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临床科室管理制度(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5:24:09 页码:12
临床科室管理制度(精选11篇)
2023-11-20 15:24:09    小编:ZTFB

在我们取得成绩或遇到挑战后,总结是我们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必要步骤。在写一篇完美总结之前,先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和整理,构建写作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临床科室管理制度篇一

学校教科室由校长室直接领导,一名教科室主任全面主持学校教科研工作,各教研组长均为教科室的成员,全体教师是教科研的主力军。学校要求人人有教科研意识,人人有教科研课题。

二、课题申报。

1.课题由教科室根据本校教学实际,确立研究课题,向校长室或市区级教科室申报,经获准后成立课题组,课题成员在全校范围内抽调组成。

2.组级课题的申报。各教研组向教科室申报课题,经获准后成立课题组,一般由教研组长任课题组长,课题组人员基本上为本教研组成员。

3.教师课题的申报,由教师个人或备课组长向教科室申报课题,经获准后成立课题组,教师个人或备课组长负责:

三、建立教科研档案。

1.一个课题一个档案,包括申报、审批、人员、实验班级、、数据记录、统计研究、经验报告、总结论文,评估结果等全部材料。

2.建立教师论文档案。按教师编袋,一位教师一个档案袋,教师发表在各种报纸、刊物上的论文,以复印件存袋。

3.建立科研专题公开课,档案:按教师编袋,一位教师一个档案袋。公开课档案内汇集了听课教师的量化评估表,教研组评议意见和教科室评课总结:

4.建立教科研获奖档案:

四、定期召开课题组组长例会。

教科室负责召开每月课题组组长例会,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方面的报告或文件,学习省、市教科研领导部门的指示,交流研究情况和阶段性成果,互通最新教育科研动态和信息,探讨课题研究中克服困难的措施和方法。

五、建立定期的教师论文交流和教科研课题成果交流制度。

教师论文每学期期末交流一次,交流论文打印出来,人手一份,便于大家学习和评比,教科研课题成果或阶段性成果,每学期期末交流一次。

六、及时推广教科研成果场,凡学校各级课题的研究成果形成后,即教科室以书面形式及时报告校长室,经批准后,即在有关教育教学领域实施,实施后教科室将实际效果总结反馈给校长室。

七、奖励机制。

学校把教科研工作的实绩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教科室的领导人员可参加各类考评领导小组,包括职称评审小组:评选各级各类先进的教师应符合“能及时总结、推广教育、教学经验,积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撰写和交流论文‘’这一条件。

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有”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成绩“两项内容。

临床科室管理制度篇二

一、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提倡科学、合理用血,杜绝浪费、滥用血液,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二、医院输血科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三、临床用血前,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治疗同意书并存入病历。

四、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报医务科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五、临床用血适应症根据《输血技术规范》执行,临床用血指征:hb100g/l,且hcl30%。

六、平诊临床输全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xx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

急诊、抢救用血经主管医师以上同意后可随时申请,但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七、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立即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处理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八、临床输血完毕后,应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和处理。做好输血观察记录。

九、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应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率应高于90%。

十、结合我县实际,临床用血应报医务科审批。

临床科室管理制度篇三

1、带习教师保持相对稳定,不频繁更换。

2、科室安排小讲课,每月不少于2次。

3、同时按医务部安排,完成全院性实习生大讲课任务。

4、在病房实习的学生,原则上每人应分管3-5张病床。

5、病房每周必须安排一次教学查房。

6、病房实习学生原则上每科书写完整病历至少3份,并交指导教师修改。

1、学生进入病房实习即由带习教师安排管理病床。在检查病人、实际操作、管理病人、必要的护理病人和医疗文件书写中,均让学生先动手,教师指导、审查、修改,并教会学生观察病情,督促学生完成各种医疗任务,培养严密的'工作作风。

2、在临床工作中碰到典型、疑难、复杂病例,立即组织全科实习示教,带习教师随时讲解加深学生印象。对学生在诊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6、根据医院师资情况,可集中实习生举行专题讲座、报告会、讨论会、典型病案示教等,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

1、例行教学检查由医务部执行,进行逐科检查。每月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年定期进行一次交叉教学检查,由医务部组织,分管院长、各科主任及教学组长参加。分为若干小组,对各科室教学管理、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实习生的组织纪律性及临床思维、动手能力等全面进行交叉检查并评分。

1、学生实习结束离开科室,应进行出科考试,考题内容以实习大纲的基本要求为准,也可结合科室讲课内容。口试、笔试均可,可采取问答、抽题、多选题、是非题、床旁测验等多种形式。无论笔试还是口试,以30-50分钟为宜。

2、学生实习成绩应客观反映学生实际水平,不得弄虚作假。

3、成绩评定应由科室主任召集带习教师集体评定,但应以直接带习教师的

意见为主。

4、成绩评定以教学大纲,成绩评定评分表为标准。

5、对实习学生的评语,要求实事求是,基本能反映其业务能力、政治思想

组织纪律、医德医风等综合状况。

临床科室管理制度篇四

我院临床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由医院、业务科室两级组成。在管理上实行分管院长负责制。医务部是医院教学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设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一名;临床科室系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各科室指定一名人员作为科室的教学组长,协助科主任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1、对院长负责,领导和主持全院教学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2、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制订医院教学计划,督促、落实任务,定期检查考核,做好总结评比。

3、主持召开医院教学工作会议。

4、对教学重大事宜做出决策。

1、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组织贯彻上级有关教学方面的方针、政策,执行各实习院校的教学、实习大纲。

2、根据各实习院校的教学、实习大纲,组织各专业的教学、实习实施计划,拟订和修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3、指导各科室对教学、实习工作的实施,检查教学、实习计划落实情况,组织监考、阅卷。

4、组织各科室开展教学质量评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建立、健全教学、实习档案。

6、负责组织对本院带习教师的.年度考核,评选优秀带教老师。

7、负责组织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行为规范、医院有关制度的学习,搞好岗前培训。定期检查实习完成情况,了解实习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大问题,事件及时向各实习院校汇报,对违纪学生提出处理意见。

9、负责编排学生实习科室轮转表,督促各科室认真带教,保证质量。学生实习结束后,代表医院对学生实习情况作出鉴定意见。

1、科室是医院教学的基层组织,直接对医院负责,在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和直接指导下,按照教学实习计划的规定,努力完成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科室实行主任负责制。

3、组织执行教学计划,根据医务部下达的教学任务,落实代教教师。

4、向医务部反馈教学、实习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5、组织教学、实习评估,负责科室教师的年度考核。

6、组织每月一次的科室工作例会,集体研讨教学重点、难点,开展教学经验交流。

7.负责考核学生的劳动纪律,特殊情况需书面申请请假,请假批准权限按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1、在科室主任领导下,负责安排本科室的教学、实习工作。

2、组织本科室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小讲课。

3、尽量安排各种基本技能操作,加强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4、组织本科室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填写实习生出科成绩。

5、负责本科室教学,实习质量控制。

6、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教学、实习有关的文件资料。

7、处理本科室教学、实习工作的日常事务。

1、带习教师应严于律已,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教师应服从教学安排,以培养学生为已任,对学生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负责,按教学计划要求,精心传授知识。

3、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和纪律进行监督。

4、对典型病例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解,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认真修改学生书写的医疗文件。

6、给学生公正评分,鉴定意见要实事求

临床科室管理制度篇五

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应有医院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医学工程人员组成,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应对重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控制,定期监测和建档,以保证医疗设备应用的安全、有效。

2、从事医疗器械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技术人员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建立培训、考核制度。组织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前规范化培训。开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操作规程等相关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定期检查评比。

3、临床使用部门应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操作规范和规程使用产品,对产品的禁忌症注意事项及存放环境要求应严格遵守,需向患者说明的事项应如实告知: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按相关法律规定不得重复使用,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严格按要求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并进行效果监测。

4、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各类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对生命支持的医疗器械应定期巡检,并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整改。设备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设备部门监测员),负责收集、保存并汇总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监测记录,经常与临床使用科室沟通联系,定期巡查并记录。

5、医疗器械使用科室应配备专(兼)职人员(部门监测员)承担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监测工作,收集、建立并保存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监测记录,发生的安全事件时进行初步评价并及时报告相关设备管理部门。

6、主管职能部门(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对于发生的医疗器械安全事件要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应监督管理部门,事件发生原因未查清前,对发生安全事件的该批同规格型号库存产品暂缓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协助主管职能部门,开展调查,并对相关产品进行封存登记,等候上级部门处置。

7、医院鼓励医学装备使用科室上报医学装备安全事件的监测报告,并把此项工作纳入科室及职工的年终考核。

临床科室管理制度篇六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计划,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各环节进行监测,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使科室医院感染率降低到最低限;疑似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院感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如应用率、药敏率、应用、应用时间等。

4、组织本科室人员不断学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

5、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等。

6、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等管理。

7、做好保洁员、陪护、探视者等卫生学知识的宣教工作。

临床科室管理制度篇七

1、教学(实习)任务表,教学(实习)大纲、教学实习计划、实习生名单、实习轮转表等。

2、课程安排表、临时调课通知。

3、学生实习转科前的考试、考查成绩及试卷。

4、医务部下发的有关教学(实习)文件。

5、教案、讲稿。

6、教学(实习)活动有关记录。

二、医务部教学(实习)档案管理

1、各专业教学、实习大纲、计划。

2、每学期的课表、教学任务统计表。

3、每届实习生的实习轮转表。

4、学生每期(或实习转科)的考试成绩、考查成绩、补考名单。

5、来院学生的花名册及岗位培训文件资料。

6、学生好人好事、违纪处分资

7、应当保存的其他教学(实习)文件资料。

教学评估制度

一、为确保教学质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特实行教学质量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奖惩。

二、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主要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定:

1、医务部对教师教学检查情况。

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3、科室意见。

4、每年进行优秀带教教师评选。

三、实习生的实习质量的评估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向综合评定:

1、实习科室对实习生的意见。

2、医德医风、劳动纪律。

3、操作技能考核。

4、理论考试。

四、每学年在实习结束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每半年对实习质量进行评估。

五、教学质量差的科室和个人,按医院制订的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惩处。

临床科室管理制度篇八

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病人输血前应做血型、输血四项(又称输血前检查):alt、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学检查。报告单贴在病历上,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备查。

三、病人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制定用血计划,报主治医师审批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后,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1日前由相关人员交输血科备血。电话及口头申请预约不予受理。

四、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五、rh(d)阴性等其他稀有血型的血制品,需慎重考虑用血量,原则上预定多少,用多少。若输血科按预约要求已备好上述血制品,申请者又取消用血计划,在血制品的有效期内未能调剂使用,造成血制品报废,血费从预订科室收入中扣除。

六、急诊用血和没有预约的用血,申请者须先与输血科联系是否有库存血,若无库存血,由医师完成输血前各项准备工作(补充完善申请单、输血四项化验单、血型化验单、合血单)。输血科派专人去血液中心取血或由血液中心派人紧急送血,主管医师必须向受血者或其家属、陪人作好解释工作,确保有关费用的及时收取、取血工作的顺畅。

七、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输血前由医师填写合血单,连同病人的血标本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八、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病人的rh(d)血型,准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九、每张合血单只能合一袋血。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十、凡遇有下例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

1.交叉配血不合时;。

2.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十一、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病人的陪人和家属、实习生不能取血。

十二、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十三、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十四、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号、科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五、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十六、输血科接到有关输血异常情况的通知时,输血科医技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同医护人员一起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保存好输血反应回报单。

十七、输血科室应做好血袋回收工作,至少保存一天,集中处理。

临床科室管理制度篇九

1、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协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血液库存量应达到医院3天以上用血量,且有应急用血库存,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2、临床科室履行输血前告知和临床输血审批制,按要求准确、完整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量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输血申请应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至输血科备血。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输血前临床医师能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结果评估输血指征;按要求检测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alt、abo、rhd血型、血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输血后及时评价患者实验指标的变化。

4、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双人核查核对制度,在规定时限内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注过程血液中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5、临床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过程中先慢后快;能正确识别、处理输血不良应;能及时回报输血不良应调查处理表交输血科保存。

6、输血后24小时内应详实、准确记录输血病程记录,内容至少包括:输血指征、输血目的,输血方式,异体输血品种、abo、rhd血型和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输血疗效评估;术中输血的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输血护理记录至少包括异体输血的献血码、品种、abo、rhd血型、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及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等。输血完毕,及时保存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等于病历中。

7、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实施血液保护措施,对符合自体输血适应症患者,经治医师应积极动员患者自体输血。

8、医院使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血站提供的血液、医疗机构之间不自行调剂血液。除自体输血外,无非法采集血液;科研用血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临床科室管理制度篇十

第一条。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证据和疾病诊疗指南为指导,由相关专业的诊疗小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建立一套具有严格的工作顺序和目的、准确的时间要求、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诊疗的综合模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第三条。

(一)以患者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第一原则;

(二)临床工作标准化原则,责任落实到人;

(三)院科两级管理原则,多部门分层次监管;

(四)持续改进原则,管理工作有记录、有书面文件。

第二章。

第四条。

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为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和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第五条。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六条。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一)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二)各相关职能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1、医务科为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常设机构,负责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日常督导、检查工作;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报告。

2、医务科负责协调解决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各科室间存在的问题;负责临床路径实施中依法执业日常督导、检查工作。

3、医患沟通办负责协调解决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医患间存在的问题;指导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事项,避免和预防医患纠纷。

4、护理部负责组织开发与修订护理版临床路径表单;负责临床路径实施中护士执行临床路径情况日常督导、检查工作;负责监管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满意度调查工作。

5、信息科负责配置和调试信息系统,以满足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要求;负责临床路径相关信息的收集、统计工作;完成卫生局要求的有关临床路径信息上报工作。

第七条。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促进实施本科室各病种临床路径,制定标准化医嘱;

(五)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担任。个案管理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九条。

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参与开发与修订临床路径文本;

(二)与个案管理员共同决定患者是否进入临床路径;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修订建议。

第十条。

(一)依据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

(二)监测并执行临床路径表单上应执行的项目;

(三)负责患者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

(四)协助和协调患者按时完成项目;

(五)负责提供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

(六)制定和执行出院计划,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

(七)参与讨论并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第十一条。

(一)实施临床路径麻醉相关部分的内容;

(三)参与临床路径文本中麻醉内容的开发与修订工作,为其提供与本科室有关的建议。

第十二条。

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临床药学人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监测合理用药;

(二)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用药成本;

(三)协助处理与药物有关的变异,并协助分析变异原因;

(四)参与临床路径文本开发与修订工作,为其提供与本科室有关的建议。

第十三条。

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医技科室人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时限执行临床路径表单上本科室辅助检查项目;

(二)协助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变异,并协助分析变异原因;

(三)参与临床路径文本开发与修订工作,为其提供与本科室有关的建议。

第十四条。

(一)参与临床路径文本开发与修订工作,为其提供卫生经济学成本核算建议;

(二)监测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卫生经济学指标变化情况,及时向实施小组提出建议。

第三章。

第十五条。

各临床科室应结合本专业实际,优先实施卫生部已经制订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第十六条。

各临床科室自行开发临床路径文本时应按下列条件选择病种:

(一)常见病、多发病;

(二)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第十七条。

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

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

非医嘱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项目。

第十八条。

临床路径文本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

第四章。

第十九条。

实施临床路径应具备以下前提条件:

(一)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标准;

(二)临床路径文本中所列项目医疗技术服务可及性、连续性有保障;

(三)相关科室有良好的流程管理文本和训练;

(四)关键环节具有质控保障;

(五)有处置紧急情况的能力。

第二十条。

(一)参加培训的人员包括:

3、临床医护人员,药学、医技及其他相关人员;

4、各相关职能处室人员。

(二)培训内容应包括:

2、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3、临床路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和工作流程;

4、科室级培训内容为本专业实施病种的临床路径文本。

(三)培训形式和要求:

1、医院通过讲座、业务例会、院刊宣传等形式进行全员培训;

3、实施临床路径的医护人员应通过自学掌握本专业病种临床路径文本,并开展临床工作。

第二十一条。

(四)医院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后,按相关规定权限管理。

第二十二条。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满足以下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第二十三条。

(六)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第二十四条。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三)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四)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第二十五条。

(四)上级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按变异处理或是否退出临床路径;

(五)已经退出临床路径的病例,当紧急情况警告值解除后,是否再进入临床路径,应重新进行入径评估。

第二十六条。

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二)分析: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四)讨论: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对于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第二十七条。

各医技科室做好配合工作,保证按规定时限完成各项辅助检查,不得延误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

第五章。

第二十八条。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第二十九条。

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相关制度的制订、临床路径文本的制订、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

第三十条。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二条。

执行临床路径的病例,将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等指标列入重点监测范围。

第六章。

第三十三条。

信息统计管理。

(一)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与医院信息统计系统的衔接;

(三)医院信息科根据相关职能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指标的需求情况提供相关数据。

第三十四条。

(一)各临床科室新开发或重新修订的临床路径拟实施前应申报;

(二)申报程序。

4、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的临床路径文本,临床科室应予以修改。

(三)临床路径文本应标记“某年某月版”,新版本下发后,旧版本同时作废。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未按要求执行本制度的科室,将依据医院相关规定予以考核。

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由医务科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临床科室管理制度篇十一

(一)为保证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完成实习目标,达到实习要求,承担实习医院具有足够的空间、床位、教学仪器设备等物质资源满足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需要。

(二)护理部有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临床护理教学。

(三)具有完善的护理部一科护士长一护士长护理教学组织管理体系,保证护理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及各层次临床护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四)承担护理教学的护理单元应有专人负责教学。

(五)根据护理教学层次要求认真选择临床护理教学老师。临床护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遴选的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护理教育事业,学风正派,治学严谨,能为人师表,认真履行临床护理教师职责。

2、学历及职称要求:承担本科临床护理教学原则上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其它各项条件优秀者;承担专科层次的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职称。

3、专业经历和实践经验:临床护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至少3年以上临床专科护理经历。

4、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实习指导教师需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理论和操作技术;掌握本专业专科护理理论及操作常规;良好的教学指导和组织能力;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六)定期组织护理教学查房,及时解决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制度大全为您精心编辑,与引用请

(七)营造良好的护理教学氛围,利于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八)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及标准对学生实习能力进行评估和考核。

(九)定期与教学单位沟通,交换教学计划落实和管理情况,做好教学协调工作。

(十)定期进行教学工作小结和评估,及时征求实习同学对科室护理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十一)做好相关护理教学记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