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地形图的测绘实验报告 地形图测量报告(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1 02:38:00 页码:12
地形图的测绘实验报告 地形图测量报告(五篇)
2023-02-01 02:38:00    小编:ZTFB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形图的测绘实验报告 地形图测量报告篇一

第一部分,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深化对《数字测图原理》课程的理解,具体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过程与测绘方法;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程序及相关软件的应用。

2,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个方面的能力。3,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4,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5,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1,每小组施测一条约600m的四等水准闭合路线。2,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图根导线测量任务。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9月7日起,共为时30天,实习具体内容: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东校区,对一条长约600m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所包含的区域中应有图书馆,运动场,实验楼等学校的主要地物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图根导线测量都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在进行图根导线测量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通视情况一般,且多陡坎,沟渠的复杂地物,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图根导线测量带来了一定难度。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荆州市区的天气状况以晴阴天为主,并且时常伴随着小到中雨,气温也一直在12--25度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技术设计:

1,三、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

各类测站的选择: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选取3个普通水准标石作为固定点,将整个闭合回路分为6个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之间距离应适中。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一套s3水准仪 各项限差: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高差闭合差 i角误差

≤80m ≤5.0m ≤10.0m ≤3.0mm ≤5.0mm ≤±√lmm ≤20〃 2,地形图测绘:(1)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方法:采用图根三维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既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6个点作为控制点,并用油漆画⊕作为标记,由这6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点连线方向做为正南正北方向,给其中一控制点赋予坐标值(1000,1000,100)。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1个,反射棱镜2套。

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进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一测回观测,而三角高程测量时采用对向观测。在移站的过程中,采用三联脚架法,以减少操作和提高测量精度。

各项限差:

水平控制测量:(n为测站数)比例尺 闭合导线长度平均边长 导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j6 方位角闭合差 1:500 ≤900m ≤80m ≤1/4000 1 ≤±40〃√n 3、经纬仪测角:

水平角的观测的方法主要有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为了消除仪器的某些误差,一般用盘左和盘右两个盘位进行观测。所谓盘左就是相对观测者而言竖盘在望远镜的左边;盘右则是竖盘在望远镜的右边。

步骤:1、盘左位置,瞄准目标a,拧紧水平制动螺旋,调焦使目标影像清晰,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中心部分的竖丝精确地的照准目标a,配置度盘。为了避免盘右方向的读数小于180度而造成计算不便,通常将其配置在零度零一分左右。2、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1、2周后,再精确照准目标a,读数并记录在表中;3、顺时钟方向照准b目标,读数并记录,至此完成了上半测回。4、将望远镜变换到盘右位置,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并精确照准目标b,读数并记录。5、逆时针方向旋转并精确照准a目标后,读数并记录,至此完成了下半测回。上、下两个半测回合称为一测回。

(四)作业方法: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共有成员6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四人为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另外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杂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2,地形图测绘:

(1)图根控制测量:

在图根控制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四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按照三联脚架法对导线进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β,距离s,竖角α,仪器高i,目标高υ。迁站时,点i和点i+1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1站的基座上,第i站上则安置棱镜,再将第i-1站的仪器迁到第i+2站,随后再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五)计算成果及评价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对水准路线进行了往返观测,主要计算及其成果如下:

i角进行了两次检验及一次调试,两次观测过程中i角值分别为21秒和0秒,基本符合要求。

在由观测员读取各站观测数据后,立即由记录员算出视线长度及前后视距差,黑红面读数差以及黑红面高差之差,均满足限差条件。

内业计算后得出:往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0cm,高程闭合差为-1mm,返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35cm,高程闭合差为+1.5mm。以上各项数据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2,地形图测绘:

在进行了内业计算后,本小组地形图测绘的指标数据如下: 闭合导线长度:472.634m≤900m;平均边长:78.778m≤80m;

导线相对闭合差:1/94526.79≤1/4000; 方位角闭合差:55〃≤40〃√n=97〃; 高程闭合差:27.1mm;以上各项数据也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其中,所有的数据记录表均复印并作为附页。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在进行水准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之前,作为组长,我都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此外,由于实习是在校园内进行,人流量大且具有规律性,大家还分析了每个测段可能出现道路上车,人流量的时间,有选择性的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测段进行观测,这样,全组测量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仅仅用半天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个测回。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实习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是担任着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

3,有关数字的的技巧:在具体操作前,很多时候都觉得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中的数据计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逐渐掌握了一些有关数字方面的技巧:在水准测量的时候,对于前后视距累计差这一项限差,记录员在每一站读数完毕后应该立即计算得出,这样在下一站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对其进行调节。

4,因充分利用多人检核这一工具来避免在计算和测量之中的错误,从而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次数。

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1,团队中要对人员做合理的安排:例如,在图根导线的测量的过程中,全站仪转角时由于人数不够导致测量时间太长,造成小组成员劳累,我们采取了棱镜每边站两人,轮流扶镜的方法,大大减少了成员的劳累问题,这样的做法使得我们小组的作业效率有了相当的提高。

2,团队精神: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任务依然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晚上天气寒冷,休息不足等困难,一直加班到晚上八点,终于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

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非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

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许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进行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在学校这样相对比较容易的测区进行观测,我们许多同学都感到了疲劳,更不用谈那些在情况更为负责和困难地区进行的野外观测了。正是通过对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认识,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认识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地形图的测绘实验报告 地形图测量报告篇二

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深化对《数字测图原理》课程的理解,具体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过程与测绘方法;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程序及相关软件的应用。

2,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个方面的能力。

3,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4,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5,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1,每小组施测一条约600m的四等水准闭合路线。

2,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图根导线测量任务。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9月7日起,共为时30天,实习具体内容: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东校区,对一条长约600m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所包含的区域中应有图书馆,运动场,实验楼等学校的主要地物。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图根导线测量都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在进行图根导线测量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通视情况一般,且多陡坎,沟渠的复杂地物,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图根导线测量带来了一定难度。

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荆州市区的天气状况以晴阴天为主,并且时常伴随着小到中雨,气温也一直在12--25度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技术设计:

1,三、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

各类测站的选择: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选取3个普通水准标石作为固定点,将整个闭合回路分为6个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之间距离应适中。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一套s3水准仪

各项限差: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高差闭合差 i角误差

≤80m ≤5.0m ≤10.0m ≤3.0mm ≤5.0mm ≤±√lmm ≤20〃

2,地形图测绘:

(1)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方法:采用图根三维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既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6个点作为控制点,并用油漆画⊕作为标记,由这6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点连线方向做为正南正北方向,给其中一控制点赋予坐标值(1000,1000,100)。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1个,反射棱镜2套。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进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一测回观测,而三角高程测量时采用对向观测。在移站的过程中,采用三联脚架法,以减少操作和提高测量精度。

各项限差:

水平控制测量:(n为测站数)

比例尺 闭合导线长度平均边长 导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j6 方位角闭合差

1:500 ≤900m ≤80m ≤1/4000 1 ≤±40〃√n

3、经纬仪测角:

水平角的观测的方法主要有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为了消除仪器的某些误差,一般用盘左和盘右两个盘位进行观测。所谓盘左就是相对观测者而言竖盘在望远镜的左边;盘右则是竖盘在望远镜的右边。

步骤:

1、盘左位置,瞄准目标a,拧紧水平制动螺旋,调焦使目标影像清晰,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中心部分的竖丝精确地的照准目标a,配置度盘。为了避免盘右方向的读数小于180度而造成计算不便,通常将其配置在零度零一分左右。

2、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

1、2周后,再精确照准目标a,读数并记录在表中;

3、顺时钟方向照准b目标,读数并记录,至此完成了上半测回。

4、将望远镜变换到盘右位置,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并精确照准目标b,读数并记录。

5、逆时针方向旋转并精确照准a目标后,读数并记录,至此完成了下半测回。上、下两个半测回合称为一测回。

四,作业方法: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共有成员6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四人为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另外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杂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2,地形图测绘:

(1)图根控制测量:

在图根控制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四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按照三联脚架法对导线进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

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β,距离s,竖角α,仪器高i,目标高υ。迁站时,点i和点i+1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1站的基座上,第i站上则安置棱镜,再将第i-1站的仪器迁到第i+2站,随后再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五,计算成果及评价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对水准路线进行了往返观测,主要计算及其成果如下:

i角进行了两次检验及一次调试,两次观测过程中i角值分别为21秒和0秒,基本符合要求。在由观测员读取各站观测数据后,立即由记录员算出视线长度及前后视距差,黑红面读数差以及黑红面高差之差,均满足限差条件。

内业计算后得出:往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0cm,高程闭合差为-1mm,返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35cm,高程闭合差为+1.5mm。

以上各项数据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2,地形图测绘:

在进行了内业计算后,本小组地形图测绘的指标数据如下:

闭合导线长度:472.634m≤900m;

平均边长:78.778m≤80m;

导线相对闭合差:1/94526.79≤1/4000;

方位角闭合差:55〃≤40〃√n=97〃;

高程闭合差:27.1mm;

以上各项数据也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其中,所有的数据记录表均复印并作为附页。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在进行水准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之前,作为组长,我都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此外,由于实习是在校园内进行,人流量大且具有规律性,大家还分析了每个测段可能出现道路上车,人流量的时间,有选择性的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测段进行观测,这样,全组测量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仅仅用半天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个测回。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实习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是担任着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

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

3,有关数字的的技巧:在具体操作前,很多时候都觉得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中的数据计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逐渐掌握了一些有关数字方面的技巧:在水准测量的时候,对于前后视距累计差这一项限差,记录员在每一站读数完毕后应该立即计算得出,这样在下一站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对其进行调节。

4,因充分利用多人检核这一工具来避免在计算和测量之中的错误,从而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次数。

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1,团队中要对人员做合理的安排:例如,在图根导线的测量的过程中,全站仪转角时由于人数不够导致测量时间太长,造成小组成员劳累,我们采取了棱镜每边站两人,轮流扶镜的方法,大大减少了成员的劳累问题,这样的做法使得我们小组的作业效率有了相当的提高。

2,团队精神: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任务依然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晚上天气寒冷,休息不足等困难,一直加班到晚上八点,终于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

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非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

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许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进行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在学校这样相对比较容易的测区进行观测,我们许多同学都感到了疲劳,更不用谈那些在情况更为负责和困难地区进行的野外观测了。正是通过对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认识,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认识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本阶段的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图跟控制方案制定、野外选点、埋石及控制网观测;大比例尺野外数字地形图测绘。

6月23日到太白实习基地安排好住宿、短暂的午休后,王老师对全体实习同学进行了太白实习基地实习任务的指导。

导线测量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图跟控制测量图根点的选取、埋桩、观测与平差计算等,控制点的坐标有指导教师统一提供。开始由于对全站仪操作不熟练、导线测量流程不熟悉、电池容量不足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工作进展缓慢,且测得数据超限。重新仔细学习课本及实习指导书并更换电池后工作进度明显加快。6月27日上午对导线测量重新测量并计算得到了合格的成果。

碎部步测量阶段。碎部测量是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碎部测量步骤:1.定向 ;2.检核 ;3.测量。定向即将全站仪架在已知点,将棱镜架在另一已知点,将全站仪对准棱镜,再将已知点输入.检核就是把棱镜架在另一已知点,将全站仪对准它进行测量,如果得出的数据和以有数据的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明全站仪已经架好,可以进行测量,否则要重新定向。

说到这就得说说我们组碎部测量之初所犯的错误——没有进行检核就进行测量!由此导致在手工绘制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时上午测得的点跟下午测得的点无法匹配。对照其他小组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发现我们小组上午测得的图与实际位置相比旋转了大约20°。重新定向、检核后进行测量,问题解决。

碎部测量中,为了让小组的每一名小组队员熟练掌握数字测图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小组的六名队员采用了轮换作业的方法,每一项工作都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使每人都有练习的机会。我在不同的时段承担分别全站仪测量、记录数据、手工地形图展点、绘制草图、立棱镜的工作。

担任全站仪测量工作时:架设仪器,一定要拧紧连接螺旋的脚架制紧螺旋,并由记录员复查;要检查仪器与脚架的中心螺旋是否拧紧,观测员必须始终守护在仪器旁;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观测前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均为可信数据。

记录数据时观测数据必须直接记录在规定的手簿中,不得用其它纸张记录再行转抄。严禁擦拭、涂改数据,严谨伪造成果。在完成一项测量工作后,要及时计算、整理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好记录手簿和计算成果。

手地形图展点时要看准测得的数据,然后展点。图板上地形图与实际地形差距较大时先检验是否展点错误,如无措,重新测量出错点。

绘制草图时对于地物的综合取舍等要心中有数,并且应在先于立棱镜的同学确定好所测区域立棱镜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

由于我把笔记本带到了实习基地,每天回到宿舍我还对当天的数据用cass软件进行处理,加深了对测区概况的了解,并对下一步的测图工作进行计划安排。

本阶段通过老师的指导、小组合理的计划安排、小组成员齐心协力的工作,顺利完成了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数字测图工作;我也能够熟练掌握了该阶段实习的各项工作。虽然实习很艰苦,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巩固了课本知识,学到了很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

地形图的测绘实验报告 地形图测量报告篇三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名称: 地形图测绘实习姓 名: 杨秋凤 班 级: 测绘122 学 号: 2012210396

谷双喜 指导老师: 实习时间: 12月23日至12月29日 评定成绩: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制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2012210396杨秋凤

一、实习目标

巩固和复习《现代测量学》和《现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掌握测绘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等)和测绘成图软件ca的基本操作。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学会团队协作和与人沟通的技巧。

二、实习内容

1)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4学时,实验小组由4~5人组成。

2.水准仪1套,全站仪1套,木桩和小钉若干,水准尺一根、,小钢尺一个。

3.在实验场地选择一条闭合导线(3~4站),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4.实验结束后,进行三角高程导线计算、碎部点计算并绘制图形,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报告。

2)测区概况及外业数据采集

1.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图根导线测量都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在进行图根导线测量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通视情况一般,且多陡坎,沟渠的复杂地物,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图根导线测量带来了一定难度。

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荆州市区的天气状况以晴阴天为主,并且时常伴随着小到中雨,气温也一直在12--25度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外业数据采集 图根控制测量: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确定测区范围、边界、地形、地物然后在测区选定由3~4个导线点组成的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打下木桩,钉上小钉标定点位,绘出导线略图。1,四等水准测量:

(一)使用设备

ds3水准仪,47、48水准尺一对,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薄,铅笔,计算器。

本小组共有成员4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2人为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另外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在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注意事项

1.读取竖直角时,指标水准管气泡要居中,水准尺要立直。

2.每测约20个点,要重新瞄准起始方向,以检查水平度盘是否变动。

3各项限差

图根控制测量方法:采用图根三维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既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6个点作为控制点,并用油漆画⊕作为标记,由这6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点连线方向做为正南正北方向,给其中一控制点赋予坐标值(1000,1000,100)。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1个,反射棱镜2套。

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进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一测回观测,而三角高程测量时采用对向观测。在移站的过程中,采用三联脚架法,以减少操作和提高测量精度。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1)

在图根控制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两人负责棱镜,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按照三联脚架法对导线进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β,距离s,竖角α,仪器高i,目标高υ。迁站时,点i和点i+1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1站的基座上,第i站上则安置棱镜,再将第i-1站的仪器迁到第i+2站,随后再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3.限差要求

(1)边长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l/4000。(2)对中误差应小于±2mm。

(3)盘左、盘右测角的差值应小于±40″。

(4)图根导线的角度闭合差限差按40n计算(n为测角数)。(5)三角高程线路闭合差限差40d(mm)。(6)对相观测高差或单向两次高差较差≤0.4s(mm)。

3)碎部测量作业过程: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步步有检核”的原则。每次作业顺序为:

1.确定测站点。确定测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所以,在实际作业时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坡或山顶,以避免经常迁站。

2.架设仪器。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观测前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均为可信数据。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3.立棱镜,测量读数。立镜时要保证镜竿尽量竖直,每个碎布点保持间距35-45米左右。实际碎部点间距大多在35米左右,符合精度要求。全站仪能够自动保存数据,读数较快。一般有两到三人负责立棱镜,其中两人同时立镜。

4.记录。本次外业数据采集作业采用的是无码作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集数据速度快,缺点是只能是采集数据,无法对数据的性质进行分类记录,所以在观测同时要进行草图的勾绘,如:山脊线、山谷线、探槽等特殊数据就要在草图上记录下来,以便内业作业。一般由一人主测,另一人勾绘草图

5.测站点检验及校和。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300点)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和。检和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

五、内业成图

内业成图方法: 1)方法简介

在外业无码作业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内业将利用外业草图,采用南方cass 5.1软件进行成图。成图比例尺为1:2000和1:1000。地貌与实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确,符号利用要正确。所成的电子地图进行了严格分层管理,可出各种专题地图的要求。图形格式为dwg格式。

2)内业成图具体过程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1.dat文件的建立:在excel文件中首先输入该点的点号,再空一格,在第三格中输入x坐标的值,在第四格中输入y的值,选择csv格式进行保存,并将文件的扩展名改为dat。

2.展点(高程点或点号):在绘图处理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展点”项的“野外测点点号”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单击确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测点及点号。

3.dtm的建立:在等高线的目录下选择由数据文件建立dtm,输入绘图比例1:2000,选择不考虑坎高,回车以后在选择直接显示建立三角网的结果;

4.三角形的修改:在等高线的目录下选择“删除三角形”,“增加三角形”,“过滤三角形”,“三角形内插点”,“重组三角形”的命令,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可以对三角网进行修改。

5.勾绘等高线:在等高线的目录下选择“勾绘等高线”,输入等高距2米,选择“张力样条拟合”。

6.等高线的修饰(包括修饰与高程注记):在等高线的目录下选择“删除三角网”,修改不正确的等高线,并沿直线注记等高线或单独注记。

7.加图廓的方法:首先利用工程应用查询图框的长,宽;在绘图处理的目录下选择“加任意图幅”,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输入测图员的姓名、长宽、接图表等与图相关的内容,拾取图的左下角坐标。完成内业地图勾绘。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三、实习成果

(正文,宋体,小四)

四、实习心得与建议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

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实习总结报告总字数不少于3000字,封面页打印,正文内容要求手写,书写字体规范、清晰,请实习结束后提交给各小组指导教师。

地形图的测绘实验报告 地形图测量报告篇四

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1.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把课堂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2.进一步熟练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外业测量、内业计算、地形绘图 的技能,具备从事测绘工作的初步素质。

3.掌握大比例尺绘制的全过程,如1:500的地形图从图根控制到绘制地形图的全过程

4.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集体协作的精神,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的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贮存。 二.实习任务

1.绘制图幅为50×40cm2,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 2.完成400—600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工作,掌握其全过程。3.了解水准仪、全站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三.实习流程

1.探勘测区,选好控制点,领取水准仪和其他配套工具,并对仪器进行检核。 2.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实习步骤及水准仪的正确使用方法。3.做好出测前的仪器和人员的安排。

4.水准控制测量,测出各控制点的上、中、下丝读数,并记录。 5.闭合水准路线计算,计算出各点高程,核算超出误差重测。

6.使用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导线外业,测出各控制点的角度和距离。 7.导线内业计算,计算出各点的坐标。

8.大比例尺地形图碎步测量。使用全站仪和小平板对碎步点进行绘制。9.实习报告的编写。

10.报告考评及工作总结。 四.实习安排

1.人员的安排:每个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测量安排工作。组长对组员安排有致,做到充分利用。

2.时间安排: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量任务。 3.测量任务的安排:按照流程进行。五.测量中要具体做到:

1.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和用途,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2.明白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是主要有三个方面: (1)仪器误差:这是仪器本身在制造的过程过程中它的精度所决定的,属于客观误差来源。(2)观测误差:由于测量者的技术及水平的限制,造成的观测误差属于主观误差来源。(3)外界影响误差:测量是处于外界环境之下的工作因此或多或少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大气折射、地球曲率、地面沉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很难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3.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要求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测量者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数据处理方法减少误差。4.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还能提高测量的效率。六.实习内容 1.测量顺序

首先,进行仪器检校及踏勘选点,将控制点选在空旷、土质坚硬并且相邻点可以通视处点位选定之后,应立即画—个“十”字作为标志,并编写点号与组别,同时绘制“点之记”。其次,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获得图根控制点的高程。

再次,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的测量(平坦地区量距方便的情况下一般布设闭合导线)。(1)以两个测回对水平角进行观测;

(2)边长测量,是利用全站仪来观测的,一般每两个控制点间的平距进行往返观测;(3)平面坐标计算首先校核外业观测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分配,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各控制点的平而坐标。最后,完成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

(1)抄录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展绘到图上;(2)进行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2.测量方法

(1)了解测区的基本地形条件,根据测区的范围及大比例尺(1:500)测图要求,确定控制网的布设方案进行选点。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地势平坦,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的地方,相邻导线点之间应该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量距。点位选定之后,应画—个“十”字作为标志,并编写点号与组别。2.等外水准测量,用水准仪沿路线设站,单程施测,采用双面尺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小于100m,同测站两次高差的差数不大于6mm,路线容许高差闭合差为mm(或mm),式中l为路线长度的公里数,n为测站数。在每个控制点上用全站仪观测 2测回: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2″,两测回互差不大于38″。用全站仪对个导线边长进行往返观测,要求其相对误差小于1/3000。3.利用小平板仪与全站仪进行碎部点的观测与地形图的绘制。4.进行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3.精度要求

(1)采用双面尺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小于100m,同测站两次高差的差数不大于6mm,路线容许高差闭合差为mm(或mm),式中l为路线长度的公里数,n为测站数。同一边往、返测高差之差不得超过4d厘米(式中d为以百米为单位的边长);路线高差闭合差的限差为厘米(n为边数)。

(2)全站仪观测 2测回: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2″,两测回互差不大于38″。用全站仪对个导线边长进行往返观测,要求其相对误差小于1/3000。

(3)抄录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展绘到图上,要求控制点间的图上长度与坐标反算长度之差不超过 0.3mm。站点经纬仪对中偏差应小于5mm,以较远的点作为定向点并在测图过程中随时检查,经纬仪法测图时归零差应小于4′。对另一图根点高程检测的较差应小于0.2h(h为基本等高距)。跑尺选点方法可由近及远,再由远到近,顺时针方向行进。所有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都应立尺。地形点间距为30m,视距长一般不得超过80m。

地形图的测绘实验报告 地形图测量报告篇五

专业: 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方向)班级:09090

53地形图测绘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了解平板仪构造和用途,掌握平板仪的对点、整平、定向的方法。练习用联合测图法或测绘测图法,以及碎部点的选择和跑点方法。以1:500的比例尺在1站范围测绘实验区地形图。

2、实验仪器和工具:经纬仪、平板仪各1台,水准尺2支,皮尺1把,记

录板1块,量角器1个,3#图纸1张。

3、实验步骤:测绘法测图

1、安置仪器。安置经纬仪于01基础教学楼c座以北的草坪中设控制点

a,对中、整平,量取仪高i=1.545m,检测竖盘指标差x=-20’’,安置平板仪在经纬仪旁。

2、定向。将图纸固定在平板仪上,选择另一控制点b,将测板连接在脚架上安置在a点作ab为起始定向线,使ab方向与地面ab方向一致。

3、4、碎部点测量。在选定的碎部测点处立尺,用经纬仪测量各碎部点与b 的方向角、距离(视距测量法)、高程。转动量角器使观测的方向角值对准起始方向线ab 量角器零刻画线

即为碎部点的方向,依比例尺计算出碎部点图上距离确定碎部点图上位置。

5、不可通视区域的碎步测量。在测量教学楼时出现不可通视区域,利

用距离交会法以c座教学楼东西两处墙角为已测点测绘教学楼的不可见区域并绘图。

4、实验分析:起始方向线的确定时由于是目估测板水平,会产生误差,对碎部点的测量会影响到后来的不可通视区域的测量,因此为提高测绘精度在对选为已测点的测点进行测量时应确保在容许误差内或多次测量,以减小在不可通视区域测绘时的误差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