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2:19:16 页码:9
2023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模板12篇)
2023-11-12 02:19:16    小编:ZTFB

总结不仅是反思过去,更是为未来的进步制定有效的计划。要注重总结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通过学习这些范文,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含义,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2、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的含义,掌握垂线的特征。

3、使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尺、长方形纸,长方体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直线,复习直线的特点(主要让学生回顾直线可无限延长的特点,为学生认识两直线相交准备)。

二、新授。

1、画直线,提供研究素材。

同学们都认识直线的特点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直线,不过今天我们不是研究一条直线,而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现在请你们在纸上画两条直线,你能想到几种情况?请把他们画在纸上(生独立完成)。

2、展示作品,交流看法。

先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对他们进行分分类。

3、整理分类,认识“相交”、“不相交”

刚才同学们画出了()组不同位置的两条直线,其实只要其中一条直线的位置变动一下,又组成不同的图形了,你们能画完么?(不能)老师这里选取了其中最有代表的几种,出示:同学们能把他们按刚才的标准分类么?(学生汇报)。

三、研究“平行”

1、我们先来研究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不相交的直线都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发现:延长后,有些直线不相交,有些直线延长后就相交。咱们把延长后也相交的直线也归为相交这一类)。

2、像这样的两组直线,怎么延长后都不相交,咱们给他取什么样的名字呢?(平行线)试着说一说,什么是平行线。

3、请同学们看看书上是怎么定义平行的,(读)刚才同学们说的和书上说的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对于书上的定义,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么?(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在同一个平面内、互相的意思)。

同一个平面可用长方体模型帮学生理解。

4、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一组平行线的位置关系。

四、研究“垂直”

分类:引导学生把相交成锐角和钝角的分成一类,相交成直角的分成一类。

2、在数学上,对于相交,而且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这样两条直线,也有特别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垂线)。

3、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垂线。

4、读书上的概念:你知道了什么?

5、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一组垂线的关系。

六、练习。

1、基本练习:说一说图中的平行线和垂线,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行线和垂线(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谁和谁互相平行、垂直)。

2、巩固练习:找一找图形中有几组平行线,有几组垂线。

3、拓展练习:用长方形的纸折出平行线和垂线。

七、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平行和垂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会研究有关平行和垂直的更多知识。

五星中心校。

张俊玲2011.10。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判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商的最高位的位置,并能正确计算。

2.能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异同,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探究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师:解决第一个问题该怎样列式?第二个呢?

师:它们的结果分别是多少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笔算出结果,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笔算过程.2.学生计算交流,教师巡回了解情况,邀请两位学生上前板演。3.集体交流订正。

4.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应该怎样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呢?(根据学生说的情况依次出示以下三方面)。

(1)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试除前两位。

(2)商的位置: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3)余数大小: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5.理清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算理。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道算式,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得到的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

二、设问导读。

(一)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

师:刚才孩子们用学过的除法知识解决了分环保袋的问题,那其他方面呢?我们再去看看。

阅读课本89页例4(1)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列式:

师: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2.分析:

(1)师:你能估算一下它的商大约是多少吗?谁来说说你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师:看来它的商是两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商也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那它在笔算时跟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孩子们抓紧时间算一算,去感受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指名学生上前板演。

(2)以2人小组交流新方案65页中的设问导读部分1—4小题。学生交流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听取学生想法。(3)集体交流。

指名学生说自己对这几小题的理解。

3、小结:

(1)、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不够除,商的最高位在个位,商是一位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够除,商的最高位在十位,商是两位数。

(2)、那大家能否总结一下,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可能是几位数?(一位数或者两位数)。

三、自我检测。

1、新方案设问导读5小题,直接说出商是几位数。以2人小组交流。

2、新方案自我检测1小题要求:独立完成,2人交流算法。

3、交流。

(1)、同桌互相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各一道,然后交换计算(2)、4人小组交流新方案设问导读5小题:(3)、总结:相同点:

(1)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2)商的位置: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余数:每一步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不同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数小,就去除前两位;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去除前三位。

三、课堂总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优秀教案。

五星中心校张俊玲2011.1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二

学会创新(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教学目的:

1、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巧板录音带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力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创新精神。今天这堂课,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分享创新的快乐!

二、听故事,谈启发:

听听阿基米德的故事,你一定会有所启发。有请我们的小小故事家。

(一生讲故事,并放动画)故事内容简介: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基米德吗他呀,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这些故事也极大的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喜欢听别人对某个问题的争论,并且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每天,都有许多疑问在脑子里转悠:“为什么大海总是咆哮不停为什么大船会浮在海面行走……”有时他的小脑袋瓜里还会迸发一些奇妙的新想法。有一天,他看见农民们正在把尼罗河里的水运到高处灌溉农田。他想:如果有一种东西,使水能够自动从低处向高处流,那该多好啊!于是,回到家里,他冥思苦想,反复测算,终于发明了螺旋抽水机。使水能从低处往高处流,这在当时,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后来,阿基米德还创立了著名的关于浮力的学说“阿基米德定律”。他也被后人誉为“力学之父”。

听了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请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观点。

小结:同学们刚才各抒己见,老师这里总结一下大家的观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像阿基米德那样,勤观察,多思考,还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样我们也会象阿基米德那样,成为有成就的人,成为伟大的人。

三、那么,究竟什么是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该怎样创新呢看了以上的小品表演,也许你会更加明了。(几生表演《如此创新》)。

时间:一个早上地点:校园人物:学生和老师你们看了表演,明白了什么叫创新,该怎样创新了吧!

四、测一测。

好!让我们休息一下,一起到“智慧之窗”的百宝镜照一照,看看自己的思维有什么特点吧!请看课件。

得了4分以上的同学请举手,恭喜你,你是个具有创新思维的孩子。

五、想一想。

得分高的同学不要骄傲,得分低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因为分数并不重要,下面的智力体操,不仅可以使你大开眼界,还可以培养你的创新思维。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随老师一起去创新的天空中翱翔。

1.看下面的一组图形,你能想到一些什么事物,什么场景,想的越多越好。

2.听音乐想象。

老师这里有一首曲子特别好听,想不想听一下。音乐好听吗老师看你们专注的样子,很好奇,想问问你们,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音乐,鸭子拌嘴)。

3.下面,我们来开展一次智力拼图比赛,看哪一组同学拼的图最有创意,最与众不同。生拼图,并说说自己的创意。(学生拿出七巧板按小组拼)。

看图编故事,看谁想的最好,最有想象力。

4.异想天开:结合生活实际,你能谈谈你有那些创新的想法和设计展示一些科技节小发明小制作。

课后反思。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三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拖拉作风的危害,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作风。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你们喜欢故事吗好,下面教师给大学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寒号鸟》。

二、教师讲故事(音乐配音)。

三、情境表演。

1.舞台一分为二,一半是教室,一半是学生冬冬的家。冬冬坐在中间,左边可够到教室里的课桌,右边可够到家里的书桌。

2.一学生用手举一日历,分别用大挂历形式展示,星期一、……;一学生扮演冬冬的同学,轮流找冬冬去玩,日历从星期一开始展示。

同学们,今天的课外作业是第一课的练习题。

(冬冬从教室的书桌里取出一本练习册,放在家里的书桌上。)。

同学甲:冬冬咱们出去打球吧!

冬冬:我的作业还没做呢!(想了一会儿,好吧,放在家里的书桌上)跟同学甲下场,然后回到舞台中间。

日历翻到星期二。

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第二课的练习题(冬冬把作业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同学乙:冬冬咱们去公园玩吧!

冬冬:我的作业还没做完呢!(想了一会儿,)好吧,明天再说,走,咱们玩去!

日历翻到三、四、五,教师不断布置作业,冬冬不断地从课桌里取出练习册,家里的`书桌上叠放的练习册,越来越高。

3.表演后:组织学生讨论小品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办什么事都要只争朝夕,不要养成拖拉作业,当天应做完的事决不要放到明天去做。

古人早就知道了这种明日复明日的危害,编一首明日歌(幻灯出示)。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师讲解,大家齐读。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认识到拖拉作风的危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明日复明日。

板书设计: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课后反思。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四

基本情况: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孙瑞鸿,女,6岁,小学一年级(2)班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上学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下学期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和姨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到学校经常打同学。课余时间多和男同学交流。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已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她读幼儿园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女儿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她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三个月前,父母离了婚,使她受到很大打击,加上外公外婆常常在外孙女面前哭诉自己女儿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她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她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她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女儿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影响她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女儿,多点关心她,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她还不愿上学,我去到她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她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她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她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她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她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她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他是三年级(2)班的学生,在班里是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坐不住,屁股下面像是抹了油似的,手和脚总是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有时连作业也不做,父母监督他做作业,他也不听,经常跟同学闹别扭。

(一)分析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这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特别是中高段学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心智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思维,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其逆反心理障碍尤其严重。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情绪失控,道德观念和社会化发展不成熟。他们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但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击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行为就形成了。

(二)方案。

1、转变思想,充分尊重。

从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实质上这两者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或目标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被教育者需要我们的指导,教育者教育指导的作用又具体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会化和不断提高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实现。正确解决这一关系及在指导思想上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识,就会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工作尊重学生。进而才会减少学生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2、感情投入,密切关系。对婴幼儿来说,父母亲的态度和行为应具有前后一贯性,这样,他们才能有把握地预测未来,也才会有安全感。儿童基于昨天什么行为被允许或得到赞许,他们便能推断今天的什么行为也会得到允许或赞许,他们对自己和未来便有了信心,便有了安全感。我们必须明确,对儿童造成威胁的,并不是毒蛇猛兽,也不是自然灾变,而是周围的人尤其是负有养育责任的人的行为疏忽或失误。如果孩子今天的什么行为得到赞许,什么行为受到制止,并不取决于父母的一贯态度,而取决于父母此刻是否头痛或消化不良,取决于父母今天的心情是否愉快,甚至是取决于父母打麻将牌的输赢,那么,儿童深埋着的不安全感,是将来患神经症的一个重要根源。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很多青年人的心理冲突可以从父母教养原则的不一至性那里找到根源。

3、同辈指导,有效控制。

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或者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积极的群体对个体的正常心理产生的则是一种动摇力量。为此,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有效手段。特别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导,则更是必要的。

4、积极鼓励,合理调适。

1、孩子,答案就在你手中啊!

曾有一个南非学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感人:有几个调皮的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以一种恶作剧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拥有智慧的老师。他们准备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藏在身后,然后问老师: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老师回答是活的,他们就将小鸟掐死后再拿出来。如果老师说是死的,那么一只活的小鸟将说明智慧的失败。几个孩子很得意,他们仿已经胜利在望。于是,他们找到了老师:“请问,我手中的这只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几个孩子都睁大眼睛,等待着他们心中谋划已久的场面出现。老师面带微笑:“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

分析:“孩子,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话语,多么富有人情的期待。教者的智慧将教育活动演绎得恰到好处。

苏霍姆林斯基将自尊心看成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马卡连柯认为尊重学生是教育经验的全部本质。当错误变成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料时,那便是美丽的。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博士曾说过:教育不应只是一种技巧和方法,否则它可能将丢掉教育的灵魂。教育应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生……评价应以不伤害学生为底线,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陶行知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对孩子要——倾听。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其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起去了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分析:我不禁被故事中的那位深深懂得爱的母亲所打动。爱孩子,没有粗暴的责问、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设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试想,如果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是怎样呢?我想,那颗热爱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教师,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教师。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训练自己的说话和演说能力,却忽略了倾听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教师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为实现平等对话,教师必须放下师者自尊的架子,主动接触学生。其次,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说话,为平等对话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在倾听中要树立这样的信念: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需要。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学生才能更加信任老师,达到和老师以心换心、以师为友的程度。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对教师完全消除隔膜、敞开心扉,教育因此将成为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

3、“学生插嘴”

“学生插嘴”可能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给老师们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啊!作为新教师的我,在这几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插嘴”的现象我也是经常会遇到。分析:

1、传统教学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的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学生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

3、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学生的“插嘴”不尽人意时,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的”插嘴”富有挑战时,你如何盘活、如何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让学生的”插嘴”成为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的起点。

4、“宽”“严”有度。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轻的班主任为了与所带班级的学生成为朋友,她每天与学生在一起。但遗憾的是,她在与学生交朋友的同时,忘记了自己首先是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由于她错误的定位在与学生交心时就会让他们听从自己,努力为班级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而忽视了慈爱与严厉并存的尺度,最终学生对她的话不听从。我是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刚刚带班的时候也一样对学生慈爱,导致他们不听从我的。

分析:对学生的爱,是毫无异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母亲的温存,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这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宠爱”,不是爱学生身上的一切东西。而要在向学生倾注爱的同时又必须“严”字当头,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是绝对不能姑息迁就的,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就要处理。无论是对诸如“违反纪律”之类的原则问题,还是对“讲粗话,脏话”这类细节,我们都要当成大事来抓,该动真格的必须动真格。“严是爱,宽是害”这个道理,谁都懂。

理论对接: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朋友的同时,必须掌握一个度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能引起我的兴趣,我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们最关系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痛苦和欢乐等等。”只有当班主任成为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时,学生才有可能对老师敞开心扉,诉说他们的心理话。我认为“用心灵赢得心灵”,这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座右铭。

俞某,男,10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分析: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多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五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为自己描绘了桃花源般的精神家园。我们以为你的内心阳光明媚,我们以为你的人生桃花朵朵开。可我们没有想到,你会作出那样的选择!多少人为你握腕叹息,多少人暗中为你哭泣。你,一个满腹经纶的旷世奇才,为世人留下美丽的诗篇,自己却长眠于冰冷的铁轨。可悲可叹,海子。我们读懂你的诗句,却读不懂你内心的忧郁。或许,你忧郁的眼睛常常诉说着你对生活的不满,对情感的无奈。可是,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你的亲人或朋友?难道是对他们的不信任?或是,孤独的你已经习惯于孤独地咀嚼自己的孤独?我们不明白,你可以写出无数的经典之作,却不能道出你内心的苦闷?我们也不赞同,你用轻生的方式来倾诉你哭泣的内心。

有人说,你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但我说,你是一个内心封闭的人。内心封闭使你。

看不到外面的阳光,使你只会一个人躲在阴暗的角落独自饮泪。

现在,回想已随风而去的你,我们只有感叹。

最近,我常常想,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固然重要,但拥有健康的心理更重要。否则,健壮的身体毁于一念之差是瞬间的事。相反,身体残缺,内心完美,却可以活出美丽的人生。你看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丽姐”——李丽,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年轻时好不容易与轮椅说再见,可一场车祸又逼她不得不与轮椅长期作伴。试想,遭受这样不幸的命运,有多少人能坦然地面对?有多少人能够笑着去选择崭新的生活?有的人,或许只会整天以泪洗面,怨天尤人,甚至走轻生之路。我们的丽姐她说不,她穿上漂亮鲜丽的衣服,以“丽美人”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眼前。她要告诉人们,不幸的遭遇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道路,但健康积极的心态也可以改变不幸的命运。她认为,面对生活的磨难与挫折,坚强的意志诚然重要,但健康的心理又岂能忽视?因此,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帮助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和服刑人员,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她每天为很多人的心理健康而努力工作,她在努力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塑造美丽的人生。

我们比李丽幸运,因为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人生?那些因为一时挫折而一蹶不振的人,那些因为所谓的失恋而自暴自弃的人,那些垂头丧气,脸上总是阴云密布的人,想想我们的丽姐,或许会有新的改变吧。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六

案例:小明,初二年级学生。情绪暴躁、易冲动,爱使用暴力胁迫他人服从,周围有一群惧怕他的学生。与前任班主任的关系很僵,前任班主任对他无法管理,在班级里有意孤立他,致使他曾想转学。我刚接班不久,就发现他对我这个新班主任很敌视。

分析:该生父母离异。归父亲抚养,父亲再婚,与继母关系不好。亲身母亲也再婚,很少来看望他。极想得到疼爱,可也许已忘记被疼爱的滋味,渴望得到而不能实现。于是便产生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特点,行为上表现出暴力、与师长对立等。内心的不愉快在家里不便宣泄,在学校便极力寻找宣泄的市场,这是他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究其原因是缺少关爱和正确的引导。

针对小明的具体状况,我采取了如下的教育方法:

1、瓦解他的小团体,建立良好的群众氛围。经过调查,我发现每一天围绕在他身边的几个男同学很想摆脱他,可又怕受他的欺负。我与这些男同学一一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我的谈话使他们树立了正气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修正自己,班风有了很大的转变。没有一群起哄的人,小明也收敛不少。

2、小明的问题根源是缺少关爱。对这样的学生,说教往往是无法奏效的,而对他的关爱往往能起到神奇的作用。从他的家庭入手,由于小明成绩差,教师进行家访时总是投诉,其父亲付出了很多辛劳,但得不到较好的回报,导致他也慢慢变得不喜欢小明了。于是我进行家访,指出如果大家继续努力、共同配合,小明是有前途的。让其父亲看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对小明就更加关心和爱护了,并用心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同时教育他与继母的关系加以改善,与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也逐渐好转、和谐。

3、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帮忙学生找到闪光点,并创造条件让他发挥,给予支持让他成功,使之产生成功感并体验良好的情绪,这是帮忙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的重要举措。小明办事很有魄力,也有必须的号召力。运动会前夕,我让他和班长负责班级的广播操比赛的练习工作。他很是高兴,觉得这是老师对他的信任。几经努力,最后取得了广播操比赛的第一名,我立刻在班级里表扬他,让他有了自信心。紧之后我又询问,是否有潜力管理班级的课堂纪律,他满怀信心地答应了,并且十分负责。慢慢的,小明已不再是一块顽石,而是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七

基本情况: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小凌,女,十岁,2004年9月转入我校,现为四年级一班学生。

该生身体健康,智力状况和精神面貌良好,衣着整洁,遵守纪律。据其父母反映该生以前在乡镇小学读书时,品学兼优,还担任班级干部职务,但转入我班后,该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课堂上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常会走神,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常常不能作答;家庭作业完成质量差,常会少做,有时甚至不做,并找各种借口或理由搪塞,历次测验成绩均不理想;该生不喜欢与他人交往,对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缺乏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个案行为心理分析:

原本一个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变为现在的不思进取、性格孤僻,小凌的异常行为产生一定是有其原因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儿童大多是活泼好动的,那些沉默寡言、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的孩子多半是在其生活中遇到过不幸或生活经历比较曲折复杂。小凌的父母都在市里上班,工作较忙,无暇照顾孩子,所以她从小就在祖父母家里长大,与父母分处两地,在祖父母的溺爱庇护下形成自大、任性的性格特点。一二年级在老家上学时的班主任是她的姑姑,她还是班上的副班长,使得她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该生转入我校上学后,由于年级的升高、教材的变化、学科的增加,学习上有一个衔接过程,其成绩就不再如一二年级那么突出了,班干部职务也没了,赞扬少了,优越感没了,再加上周围的人和环境都不熟悉,缺少伙伴,一时较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其心理上就有一种失落感,一种不平衡,甚至有一种自卑感,产生自暴自弃的趋向。

小凌的儿童时期生活在缺少父母关爱以及祖辈溺爱的环境中,她的身心发展已经不健康了,散漫、固执、情绪化在各个细节上均表现出来。但小凌毕竟还只是个三年级的孩子,可塑性、不稳定性也是很强的。从她本人的有关表现来看,还是有着被接受、被认可的愿望的。现在及早地发现,尽早地采取措施,就越有利于小凌身心健康发展。个案心理辅导策略:

1、调控情绪,消除失落,帮助适应新环境。

心理学表明,“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那种被尊重、赏识的需要和自我表现的需要,明显地表现出来。他们在交往中很喜欢听同伴的夸奖”。针对小凌的情况,我就采取了“移情感化法”来诱导引动他,帮助女她消除失落,适应新环境。

我以了解家庭住址、填写学籍卡为由,积极关注她,寻找机会和话题与其交往。为不引起她的警戒,我常常很随意走到她的身边,趁周围人少躬身与之交谈,或寻找机会在放学的路上与她同行并闲聊,增进对她各个方面情况的了解,消除她对我的戒备心理。多次的谈话中,我讲到了自己刚调入这所学校时的一些切身感受,谈到了变换了新的环境后自己的感受,以引起她的共鸣。同时也以自己的经历让她明白,只有主动地将自己融入新的环境中,别人才能接纳自己,认可自己,才能认识新的朋友,而决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每当这样的时候,她总是细心地听,但却不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发现仅仅靠单一的交谈是一下子难以奏效的,班级管理教育的心理学方法表明,运用移情感化法要“在学生最需要温暖、最需要体贴和帮助的时候,其效果最佳”。我就更加留意她的每日表现,捕捉最佳的时机。有一个上午,她突然肚子疼痛起来,我没有马上通知她家长,而是先主动地询问了她这几天的身体状况和饮食情况。原来是她早上喝了凉奶造成了胃肠部不适,我安慰着她并递给她一杯热水,然后用手轻轻帮她揉着。看得出来,尽管她当时有些不好意思,但她眼神中对我的戒备没有了。

多次诚恳的谈心,真诚地关怀,她也就接纳了我这个老师,以后的交谈就顺利多了,她也不再是单纯的“听众”了,话匣子慢慢打开了。而后我又找几个班队干部商量,让她们多找小凌一起玩,带动本班同学与她交往,帮助她适应这个新的学习环境。过不多久,小凌就与同学有说有笑的了,与我班的姜雪宁同学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两人总是同进同出的。放学后和双休日,也都彼此到对方家一起完成作业或玩耍。

2、移情谈话,目标激励,激发其好学上进心。

小凌和其他同学一样,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但由于变换了新的学习环境,大家对她的长处了解不够,也就得不到他人的赏识,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作业做与不做、成绩好与不好没多大的差别,因此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少做或不做;但内心又有一点孤芳自赏,自以为知识都懂了,多做、少做或不做对自己没什么影响。

针对这个情况我决定通过移情谈话、目标激励的方法来激发她尘封的上进心。

首先,我真诚称赞她头脑灵活,肯定了她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激起她的自豪感;再帮她分析目前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如教材变化了,知识间有脱节;不适应新的老师的教法……指出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是最根本的因素;又引导她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突破的方向,让她用自己的特长来证明自己。然后,我分析了她爱跟成绩较差的同学交朋友的原因——就是这样她能帮助他们完成一些习题,更多的得到这些同学的赞扬和尊重。这种渴望交往,渴望寻找朋友,想以自己的表现得到同学和朋友的赞扬和肯定性评价,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很快会转化为她进一步交往的驱动力。于是,我就分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来激励她,一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就及时地在全班表扬,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一个成功的开始,一步步引导她走向成功。如:小凌表示对数学很感兴趣,我就鼓励她与班中数学课代表结对子,并进行竞争。开始还有差距,渐渐地就接近了,最近的测试中小凌多次获得了满分。我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极大地调动了她学习的积极性,为她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她能在这个领域中达到顶点,显示自己,从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同时,不断地调整其各个阶段的其他学科学习的目标,增强了她学好其它功课的信心,注意安排各种类型的同学与他交往,拓宽了她的交友范围,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培养其良好习惯。

小凌的进步是明显的,但在她身上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作为她的班主任,我并不为她的进步而沾沾自喜。在平时,我注意观察她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及时修正帮助她,并主动地与其家长联系,了解她在家的表现,汇报在校的情况,与家长商讨适合该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协助,家校形成合力,提高教育效果。个案辅导效果:

现在的小凌已经完全摆脱了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完全融入了班级整体。她的进取心又被唤了回来,学习成绩已处于班级前列,并且能自然愉快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关心班集体,能踊跃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启示: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往往能影响他的品质、性格,乃至影响他的一生。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们学好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其全面发展,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们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情,这些学生就会少一点失落,多一点收获。让我们努力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亮点,毫不吝啬地用语言、目光、体态表达出我们发自内心的欣赏,充满爱心地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的钥匙,重燃希望的火花!

文明礼仪童谣。

1、一分钱,一滴汗,父母辛苦挣回来。小朋友,要珍惜,用心用好每分钱。

2、早上早,中午好,下午放学说再见,见面主动打招呼,千万不要不理又不睬,做个文明懂事的好小孩。

3、说是容易做时难,说到做到难上难,同学之间要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

4、我是小公民,遵守道德好习惯。微笑待人有礼貌,诚实守信会感恩,努力学习求上进,从小做个好学生,长大为国立功劳。

5、同学见面打招呼,耳边响起:你好你好!有了困难大家帮,得到帮助说:谢谢!生活当中起摩擦,不忘说声:对不起!

穿衣、洗脸、理书包,扫地、捡菜、摆筷子,爸爸妈妈夸我做得好,乘上“文明规则”的小火车,奔驰在成长的大道上。

6、和气微笑对朋友,文雅热情对同学,恭谨礼貌对师长,真诚友好对周围。

父母操,祖辈劳,父母爱儿女,父母疼儿女,儿女可知道,儿女何时才回报,就从今日起,就从小事起,为父减点忧,为母分点愁,养育之恩永难忘,永难忘,中华民族传统代代传。

7、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为校园来出力,搞卫生,做宣传,点点小事先做起。点点小事都做起,我是班级小主人,守纪律,爱劳动,身边事儿要注意,身边事儿要注意,爱学习,勤思考,讲文明,有礼貌,我是****好苗苗。

8、太阳升起我起床,刷牙洗脸真干净,背起书包上学校。同学之间团结好,互帮互助友谊情共同学习齐进步,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9、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我还是一个哭哭啼啼的小小孩,父母领着,带着玩具来到幼儿园。老师爱,阿姨疼,中午睡个好好觉,可是,有时还会撒娇犯些小错误,妈妈说:瞧,你真是一个小小孩。今天,我穿起新校服,背上新书包,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起文化知识,我的学习还不错,父母老师常夸奖,不过,有时还贪玩,文明守纪要忘记,妈妈说:咳,你真是一个小小孩。明天,我将会完成学业,踏上社会,也许,我会成为老师、医生、军人„„我会成为健壮的高大的男子汉,我还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到那时,妈妈你还会不会说我仍是个小小孩。10.人人从我做起来要让大地绿起来,要让天空蓝起来,要让江河清起来,要让空气净起来,要让花儿开起来,要让鸟儿唱起来,要让环境好起来,人人从我做起来。

11.文明礼貌。

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有礼貌。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牵的牢。爱护公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

12.文明乘车歌同学们,要记牢,上下车时队排好。上了车,不乱跑,准备零钱去买票。车厢里,不大叫,安安静静秩序好。有座位,不去抢,老人孩子照顾到。下车时,不拥挤,耽误时间易摔跤。讲文明,讲礼貌,开开心心上学校。

13.都夸白兔有礼貌小白兔,过小桥,走到桥上瞧一瞧,哎呀呀,山羊公公走来了,摇摇摆摆跨上桥。小白兔,往回跑,站在桥头把手招。“公公请您先过吧,一步一步要走好。”河水听了哗哗笑,鱼儿听了蹦蹦跳,都夸白兔有礼貌。

14.校园美。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八

一、背景介绍:

小同,男,12岁,比较自由散漫,父母工作比较忙,虽然对孩子的教育很关注,但是因为缺少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他,他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态度。

二、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的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骂,同时他母亲对该生却很是溺爱,父亲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另外,孩子的几位前任老师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对孩子也感到无能为力。家长的批评责骂溺爱,老师的无能为力,更让孩子得寸进尺。

三、辅导过程:

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心的反应,所以,教育要从心入手。

第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使他摆脱心理困境。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职责感,使他的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第二: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群众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开始,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老师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明白的样貌。我明白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他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了。

第三:协同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他表现的机会。课后,多给他补习。孩子这种性格的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构成,其实归根到底是学习成绩的差导致的。学习差,父亲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自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他带给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使他重新找到了自信。

第四:在班级中,给他一点职务,让他在群众中发挥作用。因为参与了班级管理,他的用心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另外,因为他的职务涉及到记录,需要写一些表述性文字,遇到不会写的字他就请教别人,或者查字典,从另一面也提高了他的学习成绩。

四、辅导后记:

虽然学生取得了必须的进步,但是却永没有结束。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中间还可能出现反复,这需要我们老师更多的爱心、耐心与信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九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目前已逐步升入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习。伴随他们的成长,除了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外,接踵而至的青春期情感问题不经意间就撞上了他们单纯、幼弱的心灵。

当前,中学生恋爱日渐成风,并且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当中成绩好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青少年生理成熟的提早,加上社会上性信息的猛增,使学生的恋爱年龄提前,在初中一、二年级就开始萌生爱的幼苗。

针对此类现象,本人透过搜集信息,从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状况入手,正面疏导,使学生正确认识恋爱问题及本质,正确对待此类问题,争取早日摆脱,重新振作,建立起乐观、向上的心态,重新扬起他们的笑脸,扬起生命的风帆。

1学生简介:冷某某,初二女生,性格内向、文静。曾与本班男生透过写信的方式互诉爱慕之情,此信被遗忘在校图书馆,被同学拾到后交给班主任。于此次谈话前,班主任已与她有过两次交流。

2学生自述摘要:冷某某:“我的父母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离异,我一向想让他们复婚,但是此刻已经没有用了,他们都有了各自新的归宿,我一向一个人住在外公外婆家;每次当我看到同龄人与父母开心交谈,我就会莫名悲哀!我一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会离婚?既然如此,当初干嘛还要结婚。”

冷某某:“刚开始,我们并没有什么,我理科不太好,于是一有问题我就请教他(他理科好),每次问题被他解决,我会很开心,觉得他很棒!”

冷某某:“大家看见了,常常起哄,我很烦,见到他反而尴尬了,于是就偷偷写信,交流多了,我发现他对我也有好感,就这样我们定期通信……”

冷某某:“此刻,我真的感觉到自己很喜欢他,因为只要哪天见不到他,我就会心神不宁……”

3教师分析:虽然,此类恋爱行为具有明显的隐蔽性,但还是比较健康,没有任何越轨行为。

从家庭原因分析,该名学生是出生于八十年代末的独生子女,按常理,她就应生活优越、幸福。可事实上,她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在她三年级就离异,她与外公外婆生活多年,导致情绪一向低落,使得她的性格孤僻、冷漠、自卑感强。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与保护,使得她期望在生活中寻找一个温暖的一个受关爱的港湾。这是她过早恋爱的内因。

从生理和心理分析:青少年的身体尤其是性器官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由此产生朦胧的性意识直指异性。再一点,青少年人格正处在一个相对不完善的阶段,学习压力,父母压力乃至社会压力都会给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心灵的天平向异性倾斜。最后,他们这个年龄对异性充满好奇,对自身变化急于了解,可得不到教师、家长的引导,而且他们缺乏经验,缺乏是非的决定潜力,往往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从社会、学校环境出发:不健康的大众传媒的影响,枯燥单调的校园生活,同学之间的调侃、起哄,都是导致学生过早恋爱的外因。

4教师疏导:采用先扬后抑再扬的疏导方法。

扬:这件事情发生至今,你的学习未受影响,说明你能控制学习与恋爱的心态,自我控制潜力较强,处理得不错。你父母的状况老师了解不够,对你的关心不够,也就应向你表示歉意。但是你在这种特殊状况下,不靠别人帮忙,取得学习上的成绩,老师要再表扬你。(肯定她的学习、生活不受恋爱、家庭影响)。

抑:你是一个初中生,年龄还很小,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你的前途很光明,但是,老师却看到了你的前面将会有一座冰山,阻挡了你前进的步伐。也许别人说你们是早恋,可老师认为不,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你们处于各个器官成长发育的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并被他深深吸引也是正常的。但是,分析你的状况,你对他还有一种崇拜的成分。你们之间并不是真正的感情,感情需要承担职责与义务,可你们有这份潜力吗?你们之间的精力超多花费在这件事情上,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学业。因为这而失去完美的前程与光明的未来,你认为怎样?你的外公外婆他们年纪大了,他们需要你的照顾,你行吗?(从学生本人、家庭、社会各方面启发,阐明危害。)。

扬:要正确对待这件事情,该结束的时候就结束,把这完美的记忆深藏心底,待到以后再去回味,珍惜记忆,珍惜生活。

5事例分析:美国《健康和行为》杂志最近对80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早恋对他们来说,可能变成地狱。青少年之间的早恋,很有可能使他们患抑郁症,一些人还会自杀。前不久,美国加州山地高中枪杀两名同学的的学生安迪-威廉姆斯称,他就是因为失恋精神压抑才杀人。

恋爱,会是成年人变得年轻,身体更加充满活力,生活更为丰富多彩。然而,青少年之间的恋爱则不然,他们的早恋容易导致情绪的抑郁、自杀甚至杀人,所以已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于学生恋爱问题,教师在处理过程中,切忌粗暴辱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大喊大叫,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有时反而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消极反抗,有时则使学生觉得教师无能。”应采用疏导的方法,做到:帮忙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尊重、理解、关怀、引导”是法宝;加强教育,可展开分类活动,使少男少女有机会有价值地使用自己的精力,有好处的释放自己的能量;注重区别对待,个别指导。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十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小。

姓名:赵亮。

联系地址:华中科技大学附小。

邮编:430074。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到好好说话给自己及他人带来的愉快心情。了解说话时要面带微笑,说话之前要先想好,说话时不能急躁,而且要为别人着想。学会一些说话的技巧。

适应年级:小学中年级。

活动准备:。

2.准备闯关的课件。

3.教师准备:镜子礼物两种纸牌题板。

4.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

5.教师事前对班长进行心理调查。

6.邀请一位神秘嘉宾。

活动过程:。

今天很有幸将要和大家一起度过这一节课的快乐时光,大家肯定没想到,我还邀请了一位神秘嘉宾,你们一定想知道他是谁吧?掌声有请!

看来神秘嘉宾不肯轻易露面,大家看,原来他藏在那里呢!(大屏幕上出现一个人物剪影)。

【分析】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和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地学习。所以,教师设计“走迷宫”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第一关:跟我学。

――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分析】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借闯关的形式揭示课题。

第二关:笑着说话。

实验:请你用以下几种表情对着镜子说“请你让一下”比较一下那种表情让你的心情最好?

平淡地说微笑着说烦躁地说。

咱们平时说话要尽量面带微笑,让自己和听的人都有个好心情。

【分析】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需要学生自己去认知,、感悟和建构。这个过程不是单纯靠外力,由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的“传授”“教导”和“训练”,而是由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过程,是一种感悟。所以,教师安排学生对着镜子来表达,客观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以达到自我教育的教学效果。

评出“微笑天使”,让大家向他们学习。

对着镜子微笑着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第三关:漫画故事《张秀才请客》。

观看漫画故事:《张秀才请客》。

谁能解开他的疑问?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我们说话的时候可不能像他那样,我们会――(说话前要先想好)。

对自己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分析】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调节控制课堂气氛,既要活又不能俗。过于严肃,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从而抑制学生的思维、情感;过于随便,容易使课堂气氛活跃,却难以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起不到教育作用。

《张秀才请客》是教材中的一个故事,教师用多媒体分解漫画,使故事更细致,再加上配音,使故事更生动,教学效果当然比让学生看书或听故事要好得多。

第四关:心理体验。

请大家拿出彩笔和纸,我们要开始做一个心理测试。

责怪学生没带笔。

集中矛盾焦点,责怪班长没有提醒大家,看看班长是否能心平气和、有理有节地应对老师。

其实老师是在考验他。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定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在活动中哪怕只有一个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这个活动都是失败的。活动中涉及到对班长的冤枉和批评,所以事先一定要了解班长性格是否开朗,是否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并且要告知他在活动中会表扬他,批评他,让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一对一访谈:班长上与教师促膝而坐。

1、说实话,当时你心里面骂我了吧?至少埋怨了,怎么埋怨的?

2、有说出来的冲动吗?那你为什么不说呢?

【分析】这是一对一的对话式教学,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双方才能敞开胸怀、接纳彼此,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所以,教师请班长坐下,辅以平和友善的表情动作(比如帮班长摆好凳子,牵他坐下)向他传达平等的信息,达到心灵对话的教育效果。

集体谈话:

自由发言。夸班长刚才的表现。(说话不急躁,讲道理)。

【分析】“夸班长”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教师是想让学生在夸的过程中谈自己刚才的心理体验,心里收获,审视内心,推动自我发展。

对同桌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第五关:善于批评。

夸奖别人并不难,如果谁批评他,还让他乐意听,那才叫本事。

问班长:不介意大家批评你一下吧?是否可以问一下,你有什么缺点?

引导大家从班长的角度考虑斟酌批批评的话该怎样说。

问班长:怎么样,你觉得礼物应该送给谁?为什么是他?(说话时替别人着想)。

【分析】“说话时替别人着想”是教材中的一个教学要点,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什么情况下要替别人着想,怎样说才算是恰当,这里面的学问可以专门开一门课来研究。为了能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概念和感受,教师选择了“给他人提意见”这个话题来切入。给他人提意见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要想既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又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生经过前机关的磨炼,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此时便能在说话时顾及对方感受。

左边的同学对右边的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第六关:情景ab剧《失约》。

选择a:不答应。

选择b:答应。

请大家做出选择。(学生贴图标)。

让我们看看选a会怎样?

明明:对不起,隔壁小佳让我今天去她家玩电脑,我不能和你一起去踢球了。

军军:(惊奇)啊?(生气)你……。

明明:下次吧,下次我再陪你。

军军:(无可奈何)哎……好吧……。

明明走了,华华自言自语:嗯,下次,下次你八成还是这样。

让我们看看如果简单地拒绝,会发生什么?

明明:对不起,隔壁小佳让我今天去她家玩电脑,我不能和你一起去踢球了。

军军:你太差劲了!你总是不守信用,谁跟你做朋友谁倒霉,看我以后还找不找你玩!你别以为这样就完了,咱们走着瞧!

明明:有什么呀,我还会怕你不成!你爱怎样就怎样!

这两个结果你们满意吗?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

既要表达自己的不满,又不能损害朋友间的友谊,军军该怎样说呢?请大家来帮帮他吧。

好,就让他试试你们给他支的招吧。

明明:对不起,隔壁小佳让我今天去她家玩电脑,我不能和你一起去踢球了。

军军:唉,我好失望啊!你怎么不守信用呢?

明明:对不起,我只想到了玩电脑。

军军:如果你早一点告诉我,我还有时间做别的安排。如果实在不想去的话,也应该明白地告诉我。这样,我会觉得我们还是朋友。

明明:好,下一次我一定注意。下周我们再一起去踢球,好吗?

军军:好吧!

前边的同学对后边的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分析】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教师单项传授的结果,而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创造意义的结果。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自我构建和自主发展。教师要由传统的在讲台上讲授为主的家长式形象转变为一名具有多重角色的组织者:教师只是一个背景材料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和欣赏者。学生在观看录像的时候必定在不停地思考,所以教师不必急于去问该怎样做?为什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保证学习过程的充分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第七关:判断。

录像:

1、一天,气温突然下降,妈妈给丽丽送来衣服。妈妈:“再穿一件,外面可冷了。”孩子:“我不冷,不要,真嗦!”

2、打球时,冬冬不小心把小明的手臂划伤了,瞟了一眼,说:“嗨,这点小伤,没事。”

3、三(一)班正在评选三好生,有人选徐璐瑶当三好生,另外几个同学不同意,他们说:“我不同意他当三好生,因为他上星期迟到过一次。”“他上次没做清洁”“他的字还没我写得好呢!”

4、排队买东西时,有人想插队站到小兰前面,小兰说:“对不起,我排在他后面。”

5、小雪把慧慧的书撕破了,晶晶看见了,她马上喊:“慧慧,小雪把你的书撕破了!”

【分析】第六关和第七关的教学设计就是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体味生活的机会,要在学生的生活现状与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努力寻找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一方面将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另一方面尽可能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组织教学。选取几个学生身边的小事情、小问题,学生才会产生共鸣;选取他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选取令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即能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又能得到生活的指导;既能形成正确的学习他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又能提高应对生活中各种困难、矛盾与挑战的能力;既能提高认知水平,又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富有活力的个性。

联系生活谈感受。

对我、对在座的老师、对自己、对每一个人大声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顺利地穿越了迷宫,终于可以和神秘嘉宾见面了,大家激动吗?再一次以最热烈的掌声有请!

神秘嘉宾发言小结。

【分析】教师邀请的神秘嘉宾其实就是一直坐在教室里的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最亲密的伙伴也是最知心的朋友,此时由班主任来作总结性发言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整体分析】。

这堂课最显著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就在于“活动”,整堂课采取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清静设计、角色扮演、游戏和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把小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融入各种各样的活动中。

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但决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不是毫无目的的活动,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体验、充分感悟,积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克服不良的心理行为,发簪健康的林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这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直接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获得间接的生活体验,促进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内化。

【点评】。

1.针对学生常见问题。心理教育活动是面向全体的辅导活动,它的主题必须是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教师面对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本领的确亟待提高。从学生身边的小事谈起,设计心理教育活动,必能引起学生共鸣,激活其参与的积极性,达到转换认知、触动心弦、健康心理的目的。

2.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教育活动必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爱动爱玩,同时也具备相当的是非分辨能力。漫画、小品、游戏等活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本活动设计以走迷宫为明线,多种形式穿插进行,情感体验与辅导这条暗线贯穿活动始终,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得到启迪。

3.强调多元参与互动。整个活动设计突出了心理辅导课的活动性、参与性要求,话题简单而丰富。在一次活动中,既有对大多数学生的集体心理辅导,也注重单个学生的情感体验,邀请班主任参与更是这个活动的亮点。

点评人:郑晓边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附:漫画故事《张秀才请客》。

从前有位读书人张秀才。一天,他邀请了四位好朋友吃饭,可是约定的时间已经过了好久,还有一位客人没到,眼看满桌丰盛的佳肴就要凉了,张秀才十分着急。“该来的怎么还不来?”

一位客人听到这话不禁想到:“啊,张秀才并不是请我呀!”想着便走了。“不好意思,我先告辞了。”

张秀才见这位客人出了门,觉得很奇怪,对另一位客人说:“怎么不该走的倒走了?”

这位客人暗自想到:“看来,该走的人是我。”便也起身告辞,“张兄,我还有事在身,先走一步了。”

“哎――请留步,请留步。”

三个客人走得只剩一个了,张秀才好生纳闷:“哎,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

“难道该走的人是我?”最后那位客人再也坐不住了,“张兄,天色不早,我也该回去了。再见,再见。”

客人都走了,张秀才对着满桌的饭菜,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回事,一个人也请不到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十一

直到进入了心理治疗室,父母方恍然大悟。小强一口气问了医生一大堆问题:为什么我住在路边的房子里,同学们都能住高房子?为什么同学们都要叫我“民工”?为什么他们不到我家去玩,也不请我到他们家去玩?我到底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反正,我此刻看到上海同学高兴,就想打他们!

评述:上海有40万儿童青少年需要心理卫生服务。据统计:1985年外地患儿约占全年患儿的7%,自1994年外地患儿呈增加趋势,以后增长最快,从起,这一比例超过了10%,近年高达12%,是1986年的4倍。外来务工者的子女由于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成年人群体之间的文化、观念冲突,让孩子生长在一个不平等的心理环境中。此外,一部分外来务工者生存环境恶劣,脏、乱、差并存,孩子耳濡目染,如不及时、耐心仔细的引导,小问题将成为大麻烦、大隐患。在少儿心理疾病中,物质成瘾的现象越来越多。虚拟的完美、媒体的造星运动、儿童社会规范制度空白,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开了正常的人生轨迹。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变化,个性是应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十二

案例:。

基本情况:心心,女,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家庭情况:

1、父亲在公安局工作,母亲在保险公司工作,家庭条件非常好,物质方面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2、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比较多,但方法存在问题,对待孩子的态度比较粗暴,说服引导少,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笨。

3、父亲对孩子比较溺爱,母亲管教的时候,父亲总是护着。

4、父亲节约意识比较强,在这方面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多。

个性特征:

1、极端厌学。上课什么也不学,玩东西,啃手指,左右乱转,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只管自己做小动作。

2、学习成绩差。除了英语以外,其他学科全部不及格,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3、不愿完成作业。只写英语作业,其他学科作业全不完成,数学是不会,语文不愿写。

4、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跟她玩,谁也不愿跟她坐同桌。

5、严重缺乏自信。和她对视,眼神总是飘忽不定,似乎总有什么事情怕你知道,感觉她的心灵被蒙上了阴影,结成了冰,任凭阳光多么强烈,也别想照进来。

6、情绪变化无常。时而特别兴奋,大声尖叫,时而郁郁寡欢,独自一个人呆在角落里。

7、行为懒散,做事拖拉。写字很慢,但比较认真。

8、经常拿同学的东西,如:笔、本子、钱等。如果是在地上捡到的东西,就偷偷地据为己有。

9、经常用偷拿到的钱买很多东西,送给别人,希望有人能喜欢她,跟她玩。

10、英语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不是满分,也很优秀。

11、对自己的学习用品或其他物品特别珍惜,很少弄丢或损坏,如果丢了她会到处找,找不到会很伤心。

一、了解背景,分析成因。

经过和心心妈妈及以前教过她的老师交流,了解到一些情况:

1、小学一、二年级时她就经常从学校拿一些小东西回家,如:橡皮、铅笔、粉笔豆。当时父母也对此教育过她,后来就没有太在意。

2、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经常被老师留下补课,学习兴趣不高。

3、三年级时,由于特殊原因心心所在的班级连续换了好几个老师,她的学习成绩更差了,后来干脆伸腿不干了,据说她当时是被“枪毙”了(老师不管了)。我看过她三年级数学书和快乐园,上面全是空白。

4、心心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功课回家辅导得也少,如果遇到孩子有不会做的地方,家长的态度很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笨,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妈妈让她做什么,她偏不做,让她往东,她偏朝西,对她表示关心的时候,孩子却漠然视之,理解不了家长的良苦用心,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综合她的行为表现,我做出了一些分析:

1、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她担心同学们瞧不起她,感到孤立无助,缺乏自信,不敢跟同学们交流,一个朋友也没有。因为心思不用在学习上,就总是琢磨着怎样才能偷拿别人的东西,慢慢愈演愈烈。

2、在家里跟家长不沟通,感到妈妈对她的爱护是多余的,父亲的溺爱,也是她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上的主要原因。

3、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没有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增强这种心理的发展。时间一常,对她成长产生更多不良影响。

4、由于做了错事,害怕身边的人知道,担心被拆穿,所以心情总是很郁闷。当发现没有被发现时,又特别兴奋,滋长了下次犯错误的心理。

当问她为什么要偷拿别人的东西,是妈妈不给你买吗?她的回答很让我吃惊:妈妈给我买,但用着别人的东西,我心里特别舒服、开心。问她知不知道这样做不对时,她说:知道,但控制不了自己,看见了就想拿。害怕吗?她禁不住哭了:怕,怕极了?小小女孩的心里,竟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痛苦与矛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