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的教学反思(十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1 03:27:42 页码:8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的教学反思(十篇)
2023-02-01 03:27:42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的教学反思篇一

一、设计思想

宇宙航行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已学过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理论,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

本节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人造卫星原理的理解,因此教学设计上采用理论探究法,在设计中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通过设疑→思考→启发→引导这样一条主线,激发鼓励学生的大胆思考、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来掌握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有关知识和航天发展史。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理解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学习牛顿对卫星发射的思考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2.通过对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展示人类在宇宙航行领域中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通过介绍我国在航天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通过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认识到了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并进一步弄清了天体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运动。然而人类并不满足于只站在地球上探索宇宙的奥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是如何走出地球,飞向宇宙,进行宇宙航行的。(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些航天类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牛顿的思考

探究:怎样才能使得一个物体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

先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知道,在地面上将一个物体水平抛出,若抛出时速度越大,则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越大。如果抛出速度很大时,我们还能将地面看作平面吗?(不能)

早在16世纪道的牛顿就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播放卫星发射原理动画,并向学生分析。)

从地球上最高的山峰上将物体水平抛出,速度越大,落地点就越远。如果抛出的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在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宇宙速度

探究:以多大的速度发射这个物体,物体就刚好不落回地面,成为一颗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呢?

1.第一宇宙速度

物体最终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为其做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

代入数据得v=7.9/s

这就是物体在地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结果会怎样呢?

2.第二宇宙速度

当抛出物体的速度继续增大,地球引力将不足以为其做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物体将会脱离地球引力,离开地球。这个速度为v=11.2/s。我们把v=11.2/s叫做第二宇宙速度。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它绕地球运行的轨迹就不是圆,而是椭圆。

3.第三宇宙速度

物体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后,还会受到太阳引力的束缚。若抛出的速度足够大,物体还将脱离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向太阳系之外的宇宙空间。这个速度v=16.7v/s。这个速度叫做第三宇宙速度。

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探究:目前为止,人类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已经有几千颗了,这些卫星运行的快慢不同,那么卫星运行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可能的答案:质量、轨道半径……

我们将不同轨道上的卫星绕地球运动都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

可得:

结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都与卫星的质量无关,仅由轨道半径决定。

当卫星环绕地球表面运行时,轨道半径最小为地球半径(r=r),此时线速度最大,角速度最大,周期最小。则

=7.9/s

=1.24×10—3rad/s

=84in

即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为7.9/s。

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

(播放嫦娥一号发射的模拟视频,让学生了解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学生也将对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有一个了解。)

1.发射速度

发射速度是指卫星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的初速度,一旦发射后再无能量补充,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速度不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2.运行速度

运行速度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飞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梦想成真

学生先阅读,然后教师简述补充。(借助于多媒体,一边向学生展示,一边介绍,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其实早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一个名叫万户的人就曾有“飞天”的壮举,但最终未能成功,并为之付出了生命。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向太空搏击的英雄。他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创想是世界上第一个,因此他被世界公认为“真正的航天始祖”,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

19世纪中叶,俄罗斯学者,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利用喷气推进的多级火箭,运载发射卫星。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在苏联发射成功。

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次载人飞行,苏联。

1969年7月16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0月15日,中国第一次载人飞行。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然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无数探索者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铺设了人类通往宇宙的道路。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遇难。

20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航时爆炸,七名宇航员遇难。

(三)课堂小结

尽管人类已经跨入太空,登上月球,但是,相对于宇宙之宏大,地球和月亮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两粒尘埃;相对于宇宙之久长,人类历史不过是宇宙年轮上一道小小的刻痕。宇宙留给人们的思考和疑问深邃而广阔。宇宙有没有边界?有没有起始和终结?地外文明在哪里?这些都是留给大家待以解决的问题。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的教学反思篇二

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1.拓展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容量。

新教材的编排与原教材相比,稍有变动,在“宇宙速度”讲解时引入了“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运行速度”的区别,在讲解卫星的变轨问题时,借助地球同步卫星的变轨发射讲解,拓展了教学内容。

2.提高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科技息息相关,且可能会在将来的高考中有所涉及,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之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学习本节课,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既突出了自主学习,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起到了积极作用。

3.改变知识获得的渠道,促进教师职能的转变

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前学生被动获得知识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合作交流主动获得知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作用变得更加合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这也为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三个特点:

1、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

2、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得到转变。

3、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的教学反思篇三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一、预习目标:

预习人造卫星的发射、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

二、预习内容

1、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是什么?

2、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几种?

3、你对我国的航空航天知识了解多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原理,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分析解答有关卫星运行的原因;

(2)掌握三个宇宙速度,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简单了解航天发展史。

(4)能用所学知识求解卫星基本问题。

学习重难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人造卫星运转的环行速度与卫星发射速度的区别;

二、学习过程

1、抛物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落地点的变化,落地点为什么会变化?

2、牛顿的思考与设想:

3、问题的提出:人造卫星为什么不掉下来,人造卫星的线速度有多大。

三、方法步骤: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沿近似圆周的轨道运转,此时月球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即重力),用来充当绕地运转的向心力,故而月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来。

2、由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知:

x=v0t ①

h= ②

联立①、②可得: x=v0

即物体飞行的水平距离和初速度v0及竖直高度h有关,在竖直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距离的大小只与初速度v0有关,水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越远。

3、当平抛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飞行的距离也很大,由于地球是一圆球体,故物体将不能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答案。

1、卫星绕地球运转时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的动力学方程是:g

2、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时,火箭须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而做更多的功,对火箭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比较困难。

3、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时所具有的最大运转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中去时,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

[例题1]“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根据以上消息,近似地把飞船从发射到降落的全部运动看作绕地球的匀速圆周运动,试估算神舟五号绕地球飞行时距地面的高度(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6.0×1024kg,地球的半径 r =6.4×103km)

(6700km)

[例题2]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0.95倍,质量是地球的`0.82倍,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大?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

(8.9m/s2;7.34km/s)

4、当堂检测

1、关于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是能使人造地球卫星飞行的最小发射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使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c.第二宇宙速度使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的最大速度

d.第三宇宙速度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

2、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如图所示),然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5、课后练习与提高

1.利用下列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 )

a.已知地球半径和地面重力加速度

b.已知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

c.已知月球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月球质量

d.已知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和地球自转周期

2.“探路者”号宇宙飞船在宇宙深处飞行过程中,发现a、b两颗天体各有一颗靠近表面飞行的卫星,并测得两颗卫星的周期相等,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天体a、b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它们的半径成正比

b.两颗卫星的线速度一定相等

c.天体a、b的质量可能相等

d.天体a、b的密度一定相等

3.已知某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 km/s,则高度为该天体半径的宇宙飞船的运行速度为

a.2 km/s b.4 km/s

c.4 km/s d.8 km/s

4.12月30日凌晨,我国的“神舟”四号飞船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个小时,环绕地球108圈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圆满完成了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若地球的质量、半径和引力常量g均已知,根据以上数据可估算出“神舟”四号飞船的

a.离地高度 b.环绕速度

c.发射速度 d.所受的向心力

5.(全国卷)宇航员站在某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 l。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数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

6.(全国理综第23题,16分)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v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火星大气阻力。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0的均匀球体。

参考答案:

1.a b 2.b 3.c 4.ab

5略

6略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的教学反思篇四

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1.拓展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容量。

新教材的编排与原教材相比,稍有变动,在“宇宙速度”讲解时引入了“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运行速度”的区别,在讲解卫星的变轨问题时,借助地球同步卫星的变轨发射讲解,拓展了教学内容。

2.提高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科技息息相关,且可能会在将来的高考中有所涉及,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之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学习本节课,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既突出了自主学习,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起到了积极作用。

3.改变知识获得的渠道,促进教师职能的转变

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前学生被动获得知识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合作交流主动获得知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作用变得更加合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这也为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三个特点:

1、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

2、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得到转变。

3、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的教学反思篇五

高一物理宇宙航行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本节是第五节,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天体运动都已经讲过,从知识上讲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推导出卫星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实际上学生遇到卫星问题时总是感到困难和无从下手。究其根源是因为学生对地球、卫星的空间关系不清楚,学生无法从自己站立的一个小小的角落体会巨大空间中发生的事情。因此,用各种视频、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有了空间的图景,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就有了依托。所以,本节课我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来模拟、展示,让学生有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设计理念

通过对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曲线运动的特点、万有引力定律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获得新知识。重视科学跟生活、跟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就在身边。体会生活质量与物理学的依存关系,体会科学是迷人的、是改变世界的神奇之手。

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储备不足,猜想可能缺乏科学性,语言表达也许欠妥,但只要学习始终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激活思维,大胆猜想,敢于表达,学生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与运行原理,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了解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途径与方法

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探究中不断获得美的感受不断进步。

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及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难点: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按照圆周运动处理,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

教学过程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大胆猜想,独立思维,探索研究,经历、体验与牛顿研究人造卫星发射原理相似的“再发现”过程。

但是本节也反映出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较差,建立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较弱。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的教学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2、通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来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3、能撰写一篇短文说明自己给“少年宇航局”宇宙飞船起名字的理由,能提出几点保证我们经常能遥望星空的小建议,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环保意识。

重难点:了解星系、宇宙的抽象概念。

教 具: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猜谜语(课件出示: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师板书:地球)

2、地球有一个大家庭,是什么呢?(板书:太阳系)地球只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如果让我们乘坐宇宙飞船来到太阳系,就会看到太阳系的其他成员。(让学生说说太阳系的其他成员: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如果让我们继续乘坐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就会来到------?(板书:银河系)太阳系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我们的地球也只是银河系普通的一员。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银河系。

二、深入探知

那么关于银河系大家想知道一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形状、组成、大小)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查阅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

1、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银河系的形状,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认为银河系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现银河系不同形状的图片)

师:对于银河系就像一个巨大的旋转着的“大铁饼”,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利用手中搜集的材料加以解释,教师播放视频加深理解。)

教师:银河系不管是像一个不断旋转地大铁饼,还是像一个织布的梭子,这都是科学家们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做出的模拟或猜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只有我们有一天真正的走出银河系,才能一窥银河系的全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时,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真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以后在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认识。

2、认识银河系的组成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河系的形状,那么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教师出示课件500多亿颗恒星,20xx多亿颗行星)

500亿,我们来想象一下500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现在全世界大约有65亿人口,如果把一颗恒星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银河系恒星的数量将是全世界人口数量的近8倍,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

3、认识银河系的大小:

那么拥有这么多恒星的`银河系有多大呢?根据你的资料谁能说一说?(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直径10万光年,中心厚度20xx光年)

提问:光年是什么单位?(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什么是光年,计算出1光

年大约等于10万亿千米)

以神7的速度作比较:神7的速度大约8千米每秒,大约需要4万年!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xx光年。(出示图片)也就是说光沿银河系直径要走10万年,光穿过银河系中心的厚度也要走20xx年。如果我们从地球上以光速飞行的话,到银河系的中心还需要约2.8万年呢。多么遥远的距离啊

看到这些,你感到银河系怎么样?(学生汇报)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银河系。

教师描述(同时课件出示背景音乐),在晴朗的夏夜,当我们仰望星空,你会看见一条淡淡的光带横贯苍穹,那就是银河。现在我们坐上光速飞船飞离地球,穿过太阳系,置身于茫茫宇宙中。我们从银河系的“上”方看下去,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我们又来到它的“侧”面,看过去它又像是一只织布的梭子。银河系是由500多亿颗恒星、20xx多亿颗行星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集团,这么庞大的集团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而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所有的星系也只是宇宙中极小的一部分。

4、认识宇宙

教师:银河系之庞大已经令我们震撼,但相对于宇宙来讲,这么庞大的银河系还只是宇宙中极普通的一个成员,那么宇宙是什么?宇宙中除了银河系还有哪些成员呢?(板书:宇宙)(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1)宇宙是什么

2)认识宇宙的组成

3)认识宇宙的大小

4)宇宙既然是无限空间,那么宇宙是什么形状的呢?

刚才我们在讲银河系的时候,有同学用“庞大”来形容,你能不能也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宇宙呢?(板书:浩瀚的)

5)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现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5、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知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用语言叙述,或用集合图表示)

6、给宇宙飞船命名

师:到茫茫宇宙中去遨游是人类自古以来最美丽的梦想之一,中国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对星际航行的向往,古时候的鹊桥相会变成现代的宇宙飞船航行。“少年宇航局”将发射一艘宇宙飞船,正在征集宇宙飞船的名字,希望大家都来参加。(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介绍我国著名宇航员,课下继续搜集资料,把自己写的关于宇宙飞船命名的短文读给同学听。)

7、观察银河系

师:在晴朗的夜晚,由家长带领,到远离灯光的地方观察银河系,把自己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星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天文学家已经发出了“星空在消失”的警告,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三、自主反思,深入拓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关于宇宙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提宇宙的起源?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宇宙是怎么诞生的?宇宙中的黑洞是怎么回事?宇宙将来会怎么样等问题,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如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进行争论)

看来同学们都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希望大家课下继续查找资料,让我们共同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我们敬爱的温总理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做一个关心民族和国家命运的人。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的教学反思篇七

本周开始,我们将开始宇宙之旅,探索地球与宇宙的奥秘。

活动计划

前两节课搜集资料,制作幻灯片,第三节课展示交流。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参考主题:

抽签选题,如果对抽到的主题有意见,可以自拟主题,但需符合本次活动的大主题并经过老师批准。

1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古代中国人、印度人、巴比伦人的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什么?证据是什么?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怎样的?证据是什么?是何时发现的?是谁发现的?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你认为现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正确的吗?你有自己的想法吗?

2介绍太阳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太阳的基本情况如何?太阳黑子是什么?太阳和人类有何关系?什么是日食?日食是如何产生的?日全食是如何形成的?极光是如何产生的?

3介绍月球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月球的基本情况如何?你认为我国有没有必要发展登月技术?你有何开发月球的设想?什么是月相?月相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

4星座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什么是星座?主要星座有哪些?你知道哪些星座的传说?

5太阳系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太阳系的构成,九大行星的基本情况,土星的光球是什么组成的?哥白尼与日心说。

6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作品要求:

1使用word或powerpoint软件制作。熟练应用上次活动讲评中强调的三点:标题的修饰,文字的修饰,超级链接的应用。

2要求主题突出,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内容。

3作品中应有封面、封底、目录页、小组名称、组长、组员分工、日期。除封面和封底外应有8页以上正文页,在目录页应设置超级链接。

4作品中采用的文字内容或图片,提倡原创。

各小组抽签选择主题,然后开始搜集资料,制作电子作品。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的教学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2、能自己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知识。

3、通过本课学习,能对宇宙产生兴趣,并热爱我们的航天事业。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

关于宇宙方面的各种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2、结合上几节课的内容,引领学生学习宇宙,探索宇宙。

二、膨胀的宇宙

1、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之外还有很多星体,你们都查找到了哪些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学生小组查找资料,并交流资料。

2、观察宇宙图片、资料,说说你对宇宙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3、你知道星系间的距离是多少?能用千米单位来计算吗?

学生讨论,寻找资料。

4、引出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光年。

5、我们知道银河系是非常庞大的星系,在宇宙中你还发现和它类似的星系吗?

学生查资料,仙女座星系、猎户座星系等。

6、师讲述:现在人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

三、充满活力的宇宙

1、出示恒星一生的图片。说说恒星的一生。

学生边看图片,边查寻有关恒星资料。

2、师讲述宇宙中每时每刻都会诞生许多恒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3、学生观察超新星的爆炸前后图片,想象充满活力的宇宙运动过程。

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你知道人类最早登上月球的是什么时候?

学生查寻关于人类登月的新闻资料。

2、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说说我国航天事业,以及对我国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猜想。

3、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学生继续查找资料。

4、阅读书本,人类在航天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

5、查寻为航天事业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

五、课后延伸:继续寻找关于宇宙方面和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以及我国“神州6号”载人飞船资料。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的教学反思篇九

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课文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围绕银河系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

3.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科学小论文,并能发现别人或自己

小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提出几条保护美丽星空的建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认识宇宙的浩瀚。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图片或资料。

课时建议: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教师:你见过“银河”吗?描述你见过的银河的样子。

学生交流。

教师:在晴朗的夜晚,远离都市的灯光,仰望星空,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贯天空,那就是银河,是“银河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银河系。

(二)新课教学◆活动1:银河系和宇宙

教师:关于银河系,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分小组进行整理,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分小组整理资料。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银河系有关视频)对银河系的情况进行小结。关于银河系,还想知道什么?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学生活动。

教师:关于银河系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认识清楚,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去解开银河系更多的奥秘。

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的教学反思篇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认识浩瀚的宇宙。

2、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教学准备

有关银河系、河外星系、探测宇宙的工具等各种影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

板书课题,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宇宙?(很大)让我们一同去了解到现今人们所认识的宇宙吧!

二、阅读讲解银河系

1、学生读图文。

2、分析:银河系的形状;太阳系与银河系的关系;

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构成银河系的每一颗恒星就是一个“太阳”,而且其中有很多比我们所说的太阳还要大。用比喻让学生理解银河系的大小。

3、认识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光年。

组织学生计算: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每秒,照这样计算,1光年大约为30万×60秒×60分×24小时×365天=94608亿千米。

三、阅读讲解河外星系

1、指导学生认识大麦哲伦星云与仙女大星系,明白它们是和银河系一样大小的恒星系,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两个河外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只在南半球才能看得到。

2、阅读了解银河系外还有无数的河外星系,每一个河外星系都是由上千亿颗恒星构成的。

3、认识总星系:是现在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即总星系是银河系和河星系的总称;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让学生理解课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宇宙?

四、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1、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天体系统有哪些,它们的关系怎样?

2、画出表示已知天体层次关系的示意图

3、学生展示、解说自己画的示意图,并听取同学的意见,展开评价。

五、阅读漫漫探索路

1、学生阅读图文,了解相关探究过程。

2、告知学生目前能观测到的最远天体,离我们约150亿光年。人类对宇宙的构造和发展的认识,正在日益加深。人类探索宇宙的研究近年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请大家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最新活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