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5:09:44 页码:11
最新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优质12篇)
2023-11-12 05:09:44    小编:zdfb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临时抱佛脚,减少压力和焦虑感。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利用和分配。如果你对自己的计划不太自信,不妨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计划案例,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篇一

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校本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教学规范制度建设为保障,抓住“三星复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坚持德育优先育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重视学校两个“名片”建设,开展教学模式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探讨;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加强督查和反馈;深化教学研究,重视“主体教学模式”常态教学,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努力提升执行力,大力提升数学教育的贡献度。

1、认真学习贯彻“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教研组工作责职,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认真对照省三星复评估要求,明确教研组跟进工作目标,制定具体落实措施,不拖复评估后腿。

2、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使每位教师做到按时上课,按时到岗到位,抓好办公室环境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注意教学资料特别是电子资料的积累。

3.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方面,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成长,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促进教科研工作,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各项常规管理,做到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要常态化开展,提升各项管理的执行力。

3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实施新老结对,加强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学习,积极开展各项竞赛,比如解题能力赛;同课异构赛;说课、评课赛,学生竞赛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科研工作,积极参与上公开课,积极参与说课、评课活动,积极参加校外教研活动,积极撰写论文,努力使教师在教学水平、管理意识、业务能力、教科研能力等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

4.教科研方面,认真重视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全组教师应树立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兴校思想,自觉参与课题研究,推进“主体德育在课堂中的渗透”课题研究和实践。积极参与研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研究学习,积累素材,每学期每人上交一篇论文。

1、制定教研计划、确立教研制度。

(1)。教研组长制定好教研计划,备课组要制定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教研组每周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备课组每周都有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每周都要讨论和交流上周的教学体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完善。对下周工作做好部署。活动时做好活动记录。

(3)组内所有老师每学期要开一次组内公开课,党员教师、青年教师要参加青年教师优课评比。备课组要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4)组内所有教师听课要达到学校规定的次数。

(5)组内所有教师需制订好自己的专业三年发展规划。

2.继续抓好备课组建设,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本学期各个备课组继续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不但统一教学进度,还要统一教材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重点题型,以及适当地降低要求的内容。坚持每周有小单元练习及大单元有验收制度,备课组长安排出好单元练习题。把住每个数学单元的'质量。

3.实施师徒结对,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为使青年教师迅速、稳定地发展,缩短新教师的探索周期,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有效地促进老师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对刚刚工作老师与该年级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

4.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开展校本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组织每周一次数学基础检测,检查学生复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及时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补缺补差。

(3)重视高三数学复习工作,重视研究近三年江苏试题特点、把握今年高考动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让学生与高考全接触。

(4)进一步深化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做到常态化,做好有效化。

5.积极实施校本课程开发。

要求每个备课组承担一项校本开发任务,人人参与校本开发。

1、学习“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三星复评估工作目标要求。

2、依据市教研室建议制订我校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计划。

3、推动课题申报及课题推进工作。

4、迎接区教研室教学工作视导。

5、三十五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解题模拟赛。

6、教学常规督查、反馈。

1、组织第一次月考、阅卷、试卷分析。

2、组织高中学生基本功竞赛。

3、教学常规督查、反馈。

1、组织期中阅卷、试卷分析。

2、青年教师说课评比。

3、教学常规督查、反馈。

4、迎接期中视导。

1、高三复习课型研讨。

2组织第二次月考、阅卷、试卷分析。

3、教学常规督查、反馈。

1、期末复习迎考、考前指导。

2、做好高三考前工作。

3、试卷讲评课模式探讨。

4、教学常规检查、反馈。

1、组织期末阅卷、试卷分析。

周次。

内容。

授课人。

2

高三数学。

4

高三数学。

6

高一数学。

8

高一数学。

10。

高二数学。

12。

高三数学。

14。

高一数学。

16。

高二数学。

18。

高二数学。

注:各项比赛择时举办。

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篇二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本届初三毕业班的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7)注重思想教育,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8)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备用练习《中考红皮书》。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8)注重互联网的应用,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6)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7)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8)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两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一般需要2课时的讲评时间。

(9)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10)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11)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12)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状态。

(13)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14)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了。

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篇三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全册教材分析: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

1.数位顺序表。

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篇四

本期教五年级,共有学生29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看,该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有待改善,导致与班级整体脱节。针对本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潜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潜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潜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资料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贴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地表的变化及保护"、"能量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宇宙天体的构成及探索"、"科学探索历程及科技未来展望"等研究资料,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相关主题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资料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本册教科书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随着学生科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在教科书中的呈现越来越淡化,相反,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丰富,这些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带给了条件,并在教科书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从每单元的结构分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且相互关联得更加紧密,表现出学生知识经验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结构特点。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忙、研讨中学习;。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篇五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九年级两个班,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成绩较为一般。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四、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五、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六、教学进度安排:

2.9~3.30讲解新课。

第二十七章相似(13课时)。

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2课时)。

第二十九章视图与投影(11课时)。

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篇六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九年级两个班,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成绩较为一般。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2.9~3.30讲解新课

第二十七章相似(13课时)

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2课时)

第二十九章视图与投影(11课时)

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篇七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38分,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本单元首先通过平方根、立方根的学习引入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给出了无理数的概念,实现了数系的第二次扩张,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篇八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数学自主化学习方式。深入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提高数学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加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根据“理念、实践与反思”的研究主题,深入开展新课程校本教研活动。

2、积极开展新课程教材实验,努力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3、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4、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充分发挥优生的特长,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5、努力使教研活动有序性、系列化,采用指定与不指定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平时教学工作的交流、研讨,提高全体数学教师教学水平。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实行集体备课,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主备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广泛借鉴各种优秀教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优秀教案做好备课和研讨工作。

2、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继续将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

3、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期末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评比。

4、采用集中学习、教师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使教师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教师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5、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6、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通过赛教及“传、帮、带”的方式,一方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组的学科带头人。

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篇九

六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针对本班级的实际状况,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忙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善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好处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好处,能够决定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潜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潜力。

6、结合新的教学资料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潜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之后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齐进行联系、比较,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决定,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能够加深学生比较例的认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潜力。

(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之后让学生明白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构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篇十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带给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忙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数都是55人,班级男女生比例谐调,对于新课程教材,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还算比较扎实,思维也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同时两极分化也相当明显,两个班级差生都比较多,尤其五年级,很多差生已经开始妥协,因此,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差生的培养。上课的时候要个性关照后进生的发言,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优等生带差生,帮忙差生也能在数学上获得必须的收获。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资料:圆,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圆,百分数,圆柱与圆锥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潜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百分数、比例、比例尺。在前面学习分数及比的前提下教学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比例的好处、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好处及应用。比例尺的认识、比例尺的应用,对于百分数来说,百分数的好处、读写,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等。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圆柱与圆锥两个单元。对于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比之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学生先弄清楚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对于圆柱与圆锥,要在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与圆锥的面积、体积计算是重点、难点。需要学生好好把握。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中位数、扇形统计图。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取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原先的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相关知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与生活"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1、理解百分数的好处和基本性质,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会把假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比例和比例尺的好处和性质,利用比例的特点以及正反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等。

3、明白圆的有关知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圆的相关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好处,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好处;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取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取适宜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

8、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潜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合理利用教材,突出基本概念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增加直观和联系实际,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加强拓展性和知识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好处的理解。

(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好处的理解。

(2)对部分教学资料作适当的调整或精简。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4)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3、带给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资料,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构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数学学习不仅仅能够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潜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潜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带给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篇十一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0名,其中男生22名,女生18名。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们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于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仍有个别学生的行为较为散漫,听课不专心,作业不按时完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不太好。在本学期中必须进行积极引导。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量的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先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总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多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抓好“双基”教学。

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能用乘法诀进行乘法计算。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做好优、差生的辅导工作,让优生更优,差生脱差。

5、做好“家校通”工作,让家长与学校互相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五、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

6的乘法口诀(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1课时。

1、7的乘法口诀(5课时)。

2、8的乘法口诀(3课时)。

3、9的乘法口诀(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数学一学期工作计划篇十二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四、全册教材分析: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

1.数位顺序表。

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四(2)班共有学生75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白雪剑、周蓓蓓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对于王林、龚温荷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于马凯铖、陈俊帆等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