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1500(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0:26:34 页码:7
2023年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1500(实用10篇)
2023-11-19 20:26:34    小编:ZTFB

体验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个人成长提供指导。在写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复制原文的内容,注意自己的表述方式。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总结任务。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1500篇一

尊敬的领导:

你好,我叫xiexiebang,我是毕业于贵州财经大学的2012届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好范文,以下是我求职于贵单位的自荐书。

大学期间,我主修的专业是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主修的课程有《环境资源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环境资源法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生态与自然资源概论》《环境资源经济学》等二十多门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围绕怎么样有效利用、保护、规划的我们的环境资源,使我们的环境资源效益最大化。学习这个专业,我觉得是对世界,对人类,对我们国家的环境有很大好处。

希望领导看完我的求职信能给我一个到贵单位实习的机会,使我能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为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使我们的环境更美丽,资源使用率高效。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iexiebang。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1500篇二

摘要:在教学资源库建设初具规模后,往往会遇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根据实际使用,本文分析了资源库的优缺点以及使用者的需要,提出了资源库今后应重点发展的功能,包括分类、搜索、汇集、智能化、开放等方面。通过这些分析,来探讨资源库的发展方向。

1.1资源和素材是资源库的基础作为一个好的资源库,必须要拥有一定规模精品的资源和素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配套教学资源、教研论文库、学科教案库、题卷库、各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学生学习指导类、常规教育类、网上课程、教学软件、数字化卫星电视教学片、基本功系列培训资料(如书法、普通话等)、教科研研究培训资料、现代教育技术系列培训资料等。而各个学科对于不同类型的资源的使用的需求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1.2资源和素材的来源。

库内的资源主要是靠各位教师上传,这些有网上收集的,也有自己制作的,还有改编的。但上传的多数资源都是在课堂上使用过的现成课件,或者是使用过的成套的试卷。这种模式的优缺点都很突出。优点是质量普遍较高且便于使用,缺点是不平衡,有的知识点相关的资源就较少,而有的知识点重复浪费现象严重。其直接后果就是资源库的利用率不高。

1.3资源和素材的使用方法。

备课中对于资源库的使用并不方便。资源库的搜索功能。

非常薄弱,只能通过标题、章节内容或上传时输入的关键词来。

进行搜索。多数情况下都只能靠逐一找寻来获取有用资料,并且也不知道某一内容在库内有多少。所以多数教师宁愿选择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或者同事之间互相交流的方法直接获取,放弃对于资源库的使用。

总而言之,目前资源库的利用率是极低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资源库的内容缺乏统筹安排,而且使用起来并不是特别方便,所以很多教师都选择了其他方式来获取资源。

2教师对于资源和素材的需求。

2.1丰富的试题库解题训练是数学教学,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优秀的题目无疑会让课堂增色不少。虽然现在获得试题的途径很多,但是对于试题的甄别与选择,仍然是一个困难的工作,必须要教师结合实际工作来进行。特别是使用过的试题,收集起来是很具有自己特色的。

2.2多媒体的积件。

注意这里说的是积件,而不是传统意义的多媒体课件。积件是针对某一知识重难点,用计算机编制的能独立完成某一基本过程的教学软件,是不可再拆分的一个基本单元。它不具备教学课件所反映的完整的教学过程,但却能为所有涉及此项知识内容的学科所共用。它还能与其他多媒体元素进行多种组合生成适用于不同教学环境的课件。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一个现成的课件并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

使用课件前往往有一个二次加工的过程。而对于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平民化的今天,多数的教师更愿意通过一些积件来自己组合适合自己的课件。

2.3寻找更多的资源获取途径。

由于需求和现有的资源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增加一些获取资源的途径不失为一种好的改进方案。如可以考虑师生共建一些课件。师生共建的'作品,本身就是对教学资源库的二次开发,成为新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甚至经过逐步完善后可以形成有特色的多媒体电子教材。而师生共建的资源,才是真正适合学生的资源。另外,对于现有资源的二次加工也是一种方便的提升资源库质量的途径。

3资源库应有的功能。

教学资源库不是资料的堆叠,它具有更广泛的意义。目前提倡的是第三代的资源库,具有统一标准、体现课改思想、强调探究、注重交互性、全面整合现有资源、素材与管理系统分离、课件设计理念紧密结合e-learning(网络化学习)等特点。

而资源库的应用,离不开一些强大的功能。笔者认为,优秀的资源库应该有下面一些功能。

3.1精确的分类标准。

资源库建设有两种类型:一是按资源的存储类型进行建设;二是按学科知识点进行建设。而对于学科教学而言,后者显然更为易用。而按学科知识点分类建设资源库的难度更大一些,必须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作为管理员来整理。而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对资源按照所属知识点(广度)来分,更要按照其难易程度(深度)来进行划分。尤其是对于试题资源,这是必须的。这个对于管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资源库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必须要有相应的软件支持。而对于交叉知识点的资源,也要有其归属。

3.2强大的搜索功能。

前面说过,很多教师更愿意通过互联网寻找资源,根本原因就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强大。资源库内的资料找起来反而更麻烦。资源库应提供强大的精确搜索和模糊搜索的功能,特别是对于文本资源,还要有全文检索的功能,能够对于文本的内容进行搜索。对于试题库内资源,要能通过一些题目条件搜索出匹配的题目。而对于搜索结果,还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如匹配度、下载量、难度等,最好可选)排序。虽然这样的功能实现起来很复杂,但必然会成为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3.3及时更新,不断淘汰。

一味的上传只会让资源库被垃圾充斥,优胜劣汰的机制必须要存在。虽然这个主要是使用者和管理员的工作,但也需要软件方面的支持。如对于资源使用情况的反馈,包括下载量以及使用过的人的评价,如能体现出来,必能对于管理员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而对于使用者对库内资源下载后的再加工后重新上传,也要能够有所体现。

3.4智能化功能。

资源库的智能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建设适合教师和学生需要的自动组卷、自动阅卷等功能。当然,这个是依赖于前面所述第一条的,如果没有精确的分类,自动组卷功能当然是无法准确完成的。虽然这方面的功能在现阶段还很不成熟,但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必能逐渐形成资源库的特色。

3.5开放与交流。

资源库如果仅限于校内每个教研组的数十人使用,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对外开放与交流是发展资源库的重要手段。

除了使用者层面的对外交流而外,软件层面的对外交流也是很重要的。如能和国内的一些先行成熟的大规模资源站点建立联系,必然有利于资源库的发展和提高。

4结论。

对于现有的初步成型的资源库,需要发展的地方还非常多。本文提出的只是一些初步的设想,能否实现有待接受实践的检验。如能实现以上功能,资源库的利用率将大大上升。

参考文献。

[2]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研究》课题组.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开题报告书.

[3]戴晓东.师生共建主题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库应用的一种新模式.2006-7-04.

[4]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1500篇三

人力资源部门不仅应成为一个利润中心,而且必将成为一个投资中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的核心部门。一起来看看人力资源论文范本吧!

摘要:管理心理学提出的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新观点、新理论,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本文在论述管理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的基础上,着重阐述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方面的应用,旨在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更具有效性。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企业家都越来越重视管理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并将学习或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尤其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

一、管理心理学概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去解决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问题,并使之在管理领域具体化。它主要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更为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研究哪些因素最能在员工心理上起到激励作用,如何保持和加强员工的积极行为等。这些就是管理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管理心理学的意义有两个,一方面是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另一方面是对员工进行心理方面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掌握工作中员工的心理活动及其需求,才会在管理上制定出相关政策和方法,从而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对管理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吸收并理解才能将其真正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去,对提高工作积极性以及全体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二、管理心理学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与应用。

(一)管理心理学对人才选择方面的应用。

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在人才选择方面,为了更好地了解岗位的具体信息,通过利用管理心理学能够对其工作的内容、性质、任职者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综合分析考虑,由此对任职者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效地判断。为了真正了解员工对自己任职的岗位是否真的合适,岗位的细致化判断和员工的综合素质都需要通过管理心理学进行明确分析,企业在岗位设计的同时适当增加岗位职责,增加工作的挑战性,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企业和职工双方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管理心理学在人才使用方面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能岗匹配,为了让员工的能力与工作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首先要对员工的个性心理和身心素质等具体方面进行分析考量,以此判断其工作能力是否符合任职的岗位和团队环境。通过对员工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等方面的管理,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和学习,才会对员工的身心素质的把握更进一步,逐渐使其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对个人的发展空间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活动中,要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强项,也要尽量回避个体的劣势和弱项,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来为他们提供最合适他们的工作岗位,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和长处,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企业能够有效地实现其整体目标。比如说,外向善言的员工,适合从事影响他人想法和行为的工作;沉稳、内向的员工,适合做严谨细致的工作。因此,在企业用人或员工职位晋升时,要特别考虑员工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

(三)管理心理学对人才保留方面的应用。

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与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有着密切联系,企业为了留住人才,首先要切实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并尽量满足,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才会有所提升,同时员工也会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最终达到双赢的管理效果。

(四)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的应用。

员工个体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绩效,而提高员工积极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予适当的激励,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员工的行为和心理,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并适当的采取某些激励手段来满足他们的需要,比如说提高薪酬待遇,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让员工职位能得到晋升和生活中给员工更多的关心与照顾等。另外,给那些有能力的员工安排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也可以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对于那些在事业发展中遇到瓶颈的员工,可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培训机会,这样不仅能让员工胜任本职工作,还能对员工产生激励效果。

三、小结。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是在组织各资源要素中居占首要地位,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我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注重掌握和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作用的研究和讨论,让企业管理者在选人、用人及留人等方面掌握和熟悉管理心理学知识并真正将其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上。

参考文献:

[1]谢瑶,戴宏斌.试析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2(17)。

[2]张岩.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4(06)。

[3]邹火英.浅议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1)。

[4]张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学的应用研究[j].品牌,2016(04)。

[5]齐琦.浅议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开发[j].商场现代化,2014(06)。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1500篇四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物质生产活动必备要素之一,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可能带动经济高速增长,成为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并不是无条件的。现阶段,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常常伴随几个难题,这些难题常常桎梏着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进程,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形成制约瓶颈。

2.1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间的冲突。

受传统思想禁锢,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常伴随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冲突,成为制约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的一大难题。事实上,常说的积极保护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其意义有两层:一是借由定期修缮与维护,免于外界环境侵蚀;二是借由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梳理,强化其价值深入开发。然而,各地方政府及其文化管理部门观念相对传统,其管理机制也就或多或少地存在缺失,多认为开发便意味着破坏,而不乐于承担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失败所带来的破坏责任,普遍仅从免于外界环境侵蚀的角度保护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仅是避免外界行为破坏可能的损害,而鲜少基于资源再开发的角度分析资源保护问题,造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同开发间的冲突。

2.2资源的有限性与不可再生性加大旅游开发难度。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固有的有限性与不可再生性成为加大旅游开发难度的又一突出问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性一是稀缺、二是不可再生,它形成于特定历史阶段,但凡遭遇外界破坏必然不可再生。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总体遗存量相对有限,尤其应视为珍稀资源的是优质历史价值资源,诸如敦煌莫高窟等。就我国而言,不论是无法抗拒的自然力,还是人力都已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造成相对严重的多重破坏,倘若后期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措施不当,那么,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再次遭受重创,而这种重创也是不可恢复的。

2.3旅游开发的系统性与持久性不足。

除上述提到的两个问题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受限的又一难题就是因地区经济水平参差不齐所带来的旅游开发系统性与持久性不足的问题。深入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提升其旅游价值往往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又需大量人力支持。我国地区经济水平多参差不齐,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而旅游管理制度机制缺失背景下,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匮乏,无法真正开发、管理旅游资源,致使系统性与持久性发展不足成为共性问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1500篇五

论文摘要:现代篮球运动起源于游戏,但是在传统的体育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常常被演变为枯燥、单调和乏味的竞技技术技能训练,严重的影响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将游戏回归于篮球教学之中,注重其教育价值和健身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应当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探索设计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通过教学实验结果发现:该策略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篮球教学效果。

引言。

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篮球运动原本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在发展学生智力和体能过程中发明的一种有趣的球类游戏.但是有趣游戏的篮球运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却被演变为枯燥、单调和乏味的竞技技术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课堂上渐渐失去了对它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由此大大地降低了篮球运动应有的健身效果.我认为在当今以发展学生健康为中心,强调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将篮球运动的教学方法回归于游戏之中,充分体现该项运动在体育教育中的兴趣化和人性化特点,才能使学生得以在身心愉快、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既接受篮球运动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又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从而高效能地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的健身性、文化性和娱乐性,充分地体现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思想,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海南中学两个班学生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篮球教学与训练的相关著作和自我效能的文献,为本文提供了所需的基本材料。

2)访谈法。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咨询与探讨,同时也对一些有经验的及教师进行访谈同时对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进行磋商,听取教师对本次研究内容的意见。

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

1)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篮球术科成绩对比。

为了使实验在科学、公平的前提下进行,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的篮球术科成绩考核(考核内容为实验方案的内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实验前的篮球术科考核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两班学生实验前的篮球术科考核成绩相同。

2)将体育游戏加入篮球教学的实施方案。

体育游戏的价值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巩固提高运动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及敢于拼搏的竞争精神等方面有着较全面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只有而且必须重视游戏教育价值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发挥游戏的积极效应,使学生在愉快地接受教学内容的同时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效果。

3)综合评价。

经过教学实践,实验班的学生无论在对篮球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还是在实际的应用能力以及期末成绩上都要高于对照班的学生,而且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身心健康得到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与篮球基本教材内容相关的体育游戏项目,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教学任务的保质保量完成,这是一项可行的教学方法。

2.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的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体育游戏的选择应具有教育意义。

教学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术与技能的过程中就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即要考虑到联系教学内容、课的主题,同时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情感、需要、意志、信念等诸多因素,学生这些因素的发展形成,教师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结合游戏的'篮球教学中应注意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的精神,将自身融入集体中,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懂得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掌握互相帮助、配合、尊重、忍耐、服从等人际交往间的心理准则与社会情感,以达到教学的教育目的。

2)游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技术、战术基础来选择。

在篮球教学中针对初学者或女生的身心特点,可安排一些具有反应性、灵敏性、速度性、技术性、趣味性、娱乐性、简单易学的游戏。高水平的同学教学则可采用力量性、耐力性、竞争性的游戏教学.在设计游戏教学方案时,应考虑到男女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与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对不同基础水平,不同身体素质的教学对象,在篮球教学中应选用适当的游戏进行辅助性练习。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1)实验前与实验后在行进间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方面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试验后对篮球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均优于实验前,而且通过八周的实验后,实验班的术科成绩好好于对照班。

2)通过访问法了解到学生喜欢篮球运动,但不喜欢传统发篮球教学模式,而对于篮球游戏与篮球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偏爱有加。

2.建议。

1)体育游戏与篮球专项技术结合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篮球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为构建终身体育观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篮球运动的推广与普及和全民健身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通过篮球游戏教学,让学生学中有玩,玩中有练,练中有想,想练结合,加深了动作记忆,提高了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巩固提高了篮球的动作技术,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讲解能力、创造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福,等.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李明强,敖运忠,等.中外体育游戏精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3]王安利.中国学校体育[m].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3。

[4]周登高,陆作生,等.体育科学[m].浙江.浙江《体育科学》编辑部,2002(5)。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1500篇六

盘山县各城、乡、镇供水多为地下水水井工程供水;盘山县城、乡、镇供水水源有15处,共48眼地下水井。全县共有蓄水工程3座,分别是红旗水库、青年水库、八一水库,总库容为7182万m3,总兴利库容为4000万m3。盘山县城区及各乡镇的生活、工业用水均采用地下水。城区供水量为46.2万m3;各乡镇合计供水量为514.2万m3。其中生活供水量348万m3,工业供水量10.3万m3,建筑业供水量为43.1万m3,第三产供水量为159万m3,盘山县城区用水量为46.2万m3;各乡镇合计用水量为514.2万m3。生活用水量348万m3,工业用水量10.3万m3,建筑业用水量为43.1万m3,三产用水量为159万m3。

2节水现状。

近几年,通过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加大节水设施建设力度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等工作,节约用水工作成效显著,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在农业方面:充分利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等资金,大力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工业方面:石油、化工等行业狠抓节水降耗,加大节水投入,推行节水技术,尤其是利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契机,对耗水高的工业企业进行设备设施改造。全县城镇生活节水工作已全面展开,对非节水型卫生用水器具进行了清理整顿,从根本上控制了淘汰型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把住了市场入口关。同时严禁新建项目安装非节水型卫生器具,对在用的非节水型器具进行限期改造,使节水器具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3废污水排放及中水利用现状。

盘山县没有污水处理厂,根据《盘锦市环境保护十一五发展规划》,将建设盘山县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万t/日,年削减cod排放1463吨。目前没有建设中水回用工程,没有中水回用水量。

4用水现状分析评价。

4.1用水现状分析与评价。

全年用水量为46.2万m3,均为上第三系地下水,其中生活用水量23万m3,城区共有人口0.64万人,人均生活用水量98.5l/人d;工业用水量6.0万m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7.7m3;建筑业用水量9.6万m3,万元建筑业增加值取水量为20.0m3;第三产业用水量7.6万m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取水量9.5m3。共有十四个乡镇,合计用水量为514.2万m3(不含太平镇)。生活用水量325万m3,各乡镇采用集中式供水,乡镇所在地及周边村都使用同一水厂水源,所以供水人口为18.32万人,人均生活用水量为48.6l/人d;工业用水量4.3万m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7.7m3;建筑业用水量33.5万m3,万元建筑业增加值取水量为4.1m3;第三产业用水量151.4万m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取水量18.6m3。

全县各乡镇共有水井48眼,供水能力可以达到年739.9万m3,现状年实际供水量554.4万m3。另外,高升水源地有水井24眼,石新水源地有水井12眼,盘东水源地有44眼井,供水量分别为976万m3、1500万m3、60.8万m3。高升、石山水源地的水供给市区,盘东水源地的水供给辽河油田。全县各乡镇及辽河油田总供水量为3091.2万m3,其中第四系地下水供水量为2605.5万m3,占84.3%;第三系地下水供水量为485.7万m3,占15.7%。由于集中开采强度较大,淡水含水层面积已由1980年的900km2减少到目前的719km2。

4.3存在的主要问题。

盘山县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同时高升、石新水源还要担负供给市区用水的重任。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严重短缺,盘山县水资源先天不足,大部分区域处于咸水区域,地下水开采能力会逐渐缩小。东郭镇、羊圈子乡、胡家镇、陈家乡、坝墙子乡等乡镇区域处于咸淡水分界区,如果大量开采地下水,将会破坏咸淡水目前的均衡状态,咸水区域扩大,使地下水资源萎缩、减少。

(2)节水管理体系不健全,规章制度建设滞后。还缺少一套完整的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目前用水奖惩制度还未形成,只是过多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约用水工作。节水投入不足,节水技术开发与推广不够,经济结构调整和节水工程建设不能同步,投入的力度也较弱,致使必要的节水措施不到位,节水的效果也不甚理想。

(3)水资源污染严重。没有污水处理系统,致使河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大部分为v类、劣v类水质。大部分地区第四系地下水质量很差,均为咸水。上第三系地下水水质较好,但是铁、锰超标,作为生活用水需要经过处理。

5节水规划。

盘山县农业节水潜力较大的为农田灌溉,现状年全县农田灌溉用水定额为892m3/亩,预计未来节水指标实现条件下,全县农田灌溉综合需水定额降至700m3/亩。如按现状有效灌溉面积计算,全县农田灌溉总节水潜力为10858万m3。20盘山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3.3m3/万元,预计未来节水指标实现条件下,用水定额可下降至20m3/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将由现状的15%提高到30%以上,对造纸工业采用先进的白水回收工艺及设备,将造纸白水迅速解离成洁净清水和新鲜回收浆,彻底消除白水污染与浪费;推广制浆封闭筛选、中浓操作、白水回收、碱回收等技术,提高工序间的`串联利用率和水重复利用率;对规模小、耗水大的造纸企业实行撤小并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定额普遍呈增加趋势,年盘山县平均生活用水综合定额为67l/人日,城镇综合管网漏损率为10%,预计未来节水指标实现条件下,生活用水定额将增长至100l/人日,综合管网漏损率将下降至10%以下。根据现状城镇用水量计算,全县城镇生活工程节水潜力为506万m3。初步建立起盘山县节水型社会的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建立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水价形成机制,逐步建成制度完备、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态良好、发展科学的节水型社会。基本完成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的改造,使全县城镇供水管网综合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全面推广生活节水器具。争取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比目前降低3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2提高到0.6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目前降低15%以上,全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0%。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削减地下水超采水量,使咸水体运移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水功能区水质基本达到规划标准。

6.1生活需水量预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镇人口数量也呈上升趋势。根据《盘山县城总体规划》,到新县城人口将达到10万人。参照现状年全市用水调查分析成果、辽宁省地方标准《行业用水定额》(db21/t1237-),同时考虑生活用水水平的提高和现状节水水平,采用定额法预测需水量。预计到、20、2030年盘山县城生活用水量分别为191万m3、231万m3、276万m3。各乡镇生活需水量在20、年、2030年分别为123万m3、162万m3、182万m3。

6.2工业需水量预测。

根据《盘山县城总体规划》目标,到2020年,在太平镇将建成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石油化工工业和物流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新城。按照现状年工业用水统计资料分析,以供定需的原则,规划确定未来工业需水增长与将来的节水水平提高相当。工业需水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0%。县城区年、2020年和2030年的需水量分别为159万m3、267万m3和486万m3。各乡镇2015年、2020年和2030年的需水量分别为51.0万m3、57.0万m3和64.0万m3。

6.3建筑业需水量预测。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建筑业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至2007年盘锦市统计年鉴数据资料,盘山县建筑业生产总值从1.37亿元上升到2.3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8%,建筑业生产情况较好,增长速度呈稳步攀升态势。根据《盘锦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预测到2015年、2020年、2030年,盘山县城区各规划水平年需水量分别为5万m3、5万m3、7万m3。各乡镇合计各规划水平年需水量均为1万m3。

6.4第三产业需水量预测。

6.5生态和环境需水量预测。

根据《盘山县城总体规划》目标,到2020年县城区建设用地达到10km2。按照定额法计算各规划年城市环境用水量。2015年、2020年、2030年需水量分别为23.0万m3、30.0万m3和42.0万m3。

6.6规划水平年供水量预测。

现状年盘山县城区及各乡镇均为地下水供水,随着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的竣工运行,到2015年后,县城区用水由过去的地下水,逐步为地表水所替代,各乡镇则继续用地下水。根据大伙房水库输水全省配额,县城区在2015、2020、2030年可供水量为1095万m3、2774万m3、3000万m3。各乡镇2015、2020、2030年可供水量为282万m3、340万m3、382万m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1500篇七

摘要:教学资源库结合网络的共享、快捷等特点,作为传统教学一种辅助手段,能够满足老师、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的各种需求。为了更好地挖掘资源库的使用价值,本文先阐述国内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国内教学资源库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不同领域的需求,可以更好地解决优质教学资源短缺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资源库框架,并设计教学资源库系统,最后阐述了教学资源库带来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框架;教学资源库系统。

目前,人类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社会又面临一次重大改革,特别是人才的培养又将面临全新的要求。自教育部于启动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以来,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在的教学资源库系统主要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和资源开发技术,建成技术先进、资源丰富、管理规范、应用快捷的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企业员工培训以及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服务,最终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应用和推广,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之间资源不能共享,开放性不够,互动性较少等不足。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教学资源库在国外的建设起步较早,他们在开展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已经形成一套理论研究,并取得了实践成果,值得借鉴与研究。其中一些发达国家依托高校或国家教育部门建设具有丰富课程资源、开放式、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的“开放课程计划(ocw)”和加拿大的edu-source项目等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很好的解决了学校教育活动的物理性制约、信息传递等问题。目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知名大学几乎都出台了无障碍教学资源库计划,要求树立无障碍思想,从硬件设施、教学、网络环境等方面,满足学习者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求,全面推进教学资源库的飞速发展[1]。同时国外的教学资源库也存在着不足[2],首先是关于在平台上对学习者答疑的功能不够完善,影响了学习者的热情和该教学资源库的持续发展。其次国外的网络教育平台功利性较强,忽视了网络教育的功能和真正目的。

1.2国内研究现状。

教学资源库在国内的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主要是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规模,但总体发展趋势处于缓慢状态。目前,几乎全国所有的高校都搭建起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资源库,其无论在规模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相关教育部门也极力发展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资源管理门户网站,如cnki工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等,促进了我国教育资源库的发展[4]。我国教学资源库数量虽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由于受到思想观念、技术水平等外界因素的限制,使教学资源库建设很难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效率,严重制约了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3]。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资源库理论研究不足,受浮躁、急功近利等思想的影响,多数从事教学资源库的教师或工作人员缺乏对教学资源库的未来发展趋势理性的思考,缺乏对教学资源库理论的充分研究;第二是校企之间缺乏沟通机制[5],某些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时候,没有充分地做好需求调研与分析的准备工作,导致教育资源的更新滞后,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丰富性;第三教学资源库建设各自为战,需求与资源的矛盾凸显,校际资源库之间无法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第四教学资源库建设不规范,优质教学资源匮乏,资源的组织管理无序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第五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兼容性、开放性不强,教学资源库应用平台的实用性不高,取得效果不理想。

目前关于教学资源库的定义没有准确的概念,教育界对教学资源库的概念也未形成统一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资源库作为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通过对资源库中资源的获取,让学习者不仅掌握相关知识,更让其习得自学能力,促进他们身心、以及能力的和谐发展[6]。教学资源库是专为教学而设计的结构化的资源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为不同年龄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服务,通过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使学习者方便、快捷地对资源库内的各类知识进行学习[7]。综上所述,教学资源库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结合网络的快捷、共享等特点,目的是作为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最终打造成为支撑开放、互动化、多媒体的共享式资源库,为各种情况的学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2教学资源库平台基本框架。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对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革新,彰显了起点高、难度大的特点。在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之前,充分了解院校、企业、社会以及学习者的要求,并对相关院校、企业展开调研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发现和挖掘需求,最终确定了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专业素材库等核心内容,拥有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持续更新的特点,是推广示范建设成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平台。同时通过整合社会培训、岗位培训等部门的各种优质教学资源,使其服务于专业教学,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企业培训共享教学资源库的优质资源。按照边建边用、持续更新的原则,建设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教学资源库;严格按照当前的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专业课程框架,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建设集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素材资源库和门户网站平台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库,形成覆盖专业人才培养、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在职学习和岗位培训的高水平共享型、持续更新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根据教学资源库框架相应地设计出资源库系统,资源库系统与学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共享基础数据,所有管理系统的合法用户都可以使用资源库中的内容,并且可以向资源库中上传资源。实现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并运用到教学中,实现资源的多级分布式存储。资源库系统主要由资源库门户、资源库管理、个人空间三个部分组成。

资源库门户,如图2所示,主要由课程资源分类、网站资源浏览、资源统计、资源属性浏览和资源搜索组成。课程资源分类对每门课程的相关资源进行分类,主要涵盖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用户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行业标准来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习题库来巩固学到的知识。用户通过点击网站资源分类进入资源浏览系统,依据院系、专业、科目的结构浏览精品课程、电子书籍和系统工具等资源。资源统计主要是统计访问人数、资源数量和点击率的排名,这样既可以丰富了资源库,同时也让用户更加简单快捷的获得更多的优秀的资源。用户通过资源属性浏览可以查阅相关属性、预览图片、下载资源和在线点播视频,图文和视频更有利于用户的学习。此外用户通过标题、关键字进行资源搜索,除了搜索有关学习方面的资源外,用户还可以搜索关于就业服务信息,方便实用。

资源库管理,如图3所示,主要是由功能菜单、资源导航和资源统计组成。通过功能菜单,用户可以进行系统的所有相关操作(在权限控制之下),用户可以在资源中心中查看资源库中有哪些最新上传的资源、我上传的资源以及我的'历史下载情况;用户通过收藏夹可以查看收藏的资源;此外通过用户上传资源,与大家分享优质的资源,并且随时检查资源审核结果。用户可以通过资源导航快速找到想要的资源,资源导航可以按院系分类,资源的组织依据院系、专业、科目进行编目,也可以按资源类型分类,资源的组织依据资源类型进行编目,例如多媒体资源、试卷、文本等。资源库统计主要是针对资源库管理平台的使用情况、教职工的贡献情况以及管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包括各院系已审核的资源数、待审核的资源数,近3个月中,各月(各院系)上传的资源数;各资源类型分类已审核的资源数、待审核的资源数,各院系资源评价情况汇总统计,能够及时的了解用户的反馈,增加用户之间的交流,更利于开展学术讨论和资源库可持续发展;资源库中积极上传有效资源的用户top10的排名,包括用户姓名、上传资源及资源数。通过资源库管理,使教学资源更加有条理,也让用户使用感到简单快捷。

2.3.3个人空间。

对于每个注册系统的用户,登录系统后,都有一个自己的个人空间。对于老师,如图4所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查看自己上传、下载和收藏的资源,可以添加自己的题库,这样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老师也可以对别人上传的资源进行评价,包括打分和评论,并可以查看自己上传的资源的评价详情,促进彼此的交流,知道他人的需求,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在线对自己的课程进行备课,按照章节、目录和知识点组织资源,形成统一的教案,避免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通过在资源库中选择对应资源,实现积件式搭建教案,对于一门课程或者一个章节形成独立的教案。老师可以指定范围对其他用户开放自己的备课结果,在同行间进行共享,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使用和发展机制。此外老师还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收获或者心得,按照博客形式进行管理,按照范围对其他用户开放。形成大家对课程的讨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及其他用户(合法注册),个人空间都会存有他们浏览的记录。学生通过查看浏览记录知道学过哪些资源,学到哪里。并且浏览记录对做过的题库进行整理,学生通过查看错的题集,标注的题集等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能够随时查看自己的资源管理模块,全面掌握资源管理情况。此外,学生能够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对其它用户进行评价也可以查看对自己的评价,进而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3总结。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很重要,取得效果显著,意义深远。本教学资源库的成果立竿见影,对教师而言,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避免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现代化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效率,降低此类建设的总成本。对学生而言,教学资源库中对于知识点和资源有良好的组织集成,学生可以方便地使用资源库,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另外,资源库还提供就业服务平台,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信息交流渠道,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行业企业用户而言,教学资源库为培训人员提供优质的培训资源,满足面向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面向再就业人员的岗前培训的需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对社会学习者而言,教学资源库是一个共享型的资源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和良好接口,以方便其访问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可以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跨学校、跨区域的无障碍共享,为保证教学质量达到基本的要求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真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2]王惠.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申剑飞.基于云平台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2.

[6]孟祥志.高校教学资源库及其设计与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7]韩锡斌.解读高职高专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内涵[j].中国教育网络,2008,(4):35.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1500篇八

: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仍然面临很大问题,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

:新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新公共管理,是管理主义与新的经济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目的是构建非官僚制度的政府,为了改善市场竞争模式的一种管理方式。只有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人力资源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不断创新,才能真正的发挥管理工作的作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长久以来,“以事为中心”,“官本位”的思想占据在大多数人的脑中,人力资源管理忽略了对人才自身发展,忽视他们应该享有的培训、发展的权利,从而影响员工自身能力的提高。单位也没有完善奖励考核制度,人才缺乏对工作的积极态度。中小型企业对人力资源认识淡漠,管理随意等弊端都抑制了企业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并没有被管理层所接受。同时,因为人才流动大,更多的是从人才市场急聘,管理层未将人力资源投资作为企业基础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理念的落后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3.考核机制不规范。绩效考核是公共部门评定员工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考核机制中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方面,考核的方式主要是民主测评,但这个方式缺乏公正性与客观性,只有部分领导才能看到评定过程,这种评定方式们缺乏透明性,一些员工在评选中会也受到领导意见、论资排辈等想法的影响,许多员工还存在不想得罪人的想法。这种考核主观性太强,缺乏公正性。另一方面,没有规范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太笼统,例如,员工只要不违规乱纪,考核就会合格。这样的考核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4.人力资源管理手段落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相对西方国家要落后,我国虽然吸收了国外的合同制、聘任制等手段,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先进的.手段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根本原因:一方面,管理部门不能灵活运用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手段,不能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运用;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对先进手段陌生,不习惯运用,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单一,日常的报表制作、统计分析、信息检索多以人工为主,一些基础性的人力资源信息收集和工作就会复杂,资源也不能有效的共享,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并且浪费财力、人力,占住员工大量时间。

1.树立正确管理理念。在西方国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各个行业,人本管理是在认识到人的社会价值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使员工感受到了尊重,并潜移默化约束本身的行为,实现部门效率最大化。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应该摒弃“以事为本”的理念,强化人本思想,把人当做活动的核心,尊重人的价值,人本身就是一种比其他物质更加优越的资源,具有高回报率。公共管理部门也应该更具人性化,关心员工的需求,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从而使员工尽心尽力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还要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在尊重员工个性的同时有效的进行管理,将单位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以上都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完善培训体制。公共部门必须拥有学习精神,塑造学习型单位。培训要摒弃提高工作强度,增加人数的做法,应该注重员工素质培养,提高业务素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定期为人员培训,可以将能力较强的员工与能力较弱的员工组成一组,实现资源内部交流传播;为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挖缺员工的潜能;建立健康的竞争机制,培养员工竞争意识,充分激发员工对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良性的竞争模式。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人力资源知识,对职业也会有更好的规划;当员工培训之后会更加熟悉了招聘流程、员工转正流程、员工试用期流程,都能避免工作陷入混乱;培训也会提高人力资源员工的综合素质,例如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员工在工作中灵活处理危机,善于创新;人力资源的工作内容也有很多,而在工作中员工学会了工作方法与技巧,才能建立容易操作,可实行的绩效体系,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最重要的就是法律法规,只有熟悉劳动法之后,依法工作,制定的劳动合同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条例的内容,才会避免法律风险,防止公司造成损失,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社会保险每个地区的具体流程都会存在差异,通过培训,了解当地社保制度规定,熟悉社保所需要的材料,灵活应对各种情况。运用综合性的培训,使员工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要想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就要从以下三方面讨论:首先,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注重定性考核与量化考核,并且把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绩效量化考核是用具体的数据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是一种科学、客观的考核机制,能够推进考核机制完善。其次,制定合理的考勤制度,将员工在非工作场合的工作也作为出勤考核标准,建立新型考勤制度。将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间,完成质量。完成数量作为考核标准。最后,人力资源管理者要重视考核结果,根据结果对员工评优、晋升进行选拔。考核的结果是评价管理能力与工作效率的重要依据。规范的考核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纪律性与组织性,客观的考核员工的工作成果,依据考核结果,适当制定奖惩机制。此外,采用竞争上岗机制,使员工充满竞争意识,促进员工主动提升业务水平。

4.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部门应该引入信息技术的手段,网络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就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薪资计算是人力资源复杂的一项,工作人员为了及时、准确的发放薪资,就要结合计算机电子表格。员工应该重点学习电子表格技术的应用,电子表格可以自动计算薪资,并且在表格上也会具体展示财务信息,准确的掌握人员的变动、绩效、薪资情况。对于大规模的企业来说,计算机高速度、高效率的解决了手工效率低,错误多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员工还要学习集中管理个人职业、培训、绩效、职位、薪资、个人信息,这就要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一目了然的数据信息库。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使员工从复杂的业务中抽身出来,招聘流程、员工培训、发展流程、员工入职、离职等程序都会井井有条。

综上所述,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新的公共管理视角下,树立正确管理理念、完善培训体制、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体系与机制,最终才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职能与作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1500篇九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属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本专业侧重于人口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它的专业优势在于人口学、经济学与环境、资源科学的交叉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人口与粮食安全,生态脆弱区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区域人口容量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等。

本专业按照自然、社会、经济实践和理论工作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才的需求,本着培养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具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特长,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能在国家综合管理部门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等相关行业工作,应变能力强,能够总结概括工作经验、掌握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并自觉尽职尽责,在自己岗位上作出创新和贡献的人才。

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1)关系人类生存发展,此学科的发展意义深远。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环境大国和资源大国,也是一个存在人口膨胀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紧缺问题的国家。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的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而是名副其实的“人口、环境、资源综合症”,并且这种深层次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综合症”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振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人类社会建设的迅速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恶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2)此专业有长远的应用价值,总的前景不错。

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评价、环境经济分析、生态经济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所以这一专业的人才就业前景还是可以的,对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需要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的人才。

(3)目前就业出现困难,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

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加之经济学专业近年大规模招生,而且对工作的期望值偏高,地区性就业出现失衡,所以使就业呈现困难的局面。

就业方向:

1、到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2、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和金融行业及其他类型企业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1500篇十

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培养、中青年教师实践水平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赛教融合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

【论文关键词】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为解决目前山东省高等教育面临的办学模式单一、同质化倾向明显、学科专业结构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山东省于决定在地方高校中遴选一批应用基础型、应用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三类特色名校进行重点建设[1]。

首批特色名校建设遴选出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5所、应用型特色名校10所、技能型特色名校13所。

青岛农业大学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单位。

紧紧围绕山东省教育厅确立的扶优做强、突出重点、特色发展总体目标要求,我校林学科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笔者现对我校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总结和思考,以期为特色名校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充分开展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综合林业行业发展现状和行业领域专家、企业专业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更新调整了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生态、森林经营管理、城市林业、森林旅游与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及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林业、园林、环境保护、农业、城镇建设等相关领域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城(乡)镇环境建设与维护、自然保护区管理、国土绿化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次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既继承了传统林学专业以营造、抚育和利用森林为己任的专业特色,又拓展了现代林业以森林生态建设与管理为重点的特征[2]。

2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以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总纲,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本专业认真分析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要求,更新课程设计理念,强化能力培养,构建了林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总学分184.5学分,其中包含通识课34.5学分,学科基础课52学分,专业课31学分,专业拓展课程22.0学分,文化素质课8学分,实践课程37学分。

通过本次课程体系调整,形成了课程设置目的明确、课程系统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化学课程群(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生物学课程群(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生态环境课程群(土壤肥料学、基础生态学、林业气象学等)为基础,小学数学论文以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传统课程群为骨干(如森林培育学、种苗学、森林经理学、林业生态工程学),以现代林业和生态林业课程群(城市林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旅游文化、林业推广学、林业调查规划、树木栽植养护等)为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3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大学生职业准备甚至未来职业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3]。

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三大能力的培养,即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

其中基本能力培养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如在大学英语的授课过程中增加会话训练、阅读、写作与翻译技能训练。

专业能力是大学生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能力,良好的专业能力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对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突出森林培育技能、林业调查与计测能力、林业软件应用技能、森林经营与管理等技能模块的培养。

针对相应能力培养目标,分别设置4周的林学专业综合实习、1周的种苗学实习、1周的林业3s技术综合实习、1周土壤肥料学实习、1周测量学教学实习。

拓展能力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社会实践等形式训练培养拓展能力。

在新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计37学分,已占总学分的20.05%。

4提升中青年教师实践水平。

本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

为提升中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和应用科学研究能力,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学校大力推动实施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学、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锻炼和校外教师聘任等,大大提升了中青年教师的执教水平,青年教师教学测评成绩均在全校平均水平以上。

5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

为增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启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各年级学生主持或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经过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结题验收等过程的锻炼,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在项目的参与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已经先后开展青岛市林火迹地调研项目、沿海防护林结构与功能调查等活动。

6赛教融合,以赛促学。

为加强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及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赛教融合和以赛促学,学校组织实施了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项目。

学校按照竞赛规模、竞赛性质等给予1万元以内的经费资助。

目前,分别结合山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活动和山东省林地变更调查项目,林学专业技能竞赛已经连续开展两届。

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实现了赛教融合,以赛促学。

7结语。

名校建设的立足点要落脚到人才培养,最终目标也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青岛农业大学应用特色名校启动建设以来,林学专业积极梳理和总结自身特色,查找与应用型特色名校的差距,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培养、中青年教师实践水平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赛教融合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改革,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桂清,张秀省,井冈.浅析应用型高校涉农专业社团在实践育人中的作用——以聊城大学新农科技社为例[j].高教论坛,2015,01:22-25.

[2]张学权.基于现代林业思想对当前林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6,24(1):9-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