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0:50:47 页码:8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汇总16篇)
2023-11-10 00:50:47    小编:ZTFB

文学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我们可以借助文学作品来理解人生。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应该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读写总结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增加自信心。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一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处于河南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之间,距郑州70公里,距洛阳60公里,距连霍高速巩义出口4公里,巩义市内11路公交和101路旅游公交均可直达,交通便利。

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双千顷,财富无以计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是其真实写照。

土木的十五代庄园主康道顺,有接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宫回銮的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尤以1901年花巨资建行宫、架浮桥、修御道,迎接两宫并贡献大量白银,受慈禧太后封赐而名扬天下。

目前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部分,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寨上主宅区,这部分是整个庄园的19部分之一。这个建筑群,它座落在邙山的半腰,从对面的远处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边的一朵莲花;从高处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饮水洛河的万年龟。就我们平时所讲的"风水"上来说,又有"金龟探水"之意,大龟在古代的时候又叫鳌,据说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区也是要"独占鳌头",人财两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后期,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不断,居险设寨则更有实际意义。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风格既有别于晋商大院、帮会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独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至于"康百万"辉煌的一段历史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地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的时候,路过我们巩县,由于当时我们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呢,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由于他们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走水路还是旱路,因此做了两手准备,一呢在东黑石关修建了一座行宫,并在洛河上驾起了一座浮桥,另外,又在巩县的洛河边上建造了五艘龙船,为了停泊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窑湾村北洛水东岸建船坞五座,俗称龙窑,由于当时洛河发大水,慈禧没有走水路,因此到我们巩义之后,只在这座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之间,康鸿猷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因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扬天下了。

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百万庄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来被海内外专家所重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李传泽称该庄园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诸多专家在游览之后称其位"传统建筑之瑰宝,民间艺术之典范"。

康百万庄园,它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家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大家相遇,我谨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热烈的欢迎,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黄导游,坐在我身旁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我和张师傅将竭诚为大家服务,确保大家玩得开心,游得顺意,同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满意和支持。在这里就预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

北,黄河的下游。这里曾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承载着璀璨的千年文明。如今,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古建筑群,轩辕黄帝故里,大河村遗址,名动天下的少林寺,二七纪念塔等等。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多参观游览几个地方,相信郑州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给大家介绍了郑州的好玩的,下面再跟大家说说这里都有什么好吃的吧。

市康店镇,距市区3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说到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被迫携光绪皇帝等出逃。1901年,他们逃至巩义时已是山穷水尽。在这危难之际,康家掌柜康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慈禧太后一行捐献了一百万两银子,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上文是关于康百万庄园导游词范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河南观光旅游,大家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中原旅行社导游员xx,坐在我身后的这位就是咱们的司机张师傅了,此次旅行就有我们两位为大家提供全程服务,如果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会竭诚为大家解决的!俗话说呢,相聚即是缘分,我希望大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在这短短的的日子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我们这次旅途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在此、我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康百万庄园,我们由郑州出发,走连霍高速,大约1.5小时后就到我们今天的目的地。

现在我们正行行驶在郑州市市区,马上要经过二七广场,我们看到的绿色双塔就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建于197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塔高63米,共14层,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利用下面的时间,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有“河洛明珠”之称的巩义。巩义位于嵩山之北,黄河之南,隶属河南省会郑州,地处郑州、洛阳、焦作工业金三角中心,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自古雄踞“东都门户,两京锁钥”关键位置。巩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3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中原部落首领伏羲、黄帝以及尧、舜、禹、汤等曾在这里画太极、演八卦,举行禅让活动和祭天仪式。“河图洛书”、“修坛沉璧”、“太极八卦”、“帝王祭天”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境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70多处。

夏王太康在此建都,西周时为“巩伯国”。公元前249年置巩县。巩义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是诗圣杜甫的故乡,河洛文化的摇篮。有保存最完整的北宋皇陵,有中国三大地主庄园之一、豫商文化典型代表的康百万庄园;有天下第一的浮戏山雪花洞;有“少林共祖、白马同乡”之称的青龙山慈云寺和1500多年历史的石窟寺。

我们今天参观的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授予国家4a旅游景区。“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全庄园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住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大部分,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

好了,朋友们!景区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带上自己的贵重物品,关好车窗随我下车,我在这里再次重申我的电话号码xx,我们旅游车的车牌号豫xx,请大家记下,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和我联系。我们在景区活动时间是二个小时,二个小时后在大门口集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同参观游览吧。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三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全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被称为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具规模。在建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沟、张沟等明代楼院,龙窝沟、寨上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店铺、饲养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辅以碑楼、牌坊、花园等辅助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齐全的大庄园。

康百万庄园庞大的建筑群仅有一个入口。没有知情认路人带领,陌生人极难找到出口,庄园中的路弯弯曲曲宛如迷宫。与绝大部分有钱人家所建的房屋不同,康家庄的建筑风格别具风采。庄园的大门入口可以与古代的城门媲美,入口两侧均有主墙相依。门里还有一个仿照北京长城的了望台而建的居高临下的观景台。进入门里,拾级而上便来到观景台。

栈房区是康家的商务总部,它靠近主宅区和码头,是康家数百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部分。这里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匾额楹联,而这些匾额充分的展现出了豫商的文化气息,也显出了主人的身份与品位。其中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子孙,教育康家子孙们要注意自己的品德和言行。

康家大院的一大奇观是在普通生活区。生活区有一处书法雕刻集中的窑洞。此窑洞在院子的最西头,洞内两侧共有16块与成人一般高大的石碑,上面雕刻着赞扬庄园主人的诗篇,风格迥异的中国书法在此各显风采。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大家相遇,我谨代表中xx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热烈的欢迎,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员xx,大家可以叫我xx,坐在我身旁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我和张师傅将竭诚为大家服务,确保大家玩得开心,游得顺意,同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满意和支持。

在这里就预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

接下来,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现在是早上8点,我们从郑州出发,走连霍高速前往巩义,路上行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9点左右进入康百万庄园景区游览,预计我们将在景区内停留3个小时,12点集合去当地饭店品尝巩义特色菜。下午游览北宋皇陵,大约五点返回郑州。伴随着引擎的轰鸣,我们已经踏上旅途,大家请往外看,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这里就是郑州。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的下游。这里曾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承载着璀璨的千年文明。如今,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古建筑群,轩辕黄帝故里,大河村遗址,名动天下的少林寺,二七纪念塔等等。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多参观游览几个地方,相信郑州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给大家介绍了郑州的好玩的,下面再跟大家说说这里都有什么好吃的吧。

相信大家在路上也看到了,什么饭店最随处可见?就是烩面店啦,郑州号称烩面之城,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当地人一般都会用烩面来招待亲朋好友,也是一种传统的习惯。烩面是一种独特的面食,汤白味鲜,光滑有嚼劲,加上点调料的话,味道更佳,相信大家吃一口便会对这个地方的面恋恋不舍。另外,葛记焖饼、蔡记蒸饺、烩羊肉等也是郑州名吃的一大特色,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不要错过呀!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巩义,下面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巩义吧。

巩义位于郑州和洛阳之间,嵩山的北麓,因为它“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巩义历史悠久,是仰韶文化,河洛文化的发源地,产生在这里的神话故事,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河图洛书等等,不少都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如果说传说是虚无缥缈的彩云,那么全市遍布的古老遗迹,则是可以震撼人心的历史鉴证。瓦岗寨好汉夺取隋朝的大粮仓—兴洛仓就在此地,这里还有北魏石窟寺,北宋皇陵,杜甫故里,还有富甲一方的—康百万庄园。我们今天要去的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3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说到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被迫携光绪皇帝等出逃。1901年,他们逃至巩义时已是山穷水尽。在这危难之际,康家掌柜康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慈禧太后一行捐献了一百万两银子,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好了各位游客,康百万庄园就要到了,下车之前请容许我向大家提醒几点,我们的车是绿色的旅游车,车牌号为豫axx。我的手机号码是xxxxxx,如果有哪位游客在游览期间不慎走失,请及时与我联系,或者回到我们的停车地点原地等候。我们的导游旗是红色的,请大家紧跟团队,以防走散。现在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游览参观吧。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康百万庄园。

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纵跨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400余年,这里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

康百万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不失为地势险要、风景宜人的山水佳地。尽管康百万庄园外观看似简朴,缺乏贵族城堡的气质,但它的内部装饰华丽,今天保存完善的建筑群更为这处古老的庄园增添了无穷魅力。

下面让我们走进栈房区看看。我们现在所参观的这个栈房区是康家的商务总部,它靠近主宅区和码头,是康家数百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部分。这里最大的一个特点呢,就是无处不在的匾额楹联,这些匾额充分的展现出了豫商的文化气息,也显出了主人的身份与品位。我们看这个楹联: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子孙。这也就是要教育康家子孙们要注意自己的品德和言行。离开了栈房区,我们来到康家生活起居的主宅区,这里既保留了黄土高坡窑洞建筑与华北平原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有的临街处建楼房,内里却是窑洞式构造;有的从外观看是窑洞,而里面又建有楼层,美其名曰“窑楼”。大家请看,这个窑楼上下一共有三层,而且外面全部由青砖砌成,可见当时康家雄厚的财力。常言道富不过三代,而康家却连富十二代,秘诀何在呢?就在两个字——留余。大家请看这里的留余匾,这是康家教育子孙的家训匾,上面写着:“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其中大有深意,大家可以慢慢的领悟。

在生活区有一大奇观,这就是一处书法雕刻集中的窑洞。大家请到院子的最西头来,洞内两侧共有16块与成人一般高大的石碑,上面雕刻着赞扬庄园主人的诗篇,赞美他“慈悲善良”、“慷慨大方”,风格迥异的中国书法在此各显风采,喜欢书法的朋友可以大饱眼福啦!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一棵葡萄树下。大家可以看,在我们旁边的葡萄树呢,就是康家的活文物了,它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而且这样一颗枝干穿墙而过覆盖两个院落的葡萄树在全国其他地方绝无仅有。每年的七月底,这里都会举办一场葡萄节,游客朋友们可以自行来采摘和品尝这百年葡萄树上结出来的葡萄,有人说这葡萄吃过以后,还能延年益寿呢。从主宅区出来,一路西行,就来到了当年康家接待达官贵人的场所—南大院。南大院是康家发展鼎盛时期的象征,是一座展示康家品位与修养、展示家族在处理农、商、官公共关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和处事风格的场所。在这里,康家传承家学、教育子弟,不仅能体会当时主人治家的精妙,还能领略到财富传承的奥秘。现在,咱们大家里面请。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们,关于康百万庄园景点的讲解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在这里,我要多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大家应该还意犹未尽吧,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拍照留念。希望大家注意把握时间,我们一个小时后,在景区门口准时登车,车牌号是豫a2345,为一辆绿色的大巴车。祝大家玩的愉快!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五

“留余匾”是“康百万庄园”珍藏的中华名匾之一,“留余匾”长1.65米,宽0.75米,是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一座院子里的主客厅内。现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一院过厅内,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也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上凹意为: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

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时同治辛末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

翻译成现代文,大意为: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朝庭;留有余地,不把财物占尽以还给老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份享尽以留给子孙后代。”大概老天爷反对贪得无厌,做事过份。因为太过份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明朝隐士高景逸说过:“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的余地;遇到财物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坦园老伯把“留余”二字题于匾额,挂在堂上,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铭》来告诫他的后代子孙。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六

青山碧水环绕,豫商文明相随,河南康百万庄园导游词。在河图洛书的发源地,在蕴育中原古文化的交汇处,在沿黄郑、汴、洛三点一线的旅游线路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熠熠闪光,它就是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巩义市康百万庄园。

该庄园xx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

处于河南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之间,距郑州70公里,距洛阳60公里,距连霍高速巩义出口4公里,巩义市内11路公交和101路旅游公交均可直达,交通便利。

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

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双千顷,财富无以计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是其真实写照。

或许有人会问:康百万是谁?“康百万”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

其中,有创业之初的六世祖康绍敬,有开辟大河行船、奠定百万基业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两次悬挂“千顷”牌的十四代庄园主康应魁,有官居三品、大兴土木的十五代庄园主康道顺,有接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宫回銮的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尤以19xx年花巨资建行宫、架浮桥、修御道,迎接两宫并贡献大量白银,受慈禧太后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百万家族为了体现其身份,大兴土木,建造了庞大的地主庄园。全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庄重气派、华丽典雅,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被称为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是建筑的代表。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具规模。

在建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沟、张沟等明代楼院,龙窝沟、寨上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店铺、饲养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辅以碑楼、牌坊、花园等辅助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齐全气势宏伟的大庄园。

如今,虽已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拂去历史烟尘,透过时空隧道,我们不难发现飞檐翘角、青瓦高墙,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代表着一段血脉相连的沿承和一个区域的精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导游词《河南康百万庄园导游词》。

目前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部分,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寨上主宅区,这部分是整个庄园的19部分之一。

这个建筑群,它座落在邙山的半腰,从对面的远处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边的一朵莲花;从高处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饮水洛河的万年龟。就我们平时所讲的“风水”上来说,又有“金龟探水”之意,大龟在古代的时候又叫鳌,据说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区也是要“独占鳌头”,人财两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后期,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不断,居险设寨则更有实际意义。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风格既有别于晋商大院、帮会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

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独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至于“康百万”辉煌的一段历史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19xx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地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xx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的时候,路过我们巩县,由于当时我们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

于是呢,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由于他们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走水路还是旱路,因此做了两手准备,一呢在东黑石关修建了一座行宫,并在洛河上驾起了一座浮桥。

另外,又在巩县的洛河边上建造了五艘龙船,为了停泊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窑湾村北洛水东岸建船坞五座,俗称龙窑,由于当时洛河发大水,慈禧没有走水路,因此到我们巩义之后,只在这座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之间,康鸿猷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因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扬天下了。

康百万庄园不仅以其古建特色见长,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称道,其无处不在的细节,让宏大的庄园更韵味十足。遍布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刀法细腻、工艺纯熟、内容繁多、形神兼备,其中不乏“拜师求读”、“尊老爱幼”、“立志成才”、“五子夺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图案,它们不仅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康百万家族的雕刻工艺品件件不同,件件有新意,融合南方常见的一些图案,每一件对都康家子孙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庄园内展出的康家当年使用过的家具、珍玩、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4000多件,不仅再现了奢华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康百万庄园作为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百万庄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来被海内外专家所重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李传泽称该庄园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诸多专家在游览之后称其位“传统建筑之瑰宝,民间艺术之典范”。

康百万庄园,它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家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七

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康百万庄园。

导游词。

希望大家喜欢!

这里曾经演绎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比如神龟负图、龙马献书,河图洛书就诞生在这里,伏羲八卦也诞生在这里,帝王祭天、修坛沉璧、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很多历史典故、故事也在这里演绎。北宋皇陵,是巩义又一大文物。整个北宋时期,从赵匡胤和他的父亲以及后代,全部葬在巩义,称为七帝八陵,还有名臣良将如包拯、寇准、杨六郎等也都葬在巩义。还有和少林寺、白马寺齐名的青龙山慈云寺。少林寺叫武寺,慈云寺叫文寺;洛阳的白马寺叫下寺,慈云寺叫上寺。唐僧取经回来以后是先到慈云寺,再到白马寺;吴承恩撰写《西游记》,就是在慈云寺创作的。还有敦煌莫高窟,它里面有石雕帝后礼佛图、飞天等,人民大会堂天花板上的那个设计,就是受到石窟寺飞天的启发以后设计出来的。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景区门口,在下车之前,大家要记住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我们的车牌号豫a88888,我的电话是12345678910。在进入景区之后呢,我希望大家能够紧跟团队以免以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将会在景区参观3个小时左右。三个小时后,大家在大门口集合,希望大家可以遵守时间,按时回来不要耽误了后续的行程。

康百万是对明清以来对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家族的统称。192019年,八军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向西安,由于当时河南连年遭灾,巡抚寿松又要求沿途丰厚接待,集十个县的知县在康家南大院召开了十县府的会议,商讨接待资金,康家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独资修建了黑石关行宫,架设浮桥,铺了御道,在慈禧临走时又奉上了一百万两白银及价值连城的“一桶(统)江山”。慈禧就非常高兴,说:“不知此地尚有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的这个称号就随慈禧的金口名扬天下。当时有“头枕径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之说。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并制成年画,家家张贴,年年祭祀,都渴望富起来。民国时期,康百万同样是中原巨富之一。建国以后,康百万庄园与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色庄园并称为全国三大地主庄园。

各位朋友请看版图,康百万庄园是一个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总占地面积240多亩,共有十九个部分组成。目前保留下来的有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作坊区、康氏家祠等十部分,今天我们参观庄园的栈房区、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是康家商业活动的大本营,集仓库、办公、做生意为一体的地方,是清中晚期的豫西建筑风格。主宅区主要是人口生活、居住的地方,是整个园内保存最完整最精华的区域。南大院主要是用来接待达官贵人的地方,是康家鼎盛时期的象征,也是一座展示康家品味的、修养的以及处事风格的地方。

各位朋友这边请,我们首先参观栈房区。最大的特点就是无处匾额楹联,显示了主人的品味,“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

来到过厅,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豪华轩敞的大厅就是当时康家的主客厅了,这是一个“方三丈”式的建筑,三丈见宽,三丈见长,古时候只有达到举人以上的身份才能拥有这样的建筑。“进入康百万,先看留余匾。”在此,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康家庄园文化的象征、镇馆之宝———“留余”。请抬头看,过厅正上方悬挂的这块别致的匾额就是康家的家训匾“留余”。前面这两个突出的篆字就是留有余地的“留余”二字,它上面的内容,开篇提到:“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里引用了南宋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句。

座右铭。

来告诫子孙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尽用尽占尽,把它留给需要它的人。接着,又引用明朝进士高景逸的两句话“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可以说把留余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最后又总结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昌家之道就是留余忌尽,这句话就道出了康家繁荣昌盛四百年的秘诀就是凡事留有余地,忌盈忌满,过犹不及。即“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块匾现在已经被列入中华名匾之一。其实不单是它的内容,这块匾还有一个独到之处,就是独特的造型。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造型像不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呢?这就是说,康家主人希望“留余”思想像一面旗帜代代流传。更为别出心裁的是,您看“留余”二字上留余天,下留余地,以此来告诫子孙后代,要上对得起国家朝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有人从读书的角度看,这块匾又像是一幅展开的书卷,让人想起开卷有益。此匾是当时巩县著名文状元牛瑄所写,他的父亲牛凤山是武状元,父子齐名,当时被传为佳话。接着,大家可以欣赏一下东西两边的两幅中堂画,东边这幅是明代著名画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山水作品,西边这幅是晚清的一幅汴绣精品————八仙祝寿图。

接下来,大家将要看到的是庄园的活文物,200多年的葡萄树。这棵葡萄树是清朝乾隆年间种植的,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葡萄作为藤类植物能够长成树非常罕见,而像这样一棵枝干穿墙而过覆盖两个院落的葡萄树在全国其他地方就绝无仅有了。这棵葡萄树虽经二百多年风雨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每年硕果累累,而且品种是新疆的无籽葡萄,成熟季节在每年七月中旬,届时我们将举办声势浩大的“葡萄节”,欢迎大家到时候过来免费品尝。

这对门枕石是整块青石分三层雕刻,最上面一层雕刻的是雌雄卧狮。狮子的形象在宫廷、庙宇、陵园里都非常多见,或蹲或站,怒目圆睁,威风凛凛,俨然不可侵犯,使人望而生畏。这对狮子却俯卧下来,憨态可掬,显得温顺可爱。那么康家的狮子为什么是这样的姿势呢?据说有三个原因:首先,狮子的温顺象征着康家的生活非常富足、安逸,就连威猛的狮子也吃饱了懒洋洋的,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其次是显示康家庄园的防卫设施完善,它的三道防线层层严守,使整个庄园固若金汤,易守难攻,镇宅的狮子也可以高枕无忧,不用看家护院了;不过最后一个原因才是最主要的,这就是雕刻工匠的独具匠心之处。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狮子是蹲着或着站的话,就显得过高,整体上看起来就会不太协调、美观,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由于时间的原因,就给大家讲到这里,剩下的时间大家自由活动,请大家注意集合时间!!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八

导游词。

仅供参考!

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旅游景区,位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共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是全国三大庄园)之一。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分为寨上住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总建筑面积达64300平方米,是山西乔家大院的十五倍之多。

整个庄园可分为19个不同形式的建筑群。庄园北面建有寺沟和张沟两个住宅区,还有康家祠堂、福禄堂、戏楼等。两个住宅区分别有通往洛河渡口和孝义清代渡口的大道。庄园南方则设立有金谷寨、果园和林场。如今保存下来的庭院中,分布在张沟、寺沟区的是明代的楼院,而福禄堂区、龙窝综合住宅区、寨山主宅区、南大院区、栈房区、作坊区、祠堂、饲养、集贤庄、书院、戏楼等则是清代的建筑群。位于正中心位置的庄园主宅区,东边依次排列著作坊区、栈房区、南大院、花园、饲养区、菜园以及观音堂和石牌坊。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秉诚诚实、守信、勤俭、拼搏的原则,保持儒家中庸、留余的处世态度,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富裕十二代、四百多年,成为豫商成功的典范。而如今的康百万庄园以豫商文化家园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中外游人。

整个庄园总占地240余亩,共有19个部分组成,

主宅区,它是主要人口生活、居住的地方,是整个园内保留最完整、最精华的区域,有七个院子组成。“康百万庄园”五个大字是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所题写。

进入主宅区,首先看到的是“叶氏井”。原来这块地为叶家人的地,康家请风水先生来看地的时候看上这块地,想买的时候,叶家人却坚持卖地不卖井,因为水代表的是财源,没有卖财这样的说法,当年的康家用黄金堆满整座的井台,叶家人还是不卖,到最后,康家人可以使用,但是这个归属权还是叶家人的。

康家第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于乾隆初年建造的“老院”,是中国典型的前堂后寝三进式四合院。正面这幅楹联是:“志欲光前唯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意思就是说,想要光宗耀祖,必须读书教子,要造福后代最好的办法是勤俭持家。

“进入康百万,先看留余匾。”康家的主客厅有康家庄园文化的象征、镇馆之宝———“留余”匾。上写到:“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块匾还有一个独到之处,就是独特的造型。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这就是说,康家主人希望“留余”思想像一面旗帜代代流传。更为别出心裁的是,“留余”二字上留余天,下留余地,以此来告诫子孙后代,要上对得起国家朝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这块匾现在已经被列入中华名匾之一。

庄园最高的建筑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房屋构造有“厢不压正,西不压东”之说,这是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康家的历代长辈都在这里居住。有顶子床,它是目前康家保存下来最精美的一张床,用金丝楠木雕刻,由十个能工巧匠,耗工1700多个工时,花了近五年时间才做成。除了雕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外,这张床还有一个精妙之处,就是它可以自由拆卸,虽然是由37个部分组成,但通体没有用一颗钉子,完全是铆上去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组合家具,可以说是木雕的杰出代表。

于2019年4月份发现并挖掘的藏宝洞,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只挖了50多米。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九

青山碧水环绕,豫商文明相随。在河图洛书的发源地,在蕴育中原古文化的交汇处,在沿黄郑、汴、洛三点一线的旅游线路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熠熠闪光,它就是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巩义市康百万庄园。该庄园xx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处于河南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之间,距郑州70公里,距洛阳60公里,距连霍高速巩义出口4公里,巩义市内11路公交和101路旅游公交均可直达,交通便利。

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双千顷,财富无以计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是其真实写照。

或许有人会问:康百万是谁?“康百万”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其中,有创业之初的六世祖康绍敬,有开辟大河行船、奠定百万基业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两次悬挂“千顷”牌的十四代庄园主康应魁,有官居三品、大兴土木的十五代庄园主康道顺,有接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宫回銮的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尤以19xx年花巨资建行宫、架浮桥、修御道,迎接两宫并贡献大量白银,受慈禧太后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百万家族为了体现其身份,大兴土木,建造了庞大的地主庄园。全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庄重气派、华丽典雅,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被称为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是建筑的代表。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具规模。在建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沟、张沟等明代楼院,龙窝沟、寨上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店铺、饲养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辅以碑楼、牌坊、花园等辅助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齐全气势宏伟的大庄园。如今,虽已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拂去历史烟尘,透过时空隧道,我们不难发现飞檐翘角、青瓦高墙,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代表着一段血脉相连的沿承和一个区域的精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目前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部分,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寨上主宅区,这部分是整个庄园的`19部分之一。这个建筑群,它座落在邙山的半腰,从对面的远处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边的一朵莲花;从高处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饮水洛河的万年龟。就我们平时所讲的“风水”上来说,又有“金龟探水”之意,大龟在古代的时候又叫鳌,据说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区也是要“独占鳌头”,人财两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后期,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不断,居险设寨则更有实际意义。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风格既有别于晋商大院、帮会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独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至于“康百万”辉煌的一段历史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19xx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地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xx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的时候,路过我们巩县,由于当时我们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呢,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由于他们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走水路还是旱路,因此做了两手准备,一呢在东黑石关修建了一座行宫,并在洛河上驾起了一座浮桥,另外,又在巩县的洛河边上建造了五艘龙船,为了停泊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窑湾村北洛水东岸建船坞五座,俗称龙窑,由于当时洛河发大水,慈禧没有走水路,因此到我们巩义之后,只在这座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之间,康鸿猷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因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扬天下了。

康百万庄园不仅以其古建特色见长,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称道,其无处不在的细节,让宏大的庄园更韵味十足。遍布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刀法细腻、工艺纯熟、内容繁多、形神兼备,其中不乏“拜师求读”、“尊老爱幼”、“立志成才”、“五子夺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图案,它们不仅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康百万家族的雕刻工艺品件件不同,件件有新意,融合南方常见的一些图案,每一件对都康家子孙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庄园内展出的康家当年使用过的家具、珍玩、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4000多件,不仅再现了奢华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康百万庄园作为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百万庄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来被海内外专家所重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李传泽称该庄园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诸多专家在游览之后称其位“传统建筑之瑰宝,民间艺术之典范”。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十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处于河南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之间,距郑州70公里,距洛阳60公里,距连霍高速巩义出口4公里,巩义市内11路公交和101路旅游公交均可直达,交通便利。

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双千顷,财富无以计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是其真实写照。

或许有人会问:康百万是谁?"康百万"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其中,有创业之初的六世祖康绍敬,有开辟大河行船、奠定百万基业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两次悬挂"千顷"牌的十四代庄园主康应魁,有官居三品、大兴土木的十五代庄园主康道顺,有接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宫回銮的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尤以1901年花巨资建行宫、架浮桥、修御道,迎接两宫并贡献大量白银,受慈禧太后封赐而名扬天下。

目前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部分,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寨上主宅区,这部分是整个庄园的19部分之一。这个建筑群,它座落在邙山的半腰,从对面的远处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边的一朵莲花;从高处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饮水洛河的万年龟。就我们平时所讲的"风水"上来说,又有"金龟探水"之意,大龟在古代的时候又叫鳌,据说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区也是要"独占鳌头",人财两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后期,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不断,居险设寨则更有实际意义。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风格既有别于晋商大院、帮会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独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至于"康百万"辉煌的一段历史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地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的时候,路过我们巩县,由于当时我们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呢,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由于他们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走水路还是旱路,因此做了两手准备,一呢在东黑石关修建了一座行宫,并在洛河上驾起了一座浮桥,另外,又在巩县的洛河边上建造了五艘龙船,为了停泊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窑湾村北洛水东岸建船坞五座,俗称龙窑,由于当时洛河发大水,慈禧没有走水路,因此到我们巩义之后,只在这座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之间,康鸿猷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因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扬天下了。

康百万庄园不仅以其古建特色见长,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称道,其无处不在的细节,让宏大的庄园更韵味十足。遍布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刀法细腻、工艺纯熟、内容繁多、形神兼备,其中不乏"拜师求读"、"尊老爱幼"、"立志成才"、"五子夺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图案,它们不仅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康百万家族的雕刻工艺品件件不同,件件有新意,融合南方常见的一些图案,每一件对都康家子孙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庄园内展出的康家当年使用过的家具、珍玩、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4000多件,不仅再现了奢华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康百万庄园作为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百万庄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来被海内外专家所重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李传泽称该庄园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诸多专家在游览之后称其位"传统建筑之瑰宝,民间艺术之典范"。

康百万庄园,它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家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十一

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康百万庄园视察指导工作。我是康百万庄园讲解员xxx,非常荣幸能为各位提供此次讲解服务。

康百万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是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同时也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2001年,康百万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康家从明朝中期以经营店铺起家,靠漕运发家,土地兴家,留余治家,耕读传家。从六世祖康绍敬,到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清代中期的十四代康应魁,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机“尽忠发财”,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18万亩,财富无以数计,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盛极一时。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是中原的三大巨富。左前方我们看到有豫商家园四个大字,康家把“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伦理道德贯彻到商业经营之中,富裕四百多年,堪称是豫商的楷模和典范。

康百万庄园总占地240余亩,共有19个部分组成。目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大部分。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97间平房,共计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这边我们来看一下明清时期整个庄园的全貌,目前我们是在这个位置。今天主要参观庄园的栈房区,主宅区,南大院。除此之外,康家还拥有自家的林场、木材厂……关起门来,康家可以自给自足、自产自销。2003年在主宅区的一孔窑洞内发现了一个藏宝洞,可以直接通到2公里之外的邙山金谷寨。各位领导这边请,我们首先来参观栈房区。

栈房区修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八年(1885年~1892年),当年康家是利用门前洛河之便做漕运生意,而栈房最早就是作为船只行驶到各地之后装载货物用的停靠点,生意越做越大,栈房就不断完善,现在就成为了集仓库,办公,做生意为一体的商业中心。鼎盛时康家栈房遍及到全国各地,东到日本,西到兰州,南到上海杭州,北到京城天津。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康店栈房就是康家的一个总栈房。当年康家从全国各地招揽人才,统称为相公,分为四老相公,八大相公,三十二小相公,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的管理结构,逐级管理各地栈房。走到这里,请大家抬头看上方这个算盘,它的长度是10米,寓意为康家的生意长长久久,此外,算盘挂在这个地方,也用于提醒来客,前方为康家的财务重地,无关人员不可随意出入。

金银库是康百万存放金银珠宝及贵重物品的地方。这里恢复了原貌,陈设了一些官窑瓷器,古董,金银珠宝,银票,合同珠宝箱,博古架,清式板箱,供各位游客参观。“康百万”是富甲中原的巨富,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应该就是金银细软的存放,为此,康百万庄园设有金银库、藏宝洞,逃生洞等,供自己富时藏宝乱世出逃。为确保财富的安然无恙,康家人认为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所以康家人把金银库设在商业重地栈房区。金银库一个最巧妙之处是内外传唤,外传唤设在门外,内传唤设在三院房檐下,不仔细观察轻易不会被发现,如果一旦发现异样动静,外传唤立即通知内传唤,内传唤接到消息后立即采取措施确保财务的安全。在随后我们即将参观的主宅区里还会看到当年康家的藏宝洞,它和金银库的作用一样,都是主人珍藏财物和保护自身安全所需。

作坊区是当年康家主要的生产区域,内部主要恢复了当年康家纺花,织布,酿酒,舂米的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各位领导通过三十米长的隧道我们即将到达主宅区。主宅区是主要人口生活、居住的地方,是整个园内保留最完整、最精华的区域,占地八千多平方米,有七个院子组成。上方看到“康百万庄园”五个大字是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所题写。共有三道防御设施,第一道就是现在穿过的这条隧洞,上面是高墙和墙垛,大门一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第二道防御设施是上面的巡逻通道,家丁在上面日夜巡逻,保卫康家的安全;第三道防御设施是最上面的看家院,家丁居高临下时刻保卫庄园的安全。

进入主宅区我们首先看到面前这口古井名为“叶氏井”。原来这块地为叶家人的地,康家请风水先生来看地的时候看上这块地,想买的时候,叶家人却坚持卖地不卖井,因为水代表的是财源,没有卖财这样的说法,当年的康家用黄金堆满整座的井台,叶家人还是不卖,到最后,康家人可以使用,但是这个归属权还是叶家人的。

这边请,我们首先来参观第一个院子。上方悬挂这些匾额都是用于歌颂康家的。当年康家修黄河、建学校、免费施粥,被称为康善人。主宅区是康家主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它座北朝南、由东向西,由南院和北院组成。北院一字排开共五个院落,南院有两个院落。

大家现在所站的这个院子是康家第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于乾隆初年建造的,俗称“老院”,是中国典型的前堂后寝三进式四合院。我们看正面这幅楹联“志欲光前唯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意思就是说,想要光宗耀祖,必须读书教子,要造福后代最好的办法是勤俭持家。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豪华轩敞的大厅就是当时康家的主客厅了。“进入康百万,先看留余匾。”在此,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康家庄园文化的象征、镇馆之宝———“留余”。请抬头看,过厅正上方悬挂的这块别致的匾额就是康家的家训匾“留余”。前面这两个突出的篆字就是留有余地的“留余”二字,它上面的内容,开篇提到:“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里引用了南宋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句座右铭来告诫子孙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尽用尽占尽,把它留给需要它的人。又引用明朝进士高景逸的两句话“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可以说把留余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其实不单是它的内容,这块匾还有一个独到之处,就是独特的造型。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造型像不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呢?这就是说,康家主人希望“留余”思想像一面旗帜代代流传。更为别出心裁的是,您看“留余”二字上留余天,下留余地,以此来告诫子孙后代,要上对得起国家朝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有人从读书的角度看,这块匾又像是一幅展开的书卷,让人想起开卷有益。这块匾是由巩县文状元牛瑄在1871年所题写。现在已经被列入中华名匾之一。

这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建筑,房屋构造有“厢不压正,西不压东”之说,后为正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东西两边为厢房、耳房。因此,东厢房是长子居住的地方,西边的房子,比东边的房子要稍低一些,是次子居住的,耳房是下人居住的。

这是庄园最高的建筑,也可以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康家的历代长辈都在这里居住。在此请欣赏一下目前康家保存下来最精美的一张顶子床。它是用金丝楠木雕刻,由十个能工巧匠,耗工1700多个工时,做了将近五年时间才做成的。采用透雕、镂空雕的雕刻手法,有80多种图案。床柱的雕刻,都是竹节型的,象征竹报平安、节节高。中间雕刻的有福禄寿三星,象征“三星高照,福寿安康”。最上面一层雕刻有一官员骑高头大马,两边有整齐的仪仗队,象征青云直上。第二层雕刻春、夏、秋、冬,象征四季平安。第三层雕刻有礼让、课读、对弈图等人物故事,下面雕刻有小孩戏金鸡、麒麟送子图,有“吉祥如意”之意。总之,雕刻这些人物、花卉图案象征意义是多子、多福、多寿,是人们良好心愿的反映。这张床的另外一个精妙之处,是它可以自由拆卸,它由37个部分组成,通体没有用一颗钉子,完全是铆上去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组合家具。您请看,下人临时休息的地方就在脚踏板前面长方形的这一块地方,因为他们侍奉老人要随时听候老人使唤,所以就睡在老人床前,随叫随到。这张床可以说是木雕的杰出代表。

这个藏宝洞是2003年4月份发现并挖掘的,是从康家第十九代康素禅女士口中得知的。经勘察测量之后,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只挖了50多米。藏宝洞设计巧妙,具有两个用途:富时藏宝,乱时出逃。这个洞里面是洞套洞,窑套窑,洞洞相连,巧设机关。据说有两个出口,一个通到2公里之外的康家军事要塞——金谷寨上,另一个通往邙山岭上,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原战争年代居民的处境与中原建筑的特色。时机成熟之时,我们将继续开发,到时大家可以一睹藏宝洞的神秘风采。

一院的参观到此为止,下面穿过这条过道我们到第二个院落秀芝庭院参观,大家里面请。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窑洞的代表——三层窑楼。这种形式在中原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称它为窑楼,一方面大家可以从外观上看到是上下三层的,上面两层均用木制棚板隔开,用来存放货物,一楼住人。这个院子是康家优秀子女居住的庭院。院中枣树近200年,寓意早日成才。大家将要看到的是庄园的活文物,300年的葡萄树。这棵葡萄树是清朝乾隆年间种植的,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葡萄作为藤类植物能够长成树非常罕见,而像这样一棵枝干穿墙而过覆盖两个院落的葡萄树在全国其他地方就绝无仅有了。这棵葡萄树虽经300年风雨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每年硕果累累,而且品种是新疆的无籽葡萄,成熟季节在每年七月中旬,届时我们将举办“葡萄节”,欢迎领导到时候过来免费品尝。

我们看到面前这对门枕石是庄园的石雕代表。整块青石分三层雕刻,最上面一层雕刻的是雌雄卧狮。常见的狮子都或蹲或站,怒目圆睁,威风凛凛。这对狮子却俯卧下来,显得温顺可爱。一来显示主人家生活富足、守卫森严,连自家狮子都吃的饱饱的,不用起来看家护院。其次还显示家训低调、留余、不张扬。第二层是一组人物故事。与门上对联相呼映。上联是:“处事无他莫若为善”,我们都知道“百善孝为先,孝以善为本”,因此门枕石上正面雕刻的就是一幅“尊老爱幼”图。内侧雕刻的则是“妯娌和睦”图,“隐寓家和万事兴”。下联是“传家有道还是读书。”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相对应的就雕刻了一幅“拜师求读”图。读书要知礼。第三层雕刻的是一组中国传统的图案,正面雕刻“凤凰牡丹”,隐寓荣华富贵;内侧雕刻“麒麟送子”和“金鸡报晓”图。他们通过雕刻在门枕石上的这此内容,让后代子孙进进出出都能看到,并且还要做到,身体力行。

垂花门楼最上面绿颜色雕刻的是三狮舞绳图,取谐音也就是五世同堂,绳子缠缠绕绕无尽头代表富贵不断头,狮子舞绣球好戏在后头。下面四个篆体大字“端洁退让”,教育后代子孙做事要正直清廉,谦虚礼让,这也是康家的家训。这边请,来看一下家谱。下面我们简要了解一下康家的发展史:康家的发家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始祖康守信随母亲赵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洛河边,为了维持生计,在洛河岸边开了一家小店铺,取名为康家店,主要经营餐饮、住宿之类的生意。因为讲究信誉,对人谦和,这个店铺慢慢有了名气,在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这个地方正式根据康家店铺的名称更名为康店,现在康店的大多数居民都是康守信的后代。家族生意从第六世康绍敬开始慢慢有了起色,他任山东东昌府大史,管理地方盐业和水陆交通。盐业自汉代以来都由国家专营,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官督商办,使官与商交往甚密,为康家后来经商山东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到十二代庄园主康惠时,与明朝皇族后裔联姻,获得丰厚经济基础,实力大增。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生意发展到十二代康大勇时有了重要转折,这个时期是清朝初年,康熙皇帝非常重视漕运,康大勇紧抓机遇,毅然改变传统仕不经商的世俗观念,开辟了自家的船队,当时的康家大小船只应有尽有,最大的船叫做“太平船”,一次可装运粮食、货物20万斤,在山东和河南之间贩盐贩粮。康家的土地在这个时期已达到数千亩。到十四世康应魁时,他利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机,贿通清廷百万大军的将领勒保,供应全军十年的粮食、棉花、布匹,发了横财,开辟了三原、泾阳、富平等棉花基地,家族生意已经遍及豫、陕、鲁三省十八县,船行洛、黄、沂、泾、渭、运六河,土地达18万亩,家产达到鼎盛时期,两次悬挂“良田千顷”金字匾额。这个时期的家业之大被形容为“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但是,任何一个庞大的家族,有兴盛也必然有衰落,康家也不例外。康氏家族的衰落有几个因素:首先在太平天国运动时,康家所有船队在清军实行的“坚壁清野,划河圈地”运动中全部被凿沉入江底,康家从这时开始无法再进行大规模经商活动。其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从西安返回北京途中路过康店,由康家独自出资迎驾两宫,花费十分巨大。解放后,家族一些有志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当然大部分都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康家后代也是人才济济:其中19代王国权,原名康午生,曾任我国民政部副部长;20代康定军现任郑州市委副书记……,在这个人物系列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康家后代高级知识分子居多。

现在我们来到了北边院落的第四个院子,看到一张石桌,它是康家人当年仲秋节拜祭月亮时所用。更为奇特的是在石案的底部还镌刻着一段发人深思的铭文:“顽然一块石,谁道有精神,岂知经镂刻,还能见天真……”康氏家族在赏月、拜月、祭月的时候就借用铭文来提醒警示子孙,这段文字称“石案铭”。一块不规则的石头,经过长期的雕琢会变成美玉,一个人只有经过坚韧的磨练,不断进取,才能成功。这就是石案铭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揭示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成材”的道理。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康家当年的石屏窑,窑壁上镶嵌着十六块青石雕刻石屏,宛如一幅幅中堂画,悬挂在墙壁上。碑文的内容主要记载了清朝咸丰年间,康家第十五代康道平组织团练,抵抗捻军,保一方平安之后,当地的社会名流,为其歌功颂德的颂词。因此这孔窑洞也被称为功德窑。十六块碑文的书法艺术在过去甚至现在的中原地区都堪称一流,真、草、隶、篆、行各种字体应有尽有。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的时候,路过我们巩县,由于当时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呢,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由于他们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走水路还是旱路,因此做了两手准备,一呢在东黑石关修建了一座行宫,并在洛河上驾起了一座浮桥,另外,又在巩县的洛河边上建造了五艘龙船,为了停泊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窑湾村北洛水东岸建船坞五座,俗称龙窑。您请看正面墙上这幅会恢宏壮阔的《东周迎驾图》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而真实的情况是由于当时洛河发大水,慈禧没有走水路,因此到达巩义之后,只在这座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之间,当时的庄园主康家第十七代掌门康建德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赞道“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如果说此前的“康百万”只是民间绰号而广为流传的话,此后“康百万”就成为皇封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扬天下了。

南大院是当年康家用来接待达官贵人的官院,是康家发展鼎盛时期的象征,也是一座展示康家品位和修养,和处世风格的重要场所。

“康百万可称得历史上当之无愧的豫商代表人物。无论是经营之道,文化传承,还是民间形象上都堪称豫商的楷模”。经过景区大规模宣传,吸引了众多游人的参观,使广大游客深深领悟到“兼容并蓄、勤俭内敛、重德尚义、商道济世”的文化内涵。

富士康离职证明。

富士康离职证明。

百万农奴解放日简报。

《百万英镑》观后感。

百万英镑观后感。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十二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很多游客慕名来参观,导游要给游客详细介绍康百万庄园的历史典故。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河南康百万的。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我们现在游览的景点是康百万庄园。或许有人会问:康百万是谁?“康百万”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其中,有创业之初的六世祖康绍敬,有开辟大河行船、奠定百万基业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两次悬挂“千顷”牌的十四代庄园主康应魁,有官居三品、大兴土木的十五代庄园主康道顺,有接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宫回銮的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尤以1920xx年花巨资建行宫、架浮桥、修御道,迎接两宫并贡献大量白银,受慈禧太后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康百万庄园是一座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该庄园20xx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目前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部分,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寨上主宅区,这部分是整个庄园的19部分之一。这个建筑群,它座落在邙山的半腰,从对面的远处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边的一朵莲花;从高处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饮水洛河的万年龟。就我们平时所讲的“风水”上来说,又有“金龟探水”之意,大龟在古代的时候又叫鳌,据说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区也是要“独占鳌头”,人财两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后期,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不断,居险设寨则更有实际意义。

庄园内展出的康家当年使用过的家具、珍玩、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4000多件,不仅再现了奢华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康百万庄园作为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应魁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被称为“康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应魁。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机“尽忠发财”,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18万亩,财富无以数计,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盛极一时。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是中原的三大巨富之一。六、七十年代,河南康百万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作为三大庄园之首对外开放,轰动河南,闻名全国。

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全庄园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20xx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

康百万庄园为我们提供了研穷封建社会地产阶级的发家史料,也给我们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它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倍受各界朋友青睐。

青山碧水环绕,豫商文明相随。在河图洛书的发源地,在蕴育中原古文化的交汇处,在沿黄郑、汴、洛三点一线的旅游线路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熠熠闪光,它就是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巩义市康百万庄园。该庄园20xx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处于河南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之间,距郑州70公里,距洛阳60公里,距连霍高速巩义出口4公里,巩义市内11路公交和101路旅游公交均可直达,交通便利。

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双千顷,财富无以计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是其真实写照。

或许有人会问:康百万是谁?“康百万”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其中,有创业之初的六世祖康绍敬,有开辟大河行船、奠定百万基业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两次悬挂“千顷”牌的十四代庄园主康应魁,有官居三品、大兴土木的十五代庄园主康道顺,有接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宫回銮的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尤以1920xx年花巨资建行宫、架浮桥、修御道,迎接两宫并贡献大量白银,受慈禧太后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百万家族为了体现其身份,大兴土木,建造了庞大的地主庄园。全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庄重气派、华丽典雅,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被称为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是建筑的代表。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具规模。在建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沟、张沟等明代楼院,龙窝沟、寨上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店铺、饲养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辅以碑楼、牌坊、花园等辅助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齐全气势宏伟的大庄园。如今,虽已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拂去历史烟尘,透过时空隧道,我们不难发现飞檐翘角、青瓦高墙,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代表着一段血脉相连的沿承和一个区域的精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目前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部分,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寨上主宅区,这部分是整个庄园的19部分之一。这个建筑群,它座落在邙山的半腰,从对面的远处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边的一朵莲花;从高处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饮水洛河的万年龟。就我们平时所讲的“风水”上来说,又有“金龟探水”之意,大龟在古代的时候又叫鳌,据说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区也是要“独占鳌头”,人财两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后期,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不断,居险设寨则更有实际意义。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风格既有别于晋商大院、帮会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独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只在这座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之间,康鸿猷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因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扬天下了。

康百万庄园不仅以其古建特色见长,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称道,其无处不在的细节,让宏大的庄园更韵味十足。遍布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刀法细腻、工艺纯熟、内容繁多、形神兼备,其中不乏“拜师求读”、“尊老爱幼”、“立志成才”、“五子夺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图案,它们不仅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康百万家族的雕刻工艺品件件不同,件件有新意,融合南方常见的一些图案,每一件对都康家子孙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庄园内展出的康家当年使用过的家具、珍玩、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4000多件,不仅再现了奢华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康百万庄园作为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百万庄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来被海内外专家所重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李传泽称该庄园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诸多专家在游览之后称其位“传统建筑之瑰宝,民间艺术之典范”。

康百万庄园,它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家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十三

青山碧水环绕,豫商文明相随。在河图洛书的发源地,在蕴育中原古文化的交汇处,在沿黄郑、汴、洛三点一线的旅游线路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熠熠闪光,它就是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巩义市康百万庄园。该庄园xx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处于河南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之间,距郑州70公里,距洛阳60公里,距连霍高速巩义出口4公里,巩义市内11路公交和101路旅游公交均可直达,交通便利。

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双千顷,财富无以计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是其真实写照。

或许有人会问:康百万是谁?“康百万”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其中,有创业之初的六世祖康绍敬,有开辟大河行船、奠定百万基业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两次悬挂“千顷”牌的十四代庄园主康应魁,有官居三品、大兴土木的十五代庄园主康道顺,有接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宫回銮的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尤以19xx年花巨资建行宫、架浮桥、修御道,迎接两宫并贡献大量白银,受慈禧太后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百万家族为了体现其身份,大兴土木,建造了庞大的地主庄园。全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庄重气派、华丽典雅,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被称为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是建筑的代表。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具规模。在建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沟、张沟等明代楼院,龙窝沟、寨上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店铺、饲养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辅以碑楼、牌坊、花园等辅助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齐全气势宏伟的大庄园。如今,虽已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拂去历史烟尘,透过时空隧道,我们不难发现飞檐翘角、青瓦高墙,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代表着一段血脉相连的沿承和一个区域的精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目前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部分,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寨上主宅区,这部分是整个庄园的19部分之一。这个建筑群,它座落在邙山的半腰,从对面的远处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边的一朵莲花;从高处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饮水洛河的万年龟。就我们平时所讲的“风水”上来说,又有“金龟探水”之意,大龟在古代的时候又叫鳌,据说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区也是要“独占鳌头”,人财两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后期,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不断,居险设寨则更有实际意义。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风格既有别于晋商大院、帮会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独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至于“康百万”辉煌的一段历史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19xx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地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xx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的时候,路过我们巩县,由于当时我们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呢,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由于他们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走水路还是旱路,因此做了两手准备,一呢在东黑石关修建了一座行宫,并在洛河上驾起了一座浮桥,另外,又在巩县的洛河边上建造了五艘龙船,为了停泊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窑湾村北洛水东岸建船坞五座,俗称龙窑,由于当时洛河发大水,慈禧没有走水路,因此到我们巩义之后,只在这座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之间,康鸿猷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因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扬天下了。

康百万庄园不仅以其古建特色见长,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称道,其无处不在的细节,让宏大的庄园更韵味十足。遍布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刀法细腻、工艺纯熟、内容繁多、形神兼备,其中不乏“拜师求读”、“尊老爱幼”、“立志成才”、“五子夺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图案,它们不仅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康百万家族的雕刻工艺品件件不同,件件有新意,融合南方常见的一些图案,每一件对都康家子孙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庄园内展出的康家当年使用过的家具、珍玩、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4000多件,不仅再现了奢华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康百万庄园作为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百万庄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来被海内外专家所重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李传泽称该庄园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诸多专家在游览之后称其位“传统建筑之瑰宝,民间艺术之典范”。

康百万庄园,它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家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十四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应魁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被称为“康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应魁。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机“尽忠发财”,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18万亩,财富无以数计,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盛极一时。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是中原的三大巨富之一。六、七十年代,河南康百万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作为三大庄园之首对外开放,轰动河南,闻名全国。

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全庄园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20__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

康百万庄园为我们提供了研穷封建社会地产阶级的发家史料,也给我们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它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倍受各界朋友青睐。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十五

游客朋友们,通过对前面栈房区参观,相信大家对康百万庄园也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接下来我们参观庄园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主宅区,首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通过前面的参观,谁能告诉大家康百万具体是指哪个人呢或者是单独的一个人吗?其实呀,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整个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康家最具代表性的是就是康应魁,他是康家的第14代,生活在清朝中期。他在前人基础上,利用家临洛水黄河的便利,靠漕运经商,日进千金,家资巨万。主宅区作为整个家族生活,居住的地方一共有7个院子组成,是园内的精华所在,也是保留最为完整的区域。

上方的“康百万庄园”五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所题写的,住宅区共有三道防御设施。第一道就是我们现在所穿过的这条隧洞,上面是高墙和墙垛,大门一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第二道防御设施是上面的巡逻通道,家丁在上面日夜巡逻,保卫着康家的安全。第三道防御设施是最上面的看家院,家丁居高临下时刻监视着庄园里的一草一木。

进入主宅区,我们首先看到的'这口叫“叶氏井”的古井。大家一定会好奇,为什么康家庄园里会有一口别的姓氏的水井呢?这块地原来叶氏人家的,康家在请风水先生看风水的时候看上了这块地,想要出钱买下这块地,但是叶氏人家却坚持卖地不卖井,因为水是财富的象征,没有卖财的这样的说法,协商到最后康家人可以使用这口井,但归属权却还是叶家人的。

游客们这边请,我们现在来到了第一个院子,上方悬挂着的这些匾额都是用来歌颂康家人当年修黄河,建学校,免费施粥等,康家人甚至被大家称为“康善人”。我们现在能看出来这个院子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建筑,典型的前堂后寝三进式的结构布局,这个院子是康家第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在乾隆初年建造的,正面的这幅楹联“志欲光前唯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是勤俭持家“。意思也就是说想要光宗耀祖就必须读书,要造福后代就要勤俭持家,这个也许是康家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秘诀吧。现在我们所在的大厅就是当时康家的主客厅。来到康百万,先看留余匾。请大家抬头看过堂上方这个别致的匾额,上面是康家的家训“留余”,留余这两个突出的篆体字就是康百万庄园文化的象征,“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这里引用南宋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句座右铭来告诫子孙后代,凡事都要留有一定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尽占尽,把它留给需要的人。大家是不是还发现这块匾额造型很奇特呢?对,大家说对了。它的造型很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据说这样的原因是康家人希望“留余”的思想像一面旗帜代代流传。另外,别出心裁的是“留余”二字上留余天,下留余地,以此来告诉后代上要对得起国家朝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当然也有人看着像一本展开的书卷,让人想起了开卷有益。这块匾是由巩县状元牛瑄在1871年题写,现在已经被列入中华名匾之一了。

好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十分钟,之后我们继续参观主宅区的其他部分,请大家注意时间,及时归队,谢谢。

康百万导游词500字篇十六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相聚即是缘”。首先我代表美好时光旅行社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大家此次旅途的导游员xx,在我左手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安全大使-李师傅。李师傅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术,所以我们的安全问题大可放心。希望大家把放心交给李师傅,把安心交给我,我们会一起努力把开心还给您!同时我也希望大家相互照顾相互配合,在旅途中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来,我们将会尽心尽力为您解决,在此,我预祝大家游的尽兴,玩的开心。

接下来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简单向大家介绍下,现在我们已经踏上旅途,由郑州火车站出发,大约1个半小时就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康百万庄园。

随着旅游车缓缓驶出郑州火车站,我们来到了郑州最繁华的商业地段。透过车窗,我们看到的就是郑州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它是为了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和二七烈士而建造的,周围这一带就是郑州著名的商业圈--二七广场。郑州商业发达,素有商城之称。同时它也是一座古城,传承了3600年的古老文明,2004年被中国古都协会确认为中国第八大古都。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旅游车已经行驶在连霍高速上,距离康百万庄园还有一段距离,我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下巩义这个城市。巩义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早在3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中原部落首领伏羲、黄帝以及尧、舜、禹、汤等都曾在这里画太极、演八卦,举行禅让活动和祭天仪式。“河图洛书”、“修坛沉璧”、“太极八卦”、“帝王祭天”等重大事件也发生在这里。境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70多处,拥有北魏石窟、北宋皇陵、康百万庄园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而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康百万庄园就位于巩义市康店镇,“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庄园建筑以寨上主宅区为核心,向寨下其他区域以扇面形式展开,建成功能不同、形式各异的群体院落,是17、18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堡垒式建筑的代表。该庄园于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授予国家4a旅游景区。

朋友们,康百万庄园的停车场到了,下车之前再次提醒大家:我们的旅游车是蓝白相间的宇通车,车牌号是豫a12345,我们的导游旗是黄色的,我的手机号是12345654321。好了,朋友们,现在就请您关好门窗,带上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一同下车去感受豫商文化的魅力!

景区讲解。

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到达康百万庄园。康百万庄园总占地面积240余亩,由19个部分组成。目前保存下来的有主宅区、作坊区、栈房区、南大院等十大部分,今天我们参观的就是康百万庄园的主要建筑部分。

各位游客这边请,我们首先来参观栈房区,当年康家利用门前的洛河之便做起来漕运生意,它最早作为船只行驶到各地之后装载货物用的停靠点,由于生意越做越大,栈房就不断完善,现在成了仓库,办公,经商为一体的商业中心。

我们通过30米长的隧道就即将到达主宅区,它是保留最完整,最精华的部分,占地8000多平方米,有七个院子组成,到了这里,我们会看到“康百万庄园”五个大字,它是由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所题写的。

这边请,接着我们来参观第一个院子。大家现在所站的这个院子是康家第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于乾隆初年建造的,俗称“老院,是中国典型的前堂后寝三进式四合院。俗话说“进入康百万,先看留余匾。”在此,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康家庄园文化的象征、镇馆之宝———“留余”。请抬头看,过厅正上方悬挂的这块别致的匾额就是康家的家训匾“留余”。前面这两个突出的篆字就是留有余地的“留余”二字,它上面的内容,开篇提到:“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里引用了南宋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句座右铭来告诫子孙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尽用尽占尽,把它留给需要它的人。接着,又引用明朝进士高景逸的两句话“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可以说把留余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其实不单是它的内容,这块匾还有一个独到之处,就是独特的造型。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造型像不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呢?这就是说,康家主人希望“留余”思想像一面旗帜代代流传。更为别出心裁的是,您看“留余”二字上留余天,下留余地,以此来告诫子孙后代,要上对得起国家朝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此匾是当时巩县著名文状元牛瑄在1871年所题写,现已被列入中华名匾之一。

大家请这边走,这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建筑房屋构造有“厢不压正,西不压东”之说,是庄园里最高的建筑,象征着康家的权力和地位,康家的历代长辈都在这里居住。在此请欣赏一下目前康家保存下来最精美的一张顶子床。它是由数名能工巧匠用金丝楠木雕刻,可以说是木雕的杰出代表。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下面是自由参观时间,1个小时后我将在康家大院门口恭候大家感谢大家的支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