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0:48:27 页码:14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精选14篇)
2023-11-11 10:48:27    小编:ZTFB

教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编写,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不应过于繁琐和复杂,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体会“我”的善于思考与坚强勇敢,体验“我”得到全村父老乡亲救助时的感动与感激之情,进而感悟乡亲们的淳朴和善良,我们的生活需要互相帮助。

2、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雨幕、盲目、坚持、渴望、漫山遍野”,正确运用这些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事情,总有令人终生铭记的感动,那一声声焦急的呼唤,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就永远铭刻在作家邹德学的心里。孩子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一同去体验那份感动于感激。

二、细读2—5自然段,体会“我”的聪明、勇敢。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按社么顺序讲述的?

2、体验环境恶劣。

(1)这件事怎么发生的?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当时的天气情况,在特别能表现天气情况的词语下面画上圆点。

(2)生交流找到的词语,课件出示句子,理解“雨幕”。

(3)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当时的天气情况吗?

(4)作者为社么要这样具体些天气的恶劣?

3、体验刚坠入土井时的慌乱无助。

(1)刚坠井时,我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上直线,读一读,在写我动作的词下滑上三角形符号,并用心体会我是怎样一种心情。

(2)指名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找出动词。

(3)你从中体会到我此时是怎样一种心情?

(4)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我当时的慌乱吗?(自读、指名读、点评指导再齐读。)。

4、品读3—5自然段,体会我的冷静聪明、勇敢坚强。

(1)然而,这样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生回答)那我是怎样面对的?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写我怎么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我怎么做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从中你感受到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批注在书上。

(2)我怎么想的?(生读句子,课件出示)。

(3)指导学生联系前后文理解“盲目”。为什么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

(4)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坚持”。(课文中学过的事件、汶川地震中那些坚持不放弃的事例、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事例等)。

(5)我又是怎么做的?此时,我面临那些可怕的情况?(寒冷、黑暗、孤独、危险)。

(6)知道有感情地朗读。

4、从作者身上,你收到什么启发?(遇到困难要勇敢坚强,善于动脑筋)。

三、自学6----8自然段,体验那份亲情,感悟作者的感动与感激。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出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1)抓住两个“急”字:“急切的渴望”,体会“渴望”一词的含义,“焦急悠长的呼唤”是亲人“焦急”的呼唤,体会我的感动。

(2)还要抓住一个场面描写:重点的词语—“一线、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等加点。这些描写,特别是这些加点的词语,反映了什么情景?一方面,反映出亲人们的心情之急切,;另一方面。反映出援救我的人数之多,这情景无不使人感动。

(3)当乡亲们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拍着我的背,会说些什么?

(4)体会泪“是热的”。

(5)我又会对乡亲们说些什么?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感激之情。

四、回顾全文,体味情感。

2、生自由说自己的阅读收获。

3、师总结,课件播放《让世界充满爱》。

五、课外作业。

1、摘抄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你经历过令你感动的事吗?那起笔写下来吧!

3、课外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板书设计。

哭喊我流泪。

坚持。

全村老少的关爱。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二

教学要求:

(1)认读7个生字,学会本课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漫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课文中哪些情景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过渡:是啊,课文中描写的山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4、出示文中的词语:

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焦急挣扎抽搭援救幸亏盲目。

5、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请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我”送到乡下吗?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至3自然段。

1、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4、当时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从这两段中找出人们关心我的语句?(第三句)。

6、我当时是怎样坠入那口土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7、指名朗读2~3自然段,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三、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2、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3、那么,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读了这段,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要读出神气、独特的感觉。

四、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怎样?亲人闷是否像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

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呢?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你是怎样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因为时间太长了,天又下着雨,很冷,我都冻僵了,所以只有泪水是热的,另一方面是说我太感动了,有那么多人们来救我,我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亲情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灯火。

笼我把。

全村人民对我的爱。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三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第一课时。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

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出示:【课件2、3】。

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板书:场面描写)。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详细叙述又有概括叙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

(板书:点面结合)。

4.练习,认识“点”与“面”。

(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点”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

(2)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5.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段,注意细节的刻画。

二、词句段运用。

(一)相同句式。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课件4】。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3.教师小结,指导: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相同的句式。(板书:相同句式)。

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只听见”说明了会场的肃静,除了“炮声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别处的都比不上。

4.练习用相同的句式写句子。

(二)“说”的多种表达方式。

1.读句子,注意“说”的表达方式。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句子里“说”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3.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那就显得单调、枯燥。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还有的时候,先把语言写出来,然后再交代说话者。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

(板书:“说”的表达方式)。

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1.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2.读懂并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书写提示。

1.谈话导入:我们要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把你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大家愿意参加吗?(板书:创作书法作品)。

2.优秀作品欣赏。出示。

【课件5】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3.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4.教师温馨提示: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

5.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可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

6.班内作品展示。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课件6-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积累爱国名言)。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出自《宋史李纲列传上》,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宣和七年冬,金兵两路攻宋,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

(4)“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4.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谁读得。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一、场面描写,点面结合。

二、相同句式,“说”的表达方式。

三、创作书法作品。

四、积累爱国名言。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要求认识的生字有:婆、骤、坠、亏、瘦、恰、盲、援;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婆、杂、幕、溜、亏、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外婆、杂活、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卡住、杂草、盲目、四肢。

教学重点:

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从作者童年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语,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讲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

第二段(2—5):讲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救援。

第三段(6—8):讲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你读懂了什么?

五、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得到成长的启示。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1、出示自学提纲。

(1)我回家时的天气怎么样?

(2)我坠入土井里,先是怎样的表现?后来又是怎样的表现?用“——”划出我内心活动的句子并体会。

(3)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亲人们援救我的急切心情?

(4)课文中哪些情景使你感动?

2、教师巡回辅导。

三、学生舆论,互解疑难。

四、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完成提纲(1)。

2、完成提纲(2)。

(成长的启示:一是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3、完成提纲(3)。

五、品词品句,质疑问难。

1、完成提纲(4)。

2、把你认为最好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5、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6、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课文中哪些情景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图文结合法讲练结合。

四、教学准备:

相关的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六

1、理解满山遍野、抽搭、拽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是人们的爱让小作者脱离危险。

3、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

理解课文中句子包含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ai课件。

学习课文3——8自然段。

一、复习课文,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词。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朗读回忆当时的情景:

5、出示句子齐读: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扣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二、品读课文重点段,悟语悟情悟境。

(一)学习3——5自然段。

1、抓住重点句,自主学习

2、悟情悟境,品读句子。

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抽搭着,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1)、换词理解:“拽”的意思。

(2)、指名表演抽搭的样子,理解词语。

(3)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名读后互评朗读。

3、出示句子: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很快就来救我的。

(1)、谈话: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的亲人会来救你吗?

(2)、带着这样的信念读句子。

(3)、拓展说话:小作者这样坚信自己的亲人会来救自己,说明他的亲人平时对他怎么样?他的亲人平时是怎样关心他的?出示说话练习:

(1当我生病时,外婆。

(2当我时,。

4、出示句子:

虽然四肢已经发麻发硬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1)指导朗读:正是亲人的爱让“我”坚持着,坚信着,让我们带着这份爱读句子。

(2)指名读后分组读。

(3)齐读。

(二)、学习6——7自然段。

1、自主学习,读练结合。

正像“我”坚信的那样,我的亲人来救我了!这时,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我听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看到的句子。

2、指导读法,阶梯朗读。

(1)你能通过朗读,表现这声音的不同吗?指名读,体会声音由远到近的变化,及声音的特点。

1)隐隐约约的喧哗

2)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2)我们读好了关键词就能读好句子,让我们把这些声音放到句子中去,读句子。

3、出示句子: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隐隐约约的喧哗,听到了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声音是“我”急切渴望听到的,指名读并自我评价后,会读的同学起立读。

(2)、拓展说话:听到这喧哗声,我想来找小作者的人一定很多,哪些人会来找他?

(3)、创设情境:如果你就在这寻找的人群中,如果你就是小作者的.外公、外婆、是他的哥哥、姐姐,是他的小伙伴------,你会怎么呼唤他?请你来试着呼唤一下吧。

(4)、深化理解,再读句子。同学们,从你们的呼唤中,我听到我多少焦急、担忧、多少关爱啊!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段话。

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1)学生自由品读

(2)指名朗读,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3)齐读。

(4)课件展示火把由一线,然后看到一片,一大片最后变为满山遍野的景象。相机深化理解“满山遍野”一词。

(5)拓展说话:

1)、满山遍野的()。

2)、请用“满山遍野”说一句话。

4、天色越来越暗,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是你掉在这井中,听到这声声呼唤,看到这火把满山,你是什么心情?带着体会读句子:顿时,我泪如泉涌。

(1)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5、配乐朗读第六段。

6、是啊,这泪水中包含着多少成功,多少激动,真是百感交集,此时我的身体是冰冷的,心却是温暖,泪更是热的,同学们,让我们以朗读的方式来学习第七自然段吧。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本来以为只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会来救自己,可是,让他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出示句子:

2、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2)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句子: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4、指名读,齐读。

三、情感升华,再读课题。

2、指名带着体会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1、课文学到这里结束了,爱的传递却没有结束。作者在这灯火之夜得到了一份浓浓的爱,因此写下这篇文章感谢人们的爱。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得到过很多爱。

2、说话训练:

让我为那些关心、爱护过我的人:

1)、唱一支歌

2)、诵一首诗

3)、写几句话

4)、……

3、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练说,再指名说。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像小作者那样,把自己得到关心、爱护的事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坚持听到

哭喊抽搭泪如泉涌

坚信看到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七

1、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体会“我”的善于思考与坚强勇敢,体验“我”得到全村父老乡亲救助时的感动与感激之情,进而感悟乡亲们的淳朴和善良,我们的生活需要互相帮助。

2、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雨幕、盲目、坚持、渴望、漫山遍野”,正确运用这些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事情,总有令人终生铭记的感动,那一声声焦急的呼唤,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就永远铭刻在作家邹德学的心里。孩子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一同去体验那份感动于感激。

二、细读2—5自然段,体会“我”的聪明、勇敢。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按社么顺序讲述的?

2、体验环境恶劣。

(1)这件事怎么发生的?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当时的天气情况,在特别能表现天气情况的词语下面画上圆点。

(2)生交流找到的词语,课件出示句子,理解“雨幕”。

(3)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当时的天气情况吗?

(4)作者为社么要这样具体些天气的恶劣?

3、体验刚坠入土井时的慌乱无助。

(1)刚坠井时,我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上直线,读一读,在写我动作的词下滑上三角形符号,并用心体会我是怎样一种心情。

(2)指名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找出动词。

(3)你从中体会到我此时是怎样一种心情?

(4)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我当时的慌乱吗?(自读、指名读、点评指导再齐读。)。

4、品读3—5自然段,体会我的冷静聪明、勇敢坚强。

(1)然而,这样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生回答)那我是怎样面对的?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写我怎么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我怎么做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从中你感受到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批注在书上。

(2)我怎么想的?(生读句子,课件出示)。

(3)指导学生联系前后文理解“盲目”。为什么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

(4)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坚持”。(课文中学过的事件、汶川地震中那些坚持不放弃的事例、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事例等)。

(5)我又是怎么做的?此时,我面临那些可怕的情况?(寒冷、黑暗、孤独、危险)。

(6)知道有感情地朗读。

4、从作者身上,你收到什么启发?(遇到困难要勇敢坚强,善于动脑筋)。

三、自学6----8自然段,体验那份亲情,感悟作者的感动与感激。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出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1)抓住两个“急”字:“急切的渴望”,体会“渴望”一词的含义,“焦急悠长的呼唤”是亲人“焦急”的呼唤,体会我的`感动。

(2)还要抓住一个场面描写:重点的词语—“一线、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等加点。这些描写,特别是这些加点的词语,反映了什么情景?一方面,反映出亲人们的心情之急切,;另一方面。反映出援救我的人数之多,这情景无不使人感动。

(3)当乡亲们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拍着我的背,会说些什么?

(4)体会泪“是热的”。

(5)我又会对乡亲们说些什么?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感激之情。

四、回顾全文,体味情感。

2、生自由说自己的阅读收获。

3、师总结,课件播放《让世界充满爱》。

五、课外作业。

1、摘抄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你经历过令你感动的事吗?那起笔写下来吧!

3、课外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板书设计。

哭喊我流泪。

坚持。

全村老少的关爱。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善良、充满关爱之情、亲情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本课生字词。瘦杂盲婆幕溜亏恰肢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焦急挣扎援救幸亏盲。

3、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完成课后问题3。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发言。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改正)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送到乡下吗?(因为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就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述: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这节课继续学习。

2、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意见什么事?

二、新课。

1、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请大家默读课文3、4、5自然段。反馈:坚强、勇敢、沉着、冷静、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同时板书)。

2、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找出书中有关句子。学生反馈时,老师边指导理解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是心理描写,说明他坚强、勇敢、有头脑。指导朗读出坚定的语气。

第四自然段:表现出他坚强、沉着、冷静。(板书:不哭也不喊)。

第五自然段:他坚持什么?你坚持过干什么吗?用坚持说句子指导朗读出坚定的信念的语气。

3、文中的我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危险时,在孤寂寒冷的时刻,也害怕过,也着急过,文中哪儿写了?你从哪儿看出他害怕、着急的`。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

b第四自然段末尾。这一句没有写作者怎么样,为什么你却感觉作者害怕、着急呢?(指导环境描写可以突出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这样既可以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我为什么会坠入土里?

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天气的恶劣,行走艰难。(找出重点词语,注意朗读)。

5、在遇到坠入井中的危险时,我先哭喊着,挣扎着,很快,我明白这样不行。于是不哭也不喊,拽着井边的杂草坚持着、坚信着,我坚信的来救我的亲人们真的来了吗?结果怎样?默读课文6至8自然段。

6、我当时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体会:一声又一声、一线、一片、一大片等词语,指导朗读。

7、我当时怎样?泪如泉涌(板书:泪如泉涌)理解:泪如泉涌。

8、师述: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除了指泪是热的,还有什么是热的?心为什么是热的?(被乡亲们的关爱之情感动了,这是感激的泪)板书:关爱之情、感激之情(师述:亲情是伟大的。由于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所以我们更要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9、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设问句)有什么作用?(强调全村的一百多人都出来找我。)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

1师述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九

一、教材简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的表现,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感人故事。从中感受到人们的善良品质,学习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

针对课文作者的情感表现(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非常鲜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以作者情感为主线,以读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个性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采用“以读促悟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想像描述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

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

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

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意思,能够迁移运用。

(渴望、满山遍野、泪如泉涌、是热的)。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认识设问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开火车有感情朗读课文。

2、寻找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

3、尝试复述故事。

(课标指出:积累语言材料的途径是复述。阅读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十

1、理解满山遍野、抽搭、拽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是人们的爱让小作者脱离危险。

3、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

理解课文中句子包含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ai课件。

学习课文3——8自然段。

一、复习课文,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词。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朗读回忆当时的情景:

5、出示句子齐读: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扣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二、品读课文重点段,悟语悟情悟境。

(一)学习3——5自然段。

1、抓住重点句,自主学习。

2、悟情悟境,品读句子。

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抽搭着,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1)、换词理解:“拽”的意思。

(2)、指名表演抽搭的样子,理解词语。

(3)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名读后互评朗读。

3、出示句子: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很快就来救我的。

(1)、谈话: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的亲人会来救你吗?

(2)、带着这样的信念读句子。

(3)、拓展说话:小作者这样坚信自己的亲人会来救自己,说明他的.亲人平时对他怎么样?他的亲人平时是怎样关心他的?出示说话练习:

(1当我生病时,外婆。

(2当我时,。

4、出示句子:

虽然四肢已经发麻发硬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1)指导朗读:正是亲人的爱让“我”坚持着,坚信着,让我们带着这份爱读句子。

(2)指名读后分组读。

(3)齐读。

(二)、学习6——7自然段。

1、自主学习,读练结合。

正像“我”坚信的那样,我的亲人来救我了!这时,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我听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看到的句子。

2、指法,阶梯朗读。

(1)你能通过朗读,表现这声音的不同吗?指名读,体会声音由远到近的变化,及声音的特点。

1)隐隐约约的喧哗。

2)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2)我们读好了关键词就能读好句子,让我们把这些声音放到句子中去,读句子。

3、出示句子: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隐隐约约的喧哗,听到了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声音是“我”急切渴望听到的,指名读并自我后,会读的同学起立读。

(2)、拓展说话:听到这喧哗声,我想来找小作者的人一定很多,哪些人会来找他?

(3)、创设情境:如果你就在这寻找的人群中,如果你就是小作者的外公、外婆、是他的哥哥、姐姐,是他的小伙伴------,你会怎么呼唤他?请你来试着呼唤一下吧。

(4)、深化理解,再读句子。同学们,从你们的呼唤中,我听到我多少焦急、担忧、多少关爱啊!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段话。

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1)学生自由品读。

(2)指名朗读,自我,互相。

(3)齐读。

(4)课件展示火把由一线,然后看到一片,一大片最后变为满山遍野的景象。相机深化理解“满山遍野”一词。

(5)拓展说话:

1)、满山遍野的()。

2)、请用“满山遍野”说一句话。

4、天色越来越暗,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是你掉在这井中,听到这声声呼唤,看到这火把满山,你是什么心情?带着体会读句子:顿时,我泪如泉涌。

(1)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读己的感受。

5、配乐朗读第六段。

6、是啊,这泪水中包含着多少成功,多少激动,真是百感交集,此时我的身体是冰冷的,心却是温暖,泪更是热的,同学们,让我们以朗读的方式来学习第七自然段吧。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本来以为只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会来救自己,可是,让他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出示句子:

2、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2)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句子: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4、指名读,齐读。

三、情感升华,再读课题。

2、指名带着体会再读课题,读己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1、课文学到这里结束了,爱的传递却没有结束。作者在这灯火之夜得到了一份浓浓的爱,因此写下这文章感谢人们的爱。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得到过很多爱。

2、说话训练:

让我为那些关心、爱护过我的人:

1)、唱一支歌。

2)、诵一首诗。

3)、写几句话。

4)、……。

3、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练说,再指名说。

五、。

六、布置作业:

像小作者那样,把自己得到关心、爱护的事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坚持听到。

哭喊抽搭泪如泉涌。

坚信看到。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十一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第一课时。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

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出示:【课件2、3】。

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板书:场面描写)。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详细叙述又有概括叙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

(板书:点面结合)。

4、练习,认识“点”与“面”。

(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点”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

(2)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5、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段,注意细节的刻画。

二、词句段运用。

(一)相同句式。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课件4】。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3、教师小结,指导: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相同的句式。(板书:相同句式)。

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只听见”说明了会场的肃静,除了“炮声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别处的都比不上。

4。练习用相同的句式写句子。

(二)“说”的多种表达方式。

1、读句子,注意“说”的表达方式。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句子里“说”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3、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那就显得单调、枯燥。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还有的时候,先把语言写出来,然后再交代说话者。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

(板书:“说”的表达方式)。

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1、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2、读懂并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书写提示。

1、谈话导入:我们要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把你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大家愿意参加吗?(板书:创作书法作品)。

2、优秀作品欣赏。出示【课件5】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3、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4、教师温馨提示: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

5、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可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

6、班内作品展示。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课件6―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积累爱国名言)。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出自《宋史李纲列传上》,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宣和七年冬,金兵两路攻宋,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

(4)“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4、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谁读得。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十二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我”在危急时刻的沉着。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学习“我”在危急时刻的沉着、冷静,感受全村人对“我”的爱。

2.对文中第7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满山遍野、抽搭、拽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是人们的爱让小作者脱离危险。

3、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句子包含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cai课件。

学习内容:学习课文3――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词。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朗读回忆当时的情景:

5、出示句子齐读: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扣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二、品读课文重点段,悟语悟情悟境。

(一)学习3――5自然段。

1、抓住重点句,自主学习。

2、悟情悟境,品读句子。

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抽搭着,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1)、换词理解:“拽”的意思。

(2)、指名表演抽搭的样子,理解词语。

(3)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名读后互评朗读。

3、出示句子: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很快就来救我的。

(1)、谈话: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的亲人会来救你吗?

(2)、带着这样的信念读句子。

(3)、拓展说话:小作者这样坚信自己的亲人会来救自己,说明他的亲人平时对他怎么样?他的亲人平时是怎样关心他的?出示说话练习:

(1当我生病时,外婆。

(2当我时,。

4、出示句子:

虽然四肢已经发麻发硬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1)指导朗读:正是亲人的爱让“我”坚持着,坚信着,让我们带着这份爱读句子。

(2)指名读后分组读。

(3)齐读。

(二)、学习6――7自然段。

1、自主学习,读练结合。

正像“我”坚信的那样,我的亲人来救我了!这时,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我听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看到的句子。

2、指法,阶梯朗读。

(1)你能通过朗读,表现这声音的.不同吗?指名读,体会声音由远到近的变化,及声音的特点。

1)隐隐约约的喧哗。

2)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2)我们读好了关键词就能读好句子,让我们把这些声音放到句子中去,读句子。

3、出示句子: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隐隐约约的喧哗,听到了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声音是“我”急切渴望听到的,指名读并自我后,会读的同学起立读。

(2)、拓展说话:听到这喧哗声,我想来找小作者的人一定很多,哪些人会来找他?

(3)、创设情境:如果你就在这寻找的人群中,如果你就是小作者的外公、外婆、是他的哥哥、姐姐,是他的小伙伴------,你会怎么呼唤他?请你来试着呼唤一下吧。

(4)、深化理解,再读句子。同学们,从你们的呼唤中,我听到我多少焦急、担忧、多少关爱啊!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段话。

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1)学生自由品读。

(2)指名朗读,自我,互相。

(3)齐读。

(4)课件展示火把由一线,然后看到一片,一大片最后变为满山遍野的景象。相机深化理解“满山遍野”一词。

(5)拓展说话:

1)、满山遍野的。

2)、请用“满山遍野”说一句话。

4、天色越来越暗,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是你掉在这井中,听到这声声呼唤,看到这火把满山,你是什么心情?带着体会读句子:顿时,我泪如泉涌。

(1)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读己的感受。

5、配乐朗读第六段。

6、是啊,这泪水中包含着多少成功,多少激动,真是百感交集,此时我的身体是冰冷的,心却是温暖,泪更是热的,同学们,让我们以朗读的方式来学习第七自然段吧。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本来以为只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会来救自己,可是,让他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出示句子:

2、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2)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句子: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4、指名读,齐读。

三、情感升华,再读课题。

2、指名带着体会再读课题,读己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1、课文学到这里结束了,爱的传递却没有结束。作者在这灯火之夜得到了一份浓浓的爱,因此写下这文章感谢人们的爱。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得到过很多爱。

2、说话训练:

让我为那些关心、爱护过我的人:

1)、唱一支歌。

2)、诵一首诗。

3)、写几句话。

4)、……。

3、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练说,再指名说。

五、。

六、布置作业:

像小作者那样,把自己得到关心、爱护的事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坚持听到。

哭喊抽搭泪如泉涌。

坚信看到。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篇十四

1、一起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学生自由说。

2、过渡:是呀,课文中描写的山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

2、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4、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5、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6、出示文中的词语:

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

焦急挣扎抽搭援救幸亏盲目。

7、指定小组进行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要把“我”送到乡下吗?

五、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段,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一乡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2~3自然段。

三、指名朗读课文2~3自然段。

1、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

4、当时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从这两段中找出人们关心我的语句。

6、我是怎么附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7、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现哭喊了?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3、那么我为什么不现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读了这两自然段,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6、为什么呢?你会读出这种语气吗?

7、全班齐读。要读出神气、独特的感觉。

五、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是怎样呢?亲人们是否会你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

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亲情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是一空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