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班级区域活动总结(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1:34:30 页码:10
最新班级区域活动总结(精选8篇)
2023-11-20 11:34:30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升。总结不仅仅是对过去进行回顾,还应该对未来进行展望和规划。这里有一些优秀总结的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

班级区域活动总结篇一

根据小学教研室的安排部署,10月x日新集镇六所兄弟学校在东营小学进行了区域教研活动。我作为数学学科主持人,全程参加了活动。下面,把活动过程简单总结如下:

本次区域教研,行仁庄小学和大罗村小学共同承担数学学科的作课任务。月会后,我积极与行仁庄小学刘庆济校长沟通,结合学科特点与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何评价一堂课”这一研讨主题。确定这个主题主要是为将来的省、市教学评估做铺垫,确保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另外,这个主题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可操作性,在模式创新如火如荼的今天,深入研讨这个主题,对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应该说,如果笑声、赞美声、惊讶声、争辩声、否定声充满课堂,游戏、挑战、竞争融入其中,学生一定会快乐地徜徉在数学的殿堂。在确定主题、确定人选的基础上,我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在选课上下功夫,争取突出主题、强化主题。

10月x日,数学学科教案下发到相关学校,确保听评课教师人手一份,为教研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总主持人李连凤主任的协调下,数学学科两位授课教师在东营小学进行了首次试讲。我们深入东营小学,相关领导与学科主持人、作课教师一起进行了实战前的拉练。在听课后,与作课教师面对面交流,提出了具体的、有指导性的意见。教师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完善预设的教案。

师围绕活动主题,结合两位老师课堂教学实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对课例进行了评价。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研讨活动推向深入,达到高潮,可以说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嫁接。真正做到了“研有所获,研有所用,研有所长”,充分体现了研讨的实效性。

实事求是地讲,主持区域教研活动,对于我自身而言,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是一次丰富阅历、自我提高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讲,参加区域教研活动,是一个展示、交流、研讨、学习的平台。从学校的角度看区域教研活动,解决了师资匮乏、专业引领力量薄弱、教师教研积极性不高的实际问题,开创了片内学校最为广阔也最为实际的交流空间。

班级区域活动总结篇二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幼儿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它能给幼儿带来更多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恰到好处的师幼互动是最重要的。当孩子活动时,教师就是孩子的最佳观众和听众,倾听孩子的交流,观察孩子的表现;当孩子对活动规则模糊和不清时,教师要耐心示范引导,帮孩子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当孩子在活动中兴趣减退或转移时,教师应成为孩子的玩伴,用激情感染孩子,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孩子的合作者和支持者,为孩子搭建起通往成功的桥梁;当孩子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和鼓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发现更优化、更合理的操作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操作水平……可见,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行为发展的教育结果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下面,我就区域活动中如何开展师幼互动谈几点看法。

1、为幼儿投放开放性的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能激发幼儿使用材料的欲望,并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教师应选择一些操作性强、易引起兴趣、安全的材料。但是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也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材料投放的丰富与否。材料投放太简单了,幼儿不感兴趣;若是材料过于丰富,每个幼儿都有可操作的材料,减少了同伴之间的纠纷,这是很好,不过也有不足,实际上,过多投放了丰富的材料,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就不易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因此,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发展的心理特点,还要尽可能的经常增添、更换。

2、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还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和谐的、自然、安全的环境。教师在这当中不要以“万能者”的身份去将知识强加给幼儿,应作为他们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当中去,让他们感觉到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因为幼儿只有在一个他们感到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更自由的表达和谈论他们的情感。例如在“区角活动”棋类游戏中,教师如果只在一旁不加入到他们当中去,就很难、很好地和他们沟通,他们也会觉得不自然。于是我对正在下飞行棋的两位小朋友说:“我也来和你们一起下棋吧,但我不会,你们来教我吧!”两位小朋友欣然答应了。在下的过程中,他们还不时地与我交流,“老师你要飞到绿色的框里”、“你要小心,我要炸掉你了!”,有时他们也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保佑呀,我要六”、“哈哈,我炸掉你了”、“再给你一次机会”……在活动中,幼儿已将我视为他们的伙伴、朋友,发表了他们的意见,流露了他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互动,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中,要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目标、内容和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例:在建构“公共汽车”中,达达对我说:“今天我想造一辆公共汽车”。我说:“好的,这回你的公共汽车要造得牢一点噢,过会儿我来乘你的车,好吗?”达达连忙点头。“公共汽车”完成了,达达高兴地跑到了我面前说:“吴老师‘汽车’造好了,你来乘吗?”我把“车”放在地上摇了摇,说:“这辆车还真牢固呢,太棒了谁和我一起来乘车噢!”达达十分高兴。

例二:彬彬在构建眼镜框时没能围合成功,他似乎失去了信心,准备拆除。观察到的我此时立即介入:“哟,这副眼镜框马上就要成功了!”彬彬说:“老师,镜框我搭不好。”我说:“我和你一起来试试看,好吗?”彬彬点点头,当快要围合的时候,我说:“彬彬,我们再加几片雪花片,看看行不行?”说完,递给他两片雪花片,果然镜框围合成功了。此时他禁不住内心的兴奋,笑着对我说:“成功了、成功了!”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环境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环境相互作用,即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再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而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支持者”。

别看这时老师不用动手,可实际上并不轻松。因为教师要在仔细观察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引导、支持。瞧—问题来了。这个孩子做了几辆单层汽车,可他还想尝试做一辆双层车。我便引导他换一种材料试试看。怎么样,开窍了吧!再看看这边设计领带的小朋友,别看他能自己绘制领带,但到了细节问题可没那么认真。领带是要讲对称的,可他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通过我拿样对比,提示后,这个孩子便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看!这个小朋友还在专心地制作城市路灯,马上要大功告成了,但是少了灯泡,于是她随手用彩色的纸揉了揉,可是还没等站稳就掉下来了,正在她束手无策时时,我提醒她,再试试其它材料。最后发现橡皮泥有粘性,用它做灯泡牢固多了。我为她的意外发现而高兴再看那边的孩子在设计一些提示标志,一些图案和创意纯属天真的儿童语言,这时孩子们渴望教师对作品的关注,还非常愿意为你解释,当老师认可时,孩子们就会对自己的'作品表示满意,并充满自信,这可比课堂提问更难能可贵。因此教师在这里扮演的是引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区域活动是注重过程的学习,因此,评价并非是为了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与对错,而是了解是否有新的可能性,是否创造了最近发展区等问题。

评价按幼儿年龄特征来说,一般可分为个别评价和集体评价。小班的幼儿适于个别、即时的评价,中、大班适于交流性的集体评价。在个别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智能强项,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如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不一样的,老师等着你的新作品。”等等;如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而在集体讲评中,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内容可以是幼儿的作品、热点、认识的障碍、难点、解决的办法等等)。

例如:在一次讲评中,有个幼儿说因为找不到“银行”而玩得不开心。我引导幼儿就为什么找不到“银行”的问题展开讨论,结果是因为“银行”的标志不明显,于是我又引导下次游戏怎样使“银行”的标志更明显展开讨论,结果有的说做个“工商银行”的标志,有的说做个“人民银行”的标志,也有的说做个“农业银行”标志等。虽然“银行”对于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知识经验,每个幼儿的经验原本是零碎的,通过讲评使之得到整理,幼儿在整理经验时也分享了经验,并丰富了下次游戏的内容。

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孩子和老师搭建了一个共同的舞台。活动中教师允许幼儿以民主的方式参与活动,通过相互合作、解决争议、共同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让幼儿在认知情感上获得接受挑战的机会。因此,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可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以爱心和热忱接纳每一个孩子,与他们建立尊重和信任的关系。由权威的管理者、主宰者转变成为倾听者、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引导孩子自主地运用独特的表征方式表现生活、表达感受。我们应该看到,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正因为如此,我们充分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努力与孩子共同创设适宜学习空间,支持推动孩子自主轻松地探索世界,从而,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班级区域活动总结篇三

1、根据班级情况合理设置区域环境。

由于托班幼儿是处在独自游戏的年龄阶段,他们还不太会合作和分享做游戏的规则。于是我设计了若干个适合独自游戏的小活动区,我们根据托班幼儿的人数及活动场地分别设置了娃娃家、阅读区、美工区,建构区四大区域,每个活动区3-6人,这样便于老师的观察与指导,一旦发生问题,能及时解决;又可满足幼儿交往与相互学习的需要。为了避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相互干扰、注意力分散,我在区域环境设计时特别注意了动、静区域的分离。

2、根据幼儿的兴趣所在生成的活动。

比如娃娃家的创设,托班宝宝好模仿,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做事,在平时我也发现几个小朋友会聚集在一起,扮演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于是我便利用幼儿园资源:软质塑料大积木给孩子们搭建了三个相邻而格局却不同的“家”,这样一个漂亮立体的“家”真正出现在宝宝面前,宝宝们欣喜雀跃。我又在里面投放了木制的小椅子、小床、娃娃、餐具、生活用品等等,宝宝很喜欢到里面活动。

深入开展。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本班幼儿需求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让材料更具多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

1、材料的制作与选择。

孩子们对区域游戏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材料最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们托班幼儿年龄小,思维以直觉行动为主,他们喜欢那些颜色鲜艳、形状漂亮的物体,所以颜色鲜艳的成品玩具的提供是很必要的,能使幼儿有进行活动的兴趣和欲望。有趣多用途的材料使小朋友百玩不厌,沉浸在游戏的天地中令他们感受愉悦。

2、逐步增添新材料,丰富游戏内容,促进游戏发展。

托班孩子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几点,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才有利幼儿的探索、发现与提高,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趋丰富,促进幼儿游戏主题纵向,横向发展。

1、帮助托班幼儿建立区域活动的常规。

当创设好活动区后,我们首先向幼儿介绍各个区域及相应的一些规则。如阅读区,需要安静的环境,不能在阅读区大声交谈,看书时要慢慢翻,仔细瞧,懂得要爱惜“书宝宝”;在手工区撕纸时把多出的纸放到在纸篓里。

托班幼儿很多时候没有收拾玩具的习惯,区域活动一结束就留下了一堆玩过的玩具、材料,开始时由老师整理,然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整理,慢慢过渡到小朋友自己整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常规使孩子们在一定范围内玩得更加愉快、更加自由。

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的延伸,将教育要求巧妙地融于区域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孩子,能让孩子更放松地投入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科学活动“颜色分类”,我们将活动的延伸放在区域中,把小动物喂食的材料换成颜色粒子,引导幼儿分类。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通过自主的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班级区域活动总结篇四

区域活动是幼儿深受喜爱的游戏活动,而区域活动评价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讨论,共解难题提升经验。利用多媒体进行区域活动评价,可以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在分享中积累完善经验,学习他人优点,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成功快乐。下面我就运用多媒体进行区域活动评价。

对于中班幼儿,他们本身就有一种表达的欲望,他们乐意在讲话中表现自己。所以我们要把“讲话”的权利给幼儿。教师只需提供在活动中的照片,让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你在干什么?怎么做的?遇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在孩子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倾听者、欣赏者、鼓励者、支持者。给予幼儿简短的提问或热情的鼓励,让幼儿能畅所欲言,表达心中的想法。充分满足幼儿的表现,表达的愿望,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导地位,并在互动中拓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后的评价重点是对当前活动的经验的分享。例如: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感受?发现了什么?这种交流注重幼儿对探索过程的体验与描述,它不仅为自己总结了经验,也让同伴在倾听的过程中吸收到了自己所没有的新的经验,让自己以后去操作该种材料有了一个借鉴。同伴也会从他的介绍中不断地学习和完善,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所以说,评价更多地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积累经验的平台,这个平台将不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注重对活动过程的体验是区域活动讲评的关键。在中班后期的区域活动评价中,我们不仅注重让孩子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更注重的是对自己探索过程的回忆和体验,我们拍摄幼儿专注学习的照片,通过“你是怎么玩的?遇到什么困难了?想出了什么办法?是怎么解决?请求谁的帮助了吗?结果怎样?”等引导语唤起幼儿的回忆,促进幼儿充分表达,交流,从而让幼儿学习别人大胆探索,努力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幼儿独特学习方式的画面:如幼儿在交流后合作完成任务或者幼儿在深入探索一物多用,自始至终,执着的完成任务等。

评价中我们更应注重到另外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孩子。这些孩子的作品虽然稚拙却富有童趣,对他们而言,作品的展示也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被获得肯定的成功。作品的直观、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比语言更能激发同伴间交往,进而相互学习。

现代的评价观,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出发,更多关注到人类智能的多元本质,关注到儿童智能的差异性和个体具有的特殊性,承认儿童个体在不同的领域中认知能力的非同步性,坚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并充满关爱地理解和欣赏儿童。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评价区域活动,是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个体与群体共同发展的良好途径,是促进个体化学习非常有效的重要环节。

班级区域活动总结篇五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环境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广大幼教工作者关注和重视,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不再仅仅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被作为一种鲜活的课程和教育的载体,成为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的教育手段。为了进一步转变幼儿园对教育环境重要价值的`认识,落实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我们开展了此次展示活动。先将本次活动的优缺点做如下总结:

2.能够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相适宜的活动区域,能够注意保证幼儿活动的时间和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和指导。

3.有的教师对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真正教育价值认识不够,将环境创设作为一种摆设,注重装饰性和艺术性,缺乏教育性、目的性和参与性、互动性。

4.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教师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材料缺乏层次性、操作性和探索的空间。

总之,通过本次评比活动,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习环境创设中的智慧,全面提高了教师创设环境的能力,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和成长的乐园。

班级区域活动总结篇六

结合主题活动和我园的教学特色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大班年级组一共开设了民间游戏区、编织区、美食区、印染区、服饰区、剪纸区、益智区、科发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结合幼儿园教学特色——民间游戏,挖掘农村资源,共同制作游戏器材。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竹竿、绒线、纸板、草席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并进行制作。幼儿对各自带来的游戏材料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开发了农村资源。

2、巧用区域活动器材,让幼儿人人参与各种活动。

民游器材种类繁多,如:民间游戏区器材有很多的品种,如:沙包、抽陀螺、滚铁圈、抬轿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龙船、踩高跷、抛绣球、推小车、风车、竹蜻蜓等近30个品种,但每班每种的数量较少,我们便把所有大班的民游器材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分配,责任到班,每班负责管理5、6种,然后设计游戏方案和安排表,这样就可以让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游器材。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民间游戏区设计了“旱龙船”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还能自己组织进行比赛;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同色的一双旱龙船”该成了“不同色的旱龙船”的游戏,如一只是绿色,一只是黄色,那么就可以按照颜色进行直观的喊口号进行游戏。游戏器材适当调节后,能力差的幼儿也有了很高的游戏兴趣。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民间游戏区,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够,往往会产生游戏的倦怠感;在表演区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班级区域活动总结篇七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和同伴友好地共同玩。

2、幼儿共同分享成功后的喜悦,使幼儿感受愉快的活动情绪。

3、鼓励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的、有礼貌的和别人交流。

数学区。

设计意图:

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活动目标:复习数字1—10,能按顺序排列。

活动准备:自制教具(表盘、串珠子)、数字贴纸、数字卡片、点卡。

指导方法:引导幼儿辨认数字1—10,按顺序贴贴纸。

美工区(冬天的礼物)。

设计意图:

幼儿进入中班后,对绘画有了很大的兴趣,大部分幼儿能画出人物的基本特征,有的幼儿还能想象创编出新的人物动态、造型。《纲要》中指出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自由创作雪人,并尝试对画面进行装饰。

投放材料:雪人娃娃、彩笔、白纸、剪纸雪花。

指导方法:提醒幼儿注意画面颜色的搭配。

语言区(小厨房)。

设计意图:

本区域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锅、碗、瓢、盆,还预备了大大的煤气灶、饮水机、洗手池、各种蔬菜水果等等,这些玩具都是吻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是他们喜欢操作,能够模仿的。幼儿会在娃娃家煮饭、烧菜、从饮水机里倒水,体现了他们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所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形象化的玩具,并合理的利用玩具,有利于游戏的开展。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用“请”表达自己的意愿。

活动准备:各种厨房用具。

指导方法:鼓励幼儿用普通话大胆交流,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操作区(巧巧手)。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健康教育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本次游戏活动就重在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从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扣扣子入手,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减轻家长的负担。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以及手指小肌肉的训练。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投放材料:教师自制扣扣子操作材料。

指导方法:

观察幼儿能否手眼协调地扣扣子。

社会区(开心超市)。

设计意图: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学前幼儿的身心、心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而我所提供的材料也正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盒、包装袋等。通过模拟超市场景,使幼儿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去操作、探索、交流、合作,体验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也使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运用的更加自然、愉快!

活动目标:

通过扮演”售货员”与”小顾客”进行角色游戏,使用”货币”购买相应的物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注意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投放材料: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纸袋、包装盒、柜台、自制钱币等。

指导方法:

1、提醒幼儿保持超市物品的整齐。

2、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健康区(小小运动会)。

设计意图:

在晨间锻炼中,我发现幼儿对基本动作双脚跳很感兴趣,但不太会双脚并拢跳,而且往往不能双脚同时落地。为了让幼儿正确掌握双脚跳的动作要领,为将来学习从高处往下跳、从低处往高处跳的动作打好基础,我设计了本次体育活动。

活动目标:通过游戏锻炼幼儿双脚起跳,双脚落地。

活动准备:5cm障碍、呼啦圈、梅花桩。

指导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跳跃。

重点指导区域:社会区数学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讲述进区的规则:得到通行证。

教师示范如何得到通行证:有礼貌地说:“请给我一张通行证好吗?”

二、幼儿自主活动;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活动区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新材料,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3、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指导,争取取得成功。

幼儿自由结伴,分别到已创设的活动区域自由选择玩,

4、鼓励幼儿遇到问题能相互协商,不与同伴争抢。

5、启发幼儿尝试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区域,能与同伴友好协商:“我也想玩这个游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参加这个游戏可以吗?”“我们交换着玩好吗”等。

三、教师分区小结。

班级区域活动总结篇八

旺苍县20xx年中年教师教学比赛东凡片区语文学科比赛于13日到15日在东凡中学进行,有来自东凡中学、黄洋小学、九龙小学的15名教师参加此次赛课。在此次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准备,认真构建课堂,为学生们呈现了多堂精彩的语文课。

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多种形式的读是激发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一剂良方。在此次赛课活动中,古诗文的教学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老师用读抓住了学生,学生用读领会了文意。多种形式的'读的教学为学生们展现了一堂生动活泼的语文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任何偏离了这个中心的课堂都不是成功的课堂。此次参与的赛课的老师都抓住了这个中心,课堂上有的放矢,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互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也能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如果一节课只是注重课堂上所学而忽视了课后的拓展,那学生学习语文就只会停留在课本上。此次很多参与赛课的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让学生既能在课上学习语文,又能在课后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去。不管是课后的拓展训练,还是课后的寓言故事编写,或是对母亲抒发真性情,都是让语文从课内走到了课外。

这次赛课活动呈现了很多的亮点,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普通话不标准,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认识不够,建构课堂时流程不清晰等。

总体来说,这次中年教师教学比赛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既能让中年教师展现自己的教学技能,又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希望以后能够多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