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国际音标教学资料(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6:01:30 页码:7
2023年国际音标教学资料(通用19篇)
2023-11-19 16:01:30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表达与交流的方式,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和概括,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向他人传递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创作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文学或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功经验,希望对大家的事业发展有所帮助。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一

为了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诗人还吸取了外国诗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节诗中让同样的字句更迭相见。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戴望舒这种对新诗音乐性对追求,到《雨巷》是高峰,也是结束。此后,他开始了对诗歌底他所谓音乐的成分勇敢的反叛,(杜衡语)走向对诗的内在情绪韵律的追求。

他的另一首著名诗篇《我的记忆》,就是这种追求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戴望舒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他新的美学见解和艺术追求,但这决不能否认《雨巷》对新诗音乐美尝试的意义。偏爱是艺术欣赏的伴侣。这首《雨巷》,是新诗中一颗发光的明珠,值得我们珍读!

总结: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二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那么乡愁的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愁》教学教案设计,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歌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2、理解、欣赏两首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丰富含义。

3、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同学们最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思乡之情。

齐读《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人身在羁旅中,夜不成寐,看见床前明月光辉,疑是地上的秋霜,于是抬头看月,由此想到“千里共明月”的诗句,就思念起故乡来。月色引发了人们深沉的思乡之情,因此成为后世诗歌表现思乡的主要意象。

总结:《静夜思》唐代格律诗(近体诗)五绝(形式)。

思乡(内容)。

乡愁(内容)。

2、文学常识:

1)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要有真诚、挚烈的感情,才能发挥想象力,只有当诗人的胸襟情怀确实能与时代潮流以及广大人民的喜怒哀乐息息相通时,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

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现代诗尤其重视这一点。(舒婷《致橡树》:橡树、木棉、凌霄花等意象象征具有不同爱情观的人,表达新时代的爱情观。)。

诗歌还讲究语言的音乐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规范,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

2)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可以说是一个“以现代文学运动为轴心的扛鼎诗人”。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中国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并且,他还是中国台湾文坛上影响深远的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50年代中国台湾掀起的现代诗运动中“蓝星”社团的发起者,他不仅以丰富的作品,还以新古典主义批评理论,推动了中国台湾现代诗最初的发展和后来的分化。他的现代诗影响很大,风格变化多样,著有《莲的形象》、《敲打乐》、《白玉苦瓜》、《梦与地理》等十几部诗集。

余光中是一位锐进的诗人,他从传统诗的格律束缚中挣扎出来,又回到传统的继承之中,他掀起反叛五四新诗的旗帜,又从自由诗中吸取营养。他的不少诗作,有着深沉的怀念祖国的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乡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教学设想:导入过程以介绍现代诗与古体诗区别为重点,目的是:一,学生通过回忆古人思乡佳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二,借助对《静夜思》的简单分析,使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的把握有初步的认识;三、明确现代诗的一些概念,为后面的教学过程作准备。)。

二、朗读全诗:

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它的节奏美感。

(先请同学领读,再全班朗读)。

1、读准节奏。

2、体会情感节奏。

(朗读中揣摩作者情感,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3、体会节奏美感。

(教学设想: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新诗尤其如此,它感情奔放,挣脱了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枷锁,虽无固定格式,不讲究语言外在格律,却有内在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通过朗读理解节奏美感,是理解这首诗的敲门砖。)。

三、分析全诗:

1、提示:

意境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我们说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马上就能想到落寞单调的秋景和作者心中凄凉断肠的情怀,情由景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便是诗的意境。那么,这个意境我们是如何领悟到的呢?主要是通过这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凄凉、落寞的气息。这些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意象。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象入手。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

诗中主要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板书)。

2、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意象前的形容词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讨论并概括。(板书)。

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总结:

这首诗成功在于它有新颖意象,区别于一些诗歌意象的单一陈旧。以往有些诗歌的意象要么沿用约定俗成的稳定意象,如柳(送别),月(思念),这样难免落入窠臼;要么意象较为单一,有时虽有多个意象,但由于特征差别不明显,难免有堆砌繁杂之嫌。

因此在意象的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达,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是现代生活的实景,它们是单纯的,却明朗、集中、强烈,新得真切,新得奇特。

它们又是丰富的,作者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这就是诗的内在张力,使全诗含蓄、饱满,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仅仅四个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3、这些意象所反映的感情与主旨“乡愁”之间如何有机联系?

(1)围绕主旨——并列(板书)。

(2)时序延伸——递进。

说明:

(1)。

诗歌结构上采用了并列的方式,紧紧围绕“乡愁”这一主旨,因而诗歌包含的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乡别等内容,既在客观上具有独立性,能使读者体验诸多不同的愁滋味,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一个人生旅途的广袤空间。

(2)意象组合上并不单纯采用并列方式,而是还分别展示了“小时候。

”、“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样延伸的时序,使诗的情绪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态势,这种意象的递进融进了作者漂泊生涯的邈远时间。

幼儿时念母情浓,年轻时恋妻情重,与母亲的死别更把人生的哀愁推向高峰,但不论生离还是死别,都比不过乡愁更为深广,随着年龄增长,人生理智逐渐成熟,终于达到从一己亲情到对祖国故土热爱之情的飞跃升华。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为了完成以上教学任务,我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导入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积累的表达乡愁的诗句,让学生明白积累的重要,然后引出新课。

其次,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节奏,读出语速语调,读出感情等。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与诗人在诗歌中所迸发的思乡爱国之情产生共鸣。

再次,在品味诗歌的意境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

最后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其中的仿写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不足之处:一是课堂节奏有点前松后紧,在仿写指导上做得还不到位。二是没有将读诗与品读结合起来提高读的实效性。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三

屈原的《离骚》(节选)出自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中第一册第四单元。《离骚》是古代杰出的抒情长诗,它的内容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境界高远,语言奇伟瑰丽,想象新奇动人。作者屈原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更是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洁身自好的品质,献身理想的精神,千百年感动并影响了无数后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这样的课文,我觉得有责任必须把它的美原原本本的“交给”学生。

我的教学环节简述如下:

一、导入部分:由学生背诵的《沁园春长沙》,引入“风骚”二字,并作出解释。接着介绍作品《离骚》,解释“离骚”的含义,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二、初步体会情感部分:学生先齐读、自由读、疏通字词等。接着提出问题:屈原在《离骚》中要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一般都能答到“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再次提问:这篇课文在内容上很好理解,但为何读起来还是很吃力呢?学生很快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字——“兮”。(楚方言)。

三、课文鉴赏探究部分:教师范读第一段,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学生齐读第二段,要注意情感。屈原具有先天的外在美,也有后天的内在美。请学生找出香草并结合这几个意象联想到人与人生。

香草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发芽开花结果凋零。

人也会经历这样的阶段:生老病死。

教师唱歌:“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让学生体会那种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生再次齐声朗读。

课后反思:

我固执地认为:体会诗歌作品的美,是必须借助朗读的,所以,我将诵读作为一个重点。楚辞在语言上的特点可以通过诵读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在读的时候,一定要强调感情,应该给学生示范。由于这篇《离骚》中的文字是最古老的意义,所以读来较生涩难懂,但通过诵读也能体会到那种不一样的美。我的反思如下:

一、教师素质方面。

这是我第一次教授这篇课文,在授课经验上难免不足。但在课前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能够联系现在与过去,联想到古诗词句,在适当的时候“出口成章”。另外,我还能注重诵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当然,疏通诗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楚辞的语言有很多是古代楚地的方言,对这些无需关注太多,只要学生能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即可,对于比较重要的文言字词,我认为教学时候还是不能放过,例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本课出现得较多且比较常见,应该指导学生归纳积累。至于实词的一词多义我觉得不用过多强调,包括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我考虑可以暂且放过,留待以后解决。只要学生翻译是能将词语翻译准确,句式能调整语序即可。作为高一的学生我觉得此时讲太多不太合适,且本课是诗歌,重点不应放在此。疏通诗句是为了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和思想,本诗的情感比较复杂,提示学生找关键句,然后总结,我觉得学生比较好理解。诗歌是节选的,只有三段诗,我觉得没有必要将屈原“美政理想”的内容加进来,在这两部分诗中,能把握住主要的感情即可。

二、诵读的基本要求与方式。

每次诵读都会确定目标,让学生的阅读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任务。诵读有多样的形式,比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默读等。诵读也有不同的层次:从通顺到流利到有感情;从初读感知到细读探究;从一般了解到深化理解;从有所感触到情感升华。

三、学生素质方面。

由于学生是属于层次比较低的一个班,基础相对薄弱一些。但也能积极配合,认真思考且善于思考,敢于回答问题。例如:在解答“离骚”二字的'含义时,学生就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学到通假字“锡—赐”时,学生也能联系自己学过的历史知识,答出“赐”的意思。在组织诵读时,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得有声有色。

四、存在问题。

在《离骚》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顺利地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但也存在几点不足:

首先,课前准备过于充分,虽然也有不少的闪光点,但整节课有点像在表演,还不够深刻,让旁人觉得有卖弄自己才华的嫌疑。

其次,教师范读过多,应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立刻进行模仿,读出真情实感。

最后,学生无论在齐读还是个人读时,教师应多倾听学生读得是否到位,然后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评。

总之,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基本完成了预想的任务,诵读的效果还不错,如果能注意以上几点存在问题,如果能再放得开些,在感情上再投入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文档为doc格式。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四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类比法的含义及特点;探讨了类比法在高中物理复习教学中的意义;讨论了类比法在高中物理电磁学复习中的应用。

关键词:类比法高中物理电磁学复习应用。

类比法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理科教学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中物理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而电磁学又是高中物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运用类比法进行复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电磁学知识体系,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类比法的含义及特点。

类比是一种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或相似方面来判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方法。

由概念可知,类比法的基本特点就是“比较”和“推理”。

所谓“比较”是指通过想象、联系、分析等思维方式在具有某种相似关系的两个对象之间建立联系;而“推理”则是需要根据这种联系,运用实验等实践方式进一步判断这种联系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进而达到从已知对象性质推断未知对象性质的目的。

二、类比法在高中物理知识复习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物理知识复习的难度。

进入高中阶段,物理课程无论是从知识量上,还是从知识难度上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而在复习中,一些学生由于一时无法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出现了学习障碍,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出发,在教学言语、讲授方法、物理思维等方面进行类比,使学生在相对简单的旧知识中找到与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差异,进而完成复习内容的迁移。

(二)有利于改善物理复习教学的效果。

高中物理相较于初中物理而言,逻辑性和抽象性更为明显,因此,一些学生在复习中,常常会出现掌握了基础知识却不能灵活运用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复习教学的效果。

而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没有形成对物理规律的深刻认识,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该根据基本的物理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深化学生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和创新能力。

类比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方式,高中物理教师在复习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利用概念类比、因果类比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另一方面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类比这种思维模式,并通过对物理规律的探究,以及对物理知识的迁移实现学习方法的创新。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五

摘要:自然拼读法和国际音标法是目前我国两种主流的语音教学法,哪一种更适合中国的小学生,在学术界一直备受争议。本文通过探究自然拼读法与国际音标法各自的优缺点,旨在找到更顺应中国小学生语言学习特点的语音教学法,供广大教师参考。经过对比研究发现,自然拼读法通过建立字母及字母组合与读音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见词能读,听音会写,简便易学,但它不适用于重读单词,多音节词和不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的拼读;国际音标能够解决所有英语单词的认读,且提高了认读和识记单词的准确率,然而作为一套有别于单词书写的新的符号体系,增加了英语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权衡利弊得出,分阶段合理运用这两种语音教学法,就能扬长避短,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

一、自然拼读法和国际音标法。

自然拼读法又称phonics,是根据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自然发音规律归纳而成的一种发音学习方法,通过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找出字母及字母组合的音和形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达到见其形而知其音,听其音而知其形的效果(王满莉,)。自然拼读法是直接、系统地教授儿童辨认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其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根据音形的对应关系拼读、拼写单词的语音教学法(高明兰,)。

音标,顾名思义就是“声音的标注”,即标注发音的系统。国际音标,特指英语国际音标,是英语国际音标的简称,它是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语音被符号化以后形成的一套独立于单词之外的全新的符号,由48个音素组成。国际音标类似于汉语拼音,借助它可以将陌生的英语单词准确地拼读出来(王满莉,2006)。可以说国际音标是专门为非本族语学习者量身打造的(梁燕葵,蒙雅娜,)。国际音标法是教授国际音标,让学生在掌握了国际音标的基础上拼读单词的语音教学法(王满莉,2006)。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语音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从启蒙阶段就打好语音基础,将使孩子终身受益。然而自然拼读法和国际音标法究竟哪一种更符合二语习得的规律,更适用于中国小学生这个特定的学习群体呢?为此,笔者将二者的优劣势进行对比研究,供广大教师参考选择。

二、自然拼读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自然拼读法是目前国际主流的少儿英语教学法,被普遍认为是初学者学习英语语音的最佳方法。其原理是脱离国际音标的束缚,直接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探索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形与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见词明义”的能力目标。自然拼读法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种。

(1)简单高效。教学实践证明,自然拼读法是最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语音教学法,是任何年龄、任何学生学习单词最简单高效的方法(梁燕葵,蒙雅娜,2010)。自然拼读法的基本原理是让学生利用英语音形一致的规律来拼读和拼写单词。学生只要学习了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就可以做到见词能读,再也不用靠模仿来记住单词的读音;掌握了单词的音和形的对应关系,就可以由发音逆向推导出单词的书写,做到听音会写,不必再按照字母在单词里的出场顺序死记硬背单词的书写,从而达到减小词汇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的目的(黄慧,)。

(2)减轻学习负担。自然拼读法通过学习26个字母和字母组合所代表的44个音素,以实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目标。这种语音教学法学习者只需要学一套表音系统,避开了另一套表音系统--国际音标的干扰,是更直接、快捷的语音教学法(高明兰,2012),尤其适合刚接触英语不久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王满莉,2006)。

(3)培养英语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包括一个人的兴趣、动机、信心和焦虑等情绪因素。情感因素对语言的学习起着消极的阻碍或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习兴趣强,学习动机明确,自信,焦虑感较弱,情感屏障低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快;反之,则学习效果差。为了能更好地习得语言,必须降低心理障碍,创造积极的情感氛围(阎永鹏,2010)。对于低龄初学者而言,传统的单词学习方法依靠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枯燥乏味,容易遗忘,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使之丧失对学习的信心。而自然拼读法是让学生利用英语音形一致的规律直接拼读和拼写单词,学生只要学习了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就能“见词能读,听音会写”。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学生容易拾起对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再者,自然拼读的课堂生动有趣,极富趣味性,更加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和认知心理。为了激发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自然拼读的课堂设计丰富多彩,除了整合不同的媒介,包括纸质、音频、视频等,包揽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内容,还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即将游戏、图画、儿歌、竞赛、书籍制作、图片、讲故事、肢体语言、词汇接龙、猜词、句子习读、佳句背诵等有机融合,以保持孩子对学习的新鲜感和兴趣。在小学阶段采用自然拼读法也符合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稿)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4)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运用自然拼读法教授语音,能帮助学生意识到单词是由一些单元(字母或字母组合)组成,以及认识到字母的音与形的一致性。学生在学习了这种音形对应关系之后,就能很快地进行单词的拼读和拼写。而拼读、拼写能力又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当学习者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程度,就可以逐步开展阅读教学,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拓展词汇量,培养语感,熟悉语法,进而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简言之,拼读、拼写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汪昆(2015)也认为,phonics能培养小孩子的听说能力。在起始阶段,教师在教授少儿字母和字母组合的拼读时是在进行一种有效的“输入”,久而久之,当少儿能准确记住单词的发音和书写后,其口语和听力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了。

对于储备了大量听力和口语词汇的本族语儿童而言,自然拼读法有它独特的优势,而对于缺乏母语背景的中国儿童来说,自然拼读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有以下两种。

(1)自然拼读的规则不能实现所有单词的全面覆盖。研究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英文单词符合音形对应的规则(吴雪妃,),还有一小部分单词是不规则的读音,且实际的语音现象是变化多端的,还存在着双音节词多音节词,重读非重读音节等情况,若完全依赖于自然拼读法,拼读的准确率会比较低。

(2)无法帮助缺乏听力和口语词汇积累的中国儿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笔者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接受过自然拼读训练的中国儿童都能正确拼读出阅读文章中的单词,却不知道单词的意思,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儿童缺乏母语背景,不具备大量的听力和口语词汇积累。自然拼读法的核心是音形对应规则,前提是“知音”而“未知形”,掌握其规则就能实现二者的匹配。然而,对于中国孩子而言,这两项全部为未知。那么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先练习听与说的能力,再进行技能延伸,学习用自然拼读规则辅助阅读。可以说,听说领先是中国小学生学习自然拼读法的先决条件。因而,在中国的小学实施自然拼读法之前应先进行大量的听说训练,使孩子未真正开始规则前头脑中已经储备了一定量的英文词汇和情景对话,使自然拼读接近母语习得规律。否则,自然拼读法对中国儿童英语阅读的辅助作用将无从谈起。

三、国际音标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音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掌握音标对于英语学习可谓是事半功倍。张小燕认为音标教学是小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是小学生识记单词,口语交流的金拐杖(张小燕,)。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国际音标法具有许多优势。

(1)是认读和识记单词的拐杖。中国学生在未学习国际音标之前,为方便认读和识记单词,习惯用谐音汉字为英语单词注音。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语音意识。中国学生之所以会用谐音汉字注音,是因为他们缺乏一个可以依赖的认读、识记单词的工具(王满莉,2006)。国际音标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借助它可以将陌生的单词准确地拼读出来。国际音标法凭借英语国际音标来规范英语语音教学,通过学习标准的发音,学生可以自己准确地拼读单词,并根据单词的读音联想记忆单词的书写,单词的学习事半功倍(梁燕葵,蒙雅娜,2010)。

(2)辅助学生自学英语。国际音标是查阅词典的工具。学生可以借助词典自学生词的发音和用法,还可以借助词典扫清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丰富英语课外阅读。梁燕葵,蒙雅娜(2010)也认为:“掌握了国际音标以后,学生不仅可以利用音标正确地认读和识记单词,而且还可以自学生词,是独立预习和复习时的好帮手”。

(3)国际音标系统的完备性使单词认读的准确率提高。不论一个单词是单音节词还是多音节词,是否包含重读音节,是否符合自然拼读规律,都可以通过国际音标正确拼读出来,这是由国际音标系统的相对完备性所决定的(王满莉,2006)。梁燕葵,蒙雅娜(2010)也对此做过研究,她们认为国际音标的整个系统比较完整,对非母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发音和识记单词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4)能有效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研究表明,汉语拼音与英语语音有一些共同或相似之处,如部分汉语拼音的韵母与英语的元音音素相同或相似,比如,单韵母(a)(e)(i)(u),复韵母(ai)(ei)(ao)(ou)分别与英语音标/a://://i://u://ai//ei//au//u/的发音舌位和口形相近(颜碧洪,);大部分汉语拼音的声母与英语的辅音音素相同或相似,比如,声母(b)(p)(m)(f)(d)(t)(n)(l)(g)(k)(h)(s)与英语音标/b//p//m//f//d//t//n//l//g//k//h//s/的发音方式相同或相似(张梅,2010)。在音标教学时,教师可采用比较教学法,比对两者,去异存同,借力汉语拼音对音素教学的正迁移作用,使英语语音教学事半功倍。

(5)有利于英语高阶者打下扎实的语音语调基础。自然拼读法能解决大多数初级词汇的拼读,而到了高级阶段,学生会碰到一些不符合自然拼读规律、无法使用自然拼读法拼读的单词,未学过音标的学生就读不出这些单词或者读出来的单词变了味儿,对未来的英语学习很不利。因而在英语语音教学的合适时机植入国际音标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单词,对英语语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语音语调基础。

(1)严重影响阅读的流畅性。除开英语词典外,其它英语读物(书籍,画册,读本等)很少会标注音标,当遇到生单词时过分地依赖音标去拼读单词,边阅读边查字典,无疑会破坏阅读的流畅性,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梁燕葵,蒙雅娜,2010)。

(2)易造成单词的音形脱节,使学生混淆单词的音形。国际音标是有别于英语单词书写体系的一套全新的符号体系,利用国际音标学习英语语音就跟借助汉语拼音学习汉字读音的原理一样。学生通过国际音标学会单词的发音,还要逐个字母地去记忆单词的书写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学不当,学生很容易混淆单词的音标和书写形式,听写单词时写的是单词的音标符号而不是单词本身(梁燕葵,蒙雅娜,2010)。

(3)过分强调单个词的音准,使学生无法适应实际英语交际中的发音。国际音标是为二语学习者量身打造的。国际音标的课堂过分强调标准、清晰的发音,而在实际英语情景交际中,本族语者并不是严格按照国际音标来发音的。这样反而导致了实际交际中的困难,例如二语学习者难以听懂本族语者的发音,或者难以习得标准地道的英语口语等等。梁燕葵,蒙雅娜(2010)也论证过这一点,中国人在与英美人交谈或者看英语电影时很多话语都听不清楚,原因在于音标教学过度强调单个词的音准,所以存在于学生脑海中的听觉印象是错误的。

四、讨论。

自然拼读法与传统音标教学各有优势,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依存。自然拼读法是学习英语语音和词汇的有效途径,能解决符合音形对应规则的单词的拼读和拼写问题。小学低年级阶段接触到的初级词汇大多数都符合拼读规则。对于低龄初学者而言,自然拼读法更加简单直接,自然拼读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因而是最理想的选择。国际音标是查阅词典的工具,是认读和识记单词的拐杖,能解决所有单词的拼读问题,尤其是长音节词和不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国际音标的完备性决定了它能够解决高级阶段会接触到的一些复杂词汇,同时也决定了它更适用于认知水平更高,学习能力更强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分阶段运用这两种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引入简单易学的自然拼读法,到小学高年级再进行国际音标的系统学习,让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使孩子获得最科学的英语教育(梁燕葵,蒙雅娜,2010)。

五、结语。

语音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自然拼读法和国际音标法这两种主流的语音教学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教师不能过分强调某一种教法,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分阶段合理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此外,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语音。

参考文献。

[3]梁燕葵,蒙雅娜.英语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法的比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4]汪昆.浅谈少儿英语教学---自然拼读法[j].幼儿教育,2015:22。

[9]张梅.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

[10]张小燕.音标,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金拐杖——浅谈小学英语音标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09(8)。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六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孔繁森是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援藏干部。

2.结合课文理解“请求”、“恳求”的意思。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与课文及教案配套的课件。

教学过程 :

一、雄伟的布达拉宫图片,音乐《公仆赞》,渲染气氛。

二、朗读课题。

1、个别读题。

3、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孔繁森的哪些故事?

4、你佩服尊敬他吗?再读题。

三、学习第一节。

1、导入  :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孔繁森收养了他们。

2、在课文中找出哪个小节写这个意思?个别读。

3、共几句话?

4、出示第二句,点击“孤儿”

(1)个别读词语。

(2)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孤儿”的意思。(失去亲人)。

(3)多可怜的孩子,谁能读好这句话?个别读。

(4)指导:读得慢点,语气低沉一点。

5、出示第三句。

(1)自读,这句话什么意思?板书:抚养孤儿。

(3)孔繁森旧案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出示:曲尼生病住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犯了错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学习退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贡桑尿湿了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其中的一条,也可以说老师没有例举的,想象孔繁森怎么样关心爱护三个孤儿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交流说话。

四、学习第三节。

1、导入  :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

2、出示第一句。

(1)个别读,范读。

(2)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让你感动了?为什么?

夜里、悄悄地: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不要别人的资助,坚持要抚养孤儿。

读好这些词语。

(3)请求。

如果你是孔繁森,你要向医生要求献血,你怎么说?

告诉医生自己要献血,希望医生答应,这就是“请求”

这样让我们感动的话,一起来读好它!个别指导个别。

3、可是医生不同意,因为孔繁森年纪太大了,头发都白了,身体又不好,献血对他的身体健康很不利。

4、医生不同意,孔繁森更着急了,他会怎么对医生说啊?

5、孔繁森这样坚持着,诚恳地表达自己要献血的意思,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语?

出示第三句,点击“恳求”读词语:个别,齐读。

6、注意“再三恳求”,理解。读词语。

7、孔繁森这样诚恳地再三请求,医生只好答应:“那还吧,但你只能献一次,下次我是不会同意的!”医生这是——(勉强答应)。

8、孔繁森拍成电影,是很感人的,老师想请小朋友一起来表演一下。想演角色的快念台词。

9、师生共创情境,启发学生根据课文扩展,特别是说出“请求”和“恳求”的内容来。

场景演出来了,课文应该读得更好,自练个别齐读。

五、学习第四节。

2、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他们会说?

(1)自读。

(2)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他们好象是——(兄弟)。

(3)太阳和月亮如同兄弟,藏族和汉族也有同一个母亲,他们也像——?

(4)汉族和藏族这亲如兄弟的关系是怎么得来的?这些和孔繁森有什么关系呢?看看孔繁森在西藏雪域高原留下的足迹。出示孔繁森的一组照片。

(5)有了像孔繁森这样的援藏干部,才有汉藏一家亲的情谊,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的友谊桥梁。

(6)孔繁森是汉人民的儿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儿子。藏族人民深切地怀念深情地唱,老师想深情地读。

(7)学生读。自练个别男女生层次读齐读。

六、学习第一节。

读了课文,你知道孔繁森是怎样的人?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个别读第一节。

七、总结课文。

1、小结板书:孔繁森来到西藏高原工作10年,与藏族人民同吃苦共患难,把藏族的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把藏族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亲,为汉藏的友好交往架起了不朽的桥梁,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汉藏友谊之歌。

2、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

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

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

孔繁森——优秀的援藏干部。

3、让我们听着歌曲,看着孔繁森曾经路过的痕迹,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记住他为汉藏友谊作出的贡献。

板书设计 :孔繁森。

献血抚养孤儿。

优秀的援藏干部。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七

一项研究表明:在口语记忆与手语记忆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对比中,口语记忆具有更精确更持久等优点。聋生单纯用手语记忆单词的方法,费时低效,是聋生的英语学习的一大困扰。我们希望聋生能够掌握英语音标的拼读,实现口语记忆与手语记忆的相结合。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好音标是英语入门的关键,也是练好听说读写的基础”。聋生在掌握音标后,可以自主朗读,增强了趣味性,同时由于英语是表音文字,很多单词符合读音规则,聋生有了音标和拼读知识,可以通过发音联想记忆更多的单词。

与普通中学已经非常完善的英语教学相比,聋校英语自开设至今,聋校英语教学仍处在探索阶段,尤其是聋校音标教学处于长期缺失状态。原因在于聋校英语面对的教学主体是聋生。第一,大部分的聋生听力严重缺损,加之过去家长对聋生康复训练的了解甚少以及康复条件有限,聋生的口语表达非常困难,其主要语言输入途径是以视觉为主。所以音标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中是难以实现的。第二,大部分教师也对聋生的音标教学进行了多次尝试,但都收效甚微。聋校音标教学费时费力且鲜有成效在聋校的英语老师中已成共识,所以多数聋校英语教师没有进行集中的音标教学和安排具体的教学学时。

音标教学的缺失造成了学生不能借助语音回忆单词,只能机械地背诵每个单词中的字母顺序。学生往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却只能记住少量简单的单词。还会出现各种记忆错误。一是出现字母前后顺序颠倒。二是关于相似的单词,学生出现记忆混淆。三是出现字母增减问题。单词的识记成了聋生学好英语的重大障碍,也是聋校教师教研的重点。在尝试过图片,游戏,竞赛等五花八门的记忆方法后,很多教师无奈地发现只有借助音标识记单词才是最系统和长期有效的方法。随着近年来,聋儿早期语训和康复取得的巨大成就,让越来越多的聋生“能听会说”,七成的聋生能完成语文的有声阅读,这让聋校英语教师发现了通过汉字标注的方法来实现聋校英语音标教学的可能性。于是,笔者本校的英语教师们在任教班级再次进行了音标教学的探索。

通过教研组教研讨论,结合我校英语教师的多年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英语音标教学模式。

1.字母,音标,单词三者结合,带领学生走近英语音标在聋生接触英语之初,教师将熟读26个字母的读写作为教学重点。在学生熟悉了26字母的读音后,引入音标的概念,并通过英汉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音标的作用与汉语的拼音字母相同。例如字母d[di:](弟)=[d](的)+[i:](衣);f[ef](艾弗)=[e](艾)+[f](弗),结合dad,day,feed,food等相关单词进行巩固训练。

2.字母手势取代汉字手势,实现口手结合手语是聋人交际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听觉障碍者交际的主要工具。它以手的动作、手指指式、身体姿态及面部表情的变化作为表意或表音手段,进行语言交际的一种符号系统。手语是聋生的主要语言,也是聋生一种重要的记忆方法。手语也是聋校英语教学的最重要手段。然而当笔者多次看到聋生边读单词边打手语时,才突然发现到所有聋生打出的都是标读的汉字手势,例如what的读音标为“我特”,而聋生在拼读what时打出的是“我”和“特”的手语,这种反复的动作只是将what和汉字“我”和“特”联系了起来,完全不会联想到wha和t。长期下去,聋生脑海中的音标知识会被标读的汉字完全取代,这与笔者期待的聋生自主拼读背道而驰。经过反复思考,针对上文中提到的聋生在汉字标读中出现的手语问题,笔者提出用字母手势来辅助聋生拼读。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表格,仍以what为例:表格中,笔者在汉字标注“我特”后面标出字母w和t,让聋生在读what的同时打字母w和t的手语,这样聋生在读英语单词时,不仅记忆单词中的字母,也会渐渐熟悉单词中字母的读音。这套音标教学模式,在聋校英语教学实践中证明了其有效性,但是再好的记忆方法都离不开反复多样的复习与检测。为此笔者设计了手语领读、图片、读音标猜单词、根据字母提示猜句子等多种形式的巩固方法。

虽然聋校音标教学已经引起了聋校英语教学的重视,并得到很多改进,但其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缺乏一致性。聋校延用普校教材,没有相应的英语教材,因此聋校音标教学没有明确课时要求,教师的课时安排不统一。其次,聋生缺乏自主性。英语学习需要聋生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阅读背诵。尽管面临这些问题,笔者仍会带领学生们继续奋斗,在聋校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八

论文摘要:图示教学法,就是通过研究课文、片断及词句,合理运用线条图示,形象再现课文、片断及词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比文字更形象、更直接、更可感、更易记和更有启发性的特点,笔者从图示教学法的科学性和直观性、图式教学法的形象性和启发性、图示教学法的易记性和生动性几方面对图示教学法作用及使用方法进行了论述。

论文关键词:图示教学法,科学性,直观性,形象性,启发性,易记性,生动性。

所谓图示教学法,就是通过研究课文、片断及词句,合理运用线条图示,形象再现课文、片断及词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比文字更形象、更直接、更可感、更易记和更有启发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也就是更容易、更透彻、更深刻了。

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所遇到的能很好运用图示教学法的课文及片断,谈谈自己对图示教学法的理解。

一、图示教学法的科学性和直观性。

说明文较强的知识性和客观性决定了它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图示教学法则具备科学性、直观性。因此,我们在教学说明类文章中可根据具体课文内容,巧妙地运用图示教学法,使学生对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有个更加明晰、系统、科学、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增长有关知识。

语文课本中《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言文,对于莲的各种形象的寓意,一部分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此时若将莲的各部分用简笔画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然后再用其各个部分形象上的特点与君子的高洁品质一一对应讲解,使原本抽象的事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不但很快领会了其中寓意,而且还加深了对托物言志的写法的理解,并且对学生理解记诵默写这篇文章有帮助,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二、图示教学法的形象性和启发性。

记叙类文章语言极具形象性、概括性和含蓄性,尤其是古代记叙类散文则体现得尤其鲜明。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停留在字词句的翻译工作上,而不让学生感悟作者在用词造句上的精湛艺术,自然就难以领悟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也难以接受我国古代宝贵文化遗产的艺术熏陶,更不用说学而用之了。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确实是一篇脍灸人口的千古名篇,其在用文字重塑岳阳楼、洞庭湖之自然美,抒发崇高的人生情怀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文中众多的字、词、句都极具形象性、概括性,一般的.学生是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其中的精妙。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语言讲述,配以图示教学法,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岳阳楼记》的第二小节是这样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作者用十分精炼的语言刻画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句中“衔”、“吞”两字极写了岳阳楼前洞庭湖何等壮阔的气势,何等雄伟的景观。

我们在教学中对于“衔”、“吞”两字的理解,常常停留在“用嘴含”、“吞吐”这样的文字注释层面上。这实际上只是一种把原来形象的语言作模糊解释的做法。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图示教学法作更形象和更有启发性的教学。

对于“衔”字,首先让学生体会“用嘴含”的动作要领。这里的“衔”并非全含在嘴里的意思,它有一半含在嘴里,而另一半露在嘴外的意思。其次让学生明白此处“嘴”指的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嘴”衔的对象是指远山,那么远山怎会一半在“嘴”里,一半在“嘴”外呢?这里就体现了作者极度的夸张和非凡的想象力,在“嘴”外的一半是远处的山,而在“嘴”里的则是倒映在湖水中的远山的影,期间我们配以“衔”字的图示,这样,学生可说是真正见到了作者笔下的景了。

“吞”字的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明白洞庭湖湖形,长江的巫峡至洞庭湖段就象胃的进食管,而洞庭湖至武汉段不也正像排泄系统的肠吗?整个教学图示就是一个巨人完整的进食、消化、排泄示意图。对“吞吐”的理解,也就豁然开朗了。

至此,我想学生会由衷地钦佩作者在文字上的非凡功夫,也顿时感觉到洞庭湖的雄壮、辽阔的气势,自然生发无尽的感叹,学生的心与文中的景和情真正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对作者下文所抒发的能容纳一切是非荣辱的博大情怀,自然不难理解。

三、图示教学法的易记性和生动性。

在语文课教学中巧妙运用图示法教学,不仅有增强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的作用,而且常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效果。

语文教材魏学伊《核舟记》一文的第二小节,介绍了核舟的体积和船舱。教学中,首先画出“八分有奇”长、“二黍许”高的船的示意图,并标出船中间的舱及用料,船舱旁的小窗数量及颜色。然后,让学生明白“启窗”看到什么,“闭之”时右边见到什么,左边又见到什么,窗又是什么颜色。如此,学生口里念,手中画,兴趣盎然,记忆效果十分明显。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将文章的语言文字以图示的形式进行教学,反之也可利用课文中一些优秀的插图指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熟记课文的内容。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有关于“我”雪地捕鸟的插图。教师可在学生学完第三节课文后出示插图,要求学生依照图示并配以动作讲述捕鸟过程中几个关键的动作。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肯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此时,鲁迅笔下百草园捕鸟的乐趣,学生也就得到了更深切,更真实的体验了。

由于图示教学法具有以上诸多优点,因此它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细心地去研究课文,就不难发现其中一些采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笔法而晦涩难懂的部分,例如课文《爱莲说》、《海燕》、《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在山的那一边》、《狼》等为数不少篇目中,相当一部分内容都可以运用图示教学法深入浅出地把它们变成形象生动,或浅显易懂,或直接可感的图示语言,同时在板绘简笔画的过程中又展示了教者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令学生信服。从而使我们的教学闪现出迷人的光彩,增添意想不到的教学魅力。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九

小学英语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教授学生基础英语知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语言思维的重要教育职能。音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熟悉掌握英语语言的重要渠道。但由于英语音标教学涉及的内容较为烦琐,音标学习较为枯燥,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较难保持长期的学习热情,知识学习掌握较为缓慢。在小学英语音标教学引入游戏教学,可最大限度地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其贪玩的心理需求,从而在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1。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传统模式下,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侧重于学生音标发音的掌握情况和正确性要求,对于学生主观上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偏好,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由于音标教学相对单一、枯燥,学生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学习热情,多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强制性记忆音标的发音,因此很难形成学生自己的能力,并且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调动。游戏教学方法的引入和应用,实现了英语音标教学和游戏的有机融合,学生可以在游戏的同时进行音标学习,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而是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地汲取音标知识,故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个人英语能力的提高。

2。促进学生多种智能和思维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学生个人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成为小学英语教育重点关注的课题。游戏教学方法的引入重点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教学、自主探究的过程,并且在游戏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思维更加活跃,故而游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多种智能和思维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1。“萝卜蹲”

游戏在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萝卜蹲”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游戏,便于操作、游戏性强,应用于小学英语音标教学,可以在满足学生娱乐需求的同时,强化学生对于音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英语音标基础。“萝卜蹲”的游戏规则较为简单,首先,游戏组织者(教师)需对游戏参与者(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的人数不固定,可以是多人也可以是单人;其次,游戏组织者需要向游戏参与者发放代表自己的游戏代号,就小学英语音标教学而言,教师可直接使用音标作为游戏代号;最后,游戏参与者围成一个圈(方便游戏参与者之间互相观察)开始游戏,并以“x萝卜蹲,x萝卜蹲,x萝卜蹲完y萝卜蹲”为指令,进行游戏。应用“萝卜蹲”游戏开展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趣味性强,便于操作。由以上游戏规则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萝卜蹲”的游戏规则较为简单,且对于游戏道具、场地的要求较低,可在教室、操场等多种场合进行。同时,“萝卜蹲”也是一种多次出现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游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保障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学习中。

(2)强化学生理解记忆。“萝卜蹲”游戏具有较为突出的重复性和循环性特征,由于在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中教师直接使用音标作为游戏代号,学生进行游戏的同时,就会自然地重复音标的学习过程,随着游戏的持续进行,学生对于音标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会随之加深。

(3)突显音标发音差异。“萝卜蹲”游戏的游戏节奏较快,对于游戏参与者的音标发音准确度有着较高的标准要求,如[i:]和[i]就需要表现出长元音与短元音之间的差别。随着游戏的持续进行和游戏节奏不断加快,学生对于这种音标的发音差异也会产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和感受。

2。“拼读练习”

游戏在小学英语音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与“萝卜蹲”游戏相比,“拼读练习”游戏更加复杂,难度也更大,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音标基础才能开展。“拼读练习”游戏的游戏形式较为灵活,教师可通过制作游戏课件或游戏flash动画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游戏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课件展示内容进行拼读,以学生的拼读速度和拼读准确率作为游戏的评分标准开展游戏。“拼读练习”游戏重点突出了对于学生音标掌握情况和使用情况的训练,教师可通过调节游戏节奏的方式,逐渐提高游戏难度。如在游戏初始阶段每组音标组合可以显示15s,随后逐渐减少到10s、5s,从而不断提高对学生的拼读要求,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音标知识,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综上所述,英语音标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和英语口语应用。因此,相关教师应全面提高对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重视,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游戏教学方法的引入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需要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但是中职生的特点是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上容易开小差,很难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再加上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就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不强。教师应该明确:学生能否主动探索知识,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情境[3]。基于上述情况,找出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当然适合中职生的教学方法很多,笔者从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工作已近,觉得创设情境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所以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应用过的几种创设情境法介绍给大家,供同仁探讨。

2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的创设情境法。

2.1利用临床实例创设情境。

在讲授破伤风梭菌时,教师可以利用粉笔代替钉子,让学生分组模拟被钉子刺破脚掌的情境,演示完毕后提出问题:脚被扎伤时可能感染哪种细菌?你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如何处理,在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从而引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厌氧性细菌——破伤风梭菌,再详细讲授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条件及防治原则等。学生知道了此次学习内容关系到人的生命,不可小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同时也为今后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2应用图片创设情境。

在讲授肝炎病毒一课时,笔者在医院检验科收集了临床常见的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原抗体检测化验单,上课之前发给学生传阅,并让学生针对化验单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化验单上hbsag、hbeag、hbcag、hbsab、hbcab、hbeab都是什么意思?每个化验单上的指标阴、阳性都不一样,为什么?为什么要检测上述指标?带着这些疑问,导入新课,学生都会专心听课,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2.3根据中职生特点创设情境此种方法就是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注意力不集中、逻辑能力较差等特点,创设生活情境,如在讲授微生物绪论部分时,可以提问饭前便后不洗手,吃不洁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这个问题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4用比喻的方式创设情境。

在讲授免疫基础知识时,可以把人体比作一台缜密的机器,或者把机体的免疫系统比作国家军队,免疫器官比作各个军区司令部,免疫细胞比作士兵,它们之间互相配合,肩负着保卫机体的任务,一方面可以抵抗病原生物的感染,另一方面可以随时清除体内衰老的、突变的细胞等,从而使身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这样,较为抽象的免疫学知识就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也就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2.5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被更多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讲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课时,笔者就以hiv的视频来导入新课,视频中用黑色的魔爪来比喻hiv病毒,此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近两千多万人死亡,超过三千万人感染,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提问学生,有没有兴趣了解hiv的相关知识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同时调动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不歧视。

3结语。

虽然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学科的学习很有难度,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但是笔者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转变思想,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会有较大的突破。最后希望笔者所总结的创设情境法能帮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专业教师。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十一

伴随着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现在的教学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不再满足于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采用反思教学,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还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为重要的是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运用反思就是老师和学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教学.而反思就是一个能够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老师在反思教学中的要求。

1.提高数学教师自身反思性教学能力。

名师出高徒,老师对学生的反思培养是以自己进行反思为基础的,老师在课堂中能够进行灵活的反思,从某种角度说这越是好老师.现实是,现在很多老师的教学依然依赖的是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漏洞没有改正意识或者没有抓住改正的要点,缺乏对数学课程的诊断、创新和改正的能力,数学课没有新意,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这很难适应现在教育的发展.

反思教学就是要把教师从“经验授课型”转向了“学者型”.让老师学会了教学,对老师实施新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数学有理数那一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折纸的游戏,并提问他们,一张1mm的纸片对折一次变成多厚?对折两次?如果这一张1mm的纸片有足够的大那么对折24次有多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做,探索这其中的规律.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大声的告诉同学们,一张1mm的纸片,对折24次之后其厚度比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2.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学习经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经验本身有时是有局限性的.就拿数学教学来说,依赖以前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其实就是把教学当成了一个操作性的活动,也就是老师凭借以前的教学经验或教学理论重复的进行教学活动,这种依据经验教学的活动把教学当做了一个程序,参照已有的练习使之自动化.这就使得老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而不是反思,直觉的而不是自觉的.像这样从事教学活动的老师,就是典型的经验型,他们在授课的过程中还自认为学生领会的意义和自己传授的信息相同,但是结果却不是这样,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在对知识、经验活动、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教学中反思法的应用。

1.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受教的对象.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学就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改革主要是改变学生以前那种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和老师合作、自主和探索问题.在对数学讲课中,学生参加的行为表现是参加集体活动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钻研程度的一个反映.对学生进行题后反思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对学生给予指导,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在课下进行反思活动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样能够逐渐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慢慢地学生就会在做完习题后进行习惯性的反思,增加了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反思.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反思习惯,那么其他好的习惯也会慢慢的养成.例如,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索性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也会得到提高,学生也会对学习数学课程充满自信.

数学解题后反思,就是对数学问题重新进行一次分析,将特殊的思维变成一般的思维,层层剖析问题,思维层层深入.从题后进行反思,到一组数学题型进行反思,再到章节后进行反思,要从中发现规律,掌握其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而探究性教学又是反思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在解题结束后重新的思考解题的过程和答案,给自己一个重新的理解,激发自己的智慧,并且在重新思考的过程中经过多方面的作用,会产生已有信息之外的信息.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具有很多的优势,其有利于学生从做题的公式中解救出来,有利于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现在,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讲.但是要想学生对数学进行反思,单纯的凭借听课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反思,就必须要有反思的东西,反思的内容.因此,老师应要求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课堂简要摘记,这样课堂简要摘记就成为了学生们进行反思的主要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堂简要摘记重新温习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不间断的反思,这样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一个目标,变成了一个有策略的主体行为了.这样也更能促使学生和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协作,进行问题探讨和研究.进而也提高了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和获得了丰富的个人体验.

3.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教学活动基本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因此课堂也是学生进行反思活动最主要的地方.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反思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可以从自己的认识开始,例如,在日常活动过程中或教学的过程中,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用他人的实践,引起自己的思考反省.老师应该更多的去引导学生进行同类事物的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步.

老师在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简单的做做,学生们也会很厌烦这种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反思的过程中给予其鼓励、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这样做会得到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且能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成功.例如,在平时引导学生反思时,对那些思考认真的学生要给予其精神上的奖励,对那些在反思问题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问题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向他学习.对数学学习来说,反思显得更加重要,老师应加强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随时都能够进行反思,这样学生也就养成了一种自我反思的行为、习惯.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十二

1.相互认同相互了解,要做到这点非常不易。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远近,往往随着彼此相互认同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当从自身做起,克服“以偏概全”、“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错误观念,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了解彼此的权利和责任,正视差异,设法沟通。

2.情感相容凡是能驱使人们接近、合作、联系的情感称为结合性情感。结合性情感越多,彼此之间越相容。当别人做出一点成绩而兴高采烈时,感情相容的人也会由衷地为朋友的成绩而高兴。

3.行为近似言谈举止、交往动作、角色地位、仪表风度等人际行为模式越相应近似,越易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技巧:

1.以诚相交要让别人喜欢自己,首先要对别人感兴趣,

可以设想,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谁会对你感兴趣呢?

2.学会“听话”要与他人处好关系,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是十分必要的。一个13岁的荷兰移民小男孩,成了世界“第一等名人访问者'',原来他买了一套”美国名人传说大全“,他给这些名人写信,请他们谈谈自己成为名人有趣的事情,于是他收到了许多名人的信。他深深懂得”一些大人物喜欢善听者胜于善谈者"。

3.学会说话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的分寸;不讲不该说的话;在讲话中注意幽默感则能增加人际吸引,克服尴尬场面;在谈话中,注意谈起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和最为珍视的东西,使之高兴,你也不难与之接近了。

4.抛弃嫉妒心妒忌别人,实际上是企图剥夺别人已经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种心理极易引起别人反感。同时要克服猜疑、苛求、孤独、自卑与自满等不良心理状态。

5.慎交友,交益友并非人人都想交朋友,也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要选择交友,在人际交往中,完善自我,寻找快乐,摆脱忧愁,有益于身心健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十三

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于长安送别友人入蜀,感慨于时事的艰辛,社会的莫测,作《蜀道难》以赠友。天宝元年(742),李白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但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座右铭,李白也不例外。但这一标准在李白身上却多了一份旷达和潇洒。放浪形骸于不羁,掩盖的是诗人一颗孜孜以求的疲惫的心。《蜀道难》正是这一心境的真实写照。

王勃在他的《腾王阁序》中将有识之士的人生境界定为“四美”,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所谓“赏心乐事”,无外乎遇知遇之主,尽人臣之义,唯其如此,“良辰美景”才显得物有所值。与《蜀道难》写于同期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宝三年),也是李白被迫离京,告别友人时所作。诗人将人生的失意和追求幻化成梦游天姥。天姥山名不见经传,但在诗人的眼中,却超凡脱俗,“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尽夸张之能事。其目的何在,就是为与人仙的会晤作铺垫,那一幅人仙同欢,实际上就是对君臣同乐的演义。然而那也仅仅是诗人的画饼充饥,梦醒时分,“魂悸魂动”长叹不已。这就是现实。深感仕途险恶的诗人,面对友人追慕“锦城之乐”,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从皇帝的近臣沦为一介平民,世事的变迁,地位的落差,使诗人倍感世态的炎凉,人事的无常。刻骨铭心的伤痛,诗人一时难以释怀。而诗人伟大之处还在于,他能痛定思痛,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加以发酵,酝酿出生命真谛的甘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锦城,是城都平原上的一块盆地,这里民风淳朴,茂林修竹,山清水秀。

李白是一位酷爱大自然的诗人,一生遍览祖国名山大川,并将自己的人生句号画在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而在诗中,诗人却极力劝阻友人入蜀之行,“问君西去何时还?”,“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真的是为友人旅途的安全着想?显然这有悖诗人的初衷。从“天姥之乐”,我们不难看出“锦城之乐”的寓意。比较这两首诗,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其内在的联系。首先,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相同的。诗人长安仕途生活不济,人生追求搁浅,对“兼济天下”的理想充满着困惑。怀才不遇的诗人自然会将这一情绪融入当时的作品中去。其次,两首诗取材相近,都为写登山。同样充满神奇色彩的攀越,在诗人的笔下,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的登山,而是仕途跋涉的象征。这两首名为送别诗,实际上既无离别场景的描写,也无丝毫离愁别绪的宣泄,只是借送别来阐发诗人人生的体验。纵观中国古代文人立身世途的惨淡经营,以身相许者,有之,像屈原,愁肠百结者,有之,像杜甫,浅尝辄止者,有之,如陶渊明,也有有始无终者,如白居易。或凝重,或惋惜,在感慨他们的为后世留下不朽之作之余,不免多了份遗憾。在这一灰色的背景上,李白这颗巨星,就变得尤为辉煌耀眼。李白在《蜀道难》中,极尽夸张铺陈之能事,采用虚拟的笔法,将“蜀道”渲染得既石破天惊,也扑朔迷离。“蚕从及鱼凫”“五丁开山”的传说,让全诗笼罩在一片缥缈的氤氲之中。诗中既充斥浩然之气,亦流露出面对“波折”的无奈。浩然者,乃诗人不羁之人格,也是诗人对世途追求的精神体现。富有挑战精神的诗人,不是一位轻易言败的人,急风暴雨更激发了诗人的斗志。蜀道的云波诡谲正是诗人对世途独到的诠释。这条路,充满着神秘,诗人怀着极大的.好奇,在这条迷宫似的路上摸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虽“抚膺”“长叹”,而此时此地,浩然之气也油然而生。诗人抱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情,在惊涛骇浪中探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对世途的清醒认识,也是诗人弄潮风浪时发出的长啸。浪漫的诗人,桀骜但不狂癫,自信而不狂妄。他深知,在艰难的世途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天地,不是鬼神,也不是奸邪,而是自己。不遇和孤寂,像高加索山上的猎鹰,会不断撕裂那刚愈合的创口。这才是对追求者的真正考验。诗人将这种寂寞幻化为“号古木”的“悲鸟”,月夜啼鸣的子归。在空寂的蜀道上,这哀叫声,让人不寒而栗,也让人难以自持。于是,屈原在指天斥地之后,自沉汩罗,白居易在悲天悯人之后,遁入空门。背负经天纬地大任的中国古代文人,有几人能走出这自缚的蚕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泣血的肺腑之言,这更是对敢于闯滩的同志的有力鞭策!“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这是诗人酒后的真言。“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这等的浪漫潇洒,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寂寞!

中国的古代文人的闻达之路,实际上是一条羊肠小道,而且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在这条小道上,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古代文人,无论是隐忍者,还是洒脱者,其内心深处都隐藏着“只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司马迁《报任安书》)的苦衷。李白戏弄高力士的恶作剧,颇给饱受压抑的文人出了一口恶气。然而这只能是“謪仙人”李白,这也只能是顷刻的宣泄。洒脱俊逸的诗人最终也无法逃脱被外放的命运。宫廷的倾轧,官场的虞诈,造就了历史上一幕幕世途的悲欢离合。即便君臣近在咫尺,但由于奸佞的阻隔,也有天涯之感。不甘屈节的诗人,疾恶如仇,视小人如“猛虎”“长蛇”,更不愿以狼豺为伍。然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官场,永远给随波逐流者开绿灯,刚直之士,只能“止步”。那峥嵘的剑阁,犹如狰狞的恶魔,眈眈独坐于要害之位。无法逾越人格沟壑的诗人,义愤填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边是充满诱惑的“锦城”,一边是张牙舞爪的鬼魅魍魉,个人力量的微弱,化就不平之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看似无奈,实则诗人冲天的怒气。“不如早还家”,看似对朋友的善意规劝,其实不然。这里不是退却,而是解脱。“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与其在无涯宦海中痛苦挣扎,不如放浪形骸,移情于山水之间,陶然自在。“家”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这是一个纯粹的诗人的精神归宿。没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尴尬,只有进退自如的潇洒。一头是守着君臣之义的“錦城”,一头是守着个性操守的“家”,多少人徘徊于不能两全的唯谷,抑郁终生,而我们的诗人,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以一个超然的姿态兀立于世,这,是一个大大的智者。

这,就是李白,一个特立独行的诗人。这,就是《蜀道难》,一首融奔放与沉郁于一体的文人绝唱。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十四

在英语成人教育中,关于英语音标教学一直有分歧,本文针对成人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及英语教学,分析了当前成人英语音标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一、现状和问题。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提出,在我国很多地区,很多的成年人也开始重视英语的学习,随着成人学习英语的热潮的出现,在实际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对于成人的音标教学就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一些培训和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提出关于成人英语教育要不要学习音标的问题,对于音标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针对这些问题,外语教研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习音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音语调,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对于一些朗读或者提高辨音的能力,帮助记忆单词;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的根源。

针对在成人英语的音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基于这几个方面的因素:

1.在英语的掌握中缺乏实践经验。在我国的所开设的成人英语教育也就这几年,实践方面的经验很有限,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依然是处于一个探索的时期。在一些实践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的教师背景和学生个体上的差异,音标教学有的成功了,有的处于失败的阶段。因此,人们对于音标教学所持有的看法非常的不一致。加上现在很多人的专业素质缺乏,不少英语教师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会过多得关注成人英语学习的怎么样。

2.实证和理论研究不够。针对成人的英语学习,音标学习有着很大的价值,在国外的一些研究当中,还没有见到一定的认可。我国的国内有关于音标学习方面探讨的也不是很多。就当前的成果来看,大都只是主张、根本没有确切的去讨论相关的现象。即便是提出了一些不一样的观点,但是还是缺少普遍的实证探析。与此同时,出现的急性思维的现象也不容低估。针对很多的现象缺少认识的辩证观念,这些都将给英语音标教学带来一定的问题。

3.音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音标教学所涉及到的原因非常多,其教学的效果受到了老师、学生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干扰,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将会对最后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涉及到了人为的原因在内,在成人音标教学中,每一个人的发音很难纠正过来,导致出现了根本不可能出现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的情况。虽然这个结论的得出,让很多人感到一种不安,但是,这确实是真实的事实。绝不是一件虚构的事情。因此,必须依靠一些外援性质的帮助。

三、应对策略。

1.音标教学的实践策略。

(1)音标介绍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向成人介绍音标的概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音标,其作用是做什么的,以为今后的音标教学做基础。

(2)音标输入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让成人能够正确认识每一个音标,在学习音标的过程中,熟练读出音标的正确发音。国际音标一共有48个,可以将这些音标分为两个大类,即元音和辅音。再将元音进行分类,教给学生,学生对于音标的基本分类掌握之后,下一步就要多加练习每一个因素的发音。其次,成人在学习音标的过程中,不仅要会读,而且还要掌握音标的写法,逐步将这48个音标学会。

(3)拼读、拼写输出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将学习到的音标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主要运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和鼓励的方式进行。对于在发音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多加强对其基本的词语的练习,对于拼写有错误的学生,要教会他们如何掌握拼写的技巧。

2.基本要求。

(1)音标教学要目的明确。在进行音标教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音标教学的`目的性要特别明确。“音标”对成人来说,太抽象了,他们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写,因此,作为英语老师要让他们从自己的意识中,理解音标到底是什么,学习音标有什么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音标教学要系统、集中。有的成人英语教材中涉及到音标教学的内容太少,并且知识分散,没有系统性,在拼读方面,有的英语教师都将之弱化了。这样的结果很容易导致成人学习音标的过程中,机械化地进行记忆,自主学习的能力基本没有。因此,要逐步将这种现状改变,必须要调整教学的计划,让学生真正将音标的使用和拼读掌握。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学会单词的拼读和写法,促进对于英语的学习。

(3)成人音标教学也要注重加强趣味性的特点。我们知道,当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时候,学习便能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好好地对知识进行学习。更好地去将知识掌握和理解。对于音标教学所体现出的枯燥特点,教师必须多增强音标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音标的学习进行开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音标教学的时候,所遇到的问题只是一个侧面的问题,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理论和时间之间相互结合的关系。

外语知识能力与结构方面的关系,一直是我们教学中一直争论的事情,掌握好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让成年人也学会音标的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读法规则,以及语法知识,更好地为学好英语这门课程奠定基础。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十五

学生错误观念性质: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1、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2、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4、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错误观念转变的。

教学。

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识冲突3、理解新观念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知识保持的方法: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第七章学习技能1、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和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技能种类:1、动作技能,特点:第一动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机构,具有客观性,第二动作技能的执行是通过肌体的运动而实现的,具有外显性,第三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2、心智技能,特点:第一,对象具有观念性,第二执行具有内潜性,第三,结构具有简缩性。

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操作的定向、模仿、整合、熟练动作技能的培训: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方式、练习的量、练习曲线、高原现象)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形成(一)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1、活动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1、认识阶段2、联结阶段3、自动化阶段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1、对象脱离了支持物2、进程压缩3、应用的高效率心智技能的培养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第八章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四个方面特征:主动性、有效、过程、程序性。

重视学习策略解决问题意义: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特别是能促进或改进因为学习策略掌握不好或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学习的困难。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与发展。

学习策略的构成: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识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他人支持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注意复习时间和合理安排7、试图回忆8、画线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1、聚类组织策略2、概括法3、比较法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性原则6、个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的成分: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的种类:1、结构良好的问题2、结构不良的问题问题解决: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序列性。

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1、算法式2、启发式(手段目的的分析法,反推法,简化法,类比法)。

问题解决因素:1、问题特征2、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自我评价与反思)创造性的主要成分:1、创造性想象2、创造性思维(发散、聚合、直觉、逻辑)发散思维的特征:1、流畅性(用词、联想、表达、观念)2、变通性3、独创性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2、智力3个体创造性的培养:1、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个性的塑造(保护学生好奇心、接受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独特性、提供榜样)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6、头脑风暴训练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行为反应本身,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地偶然表现,由不能称之为品德。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情感、行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1、亲历学习2、观察学习态度与品德一般过程1、依从(从众和服从)2、认同3、内化影响态与品的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态度与品德培养:1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2、榜样示范3、价值澄清(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4、群体约定5、赏罚控制第11章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的标准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特征(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学生常见的是考试焦虑)2、抑郁症(以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常伴有严重的焦虑感)3、强迫症(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4、恐怖症(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评估性会谈(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倾听、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学会调适、寻求发展)学校心理辅导遵循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十六

附件1:

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初“x”年级“xx”学科教案课题首备人及时间总课时二次备课人及时间教学目标优等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等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学困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方法培养目标学习习惯养成目标一课一测“两率一分”目标。

教学。

重点教学难点技术设备课程资源板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时间分配特长展示立足学科特点,由学生按学号顺序,依次通过演讲、小实验、小汇报、小绝活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时间1-2分钟要把学法指导、规律提炼、习惯养成作为每节教学的重点。每个环节都交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复习链接教师选择与本节课教学有关联的重点知识,通过小黑板、大屏幕等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并实现和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链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1-2分钟定向示标教师必须采用小黑板或大屏幕揭示三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间1-2分钟。这个环节强调目标确定要依标扣本,不过高要求,也不降低标准,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保证学困生学会,中等生学好,优等生学活。

指导自学自学前,教师用1分钟左右时间提出预习要求或思考题,即预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法、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都要明确,让学生把握自学中的重难点。

明确要求后,学生带着任务开始高效率的自学,这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中心环节。自学时间5分钟。此时教师要督查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导学释疑学生自学后进入了教师“导学”这一重要环节,时间15分钟左右。教师必须做到:明确“导”的内容——学生自学后不懂或不掌握的知识;明确“导”的要求——严格执行课标,不就题讲题,揭示由常式到变式,由个别到一般,有规律到方法的规律;明确“导”的方式——先兵教兵,后教师更正、补充或释疑,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绝不代替。

合作探究一般性问题在“导学释疑”环节已得到解决,对于重难点和学生有争议的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激活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知识的探究要有梯度,由易到难,在保证中下等学生学好的同时,又使优等生学活,得以拔高,满足求知欲。这一环节时间5分钟。

自主测评本环节15分钟左右。验收方式主要采用一课一测得方式,验收题要在备课时设计好,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和层次性;验收的办法是学生自测互测,自评互评。然后把错题整理在纠错本上,由教师进行评阅,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一课一测题设计根据上、中、下三层学生的实际,分别设计出每节课的验收自测题,学生自测自评或互测互评后,将错题整理在纠错本上,由教师评阅纠错本,把握三层学生的学情,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当堂小节,布置下节预习由师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来。

总结。

5分钟左右。

课堂反思用一句话写出本节课的主要收获或不足第二课时环节和以上相同。

附件2:

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任课教师学期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学科任课教师职务时间第项考评得分序号项目与分值考评内容与权重得分负责部门与查评方式考评人签字a1.0b0.8c0.61教学计划3分制订教学计划(含进度)1份(按教案前面要求制订,能实施)制定了,但不能实施没制定徐主任期初检查2教学设计10分1.完成所承担的电子教学设计任务(必须写详案,必须有习题配备、学法指导、多媒体课件);2.二次备课有实效,与课堂教学相符有1项不足有2项以上不足钱主任期初查教案;听课查二次备课3信息技术使用10分信息技术使用达到考核内容要求,准确,认真,及时。

附件3舒兰市第三十一中课堂教学考核评价标准(试行)学科课题任课教师时间第节考评得分项目与分值考评内容与权重得分a1.0b0.8c0.6d0.41上课5分认真实施常规。无漏课、私自窜课现象。学生无趴桌睡觉现象。教案有签字。

有2项不足有3项以上不足没有教案2教学目标5分教学目标(包括作业)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有学习方法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有1项不足有2项以上不足不明确3课堂提问5分课堂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各占三分之一比例。

有1项不足或2项略不足2项都不足没有提问4学生行为20分课堂上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

行为和时间有1项不足2项都不足学生活动混乱5讲授新课20分教师讲授新课不超20分钟,善于运用信息技术。

超过25分钟,能运用信息技术超过30分钟满堂灌输6教法与学法使用20分恰当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能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法。学法指导恰到好处,学生知识掌握准确。

较好地使用了启发式,能运用学法指导只教学方法选择恰当,不使用教学方法,只令学生看书。

7教学秩序5分课后处理课堂违纪;课堂批评违纪学生不超20秒;不激化课堂师生矛盾。

超过40秒超过1分钟8课堂总结5分下课前,师生围绕教学重点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十七

例如:在学习分式这章时,关键是要用与分数类比的方法导出分式概念,分式基本性质与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这样新知识易为学生接受与掌握,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概念:两数相除,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如3÷4=。

[1] [2] [3] [4] [5] [6]。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十八

一切物质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而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包括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和原子核内的运动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不仅本身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教学应着眼于造就一大批开拓型、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类比法。

类比法是学习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就是人们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推论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它能帮助我们从已知事物的有关理论建立假说去说明新事物;用某些已知的属性来说明未知的属性,可以增强说服力,使人们容易理解。

类比法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富有创新性的思维方法。

其使用过程是选择两个对象或事物(可以是同类或异类),并对它们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进行对比,从异中求同,或同中见异,从而产生新知,或得到创造性成果。

因此类比法是实现创新的其中一种方法,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大意义。

在研究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新问题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个时候类比法就派上了用场,通过研究这种相似性,利用已知的物理规律去寻找未知的物理规律,从而发现新的结论、新的规律,创造出新的理论。

许多物理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其中包括许多物理定律、公式和推论,都是运用类比法的硕果。

二、类比法的简单应用举例。

1.静电场类比重力场。

运用类比教学法,既能激发兴趣,同时又进行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示范,学生遇到新的概念和规律也能作类比分析,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

由于静电场力和重力做功都与路径无关均属于保守力,所以二者对应的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单纯从静电场角度去分析其性质较为复杂而重力场我们早已熟知,所以在分析静电场性质时可以采用类比法,将静电场类比为重力场,详见表1。

2.库仑定律类比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相互吸引力,其作用力大小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与两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表达式为f=gmm/r?;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扭秤实验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了定量的研究,总结出真空中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两点电荷带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数学表达式为f=kqq/r?,我们可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真空中库仑定律在形式上非常相似,k和g均为常数,万有引力与库仑力大小均与二者距离二次方成反比。

3.点电荷类比质点。

物体的运动是复杂的,根据研究的需要,建立一个与实际情况差距不大的“理想模型”是非常必要的,点电荷和质点均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引入的抽象的物理模型。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影响不大时,可以忽略其大小和形状,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该物体,将这样的抽象物理模型定义为质点;点电荷概念的引入可以类比质点,点电荷也是一种抽象的物理模型,当带电体的几何形状对研究问题影响不大时,可以忽略其大小形状及电荷分布情况,认为所有电荷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将这样的一个抽象物理模型定义为点电荷。

4.刚体转动类比质点平动。

为研究问题方便在《力学》中引入了两个抽象的物理模型――质点和刚体,由于质点和刚体分别研究的是平动和转动问题,因此,看似没有紧密联系,但二者的运动规律却有及其相似之处,加以比较进行应用学生接收效果会更好。

平动和转动运动规律对比一览表(详见表2)。

通过以上列表可以发现二者在形式上极其相似,找到二者异同就可以更好的加以运用,在处理刚体转动问题时类比质点平动的运动规律,就可以准确快速处理相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磁感线类比电场线,磁通量类比电通量。

磁感线和电场线都不是实际存在的曲线,均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引入的假象曲线,二者的疏密均代表相应场的强弱,曲线在某点的切线方向代表相应场在该点的强弱;磁通量和电通量也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分别代表穿过某一个面的磁感线条数和电场线条数。

三、运用类比法教学,建立树形网络知识图。

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在讲授新概念时联系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网络,在新旧知识类比中加深理解,开拓思路,对知识网络及时进行梳理,使知识条理化。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逐渐形成网络,这里有知识的横向的拓展,也有纵向的知识深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产生了质的飞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就寓于其中了。

四、结语。

以上几个例子是类比法在教学中的简单应用举例,在其他学科中也可尝试使用此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守诛,江之永.普通物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丁俊华.物理(工)[m].辽宁大学出版社,.

[3]夏兆阳.大学物理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音标教学资料篇十九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为什么叫“离骚”?

“离骚”二字,古来有数种解释。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曹忧作辞也。”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这两种。因司马迁毕竟距屈原的年代未久,且楚辞中多有“离尤”或“离忧”之语,“离”皆不能解释为“别”,所以司马迁的说法最为可信。

《离骚》的创作年代。

《离骚》的写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也认为《离骚》创作于楚怀王疏远屈原之时。

《离骚》赏析。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诗缠绵悱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扼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复沓的特点。这种回旋复沓,乍看起来好像无章次文理可寻,其实是他思想感情发展规律的反映。《离骚》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首先自叙家世生平,认为自己出身高贵,又出生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因此具有“内美”。他勤勉不懈地坚持自我修养,希望引导君王,兴盛宗国,实现“美政”理想。但由于“党人”的谗害和君王的动摇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在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之下,屈原表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显示了坚贞的情操。后一部分极其幻漫诡奇,在向重华(舜)陈述心中愤懑之后,屈原开始“周流上下”,“浮游求女”,但这些行动都以不遂其愿而告终。在最后一次的飞翔中,由于眷念宗国而再次流连不行。这些象征性的行为,显示了屈原在苦闷彷徨中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突出了屈原对宗国的挚爱之情。

《离骚》写作背景。

《离骚》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拓展阅读:屈原介绍。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芈后改为熊姓),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新考古发现可能实际为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留下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录共25篇。主要作品为《离骚》,《九章》,《九歌》,《天问》,《哀郢》,《怀沙》,《招魂》,出自屈原的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司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当然,传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近代少数学者对屈原的存在表示怀疑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关于屈原的出生年月日,《离骚》中自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对此有不同解释,大致可分两说:一是王逸说,他认为“摄提”是“摄提格”的省称,屈原生于“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即寅年寅月寅日;二是朱熹说,他认为“摄提”是天上星座名,并不说明什么年份,两句只是说屈原生于寅月寅日,但年份不明。二说之中,王逸说更为流行,但因所据历法不同,结论各异。浦江清推定屈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日生,这一结论较为精细。

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应是夏氏族的一部分。据《史记·楚世家》说,高阳氏六代孙名季连,是楚的创业始祖,姓。周成王时,季连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传至熊通(一作达),就是楚武王。其子瑕,封采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氏,所以屈是楚国姓的分支。自春秋以来,屈姓历世都担任楚国的显要职位,担任高级官职莫敖的有屈重、屈完、屈荡(前后两见)、屈到、屈建、屈生等,多半是父子相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