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0:19:53 页码:7
2023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大全15篇)
2023-11-11 20:19:53    小编:ZTFB

人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如何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10.希望通过这些总结范文的分享,能够激发大家写作总结的灵感和动力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肯定了《经典咏流传》节目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意义。他认为,要想在学校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抓好三个关键措施。一是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让教师们开口就是“白日依山尽”,而不能仅仅是“柴米酱醋茶”;二是在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别是经典名篇要占一定的比重;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形成一个学生愿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愿意体验优秀传统文化,愿意交流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

已传承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先人们丰富、深刻的行为规则,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认同与遵循的价值体系与规范系统。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文学之美、艺术之美,更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也能够丰盈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和价值航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优秀的电视节目,有品质的学校教育同样不可或缺。陈宝生部长提出的三个关键措施中,师资力量的培养无疑是重中之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更有“时代感”,显然离不开教师们的倾情投入。日常生活中,教师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却不能失去了对精神栖息地的向往与寻找。如果教师们自身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与感情,又怎么去做“燃灯者”?因此,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增强紧迫感与使命感。

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需要注入更多“新鲜血液”。笔者认识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到武汉一所初中担任语文教师;擅长古体诗词创作的他将兴趣爱好与工作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提升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为学生们种下一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们显然不能在陈词滥调里打转、在改革创新中踟蹰不前、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而是要转变教育观念、丰富形式、提升教学技能。这一切,显然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充电”。只有让教师们更“懂”更会“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成为现实。必须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非只是少数专业教师的事或者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师的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肩负起这一神圣职责,而且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渗透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还需要扩大公众参与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师资力量除了职业化的教师以外,还可以是民间手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兼职教师”“特聘教师”;让这些人走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也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

“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穿越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具有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作用;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创新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需要让更多教师成为“燃灯者”,去照亮学生们前进的道路。当教师们张口就是“白日依山尽”,当他们更有文化底蕴,年轻一代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诗歌创作被称为人类想象力的高级表现之一,写诗被视为人类最后的一个精神文化堡垒。今年5月19日,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北京举办了她“个人”第一部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新书发布会,引发诗人圈空前的热议和争论。8月19日,小冰开设专栏“小冰的诗”,独家发布她的新作《全世界就在那里》(外二首),第一次在报纸上开专栏,再次引发读者的强烈讨论。

人工智能的每一次突破,都引起社会轰动和震撼,并一次次打破了人类的认知局限,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工智能。机器人先是在机械式体力劳动方面,逐步取代了人类,“机器换人”成为工业4.0的一致认同,亦引发各界对失业的争议。

机器人在智力方面的进步,更加令人感到不安,如今机器人不仅在国际象棋、围棋等顶尖智力游戏里,战胜人类高手,并挺进艺术创作领域,会唱歌、写财经评论、写诗、开专栏,展现人工智能的艺术创造力。

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精华,对语言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文字控制力以及最重要的灵感,被称为人工智能最难攻破的领域。但是,诗歌创作并非凭空而来的能力,依然是人类基于广泛阅读、丰富阅历的基础上,经过语言逻辑反复训练而成。既然有一定的逻辑性、大数据作为基础,人工智能学习创作诗歌,就有了相应的途径可循,只要数据库够大,写诗程序符合诗歌创作流程,机器人写诗并不难,难的是写一首被人类认可的好诗歌。

从目前小冰创作的诗歌质量来看,尚处于堆砌词汇、简单组合的阶段,可读性、逻辑性、优美程度都不高,但经过6000分钟(约4天)、10000次的迭代学习,就达到了出诗集、开专栏的水平,已超过普通人的学习创造力了。假以时日,对小冰的算法、程序不断完善迭代,小冰的诗歌创造力亦会不断提高,写出一首好诗亦指日可待。

而在新闻报道领域,机器人写稿已经不是新闻,很多财经、股票、体育比赛等新闻,都是机器人写的。九寨沟地震时第一则消息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布的,内容在5秒内自动生成。传播速度快捷而又精准,高效推送,彰显人工智能的写作能力,令人为之震撼。很多人认为机器人没有灵魂,写作范围比较狭窄、内容缺乏温度,不可能创造出感动人类的作品,但这个观念,也将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逐步被颠覆掉。

机器人觉醒是科幻作品里永恒的话题,人类作为机器人生命的主宰者,往往站在上帝视角看待机器人,但人工智能在智慧方面的突破,并非遥不可及,当奇点降临时,一切皆有可能。

在美剧《西部世界》里,人类赋予机器人“灵魂”,而机器人觉醒后,对自己的生存与命运产生质疑,进而向人类发起反抗。这才是人类真正恐慌的地方,害怕人工智能在拥有“灵魂”后,不再受到人类控制,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议很大,乐观派与悲观派均占了很大比例,但从人类科技发展历史看,科技是双刃剑,但总的来讲正面积极作用为主。人工智能是人类走向太空的必由之路,它既是解放人类生产力、释放无限潜能的力量,也潜藏着毁灭世界的能力,关键是看如何把握。最需要控制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类对权力无限追求、对自然无节制索求的欲望。

体质下降,不仅大学生需要思考。

深夜吃烧烤喝大酒,学习娱乐不下床。日前,《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新鲜出炉,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只是下降速度趋缓。与此同时,身体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尤其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到3%。此外,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7岁到19岁的学生体质状态,大学生下滑最严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安某高校辅导员称,“现在,很多高校仍然坚持晚上11点断电、断网,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手游火了,大家拿着手机、充电宝就能玩到凌晨。不仅一日三餐不能保证按点吃,他们的运动量也大大减少。”(8月19日新华视点)。

大学生体质下降,生活方式不健康,说起来也不是个新鲜话题。我读大学的时候,也有学者曾忧心忡忡地谈及这一问题,有一段时间,我的母校对出早间操严格实行签到制度,让我一夜间有再读高中的感觉。如今,大学生的体质问题又严重了多少,我不知道。事实上,对于“肥胖率每五年提高2%到3%”之类的数据,除了身形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当事人,外人的感受恐怕也不深刻。不过,大家都很清楚什么叫“深夜吃烧烤喝大酒,学习娱乐不下床”。这样一种状态,无论叫宅文化还是懒人生存,有相当一部分人,无论处在哪个年龄层,我相信都随时附体。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我们的梦想之所以不能实现,往往就败在两件小事儿上:早上起不了床,晚上下不了线。

唯一的区别是,大学生可以更自由地支配时间,起不了床可以逃课,下不了线可以苦熬,白领则不一样,有生存压力的约束,今天不去上班,明天可能就不用去了。与此同时,大学生身形走样也无所谓,同样来自外界的压力较小,而一部分适龄青年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职业、毕业院校、房产等条件也不占优的话,在相亲鄙视链上就要更靠后一些。当然,也有人工作后对这些并不敏感,图一个开心就好。依我看,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作痛心疾首状没什么必要,如果没有形成好的生活方式,喝大酒、不下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哪怕在校期间热衷锻炼。我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一些胖子,毕业几年经历了颠覆式的转变,以至于你不清楚他和当初是不是同一个人。

我极度不赞成强制转换生活方式,就像上课点名签到、没收宿舍里的大功率电器一样,对大学生粗暴进行断网、断电。有些事越不让做,往往越能激发年轻人的兴趣,最终没能实现最初的目的,反而还会带来巨大风险———几乎每年都有大学生从盥洗室、洗衣房等处偷电,接线板拉得到处都是,最终引发火灾的故事。何况,人与人的生活方式原本就存在差异,你认为晚上10点前睡最好,可能某个宿舍都不这样认为,并且他们有一套经过长期磨合、互不干扰的作息时间。更关键的是,绝大部分学校在初高中阶段高举应试教育的旗帜,过于追求分数,甚至鼓励大家牺牲睡眠时间来学习,到了大学阶段突然强调健康生活,除了让人难以适应,恐怕也要问一句“凭啥啊”。

在线上社交、数码产品“俘虏”大众的今天,大学生也不能豁免。如何区分真实生存和虚拟生存,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有品质,这自然也不只是大学生要思考的问题。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李清照的一句词,也不愧是李清照的词,写出了李清照的独特心性和不俗气质。何必去寻求和别人一样浮华艳丽的外表,没有脂粉钗裙,我自有我的一番理想和志趣!当别的女子还在闺阁描眉画鬓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在读四书五经了。当别的女子穿针引线做女红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在吟词作赋了。当别的女字柴米油盐的时候,李清照已经牵着丈夫的手行走在金石古玩的巷尾街边了。所以,李清照成为了名垂青史的一代女词人,而其他“浅碧深红”淹没在了历史的烟尘中。

人和人是相同的,但是又是不同的。在众生当中自然有大多数认可夸赞的地方,但是你是否要和它们一样呢?李清照的回答是——不要!而要有对独特自我的认可和自信!(引材料,摆观点--是什么)。

希腊神庙镌刻的铭文就是:认识你自己。意在告诫人们,不要被外在世界所迷惑,要反求诸自己的内心,不断认识和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只有独特的自我才是无人能匹敌的,这与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异曲而同工。

对独特自我的认可,可以不畏惧流俗,就像李清照一样。更可以成就一番伟业。比如说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当遵义会议确定了他的绝对领导地位的时候,他写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抒发的正是自己在这纷乱的时代中独特的自信!“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虽有才学,但是还是不如我辈啊!这是何等的自我肯定!坚信凭借自己独特卓越的才能,定能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时代!(议--为什么)。

但是有这样的自信,不是凭空中来,自然需要有获取它的途径。《周易》里提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就是君子的不断进取!伤仲永的故事众人皆知,那么聪明的孩子泯然众人矣,实在可惜!个中原因,不外乎是恃才而不努力!每个肯定独特自我的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就事业的君子,当是自强不息,坚贞而后才能自信的。李清照的“不须浅碧深红色”,凭借自己的是内在的浓郁的诗书的芬芳,毛泽东的“还看今朝”凭借的是对中国形势长期的深思熟虑,深谋远虑。所以,能自称第一流也不是任性而言的事情。(怎么做)。

李清照,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就写出了这样的豪迈的句子,不由的又让人想起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么现在的人呢,是不是当也如毛泽东的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二

句子式命题作文,宜采取分析结构法审题。即通过分析题目的文字含义和句中的语言关系,了解写作该题的范围和重点。如果一时对一个题目的写作重点把握不准,不妨把另一个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中明辨各自不同的议论重点,进而审清题意。要善于比较命题中概念之间的关系。有的是要阐述一个概念,有的则要论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有的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比较题目的文体特征。通过比较,辨明评议型、引申型、考证型、感想型等命题的细微差别。如评议型要求评事议理,引申型要求借题发挥,考证型要求查核证实,感想型要求夹叙夹议。审题时如把握住这些细微的差别,议论时就能精确地体现命题意图。比较命题的类型。如比喻类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像《赏花・育花・护花》等。象征型则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如《路标》等。对相似题目的比较辨析,可以帮助我们懂得怎样排斥写那些不合题意的内容或材料,而且启发我们避开“相似题目”的雷同构思,把握住写作重点,并有可能在文章中议论出别人未觉察出的新意来。比如作文题“我终于笑了”,可以划分为“我”、“终于”、“笑”和“了”四个部分。“我”表明这篇文章应是第一人称,也只能写有关考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写“他”或者某人,则是偏题。“终于”是最后的意思,表明写的文章要有一个结局,有一个交代,要具有完整性。“笑”表明文章内容的性质是高兴的,我的心情是开心的,没有写出这种高兴和开心,则是不符合题意。“了”是一个过去时态的标志词,表明我的开心不是以后的事情,而是经历过了的。进一步分析这几个词,会发现,最为关键的词是“终于”,它隐含了我的笑来之不易,文章没有写出这层含意,就难获取高分。

再如年辽宁高考作文,题目为“我能”,是个主谓短语,角度极其宽泛,只须从自身出发,选择“能”的内容,将“我”摆进去就行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脱离自身的生活体验去写“能”,因为题中的“我”是对话题的限制;还要知道,在客观现实中,个人的心愿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又是由他人、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或决定的。而这种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和谐与冲突,就是展开思路、深化立意的空间。明白了这一点,立意就更深一层了。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三

议论文是高中生写作运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因其思路清晰易于掌握。但是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即无论是文章整体还是段落内部都大多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呈现一种模式化。而且由于认识世界辩证分析能力的不足,这样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虽四平八稳然而不够鲜活灵动,缺乏个性,缺乏张力,缺乏动人的魅力。其实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就是事例的运用,我们完全可以活用这些事例,发挥高中生长于叙述抒情的特点,增加文章的文采与情感,使事例呈现别样的状态,让文章变得灵动起来。

确定文章的中心后,搜索能证明文章观点的例子,然后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展开叙述由叙而生理,巧妙引出主题。这样的开头不突兀,不生硬,耐读,温婉中蕴涵力量,能快速抓住读者的心。如20xx年高考广东优秀。

作文。

《海棠依旧?绿肥红瘦?》的开头: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道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可见,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在行文中,以渗透个人真情实感的叙写代替严谨实在的说理,使人读了事例充分领会作者的褒贬爱憎,自然而然中打动读者,从而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如20xx年高考浙江优秀作文《那一缕馨香》,全文就是靠浸润情感的遣词。

造句。

打动读者,我们选择其中的一段:

始皇尝在无数目光的凄清中,让诸子百家在火光中彻底消亡,让天下儒生长眠与漠漠黄土。天下士子不屈的灵魂随着思想的湮没垂垂老去,可叹的是,一个盛世的浮华,竟也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勿以一叶障目,勿被所谓的智慧污浊了天地人世,勿因对人文思想的禁锢成为历史倒退的魁首!

通过细细摹写事例的场景和人物的行为,用类似小说的笔法赋予事例形象,让人彷佛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内心,循着作者设定的思维轨迹,做出与作者一样的判断。如一篇以竞争为话题的作文――《真情永驻》,文章第一段通过引用乔丹、苏格拉底的。

名言。

告诉人们:竞争不应该抛弃温情。然后作者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两个场景:武则天给狄仁杰看娄师德举荐他的奏折李斯特安排肖邦成功的演出。文末指出:应让真诚之心指引竞争让人情在竞争中升华!这里引用其中一个场景:

金銮殿上,面对高高在上的武则天,狄仁杰壮起了胆子:陛下,娄师德为官不正,贪赃枉法,曾因一件小事而滥杀平民――铁证如山!说到这里,他心虚了。娄师德与自己素来不合,不论是在官场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劲敌。可今天所参都系子虚乌有啊,怎么办?把心一横,豁出去了。

武则天微微一笑,顺手拣了本奏折给狄仁杰:爱卿,看吧。狄打开一看,面色大变――上面全是娄师德请求为自己加官进爵的话。多少年来,强烈的竞争意识使自己的心灵严重扭曲,对手送给自己的,竟是如此的一份真诚。

也许激烈的竞争能蒙住人的双眼,然而心灵深处真诚的阳光必将冲破重重迷雾,照亮一片明朗的天地。人情之花,不应该被竞争的火焰熏地枯萎。

搜索符合观点的例子,发挥想象,创建事例的载体(如梦境、跨越时空等),把事例融入虚构的世界,使文章有一种虚幻空灵之美。如一篇以人生之美为话题的作文,文章虚构我在静夜仰望明月思考如何创造美丽的人生,这时雅典娜飘然降临以指引:她挥手在我眼前展现三幅画面,借此揭示人生蕴含的深刻哲理。现引其文一部分:

画面消失了。懂了吗?雅典娜问我。嗯,人生需要坚持己见,做出平凡而伟大的选择。

入文很快酒叙写事例或故事,组成几个片断,在片断中融入主旨,几个片断结束后,不经过议论,直接点出中心,恰如画龙点睛。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文,以三个小标题引领中国古代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三位文学家的事例,着重解读他们的性情、心理、生平,在三个事例结束后,收束全文,展示他们为后人所铭记的根本原因――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沦的尊严。在此引第一部分和结尾:

那胡须飘然、目光高远的老者,是你吗?那高举酒杯、敢问青天今夕是何年的勇者,是你吗?那端坐船中,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闲适者,是你吗,苏东坡?我一直苦苦追寻你的脚步,却只看到青青的竹枝尚沾满了清晨的露水,你高远的眼神中荡开了泛着涟漪的清波。你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报效祖国,施展才华,而世俗的黑暗却让你堕入了万丈深渊。孤寂的夜里,你依旧难眠,陪伴你的唯有那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明月。你有你的尊严,你不愿向昏庸的朝臣俯首,不愿向污浊的官场屈膝。因此,你的明月便注定了是孤寂。你把你的尊严印刻在傲然的眉宇间,长袖一拂,便酿成了不朽的诗作。

(结尾)一片片落叶在萧瑟的西风中飘然而下,昭示着秋天的降临。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他们都只不过是历史之林中一片片小小的树叶,然而一叶落而天下知秋,透过他们,我们看到的便是整个历史的诗魂――尊严,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沦。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讲了事例在议论文中的活用,就是试图通过一种失和中学生的方法去加强议论文的情感与文采,也可能还有其他多种方式,在此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四

自信上考场。

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相信自己就不会怯场,不怯场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潜在的能力得以充分地调动。

按时写作文。

细心审题目。

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才能真正把握题目的实质。材料和话题作文,要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考生一定要读懂题干,做点分析,明确主旨,再去下笔,确保万无一失。

精心选文体。

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这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应该掌握文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采用该话题更适宜的文体写作;二是采用考生本人更擅长的文体作文。自己擅长,行文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心中有模式。

考生心中要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式:议论文,破题开篇+分析论证+结题收篇;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等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

巧思出新意。

为体现可写性的命题原则,高考的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都是宽泛的。例如《责任》这样的题目,范围太宽,无从下笔,这样的题目就要去窄作。所谓窄作,就是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修饰、限制,然后再针对被限制后的某个侧面扩大其内涵。若从“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这个角度去写,可能就容易多了。

素材书中找。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除了掌握写作模式,还要有写作素材。当你在考场上因缺少素材而抱笔时,可别忘了你学过的语文课本!那里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主旨要明确。

高考作文主旨不要过于含蓄。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会慢慢地斟字酌句,所以如果写记叙文,不管叙事多么生动,也要在行文中适当地用一两句抒情或议论语句点明文章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议论文力求事例简洁新鲜,说理充分,紧扣主旨。文章要实实在在,不要过于另类,在明示主旨的基础上,张扬个性。

首尾亮起来。

开篇立论的好彩头,在第一时间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是高考作文赢得高分的关键。而结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样是拿分的一大重点。

行文如流水。

在语言运用上,除平时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形象、对偶华美、排比蓄势、对照鲜明、反复强调、设问抑扬、反语讽刺、暗示等等。此外,长句短句错综搭配,雅句俗语相得益彰,也可使文章生色。

字迹要清楚。

高考语文试卷是网上阅卷,潦草的字迹、不洁的卷面有可能给阅卷人带来的不愉悦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字迹不清,丢失的可就不只是几分了。

开头结尾都要精彩。

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大有讲究。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那么,必会打动阅卷教师的心;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

高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五

技巧1:写想不出现“想”

写作困难的学生须掌握的一些写作技巧。

技巧2:就是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技巧3: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上段文字修改如下:“××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同样,在描写动物外貌时也可以用到这个方法,如:毛黄白相间,耳朵尖尖地向上竖起……而不是写成:它有一身黄白相间的毛,有一对尖尖的耳朵……。

技巧4:写说不出现“说”

比较以下三句话。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显然,不出现“说”的第三句更精彩。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学会了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地写“某某说”。

技巧5: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无数学生习作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技巧6:环境里面有“真”“情”

怎样写好环境?现在学生的通病是,最喜欢写小花、小草、小鸟。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桌子、云、雾、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在环境描写里加上人的感情描写。如:“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7技巧7:要动连着动。

学会用动词,并且是连续使用动词。很多作文好的学生都擅长用动词。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某学生本来这样写让座:“我看旁边老奶奶年纪大了,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修改成:“我看老奶奶年纪大了,连忙起身,走到奶奶身边,轻声地对她说:“奶奶,那里有个位置,您坐。”,我扶着她的胳膊,慢慢移到座位边,……”一个动词变成了五六个动词,作文也灵动丰富起来。

技巧8: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技巧9:一段话里出现6种标点。

很多学生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像,可以进行“一段话必须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

技巧10:字数三四五。

技巧11:“好像”是把万能的钥匙。

技巧12:删删删大胆删。

这是一个关于谋篇布局的写作技巧。记流水账是学生写作的通病,写一场联欢会从第一个节目写到最后一个节目,写一次春游从起床写到回家。大胆删,把联欢会其他节目都删光,只写一个最精彩的;把春游其他内容都删光,只写最美的一个景点。这就是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六

改,是为了发现自身的问题。知道自己在高考作文写作上有哪些短板,哪些可以达到,哪些达不到。

读,知道在自己的高考作文写作方向,知道一流是什么水平,知道何为高,何为下,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高考作文写作技巧,需要知道,但是未必要用。人各有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往哪个方向走。

写,每写一篇作文,一定是要这个东西值得写,才写。不要发生什么新闻就写什么,那样虽然容易博得点击率,对长远的写作未必有好处,提高高考作文写作能力是一条创新之路。

写作能力如何提高,首先要把文章分割出来,知道作文些构成是:词、句、段落,高考作文也是这样。再深究,句子又有句型结构,包括长句、短句、复句等等,句子又有起承转合,又用到修辞,还牵涉到韵律。段落间,又有逻辑上的链接。如果一个好词如同一颗闪亮的星星,那么一篇好的高考作文就是璀璨的星空。提高写作能力遣词造句也是重要,也是撩拨读者情绪的技巧。

想要提高高考作文写作能力,作为布局很重要,大致包含几个步骤: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展现文采。其中谋篇布局这一步解决的就是如何安排内容和表现所选内容的问题。安排内容主要是为所选择的材料构思作文的大结构和大框架,而表现内容则主要是表现学生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及自我个性。

提高高考作文提高写作能力,下笔之前选取一系列关键词,围绕关键词一一述说,便可铺展开整篇作文的局势,既简洁明了又全面周致,是不错的方法。高考作文以关键词谋篇布局,重在掌握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作文中心论点中的核心词语。对核心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恰当地提取出关键词。

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爷爷用玻璃做佛龛。

爷爷少年时是大户人家的少爷,青年时遭遇侵华战争,中年时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他做过地主,也做过农民,是旧时代到新时代的缩影。因而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积攒下来的智慧在爷爷身上得以集中体现。爷爷做的东西,总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做的玻璃佛龛细致又精巧,每一条接缝都是笔直的,每一条花纹都是对称的,放到现在,一定有人会说爷爷是有强迫症的处女座。

除了玻璃佛龛之外,爷爷令人啧啧称奇的小玩意儿还有很多。红红绿绿的胶片唱片剪成各种花色图案,贴到玻璃上,做成玻璃花灯。元宵节的时候提出去,比起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塑料或纸质的兔儿灯也好荷花灯也好,都要精巧透亮。奶奶穿旧了的衣服,爷爷戴上老花镜,一双粗大的手上下翻飞,不一会竟缝出一个小布包。别看这布包小,里面竟有一个不易察觉的暗袋,钱财放进去,取用方便又不易失窃。最妙的是爷爷亲手做的一根拐杖。普通的拐杖上,爷爷用榫卯安了一个可折叠的小凳,走路走累了,放下小凳,凳子腿加上拐棍正好4根,拐棍瞬间变成小凳子,可以坐下休息。

多年以后,爷爷去世。我便再也没有见到过那样精巧的佛龛,也再没有见过那样玲珑剔透的花灯。爷爷给我做的那只小布包,我小心翼翼存在衣柜里。可不管是妈妈还是姑姑,都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手艺。只有那个带小凳子的拐棍,悄然间成为广大老年人的福音,稍微起个早,便能看到满大街都是拄着这种拐棍的老人。那时候爷爷已经过世8年了。

提到智慧,我们能想到的总是像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这样的科学家,他们用智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他们智慧光芒的指引。然而我觉得,另一种智慧也不容忽视。它很小,不起眼,不仔细思量,甚至不觉得它是智慧;然而等到它消失的那一天,你一定会觉得生活失去了斑斓色彩。这就是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这片黄土地上积攒下的生活智慧。

我的爷爷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老人,他做的东西算不上作品,更谈不上有造诣、大智慧,但他去世之后,他的奇思和巧技就随风消逝再也不见踪影。华夏文明传承千百年的漆雕、精致中药、古琴演奏、宣纸刺绣等等,这些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文化结晶正在慢慢消亡。没有传承人,我们终究会有一天只能在史料上看到它们,轻轻感叹一句:我们的祖先真有智慧!

爷爷在世时做的玻璃佛龛还有一尊保存完好的放在家里,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能做出比这更精巧的佛龛来。把这劳动人民的智慧传承下去。

一、观察快,必须按顺序按层次地进行训练,熟练地掌握几种观察方法:

1、基本的观察方法。单幅图的观察要掌握: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主体到客体。多幅图观察要掌握:先从整体着手,了解主要内容;再依次观察每幅图的主要说什么;最后,确定几幅图中那幅是重点,组织内部语言。观察图片时,还要教给把自己融入画面情景的观察法。

2、抓住事物重点的观察方法,还要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中,反映事物本质的观察方法。必须养成勤观察的习惯。

二、选材快。在平时进行给予题材和自选题材的交叉训练,即进行范本教学和小鸟学飞的起步训练。然后逐渐训练自己审题准确,抓住中心,选材面宽,施选典型,定题新颖,开掘要深等能力。

其次,要求自己写题材日记。就是要自己把在一周中观察到的有意义的题材记录下来。可以每周与老师进行交流。

三、构思快。看到图片、事物或作文题目后,腹中能迅速列好提纲,明确写作重点,解决叙述形式。

四、表达快。要表达快关键是自己的头脑里要储存充足的语言素材。多看课外书,还要让自己每天听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听写内容可分门别类,时间可在每天早自修时间。日积月累,让自己的头脑里储存起大量规范化的语言,在反复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就能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七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尽量扩大自己的生活面,力争对现实生活了解得更多些。日常在同街坊邻居的相处中,在和亲戚朋友的交往中,在公共场所的耳闻目睹中,都可以了解许多生活内容,这些会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丰厚的写作材料。

我的一个学生,她的邻居一位盲人小姑娘不幸夭折,作为好伙伴这位同学非常伤心。我了解到情况后,同她交谈。她叙述了自己同小姑娘生前交往的许多动人情景。我鼓励她把这些生活写出来。她认真构思,写出了《永不凋谢的花朵》初稿,我同她一起修改,很快这篇作文就面世了在《中学语文园地》上发表。

也许有同学会问:李老师,我们天天在教室上课,这样的生活也能成为作文的素材?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的生活圈子的确不广,一般都在家庭学校之间转悠,但即使这些有限的生活,也不是世外桃源,还是有它独特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不断跳动的时代脉搏,对于这些习见习闻的生活,如果我们细致观察和深入体味,也能成为作文的好素材。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我上过这样一节语文课。

课前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同标点符号有关的故事。这次课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的:

一进教室,我就说:大家都很爱听故事吧?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脱稿后,他寄给了一家出版社。过了较长一段时间,没有音讯。雨果给出版社写了一封信,全部内容就是一个?。心有灵犀的出版社编辑先生立即给雨果回了一封信,雨果拆开一看,会心地笑了。原来,回信也仅有一个标点符号:!。可以说,一个?内涵极其丰富:我的稿件收到了吗?你们看后有何意见?这么长时间不给个回信也未免太那个了吧?而一个!同?的对仗竟是那般工整:稿件收到了,请放心!这部作品太精彩了,我们正在加紧排印!迟复为歉,请你多多包涵!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短而又称得上绝妙的信件了。

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也很想听听同学们说的故事。我要求同学们课余收集同标点符号有关的故事,现在就请几位同学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几位同学兴致很高地交流了几则故事后,我又说:大家说的故事很有情趣,也很有意义。有些同学收集的故事还来不及交流,以后我们再采用别的方式交流吧。下面我们变换一种形式,改说为写。每位同学写一段话,100字左右,时间10分钟。内容上只有一个要求:这段话必须同标点符号有关,换句话说,你写的这段话必须以标点符号为对象或者话题。至于写什么文体,写什么内容,悉听尊便。写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说明文也行,还可以写寓言、童话。等等,等等,不受限制。同刚才的讲述故事相比,这可以看作是大家的创作活动,请抓紧时间完成。

我在教室里巡视,了解完成情况。10分钟后,我说:大家完成得差不多了。我们知道,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所以应该发表出来。朗读也是一种发表。下面请同学朗读自己写的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品味,听完后对这位同学的作品进行简要评析。

我用,.。三个标点符号来描绘人生:,形似婴儿吮吸母奶,我用它来代指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理所当然应该渴饮知识的甘乳,多方面吸取营养,让自己健康成长。青壮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季节,难道不值得加着重号么?老年虽说已近黄昏,但落红不是无情物,他们化作春泥护鲜花,所以,我要用句号来表示他们完美的归宿。

同学们评析完后,我布置任务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以今天这节语文课作为作文的题材,可以写怎样的作文?请大家拟出一些作文题来。

同学们讨论。归纳起来有如下看法:

可写说明文《简介一次作文指导课》《说说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自述》等。

最后,我小结本课:看来可以写很多很多文章!平常经常听到一些同学抱怨:写作文太难了,让我们写什么内容啊!客观地说,大家的生活天地是受到了一些限制,接触社会、深入生活的机会相对较少,但是请记住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歌德的话:如果你每天写一些小题目,抓住日常生活提供给你的材料,趁热打铁,你总会写出一点好作品来。这样,你就会每天都感到乐趣。如果作者每天都抓住现实生活,经常以新鲜的心情未处理眼前事物,也就总可以写出一点好作品,即使偶尔不成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我只劝你坚持不懈、牢牢地抓住现实生活。每一种情况,乃至每一顷刻,都有无限的价值,都是整个永恒世界的代表。看来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时时在意,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无米下炊了。刚才大家以这次语文课为写作素材,说出了那么多的文章题目,就非常能说明问题。

后来,同学们写出了大量的作文,质量也比较高。这节语文课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本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反映学校生活的文章,也照样会很有意义。从这一点看,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学生就缺少生活,学校家庭就没有写作的材料,学校家庭里也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矿藏。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身边的很多内容都可以成为作文的题材,作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重视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的学生就会从一个误区走出来老是认为作文就是要写那些所谓的典型事件,就是要阐发大道理,就是要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值得写的东西,于是,怪现象出现了:纵向看,一个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写的记叙文尽管题目不同,内容都几乎一律,议论文始终是那几句陈旧的套话;横向看,不同学生写的作文千人一面,从内容到形式甚至到话语都是大一统。出现这种弊端,不应该一味责怪学生,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必须学会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积极思考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用手中的笔描绘属于我们大家的灿烂生活,使我们的世界更为绚丽多姿!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八

每个考生擅长写作的文体往往是不伺的,唯有扬长避短,方能笑傲考场。考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填相宜的词语,将半命题化为自己最拿手文体的全命题来构思。如“珍惜所拥有的——”,这一文题适合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或议论性抒情散文等多种文体。但是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就应该根据各自的思维特点填空补题,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如果写记叙文,可补填“友谊”“母爱”等;如果写议论文,可补填“青春”“生命”等;如果写议论性抒情散文,可补填“热血”“豪迈”等。

考场作文是一种“速成”作文,难以有充裕的时间来选材、构思。因此,考生在补题时,所选择的词语,应该与自己平时库存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相契合;所确定的内容,应该是自己较为熟悉、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体验。因为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如“我深深感受到了——”,题目要求中列出的可供选填的词语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等(也可不受以上词语限制,自行选词填补)。很显然,任何一位考生对上述诸种情感体验不可能有着同样程度的感知,拥有同样深刻的感受。这时,他们就必须“趋熟避生”。

考场作文,最忌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为消除此弊,考生在补题时,要充分运用求异思维,洞幽发微,察人之未察,道人之未道。选词所表现的内容,应是别人不曾经历过、不曾想到过、不曾抒写过,甚至根本遇不到、想不起、写不出的。为此,考生应尽量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事件,尽量避开那些人人皆知的素材。如考题没有强制一定要从提示语中选词,最好跳出提示,另选新词补题。如“一半”。根据花要半开,酒要微醺,拟题为“花开一半”,则将立意上升为一种审美的高度:含蓄可能更美!文有鲜腐之分,题有新俗之别。而题目的新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内容的鲜腐。半命题作文补题应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式,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思维发散得越开,联想和想象越奇特,则与其他考生的区分度越高,内容就越新颖鲜活,文章就越能独树一帜。如“尝试——”,尝试小偷小摸、谈恋爱,失之于低俗;尝试洗衣、做饭、骑自行车,失之于幼稚;尝试打工、人间真情,失之于普遍。如果立意为尝试人情冷漠,文章则会脱颖而出。

补题虚空浮泛、大而无当,是半命题作文高发的“写作事故”。因为题目越空泛,相应的写作范围就越广,选材、组材的难度自然就越大。半命题作文命题中设置的思维空白,为考生展开自由联想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可补入空白处的词语很多,一些考生往往就拿捏不准。如“精彩——(一幕、瞬间、人生等)”,按说以提示语中的“一幕”“瞬间”入题,也非常不错。然而,有考生为了“创新”,将文题补成“精彩世界”“精彩世纪”之类。范围越扩越大,文题越变越虚,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大而空、虚而浮,事与愿违。

因此,要写好半命题作文,最好“小口径切入”,题目不要补得过大。如写作“拥抱。

”,很多考生如此补题——“拥抱地球”“拥抱美德”“拥抱生命”,等等。这样的题目不是不可以写,只是它们涵盖范围过大,写起来较难把握,容易流于泛泛而谈。如果将“地球”缩小为“绿地”,将“美德”缩小为“宽容”,将“生命”缩小为“青春”之类,写作起来,可能难度会小一些。

有一种以具体事物人题的补题方法,可有效地缩小写作范围。如“我好想——”,很多考生就采用此法,拟出了“我好想栽一棵苹果树”“我好想去草原”“我好想拥有一间书房”等范围具体的文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选词补题,应注意词语之间搭配得当,合乎逻辑。首先,要合乎生活逻辑。如写作半命题作文“我第一次——”,若补填“哭”“淘气”“做梦”之类,就不符合生活事理。因为这些事情大都发生在人的婴幼儿时期,是难以界定“第一次”的。如果换成“领奖”“说谎”“远行”等词,则因为其在考生脑海留下的深刻印象,情理皆通。

其次,补题要合乎语法规则。如“______夸我_______分析文题的语法结构,我们不难看出,这应是一个兼语句而非双宾句。前空须填人物名称或人称代词,如“奶奶”“她”等,充当句子的主语;后空宜填主谓短语、动补短语或形容词短语,如“进步大”“长得快”“真懂事”之类,充当兼语“我”的谓语,绝对不能补填名词。

再次,补题要前后照应,合乎题旨。如“_________,谢谢你”,揣摩题旨,横线上所填内容当与“你”照应,应补填称呼或姓名,如“老师”“对手”等。然而有考生没有看出题目中的这种对应关系,填成了“辛苦了,谢谢你”“再一次,谢谢你”等,明显与题旨相悖。相反,如“那一次,我读懂了________”,篇优秀作文补的词语是“坦然”。文章写自己在与历经坎坷却豪迈依旧的大文豪李白、苏轼的对话中,领悟到笑对挫折的人生真谛。作者显然非常准确地破译出了命题者隐含在文题空白处的命题意图,所补词语,既切中题旨,又与文题中的修饰语“那一次”和动词谓语“读懂了”形成了和谐的配伍关系。

高考作文对文章思想的健康性和主题的深刻性也有着隐性要求。考生在文章中,应该尽量展现当代青年积极进取、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这里所说的思想健康,并不是要考生喊口号、说大话、唱高调,而是说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必须体现文化和文明的正确走向,符合健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反映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力避消极、颓废、暴力、色情和享乐主义思想。如“——的味道”,应该说这是一个蕴含很深的半命题,完全可以补出夺人眼球的好题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竟有考生补填“打麻将”“抽烟”“自杀”等词语,显而易见,这样的题目,内容是消极的,思想是不健康的,与正确的主题背道而驰,犯了方向性错误。

半命题作文题目补填的词语不同,主题揭示的深刻度也会有所不同。考生要想从作文考场上披锦而归,还必须学会开动真情和想象的钻头,向思维深处钻探、挖掘。文章的主题,可分为浅、中、深三个不同的层次,挖掘时切忌浅尝辄止。以“________的味道”为例,此处补题若停留在“物”的层次或“感官”的层次,补填“西瓜”“咖啡”“冰激凌”之类,就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若紧扣“味道”的含义,往深处开掘,进入“事”的层次或“体悟”的层次,补填“得奖”“挨批”“失败”等词,虽仍然平淡无奇,毕竟深刻多了。若再掘一锄,进入“情”的层次或“想象”的层次,补填“母爱”“阳光”“飞翔”等内容,兴许就能别有洞天,胜人一筹。

文题补写好了,文章也就变成命题作文了。这时考生就可以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动笔写作了。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九

通过对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发现,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又生成了一种新的作文模式,比较突出的代表,如20xx年高考上海卷,以及20xx年高考两套全国卷等都是这种题型。

它们的相似点大致是由材料+要求两部分组成,命题者提供简短的材料,明确写作的具体要求,但没有确切的作文话题指向,考生要根据材料确定题目与表达主旨进行写作,这种形式的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或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等。这种作文模式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比材料作文宽泛了写作的思维张力,给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大。

[写作技法]更具开放性与灵活性,便于考生发挥。

在认识了题意作文或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之后,我们就有必要对它的概念做一粗线条的界定。所谓新材料作文或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即是指命题者提供一则寓意深刻、丰富的短小材料或简明图画,有的还稍加提示点拨,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画面,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认识、剖析、理解、开掘与感悟,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就其实质来看,这种作文形式,大致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和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也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一种变式。相对来说,该种作文,较之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与灵活性,更利于学生发挥出水平,展现个性才华。缺陷是,有的材料比较艰涩难懂,可能会加大部分学生的审题难度,如湖北省20xx年高考作文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根据以上文字作文,题目自拟,800字以内。体裁不限。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十

议论文是高中生写作运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因其思路清晰易于掌握。但是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即无论是文章整体还是段落内部都大多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呈现一种模式化。而且由于认识世界辩证分析能力的不足,这样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虽四平八稳然而不够鲜活灵动,缺乏个性,缺乏张力,缺乏动人的魅力。其实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就是事例的运用,我们完全可以活用这些事例,发挥高中生长于叙述抒情的特点,增加文章的文采与情感,使事例呈现别样的状态,让文章变得灵动起来。

确定文章的中心后,搜索能证明文章观点的例子,然后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展开叙述由叙而生理,巧妙引出主题。这样的开头不突兀,不生硬,耐读,温婉中蕴涵力量,能快速抓住读者的心。如20xx年高考广东优秀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的开头: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道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可见,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在行文中,以渗透个人真情实感的叙写代替严谨实在的说理,使人读了事例充分领会作者的褒贬爱憎,自然而然中打动读者,从而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如20xx年高考浙江优秀作文《那一缕馨香》,全文就是靠浸润情感的遣词造句打动读者,我们选择其中的一段:

始皇尝在无数目光的凄清中,让诸子百家在火光中彻底消亡,让天下儒生长眠与漠漠黄土。天下士子不屈的灵魂随着思想的湮没垂垂老去,可叹的是,一个盛世的浮华,竟也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勿以一叶障目,勿被所谓的智慧污浊了天地人世,勿因对人文思想的禁锢成为历史倒退的魁首!

通过细细摹写事例的场景和人物的行为,用类似小说的笔法赋予事例形象,让人彷佛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内心,循着作者设定的思维轨迹,做出与作者一样的判断。如一篇以“竞争”为话题的作文《真情永驻》,文章第一段通过引用乔丹、苏格拉底的名言,告诉人们:竞争不应该抛弃温情。然后作者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两个场景:武则天给狄仁杰看娄师德举荐他的奏折,李斯特安排肖邦成功的演出。文末指出:应让真诚之心指引竞争,让人情在竞争中升华!这里引用其中一个场景:

金銮殿上,面对高高在上的武则天,狄仁杰壮起了胆子:“陛下,娄师德为官不正,贪赃枉法,曾因一件小事而滥杀平民――铁证如山!”说到这里,他心虚了。娄师德与自己素来不合,不论是在官场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劲敌。可今天所参都系子虚乌有啊,怎么办?把心一横,豁出去了。

武则天微微一笑,顺手拣了本奏折给狄仁杰:“爱卿,看吧。”狄打开一看,面色大变,上面全是娄师德请求为自己加官进爵的话。多少年来,强烈的竞争意识使自己的心灵严重扭曲,对手送给自己的,竟是如此的一份真诚。

也许激烈的竞争能蒙住人的双眼,然而心灵深处真诚的阳光必将冲破重重迷雾,照亮一片明朗的天地。人情之花,不应该被竞争的火焰熏地枯萎。

搜索符合观点的例子,发挥想象,创建事例的载体(如梦境、跨越时空等),把事例融入虚构的世界,使文章有一种虚幻空灵之美。如一篇以“人生之美”为话题的作文,文章虚构“我”在静夜仰望明月思考如何创造美丽的人生,这时雅典娜飘然降临以指引:她挥手在我眼前展现三幅画面,借此揭示人生蕴含的深刻哲理。现引其文一部分:

画面消失了。“懂了吗?”雅典娜问我。“嗯,人生需要坚持己见,做出平凡而伟大的选择。”

入文很快酒叙写事例或故事,组成几个片断,在片断中融入主旨,几个片断结束后,不经过议论,直接点出中心,恰如画龙点睛。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文,以三个小标题引领中国古代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三位文学家的事例,着重解读他们的性情、心理、生平,在三个事例结束后,收束全文,展示他们为后人所铭记的根本原因――“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沦”的尊严。在此引第一部分和结尾:

那胡须飘然、目光高远的老者,是你吗?那高举酒杯、敢问青天“今夕是何年”的勇者,是你吗?那端坐船中,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闲适者,是你吗,苏东坡?我一直苦苦追寻你的脚步,却只看到青青的竹枝尚沾满了清晨的露水,你高远的眼神中荡开了泛着涟漪的清波。你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报效祖国,施展才华,而世俗的黑暗却让你堕入了万丈深渊。孤寂的夜里,你依旧难眠,陪伴你的唯有那“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明月。你有你的尊严,你不愿向昏庸的朝臣俯首,不愿向污浊的官场屈膝。因此,你的明月便注定了是孤寂。你把你的尊严印刻在傲然的眉宇间,长袖一拂,便酿成了不朽的诗作。

(结尾)一片片落叶在萧瑟的西风中飘然而下,昭示着秋天的降临。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他们都只不过是历史之林中一片片小小的树叶,然而一叶落而天下知秋,透过他们,我们看到的便是整个历史的诗魂尊严,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沦。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十一

“材料新鲜”是高考作文从内容上实现“有创新”的一项指标,它要求在选材时,除了要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新颖鲜活的材料。这里所说的新鲜材料,应当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现实生活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创造、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等,二是指从旧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新观点、新认识等。选择新鲜别致的材料来写作,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会更加有力地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相反,高考作文如果不在选材上出新,就很容易与别人雷同,甚至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1、留心身边,到生活中“淘宝”。我们身边的芸芸众生和日常琐事,往往蕴藏着丰富而又新鲜的作文素材,如果平时能够留心观察,深入思考,写作时就会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为我独有”的鲜活材料,从而尽情抒发震撼心灵的感情,细致讲述令人回味的真实故事。如:2009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我说“90后”》,作者就是从身边取材的,写作材料涉及自己与同学的关系、阅读的收获以及对现实的反思,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和对生活真实的思考,读来给人以亲切感。

2、关注热点,到媒体中“求鱼”。新闻媒体是播报社会热点的主要载体,坚持收听收看新闻节目,经常阅读报刊或浏览网络,勤于摘录整理,便会积累大量的鲜活素材,作文时就可灵活选用。如:2009年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我与故事》,写的是汶川地震时影响广泛的“敬礼娃娃”的故事,这一鲜活典型的素材就是到媒体中“求鱼”的结果。

3、坚守教材,到经典中“借兵”。教材中的文章篇篇经典,为我们储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若能用当代人的眼光加以观照,用现代的意识进行改造,或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别人意想不到之处挖出新意,则会成为新鲜的作文材料。如:2009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永恒的乡恋》,撷取李白、杜甫、崔颢、余光中等诗人及其诗作入文,虽都是来自课本,但却是有力表现主题的鲜活素材。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十二

下面我主要谈一谈考生高考应试时应如何临场发挥,怎样利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把面上的事情做好,竭自己所能,尽可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

第一,注意审题。我所教的几届毕业生,都要求他们做到,发下试卷,最先须看作文题。题越早阅读,构思作文的时间越长。这样,再棘手的作文题也会不怎么难于下笔了。题的材料与要求至少要看上三四遍,审题起码要花四五分钟。考生须逐字逐句反复阅读作文材料及要求,才能充分理解掌握其中词句所包含的信息与条件。这时不应过分讲求速度,切戒心浮气躁,以免片面、错误地理解材料中的要求或遗漏材料中重要信息。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中乃两个小女孩关于玫瑰的完全对立的议论,要求就“第一小女孩的说法”,联系实际拟题作文。很多考生没看到这重要的一条要求而使文章走题,结果有的一个省九出现了上千份0分卷。现在高考作文试题开放性越来越大,走题的可能性小了,但仍不可避免出现因没注意其中暗含的要求而偏离作文话题的现象。近几年来的高考话题作文中,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你就不能说“其实很多答案是唯一的”;以“诚信”(),“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你就必须注意里面所隐含的道德倾向,必须从正面去劝善,格调要求要高,切不可反弹琵琶,随意发挥。

第二,要注意作文话题与作文题的区别。有的给定了题目,那照题作文就是了,切不可随便改换题目。有的考生往往因粗心没看到给定的题目而自作主张写了一个题目,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是给定话题自拟题目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诚信”(20),“心灵的选择”(20),“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些话题范围广泛,若以此为题目,也未尝不可,但写起来肯定空泛、笼统,谈问题难以落到实处。若从一个较小的角度拟定一个较具体的题目就好写多了。

高考作文一般都文体不限,但这不是说可以非驴非马,随心所欲。考生应根据材料与要求,尽快定下自己喜欢的或拿手的题材,然后选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若是写议论文,题目最好旗帜鲜明地摆出观点。若是写叙述性、抒情性散文,题目最好尽可能做到新颖别致而妥贴。文章写完后,若觉得题目有问题,应仔细斟酌,改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切忌文不对题。

第三,定好体裁与题目后,就该考虑立意、选材与结构了。初步构思后,若觉得文思如涌,就立即写作文,如暂时感到棘手,难以下笔,就须放下作文,先做前面的基础题。若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构思作文,肯定划不来。其实,做基础题时,脑中自觉不自觉地在构思着作文。这时,如果灵感一闪现,想到一两句妙语或一些好的材料,就马上记录在草稿纸上,正式写作时能用就用上。这样,作文程度好的学生等基础题差不多做完时作文也就构思好了。一般来说,不要等做完所有的基础题,只剩四五十分钟时才写作文。因为,如果作文题较难,时间又紧,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手忙脚乱,不能把文章写完整,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那样,肯定得不到一个好的分数。最好的.做法是在容易的基础题基本做完时,放下那些棘手的难题,在充裕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完成作文,然后再去做那些难题。这样,你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你才会得到一个较好的作文分数。

第四,高考作文批阅时间有限,作文应力戒晦涩难懂,也不能太单调平淡。选定恰当的题目后,开篇应尽快入题。议论文应开门见山,直接摆出观点、看法,结尾时须注意照应前文,收束要自然有力。叙述性、抒情性文章要讲究文采,开头要能引人注目,结尾要留有余味。我总要求学生,中间可以不打草稿,但开头、结尾一定要打好草稿,仔细斟酌、反复修改后再誊写。字数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切实做到。书写尽可能做到清晰可辨,卷面力求整洁,应给人以严谨、认真作文的好印象。我常跟学生说,你即使不能取悦阅卷者而得高分,也必须做到不使其生厌而寻找扣分的理由。认认真真写作,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阅卷者的尊重,我们都该给予阅读我们作品的每一个人以应有的尊重。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十三

在一篇文章中,中心思想是灵魂,灵魂是主宰,而内容是文章的血肉。只有血肉丰满的人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灵魂智慧的人才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围绕中心写内容是作文的关键部分。怎么做?首先,在从各种来源选择材料之后选择材料。例如,关于“情感上的亲近和对事物的理解”的作文可以提醒我们许多相关的材料,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和“都说自己的孩子好”。然而,一旦我们建立了中心,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的中心相关的材料,如“甜蜜的负担”为中心,我们不能使用“美在于旁观者的眼睛”的材料。

对内容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阐述,自然会丰富我们的创作。对于同样的材料,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丰富内容,通过思考“三个以上”和最大化的内容组成。例如,如果一个人用正常的思维写母亲,他可能会认为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是一个爱我们的伟大母亲。然而,如果你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你可以丰富你的作文,使用旁注,而不是直接写你母亲的勤奋和善良。通过别人的评论和对几件事情的描述来表达你母亲的上述特征,要比直接写她好得多。

在构图材料进入我们的思维范围之前,它应该是一个空白,需要我们非常小心地工作,即触摸细节。一年的高考作文《黎明前的选择》描述了一位将军在1937年7月7日的前一天晚上决定抗日。有这样一段话:“房间里的灯亮着,一个穿军装的人来回走着,不时发出长长的叹息。桌上的电报被拿起并放下。看完之后,他摇了摇头对将军矛盾心理的描绘非常细致,把内容渲染得非常好,让我们感觉到选择的困难。写作时,我们还必须注意细节。如果我们注意细节,我们也会注意你作文的成功。

作文是综合能力的考试,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写作中,我们通过“定义中心”来丰富内容的另一种方式是“从浅入深”地描述内容,从而使文章在构思和构思上都具有一种在深度上发展的动态美。例如,有一年高考作文《选一个笼子》,主要讲的是施为了“尽快消灭吴”而选择去吴的“笼子”的故事。文章以一个排比句型开始:如果你选择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鳍,你将亲吻浩瀚的蓝色海洋。如果你选择四条腿,你会欣赏到广阔的绿色森林。这三句话奠定了文章的开头,然后文章直奔主题“但我的选择是一个笼子”。总之,从那以后,文章逐渐深入发展。首先,它说它有一种天生的美丽和勤劳的气质,然后它说它内心认为它应该为国家做它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它选择了“笼子”,这是一个连续的线,写得很自然。

写作指导:述职报告写作说明概述。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十四

记叙类作文通用的写作手法是:用写人叙事来表现主旨。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露“我的”魅力:

1.立意要有一点“我的”感悟。

要写出“我的”感悟,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欠”。感悟不能出现“低幼化”的倾向,不要到18岁还停留在8岁的思想和情感层次上。这一层次的文章写得再好,也只有“看头”,而没有“嚼头”。二是不能“过”。18岁的你不能“惯看秋月春风”,如果你的感悟提升到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的高度,会让人觉得你是在“拉大旗做虎皮”,因为你的阅历还不够,火候还不到。

马妮娜的《烂香蕉的滋味》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

母亲每次到学校看望“我”,都要带一大串香蕉为“我”增加营养。最后一次送香蕉时正值复习迎考,“我”一头扎进忙乱的考前复习中,早已把那串香蕉抛之脑后。待到考试结束,整理东西时,才发现香蕉皮已经变黑了。

我掰开香蕉,嚼了一口,仍然是甜的,再嚼一口,还是甜的,于是坐下来慢慢地吃完了所有香蕉。我觉得这香蕉和新鲜的香蕉一样香甜,甚至比新鲜的还好吃,因为少了那股进口时的苦涩。我抬起泪眼,问母亲:“妈妈,为什么这香蕉这样可口?”母亲答非所问地说:“其实,这是真正成熟的滋味。”

文章中,“这是真正成熟的滋味”就是“我的”感悟,因为成熟的不仅仅是香蕉,还有“我”,“我”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一颗质朴而又浓烈的爱子之心。这一感悟虽然平常,但因为烙上了“我的”印记,故而真挚、真切,让人感同身受。

2.情节要有一点“我的”设计。

记叙文写作的关键是情节的设计,讲究别致,讲究创意。()一篇只有800字的记叙文,要尺水兴波,就必须对情节进行别具匠心的设计。微型小说耐看,就在于情节都经过“我的”设计。情节设计的常见技法有悬念、突转、欲扬先抑、烘云托月,等等。虽说“技法”是常见的,但“匠心”必须是“独运”的。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对悬念有经典的诠释:“我在影片中放置的炸弹,一刻不爆炸,观众的心就一刻放不下来。”当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希区柯克在每一部影片中放置的东西都绝不相同,这就是“我的”设计。

“烘云托月”是广大考生经常使用的技法,而吴敬梓是这样来设计自己的“云”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叙写文人杜慎卿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一尘不染的情节之后,写到杜慎卿几人游金陵雨花台时见到的情景:

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的确,看一个时代真正的文化品位,不仅要看有多少“杜慎卿”在看落照,而且要看有多少“菜佣酒保”在想着看落照;也只有生活在“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的地方,“杜慎卿”这样风雅的人物才能显示出动人的风姿。这就是吴敬梓在情节设计上的匠心,既描写出社会环境,又烘托了主要人物,更深化了文章主旨,真乃一石三鸟。如果少了“我的”设计,又焉能如此!

3.描写要有一点“我的”细节。

情节勾画的是人物的骨架,而细节铺染的则是人物的血肉。《西游记》中的白骨精知道要魅惑唐僧必须在骷髅(骨架)上附着血肉,同样,要想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也必须在情节的推进中展开细节,而且必须是“我的”细节。细节如果雷同,是最大的失真和抄袭。

201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下辈子还做你女儿》正是凭“我的”细节打动人心的:

我降生在贫困的家庭,临近高考,我惴惴地向妈妈提出想吃西瓜。第二天,妈妈为我准备了一桌比以前丰富好多的午餐。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有事要告诉妈妈,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知道该对妈妈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篇十五

一、在观察中积累。

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观察与写作的关系很密切,它可以获取第一手材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小”察起一说观察,有人就只想到那精彩的场面、感人的事例,似乎只有这些才值得观察。其实不然,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大雪后的田野、细雨中的青山;潭中鱼儿怎么游泳、林中鸟儿怎么唱歌,由静态到动态,由个体到群体,都是观察的对象。父母兄弟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气、工作学习;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兴趣爱好;亲朋好友的穿着打扮等都是观察的.内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总之,要从“小”察起,这样,会觉得生活中有永远观察不完的内容,会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2、全面细致所谓全面,就是对事物的全貌、事物的发展全过程、事物构成部分,以及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从头至尾、由此及彼地进行观察。如对于人,可以从外貌、行动、语言等方面去观察。例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作者对故宫博物院的观察很全面,抓住了故宫的总体特征,使人们对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结构、宫殿房屋等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

3、精于思考茅盾先生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像力就愈加丰富。”观察离不开思考。当你看到一处景致迷人,选什么样的词语,用什么样的比喻将它描述出来呢?这就需要思考。当你见到一件事而感动得泪盈满眶时,把这件事及这段情描述下来,这就需要思考,如果没有思考是写不出来的。

4、讲究方法我们不但要勤于观察,而且要善于观察。有许多课文是学习观察的范本。通过文章的分析,可有目的、有计划地积累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二、在阅读中积累。

一篇篇精选的课文,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都是作文中闪亮的“贝壳”;生动有趣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欲望,诱发想象、模仿、创作的激情。

1、分析法。

有的用词造句看似普通,却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单靠读一读、想一想是难以体会其中奥妙的。这时就须用比较的方法,联系实际还原生活的方法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2、想象法。

对意境优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意境之美。具体方法有图文对照想象,联系实际想象,拓展延伸想象等。

3、朗读法。

有的文章用眼看,不一定能充分体会它语言的艺术美,而只要读一读则可比较细致地体会,如节奏美、音韵美等,连意境美、思想美也可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其实“材料”在哪里?“材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表达,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