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2:22:20 页码:14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优秀10篇)
2023-11-12 22:22:20    小编:ZTFB

教案需要经过教师的反复斟酌和修改,以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案编写的过程中应注重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对知识点的解释和示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案例,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悟、品味、朗读,感受文中母子之间浓浓亲情,懂得母爱的伟大,并回报母爱。

从课文字里行间感受母子情深。

体会母亲的辛苦和儿子愧疚的原因。

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录音机心意卡。

1、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1、通过预习课文,你在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方面有那些收获?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或难理解的词:重担愧疚翻山越岭背上背着妹妹。

2、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交流。师板书:难过愧疚。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两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3)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4)我为什么难过?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5)指名读。

2、课文中那些句子写出母亲很轻?

(1)轻声读课文,从文中找句子,画下来。

(2)生交流,投影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3)指名读,其他生闭上眼睛想像画面体会母亲的轻。

(4)师结:母亲这么轻,跟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子却没有觉察到,所以他心里难过、愧疚。请同学们再来读写作者心情的两句话。

3、“我”的眼力这么差,为什么会把母亲看的很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2)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请你反复读读这一段话,看看你会有那些体会?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把体会写在旁边。

(4)学生交流体会(先读读句子——谈体会——说说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出的)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翻山越岭”和“重担”暗含着的意思。

(5)引导学生反复读出感情。

(7)此时,你对这位母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带着你的感情再来读读整段话。

4、母亲为儿女付出了那么多,她自己是怎样看待这一切的呢?

(1)生读句子。

(2)从这位母亲的神态和表情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3)生交流。

(4)师结: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她们甘愿默默地付出,却无怨无悔。这就是母亲的胸怀。

5、此时的儿子突然有一种想法,想抱母亲入睡,以表达对母亲的——板书:感激。

(1)指生读最后一段。

(2)师问:母亲留下的是怎样的泪水?

(3)指导感情朗读。

(4)出示图画,为图画命名相机板书:爱。

(5)让我们把这爱的画面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生齐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母亲为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回报母亲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母之情,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心意卡上。(《烛光里的妈妈》)把卡片悄悄放在妈妈的床头,让她享受一份感动和甜蜜。

1、搜集赞颂母亲的诗句和文章。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二

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

你的那一双老花眼,。

是否又把别人错看成我的模样.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春露秋霜,。

寒来暑往,。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朝思暮想,。

泪眼迷茫,。

责怪吧,我的娘,。

儿想你却不能去把你探望.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白发亲娘.

附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附3:高子阳: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

“我”说的话:

(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2)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4)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5)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护士说的话:

(1)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2)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3)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4)护士问:“为什么?”

(5)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6)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7)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

母亲说的话:

(1)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2)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3)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请同学们一遍遍地反复读这三个人的'话,读着读着,学生就能够明白一切。

附4:得到爱是快乐的,给予爱更是幸福的!正是本单元课文要我们向学生展示的,要学生体会到的。第十一课《永远的白衣战士》是医生给予病人的爱,给予事业的爱;第十二课《“番茄太阳”》5岁盲女对生活的爱给予我的力量和感动,体现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爱;本课《第一次抱母亲》体现的是亲情互爱;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则体现着对大自然的爱,对身边一切事物的爱。由此本单元向学生唱响的是一曲曲爱的颂歌:给予是快乐的!

附5:教学中,我觉得不妨在对比中进行阅读:

1、“母亲”与“我”的对比:给予(“我”的第一次与母亲的一生)爱(母爱的无痕与我的惊醒)(重点)。

2、母亲自身的对比:体重(89斤)与重担(一百多斤)辛劳与幸福。

3、护士与“我”的对比:女性对母爱的感受与男性对母爱的感受(不为重点)。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三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说“于老师是平民,或者说是平民哲学家,甚至是禅学家,散淡、平易、简洁、随和、诙谐、他似乎有一根金手指,在简简单单的课文里,在平平凡凡的生活里,随手找到语文教学的真金,平易之处最奇崛。”阳春三月,美丽的水电都城——宜昌迎来了这位“贫民”教育专家。带着他的“金手指”,带着融融的春意,于老师为我们呈现了《第一次抱母亲》的精彩课堂。坐在距离讲台不到两米远的地方,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于老师的白发。一直以为白发对于长者是无以言表的生命的`灿烂,是华丽的。于是,我相信这位老人的平易与朴素之中一定蕴藏着某种典丽与华美。终于,我在于老师的课堂,发现了这种近乎铺张与奢侈的东西——那就是读!

于老师常说:“语文就是语文,不需要加许多定语。我追求的是一个实字。”具体到一节课上,他首先关心的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他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当作人人要做到“保底工程”。所以,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样人文色彩极浓的课文时,他也能沉下心来,从一个字开始,教学生扎扎实实读书。

生:翻山越岭……

师:翻山越岭,(教师将词语在黑板上补充完整)一起读。

生(齐读)翻山越岭

师:把每个字读实,声音不要发漂,不要轻浮,要实在。

生:(轻轻读)翻山越岭

师:“越”在这里当什么讲?

生:越过

师:等于没说

生:穿过 走过

师:在《新华字典》里这个字有七种解释,这里是“跨”,取这个意向。

当学生知道了“越”在这儿作“跨”讲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岭”的意思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了。山就是山,在语文课堂上,任何表面的热热闹闹都替代不了事物还原原本的过程,惟有读可以在学生的头脑里唤起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

师:现在你对重担是怎样理解的?

生:赡养老人

生:抚养子女

生:生活的压力

生:母亲是家庭的顶梁柱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记住了,用两只眼睛读书。

生:是一个个生活的困难。

书读到这里,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山已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它是“母亲为了子女、家庭和社会所走过的艰辛道路。”我豁然开朗:书要读得进去,也要读得出来。“重担”与“翻山越岭”——一个前后关联的照应,一次过去之后的回首,将平易处的奇崛,朴素里的华章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不得不叹服:大师就是大师!大师总能从看似平淡的课文里钻出“味”来,而把引导学生品味的落脚点永远落实在读上面。“重担”的分量是学生读出来的;“翻山越岭”的艰辛是学生读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内涵与精髓是学生读出来的。

师:谁来读最后两段?

生:读最后两段(教师板书“无数次”)

生:妈妈,我以后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

生:妈妈,也许你很平凡,也许你不算很伟大。但我认为你是最棒的,我会为了你,为了祖国妈妈增砖添瓦。

师:(指着一名女生)我看到她流泪了。

生:(站起来,泣不成声)妈妈,你抚养我长大,含辛茹苦,妈妈,你辛苦了。我想对自己说,以后不要太任性,不要对妈妈发脾气了。

师:(激动地)知道我最想说什么?

生:(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把这句名言,这句至理名言写在课本上,刻在心里。在备课的时候,我在书上还写了一段话,读给你们听听: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呢?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我的周围还有很多别人的母亲,我要像爱我的母亲一样爱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心我的孩子一样爱我的学生。

“无数次”与“第一次”的蒙太奇手法,是于老师的“金手指”点到的又一真金。凭借这种蒙太奇的作用,使学生产生“蓦然回首”的顿悟,产生与老师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仔细听,山还是山,只是那山,看在眼里,已经有了另一种内涵。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1、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一课时。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时:母亲生病后地:在医院里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

(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

(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

(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将我制作的卡片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五

2、理解重点词、句来感悟母爱的伟大,做儿子的愧疚,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一)、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抱母亲?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作者抱母亲的句子。投影出示,齐读。“抱”,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这其中深意,一定要放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去体会,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想,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都从各地赶回来,轮流去病床前守护。因为,我们兄弟姐妹知道一向坚强的母亲这次能乖乖地听话住院,一定病得不轻。那天,轮到我守在母亲的床前,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

1、作者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自读2至4自然段,圈出作者心情的词语。(难过、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

2、为什么难过?出示:“在我记忆中……担子。”

(1)理解文中的两个“担子”

a、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背后的意思。母亲承受的重担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请你们静下心来,默读,边读边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她担子里面挑起的还是什么?(照顾家庭的重任、对子女生活、健康远行的牵挂、生活的压力、子女学业的负担……)。

b、出示诗句: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教案《四下教案第一次抱母亲(公开课)》。(母亲抚育子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子女生病时母亲的焦虑和照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女远行时,母亲的牵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母亲教育子女的巨大付出)自读,释义,体悟。(用“不仅……还……”说出“担子”的含义)(母亲的担子里不仅是扁担两头难以承受的重物,还有……)这就是母亲担子里的东西!她挑的担子是子女、家庭和社会的一部分,这就是她挑的责任,她挑的是大半边天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我们的母亲。

(2)理解了重担后,再来看“翻山越岭”,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p69插图师引读:是呀,在狂风暴雨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在大雪纷飞、冰天雪地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这里仅仅是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请你静静的默读,想好再发言(坎坷的人生、生活的磨难……这是母亲带着全家走过了艰辛曲折的道路)。

(3)读好这段话。

3、面对这一切,母亲是怎么说的?画出句子。

a、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齐读。

b、理解意思(不要提那些事,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

c、默读,联系提示母亲的表情,好好体味,用心去想,你发现了什么?(隐藏自己的心,怕儿女担心受怕)。

d、雨果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比天空还要大的胸怀是母亲的胸怀,只有母亲的这份胸怀是伟大的。母亲是谦虚的,是无私的,胸怀是宽广的。像山谷一样,“虚怀若谷”

4、此时,我突发奇想……引读。

a、作者抱着母亲,以为母亲睡着了,但是母亲流下了泪水,这是怎样的泪水?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激动的、自豪的、甜蜜的、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

b、作者仅仅是抱了母亲一次,母亲就如此感动、如此激动,如此幸福与欣慰,而我们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记住这个词,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想对母亲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释诗意是啊,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一生一世值得最爱的人是母亲。母亲的两行热泪从眼角流下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只要儿女尽一份孝心,母亲就会觉得是天大的幸福。孝心是什么?孝顺是进出家门的一声招呼。

d、课前我有一个提问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抱母亲?(两次),课题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我在和护士说母亲时,深深感动于母亲这部爱的大书,我用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深情,才有那轻轻地摇动的深情的第一次抱母亲,感恩母亲)让我们再来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为什么用感叹号?因为母爱是我们这辈子都回报不完的,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读懂了母亲这本书,懂得感恩母爱的我们同样了不起。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六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关键字词入手,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多媒体课件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多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品味一下作者的第一次抱母亲。

2、学生自读后交流。(从“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倒。”感受到我对母亲身体很轻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以为母亲很重。)

3、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4、母亲这么轻,只有89斤,我却不知道,以为她有100多斤。是因为我们不关心母亲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注意“轮流”“赶紧”)

5、让我们再读一读这段内容,尤其是人物的对话要读好。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1、我们都很关心、体贴母亲,可现在才发现并不了解母亲。母亲只有89斤,为什么我会以为她很重,有100多斤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第2自然段。

2、重点理解“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出示文字)

(1)再读读这几句话,具体说说为什么我会以为母亲很重,有100多斤?

(从第一句话中感受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生活的无比艰辛,她很强健;第二句话中感受出母亲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第三句感受出母亲情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我们吃苦,我们也习惯了,觉得母亲能做,她力大无比。自然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健壮,很重的。)

3、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应有100多斤,没想到她是不愿让我们受苦,用她那80多斤的身体,去独自承受着生活的重担。所以我很难过,我更是愧疚。

5、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1)母亲说的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那些事”指哪些事?“这样过来的”指怎样过来的?)

(2)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感受出了什么?

(3)母亲觉得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心甘情愿。她觉得那些事很平常,每个母亲都是这么做的。她不求回报,她只要儿女们健康、幸福。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

(4)谁来读一读,读出母爱的伟大无私。

1、你们的母亲和文中的母亲一样,都很伟大!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时,我突发奇想地说————母亲说————护士说————母亲这才没有作声。(出示图片)请同学们静静地看这个温馨感人的场面,用心去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配乐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看,母亲的眼角流出了泪水,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

3、现在,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激动,那么幸福、甜蜜。可小时候母亲曾经是无数次抱我们,我们却觉得那是很普通的事。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一定也很不平静,你们现在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可以对文中的母亲或作者说,也可以对自己或自己的母亲说)

4、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让我们再一齐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今天我们读了《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感受到了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背一背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语句。

2、制作心意卡,写上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送给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最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我在教学时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我抓住“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者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和“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看图、听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小练笔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七

同学们听着这首动听的歌,你想到了什么?此时老师也不由得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孟郊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母亲的恩情我们怎能报答得尽呢。今天,我们将要来共同学习一文章,看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齐读。

1、这也是一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地、认真地读课文,了解这个感人的故事。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课文生字词并不多,它们都集中在这几句话中。

大屏幕出示:(3句话)。

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3、谁读第一句(指名读)“摔”是翘舌音,也是三拼音节的读音呢,再读一遍。全班齐读,再读一遍。

谁还想读这一句,女生读。

第二句想读吗?(指名读)这一句中有个多音字的两个读音同时出现了,全班一起读一遍。

能不能用“山岭”说几个词呢?

同学们,你读了“翻山越岭”眼前出现了什么?把这种艰难读出来?能把它带到句子中把句子读好吗?男生读一遍。

第三句比较简短,你能读好吗?“愧疚”是什么意思?(给它们各自组词)文中的“愧疚”可包涵着丰富的内涵呢,相信同学们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

“疲”是什么偏旁,由这个偏旁你猜这个字跟什么有关?

4、同学们含有生字的句子都读得很准确,其实这课文中的`对话较多,要想读好还得下功夫呢。下面请大家再次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好对话部分。

5、这是一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大家捧起书来,看看书中什么地方最打动你,请你用读一读。

6、愿意把稳重最打动你的部分读听吗?指名读。

1、大屏幕出示生字,齐读一遍。

2、请同学们先自己好好观察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和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看怎样把它们写得正确、规范、漂亮。

3、老师友情提醒这两个字:课件展示“疲”和“摔”的笔顺。

4、各描一个,写一个。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齐读课题。提出想法或者疑问。(为什么要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脖子、摔倒、瘦小、翻山越岭,愧疚、仰面、责怪、突发奇想。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读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练读。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责怪”责备;埋怨。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指名评价。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重点指导:

(1)为什么要抱母亲?(换床单,报母恩)板书:换床单报母恩。

出示: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指导朗读。

“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2)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难过,愧疚)板书:难过愧疚。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指导朗读。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师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2.根据板书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快速阅读课文,并完成本课补充习题第四题。

指名反馈。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3.指导写字。

生字:脖摔翻瘦(找找两组字的特点,再自由识记生字。)。

交流要点。(“脖”的右上部为小十字,“翻”的左下部为田字,“瘦”注意中间两笔横之间要断开。)。

3.范写:瘦。

四、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朗读课文,识记词语。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九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准确认读生字词。

3、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及三处“没想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伟大。

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1、学生有:能读通课文,并能读流利。

能初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学生缺:抓住“没想到”,体会作者内心惊讶、难过、愧疚的心情。

体会“重”的含义。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重”的含义,感受母爱的伟大。

1、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反复诵读。

2、借助歌曲、图片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出示妈妈抱着婴儿的图片。

a、看着这幅图,你会想起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母亲)。

b、如果请你给这幅图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指名说:爱、关怀、梦……)。

教师:一个简单的动作“抱”(板书:抱)让你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那深深的爱,

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板书:第一次)。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新课文。(完成板书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一幅母亲抱孩子的图片,寻常而又易见,学生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学生也自然会感受到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这是合乎逻辑思维的反映。“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一句反问,把学生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以此来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过渡: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曾经历过抱母亲的事情,但是书中的语言文字或许能给你留下点什么?(打开书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读)。

3、读了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给作者留下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

师述:是啊,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多媒体出示该句,指名读)。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围绕“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紧紧抓住三处“没想到”组织教学,并在下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读己独有的感受。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逐步溶解了教学难点。

读读,此时此刻的“我”没想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动笔划一划,写一写。(教师相机点评学生的习惯)。

2、交流: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指名读相关语句)。

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a、第一次“没想到……”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指名说并读一读)。

b、没想到母亲很轻,他以为母亲怎样?从哪看出母亲很轻呢?(差点仰面摔倒)。

c、他以为母亲很重,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引导抓住词语:“使劲、左手、右手”体会)。

师述:看这动作,“左手……”、“右手……”也许还半蹲着借助腿部的力量,或许还屏住呼吸,因为他以为母亲(生:很重),必须得用劲,没想到(生:很轻),这一使劲,差点(生:仰面摔倒)。

d、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e、此时此刻,文中的“我”内心是怎样的感受?(指名说,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引导:当作者准备使劲一抱时,差点摔倒,留给作者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当时他的表情会是怎样的?(指说并板书:惊讶)这是作者从未想到的,他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再次指名读,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师:母亲太轻了,轻到了我一使劲,差点摔倒。(齐读这一句)。

4、站在一旁的护士责怪我……(指名读护士的话)。

而我又是怎样想的呢?(生答: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5、多媒体出示句子: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板书:这么轻)。

引导:母亲到底有多重?你从哪里了解到的?说说自己有多重?

看着手中的母亲,她竟然和我们四年级的小学生差不多重,看着母亲瘦弱的身躯,“我”

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指名说,指名读一读)。

师述:看到这样骨瘦如柴的母亲,谁的心里不难过伤心呢?母亲实在太轻了,轻得让人隐隐心疼!(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设计意图。

母亲到底有多重?书中只有两个数字说明母亲的体重:“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通过这两句话让学生猜猜母亲大概有多重,学生不难看出此时的母亲超不过89斤,或许只有70几斤。再让学生说说自身体重,而四年级的学生重的可达90几斤,轻的也有六七十斤,这样一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真的很轻,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错觉呢?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细细品味,从中你又能品出什么?

7、学生交流:为什么“我”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指名读)。

根据学生回答:在“我”的心目中,母亲一定是(力大无穷),因为,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总是,这样年复一年,。(谁能读好这句话)。

“翻山越岭”一词,使你想到了什么?(引导说出爬山)。

爬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而母亲是手里背上肩上还。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你能读己的感受吗?(指名读出示的句子)。

设计意图。

要使学生体会母亲“力大无穷”就必须理解这段文字中的“翻山越岭”一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词语想到什么,联系生活中爬山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平时我们的爬山只是空着手,而此时的母亲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翻山越岭是需要多大的力气。难怪在“我”的心里,母亲一直是力大无穷的。

拓展:想象一下母亲在这年复一年的日子里是怎样一路走来?(创设情境,指名说)。

出示:在崎岖的山路上,

在泥泞的道路上,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

师述:就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长大后,我们可以干活了,可逢有重担,母亲总是,我一直以为,可没想到。(生说)。

设计意图。

这样一个小小的拓展,不仅拓宽了学生想象的思维,原来这“年复一年”是那么的不容易,也拓宽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原来这“爱”就蕴含在这样一些普普通通的日子。

8、多媒体出示:“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又是一个“没想到”(指名读)。

师述:“我”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小时候翻山越岭的情景,想到了逢有重担,母亲要我们放下的情景,可这一切的背后,母亲竟然是用80多斤的身子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此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板书:愧疚、自责)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读一读。

板书:那么重。

这担子到底有多重呢?(指说)。

师述: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生活的重担、责任)这生活的重担压在母亲那单薄的肩上这么多年,而母亲却一直没有倒下过,直到我们长大,你认为这又是什么在支撑着她?(多媒体出示:母爱板书)。

(学生看板书)是呀,这一轻一重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如今母亲却落下一身的病,此时一种自责、内疚的心情涌上心头。(集体读好这句)。

设计意图。

“这么轻”到“那么重”,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差,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一个难点。既然是教学的难点,不如直扣难点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思考“这担子有多重?”根据预设学生会跟着老师的问题思路回答“100多斤”等含有不同数字的答案,难道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这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了求知欲,将学生带入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引出“母爱”,是母爱在支撑她度过这艰难的岁月。

9、对于这一切,母亲只是笑了笑说(指读)。或许,你也想起了自己的母。

亲,想起了小时候的事,这样的画面可能曾经在你身上也发生过。

(配乐欣赏母子共处的图片)。

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妈妈对你们那份深深的爱!

1、出示诗: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在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远不需要珍藏,

却永远不会忘记。

(师配乐读,生配乐读,齐读)。

师述: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就像呵护嫩芽一样,让我们茁壮成长。

描写。(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

一首小诗配上音乐,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在诗中,学生细细品味母亲对子女的爱,在诗中,学生深深反思自己对母亲的“爱”。最后以练笔结束课文的学习,做到读与写的结合,将写落到实处。

没想到这么轻那么重。

(惊讶难过愧疚)(母爱)。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下教案第一次抱母亲(公开课)。

2、理解重点词、句来感悟母爱的伟大,做儿子的愧疚,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一)、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抱母亲?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作者抱母亲的句子。投影出示,齐读。“抱”,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这其中深意,一定要放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去体会,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想,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都从各地赶回来,轮流去病床前守护。因为,我们兄弟姐妹知道一向坚强的母亲这次能乖乖地听话住院,一定病得不轻。那天,轮到我守在母亲的床前,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

1、作者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自读2至4自然段,圈出作者心情的词语。(难过、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

2、为什么难过?出示:“在我记忆中……担子。”

(1)理解文中的两个“担子”

a、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背后的意思。母亲承受的重担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请你们静下心来,默读,边读边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她担子里面挑起的还是什么?(照顾家庭的重任、对子女生活、健康远行的牵挂、生活的压力、子女学业的负担……)。

b、出示诗句: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教案《四下教案第一次抱母亲(公开课)》。(母亲抚育子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子女生病时母亲的焦虑和照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女远行时,母亲的牵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母亲教育子女的巨大付出)自读,释义,体悟。(用“不仅……还……”说出“担子”的含义)(母亲的担子里不仅是扁担两头难以承受的重物,还有……)这就是母亲担子里的东西!她挑的担子是子女、家庭和社会的一部分,这就是她挑的责任,她挑的是大半边天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我们的母亲。

(2)理解了重担后,再来看“翻山越岭”,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p69插图师引读:是呀,在狂风暴雨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在大雪纷飞、冰天雪地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这里仅仅是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请你静静的默读,想好再发言(坎坷的人生、生活的磨难……这是母亲带着全家走过了艰辛曲折的道路)。

(3)读好这段话。

3、面对这一切,母亲是怎么说的?画出句子。

a、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齐读。

b、理解意思(不要提那些事,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

c、默读,联系提示母亲的表情,好好体味,用心去想,你发现了什么?(隐藏自己的心,怕儿女担心受怕)。

d、雨果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比天空还要大的胸怀是母亲的胸怀,只有母亲的这份胸怀是伟大的。母亲是谦虚的,是无私的,胸怀是宽广的。像山谷一样,“虚怀若谷”

4、此时,我突发奇想……引读。

a、作者抱着母亲,以为母亲睡着了,但是母亲流下了泪水,这是怎样的泪水?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激动的、自豪的、甜蜜的、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

b、作者仅仅是抱了母亲一次,母亲就如此感动、如此激动,如此幸福与欣慰,而我们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记住这个词,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想对母亲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释诗意是啊,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一生一世值得最爱的人是母亲。母亲的两行热泪从眼角流下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只要儿女尽一份孝心,母亲就会觉得是天大的幸福。孝心是什么?孝顺是进出家门的一声招呼。

d、课前我有一个提问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抱母亲?(两次),课题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我在和护士说母亲时,深深感动于母亲这部爱的大书,我用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深情,才有那轻轻地摇动的深情的第一次抱母亲,感恩母亲)让我们再来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为什么用感叹号?因为母爱是我们这辈子都回报不完的,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读懂了母亲这本书,懂得感恩母爱的我们同样了不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