时车程。她拥有岸线9。67公里,岸线蜿蜒曲折,富有诗意。阳澄湖总水面18万亩,太湖下游湖群之一,系古太湖的残留,一作阳城湖。“清水大闸蟹”著名产地。位于江苏省南部,苏州市东北境内。南北长17千米,东西最大宽度8千米,面积117平方千米,蓄水量3。7亿立方米。湖中纵列沙埂2条,将阳澄湖分为东、中、西3湖。东湖最大,水深1。7—2。5米;中湖和西湖,水深1。5米—3。0米。西纳元和塘来水,东出戚浦塘、杨林塘和济河注入长江,南出娄江与吴淞江、澄湖、淀泖湖群等相通。

阳澄湖除盛产螃蟹外,湖区尚产其他淡水鱼贝类。秋风起是吃蟹日,当你感到有薄薄的秋风刮起(约农历九月左右),那时的大闸蟹就会很肥美了,一直至近年尾都会有蟹买,当然是农历九月及十月时吃最好,有“九雌十雄”之说法,而以阳澄湖莲花岛原产地出产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最为著名。

199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在1992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2001年进行了修编,修编后的规划用地面积约36。15平方公里,规划设置湖滨观光带、水上运动区、水上风情园、生态湿地、八卦水城、休闲度假、疗养别墅区、软件园、闲暇鱼业区、现代农业种植园、观光农业园、水产交易区、古镇游览区和综合服务区等14个功能区。北湖滨有新石器时代草鞋山古文化遗址。

阳澄湖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这与阳澄湖的特殊生态环境有关。水域百里方圆,碧波荡漾,水质清淳如镜,水浅底硬,水草丰茂,延伸宽阔,气候得宜,正是螃蟹定居生长最理想的水晶宫。所以,阳澄湖蟹的形态和肉质,在螃蟹家族中,大大的与众不同。

其形态有四大特征:一是青背,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三是黄毛,蟹腿的毛长而呈黄色,根根挺拔;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实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肉质肥嫩鲜美,食过后再食其它再好的佳肴名菜,都会索然无味。就在离开阳澄湖数公里的雉城湖,湖蟹产量亦多,但受海潮影响,肚不白,毛微黑,肉质远不如阳澄湖蟹好吃。同一境域的湖蟹,尚且不能相比,其它地区的螃蟹,更是大为逊色了。

因此,阳澄湖蟹在海外久享盛誉,被称为“中华金丝绒毛蟹”。 “万顷碧波水连天”的阳澄湖同样以风景绝佳闻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终年碧波荡漾,幽静雅洁,芦叶青青,现代戏剧《芦荡火种》、《沙家浜》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阳澄湖水域上。

莲花岛位于阳澄湖正中央,说岛的造型像朵莲花,倒更像是一根荷叶的叶柄。岛上有好多养蟹人开的蟹庄,每到大闸蟹上市,江浙沪一带的游客都会赶去吃阳澄湖大闸蟹,吃蟹的同时,观赏下岛上的田园风光和阳澄湖湖景。

进入乡村特色的莲花岛农庄,立刻感受到的是一种古朴与典雅。庄园别墅、木屋竹楼、清湖绿水、田野风光、乡村野趣、休闲悠然、生态农业、令人回归自然;桃园、桔园、枇杷园、葡萄园、梅园错落有致;看着湖对面的重元寺,聆听着安详的钟声,沉浸在缭绕的香火中,梦回五代十国,忘却城市里纷繁芜杂,阳澄湖莲花岛还成为苏州市旅游局安排的十大乡村生态旅游景点之一。

重元寺位于苏州阳澄湖湖心岛,远远的就能看到国内最高的水上观音阁——46米典雅观音阁矗立于莲花盛放的阳澄湖中央。观音阁内33米观音像慈爱地俯瞰众生,感觉非常震撼。重元寺的大钟十分特别,叫做“唐朝第一声第一律梵音大钟”。这口钟重约12吨,高3。8米,口径为2。19米,采用现代高科技铸造而成,是全国最大室内铜钟,敲打之后,空灵的钟声可长达两分多钟,雄浑天厚,余音绕梁。普济桥桥长99米,意指观音大士普渡众生、济世救苦。桥的两侧种植了成片的白莲,在夏季时候,白莲竞相开放,美不胜收。安静祥和,宽敞明亮,金碧辉煌,荡涤心灵。要一睹重元寺的的美境,还是要到现场去看一看。

导游在这里建议您吃蟹方法:如何吃蟹?有些人食蟹,是先掀起蟹壳,吮食蟹膏,然后再拗开蟹身分成两边,吃完一边又一边,最后吃蟹钳、蟹爪。这些人是不懂得食蟹的。正确的吃法是先吃钳、爪,这时蟹盖未揭,不会走掉热气。吃过爪、钳后,再掀起蟹盖,享用蟹膏,吃光蟹肉,一点都不浪费。食蟹爪时,可先吃掉两处关节,然后一吸,即可将爪的肉吸入嘴里。

金秋的阳澄湖,菊花烂漫,桂子飘香,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一睹阳澄湖的秀丽之姿,无不被这一方湛水所吸引,风光旖旎,碧波荡漾,各色水产品争相登场,精工细作,风味独特,特别是蟹黄膏肥,鲜美流油,让您一定不虚此行。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结尾篇二

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583.9万人,其中市区212.4万人。现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门――盘门就坐落在苏州古城南面的盘门风景区。

苏州是东方水城。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湖泊河流星罗棋布,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苏州是一个园林之城。市内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集中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的精华。现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中国四大名园中,就有拙政园、留园两个。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狮子林、艺圃、耦园、沧浪亭、退思园9个古典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缂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文档为doc格式。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结尾篇三

江苏省苏州市网师园风景区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修,借渔隐原意更名网师。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始成今状。1982年列为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行景点。

园占地0.6公顷,格局为东宅西园。住所由门厅、轿厅、大厅(万卷堂)、楼厅(撷秀楼)、后花园等构成。西部花园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以亭阁楼馆,池水清澄,假山雄峻,与花木构成四时园景,明亮宜人;西侧还有书斋别院,幽雅新奇,为我国古典园林首例出口至美国纽约多数会艺术博物馆"明轩"之蓝本。

成为苏州的特点旅行项目。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结尾篇四

列位贵客,列位伴侣:

各人早上好,很兴奋熟悉各人,并由我陪同各人去我国的闻名汗青文假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抚玩园林,到人世天国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各人先容苏州园林的根基环境。“上有天国,下有苏杭。”苏州为典范的江南水乡都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虽然,也请各人留意情形卫生,做一个文明旅客。

我们顿时到了今天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比拟伎俩。各人好好抚玩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幻化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见寒山寺,要不此刻各人苏息一会儿吧。说到寒山寺,各人天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僧人未在这里住过而得名。此刻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一诗。

辞别寒山寺,各人还恋恋不舍。但愿它能给你们留下一个柔美的回想。

列位伴侣,本日我们在人世天国——苏州渡过了柔美的一天。感谢列位!愿各人旅途安全舒畅,再会!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结尾篇五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此园位于木渎镇王家桥畔,是江南一大名园,也是古镇内名气最大、造园艺术最高的园林。又名羡园,前身为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诗选家沈德潜“灵岩山居”。

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购下此园,由香山帮建筑大师姚承祖率巧匠重葺,更名“羡园”,俗称“严家花园”。

花园占地16亩。中路为五进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和眺农楼。其中位居第三进的尚贤堂为苏州罕见的明式楠木厅,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全园由春夏秋冬四个各具特色的小景区组成。以古广玉兰为中心的春景区;以假山为最大体量的夏景区,四座假山分别用青石和黄石堆砌而成,在外部观赏假山,有大中见小的感受,在内部观赏假山,则有小中见大的感受;折桂、宜登高的秋景区;冬景区则显示了“暗香疏影”之意境。冬景区外还有一处新园,让人感受到一派活泼的江南水乡自然风光。

文档为doc格式。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结尾篇六

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余庭用湖石,不相混淆。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亭阁也山川参差映托,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古树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见著,并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构成主园的闭合式水院。池水清亮,东、南、北方向的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及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中了春、夏、秋、冬四时光景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风景变化。所以游园时,宜坐、宜留、以静观为主。绕池一周,可前细数游鱼,可亭中待月迎风。花影移墙,山峰当窗,犹如天然图画,所以其实不觉其园小。夜游网师园除了能品尝园林夜景,还可以赏识到评弹、昆曲等节目。

亭"因"涵碧泉"而得名。亭中置巨大的灵壁石,形似展翅欲飞的苍鹰,乌黑光润,叩之铮琮如金玉,是灵壁石中的珍品。在亭中"坐石可喝茶,凭栏可观花",令人心旷神怡。

1980年美国纽约多数会艺术博物馆因仿殿春簃建了一座古典庭院"明轩"而名播国外。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结尾篇七

大家好!大家都知道苏州是丝绸的故乡,太湖流域留存有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见证着丝绸历史的悠久。园区唯亭镇草鞋山出土了6000年前的纺织品实物残片;吴兴钱山漾出土了4000七百年前的丝织品实物;吴江梅堰又出土了4000年前的大批纺轮和骨针,以及带有丝绞纹和蚕纹的陶,这都表明苏州古代先辈很早就掌握了养蚕纺丝的技术。

苏州在上古时期属九州中的扬州,夏禹时就有丝织品土贡“织贝”一类的彩色锦帛。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扎到中原各国观礼时,曾将吴国所产的缟带赠给郑相国子产。据《史记》载: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吴楚两国因争夺边界桑田,曾发生大规模的“争桑之战”,说明蚕桑之利在当时经济上的重要地位。吴国都城就在苏州,至今还保存着与丝绸遗址相关的织里、锦帆泾等地名。

三国东吴时,丝帛之饶,衣复天下,苏州丝绸已发展成为“瞻军足国”的重要物资。南北朝时,有日本使者求吴织、缝织女工归,《日本书纪》亦有相应的史实记载。隋唐时,苏州属江南东道,丝绸贡品数量最多,土贡有丝葛、丝绵、八蚕丝、绯绫。韩愈曾说:“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千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郡又居两浙十九也。”当时有“蜀桑万亩,吴蚕万机”的说法,形容长江流域蚕桑纺织业的发达。两宋时期,据《宋史纪事本末》:“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壬午春三月,命宦者童贯置局于苏杭。”苏州、杭州、成都为当时闻名全国的三大织锦院。苏州的宋锦最为著名,缂丝名家沈子蕃、吴子润亦出于苏州。《吴门表隐》记载:元丰初(1078年)城内祥符寺巷即建有机圣庙(又名轩辕宫),还有新罗巷、孙织纱巷(今古市巷装驾桥巷之间及嘉余坊)等生产纱罗的地方。虎丘塔和瑞光塔分别出土了五代北宋时期的刺绣、丝织经袱和经卷丝织缥头。元代时,在至正年间(1341——1368年),建织造局于平桥南。当时有名的苏杭五色缎,行销国外。盘门张士诚母曹氏墓出土有大批随葬锦、缎、绸、绫、绢等衣服。有保存完好且工艺精美的织锦缎被、提花龙凤衣带、绣花鞋、正反缎、云龙纹及各色花纹袍袄裙等丝织品。明代苏州丝织业的兴盛超越前朝。明初,洪武元年(1368)即在苏州设织染局,局址在天心桥东(今北局人民商场)。明代中央内府司礼监有苏杭织造太监一员,专司苏杭织造,派驻苏州。万历年间,织造太监因一味营利,仗势横行,激起民变。在苏州山塘街五人墓侧,至今有明义士葛贤墓遗迹。在定陵展览馆和故宫博物院,陈列的明代丝绸产品,每匹绸缎的段首都有封签,上面印着织造年月、织品名称、尺寸、委官及机织工匠的姓名,大部分来自苏州,还有参加过当时反抗宦官税吏斗争的工匠名字。北京慈因寺发现明代万历年间苏州织造的四件锦缎等。虎丘新庄王锡爵墓出土有忠靖冠服、织银锦帛、龙纹缂丝等。明代苏州丝织业极为繁盛,据张瀚《松窗梦话》载:“大都东南之利,其莫大于罗、绮、绢、紵,而三吴为最。既余之先世亦以机杼起家,而今三吴之以机杼致富者尤众。”显然仅有官署的织造是不够的,民间的机户也生机勃勃。由于丝织业的兴盛,新兴了一批市镇,如盛泽、震泽等。乾隆《吴江县志》称:“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到明末,盛泽已经发展成为丝织手工业大市镇,拥有人口五万。在苏州有盛泽绸庄所设的庄船专用船埠码头。旧址在阊门内水关桥臭弄口(今阊门饭店河埠),原址现称为“盛泽码头”,遗迹尚存。清代时在顺治三年(1646)设苏州织造局,分为南北两局:南局名总织局,在葑门内带城桥东(局址在今市十中校址及孔付使巷内);北局名织染局,仍以明织染局址改建。官府织造的产品分为上用和官用两种,除织造各式龙袍、莽袍、补子、缎匹、宫绸等以外,还有各种临时差派,如皇帝大婚、皇太后万寿贡、端午贡等。与官府织造发展的同时,苏州民间丝织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据乾隆《长洲县志》卷十六载:苏州“织作在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又据记载:乾隆三十五到四十五年间(1770~1780),苏州的民办手工业织机已发展到一万数千。如石恒茂英记、李启泰、杭恒富禄记、李宏兴祥记等纱缎铺,都是在乾隆前后开设的。清代苏州丝织产品,除宋锦、缂丝、龙袍等类外,主要有漳缎、织金、闪缎、妆花缎、摹本缎、贡缎、天鹅绒、高丽纱、花素累缎、陀罗经被、百子被面等,工艺技术均有较高水平,畅销国内外,外销约占60%,销往朝鲜、安南、缅甸、印度等国家。

1912年9月在阊门内下塘原清代宝苏局内,创设江苏省立第二工场,产品有江绸、提花丝光布等。1914年谢守祥等在齐门路首先创办苏经纺织厂,将木机改进为手拉铁机工厂。1917年陆季皋等在仓街开办振亚织物公司。同期又有延龄冠记、甡记、东吴、程裕源、广丰、洽大等丝织厂相继开设,到1921年共有绸厂十四家。1913年起苏州开始使用进口人造丝,用于制造衣边和织带业原料。1922年起正式采用人丝原料,与真丝交织,生产软缎、线绨等产品。织物品种逐步更新,织机设备亦有所改进。1922年苏经纺织厂首先以引擎传动,试验改进铁木手拉机为电力织机。1925年振亚厂亦改装电力机试制成功。织机改进的结果,使产量大增,效果显著,各厂纷纷改机。从此苏州丝织工业由手工业工场转入了近代工业的发展道路。1九十三1年前后苏州盛行厂丝和人丝交织的锦地绉等新产品。

1九十三7年抗战前夕,苏州有绸厂九十三家,纱缎庄77家;年产绸缎共28万8千匹。主要产品有塔夫绸、古香缎、织锦缎、乔其丝绒、毛葛、双管绡、博士呢、碧绉、锦地绉、软缎、中华缎等一百余种。苏州沦陷期间,丝织业一度停顿后,先后恢复生产,但备受摧残。在胜利前的1945年初,苏州丝织业尚有九十七户,另有纱缎庄25户,产品主要有大伟呢、格子毕绉、金玉缎、九霞缎、大富贵织锦被面、花素累缎、陀罗经被等等。抗战胜利后,苏州丝绸业有所恢复,到1949年4月苏州解放时,尚有绸厂九十九户。建国初期,外销断绝,内销呆滞,丝织业困难重重。1951年我国对东欧国家展开以丝织品换钢材的易货贸易,促进了丝绸外销。苏州塔夫绸被誉为“塔王”。国内通过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会,活跃了内销渠道,促进了丝织工业的发展。到1951年底,生产规模已恢复到建国前旧观。1954年到1956年公私合营高潮中,苏州市区原有六十四家私营丝织厂、三家公私合营厂和十八家漳绒厂先后合并,成为振亚、东吴、光明、新苏等四家丝织厂和新光漳绒厂及二个漳绒合作社(后改东风丝绒厂)。此后丝绸业形成专业化生产体系,丝织机台和经济效益都有显著提高。1963年试织成功第一只合纤和人丝交织新产品“烂花绡”;1965年经过鉴定,完成了机织涤纶长咳嗽煅艿难芯恐圃;光明厂制造成功自动接经机。1九十七0年后开始建立化纤原料生产。1980年起改变原有单一的统购统销,改为与自产自销相结合。1980年东吴厂引进剑杆织机;1982年振亚厂引进喷水织机等新型无梭织机,加速了丝织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电子控制的进程,苏州丝绸产品也不断得到更新。1982年花色品种已增加到十九个大类,160多个品种,2000多只花色,产品畅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苏州丝绸从建国后跃上一个新台阶,从缫丝、染丝、丝织、丝绸印染和丝绸机械等企业;建立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丝绸工学院、丝绸检验所和丝绸职工大学等科研教育单位,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丝绸工业体系。90年代末,苏州工业进入产业调整转型期,苏州丝绸工业实行产业转移,四大绸厂等也随之完成了历史使命。建立于1九十九1年的苏州丝绸博物馆,之所以能建馆是有赖于各大绸厂的赞助。我们是不能忘记的,因此,我们不只是有责任、有义务,更是一种使命感,把苏州历史上传统的丝绸产品来传承下去。可以说苏州的历史是与丝绸的历史相始终。无论是新旧石器遗址,还是春秋吴王宫的织里(这是中国最早的织造官署),都无不见证着丝绸历史的悠久。苏州的发展也随着丝绸业的兴盛而兴盛,明清时期,苏州能成为一方大都市,都与此息息相关。苏州至今留存有很多与丝绸相关的各个时期的历史遗址,是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记载着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建国以后,苏州的丝绸工业也是当之无愧的利税大户,在对外贸易,出口创汇,为苏州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如果说丝绸、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张国家名片,那么丝绸就如一位市长所说的,是苏州的一张烫金的城市名片。历史上苏州的丝绸产品一直绵延不绝,从春秋时期的吴缟,到三国两晋时的吴绫;从隋唐时期的八蚕丝、绯绫到宋锦、缂丝;宋、元、明、清时期设置官府织造局,产品更是名目繁多:主要有漳缎、织金、闪缎、妆花缎、摹本缎、贡缎、天鹅绒、高丽纱、花素累缎等。

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伴随着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产品,闪烁、继承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光辉。这其实是前人给予的最丰厚的馈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发扬光大。云锦、苏绣、宋锦已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云锦、苏绣是比较成功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另一方面,是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产品亟待拯救,如何把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商业产品,走向市场,并由市场需求而发展壮大,这正是我们所需努力的,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我们的历史文化。我的介绍就结束了,希望我的导游词能够让各位游客对苏州丝绸有一定的认识,也祝大家旅途愉快!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结尾篇八

各位旅客朋友们:

你们好!

文庙位于人民路45号,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文庙即府学,初称州学,始建于北宋1035年,为范仲淹任知州时以五代吴越钱氏南园旧地创立“左为广殿,右为公堂,泮池在前,斋室在旁”。范仲淹改革旧制,首创将官学与祭祀孔子的庙堂合为一体的左庙右学新格局,此制后为各地效仿。1089年,范仲淹之子范纯礼又“以南园隙地拓之”。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毁于兵燹,“荡然无遗”。绍兴十一年(1141年)平江知府梁汝嘉重建。此后到清同治三年(1864年)至七年江苏巡抚李鸿章、丁日昌相继重修止,700多年间有碑记、志书可考的重修、拓建达30余次。南宋时屋宇230间。明清时地逾150亩,约合10万平方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