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0:15:01 页码:7
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大全8篇)
2023-11-11 20:15:01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思考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并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怎样保持身心健康,享受快乐人生?通过阅读下面的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一些实用的总结写作技巧和经验分享。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篇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一亿。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大量中青年人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家乡,由此在农村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从学习说,很多留守儿童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要么是为父母学,要么是为了走出家乡,这影响到学习的后劲和成绩。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差,自制力弱,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通过对身边小学生观察中发现,学习态度不端正、有撒谎欺骗等不良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80%。这些孩子绝大多数,因为父母外出而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从而失去了学习上很好的监督,学习态度逐渐散漫、不端正,有些甚至出现迟到、不交作业、撒谎等现象。

从情绪方面说,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同长辈进行。

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有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有的儿童则有焦虑心理,抑郁症状。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由此可见,即使给予充分的物质上、生活上的照顾,但不能培养他们积极正确的自我意识,也是不行的。留守儿童会出现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如果教师忽视对他们的管教,加上没有父母的监督,结果只能是放任自流。还有些孩子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后,其自尊、自信受到严重影响,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人疼爱,只有缺点没有优点,是个孤独的人。这些孩子做事就会很偏激。因此学校、家庭应重视学生自由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这些孩子归根结底的原因,总是缺少父母那里的关爱,作为教师就需要尽可能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心理意识。针对问题,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提供一些对策。

一、感受集体的温暖,提高他们的爱心。

人类成长离不开团体生活,个体成长与团体发展息息相关。例如把优秀学生与他们编在一起或同桌,建立“兴趣小组”开展“学习手拉手”等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不再孤独、压力和不安全感。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自我体验和认识,以提高爱心。

二、挖掘儿童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智能强项,使儿童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三、是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

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四、是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五、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建立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此外,还要开设心理信箱,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开设亲子热线,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办心理健康专栏、板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

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平时的交谈中潜移默化地帮助这些特殊的农村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让他们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完美无缺。相反,经受挫折和磨难洗礼后取得的成功,才具有更高更深远的价值。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搏击人生的远大理想、勇气和坚韧的意志。

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大家所共同希望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要责任,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篇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巨作用,认识到生命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儿童的发展。让每个儿童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虽然幼儿教育问题得到改进,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问题颇多。农村学前教育成绩和问题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

对于教学内容方面:一是缺乏适宜于农村幼儿园的教材。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学习的教材主要是立足于城镇幼儿园,多内容源自于那些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课程资源,而农村孩子身边熟悉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丰富的农村自然与文化资源,却极少在教材中体现。教师只能从教材到教材,照本宣科,幼儿被动学习的状况难以改变。课巢排不尽合理,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学习,而像绘画、唱歌、进行小制作等很少,不利于孩子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其全面发展。某些学校迎合家长的要求,教学内容小学化,幼儿接受比较困难,影响学习兴趣。60%的家长认为“学好课本知识,考试得高分”尤为重要,26%的家长觉得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也很重要。二是村里一些幼儿园的课间较为单调,很少有幼师组织孩子做游戏,孩子门基本上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学校若是有滑梯、秋千等设施还好,但是农村学校的条件都比较差,不具备这些设施,幼儿们的课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丰富多彩。三是调查发现幼儿的作业负担较轻,66%的家长认为作业适中、负担一般,27%的家长认为作业太少,7%认为孩子作业多、负担重。

关于幼儿园收费问题,约有65%的家长表示能接受,6%认为不能接受,29%说无所谓交多少,家里就一孩子。“你孩子就读的幼儿园是否存在乱收费现象?”部分家长并不明确知道是否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当问及“假如存在乱收费,您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100%都选择忍气吞声,“他们乱收费没,我们也不清楚,就算乱收费了,我们也没办法,别人交,我们就交,为了孩子嘛!”

最后是幼儿的入园率不能达到百分百,少部分四五岁的小孩仍在家里玩耍。对于有校车接送的孩子基本都去上学了,但是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幼儿园较远接送不方便又无校车接送,就让孩子在家多呆些时间。

从幼儿园方面: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入园难”的问题在偏远农村尤为突出。调查发现,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均衡,市区和城郊乡镇幼儿园密集,农村幼儿园极少,导致不少家距市区较远的家长,不得不进城租房陪伴幼儿入园,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经济活动。幼儿园也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房屋简陋、场地狭小、设备陈旧等问题。某些幼儿园对基础设施、教师工资等的投入太少,由于工资待遇太低,致使农村幼儿教师人心不安,流动性;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幼儿教师不愿在农村幼儿园任教,造成农村幼儿园师资质量不高,特别是专业素质与实际需要差距很。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不顺,没有经费和人员保障。教育行政部门普遍映,学前教育经费从未纳入财政专项预算,一般是占用义务教育经费;幼儿教师没有纳入国家编制序列,多是在小学编制中调剂;对幼儿园管理乏力,服务不到位。从幼师了解到,学校从来没有组织过对老师的专业培训。

从教师方面:幼师的受教育水平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有的“幼师”是在学校“打工”的,并不是从幼教专业毕业的,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当问及对孩子的老师有何评价,多数觉得还行,责任心较强,有耐心;然而,也有的家长说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甚至有多学生体罚的现象。

从家长方面:就拿收费来说,很少有家长监督学校是否乱收费了,要多少就交多少,就算有也宁愿忍气吞声,没想过向教育局举报等来维权。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或期望也随之变高,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学习好,读书成才。但是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把孩子交到学校就行了,很少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调查发现,农村出门在外的家长似乎更关心孩子的学习,他们会打电话询问老师和抽空辅导孩子的学习。

从政府方面:政府对农村幼儿园的政策不完善,出台的`支持幼儿园发展的政策较少,对幼儿园的经费投入不够,幼儿园发展较为艰难,教育部门依法行政的力度不够,缺乏规范化管理。一些地方对幼儿园违规行为查处不力。办园以盈利为目的乱收费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未经登记注册非法办园。

对于幼儿园方面:在学校的信息公开栏里公布收费状况,让广家长心中有数,接受监督。要坚持幼儿园的公益性质,合理收费,实行评级分类,按类别等级和地域区别确定保育费标准,资助农村僻家庭子女入园。对现有公、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行必要的专业培训考核制度,对现有公、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行必要的专业培训考核制度。严格准入制度,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幼师的质量。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幼儿营造快乐学习生活的环境。制定、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逐步做到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园教师同工同酬,鼓励和保护农村幼儿教师安心从教,并吸引中师和中师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以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对于家长方面:纠正“教育是学校的事”的错误观念,加强同幼儿园的联系,主动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流,认识到生命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改变育儿观念,孩子不仅仅是学好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如何做人,这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吧。

对于政府方面:坚持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教育的方针,政府对幼儿教育予以充分关注,促进教育的化发展。要进一步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公平性和福利性地位。加地方政府投资的力度,实现幼教经费的逐年增长,逐步提高幼教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扩政府的资金使用范围,逐渐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实现早期教育公平。制定优惠政策,加政府的隐性投资,鼓励社会多种力量办园。减轻幼儿园的负担,鼓励社会资金用于举办不同体制、不同形式的幼教机构,发挥社会力量办园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与管理,重视安全的督查。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篇三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正日益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尤其是农村的教育问题.

一、调研对象。

1、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宝龙村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其落后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房屋陈旧。因为宝龙村为乡中心,面积大,而人口分布不均匀。小学一般是村属小学,规模较小,在校人数在500左右,因而村里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些学校来建造校舍。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现了我们走访时的破败景象。

第二,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

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一个劣质篮球场(有的中小学篮球场地是裸露的土地)及一些歪倒不堪的双杠,水泥乒乓球台而已,至于娱乐设施则更谈不上。

第三,教学设施欠缺。

据我们走访观察,除个别学校外,宝龙村大部分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计算机等教学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2、关于教育收费:

收费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对教育收费问题反映尤其强烈。虽然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但孩子上学的费用仍在农村家庭支出中占有较大比例。

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显示:15%的民众表示教育仍很沉重,65%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但占家庭开支的比例较大,仅有20%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且占家庭收入比例少。我们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宝龙村人民收入状况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其二,教育费用的确有乱收费嫌疑。据一村民反映,其孩子五年一班的费用竟超过了300元。当然去年政府免除了教育附加费,使得学费相对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如红旗村一村民家有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四年级,一个上小学二年级。前年两小孩的学费总共为670多元。而去年两人学费仅为360元。但仍有一些群众反映,认为有乱收费现象存在。

统计结果显示:大约36.3%的民众认为现在学校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47.9%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现象存在,但不多,仅15.8%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的现象极少。从这些统计资料我们不难看出,民众对教育收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一是民众对教育费用的名目及相关数目的不了解导致农民怀疑教育费用的合理性,甚至以偏概全,只要学校收费就认定为乱收费。一是部分学校的确有乱收费的现象存在。

学杂费的收取无序及相关部门对费用缺乏统一管理或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部分学校对规定落实不到位是造成乱收费现象的主要因素。

3、师资现状分析:

据调查,目前宝龙村师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教师学历水不均,城乡教师差距大。据我们调查,宝龙村的中小学本科生教师人数仅占总教师人数的15%左右,而城市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要高很多。其二,教师流失严重。其三,乡镇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其四,峦山镇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缺少年轻教师,教学缺乏新意和改革。

最后,缺少专业英语教师,农村小学从四年级才开始教授英语,而城市小学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

三、我们应当采取的农村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面对农村教育问题的现状,我们通过采访调查并结合具体情况,总结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第一,应该实行校长任期制。实行校长任期制,是避免校长经常性流动给学校带来影响的较好方案。任期制给了校长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改革,从制度上保证了其改革措施的连续性。

第二,学校还应建立教师奖惩体制,成立教师评定委员会,综合教师一年来工作情况,通过严格的审核,由监督体系对教师作出综合评定,并由此决定教师奖罚金数目。这样可调动教师积极性,使其更专心投入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可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四制改革”是指“教师聘任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师制”。

第四,提高教师工资,以吸引教师就职。

第五,政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四、结束语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

通过我们的走访与调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农村孩子的不仅需要上学,更需要上好学。为了让农村孩子上好学,学校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应当重视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家长们也应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愈来愈重视,农村的教育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村教育成功改革指日可待。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篇四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日益重视,无论在教育的意识上,还是在教育的积极性上,都超出以往任何时期。然而,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的因素影响,农村学生家长把“智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他们看来,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就好,深信“分数代表一切”。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只重智育,对子女有什么兴趣、爱好和能力却看不到,当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出现问题时疏于引导、矫正,为青少年时期的犯罪埋下祸根。

2、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劳动,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很少。他们的心里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忽视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很多家长在空闲时间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等赌博行为,无暇顾及子女,使家庭教育流于形式,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3、农村家长家教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方法简单,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农村家庭中,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还是根深蒂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绝对权威,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农村家长的头脑中,严重束缚了家庭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中国人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普遍存在。当子女犯错误时,农村家长往往采取简单而粗暴的体罚方式,训斥棒打,全然不顾子女的感受如何,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正确的思想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

4、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很多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

随着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现在农村家庭中的年轻一代在外地打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教育子女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造成了农村中隔代抚养的现象。由于老一辈养老防老、光宗耀祖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孩子大多娇惯溺爱,过份迁就,缺少必要的管教,使孩子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农村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5、农村家长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教育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推给了老师。家长不会主动找学校、老师交流意见,不会和学校配合,习惯替子女说话,还时时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的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家庭教育名存实亡。

6、当前的教育现状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据调查统计,大专及以上阶段年人均教育费用达到9436.43元,这对于收入不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另外,在现阶段,就算是大学的毕业生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也是很困难的。这样一种“高投入”与“低产出”的不平衡现象,使得许多讲求“实惠”的农村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降低了培养子女的热情。

1、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向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

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的匮乏,成为农村家长合理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障碍。因此,提高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是搞好农村家庭教育的根本,而办好“家长学校”不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作为教育部门应该从提高家长的认识,转变观念入手,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家庭教育的知识,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时常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方法,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去教育,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庭教育滞后的问题,培养出合格的家长,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

2、努力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动机与教育内容,更主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作为家长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认真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农村的家长要努力做到:(1)提高自身素质,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2)事事表现出家长的风范,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3)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4)多让孩子接触外面的社会,让其增强对不良环境的免疫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要充分地了解子女并实施科学的教育。

理解万岁!孩子最信任的是父母,他们对父母尊重、信任、听从,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因此,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要充分从各方面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孩子的长处,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家长应该以自己的学识修养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去感染和熏陶孩子。在教育子女时要多一些理智因素少一些情感因素,多一些科学方法少一些粗暴手段,多一些先进的教育科学知识少一些教育的盲目性。只有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实施科学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家庭配合的学校教育永远不能完成教育任务。作为肩负农村孩子教育重任的学校有责任主动和家长联络,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学校应该制定一个具体的和家长交流联系的方案,通过诸如家长会、家访、书信交流等方式形成学校制度性的决策,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作为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将学校的温暖、教育的理念带给学生的家长,以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5、加大教育的投入,减轻农民的负担,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促进农村教育的振兴。更要在广大的农村中努力营造尊重知识,重视文化的社会氛围,消除“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家长中的消极影响。要切实从各方面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广大的农民乐于培养孩子成才,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理念。我们要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农村家庭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关注农村的家庭教育,做好农村儿童的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各方面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成效性,关注农村家长素质的提高,落实“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培养更从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篇五

从广义上说,一个人从幼儿期、青壮期,到衰老期,是一个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个人自学。这四个方面的教育有主有从,有先有后,应统一协调,配合密切,构成一个育人的整体。大家都知道,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而后天的教育尤为重要。一个人从婴儿到进入小学以前,基本上由家长教育,进入小学以后,也还是有较大部分时间在家接受家长教育。家庭是培养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父母是人生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儿童能否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经常听到一些农村家长总结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育时说:“养了孩子,教了孩子,但并不真正了解孩子。”从这一点也说明了目前农村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当前农村的家庭教育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家长素质低下、水平不高、方法不当,与学校、社会的要求和青少年儿童的期望相距甚远。

育方法简单粗暴等。青少年儿童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因而很容易滋生不良品行、习惯以致失足堕落。

2、有些农村家长只顾自己工作或赚钱,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学校、老师,平时孩子由祖父母或外公婆领养。这些“隔代家长”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基本上是溺爱、放纵。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的任性和自私的性格,稍有不满,常常出去,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小兄弟”或“社会垃圾”为伍。

3、部分农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人格、品行的塑造,总是把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期望都强加在子女身上,盲目地为子女的未来进行设计,而不去了解、研究新时代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不顾及子女智力发育规律和兴趣、条件等因素,很少去考虑教育方法对子女是否可行。而是随家长主观意志包办代替,拔苗助长,出现了盲目的智力投资和违反教育原则的过分苛刻要求,收到的效果却是事倍功半。

有些家长本身的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低,缺乏正确理想,讲究实惠,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思想影响子女,从而养成了孩子自私心较重,只讲究物质享受的思想。

5、部分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学习的辅导或监督十分困难,长年在外务工的家长其女子只能由长辈领养,根本谈不上指导,只会是放纵、溺爱。其次,家长因工作、生意、办厂早出晚归,限于时间和水平,很少有时间和精神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能过问一下就很好了,根本做不到细问或更多的关心,大部分家长还认为子女上学读书应该由学校管教,家长只负责供给,不出问题就放心了,一进子女在学校出问题或听到学习成绩不好,便非打即骂,痛斥一顿。

6、部分农村家长压抑了子女的课外正常兴趣,给子女只是增加学习负担,而不考虑子女的智力发展和自身素质的发展,导致他们常在家长面前撒谎或产生厌学的不良行为。

7、部分农村家庭(组合家庭、残缺家庭)的不完整、不和睦,也直接殃及到子女的健康成长。

有良好的思想品行教育,养成良好的个性和习惯。

二、对策与方法。

(4)设立“班级家庭联系卡”;(5)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

(6)建立每月半天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

(2)班级家长会;(3)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4)“家长开放日”,学校大型活动、学习汇报表演,让家长、子女一同参加。

学活动,如“学校教育的目的与要求”、“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征”、“青春期教育”、“学生智力开发与家长的培养”、“法制讲座”、“家教的方法与措施”等现实教学内容。学校按不同类型学生的家长举办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讲座”,如《孩子进入中学后的心理、生理特征》、《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初中毕业班学生心理活动》等。讲座的形式要生动,富有针对性、实践性,内容要结合实际问题由浅入深,从而提高广大家长的思想认识和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正确指导家长重视子女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品行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视对孩子的感情、性格、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指导广大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思想,才能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素质。

总之,只有重视家庭教育,共同研究教育青少年儿童的要求和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开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儿童符合时代的要求健康成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责在双肩,对学校如何正确地指导家庭教育的研究,本文只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见解与做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家教指导工作为已任,不断进行深入探究,就会逐步取得比较科学的结论。我期待我们农村的家教指导工作能有新的突破和起色!期待我们农村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素质和水平越来越高!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篇六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至,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年至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篇七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的14岁以下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据对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深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的59%,平均每班10人,有的班甚至达到1/3,这还没有包括父母早出晚归到城镇打工的;其中由隔代监护的占近79%,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的占大多数。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将呈上升趋势。儿童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重要支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未来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队伍,他们的发展与问题是值得社会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小觑的。

一、教育问题主要表现。

1.学习教育不够。

根据调查显示,苏北农村一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成绩优秀者甚少。据老师反映,留守儿童无论是在平时考试中,还是最后的期末考试,平均分总体上比非留守儿童低。除此之外,留守儿童的作业质量比非留守儿童的质量低。总之,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表现不如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不仅压力大,而且无心向学,学习动力不明显,甚至处于消极颓废状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在学习上接受的教育不如非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体现的教育效果不佳。

2.道德教育不行。

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缺乏约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在行为上出现偏差。在生活习惯上表现为穿着比较邋遢,不注意个人卫生;在道德品行上表现为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留守儿童在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上的表现,突出了留守儿童在道德教育上存在的缺失。

3.安全教育不足。

留守儿童本身缺乏防范意识,自身防护能力比较弱,监护人对其安全教育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一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经常遭到同学、邻居的欺负。有些不法分子将留守儿童作为目标,对其造成伤害。

4.心理教育缺失。

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内向、孤僻、敏感、胆小怕事,遇到问题或困难,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心智不成熟和缺少心理教育,不敢及时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5.情感教育欠佳。

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很少注重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加之留守儿童自身比较腼腆内向,所以不喜言谈,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根据留守儿童周围同学反映,他们平时喜欢自己一人,不喜欢和大家在一起玩。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在情感交流方面总体不如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不愿与他人交流,更喜欢独处。

二、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道德、安全、心理、情感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究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下:

1.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大多数苏北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大多数青壮年对工资的要求,所以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开始渐渐涌向城市,追求更高的工资。苏北是劳动力输出较大的地区。尤其是苏北地区的农村里,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挣钱,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自身家庭的经济收入,不仅提高了家庭的生活水平,而且支持了新农村建设,推进了城镇化,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不仅破坏了家庭结构的平衡,而且使得家庭里的儿童成为留守者,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困扰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2.家庭原因。

为了给孩子更扎实的经济基础,为了提高家庭的经济水平,更多的父母不得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然而大多数父母不得不选择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生活,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舍弃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农村相比城市无论在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远远落后,农村的父母大多数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农村父母教育意识薄弱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出现问题。

3.学校原因。

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道德上、安全上、心理上、情感上存在的问题与学校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农村学校里的教育理念相对于农村比较落后,教学理念停滞在“升学率”上,不能及时跟进社会发展潮流;不能及时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存在;不能细致考虑到留守儿童除学习教育之外,仍然需要道德、安全、心理、情感上的教育;没有相应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学校配备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充足的时间关注每一位留守儿童,不能及时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由于留守儿童自身长年缺乏父母的爱,缺少老师与同学的关爱,因此慢慢封闭自己的心,渐渐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内向。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显得更敏感,一旦他人言语有稍微不适当之处便开始抵触攻击他人。除此之外,留守儿童的自尊心较强,一旦遇到挫折与失败不愿与他人交流,不愿寻求他人的帮助,而是选择压抑在心里。由于自身身心不够成熟,对周围人持怀疑态度,总是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三、解决教育问题的措施。

1.政府方面。

政府应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重视,从政策上、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地接受义务教育。其次,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优化社会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2.家庭方面。

外出务工的父母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要定期打电话与孩子联系沟通,定期回家看看孩子,与他们进行交流,除了强调学习教育外,还要从孩子身心发展考虑,关注孩子在安全、心理、情感、道德上的教育,使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要正确处理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从孩子长远发展着想;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协助学校和老师对孩子进行及时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3.学校方面。

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的天地,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优化育人的教育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当地学校可以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以留守儿童德全面发展为基础;可以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定期组织、有计划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情感教育、安全教育和道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学校还要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四、结语。

苏北地区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是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苏北地区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苏北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篇八

随着早期教育的开发和重视,许多家长都是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家庭。由于广大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心理准备,得不到具体、科学的指导,加之年轻的父母普遍缺乏育儿经验,因此,当今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念和行为盲点、误区,致使他们在进行教育时候感到困难重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些现状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至上。

近年来,家长把家庭教育的中心由原来较多关心子女的健康状况和行为规范转移到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甚至出现重知识轻品德的倾向,不惜血本下大力气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开发智力,利用空余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兴趣班,有的家长还要求幼儿园布臵家庭作业,提前学习小学的拼音、写字和计算等课程。不难发现,一些家长在接孩子离园的时候,迫不及待地问孩子:今天老师教写字了吗?他们关心的是幼儿园传授了多少知识,教写了几个字、会算多少道题、认识多少拼音,他们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的早期训练。

二、期望过高,限制过严。

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强迫小小年纪的幼儿学这学那,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揠苗助长。有些幼儿在双休日、假期参加了各种兴趣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负担。况且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家长在没有征求孩子的意愿的情况下,擅自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可见孩子参加学习大多是迫于家长的压力,缺乏兴趣的学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荡然无存。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的,但许多家长以孩子的安全为由,对其行为诸多限制,要求孩子处处按家长指令去做,甚至不准其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玩耍,孩子就像一个提线的木偶,失去了自我。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束缚了幼儿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三、无原则爱护。

身边,或者是怕孩子受欺侮,又或者怕不卫生、学坏,不让他们独立的活动,把一切都包办代替了。人为的隔裂了孩子和其他同伴的接触,使得孩子不能以伙伴的行为来纠正自己的行为。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庇护,从来不敢说“不”。

尽管现代家庭趋向小型化、简单化的核心家庭,但为了照顾孩子,小家庭与父母家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住在父母家,也有的请父母来同住,4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必然使孩子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老人深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观念的影响,在教养态度上极容易出现溺爱,纵容护短,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极弱。孩子容易产生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

四、亲子关系淡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上班、工作、学习进修,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有些家长只顾坐在麻将台前,不分日夜地“酣战”,丢下孩子不管。我园有名幼儿周末在家,家长因为要打麻将把孩子锁在楼上,孩子竟然从阳台上跳下来,幸运的是没有生命危险,但两腿却留下了残疾。幼儿长时间缺乏亲子接触和父母的关怀,也缺乏与父母进行沟通。家长即使有时间陪同孩子玩,但不知道怎样开展亲子游戏,更不会有效地利用家中的日常用品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玩得枯燥而又索然无味。

五、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指导。

一些年轻的父母不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也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不懂得怎么样的教育才能有效地让幼儿全面发展。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而没有关心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关心身体健康多于关心心理健康,重视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为孩子树立榜样等等。所以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时带有盲目性、随机性和主观性。

六、家庭气氛紧张,单亲家庭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也在孩子逐年增多。离异家庭中的家长,有的视子女为累赘,经常训斥、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满足孩子不合理得要求,以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的孩子,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另外很多家庭夫妻关系不和,或是婆媳相处产生矛盾,经常出现争吵或冷战,使得家庭气氛紧张,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孩子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以上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它给幼儿发展产生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究竟如何引导、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对策:

一、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古人说:“课子课孙先课己。”“要管孩子,家长先要把自己管好,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样管教孩子的,在孩子身上一定会毫不走样地反映出来。”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今天你具备家长资格了吗?》,家长资格就是你的榜样作用,你的教育方法,你的教育观念。那怎样来提高呢,就要求我们树立学习理念,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做一个他们喜欢的父母。

二、利用幼儿园和家长学校,指导教育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由于家长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及对子女的期望各不相同。教师可采取集体指导、分类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使家长通过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通讯和家长学校的指导、教育,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其要求,及时清楚幼教的最新动态和教改的方向,转变教育观念。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要。过于专制、过分限制,只会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和感到压抑。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学会用赏识方法教育孩子。还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关孩子的事,应当和他商量后再做出决定。多用蹲下来说话的形式和孩子沟通,让他感到自己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使得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三、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自己不良情绪,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智地处理家庭的问题,多点谦让,少些争吵,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榜样。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观点上互相协调,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起“战争”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要因为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就盲目地娇宠孩子,应该注意纠正自己不良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以免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四、家长应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和广泛兴趣的培养。

孩子的认识活动是受到兴趣和需求直接影响的,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家长应该鼓励、尊重孩子由自发兴趣引起的各种学习,使孩子的活动、学习、游戏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尽最大可能培养孩子宽泛、多样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多种智力潜能的全方位开发,也有助于孩子在多种体验、多种感受中奠定个人兴趣的基础。

未来的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家长必须从小对孩子进行各种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能适应日后的环境。一个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能力,并不是简单地靠书本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加以培养的,有的家长忽略了生活、自然存在的教育契机,却刻意追求书本上的教育内容。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家长不能仅仅要求孩子识字、会计算,还应该培养和促进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社会经验技能和行为,使其个性、心理和社会行为健康和谐地发展。另外,家长要客观、冷静地正视孩子的成长特点,创设多样教育活动和丰富的环境,以平和、坦然的心态期待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从而使孩子在人生初期获得丰富的发展经验、为挖掘孩子潜在的多种能力提供最佳的机会和可能。

五、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

孩子提供创设各种亲子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各类游戏,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成为他们游戏的伴侣,寓教于游戏。讲故事、外出参观、郊游和亲子锻炼等都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反映,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

六、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要求家长们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过一定份量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的爱是是理智的,是爱和严相辅相成的,正如古人所说的“爱之深,责之切”。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家长要耐心说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不迁就、纵容更不护短。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父母“寓爱于严”“严中注爱”,表面看似乎无情,但从孩子个体发展的意义来看,却是一种真正的爱。

为此笔者衷心建议家长朋友们,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关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只有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让科学的育儿方法进入到千家万户,这样您的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