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文件和文件夹教案(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3:13:39 页码:14
最新文件和文件夹教案(大全10篇)
2023-11-20 13:13:39    小编:ZTFB

教案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必要信息。教案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完善和提高。

文件和文件夹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觉得作文有物可写,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教给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

让学生初步认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

教学重点:

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其作文兴趣。

教给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作文与做人的关系。

学情分析: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绝大多数同学对写作文不感兴趣,怕写作文,觉得作文无内容可写,少数同学考试时作文为个位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展示一个粉笔盒,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师归纳: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会得到不同的印象,同样道理,从不同角度看看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想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会得到不同结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从多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的道理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让视野更开阔。

二、以树为话题,有很多内容可写。

学生自由发言,有哪些内容可写。

师画坐标图,引导学生去发现有很多内容可写,开阔学生视野,学习这种画坐标图的方法。(见板书设计)。

方法指导:确定中心画坐标线注信息点综合信息。

小结:用此方法思考,可以看到有许多可写的内容。

三、以我为话题,模仿刚才所画坐标图画一幅出来,看看有哪些内容可写。

1.通过讨论画出坐标轴。

2.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注信息点,其余同学在下面画。

3.大家自由发言,对黑板上的图进行补充、订正。

4.小结:大家非常聪明,许多我没想到的大家都能想出来,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一类方法,就像推倒了思维上的种种障碍,视野开阔多了。可是,要想看得更远,还得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站得更高。视野开阔了,不仅对写作文有好处,而且对我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大有好处。

四、积累知识与开阔视野。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积累知识能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五、做人与视野。

以被老师批评为话题。

以妈妈为话题。

六、小结:

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自由谈)。

七、作业:

以妈妈为话题画坐标图。

附板书设计:

文件和文件夹教案篇二

(1)了解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有哪些内容。

(2)了解编辑菜单有哪些常用命令。

(3)了解文件的移动、复制和删除的概念。

(4)学会文件的移动、复制和删除的操作。

(5)学会文件夹建立的操作。

(6)通过上机实习,体验文件移动与文件复制的区别。

1、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含义,了解多种文件类型。

2、为文件夹命名。

3、文件的移动、复制和删除的基本操作。

4、文件的移动与复制的区别。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应用计算机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操作技能之一,内容都、难度较大。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比喻方法讲解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及其简单操作的方法,还要突出学习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合作性的特点。本教学设计采用讲解、演示法、发展式教学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1、认识电脑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图像展示多种文件类型。

图像文件、文本文件、声音文件、程序文件等。了解到文件都有一个名字,文件名字的后面是“扩展名”(类型名),表明了这个文件的属性。如:txt,文本文件;bmpjpgjpeg,图像文件;zip;rar,压缩文件;mp3,声音文件;swf,动画文件;flvavi,视频文件.

学生找一找,自己电脑中的文件,你知道哪些类型的文件。

2、文件的移动:

(1)演示文件的移动操作,利用课件辅助教学。(2)请学生口述操作步骤,教师板书。

5、文件夹的建立:展示文件夹的图标。

了解到文件夹都有一个名字,同一等级系统中的文件夹,不能够重名。如果我们想把一些文件放在一起,以便管理,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你们想知道怎样建立一个文件夹吗?a、请学生通过自学后示范建立文件夹。b、全班练习建立文件夹。(你觉得你已经学会建立文件夹的同学,请举手。你觉得你还需要别人帮助的,请举手。)。

总结课堂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简评,表扬先进,督促后进生。

文件和文件夹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有哪些内容。(2)了解编辑菜单有哪些常用命令。(3)了解文件的移动、复制和删除的概念。(4)学会文件的移动、复制和删除的操作。(5)学会文件夹建立的操作。

(6)通过上机实习,体验文件移动与文件复制的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含义,了解多种文件类型。

2、为文件夹命名。

3、文件的移动、复制和删除的基本操作。

4、文件的移动与复制的区别。

三、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应用计算机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操作技能之一,内容都、难度较大。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比喻方法讲解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及其简单操作的方法,还要突出学习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合作性的特点。本教学设计采用讲解、演示法、发展式教学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1、认识电脑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图像展示多种文件类型。

文本文件。

bmpjpgjpeg。

图像文件。

zip。

rar。

压缩文件。

mp3。

声音文件。

swf。

动画文件。

flvavi。

视频文件。

学生找一找,自己电脑中的文件,你知道哪些类型的文件。

2、文件的移动:

(1)演示文件的移动操作,利用课件辅助教学。(2)请学生口述操作步骤,教师板书。

4、文件的删除:

5、文件夹的建立:展示文件夹的图标。

了解到文件夹都有一个名字,同一等级系统中的文件夹,不能够重名。如果我们想把一些文件放在一起,以便管理,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你们想知道怎样建立一个文件夹吗?a、请学生通过自学后示范建立文件夹。b、全班练习建立文件夹。(你觉得你已经学会建立文件夹的同学,请举手。你觉得你还需要别人帮助的,请举手。)。

五、课堂总结。

总结课堂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简评,表扬先进,督促后进生。

文件和文件夹教案篇四

单元价值地位:本单元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对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单元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知识,win98操作系统的桌面组成,窗口,文件夹和文件有关操作。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的软件”、“视窗windows”、“文件资料的管理”、“文件夹的使用”、“文件的`操作”。

单元教学过程():理论部分,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先高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问题,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我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化。上机部分,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使用辅助教学软件或课件来创设情境,以电脑为意义建构工具,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交流反馈、总结规范等环节,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培养技能。教学中,我还灵活运用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单元评价:采用自我评价、个人评价、教师评价三种方式。评价项目中行为习惯占40%,随堂练习占60%,随堂练习中又分为“你能行”“你完成了会更棒”“我们边玩边学”。最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文件和文件夹教案篇五

了解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就是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新建、重命名、移动等;掌握文件新建、重命名、移动的基本操作和各种方法。

1.知识目标:

(1)新建、重命名文件夹。

(2)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3)学会撤销错误操作。

2.能力目标。

以具体的任务为驱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际动手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系列实践任务,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管理意识和规范有序整理文件和文件夹的习惯。

1课时。

重点:(1)新建、重命名文件夹。

(2)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3)学会撤销错误操作。

难点:掌握移动文件或文件夹的各种方法。

硬件准备:计算机房。

软件准备: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教学用幻灯片及相关练习文件(文件夹)。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

导入。

播放动画1:随着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圆满成功,人类逐渐实现了探索太空的目标。大飞鸟博士邀请图图去太空旅行,出发前图图遇到了他的烦恼:不知道如何收拾杂乱无章的太空舱。我会问学生:“如何帮助图图快速的整理好?”学生通过思考对物品要分类摆放有了一定的认识,体会到不良习惯会对学习和生活带来麻烦。

2新授。

一、新建文件夹步骤如下:

(1)在指定的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出现一个菜单。

(2)选择新建。

(3)把鼠标移向文件夹。

(4)在空白处单击鼠标。

二、重命名文件夹步骤如下:

(1)把鼠标移向需要重命名的文件夹。

(2)单击鼠标右键。(3)输入文件夹新名字。

(4)在空白处单击鼠标。

在这里主要介绍单个文件和多个文件的移动方法。

1.单个文件的移动。

关卡1:图图在太空站为大家带回了好多礼物,有外星球的照片还有培育的花草和农作物,请同学们把“百日菊”文件放到“花儿”文件夹,也就是移动,顺势解释移动的概念。

由同学上台演示,再请同学总结步骤,学生自主练习。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

2.两个文件的移动。

学生一般会使用上面介绍到的“选定、拖动”的方法,我会提问大家:如果需要移动的两个文件在位置上不连续有间隔或者需要移动几十个文件时,这种方法好不好?学生意识到这种方法的缺点:只能移动连续的文件且数量较少。这时我会提醒大家大飞鸟博士不是这么做的,请同学们听语音。

学习了“ctrl”键的使用,请同学们使用新方法完成此关卡,但是现在“大麦”、“生菜”已经移动到“农作物”文件夹了,怎么办?同学们在上学期画图软件中已经学习过撤销快捷键ctrl+z的使用,这里作为复习。

3.移动多个文件。

关卡3:请同学们将“火星”、“水星”、“土星”、“木星”同时移动到“外星球”文件夹。

此环节我会先请同学们用ctrl键来移动这四个文件,提出关键问题:使用crtl键时,每点一下鼠标选中几个文件?(一个)。

4这两个功能键在哪种情况下更适用?

小结。

1、ctrl:不连续(间隔)的文件。

2、不管在学校还是家庭都要养成分类整理的好习惯。

作业:课后练习5。

板书设计:

一、新建文件夹。

二、重命名文件夹。

三、移动(选定拖动)。

四、ctrl:不连续。

shift:连续。

文件和文件夹教案篇六

1、教师:把文章文字编排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我们大家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作品做的更完美。

2、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完成评价表剩余评价内容。

1、学生继续操作修改。

2、完成评价表剩余评价内容。

通过互比互学,共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让更多学生扎实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件和文件夹教案篇七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并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认识几种常见的文件类型。

(3)、能新建文件夹,并按需要命名。

(4)、理解文件分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养成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

(2)、掌握建立文件夹和重命名文件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资料存放与管理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好,认识常用的各种类型的文件,有利于本课教学。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文件夹的概念及其与文件的关系。

(2)、了解文件的类型,认识几种常见的文件类型。

(3)、根据需要建立文件夹并命名。

2、教学难点。

(1)、了解文件夹的概念及其与文件的关系。

(2)、了解文件的类型,认识几种常见的文件类型。

(3)、根据需要建立文件夹并命名。

四、教学过程。

【讲授】。

(一)课程开始提出三个关于课程的问题,帮助学生们理解本堂课内容。

1.什么是文件。

2、怎么管理文件(重点)。

3、为什么管理文件。

(二)通过例子。

课程中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同学们理解分类管理的好处。

通过以上的导入,教师首先给同学们介绍文件的概念。让同学们心里对文件有一定的了解。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文件以及文件夹的概念,下面老师将通过操作的方式给同学们演示一遍创文件夹的操作。在演示完成后给几分钟时间让同学们根据老师的ppt自己创建出文件夹。

最后通过老师刚刚创建文件以及文件夹太多了为由,引出删除文件夹和文件操作。后面同上。

经过以上的授课,老师再次引出开课的三个问题,并逐一进行回答进行今天课堂的总结,并告诉同学们要勤加练习。

【练习】评测练习。

在父母的协助下,将自己家庭电脑上的文件进行整理。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理好了文件,将它们整齐地安放在自己的电脑里,查找起来多么方便啊!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养成将文件或生活物品分门别类整理的好习惯,这样能使我们做事更有效率哦!

文件和文件夹教案篇八

(一)认知目标:

2、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掌握设置文件或文件夹。

4、了解库和回收站。

(二)能力目标。

1、观察能力。

2、思维能力。

3、实践动手能力。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能够通过自己主动的分析与判断在众多的操作方法中,找出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2、设置文件或文件夹难点: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1、演示教学法。

2、问题导入教学法。

1、提问,导入新课(3分钟)。

2、讲授新知识(20分钟)。

(1)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概念。

1)文件2)文件夹3)路径。

(2)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1)创建文件和文件夹2)重命名。

3、小组练习巩固(15分钟)。

4、问题测试(4分钟)。

5、课堂小结(3分钟)。

文件和文件夹教案篇九

这节课是东莞市初中信息技术使用的教材第一册(上)第二章第四节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这节课的内容为“查看文件与文件夹、搜索文件与文件夹、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删除文件、格式化磁盘”,主要通过老师精讲、任务推动学习法,让学生理解外界的各种信息是以什么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的,学会如果系统的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这部分内容在本书中占重要地位,在以后的个章节的学习中,都要使用到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1)、知识技能:

1、熟练掌握查看计算机中的文件的方法。

2、熟练掌握计算机中文件的操作:搜索、复制、移动、删除。

3、熟练掌握分类整理计算机中的文件。

2)、过程与方法:创建一个情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老师精讲,让学生快速的吸收学习的内容;通过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节的内容,不但让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还可以培养学生整理计算机中的文件,合理分类,形成良好的计算机素养。

1)、重点。

1、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和命名。

3、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复制、移动、删除2)、难点。

树立掌握、灵活运用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强,但系统学习比较薄弱,需要加以任务驱动学习。在此之前,他们已学习计算机的操作与使用。部分学生在课余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为本节课打下基础,但他们只是感性的记得操作步骤,对如何管理文件资料,缺乏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另一部分学生课余操作较少,不懂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1)、情景创设。

大家看到讲台上有一堆试卷。每个同学都会有许多试卷,平时测验的、练习的、语文的、数学的,随着期末的到来,试卷就越来越多啦.如果这些试卷乱堆在一起,等到你要找某种试卷就非常麻烦。

师: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存放这些试卷时,查找起来才可以方便点?生:用夹子把他们分门别类。

师:对,用夹子,或其他一些工具将他们分类,分成语文的、数学的等等。这样要找某张试卷就容易啦。不要觉得这种整理很麻烦,事实是很有必要的,它会提高你的学习效率!引入语:同样的,随着同学们电脑里的东西多了,例如下载的图片、动画、音乐多了,电脑里就会很乱,这些计算机上的信息就是文件,而文件夹就是在计算机磁盘空间里为了分类储存文件而建立的目录。这节课十分实用,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用到,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2)、讲解过程:

(1)、查看文件和文件夹。

1、在文件夹中查找任务:

2、在资源管理器中查找任务:

在“我的文档”窗口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文件,观察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的特点,尝试通过它来查找你要的文件。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二、搜索文件和文件夹。

1、在本地磁盘中搜索任务:

查找保存在本地磁盘上、文件名有“绕口令”三个字的录音文件。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2、在“网上邻居”上搜索任务:

在“网上邻居”中查找提供文件共享的计算机,并查看其共享文件夹中的内容。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实践:a、搜索本地磁盘中的音频文件,使用媒体播放器软件欣赏一下。

b、搜索“网上邻居”中提供共享文件夹的计算机。

三、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任务:

把前面录制的声音文件和绘制的图画文件作为作业提交到老师指定的计算机上,复制到指定的共享文件夹中。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实践:在“我的文档”中新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名由你的入学年份、学号和姓名组成。把你自己的录音文件、绘制的图画移动到新建立的文件夹中。通过网络,把这个新建的文件夹复制到老师的计算机上,建立一个文件备份。

b、试在资源管理器中,把在右面窗口显示的文件拖动到另外一个文件夹中,这个文件夹可以是右面窗口中的文件夹,也可以是左面列表中的文件夹。

五、格式化文件。

实践:在确保作业已经提交的情况下,把你的文件夹中多余无用的文件或文件夹删除,以便节省存储空间,为其他同学使用计算机提供一个良好的、整齐的环境。

练习:完成课本48页的“本章检查站”的练习。

文件和文件夹教案篇十

一、教材分析:本课以人物对话形式引出文件操作与文件夹操作一样,可以有新建、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本课进一步熟练菜单及按钮操作。文件选定及复制是本课教学重点。本课能进一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知识形成的特点是:直观感知——实践操作——形成表象——构建新知。学习本课时,其中复制文件,移动文件,文件重命名等操作与第六课中文件夹的相应操作类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对文件建立及复制还是第一次接触。教学中,我注重给予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天地,采用“知识迁移”与“任务驱动”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下,以“知识迁移”方式进行,由学生交流、总结操作方法,教师进行归纳,规范操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学会文件基本操作,掌握选定一个和多个文件的方法;掌握删除、复制和移动文件的操作方法;能够理解移动与复制的区别。

能力和方法——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和良好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内容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导入新课。

出示讨论话题:“机灵从计算机c盘的mydocument文件夹里找到了她喜欢的图画文件,想把图画文件保存到软盘上带回家。可是“机灵”不会操作,我们大家一起帮她好吗?今天我们学习文件操作。

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讨论时注意纪律。

创设情境,为导入新课作准备,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此时充满了兴趣。

学习。

一.任务驱动:

出示学习任务:1、会选定文件,对文件进行复制、移动、删除和重命名。2、观察复制文件和移动文件的区别。

二.直观教学。

(一)选定文件。

1、情境设置:在c盘的mydocuments文件夹中,这三个文件,怎么办?

2.师边讲边演示:(1)首先要选中这三个文件,但是。

单击鼠标每次只能选中一个文件,这时按下ctrl键不放,文件,松开ctrl键,再单击文件。

(2)对选定连续的文件,可以单击第一个文件,然后按住shift键不放,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松开shift键,则全部文件被选定。

4.引导观察复制和移动文件有什么区别。

5.重命名文件,怎么操作呢?轻轻按一下右键,你就知道啦。

明白自己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生认真思考,带着任务,学习新课内容。

生操作,看到选定的文件变成蓝色。

生分组操作、讨论观察。

学生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如何对文件复制、移动、删除等方法。

生思考分析,在小组内讨论。

生在师引导下进行重命名的操作。注意发现规则,总结。

2—3名学生上台演示反馈。(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

让生明确目标,带着任务学习。

利用知识迁移,易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增强主动学习的欲望。

培养观察、比较、探索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的技能。做好“补差”工作,让每名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小结。

学生成果展示(选定,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文件)各组演示对单个或多个文件的各种操作。

反馈及小结;机灵想把c盘上的my复制到软盘中,怎么办?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生回答问题。

“提优”表扬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实施效果:90%生能较熟练地对文件进行操作,进行选定,删除,复制和移动,以及重命名,知道移动和复制文件的区别。

课后反思:1.创设情境,引发疑问。

上课伊始,创设“问题讨论”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实际问题中,把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知识迁移,精讲多练。

信息技术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本课中我精练地讲解了本课内容,加上朗诵示范,多让学生操作,去实践,去发现,去操作,去创新。同时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已学知识迁移,形成新知。最后,“提优补差”,让每名学生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3.任务驱动,自主体验。

新课教学中,出示学习任务激励学生,让学生带任务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利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通过操作实践去检验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人的技能,使每个学生得到个性化的体验空间,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学习任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