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31:13 页码:14
最新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模板10篇)
2023-11-11 06:31:13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是我们不可避免的经历,总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时,我们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和文字的连贯性。在写总结时,不妨看一看以下的总结范文,并从中学习一些好的写作技巧。

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一

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学生间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二是探究不同物质的特征,三是给物质分类。

开展有关水的知识的交流,是为了教师将有机会评估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前有关水的原有知识,学生也将在此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分享和质疑。学生运用网状图进行记录,可以帮助他们将水的知识进行分类和梳理,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不同物质的特征的活动,将调动学生运用感官和已有经验来识别和比较不同的物质,同时在比较过程中丰富关于三态物质的感性认识;分类活动是在学生识别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分类的标准可能有很多种,他们可能会根据识别活动中不同感官的感知结果来进行分类,比如根据手摸的结果,分为软的物体和硬的物体,这在学生初次分类中是十分正常的。教科书中将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一分类直接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期望学生对感性认识进行反思,关注这三类物质的主要区别。

学生在这节课中完全可以根据袋子里东西的形状变化认识到三类物质的差异,但它们在体积上的差异学生就很难知道,可以利用气体独特的特点加以区别,帮助学生分类,比如在重量上。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多余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兴趣,选择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活动设计来触发孩子们探究的_,使学生能够因为探究而认真,因为科学而变得有素养。

三、教学理念。

考虑到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能够引领孩子多角度去揭开“袋子”神秘面纱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帮助学生养成用多种感官充分观察的习惯,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的观察素养的培养。

同时对于充满稚趣的三年级学生,儿童化的引导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能够利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探究_,带着一种探究的冲动在教师的引领下去走科学道路。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谜语:双手抓不起,千刀万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学生回答。

3、讲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板书课题:“水”)。

二、认识水。

师:你们今天都带什么来上课了?

生:………。

生观察水。

师点生汇报水的特点。

根据回答板书:水无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三、欣赏美丽的水(课件)。

四、我知道的水。

1、出示网状图。

师:现在关于水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我这里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张网状图,把你们有关水的知识在小组讨论下,然后把讨论结果写在这张网状图上。(发网状图)。

2、学生开始讨论。

3、交流汇报填写情况。

五、水在哪个袋子里。

师:真是不错,没想到我们班的同学都这么厉害,关于水竟然知道的这么多。1、活动指导。

生:

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生:用手摸。

2、提要求,学生领取材料,分组进行“分辨哪个是水”的活动。

3、填写记录表。

4、汇报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求证。

(1)组织学生探讨如何验证各自的推测。

(2)验证各小组意见一致的几个袋子。

5、交流。

找出水。

六、分类,认识固体、液体、气体。

师:根据这7种物体的特点,我们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想想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生开始分类。

汇报。

生:……。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因为它们的形状不变,……。

师:我们给像石头、玻璃球、粉笔这样有固定形状的,而且坚硬的物体取个名字吧,大家开动你的小脑筋都来想想,看看我们谁取的名字最合适。

生:……。

师:科学上把这些形状不变的物体称为固体。(板书:固体)。

生:将……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因为它们会流动。

师:那我们也给象水、醋、牛奶这样能够流动的,摸起来软软的物体取个名字。

生:……。

师:像这些会流动有一定体积的,在科学上我们称为液体。(板书:液体)。

师:现在还剩下……。

生:空气。

师:那空气我们可以叫它……。

生:气体。

师:很机灵,就叫气体。(板书:气体)。

生:……。

七、小结。

1、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2、我们用到了哪些自己身上的器官?

3、你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二

(迷语导入,既能迅速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迷语本身又是一种十分精妙的描述,迷语中隐含着有关动物形状,生活地点等描述,对后继的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九月里,能寻访到哪些小动物。

3、学生猜测,教师出示相应的卡片,猜到的挂在树的相应的位置上。

4、想一想,我们校园内还有哪些可以栖息和生活着小动物的地方?

5、今天,我们要到校园去拜访小动物,每组选择一个地点,估计一下:

l你大概能观察到几种小动物?l我们全班同学能观察到多少小动物?

(三)寻访活动准备。

1、寻访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可能会碰到野蜂,这样的情况要求我们注意什么?

2、我们对自己的活动,还有哪些要求吗?

3、出示:寻访活动中注意安全。

关心和爱护小动物。

保护观察调查地的环境。

4、提出活动要求,出示小动物观察记录表:

发现地点。

观察到的动物。

名称()。

观察到的小动物有()种。

三年级()班()小组。

5、你曾经看到过的动物有哪些?想一想,观察、记录中可能还会碰到什么问题?

l一些很难靠近的动物我们该怎样观察?

l细小的动物观察时可以用放大镜?

l不知道名称的动物该如何记录?

(四)活动――寻访校园内的小动物。

分工合作,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寻访活动。

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三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钢笔工整书写)。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往事依依》2课时。

《幼时记趣》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1课时。

《伟人细胞》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作者回忆与文学的情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并告诫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幼时记趣》作者追忆了儿时观察动物,产生联想,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充满了情趣。

《十三岁的际遇》作者神情地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对北大的热爱及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精神,充满了理想与希望。

《伟人细胞》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过程,向学生阐明了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对于学生很有意义。

这一单元的教学,语言有的生动活泼,有的蓄满神情,有的趣味盎然,有的蕴涵哲理,因此,学习本单元需要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每篇文章的语言。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浏览本单元内容,制定单元学习的目标,商讨探究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大致介绍本单元每篇文章的内容。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迅速浏览本单元四篇文章的内容。

第二块:制定单元学习的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再次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内容(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思考:本单元你想学写什么?打算怎样来学?(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布置。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提示:可以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这几个方面来确立自己的目标。

要求:目标要明确可行。组织学习小组,讨论自己的目标。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

[4]。

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篇四

3、学生猜测,教师出示相应的卡片,猜到的挂在树的相应的位置上。

4、想一想,我们校园内还有哪些可以栖息和生活着小动物的地方?

5、今天,我们要到校园去拜访小动物,每组选择一个地点,估计一下:

l你大概能观察到几种小动物?l我们全班同学能观察到多少小动物?

(三)寻访活动准备。

1、寻访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可能会碰到野蜂,这样的情况要求我们注意什么?

2、我们对自己的活动,还有哪些要求吗?

3、出示:寻访活动中注意安全。

关心和爱护小动物。

保护观察调查地的环境。

4、提出活动要求,出示小动物观察记录表:

发现地点。

观察到的动物。

名称()。

观察到的小动物有()种。

三年级()班()小组。

5、你曾经看到过的动物有哪些?想一想,观察、记录中可能还会碰到什么问题?

l一些很难靠近的动物我们该怎样观察?

l细小的动物观察时可以用放大镜?

l不知道名称的动物该如何记录?

分工合作,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寻访活动。

2、展示观察记录并作指导。

3、寻访活动中,我在哪个方面做的最好。

(六)作业。

2、完成寻访的记录表1份。

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五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寻访小动物》一课,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孩子们动脑筋,相出自己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毫无疑问,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首先的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孩子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不随意性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泛必要的思考。

《寻访小动物》一课用三个活动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这个话题着重于帮助孩子们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周围小动的经验和认识,发现自己平时与小动物玩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第二个活动“想想观察和调查方法”在第1个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启发孩子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也对孩子们实地观察,调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隐含了对“观察、调查活动注意事项”的适当思考。

基于以上这样的认识,我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开展自己活动,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有关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产生深刻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前提出问题,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3、掌握一些探寻小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知道不同的动物要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4、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不伤害小动物的意识,获得关于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丰富的直接认识。

三、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一面放大镜。

2、有关校内某棵大树附近的动植物的种类、数量的卡片。

3、选择好校内一些可供学生寻访调查的场地。

四、教学过程。

(一)迷语导入。

2、出示迷语:

身体半球形,

背上七颗星,

棉花喜爱它,

捕虫最著名。

3、说说七星瓢虫是怎样的动物?

(迷语导入,既能迅速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迷语本身又是一种十分精妙的描述,迷语中隐含着有关动物形状,生活地点等描述,对后继的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九月里,能寻访到哪些小动物。

3、学生猜测,教师出示相应的卡片,猜到的挂在树的相应的位置上。

4、想一想,我们校园内还有哪些可以栖息和生活着小动物的地方?

5、今天,我们要到校园去拜访小动物,每组选择一个地点,估计一下:

你大概能观察到几种小动物?

我们全班同学能观察到多少小动物?

(三)寻访活动准备。

1、寻访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可能会碰到野蜂,这样的情况要求我们注意什么?

2、我们对自己的活动,还有哪些要求吗?

3、出示:寻访活动中注意安全。

关心和爱护小动物。

保护观察调查地的环境。

4、提出活动要求,出示小动物观察记录表:

发现地点。

观察到的动物。

名称()。

观察到的小动物有()种。

三年级()班()小组。

5、你曾经看到过的动物有哪些?想一想,观察、记录中可能还会碰到什么问题?

一些很难靠近的动物我们该怎样观察?

细小的动物观察时可以用放大镜?

不知道名称的动物该如何记录?

分工合作,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寻访活动。

(五)交流展示寻访活动的收获。

1、寻访到了哪些小动物?

2、展示观察记录并作指导。

3、寻访活动中,我在哪个方面做的最好。

(六)作业。

2、完成寻访的记录表1份。

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篇六

新的科学课程理念,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开放空间。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和同学情况,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再发明,沿着不同方向,最终让同学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科学态度、情感等多元目标,达到培养同学科学素养的目标。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一课,是《动物》单元中的内容。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小朋友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小朋友们动脑筋,相出自身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同学的兴趣、喜好动身,让他们自身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开展自身活动,体现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以同学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同学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有关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发生深刻的体会。

在教学中给同学足够的思维空间,想象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根据其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在分小组研讨研究方案后,进行集体交流、互相提问,并倾昕他们的意见。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包括进行交流,参与评议,对他人研究的方法、结论提出质疑,并乐于互相合作。这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同学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身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小朋友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学校里随处可见,小朋友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不随意性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泛必要的考虑。

活动“想想观察和调查方法”在引导、启发小朋友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也对小朋友们实地观察,调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隐含了对“观察、调查活动注意事项”的适当考虑。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同学的关注热点越集中,越能体现互相合作、交流,且质疑的水平有所提高,而研究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可行性也逐步增强,更趋完善,对问题的研究也更加透彻。

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七

我想观察什么。

明确观察目的,为讨论作准备。

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大树下进行观察。

·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

·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用: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科学书看过了吗?

·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

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么?

·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

·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树前看到什么?

·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学生说老师记录)。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肯定!为什么这么肯定?

·出示课件。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估计我们现在去观察一棵大树,你能观察到的哪些内容?

四、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如果现在我们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想观察关于大树的什么内容?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看,我们闻,我们听,我们摸,我们还能……(出示课件)。

五、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进行观察。

·我们已经有自己想观察的内容,现在想不想到大树前去观察?

·我们现在就到操场上去观察大树,要爱护花草树木。

·全班去观察大树。

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1、抓住词语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盘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任务:。

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

2、从文中体会缺水的“苦”。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课:

1、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7课《水》。(幻灯片)(板书课题)。

2、复习课文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在作者生活的小山村: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着雨天洗澡;在炎炎夏日快要风干的时候,希望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淋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

3、师:有了水,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水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

策略:默读课文的第二—六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

展示环节:

第二自然段:雨天洗澡的痛快。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雨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幻灯片)。

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人物动作、想象画面。

通过画面想文字背后的声音。

雨中的孩子们在叫什么喊什么?

生:我终于盼到下雨了,真痛快!(评价:老师感受到了。)。

生: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洗澡了,我要痛痛快快地洗,真高兴啊!

学生朗读再次体会。

2、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大人们也加入了进来,只是他们还略带羞涩:

男女生读:男生读:男人们穿着短裤,女生读: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师小结:这是长久被压抑的力量的释放,这不就是雨中的狂欢吗?

雨天洗澡,我们都痛快尽情地享受。这还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雨水吗?(板书:雨水)。

此时此刻:雨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这句话)。

第四五自然段:一勺水淋浴的舒服。

1、“母亲一手从水窖里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幻灯片)。

2、“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见每个毛孔张大嘴巴的吮吸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读出舒服的感觉。

3、“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让我有舒服的感觉。

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从头顶倾注而下的一勺水滑过了我们的脸,滑过胸和背,滑过大腿和膝盖……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

师:是啊,水是流下去的,这儿的“滑”换成“流”或者“淌”也可以吗?

生:不行。

师:说说理由。

生:滑就是抚摸,让我们感觉到了水的亲切。(评价:你已经走进了文中,和作者共鸣了。)。

师:水就像抚摸,像妈妈一样亲切,带给了我们水的清凉,为我们驱逐炎热。

师:我们齐读第5小节,把一勺水抚摸我们的舒服透过读表达出来。(幻灯片:出示第5小节)。

小结:这还是随处可见的一勺水吗?

此时此刻:一勺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板书:一勺水)。

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一滴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板书:一滴水)。

生:齐读这句话。

任务二:从句中体会缺水的苦。

策略:浏览全文,找出相关句子。

生: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幻灯片)。

生: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幻灯片)。

师:口中饥渴难耐,身体水分流失,这样的日子太苦了。

生: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幻灯片)。

师:我们太需要水了,这样的日子太难过了。

师:得水之乐更反衬缺水之苦啊!

师:因为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幻灯片)。

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三、检测导结:

生:从我做起,节约用水,(评价:你向我们提出了行动的口号。)。

生:节约水资源。

生: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评价:你引用了一句公益广告语,发人深省啊!)。

生:我们应该为建立“母亲水窖”,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评价: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还了解“母亲水窖”。大家下来可以自己查查资料,了解一下。)。

师小结:是啊,我们应该让“水,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

大家齐读。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

2、乐于对生物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归纳昆虫的特征。

4、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

教学难点:乐于对生物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放大镜、昆虫盒、橡皮泥、细木棍、饭粒。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生猜谜语导入新课。

二、观察提问。

1、学生看教材中的图,并提出问题。“蚂蚁住在哪里?”“这些蚂蚁排着队干什么?”

三、动手操作。

1、做“蚂蚁”。

学生根据经验动手制作蚂蚁模型,可用橡皮泥代替黏土。

2、师生交流评议:蚂蚁的身体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的.。

四、观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到校园里观察蚂蚁,说一说:真正的蚂蚁什么样?

教师适当引导:“用樟脑球画一个圈观察蚂蚁”,“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辅助观察。

五、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昆虫”这一概念。

六、实践活动。

查找昆虫准备过冬的资料,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篇十

(一)。

由于台风的影响,直到昨天天才放晴,寻访小动物也就在这两天充分的展开了。对这节课我的具体处理是:简化课堂讨论;给孩子们更多体验的时间!因为孩子们已经对动物单元盼望已久,所以一上课我就直指课时目标:去校园里寻访小动物。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立刻组织交流:在寻访小动物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做好哪些事情?上面的这些内容在10分钟之内解决了,留给孩子们15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分散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最后花10分钟时间到教室里整理交流记录,并完成作业本内容。整节课下来,整体效果非常的理想!孩子们很开心,记录情况也不错!今天吃中饭时和几个班主任有一段交流,他们都说现在教师里都刮起了小动物风潮。蜗牛、蚯蚓、蚂蚁等已经在教室里蔓延……有一个班主任还布置了相关的日记任务!但也从一些班主任的口中听出了反感!如:上课都没心思了,整天惦记着你的玩意;教室里变脏了,很恶心等。动物单元——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单元,孩子们的积极性根本不用担心,但班主任老师是否支持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如果能够取得班主任老师的配合,那将事半功倍!

(二)。

新的科学课程理念,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开放空间。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及学生情况,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再创造,沿着不同方向,最终让学生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科学态度、情感等多元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一课,是《动物》单元中的内容。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孩子们动脑筋,相出自己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开展自己活动,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有关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产生深刻的体会。

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想象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根据其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在分小组研讨研究方案后,进行集体交流、互相提问,并倾昕他们的意见。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包括进行交流,参与评议,对他人研究的方法、结论提出质疑,并乐于互相合作。这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孩子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不随意性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泛必要的思考。

活动“想想观察和调查方法”在引导、启发孩子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也对孩子们实地观察,调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隐含了对“观察、调查活动注意事项”的适当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关注热点越集中,越能体现互相合作、交流,且质疑的水平有所提高,而研究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可行性也逐步增强,更趋完善,对问题的研究也更加透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