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海瑞墓导游词500字(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0:06:12 页码:8
最新海瑞墓导游词500字(精选9篇)
2023-11-10 10:06:12    小编:ZTFB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从而解决问题并避免再次犯错。总结要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一定要有明确的结构框架和逻辑顺序。小编精选了一些与各行各业相关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海瑞墓导游词500字篇一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龙山岛,主要参观海瑞祠。龙山,据县志记载,因东汉“吴永安年间,有黄龙见于此”而得名。淳安县历来有“桐桥铁井小金山,石峡书院活龙山”的颂扬地方风光的说法。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典雅古朴、肃穆端庄的建筑物,是淳安人民为纪念清官海瑞重新建造的海公祠。这座祠是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

它集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于一身,这些匾额、楹联,大多出自名家手笔,有着深厚的文化。据志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任职期满调离淳安后,淳安老百姓就自发捐地集资,在县城建造了海公生祠,树“去思碑”,以作纪念。万历五年(1577年)海公祠迁建县城对岸南山,恰好与县衙门隔水相望,造成一种“登堂如见海先生”的意境,借以缅古戒今。无独有偶,今天海公祠的朝向,也对着县府大院,为此赵朴初先生便把这“祠堂对公堂”的典故写进楹联。

现在让我们去碑廊看看海瑞留下的手书碑刻。凡是来海瑞祠参观的游客,都要在碑廊游览一番,而且都会对海瑞的书法技艺赞不绝口。比如这个一气呵成的狂草“寿”字,可谓独具匠心,别具一格。民间传闻,此“寿”字由“生母七十”四字组合而成。这是海瑞在淳安任职期间,为母祝寿特意写的。

这座去思碑,是海瑞离任后,邑人集资兴建海公祠时刻制的,原碑文已淹没,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是根据县志记载的碑记稿重新刻制的。

海瑞墓导游词500字篇二

海瑞墓园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是皇帝派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督修建的。其坐落在海南省海口市西郊滨涯村的海瑞墓,为一长方形陵园。四周为石砌围墙,园内草木四季常青,环境整洁、宁静、肃穆。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海瑞墓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明万历十五年(1587),海瑞卒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消息传到北京,万历皇帝下诏南京、北京二都举行公祭,丧出江上,奠祭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专门派行人司行人,海瑞的同乡、学生许子伟护送其灵柩回琼州安葬。

万历十七年(1589)二月廿二日,海瑞的灵柩终于运回海南,安葬在海口市滨涯村。

海瑞墓,位于海口市丘海大道39号,占地面积10000㎡,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海瑞墓历代有重修。解放后,在1959年重修一次,1962年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11月,“四人帮”之一的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海瑞墓遭到破坏。

历史是不容篡改的,1983年海口市委、市人民政府筹集资金再次重修被毁的海瑞墓主墓,并增建了海瑞陈列室。1996年4月,海口市委、市人民政府在社会各界的强烈要求下,扩建了海瑞墓,增辟了海瑞纪念园。

现海瑞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风格独特,是人们瞻仰古贤,欣赏文物的游览胜地。

海瑞是海南岛琼山县人,生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20xx年)。他40岁中举,最初在福建做官,后升任浙江省淳安县知县、嘉州通判等职,1564年,海瑞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入朝为官,在任期间,大胆革除弊端,惩办权奸,为民请命,平反冤狱,深得民心,但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当时明世宗酒色朝政,只想寻找长生不老药,而朝廷上下无人敢谏。海瑞视死如归,自备棺木,上奏一本《治安疏》,结果锒铛入狱,世宗死后,海瑞获释,官复原职。1569年出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他秉公执法,打击贪官污吏,使骄奢淫逸之风大为收敛。但不久受到奸佞排挤,被罢官还乡为民,在琼山老家闲居20xx年。72岁时,海瑞被明神宗起用,到南京为官。1587年,海瑞在南京去世。

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同样也在官场上得罪了很多人。在南京当吏部尚书时就被民众称赞甚至拿他的画像当门神。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对海瑞的评价:“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入骨三分。

海瑞一生刚直不阿,是杰出的政治家、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死后财物只有俸银8两、旧袍数件,但却留下了“南包公”、“海青天”的美名。他的灵柩还乡启程那天,南京市民罢市数天来悼念他。

海瑞墓导游词500字篇三

千岛湖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以1078个岛屿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创造了世界之最。千岛湖景区即新安江水库,总面积982平方公里,其中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是1959年我国建造的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力发电站而拦坝蓄水形成的人工湖,为国家一级水体,堪称杭州的“后花园”。在千岛湖的龙山岛上建有海瑞祠,于1985年初破土动工,1986年夏落成竣工。新祠为厅院合一式的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25平方米。

“海瑞罢官”的故事让我对海瑞有过为官清廉、不畏权贵的印象,这次去千岛湖最后一个景点就是到龙山参观海瑞祠。海瑞祠是淳安百姓为了纪念他自动捐地捐资建立起来的,后来又被移建到龙山,1985年才再次重新修建。所以海瑞祠保留着淳安民居的风格和徽派建筑的特色。雕梁画柱,飞檐叠起。整个建筑显得庄严肃穆,但又不难看出雕刻工艺的精湛,色彩的艳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个细节似乎都有故事,令人驻足凝神,赞不绝口。

纵观海瑞的一生,官居二品,三次被罢官。人称“海青天”。最值得称颂的就是他冒着生命危险,买好棺木,别妻散仆,上书劝世宗不要迷信巫术,应重理朝政,而被打入死牢。

海瑞在淳安当知县时,史籍记载:他“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就是说,海瑞当知县时,穿的是粗布做的长袍,吃的是五谷杂粮,菜都是老仆人种的。而只有母亲过生日时才去集市上买了二斤肉回来。足见他过的日子是多么简朴。

海瑞不畏权贵,严惩了沿途向官员索要见面礼的总督的儿子,没收其银两。海瑞去世时,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王用汲去他探家望,只见用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来,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一个二品官员如此廉洁,百姓为之动容,自发地关闭集市,为海瑞送行。

诸多事例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海瑞是个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秉公办事;爱护百姓,两袖清风的好官。

正因为如此,百姓才为纪念海瑞这个清官建造了如此精美肃穆的院落,以缅怀他生前的所为,而对后世之人起到教育激励作用。

厅堂正中下对大门竖着那闻名遐迩的“去思碑”。“去思”就是说海瑞离任,辞别我们而去了,但老百姓一直都在思念着他。碑前两旁的立柱上有这样一副楹联:

忧世匡时,刚烈肝胆昭日月;依山傍水,巍峨祠宇壮湖天。

曾经被胡乔木多次赞誉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著名词学家夏承焘老先生所写的这副对联,意为海瑞忧国忧民,匡扶正义,刚正不阿的品德如同日月一样光辉照耀。下联则写出了海瑞祠的位置依山傍水,祠宇巍峨壮丽,与千岛湖的湖光山色相辉映,相得益彰。

幽幽翠竹,虚怀挺拔,正如海瑞生前一样也是自律自谦,清白做人。

寿字碑是海瑞在母亲七十岁题的字,送给母亲,内含四个字:生、母、七、十。

海瑞墓导游词500字篇四

海瑞墓位于海口市西郊滨涯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海南海瑞墓。

导游词。

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朋友们,古今闻名的"南包公"海瑞是海南琼山人。他那朴直、耿介、刚正不阿的品格,不为豪强所屈、不为失败所吓倒的坚强意志,始终为世人所祟敬,因此到海南旅游的客人,都要到海瑞墓去凭吊一番。

海瑞墓坐落在海口市秀英区的滨涯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是明朝皇帝派官员监督修建的。传说海瑞灵柩运至今墓址时,棺绳突然断开,人们以为是海瑞自选风水宝地,于是就地下葬。墓园坐北面南,呈长方型,长约100米,宽近40米,占地约七八亩,四周有围墙。院内广植绿草,遍种椰树、松柏和绿竹、鲜花,显得葱郁苍翠凝重静穆。"翠竹绿椰千古长,犹留正气在人寰"。参天椰树那临风挺拔的雄姿,似是在显示着海瑞生前的凛然正气。

进入陵园神道南端,南门之内有一高高耸立的石牌坊,横额上书"粤东正气"四个大字,阴刻丹红,庄重古朴。这是明万历皇帝御笔所赐,是对海瑞生前为官的褒扬。

进了石牌坊正门,只见用花岗石条铺砌的一百多米长的墓道,笔直伸向陵墓。墓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神态各异的石羊、石马、石狮、石龟和石人。原来的石寿龟背上镌刻着一副。

对联。

曰:孰云公无子?天下之人皆公子;熟云公无孙?天下之人皆公孙。可惜这只石寿龟在文革中被砸毁了但对联所表达的对传说没有后代的海瑞的无比爱戴却世代相传。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的祭海公节海瑞墓前人山人海。众多滨涯村民和海口市民手捧祭品到海公墓前拜叩还请来剧团在墓前公演三个晚上几百年来很少间断。

神道尽头便是墓室。墓基呈六角形,顶部圆锥形,用花岗石砌成,宛若一口三米高的古钟。墓前有石碑,高3.3米,宽87厘米,上刻"皇明救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溢忠介海公之墓",这是海瑞生前的官衔及死后的荣誉封号。"皇明敕葬"是说海公墓是由皇帝沼令建造的。

"资善大夫"是正二品官的官称。"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海瑞的最高官职。当时的建制,北京、南京都有都察院,海瑞是南京都察院的正职(右都御史)。"太子少保"是海瑞死后皇上封赠的荣誉性官阶,属正二品。"忠介"是皇帝给的溢号,意为事上竭诚,教人以善,为官清廉耿直。也有人解释为"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尘之想",大体也符合海瑞为人的实际。墓碑的右上方题"钦差督造坟茔兼斋谕祭文行人司行人许子伟撰",说明许子伟是奉皇帝派遣护送海瑞棺枢回故里并督造墓茎的主持人,也是碑文、祭文的撰写人。左下方的落款刻"万历十七年己丑岁二月二十二日午时吉日敬建",说明建墓的时间是明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距今已四百年了。墓碑是海瑞陵园最珍贵的文物。

1961年,海瑞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海瑞墓在文革中被毁,幸而墓碑保存下来了。1982年1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海南行政公署拨款修复,并增设"海瑞陈列室"。传说当年红卫兵把把海瑞墓砸了个稀巴烂,连墓道旁的石龟也砸了。滨涯村的老百姓崇敬海瑞,认为石龟是海瑞的化身,便到了一只小海龟,放置在海瑞墓园中原来安放大寿龟的地方,供人们祭祀。1982年政府主持重修海瑞墓时,按原样重新雕刻了大寿龟,并在龟背上镌刻重修记文。政府理解民情,把文革中老百姓祭祀了十几年的小石龟移到墓园的草坪上,现在仍可看到。

海瑞墓室后面的部分,是近年海口市政府扩建的。先是海瑞雕塑坐像一尊,像前立六根烛台华表,以表旌海瑞精神熠熠生辉,光照后人。塑像后面是扇形四柱亭,称"扬廉轩"。亭柱挂着海瑞所撰的两副对联。其曰:“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另一曰:"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表现了海瑞对国政、对为官的见解。亭院建三层结构的圆形楼,称"清风阁";阁里陈列着海瑞的生平事迹及有关文物。

海瑞墓位于海口市西郊滨涯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琼山市府城镇金花村人。举乡试入都,恩赐进士,初任南平教谕,后升任淳安知县、兴国知县。在任内推行清丈、均摇,廉洁自恃,人言“布袍可脱粟”。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其时世宗宠信方士,专意斋蘸,妄求长生不死之药,忽朝失政.无人敢谏,只有海瑞备死上疏。犯颜直谏,震惊朝野,被罢官入狱,世宗死后获释。

隆庆三年(1569年)任应天巡抚,任内誉主持疏浚吴松江、白茹河,大力推行“一条鞭法”,遭到张居正等人的反对,被革职回乡。海瑞一生刚直不阿,居官期间,平反了一些冤狱,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南包公”。他72岁出任南京都察院右金都御史,仍力惩贪污官员,不久病逝于住所。

死后,朝廷赐祭八坛,赠太子少保,溢号忠介,造官员许子伟护灵枢归葬。出殡那天,南京城里万人空巷,商者罢市,农者辍耕,大众夹道送殡,哭奠者百里不绝。

海瑞墓园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是皇帝派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督修建的。其坐落在海南省海口市西郊滨涯村的海瑞墓,为一长方形陵园。四周为石砌围墙,园内草木四季常青,环境整洁、宁静、肃穆。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海瑞墓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明万历十五年(1587),海瑞卒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消息传到北京,万历皇帝下诏南京、北京二都举行公祭,丧出江上,奠祭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专门派行人司行人,海瑞的同乡、学生许子伟护送其灵柩回琼州安葬。

万历十七年(1589)二月廿二日,海瑞的灵柩终于运回海南,安葬在海口市滨涯村。

海瑞墓,位于海口市丘海大道39号,占地面积10000㎡,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海瑞墓历代有重修。解放后,在1959年重修一次,1962年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11月,“四人帮”之一的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海瑞墓遭到破坏。

历史是不容篡改的,1983年海口市委、市人民政府筹集资金再次重修被毁的海瑞墓主墓,并增建了海瑞陈列室。1996年4月,海口市委、市人民政府在社会各界的强烈要求下,扩建了海瑞墓,增辟了海瑞纪念园。

现海瑞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风格独特,是人们瞻仰古贤,欣赏文物的游览胜地。

海瑞是海南岛琼山县人,生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20xx年)。他40岁中举,最初在福建做官,后升任浙江省淳安县知县、嘉州通判等职,1564年,海瑞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入朝为官,在任期间,大胆革除弊端,惩办权奸,为民请命,平反冤狱,深得民心,但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当时明世宗酒色朝政,只想寻找长生不老药,而朝廷上下无人敢谏。海瑞视死如归,自备棺木,上奏一本《治安疏》,结果锒铛入狱,世宗死后,海瑞获释,官复原职。1569年出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他秉公执法,打击贪官污吏,使骄奢淫逸之风大为收敛。但不久受到奸佞排挤,被罢官还乡为民,在琼山老家闲居20xx年。72岁时,海瑞被明神宗起用,到南京为官。1587年,海瑞在南京去世。

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同样也在官场上得罪了很多人。在南京当吏部尚书时就被民众称赞甚至拿他的画像当门神。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对海瑞的评价:“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入骨三分。

海瑞一生刚直不阿,是杰出的政治家、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死后财物只有俸银8两、旧袍数件,但却留下了“南包公”、“海青天”的美名。他的灵柩还乡启程那天,南京市民罢市数天来悼念他。

海瑞墓导游词500字篇五

海瑞祠位于龙山岛南坡湖边,是为纪念明朝嘉靖年间出任淳安知县的清官海瑞而建的。海瑞清廉爱民,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明嘉靖41年(公元1562年)当海瑞任职期满离开淳安时,当地百姓便立「去思碑」,建生祠以示纪念,至万历5年(公元1577年)迁地重建。而目前这座祠堂,是在千岛湖水库启用后,于1986年重建的。

海瑞祠是一座集淳安民间盛行的木雕、石雕、砖雕「三雕」于一体的建筑,工艺精湛,其建材全部取自民间旧厅堂的屋架、梁柱、基石、门窗与砖瓦,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这座人文胜地,可以重拾往日的风采。

门楼正中为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海瑞祠」匾额,祠内分三厅两院。前厅高有碑廊,大都出自古今名家之手笔,尤以「寿」字碑最为吸引游人;后堂竖有海瑞九尺高度之塑像,左右两壁并配挂一组反映海瑞生前治绩的国画。后厅正中竖立着《去思碑》,两侧并列历代名家称颂海瑞为政清廉的诗文,右廊五碑为海公亲笔诗文。正堂还有海公像,及京、沪名家撰写的11幅楹联,供游人凭吊。

海瑞墓导游词500字篇六

龙山古为浙西名胜,淳安民间素有“桐桥铁井小金山,石峡书院活龙山”之誉。龙山景点距县城5公里,面积3.5公顷,海拔208米。岛上建有海瑞词、石峡书院、半亩方塘、钟楼等景点。龙山是千岛湖旅游的标志性人文景点。游览千岛湖,龙山景点不可不去。

根据县志记载,海瑞任淳安知县的第二年(1559),时年54岁,正值他母亲七十大寿,于是他给母亲买了“市肉二斤”,又书写这个狂草“寿”字作为礼物,草书写成的“寿”是由“生”“母”“七”“十”四字组合而成,这寿字倒过来也仍然是个“寿”字,这不仅让人感叹海瑞书法的精妙。海瑞书法的特点是俊逸雄健,刚柔并济。而这“寿”字碑更显别具匠心。

海瑞祠堪称龙山岛的精华所在。海瑞祠是淳安百姓为缅怀清官海瑞在淳安的勤政业绩而建的。明嘉靖1562年,海瑞任职期满离淳安,淳安百姓立”去思碑”,建海公生祠以示纪念。原海瑞祠已经被淹没在千岛湖底,现在龙山岛上的海瑞祠于1986年重新修建完成。重建海瑞祠,旨在供世人凭吊海公之夙愿。永久纪念海瑞的谦洁政绩,借以缅古戒近,警世育人,为民造福。

后海瑞祠改建成海瑞纪念馆,现为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以弘扬海瑞刚正不阿,居官清廉的廉政文化。游览海瑞祠,有四大特色引人注目:一是祠堂建筑画栋雕梁,特别是木雕、砖雕、石雕(合称“三雕”)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二是大厅碑廊中的碑刻林立,尤其是海瑞亲笔手书“寿字碑”等碑刻,字体飘洒俊逸,内容蕴涵丰富,让人驻足凝思。三是祠堂内的海瑞塑像、两侧的木雕壁画、廊柱的诗文楹联无不昭示着海瑞一生刚正不阿、凛然正气的风范,借古寓今,仍具现实意义。四是庭院中的园林小品,以“高风”、“亮节”为主题,格调通透旷达,布局错落有致,花木疏密相间,让人流连忘返。

海瑞祠为厅院合一式的砖木结构,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古朴典雅,气派宽敞,由望湖台、门楼、正厅、中堂和思贤院五部分组成。占地62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47.1平方米,主建筑的高度是12米。整个建筑既保留淳安民居风格,又具有徽派建筑特色,外观画栋雕梁,飞檐翘角。尤其是站在望湖台前,近看海瑞祠的建筑风貌,远眺千岛湖镇的一城山色,令人美不胜收,赏心悦目。

海瑞墓导游词500字篇七

千岛湖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岛湖海瑞祠。

导游词。

欢迎参考!

海瑞祠位于龙山岛南坡湖边,是为纪念明朝嘉靖年间出任淳安知县的清官海瑞而建的。海瑞清廉爱民,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明嘉靖41年(公元1562年)当海瑞任职期满离开淳安时,当地百姓便立「去思碑」,建生祠以示纪念,至万历5年(公元1577年)迁地重建。而目前这座祠堂,是在千岛湖水库启用后,于1986年重建的。

海瑞祠是一座集淳安民间盛行的木雕、石雕、砖雕「三雕」于一体的建筑,工艺精湛,其建材全部取自民间旧厅堂的屋架、梁柱、基石、门窗与砖瓦,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这座人文胜地,可以重拾往日的风采。

门楼正中为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海瑞祠」匾额,祠内分三厅两院。前厅高有碑廊,大都出自古今名家之手笔,尤以「寿」字碑最为吸引游人;后堂竖有海瑞九尺高度之塑像,左右两壁并配挂一组反映海瑞生前治绩的国画。后厅正中竖立着《去思碑》,两侧并列历代名家称颂海瑞为政清廉的诗文,右廊五碑为海公亲笔诗文。正堂还有海公像,及京、沪名家撰写的11幅楹联,供游人凭吊。

千岛湖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以1078个岛屿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创造了世界之最。千岛湖景区即新安江水库,总面积982平方公里,其中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是1959年我国建造的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力发电站而拦坝蓄水形成的人工湖,为国家一级水体,堪称杭州的“后花园”。在千岛湖的龙山岛上建有海瑞祠,于1985年初破土动工,1986年夏落成竣工。新祠为厅院合一式的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25平方米。

“海瑞罢官”的故事让我对海瑞有过为官清廉、不畏权贵的印象,这次去千岛湖最后一个景点就是到龙山参观海瑞祠。海瑞祠是淳安百姓为了纪念他自动捐地捐资建立起来的,后来又被移建到龙山,1985年才再次重新修建。所以海瑞祠保留着淳安民居的风格和徽派建筑的特色。雕梁画柱,飞檐叠起。整个建筑显得庄严肃穆,但又不难看出雕刻工艺的精湛,色彩的艳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个细节似乎都有故事,令人驻足凝神,赞不绝口。

纵观海瑞的一生,官居二品,三次被罢官。人称“海青天”。最值得称颂的就是他冒着生命危险,买好棺木,别妻散仆,上书劝世宗不要迷信巫术,应重理朝政,而被打入死牢。

海瑞在淳安当知县时,史籍记载:他“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就是说,海瑞当知县时,穿的是粗布做的长袍,吃的是五谷杂粮,菜都是老仆人种的。而只有母亲过生日时才去集市上买了二斤肉回来。足见他过的日子是多么简朴。

海瑞不畏权贵,严惩了沿途向官员索要见面礼的总督的儿子,没收其银两。海瑞去世时,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王用汲去他探家望,只见用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来,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一个二品官员如此廉洁,百姓为之动容,自发地关闭集市,为海瑞送行。

诸多事例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海瑞是个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秉公办事;爱护百姓,两袖清风的好官。

正因为如此,百姓才为纪念海瑞这个清官建造了如此精美肃穆的院落,以缅怀他生前的所为,而对后世之人起到教育激励作用。

厅堂正中下对大门竖着那闻名遐迩的“去思碑”。“去思”就是说海瑞离任,辞别我们而去了,但老百姓一直都在思念着他。碑前两旁的立柱上有这样一副楹联:

忧世匡时,刚烈肝胆昭日月;依山傍水,巍峨祠宇壮湖天。

曾经被胡乔木多次赞誉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著名词学家夏承焘老先生所写的这副。

对联。

意为海瑞忧国忧民匡扶正义刚正不阿的品德如同日月一样光辉照耀。下联则写出了海瑞祠的位置依山傍水祠宇巍峨壮丽与千岛湖的湖光山色相辉映相得益彰。

幽幽翠竹,虚怀挺拔,正如海瑞生前一样也是自律自谦,清白做人。

寿字碑是海瑞在母亲七十岁题的字,送给母亲,内含四个字:生、母、七、十。

龙山古为浙西名胜,淳安民间素有“桐桥铁井小金山,石峡书院活龙山”之誉。龙山景点距县城5公里,面积3.5公顷,海拔208米。岛上建有海瑞词、石峡书院、半亩方塘、钟楼等景点。龙山是千岛湖旅游的标志性人文景点。游览千岛湖,龙山景点不可不去。

根据县志记载,海瑞任淳安知县的第二年(1559),时年54岁,正值他母亲七十大寿,于是他给母亲买了“市肉二斤”,又书写这个狂草“寿”字作为礼物,草书写成的“寿”是由“生”“母”“七”“十”四字组合而成,这寿字倒过来也仍然是个“寿”字,这不仅让人感叹海瑞书法的精妙。海瑞书法的特点是俊逸雄健,刚柔并济。而这“寿”字碑更显别具匠心。

海瑞祠堪称龙山岛的精华所在。海瑞祠是淳安百姓为缅怀清官海瑞在淳安的勤政业绩而建的。明嘉靖1562年,海瑞任职期满离淳安,淳安百姓立"去思碑”,建海公生祠以示纪念。原海瑞祠已经被淹没在千岛湖底,现在龙山岛上的海瑞祠于1986年重新修建完成。重建海瑞祠,旨在供世人凭吊海公之夙愿。永久纪念海瑞的谦洁政绩,借以缅古戒近,警世育人,为民造福。后海瑞祠改建成海瑞纪念馆,现为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以弘扬海瑞刚正不阿,居官清廉的廉政文化。游览海瑞祠,有四大特色引人注目:一是祠堂建筑画栋雕梁,特别是木雕、砖雕、石雕(合称“三雕”)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二是大厅碑廊中的碑刻林立,尤其是海瑞亲笔手书“寿字碑”等碑刻,字体飘洒俊逸,内容蕴涵丰富,让人驻足凝思。三是祠堂内的海瑞塑像、两侧的木雕壁画、廊柱的诗文楹联无不昭示着海瑞一生刚正不阿、凛然正气的风范,借古寓今,仍具现实意义。四是庭院中的园林小品,以“高风”、“亮节”为主题,格调通透旷达,布局错落有致,花木疏密相间,让人流连忘返。

海瑞祠为厅院合一式的砖木结构,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古朴典雅,气派宽敞,由望湖台、门楼、正厅、中堂和思贤院五部分组成。占地62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47.1平方米,主建筑的高度是12米。整个建筑既保留淳安民居风格,又具有徽派建筑特色,外观画栋雕梁,飞檐翘角。尤其是站在望湖台前,近看海瑞祠的建筑风貌,远眺千岛湖镇的一城山色,令人美不胜收,赏心悦目。

海瑞墓导游词500字篇八

朋友们,古今闻名的"南包公"海瑞是海南琼山人。他那朴直、耿介、刚正不阿的品格,不为豪强所屈、不为失败所吓倒的坚强意志,始终为世人所祟敬,因此到海南旅游的客人,都要到海瑞墓去凭吊一番。

海瑞墓坐落在海口市秀英区的滨涯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是明朝皇帝派官员监督修建的。传说海瑞灵柩运至今墓址时,棺绳突然断开,人们以为是海瑞自选风水宝地,于是就地下葬。墓园坐北面南,呈长方型,长约100米,宽近40米,占地约七八亩,四周有围墙。院内广植绿草,遍种椰树、松柏和绿竹、鲜花,显得葱郁苍翠凝重静穆。"翠竹绿椰千古长,犹留正气在人寰"。参天椰树那临风挺拔的雄姿,似是在显示着海瑞生前的凛然正气。

进入陵园神道南端,南门之内有一高高耸立的石牌坊,横额上书"粤东正气"四个大字,阴刻丹红,庄重古朴。这是明万历皇帝御笔所赐,是对海瑞生前为官的褒扬。

进了石牌坊正门,只见用花岗石条铺砌的一百多米长的墓道,笔直伸向陵墓。墓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神态各异的石羊、石马、石狮、石龟和石人。原来的石寿龟背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曰:孰云公无子?天下之人皆公子;熟云公无孙?天下之人皆公孙。可惜这只石寿龟在文革中被砸毁了,但对联所表达的对传说没有后代的海瑞的无比爱戴,却世代相传。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的祭海公节,海瑞墓前人山人海。众多滨涯村民和海口市民手捧祭品到海公墓前拜叩,还请来剧团在墓前公演三个晚上,几百年来很少间断。

神道尽头便是墓室。墓基呈六角形,顶部圆锥形,用花岗石砌成,宛若一口三米高的古钟。墓前有石碑,高3.3米,宽87厘米,上刻"皇明救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溢忠介海公之墓",这是海瑞生前的官衔及死后的荣誉封号。"皇明敕葬"是说海公墓是由皇帝沼令建造的。

"资善大夫"是正二品官的官称。"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海瑞的最高官职。当时的建制,北京、南京都有都察院,海瑞是南京都察院的正职(右都御史)。"太子少保"是海瑞死后皇上封赠的荣誉性官阶,属正二品。"忠介"是皇帝给的溢号,意为事上竭诚,教人以善,为官清廉耿直。也有人解释为"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尘之想",大体也符合海瑞为人的实际。墓碑的右上方题"钦差督造坟茔兼斋谕祭文行人司行人许子伟撰",说明许子伟是奉皇帝派遣护送海瑞棺枢回故里并督造墓茎的主持人,也是碑文、祭文的撰写人。左下方的落款刻"万历十七年己丑岁二月二十二日午时吉日敬建",说明建墓的时间是明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距今已四百年了。墓碑是海瑞陵园最珍贵的文物。

1961年,海瑞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海瑞墓在文革中被毁,幸而墓碑保存下来了。1982年1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海南行政公署拨款修复,并增设"海瑞陈列室"。传说当年红卫兵把把海瑞墓砸了个稀巴烂,连墓道旁的石龟也砸了。滨涯村的老百姓崇敬海瑞,认为石龟是海瑞的化身,便到了一只小海龟,放置在海瑞墓园中原来安放大寿龟的地方,供人们祭祀。1982年政府主持重修海瑞墓时,按原样重新雕刻了大寿龟,并在龟背上镌刻重修记文。政府理解民情,把文革中老百姓祭祀了十几年的小石龟移到墓园的草坪上,现在仍可看到。

海瑞墓室后面的部分,是近年海口市政府扩建的。先是海瑞雕塑坐像一尊,像前立六根烛台华表,以表旌海瑞精神熠熠生辉,光照后人。塑像后面是扇形四柱亭,称"扬廉轩"。亭柱挂着海瑞所撰的两副对联。其曰:“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另一曰:"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表现了海瑞对国政、对为官的见解。亭院建三层结构的圆形楼,称"清风阁";阁里陈列着海瑞的生平事迹及有关文物。

海瑞墓导游词500字篇九

岛上建有海瑞祠,于1985年初破土动工,1986年夏落成竣工。新祠为厅院合一式的砖木结构,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古朴典雅,气派宽敞。前厅高有碑廊,大都出自古今名家之手笔,尤以“寿”字碑最为吸引游人;后堂竖有海瑞九尺高度之塑像,左右两壁并配挂一组反映海瑞生前治绩的国画。重建海瑞祠,旨在供世人凭吊海公之夙愿。

永久纪念海瑞的谦洁政绩,借以缅古戒近,警世育人,为民造福。从海瑞祠拾级而上,一路鸟语花香,林木葱翠,约行五百级石阶小径可直达宋古钟楼。楼内置一宋代铁钟,游人可乘兴撞钟觅趣,亦可眺望湖光山色,隔水遥望县城千岛湖镇雄姿,领略一番世间少有的人间美景,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龙山位于中心湖区,距县城5.5公里,因其山形似苍龙而得名。岛上的海瑞祠就是为缅怀清官海瑞在淳安的勤政业绩而建的。明嘉靖1562年,海瑞任职期满离淳安,淳安百姓立“去思碑”,建生祠以示纪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