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和顺古镇的游记(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8:11:16 页码:9
和顺古镇的游记(优质12篇)
2023-11-19 08:11:16    小编:ZTFB

议论文是一种通过阐述观点、分析问题和提出结论的文章,它能够促进思考和引发讨论。写总结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增强文章的吸引力。6.不同的总结范文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需求,请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和借鉴

和顺古镇的游记篇一

腾冲和顺就是腾冲县和顺乡,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和顺古镇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更是茶马古道重镇、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南和顺古镇。

导游词。

欢迎参考!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现有人口6千余人。居民以内地迁来的汉民族为主,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的美名。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民国代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是国内第一魅力名镇和顺古镇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源于和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也是著名的侨民之乡。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走进和顺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一泓碧水绕村而过,民国代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今天的和顺生活依然恬静,仍未沾染现代气息。和顺古镇内依然保有传统的文化和建筑,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镇等遍布古镇,整个古镇也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未曾改变,宛若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沿着西南丝绸古道,翻过巍峨的高黎贡山,走进和顺。就像走进了一座文化迷宫。在古老的火山台地之上,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傍水而座,栉比鳞次,举手投足之间便可触摸到斑驳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气息。无论是谁都会由衷地慨叹――在这极边之地方,居然藏匿着一个如此辉煌的村落,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和顺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四面火山环绕,山上名木古树郁郁葱葱,涛声阵阵;蜿蜒的大盈江水白练般镶嵌在广袤的稻浪、黄花之间,静谧而又耀眼;一泓绕村碧水,鱼翔浅底,河畔古柳如烟;湿地、龙潭、峡谷,鹭鸶、野鸭、老牛,梅花、茶花、稻花,活现了恬静的世外桃源。

六百余年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和顺,兼收并蓄,成为了中华文明与南亚、西方交融的窗口。通过几十代和顺人的艰辛努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育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富商大贾。保留下了大量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古民居建筑群。20xx年央视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和顺以独特的六大魅力――面向南亚的第一镇;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西南丝绸古道上最大侨乡;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征服了由全国一流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入围全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荣获唯一的年度大奖。

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0xx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0xx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各地知名人士纷纷题词祝贺。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词“民智源泉”,张天放题词“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图书馆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拾级而上,依次是大门,中门,花园,然后是图书楼藏珍楼、景山花园等。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景区内停车场、厕所等服务设施齐全。景区内有和顺茶馆,饭馆有和顺人家、水上人家等。和顺古镇内分布有当地人家开办的客栈,推荐国光民居、总兵府客栈、田园居、顺利朝阳楼民居、老谢车马店、芃安客栈等。

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县城以西4公里处,始建于明代,因小河绕村而过故名“河顺”,后文人雅士取“士和民顺”之意而更名为“和顺”。和顺古镇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更是茶马古道重镇、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古镇建筑环山而建,从东到西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宅遍布古镇,镇子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民国代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镇内主要景点有:滇缅抗战博物馆、中天寺、弯楼子、刘氏宗祠、艾思奇纪念馆、文昌宫和和顺图书馆。

沿着古镇蜿蜒的巷子,你可以去探访古镇内的老屋、老街和古老的宗祠。弯楼子民居博物馆能让你打开眼界:建筑还可以是这样的。怪不得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就专门跑来,在此取景。寸氏宗祠和翡翠大王故居,让你慨叹古镇建筑的精致。走累了,可以在刘氏宗祠内的茶馆坐坐,喝一杯用当地龙潭水、栗炭火烹制的茶,唇齿留香。在和顺图书馆,你还能看到匠人用土法制造宣纸,这可是腾冲三宝之一(腾宣、腾药、腾编),有兴趣可以买一些回去。

走累了肚子饿了,古镇内的各种小吃不仅能够果腹,更能让你回味那段绵长而沧桑的历史。寸氏豆粉、蔺大妈松花糕都是有着岁月的味道。或者随便找个饭馆坐下,点一份当地特有的“三滴水”、“头脑”或是“土锅子”,光是吃,就已经让你不虚此行了。

和顺古镇面积不小景点也不少,想全部看完的话,一日不够。建议在镇上住宿一晚,不光是有足够的时间观景,还可以体验古民居改建的客栈。镇内客栈众多,多以老式民居改造而成,不乏两进甚至三进的大院子,价格也不贵。找一家中意的客栈,懒懒的睡到自然醒,慢慢溜达到古镇口的小吃摊上吃一碗当地有名的大救驾,之后在河边的洗衣亭上晒晒太阳,像当地人一样感受和顺的悠闲吧。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现有人口6千余人。居民以内地迁来的汉民族为主,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的美名。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民国代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是国内第一魅力名镇和顺古镇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源于和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也是著名的侨民之乡。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走进和顺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一泓碧水绕村而过,民国代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今天的和顺生活依然恬静,仍未沾染现代气息。和顺古镇内依然保有传统的文化和建筑,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镇等遍布古镇,整个古镇也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未曾改变,宛若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沿着西南丝绸古道,翻过巍峨的高黎贡山,走进和顺。就像走进了一座文化迷宫。在古老的火山台地之上,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傍水而座,栉比鳞次,举手投足之间便可触摸到斑驳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气息。无论是谁都会由衷地慨叹――在这极边之地方,居然藏匿着一个如此辉煌的村落,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和顺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四面火山环绕,山上名木古树郁郁葱葱,涛声阵阵;蜿蜒的大盈江水白练般镶嵌在广袤的稻浪、黄花之间,静谧而又耀眼;一泓绕村碧水,鱼翔浅底,河畔古柳如烟;湿地、龙潭、峡谷,鹭鸶、野鸭、老牛,梅花、茶花、稻花,活现了恬静的世外桃源。

六百余年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和顺,兼收并蓄,成为了中华文明与南亚、西方交融的窗口。通过几十代和顺人的艰辛努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育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富商大贾。保留下了大量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古民居建筑群。20xx年央视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和顺以独特的六大魅力――面向南亚的第一镇;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西南丝绸古道上最大侨乡;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征服了由全国一流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入围全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荣获唯一的年度大奖。

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0xx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0xx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各地知名人士纷纷题词祝贺。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词“民智源泉”,张天放题词“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图书馆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拾级而上,依次是大门,中门,花园,然后是图书楼藏珍楼、景山花园等。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景区内停车场、厕所等服务设施齐全。景区内有和顺茶馆,饭馆有和顺人家、水上人家等。和顺古镇内分布有当地人家开办的客栈,推荐国光民居、总兵府客栈、田园居、顺利朝阳楼民居、老谢车马店、芃安客栈等。

和顺古镇的游记篇二

各位朋友: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和顺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的形成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它的前身是清末和顺的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迄今有藏书七万多册,古籍、珍本一万多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大家所见,图书馆大门上悬挂着黑底金字大匾——和顺图书馆,这是和顺清末举人张砺书写的。二门上的“和顺图书馆”匾,由胡适题写,“文化之津”匾是李石曾题写的。二门的样式是仿照苏州原东吴大学门面建造的三孔西式铁门,空灵秀美。走进这座清幽静谧的.花园,面对着矗立了近七十年,结构独特,古色古香的和顺图书馆,相信各位的心肯定已经沉醉在这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了。前面这栋半亭回廊式二层楼房,就是图书馆的主楼,这是一栋两层上下五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其中第二、四格伸出呈六角亭。整个屋架轩敞,柱少梁多,四壁着色素雅,室内通明透亮。主楼的后面是落成的藏书楼,建筑为仿古跨檐式二层楼房,该楼的建成使图书馆的图书保管及容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这里的书架和门上的锁、办公桌上的印章、桌钟以及二门的铁栅栏,都是建馆初期和顺华侨从国外购置的。许多报刊和生物标本,以及《万有文库》等大型丛书,都是从上海经海路过缅甸,肩挑马驼运到这里。在当时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由此可见和顺人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和对公益事业的一片热枕。抗战反攻腾冲期间,和顺图书馆曾是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

主楼后面的这幢洁白庄严的仿古建筑叫“藏珍楼”,其中有全套《大藏经》(zang)《升庵全集》,数百册“武英殿丛书”,近千册《四部丛刊》,另外还有不少古籍善本、珍本,尤以清代木刻版本为贵,大家是不是会由衷的感叹,不愧是珍藏呢!馆内现有藏书7万余册,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坚实的文化根基,孕育出一个个贤人英才。馆内还有新建的景山花园,是为纪念地方教育家李景山先生修建的,同时也是读者、游人陶冶心胸、以文会友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稍作休息,休息片刻之后,就请我的搭档小潘带领大家游览。

和顺古镇的游记篇三

“遗产法规定,遗产的继承权男女平等。按照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6月16日下午3时,和顺县信访局门前墙上的街道led大屏幕上,正在播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法》专题讲座。这是和顺打造法治和顺、平安和顺而开展的“法润和顺”专题普法宣传栏目。

今年以来,和顺县在县信访局临街一层建立和顺县法律服务中心,聚集法制宣传、基层法律服务、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司法行政资源,以集约化思路打造法律服务“小超市”,为广大群众提供“综合性”、“窗口化”、“一站式”便捷的法律服务。安排专人值班,对来访、来电群众现场讲解法律知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帮助解决婚姻、就业、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同时,简化办事程序,落实责任人,坚持做到微笑服务、贴心服务和周到服务,确保在规定权限、时限范围内办理服务事项,并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千方百计让群众满意。

“法润和顺”街道led大屏幕普法宣传专题节目,于6月1日正式面对全县人民播放,从上午8∶00到晚上10∶00,每天14个小时不间断播出。主要采取法律法规讲解、法治讲座、现场说案等节目来提高公民的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法治和顺建设宣传,让每一个和顺人都能坚守法律底线,规范自身行为,享受法治社会,以法“润”心、依法立身,进一步促进和谐和美和顺建设。

和顺古镇的游记篇四

我的家乡在慈溪,慈溪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听妈妈说慈溪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样的:治南有溪,东汉董黯孝感动天,挖泉水治母病以慈名溪,以溪名县。我们慈溪最有名的特产可以数杨梅了,夏天那熟透了的杨梅黑中带紫,紫中带黑,那果肉里仿佛挤满了汁水,只要你轻轻一碰这汁水就会爆出来。

杨梅不但个大味甜,是一种美味的水果,而且还可以泡在酒中当土方治病呢!记得有一次,我中暑了,妈妈给我喝了那杨梅酒,感觉气一下子就通了,肚子也不痛了。瞧!这小小的杨梅用处还真不少呢!我们家乡有世界知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对于整个杭州湾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隶,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km。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余公里。

让更多的游人更加快速地看到了我们家乡美丽的风景,也让我们家乡的人们能更便捷的走出家乡,走向世界。我爱我的家乡,必须要说说我们慈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峙山公园”。那是我们孩子们的天堂,不出家门就能玩到“过山车”,“海盗船”,当然还有我的最爱----“碰碰车”。玩累了,还可以爬爬山,锻炼一下身体,顺便看看美丽的花儿,看看潺潺的小溪水。

饱了眼福,躺在草地上,看着蔚蓝的天空,听听鸟儿的歌唱,你的心情是不是更加舒畅了呢?没有理由不爱上我的'家乡了吧?我爱我的家乡------慈溪!

和顺古镇的游记篇五

各位朋友,请大家往前看,这就是“和顺顺河”牌坊,穿过牌坊,我们就看到它的背面书写着“仁里”两个字,这是我国著名学者、曾任腾越道的赵藩书写的,说明和顺是仁义道德之乡。此外,东边双虹桥头的“文治光昌”牌坊和西边双虹桥头的贞节牌坊都可以看出和顺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纪念碑各位请看,这是为纪念和顺荣登“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夺取“中国魅力名镇展示2005年年度大奖”而树立的纪念碑。和顺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古镇”的称号,有六大独特的魅力,第一,他是面向南亚的第一镇,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南方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印两大文明古国,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穿越和顺。第二,和顺是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三,生活在这里的和顺人世代从大山里出国闯荡,以大马帮为连接中印缅的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一批雄商巨贾,行成了亦商、亦桥、亦农、亦儒的独特生存方式;第四,这里是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西方建筑、南亚建筑元素与云南“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古民居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第五,和顺还是南方丝绸之路上最大的侨乡,至今和顺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有一万余人,并形成了“海外的和顺”。第六,和顺是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展现的是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一个“活着的古镇”。各位朋友,和顺的魅力,大家游览后会有更深的体会。和顺图书馆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和顺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的形成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它的前身是清末和顺的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迄今有藏书七万多册,古籍、珍本一万多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大家所见,图书馆大门上悬挂着黑底金字大匾——和顺图书馆,这是和顺清末举人张砺书写的。二门上的“和顺图书馆”匾,由胡适题写,“文化之津”匾是李石曾题写的。二门的样式是仿照苏州原东吴大学门面建造的三孔西式铁门,空灵秀美。走进这座清幽静谧的花园,面对着矗立了近七十年,结构独特,古色古香的和顺图书馆,相信各位的心肯定已经沉醉在这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了。前面这栋半亭回廊式二层楼房,就是图书馆的主楼,这是一栋两层上下五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其中第二、四格伸出呈六角亭。整个屋架轩敞,柱少梁多,四壁着色素雅,室内通明透亮。主楼的后面是1998年落成的藏书楼,建筑为仿古跨檐式二层楼房,该楼的建成使图书馆的图书保管及容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里的书架和门上的锁、办公桌上的印章、桌钟以及二门的铁栅栏,都是建馆初期和顺华侨从国外购置的。许多报刊和生物标本,以及《万有文库》等大型丛书,都是从上海经海路过缅甸,肩挑马驼运到这里。在当时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由此可见和顺人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和对公益事业的一片热枕。抗战反攻腾冲期间,和顺图书馆曾是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主楼后面的这幢洁白庄严的仿古建筑叫“藏珍楼”,其中有全套《大藏经》(zang)《升庵全集》,数百册“武英殿丛书”,近千册《四部丛刊》,另外还有不少古籍善本、珍本,尤以清代木刻版本为贵,大家是不是会由衷的感叹,不愧是珍藏呢!馆内现有藏书7万余册,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坚实的文化根基,孕育出一个个贤人英才。馆内还有新建的景山花园,是为纪念地方教育家李景山先生修建的,同时也是读者、游人陶冶心胸、以文会友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稍作休息,休息片刻之后,就请我的搭档小潘带领大家游览。

和顺古镇的游记篇六

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

目录基本资料地位地理历史收缩展开基本资料。

提起云南腾冲县的和顺乡,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成语:人杰地灵。这不是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评价――作为滇西高原美名远播、历史文化内蕴十分丰厚的“华侨之乡”、“书香名里”。这里拥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张天放语)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落成。迄今有藏书7书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和顺图书馆提起腾冲县的和顺乡,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成语:人杰地灵。这不是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评价――作为滇西高原美名远播、历史文化内蕴十分丰厚的“华侨之乡”、“书香名里”。这里拥有“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张天放语)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

地位。

和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这里文化发达,人杰地灵,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就诞生在这里。说出来你可能会很惊诧,这么一个小小的乡镇,居然会藏着这样一个收藏了上万册书籍、有70多年漫长历史的图书馆。虽然从藏书量与规模上看,腾冲那个小小的和顺图书馆,不要说与世界上藏书千万、上亿册图书馆相比微不足道,就是与一般藏书数十万、百万的省、地、市图书馆相比也难望其项背。但是,把它放在曾被人谈之色变的蛮荒之地的祖国西南前哨的“极边第一城”的'位置上,放在曾是穷乡僻壤的农村环境里,放在侨乡的氛围里,放在始于20世纪二十年代的起点上,放在历史风云变幻的进程中考察,至少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和顺图书馆是中国农村举世无双的第一座图书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和顺图书馆的价值不仅仅在此。当我们沿着历史的隧道,循着这家小小图书馆的轨迹探访时,它成长的历程,前进的脚步,其实就是一首高亢的颂诗,一幅壮美的图画,一册启迪人性的教材,一份难能可贵的经验。

地理。

和顺图书馆位于侨乡和顺风景如画的双虹桥畔。占地1392平方米,建筑物由大门、中门、花园、馆舍主楼、藏书楼等组成,为一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大门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汉景殿的牌楼式大门,门额悬和顺清代举人张砺书“和顺图书馆”匾额,蓝底白字,十分醒目。步入大门,登石级而上,至西式造型的平顶拱形中门,门额悬胡适先生题书馆名。中门内为花园,园内花木扶疏,布局典雅。穿过花园即达馆舍主楼,主楼为二层五开间木结构楼房,正面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建筑立面玲珑别致,门窗造型西式设计,建筑结构新颖,气宇轩昂。主楼后为藏书楼。在和顺乡,你可以看到,那些白天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晚上会来到图书馆的灯下读书,看到年轻人在电子阅览室里上网。了解了它的发展历程,你就不会觉得那么不可思议了。

历史。

和顺图书馆的沧桑历史先进知识分子组织的“咸新社”清末庚子之变后,新思潮遍及全国,同盟会员、日本留学生寸馥清等乡中先进知识分子,为使乡人从学识上思想上得到新的见闻,迎合时代的需要,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在和顺发起组织了一个“咸新社”。社中购置到成批新知识书籍,供社内外人士阅读,作为公有图书提供群众借阅,在这偏僻小乡,还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和顺图书馆是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文化之津”缅侨青年组织的书报社――“青年会”到了民国初年,旅居缅甸的和顺青年寸仲酞、李清园、贾铸生、李秋农等,在缅甸瓦城组织了一个“青年会”,其宗旨是发展家乡文化。不久,青年会发展到家乡后,于1924年,创办了一个“书报社”,自上海等地订购了一些书刊杂志供乡人阅读。从上海到云南边疆,因交通不便,寄到的新闻已成了历史资料,于是他们把运输?乘着火车游西藏马行夏日“放牧”京郊心静之旅“禅”之旅环球跳蚤市场淘宝记路线改从水路运到缅甸,再经八募沿着古老的西南丝道用马帮运至腾冲,最后到达读者手上。当时文人杨策贤先生为书报社撰写了一对联:书自云边通契阔,报来海外起群黎。从对联中也反映了当时书籍报刊的来之不易。即便如此,较之从国内走旱路要减短一半以上的时间。书报社的成立,颇受到乡人的赞赏。最初的图书馆――“崇新会”1925年“青年会”改组为“崇新会”,会员日愈增多,社会影响和作用日愈增大,书报社已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了,于1928年,崇新会将书报社扩大为图书馆,以旧咸新社社址为馆址。一经在国内外宣传发动,捐款捐书、捐物资,形成了一个高潮,现藏一些珍贵古今大型图书,如百衲本《廿四史》、《武英殿聚珍全丛》、《云南通志》、《九通全书》、《续藏经》、《四部丛刊》、《万有文库》、《汉魏丛书》、《佩文韵府》等等,都是得自捐献而来。有遗嘱捐款的,父子同时捐赠的,兄弟共捐的,夫妇合捐的,情节十分动人。

和顺古镇的游记篇七

和顺古名阳温暾,因有河流顺村而过,更名为“河顺”。后借“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定名为“和顺”,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顺位于腾冲城西3公里,它有3个行政村,占地17平方公里。全镇有l300多户,6000多人,历史文化悠久,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我省著名的侨乡。

和顺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花木茂盛,古建筑保存较多,和顺古老的民居建筑和淳朴的民风、传统民俗一起历经了600多年风雨,世代文化的积淀和多元文化的熏陶,铸就了边远古镇的风采。

20__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联合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20__年和顺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榜首,并夺得唯一的“中国魅力名镇年度大奖”。20__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个小镇之一。历史据考古材料证实,新石器晚期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明朝初期,今和顺几个大姓的始祖就以军职屯守此地了,开创了和顺新的历史。

雨洲亭。

我们前方荷花池中的雨洲亭是乡人为了纪念首任和顺益群中学校长、后任云南大学副校医的寸树声先生而建的,表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清朝末年,和顺出现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团体“咸新社”;924年和顺旅缅华侨又组织了“崇新会”,创办进步刊物,并在本乡成立了“阅书报社”。1928年“阅书报社”在旅缅华侨和乡人的共同努力下,扩建为图书馆,将馆址移人“咸新社”故址——汉景殿。热心人士踊跃捐书,使馆藏不断增加。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旅缅华侨乡人的支持下,于1938年拆除旧馆屋,兴建了中西合璧式的新馆舍。先后由读书报社社长李仁杰、艾思奇兄李生庄、著名教育家寸树声任社长。

图书馆办得生机勃勃,不仅藏书、借阅书报,而且还通过收音机播发的新闻,创办了《三日新闻》油印报,成为腾冲最早的报纸。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尽快把重大新闻传播到民众之中,改三日刊为日刊,为宣传抗日救国作出了贡献。

和顺图书馆的大门居高l临下,门上悬挂的黑底金字大匾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承志题写的馆名“和顺图书馆”。

二门是仿照苏州原东吴大学门面建造的三孔西式铁门,上面有胡适先生题的“和顺图书馆”、李石曾先生题的“文化之津”、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的“民智泉源”等匾额题词。

走进这座清幽静谧的花园,面前这幢半亭回廊式二层楼房就是图书馆的主楼,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了。这是一栋两层各五格的中式建筑,其中第二、四格伸出呈六角亭,整个屋架柱少梁多,四壁着色素雅,室内通明透亮。

主楼后面是1998年落成的藏书楼,建筑为全钢混仿古跨檐式二层楼房,该楼的建成使该馆的图书保管及容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和顺图书馆内富藏古今图书及地方文献,其中有全套《大藏经》《升庵全集》,数百册的《英武殿丛刊》,近千册的《四部丛刊》,另外还有不少古籍善本、珍本,尤以清代木刻版本为贵,真不愧“藏珍”二字。馆内现有藏书七万余册,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

这里是原来的书库,至今门上的锁,办公桌上的印章、座钟以及前面二门的铁栅栏,都是建馆初期和顺华侨从缅甸购置的,许多报刊和生活标本以及《万有文库》等大型丛书,都是从上海经海路过缅甸送达的。在当时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由此可见和顺人的“富庶更能知礼仪”和对文化的执著追求。

坚实的文化根基,孕育出一个个贤人英才。和顺乡名人极多,如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元老、曾任云南护国军第一军秘书长的李日垓;名传滇中的教育家、云南大学副校长寸树声;还有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等。参观完图书馆,沿着右边这条路,经过文昌宫,现在我们来到了滇缅抗战博物馆。

和顺古镇的游记篇八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现有人口6千余人。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

沿着西南丝绸古道,翻过巍峨的高黎贡山,来到了中缅边境的云南省腾冲县,一个神秘、美丽的和顺古镇便映入你的眼帘。

走进和顺,你就走进了一座文化迷宫。在古老的火山台地之上,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傍水而座,栉比鳞次,举手投足之间便可触摸到斑驳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气息。无论是谁都会由衷地慨叹——在这极边之地方,居然藏匿着一个如此辉煌的村落,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走进和顺,你就走进了一幅天人和谐的桃源风景。四面青山环抱,村前绿水环绕,杨柳含烟,一座座洗衣亭和石拱桥掩映其间,村妇捣衣,鸭鹅戏水,驮铃叮当;堤外荷塘飘香,稻浪泛金波;亭台楼榭与明山秀水相映交辉,雅趣盎然,一派韵味无穷的农家田园牧歌画卷。

如今的和顺古镇,居民依然保留着纯朴和谐、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成为一个现代人梦中的家园。

和顺古镇的游记篇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地方就是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也是云南著名的桥乡——和顺乡。

既然,能够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的称号,呢么!和顺固然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位于腾冲县城以西3公里处的和顺乡,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儿,田园牧歌式的美丽风光可谓是,随处可见。而他的独特之处在于,首先,他是面向南亚的第一镇,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南方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印两大文明古国,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穿越和顺。其次,和顺是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活在这里的和顺人世代从大山里出国闯荡,以大马帮为连接中印缅的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一批,雄商巨贾,型成了亦商、亦桥、亦农、亦儒的独特生存方式。因此,这里也成为了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西方建筑、南亚建筑元素与云南“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古民居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而且,他还是南方丝绸之路上最大的侨乡,至今和顺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有一万余人,并形成了“海外的和顺”。而居住在本乡的人口仅有6千多人,其中,归侨和侨眷占全乡人口的80%,因此和顺成为云南著名的侨乡。所以大家不难看出,这里是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他展现的是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一个“活动的古镇”。

现在呢!请各位往车窗外看,位于盆地中的乡镇就是和顺乡。小镇群山环抱,远远望去,全乡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连绵一二公里。说话间我们以到达目的地。

走进和顺之前,我们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和顺顺河”牌坊。牌坊的背面是我国著名学者、曾任腾越道的赵藩,书写的“仁里”两个字,说明和顺是仁义道德之乡。除了此之外,东边双虹桥头的“文治光昌”牌坊和西边双红桥头的贞节牌坊。都可以看出和顺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各位请看,这是为纪念和顺荣登“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夺取“中国魅力名镇展示20年度大奖”而树立的纪念碑。

踏进和顺的青石板路,便一脚踏进了百年的历史的光阴。据考古材料证实,明代初期,经和顺人几个大姓的始祖以军职屯守此地,便开创了和顺新的历史。大家请看在我们前方荷花池中的亭子它叫雨洲亭,是乡人为纪念首任和顺益群中学校长,后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的,体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亭中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题写的亭名牌。看过雨洲亭我们继续前行,在入村道路的中段,建有一座造型古朴的亭子,亭子四面有门洞,亭内设有长凳,这便是公路人避雨、歇脚纳凉的风雨亭。在风雨亭的旁边就是绕村而过的小河,在小河之上呢有两座石拱桥,因形如双虹,故名双虹桥。

在双虹桥的旁边就是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清朝末年,和顺出现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团体“咸新社”,1924年和顺旅缅华侨又组织“崇新会”,创办进步刊物,并在本乡成立“阅书报社”。1928年“阅书报社”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顺图书馆的大门居高临下,门上悬挂着黑底金字大匾——和顺图书馆,这是和顺清末举人张砺书写。二门上的“和顺图书馆”匾,由胡适题写,“文化之津”匾是李石曾题写的。前面这栋半亭回廊式二层楼房,就是图书馆的主楼,这是一栋两层上下五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其中第一、四格伸出呈六角亭。整个屋架轩敞,柱少梁多,四壁着色素雅,室内通明透亮。主楼的后面是落成的藏书楼,建筑为全钢混泥土仿古跨檐式二层楼房,该楼的建成使图书馆的图书保管及容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主楼后面的这幢洁白庄严的仿古建筑叫“藏珍楼”,其中有全套《大藏经》、《升庵全集》数百册“武英殿丛书”,近千册《四部丛书》,另外还有不少古籍善本、珍本,尤以清代木刻版本为贵,听到这儿您是不是会忧心的叹一句,不愧“珍藏”啊!管内现有藏书7万余册,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坚实的文化根基,孕育出一个个贤人英才。和顺乡名人极多,如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元老们;曾任云南护国军第一秘书长李曰垓先生。云南大学副校长,名传滇中的教育家寸树声先生,除此之外,还有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艾思奇也是腾冲和顺乡人。除此之外,在抗战反攻腾冲期间,和顺图书馆曾是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

和顺古镇的游记篇十

六百余年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和顺,兼收并蓄,成为了中华文明与南亚、西方交融的窗口。通过几十代和顺人的艰辛努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育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富商大贾。保留下了大量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古民居建筑群。20__年央视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和顺以独特的六大魅力――面向南亚的第一镇;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西南丝绸古道上最大侨乡;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征服了由全国一流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入围全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荣获唯一的年度大奖。

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0__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0__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各地知名人士纷纷题词祝贺。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词“民智源泉”,张天放题词“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图书馆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拾级而上,依次是大门,中门,花园,然后是图书楼藏珍楼、景山花园等。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景区内停车场、厕所等服务设施齐全。景区内有和顺茶馆,饭馆有和顺人家、水上人家等。和顺古镇内分布有当地人家开办的客栈,推荐国光民居、总兵府客栈、田园居、顺利朝阳楼民居、老谢车马店、芃安客栈等。

和顺古镇的游记篇十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地方就是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也是云南著名的桥乡——和顺乡。

既然,能够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的称号,呢么!和顺固然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位于腾冲县城以西3公里处的和顺乡,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儿,田园牧歌式的美丽风光可谓是,随处可见。而他的独特之处在于,首先,他是面向南亚的第一镇,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南方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印两大文明古国,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穿越和顺。其次,和顺是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活在这里的和顺人世代从大山里出国闯荡,以大马帮为连接中印缅的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一批,雄商巨贾,型成了亦商、亦桥、亦农、亦儒的独特生存方式。因此,这里也成为了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西方建筑、南亚建筑元素与云南“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古民居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而且,他还是南方丝绸之路上最大的侨乡,至今和顺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有一万余人,并形成了“海外的和顺”。而居住在本乡的人口仅有6千多人,其中,归侨和侨眷占全乡人口的80%,因此和顺成为云南著名的侨乡。所以大家不难看出,这里是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他展现的是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一个“活动的古镇”。

现在呢!请各位往车窗外看,位于盆地中的乡镇就是和顺乡。小镇群山环抱,远远望去,全乡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连绵一二公里。说话间我们以到达目的地。

走进和顺之前,我们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和顺顺河”牌坊。牌坊的背面是我国著名学者、曾任腾越道的赵藩,书写的“仁里”两个字,说明和顺是仁义道德之乡。除了此之外,东边双虹桥头的“文治光昌”牌坊和西边双红桥头的贞节牌坊。都可以看出和顺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各位请看,这是为纪念和顺荣登“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夺取“中国魅力名镇展示年度大奖”而树立的纪念碑。

和顺古镇的游记篇十二

腾冲位于云南西部边陲,是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腾冲历史悠久,西汉时为滇越国,东汉属永昌郡,元明清时先后设署府、州、县等。曾经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王朝都派重兵把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被称为“极边第一城”。

区内的火山和地热景观以其独特的风采享誉海内外,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纪念滇西抗战而建的“国殇墓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还有道教圣地——云峰山、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叠水河瀑布及大树杜鹃王等景点;还有以“华侨之乡”“书香名里”“文化之津”“商贾重地”驰名中外著名的侨乡——和顺乡。

和顺概况。

和顺古名阳温暾,因有河流顺村而过,更名为“河顺”。后借“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定名为“和顺”,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顺位于腾冲城西3公里,它有3个行政村,占地17平方公里。全镇有l300多户,6000多人,历史文化悠久,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我省著名的侨乡。

和顺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花木茂盛,古建筑保存较多,和顺古老的民居建筑和淳朴的民风、传统民俗一起历经了600多年风雨,世代文化的积淀和多元文化的熏陶,铸就了边远古镇的风采。

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联合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和顺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榜首并夺得唯一的“中国魅力名镇年度大奖”。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个小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