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2:26:25 页码:10
2023年高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11-11 02:26:25    小编:ZTFB

每到年末或者一段时间的结束,我们都需要写一份总结来梳理一下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总结应该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保持简洁明了。欢迎大家阅读以下总结范文,以便更好地了解总结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篇一

(一)课标分析。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格式。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包括初中教材)间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

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

(六)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学准备。

1.学生(包括探究方案准备和分组等)。

2.教师(包括教学用具实验用品的准备)。

3.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教学引语及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教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格式》。

(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三)课堂总结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四)课后作业。

要素。

内容。

权重。

体现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理念。

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体现,等等。

35。

符合设计规范。

运用教学设计模式和操作规范设计方案,体现化。

学教学特点,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及其依据表述清晰。

25。

原创与特色。

对化学问题的处理、教学过程、情境的创设等有。

原创性的设计。

20。

实践中可行。

学实践的检验,有教学反思,反思中表明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20。

总分。

100。

说明:

1、全部教学过程的阐述要简明,要求表明具体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教学流程图的制作规范。教学过程提倡采用叙述与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也可以用叙述和恰当的表格阐明。不能用完全预设的师生一问一答的对白式叙述。

2、全文字数一般在3~5千字。

3、为便于匿名评比,作者姓名、单位另纸打印,作封面装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篇二

能说出氨气的理化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阅读,提高观察、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氨气理化性质及用途的研究,提高学习兴趣,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气的理化性质。

【难点】喷泉实验。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首先我给大家演示一个有趣的实验,叫做喷泉实验。倒置的烧瓶中装满氨气,胶头滴管中有少量水,老师在烧杯中的水里滴加少量的酚酞。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并回答】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很快倒吸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同时水由无色变成红色。

【教师引导】同学们,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说明氨气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具体来学习《氨气的性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实验4-8的内容,解释喷泉实验中所出现的实验现象。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篇三

1、对于化学学科来说需要你背下来的化学方程式非常多,你需要每天对这些方程式进行复习背诵,巩固自己的记忆力,毕竟这些对于解答化学题来说都是基础必背的知识,我们保证在记忆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如果死记硬背对于你来说行不通的话,你可以选择在进行化学题的练习中把化学方程式融入到其中,增强记忆力。

2、对于一些做错的化学题型一定要及时整理,要总结自己为什么会做错,做错的原因出现在哪里,是化学知识点记得不准确还是就是不会,对错题进行整理也有利于你最后化学学科上的复习,提高化学成绩。

3、在每次学完一节新的化学知识的时候,要及时在课后对老师课上强调的重点部分进行总结归纳,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听懂了老师所讲的新知识,不懂的地方一定及时向老师进行询问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提升化学成绩。

高考化学学习技巧。

培养学习兴趣。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1)、要认真阅读化学课本,在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实验现象、结论,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掌握化学规律及其内在联系,善于运用比较方法,揭示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以排除各种干扰。新教材具有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特点,让学生轻松进入课堂,在‘乐’的环境中学习。

2)、要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新教材一共安排了29个活动与探究;其新教材往往不直接给出实验操作的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讨论、实践、归纳、总结,不仅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描述、分析、归纳的能力。大大的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化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新教材对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和猜想,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收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集中注意力听讲,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化学怎么学最快。

一、提高个人魅力,激发化学兴趣。

化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化学,化学老师自己要掌握和化学相关,学生熟知的和生活相关的现象,使学生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增强对生活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们要下大功夫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在45分钟的时间内注意力集中,跟着老师的引导,深入的听课,积极的思考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化,学生的学习才可能达到最大化,只有听懂了,才有足够的信心去完成相配套的练习,才可能做到积极的思考问题。我做过调查在课堂上的45分钟要是没有听懂,课下需要2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才可能补上课上的内容,所以足以可见课堂的重要性。这就给我们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我们要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各个方面的书籍我们都要多读,是我们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活到老,学到老。

二、提高练习效果,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效率提高了还是不够的,还要狠抓课后作业的落实。首先提高课堂效率,挑选少量典型、有代表性的习题在课堂上精练精讲。课后布置适量的习题,收起来全批全改,发现共性的问题,重点讲解,做好订正,甚至积累到改错本上,便于以后复习。还要抽出时间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其次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小型考试,及时查漏补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善于对化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把基础知识记忆好。另外要重视改错,对典型的题目要认真改错,在题目的旁边做好解析过程,总结做题经验,方法,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篇四

(一)课标分析。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格式。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包括初中教材)间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

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

(六)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学准备。

1.学生(包括探究方案准备和分组等)。

2.教师(包括教学用具实验用品的准备)。

3.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教学引语及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教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格式》。

(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三)课堂总结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四)课后作业。

要素。

内容。

权重。

体现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理念。

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体现,等等。

35。

符合设计规范。

运用教学设计模式和操作规范设计方案,体现化。

学教学特点,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及其依据表述清晰。

25。

原创与特色。

对化学问题的处理、教学过程、情境的创设等有。

原创性的设计。

20。

实践中可行。

学实践的检验,有教学反思,反思中表明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20。

总分。

100。

说明:

1、全部教学过程的阐述要简明,要求表明具体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教学流程图的制作规范。教学过程提倡采用叙述与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也可以用叙述和恰当的表格阐明。不能用完全预设的师生一问一答的对白式叙述。

2、全文字数一般在3~5千字。

3、为便于匿名评比,作者姓名、单位另纸打印,作封面装订。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篇五

权重。

体现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理念。

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体现,等等。

35。

符合设计规范。

运用教学设计模式和操作规范设计方案,体现化。

学教学特点,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及其依据表述清晰。

25。

原创与特色。

对化学问题的处理、教学过程、情境的创设等有。

原创性的设计。

20。

实践中可行。

学实践的检验,有教学反思,反思中表明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20。

总分。

100。

说明:

1、全部教学过程的阐述要简明,要求表明具体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教学流程图的制作规范。教学过程提倡采用叙述与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也可以用叙述和恰当的表格阐明。不能用完全预设的师生一问一答的对白式叙述。

2、全文字数一般在3~5千字。

3、为便于匿名评比,作者姓名、单位另纸打印,作封面装订。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篇六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中是这样规定的: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奇心强,同时以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固体液体的分离方法,但对于两种都是液体的`混合物如何分离还不太明确,有这方面的学习渴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也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蒸馏及萃取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萃取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了解蒸馏原理,练习蒸馏操作。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3、会用合理的方法检验离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2、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用品。

药品:制取蒸馏水装置1套、50ml分液漏斗、10ml量筒、烧杯、铁夹台、铁圈、ccl4、碘水。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实验探究。

(三)主要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实验探究、练习五、教学流程示意图。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篇七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包括初中教材)间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

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

(六)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学准备。

1.学生(包括探究方案准备和分组等)。

2.教师(包括教学用具实验用品的准备)。

3.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教学引语及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三)课堂总结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四)课后作业。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篇八

1.知道什么是烃的衍生物。

2.能说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能写出化学方程式,能推测乙醇的结构简式。

3.认识到乙醇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推测乙醇结构简式的过程,认识到有机物的性质与其官能团息息相关,初步学会“结构—性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化学带来的乐趣,感受学到知识带来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简式。

【难点】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物质的结构决定了性质,性质决定了用途,反过来说,通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我们也可以推知物质的结构。【提出问题】已经知道了乙醇的分子式是,那么乙醇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又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1.金属钠与乙醇的反应。

【提出问题】金属钠与水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乙醇能否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播放视频】金属钠与乙醇的反应。

【提出问题】根据现象判断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金属钠与乙醇反应生成了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由此判断金属钠与乙醇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2.乙醇的结构。

【学生回答】不同。

【提出问题】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是如何连接的?乙醇分子中的氢原子是这样连接的吗?

【学生回答】烃分子中的氢原子都是与c原子直接相连的。乙醇分子中的氢原子并不都是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连接方式相同。

【提出问题】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可以写出几种结构简式,哪一种才是符合乙醇化学性质的结构简式?为什么?请小组内讨论之后给出结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