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6:27:24 页码:14
最新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优质8篇)
2023-11-20 06:27:24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思考和反思的方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通顺度,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意思。虽然每个人的总结方式和风格有所不同,但总结范文对于我们的写作仍有很大的帮助。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篇一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研究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一种判定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勾股定理与它的逆定理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性质与判定之间辨证统一关系的认识。

3.完善了知识结构,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并能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已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而且本班学生比较上进,思维活跃,愿意表达自已的见解,有一定的互动互助基础。

1.知识与技能:

(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篇二

这次展示课,我上的是八年级数学课《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我是根据“五步三查”课堂模式来设计“导学案”和组织教学的。这次课相对于过去基础上的课堂改革是完全不同的课,其进步之处之一是规范了课堂的结构,明确了课堂模式“五步三查”,操作上更能心中有数。进步之二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方式与手段更多些,“老师需要什么?就评价什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将评价纳入整个课堂,如何通过开展小组的评比与竞赛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学习氛围积累了经验。进步之三是“导学案”的编写上更适和学生,更有利于对课堂的指导。进步之四是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更好。进步之五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进步之六是课堂不仅成了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增进情感、培养能力的地方。

这次展示课也有待改进的地方,其一是“五步三查”模式操作细节不清楚,对整个操作流程理解不到位,导致整个课堂有些乱,因不能多讲,又不放心学生学。其二是学生的能力培养还应下大功夫,过去是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只是听记,现在要他们自学、讨论,同学们还不习惯,导致课堂有些沉闷。其三是时间紧,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的知识掌握度、能力目标达成度较低。其四是“五步三查”各细节的科学性、有效性落实,有许多细节的落实与协调有待深化,如如何评价?如何有效利用评价得分?如何有效独学?其五是“导学案”如何更科学编制?体现分层同时又能更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也有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其六更主要的是老师的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将学生发展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这才是根本。勇于变革和创新,积极研究和实践才能保障我们的课堂改革更顺利推进。虽然存在这样多,或更多的问题,但对其前景我们每一个人都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标。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篇三

知识与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证明方法,会简单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在充分观察、归纳、猜想的基础上,探究勾股定理,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体会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

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创设情境。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并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关系,指出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理解会徽图案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重视引言教学,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说起,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观看洋葱数学中关于勾股定理引入的视频,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

追问:由这三个正方形的边长构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之间又有怎么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归纳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计意图:从最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便于学生观察得到结论。

问题3:数学研究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既然我们得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这种特殊的数量关系,那我们不妨大胆猜测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在下图的方格纸中,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中,这种特殊的数量关系也同样成立。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难点是如何证明求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可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可以通过割、补两种方法,求出其面积。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篇四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通过从估算到实验活动结果的产生让学生总结过程,最后回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思路清晰,脉络明了。

例如:活动1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蝇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

这个问题意味着,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5.有下面的`关系“32+42=52”.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突出了“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思考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例如: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下图,欲过基线mn上的一点c作它的垂线,可由三名工人操作:一人手拿布尺或测绳的0和12尺处,固定在c点;另一人拿4尺处,把尺拉直,在mn上定出a点,再由一人拿9尺处,把尺拉直,定出b点,于是连结bc,就是mn的垂线.

建筑工人用了3,4,5作出了一个直角,能不能用其他的整数组作出直角呢?

生:可以,例如7,24,25;8,15,17等.

3、在本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经常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以学生身份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师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零距离的接触。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空前活跃,发言的人数不断增多,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问题,争先恐后地交流不同的意见和方法,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这是本节课的特色。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

1、本节课我没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学习目标的发展、习题训练内容的展示、学生活动的要求、作业布置等,这些内容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可以增大了教学密度,使学生的双基训练得到了加强,使传统的课堂走向了开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方式在发生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篇五

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讲了《勾股定理逆定理》第一课时,课后效果和我预想的一样,由于探究内容偏多,课堂容量大,后半部分感觉仓促,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显得不足。

回头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比较合理:定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由勾股定理引出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和学生分三种方法探究,得出“勾股定理逆定理”,经过课堂练习夯实基础,最后利用新知解决开课时提出的生活实际问题,首尾呼应,学以致用。

怎么避免上述授课时间紧张问题,取得更高的课堂效率呢?我简单谈两点建议,希望各位数学老师以后教此课时得到共勉。

一是在设计探究时应注重简化。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探究1是古埃及人用结绳打桩法得到直角;探究2是师生用尺规作图法得到直角;探究3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通过证明得到直角。现在觉得应把探究2简化,老师就“勾三股四弦五”给学生当堂做尺规作图演示,没有必要再让学生亲自作图,因为教师的演示,效果明显,学生已经理解,达到目标要求,这样就可以节约5分钟时间。

二是对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互逆定理,逆定理等概念的讲解可随题点化,而详细讲解、随堂练习可做为第二课时的重点,让出更多时间来做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相应练习,特别是应加大有灵活度和难度生活习题的'练习,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设计要做到一个“狠”字,该删除的就删,教学目标不可贪多。我们围绕授课重点做相应探究,练习,次重点可放在下个课时重点讲解,探究时间要预留充足,相应练习宁精勿多,注重双基才是根本。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篇六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将数学教学置身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将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培养置身于学生形式各异的探索经历中;关注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并发展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上这节课前一个星期教师布置给学生任务:查有关勾股定理的资料(可上网查,也可查阅报刊、书籍)。提前两三天由几位学生汇总(教师可适当指导)。这样可使学生在上这节课前就对勾股定理历史背景有全面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学习勾股定理是非常必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归类总结能力。

首先,创设情境,由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勇于验证等一系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得出定理,并运用定理进一步巩固提高。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对于拼图验证,学生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指导与鼓励。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因此从实例引入,最后通过定理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并在定理的应用中,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整节课都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气氛中进行的,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学生上讲台表达自己的思路、解法,体验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态度。但本节课拼图验证的方法以前学生没接触过,稍嫌吃力。另在举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例子时,学生思路不够开阔。以后要多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应用拓展能力,使学生思路更开阔。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篇七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及“类比”的教学方法.通过前面所学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做类比对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造成“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流畅,思维活跃”,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具体说明如下:

(1)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会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知道什么叫勾股数,记住一些觉见的勾股数.

2、能力目标:

(2)通过勾股定理及以前的知识联合起来综合运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投影)。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篇八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通过从估算到实验活动结果的产生让学生总结过程,最后回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思路清晰,脉络明了。

建筑工人用了3,4,5作出了一个直角,能不能用其他的整数组作出直角呢?

生:可以,例如7,24,25;8,15,17等.。

3、在本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经常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以学生身份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师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零距离的接触。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空前活跃,发言的人数不断增多,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问题,争先恐后地交流不同的意见和方法,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这是本节课的'特色。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

1、本节课我没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学习目标的发展、习题训练内容的展示、学生活动的要求、作业布置等,这些内容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可以增大了教学密度,使学生的双基训练得到了加强,使传统的课堂走向了开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方式在发生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画出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象.。

解:列表。

x…-6-5-4-3-2-1123456…。

y=。

-1-1.5-2-631。

y=-。

11.236-1.5。

(请把表中空白处填好)。

描点,以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

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依次连接起来.。

探究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教学中每个小组的成员都非常活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自己归纳公式,在小组交流中完善表述。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和归纳能力。

例如:归纳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象的共同特征:

(1)它们都由两条曲线组成.。

(2)随着x的不断增大(或减小),曲线越来越接近坐标轴(x轴、y轴).。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属于双曲线(hyperbola).。

此外,y=的图象和y=-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

1、对与初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不够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配合得还不十分默契,尽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在教学中还有死角存在。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调动都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2、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对数教材进行再创造,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