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寻龙山导游词(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6:17:33 页码:11
寻龙山导游词(模板14篇)
2023-11-11 16:17:33    小编:zdfb

良好的总结可以使事半功倍,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工作与学习。总结的内容应围绕主题展开,突出重点,避免琐碎和泛泛。总结不仅是对工作和学习的总结,还可以是对旅行、读书等各个方面的总结。

寻龙山导游词篇一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太原市境内,批建于1992年,总面积26766.9公顷,园内植物生长茂密,共有各种植物66科169属213种,各种动物55科197种,森林覆盖率达70%。天龙圣寿寺建于北齐元年,分布着大小石窟25窟,现存大小石佛500余尊,浮雕、画像1144幅,包含了南北朝、东魏、北齐以及隋唐五代近5个世纪的作品。

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有专用公路相连。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声名大振。

天龙山景区包括晋祠镇的武坡、南坪、窑头三个自然村和柳子沟源头的南山、北山(即天龙山),占地约185公顷。山中多砂页岩,呈现出奇特的地质地貌;山上多山泉,有丰富的泉源;山内多林木,森林覆盖率达7o%;山间多鸟兽,属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二十多种。景区风光秀丽,山不高而挺拔,清幽凉爽;树不大而茂密,万木峥嵘。古有“天龙八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现今,它是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

游天龙山习惯从公路上山巅,沿石级下山,先游途中景点及石窟,再到天龙寺游其他五点。如从柳子沟步行西进,沿途有喂马槽、三合村、下马村、寨峁哨所、跑马场、支锅石、溜马坪、安谷梁和插旗石等,且问峦秀美,五色壮观,有人说这是春秋时代奴隶起义领袖柳下拓的遗迹,实为附会,被传为笑谈。游人从南山到北山游览,则另是一番情趣。游程中应以天龙寺为结点,以石窟为重点。

天龙寺,清代改称圣寿寺,始建于北齐皇建五年(560),其中力上、佛像、胁侍诸像,雕技甚为精美。可惜在解放前被阎军火毁,几成废墟。现在的天龙寺,是解放后复原重建或迁建的。除寺门两侧的唐代力士、大殿的明代三身怫外,其余都是新塑的。大殿是1984年从晋祠北大寺村迁移来的明初重建的北齐崇福寺大殿。殿内供释迦牟尼的三身你,即中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为报身佛,称卢舍那佛;右为应身怫,是释迦牟尼佛。寺的东侧有钟楼,后部有禅堂院、九莲洞,是僧尼的修禅处与宅院。寺的西侧有北汉建的千佛楼,楼已毁,存珍贵的《千佛楼碑记》石刻。寺周散存十余通记事碑石,记载着寺的兴废。寺前有蟠龙松,势若游龙,形似华盖,老树新枝,层层穿结,若静似动,情趣盎然,树高仅三米,面积却有200多平方米。树下置石桌石凳,与寺周的商业摊点和新建的天龙山庄,构成一组休闲、食宿的生活场所。“虬柏蟠空”是天龙山八景之一。

寻龙山导游词篇二

该寺于乾隆3年建庙奉祀,以坐北朝南,分前、后及左右护龙围绕中殿而成,前殿有铜铸龙柱乙对,中殿龙柱多达数对,雕工极尽精细;寺内的石材计有珑石、青石、观音山石等,木雕亦甚巧妙,尤以正殿内藻井及神龛最为出色。

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固定香客来此进香元;而每年元宵节庙方更有举行盛大的花灯大会,或在观音、妈祖诞辰时也有盛大祭典,近年来寺庙的管理;与发展都朝着吸引观光客的目标,使得很多活动也已不再保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虽是如此,香火却依然旺盛;平时也有接踵而来的国内外游客,所以龙山寺,不仅是座观光庙宇,同时也为二级古迹保护。

龙山寺附近,还有富传统中国风味市集,如古董店、佛具店、青草巷等;位在龙山寺的右侧的青草巷.西昌街224巷巷内,又以青草茶店聚集而得名,店内皆陈列各式各样的药材,常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此流连细选,形成当地的特色。

龙山寺位於台北市广州街,肇基的年代早於剑潭寺。寺宇金碧辉煌,与大龙峒保安宫、艋清水岩,并称台北三大庙门。香火之鼎盛,仅次於北港朝天宫,木栅指南宫。

车子进入龙山区,开始龙蹯虎踞起来,顺着繁华艋的走势。龙山寺,彷佛龙姿上的神眼,它始终不只是一座庙宇而已。早期,它带动艋的发展;成为市民最好的消遣去处;现在,华西街的好戏上场了,信众与寺庙的依存关系,更密切,也更复杂。

时代在剧变,当街市景观不断地更新、进展、现代化。龙山区却依旧保有昔时繁华的样态,此地居民以他们的认知认同於他所熟悉的生活方式。

时代变动,人心在兵荒马乱的时空中,突然发现了宗教才是心灵最安和的皈依场所,於是,寺里的香火更盛了,善男信女,正信与迷信,都复於佛前寻回磨洗心灵尘垢的方法。

龙山寺不远,感觉上它就居於大台北规范着时事,庇护时事里的众生。熙攘的中华路拐个弯就到了。观览众生与壁上文楹一一对照,读了几幅,以这句诗题得最好:

看此日树重兴,众心何等虔试。

这景象在绘在龙山寺,此时此地此人。当树重兴,愿众生都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如此,求神拜佛才有砥砺生命的意义。

感觉寺里触目即是联句,只写出了红尘缤纷与泰和景象,淡化了尘世的苦楚。

龙山寺主殿虽供奉观音,但在主殿後却祀奉天上圣母妈祖。所以龙山寺虽为佛寺,但与地方信仰是混合的,由这层关系可以探索至其他依存关系,如与寺围贩卒,与龙山夜市的互动关系,以及备受议论的西街居民生活形态所产上的特殊信仰方式。

寻龙山导游词篇三

龙山寺是台北第一名剎,列为二级古迹;位于台北西南,临淡水河,供奉观世音菩萨,创建于清乾隆3年(1738),是当地居民信仰、集会、大大小小事情的指挥中心。其地万华(原艋舺),是台北市开发最早的地方。二百多年来,龙山寺经过多次的修建,结构呈回字形,在传统的寺庙中是很尊贵的布局。在广场上,可注意地板石材,其中切割较不整齐的部分,已有古老的历史。

从前台湾海峡又叫“黑水沟”,风浪很大,移民都用石板来压船舱,以便能安全渡海来台,而这些石板,后来也就用来铺设龙山寺前的部分广场。殿前有台湾独一无二的铸铜龙柱,屋檐下的木雕、彩绘,也都非常生动。尤其用来支撑屋顶的“网目斗拱”,是台湾寺庙的首次创作。另外,大门左边的石雕窗上,雕有精彩的三国演义故事;右面则有一个八角竹节窗,上刻竹干,是“竹报平安”的意思,由于正门只在节庆祭典才打开,所以平时都从庙宇左边的门进入,右边的门出来。进到庙里,可看到很多善男信女虔诚祭拜、诵经念文。出了前殿,在天井上有一个香炉,香炉上有“憨番抬庙角”的有趣雕塑。天井两旁还有钟楼和鼓楼,早上敲钟、晚上击鼓,来作为诵经、法会的提醒。从石阶上正殿,正殿四面有一道走廊,廊上的壁面、石柱都有精巧的石雕作品。

进了正殿,可以看到主神—观世音菩萨。在第二次界大战中,龙山寺正殿曾被炮火击中,殿堂全毁,但此神像却丝毫无损,所以让信徒更加敬拜。来到后殿和左、右翼殿,会看到很多的神佛,有人说“龙山寺是众神的聚会所”,就是说庙内可供奉的神佛非常多,号称主、附神约有一百多尊。在这里可注意后殿殿前的一对人物石柱,造形生动,和一般寺庙以“龙”为题材石柱不同。此外,左、右翼殿入口外侧的壁面,有“红毛番吹法螺”的石雕,也和香炉上“憨番抬庙角”有相同的趣味性。每日来龙山寺参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每年的元宵节灯会,更是人潮汹涌,热闹非常。

寻龙山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姓张,是本次游览的导游,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中北大学美丽的崂山二龙山风景区,崂山二龙山是太原市有名的景点,这里环境优美,畅人心怀。

你们想领略这美好的风景吗?那就请跟我来吧!

大家注意到脚下的路了吗?用水泥和石头砌成的台阶,它可是我们中北大学勤工俭学的同学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建起来的哦,还有这许多的树,都是他们植的,所以大家现在欣赏到的景色都凝聚着汗水哦。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怡人台,站在台上,看着大路伸向远方,中北大学尽收眼底,还可以看到汾河流水与太原市的远景,沐浴着和风,或小憩一下,或拍照留念,怎么样,确实令人心旷神怡吧!现在大家可以听到水声了,不错,再往上走就有一个瀑布,还是很壮观的,准备好了吗,让我们继续前进。

大家感觉累吗?我们终于到达山顶了,现在让我们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尽情欣赏眼前的美景吧!青山绿水,天高地迥,清风怡人,你是否诗兴大发呢?抑或是想高歌一曲,大吼几声呢?没关系,尽情释放自己吧!大自然已经完全向你敞开怀抱。

想必大家都读过《桃花源记》,并且对那个梦幻之地向往不已,而且无数次想象那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子,现在大家面前就是一大片桃林,如果大家早一个月来的话,就可以欣赏漫山的桃花了,粉红的笑脸,馥郁的花香,一定会让你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首诗:“去年三月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明媚旖旎的风光,如花笑靥的少女,相映成趣,温馨浪漫。

好了,现在到了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二龙山长廊。

眼前这个金碧辉煌,蜿蜒腾挪的建筑就是了,长廊依山势而建,很有中国古典建筑的气韵,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山谷,是把酒临风,登高望远的好去处,大家可以慢慢行走在长廊里,感受这里独特的魅力。

朋友们,今天的`崂山二龙山游览到此结束,你们玩得愉快吗?相信美丽的二龙山一定给你们留下来非常深刻的印象,欢迎你们下次再来,谢谢!

寻龙山导游词篇五

塘子观,又名堂子观、餐霞观,为崂山道教龙门派著名道观,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八年、清光绪年间两次重修,今之塘子观为由晓望村李泽兵先生个人出资修建。

塘子观正殿为真武殿,中间供奉真武大帝,两侧祀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真五大帝又称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乃北方之神、水神、海神、战神、司命之神。千百年来,二龙山水源充足,甘露泉滋润万物,地域河晏海清,百姓长寿安宁,皆仰真武大帝灵佑之功。真武圣诞为农历三月初三,亦是塘子观传统庙会。前殿为财神殿,供奉武财神关圣帝君及文财神比干、范蠡。东配殿为文昌殿,供奉文昌帝君与文曲星武曲星。塘子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吸引众多仙人道家文人墨客纷至杳来,并在此地留下诸多古迹墨宝。金泰和八年,长春真人邱处机来崂山,曾在塘子观传经布道,并为甘露泉题名。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到此留连忘返,多处题字,真迹至今犹存。塘子观周围现存古代名人石刻若干,为崂山道教庙宇所罕见。塘子观环境幽雅,风水宜人,二龙拥抱,群峰响应。院内有千年古柏、珍奇紫薇;墙外有三角古枫、万竿翠竹;门东甘露泉乃崂山历史名泉,名扬四海;观西龙泽阁临水品茗,欲醉欲仙。此地可谓一步一景,别有洞天。重修后的塘子观重现昔日风采,再创当代辉煌,成为崂山道教胜迹中一颗璀璨明珠。

寻龙山导游词篇六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杨欣乐,大家可以叫我杨导。今天,我将带大家到四川松潘的黄龙风景名胜区参观。

黄龙主景区黄龙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下。它曾获得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黄龙里最精彩的景点就是五彩池。五彩池海拔3900米,是黄龙景点的最高处。它共有693个钙池,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好像五彩的'宝石镶嵌在原始森林中。在五彩池里,有的池子大得像一个篮球场那么大;有的池子小得像一个大南瓜那么小;有的池子形状像海浪,有的池子形状像一朵小花……漫山遍野的碳酸钙围堤,高低错落,层层相连。由于池水中富含钙离子等,池水对太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的原理,使得池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色彩各异,简直就是人间瑶池。

另外,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不要用手去触摸水池,保护好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好了,请大家自由参观,拍照留念,祝大家玩得愉快!

寻龙山导游词篇七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云龙山是徐州市内重要的风景山林,山上巨石磷峋,林壑幽美。云龙山长3公里,北头毗连市区,海拔142米,由九节山头组成,蜿蜒如龙,因山上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风景名胜云龙山山势巍峨,曲折回旋,颇有诱人之处。每逢夏日,山花争艳,清香四溢。冬天,青松叠翠,素裹银装。游人缓步入山,如登云鸟瞰,可见到“西溪灵井”胜迹。有小桥流水,又有飞瀑如练,楼台亭阁,掩映于山水之间,景色十分美丽。走过“望山楼”,便到了“观水亭”。“观水亭”座下有一石雕龙头,水从龙口喷出,仿佛飞珠泻玉,紧连“玉泻桥”。桥北有石牌坊一座,直上数十台阶,可到龙王庙。

庙东有“澄碧楼”,楼中水井,清澈澄碧,偶见游鱼,历历可数;庙西有钟楼一座,悬挂大钟,声闻十里;庙后山腰,有小型石窟两个,平面皆方形,造像面相清癯、肉髻磨光,典型的北朝风格,为最有价值的历史遗迹。此外,还有典雅古朴的“棋盘亭”,构制精巧的“四明所”、“翰俗轩”、“掌陀庙”、“观音堂”等等,虽为近年所筑,但一处一景,配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仍令人流连忘返。这里已成为人们游览、小憩的场所。云龙山上苍松翠柏蓊郁蔽日,殿宇亭台掩映,四时风光不同。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名篇《放鹤亭记》对其赞美曰:“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云龙山既有名山大川的自然风光,又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

山上文化古迹众多,从北魏至民国期间,留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解放后云龙山又修复和新建了幽邃轩、洞天小庐、跨云阁、云龙书院、杏花村、观景台、同心台等一大批历史景点。最佳旅游时间云龙山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度性气候,平均气温介于13~16℃,四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云龙山的文化积淀历史悠久而厚重,尤以名人文化著称。宋代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怀古抒情,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名篇。云龙山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大家看这块石头,这就是传说中赫赫有名的东坡石床。苏东坡酷爱旅游,又喜欢喝酒,但酒量不大,常常几杯酒下肚,就醉了。“醉中走上黄茅冈”,便是其中的一次。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十七日,苏东坡和他的好友在张天骥处饮酒作诗。此时,正值苏东坡率领徐州军民取得抗洪胜利不久,心情舒畅,不觉就多喝了两杯。酒后忽起游兴,就约几个朋友一起登云龙山。醉意朦胧的苏东坡走到冈头时,就不胜酒力,只好仰卧在一块较为平整巨石上休息。路人瞧见,禁不住拍手大笑:太守醉了!此情此景,激发了苏东坡的诗兴。这石头,于是就成了苏东坡在徐州的一处遗迹。

东坡石床长3.3米,宽1.3米,其貌不扬,但因为有了这个传说,而变得不平凡起来。

大家看看苏轼的雕像,端着酒杯,望天而坐,尽显豪迈之气。

爱旅游的人能长寿。苏轼那个年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苏轼体弱多病,又屡遭贬官,但最终还是活到66岁,当时也算是长寿了,这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对旅游的热爱。希望大家工作之余,能多出来走走,大李在这里祝各位健康长寿。

寻龙山导游词篇八

大家看这块石头,这就是传说中赫赫有名的东坡石床。苏东坡酷爱旅游,又喜欢喝酒,但酒量不大,常常几杯酒下肚,就醉了。醉中走上黄茅冈,便是其中的.一次。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十七日,苏东坡和他的好友在张天骥处饮酒作诗。此时,正值苏东坡率领徐州军民取得抗洪胜利不久,心情舒畅,不觉就多喝了两杯。酒后忽起游兴,就约几个朋友一起登云龙山。醉意朦胧的苏东坡走到冈头时,就不胜酒力,只好仰卧在一块较为平整巨石上休息。路人瞧见,禁不住拍手大笑:太守醉了!此情此景,激发了苏东坡的诗兴。他出口成章,吟诗一首: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这石头,于是就成了苏东坡在徐州的一处遗迹。

东坡石床长3.3米,宽1.3米,其貌不扬,但因为有了这个传说,而变得不平凡起来。大家看看苏轼的雕像,端着酒杯,望天而坐,尽显豪迈之气。

寻龙山导游词篇九

青岛崂山二龙山生态旅游区位于崂山仰口风景区北侧,南临仰口风景区和崂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邻王哥庄办事处和青岛海滨观光大道。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二龙山。

导游词。

欢迎参考!

青岛崂山二龙山生态旅游区位于崂山仰口风景区北侧,南临仰口风景区和崂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邻王哥庄办事处和青岛海滨观光大道。景区内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基础设施完备,地理位置优越,有晓望水库、塘子观水库2座,是优质崂山水发源地。滨仰公路横穿其中,交通、通讯条件十分便利。

二龙山是崂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规划景区内古树参天,奇石林立,终年云雾渺渺,山体绿化率90%以上。塘子观水库周边有北宋、明清时代的石刻、宋代书法家赵孟来游所题的。

诗词。

宋朝落难时两太子妃居住的谢丽洞拥有星石山、仙人柏、皇岭后、虎头山、大拇指、光光崮等50多处景点这形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风景区具有魅力的自然景观。该区有悠久的茶文化崂山茶种植上千亩老的茶树已达30多年。

二龙山是崂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规划景区内古树参天,奇石林立,终年云雾渺渺,山体绿化率90%以上。塘子观水库周边有北宋、明清时代的石刻、宋代书法家赵孟来游所题的诗词,宋朝落难时两太子妃居住的谢丽洞,拥有星石山、仙人柏、皇岭后、虎头山、大拇指、光光崮等50多处景点,这形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风景区最具魅力的自然景观。该区有悠久的茶文化,崂山茶种植上千亩,最老的茶树已达30多年。水资源丰富,晓望河流域面积达16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50万立方的晓望水库一座,12万立方的塘子观水库一座,地下水更丰富优质,现已投产崂山水生产厂8家,旅游观光区内河道溪流不计其数,纵横交错,水库重叠,终年潺流不息。

二龙山风景区是崂山区晓望社区大力发展的生态旅游观光产业,晓望社区地处崂山东麓,仰口湾畔,王哥庄街道驻地,居住人口3100余人,总面积约12.2平方公里,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物产丰富。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晓望社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观光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得到较大提高,晓望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特色村"、二龙山生态旅游区被授予国家"aa级景区"、"青岛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科普示范基地"、青岛市"一村一品"示范村、"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和街道"经济发展先进村"等称号。

多年来,晓望社区大力发展具有山区生态旅游特色的山谷生态旅游观光、崂山茶文化节、茶乡风情游、农家宴、茶乡人家等特色项目,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民俗生态旅游体系,先后投资建设了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崂山茶博物馆、崂山道教文化博物馆、二龙山风景区和千亩茶园等项目,将生态旅游区发展成为了一个集旅游、度假、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域。

青岛崂山二龙山生态旅游区位于崂山仰口风景区北侧,南临仰口风景区和崂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邻王哥庄办事处和青岛海滨观光大道。景区内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基础设施完备,地理位置优越,有晓望水库、塘子观水库2座,是优质崂山水发源地。滨仰公路横穿其中,交通、通讯条件十分便利。

二龙山是崂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规划景区内古树参天,奇石林立,终年云雾渺渺,山体绿化率90%以上。塘子观水库周边有北宋、明清时代的石刻、宋代书法家赵孟来游所题的诗词,宋朝落难时两太子妃居住的谢丽洞,拥有星石山、仙人柏、皇岭后、虎头山、大拇指、光光崮等50多处景点,这形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风景区最具魅力的自然景观。该区有悠久的茶文化,崂山茶种植上千亩,最老的茶树已达30多年。水资源丰富,晓望河流域面积达16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50万立方的晓望水库一座,12万立方的塘子观水库一座,地下水更丰富优质,现已投产崂山水生产厂8家,旅游观光区内河道溪流不计其数,纵横交错,水库重叠,终年潺流不息。

二龙山风景区是崂山区晓望社区大力发展的生态旅游观光产业,晓望社区地处崂山东麓,仰口湾畔,王哥庄街道驻地,居住人口3100余人,总面积约12.2平方公里,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物产丰富。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晓望社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观光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得到较大提高,晓望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特色村”、二龙山生态旅游区被授予国家“aa级景区”、“青岛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科普示范基地”、青岛市“一村一品”示范村、“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和街道“经济发展先进村”等称号。

多年来,晓望社区大力发展具有山区生态旅游特色的山谷生态旅游观光、崂山茶文化节、茶乡风情游、农家宴、茶乡人家等特色项目,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民俗生态旅游体系,先后投资建设了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崂山茶博物馆、崂山道教文化博物馆、二龙山风景区和千亩茶园等项目,将生态旅游区发展成为了一个集旅游、度假、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域。

寻龙山导游词篇十

【导语】本站的会员“qzhgkj”为你整理了“辽宁五龙山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各位游客朋友:

五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丹东城区西北17公里处,总面积56.5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08.5米。关于五龙山的形成,有个感人的传说:古时,有五条龙立志要为民除害,与霸占此地的恶魔搏斗。后来恶魔被诛,五龙也力尽战死,化成连锦的山岭,人们称之为五龙山,以示纪念。从远处端详,五龙山也确似龙形。那连绵的山体,起伏的山脊,像群龙在昂首向前;那嶙峋的峰峦,峻峭的岩壁,像群龙的铮铮傲骨。若逢轻云出岫或烟云绕岗之时,那巍峨壮丽的山势,则更像群龙在腾空欲飞。

五龙山为辽东名山,以雄、险、幽、奇、胜而著称,历来是旅游胜地。日伪时曾建“国立公园”,半途而废。半个多世纪的沉睡之后,经过全面修建的五龙山又焕发生机。车近山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丽、有“辽东第一门”之称的公园大门。大门高17.9米,宽27.9米,雕刻着有五条巨龙绕柱盘旋直上青云的图案,大门共用2100块花岗岩石,用以象征21世纪的开始。大门一侧,有呈梯级排列的五潭碧水,名“五龙潭”,相传是当年五龙休息的地方,如今辟为游人垂钓的场所。五潭之间有回廊曲折相连,并以木屋、水榭等点缀其间,与潭边青山相映成趣。

一进大门,是平整宽阔的休闲广场,广场两侧依山势而建的.四座爬山楼,碧瓦白墙,美观别致,供游人餐饮洗浴休闲娱乐。游人至此,可在广场上骑马、坐桥、喂鸽子、坐马车,可在喷泉、石雕、孔雀灯附近观赏拍照,也可在树荫下垂钓、休息。出广场上行百十米,可见14栋豪华典雅的别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草坪上。这里绿树掩映,环境幽雅,有着田园诗一般的迷人风光,是避暑纳凉的理想去处。这里也是电视剧《刘老根》的外景拍摄地,刘老根晨练撞树等不少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五龙山,自然风光清雅秀丽,人文景观历史悠远,早有佛、道两教来此结庐建场,佛爷洞、念佛石、礼拜石等,今日仍在。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的灵峰寺,位于五龙山主峰南麓山腰处,取“头顶五龙,脚踏莲花”之势,当年香火旺盛,至今遗迹犹存。2001年,在灵峰寺原址复建的灵峰禅寺,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阁、藏经阁五重大殿延伸建筑,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佛教寺庙。整座庙宇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布局严谨。其中尤以大雄宝殿最为雄伟壮观,气象庄严。

五龙山又有“天然石雕公园”之称。灵峰寺以上,大大小小的象形石,分布于山山岭岭之中。有的似观音端座,有的似龙吐天浆,有的似金蟾望月,有的似神龟前行;有的像雄狮,有的像小熊,有的像骆驼,有的像猴子......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不禁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慨叹不已。

五龙山是天然植物园,林木丰茂。柞树、栗树、枫树、山核桃树等漫山遍野,天女木兰、大字香、红豆杉、鱼鳞松、紫杉、厚朴等珍贵树种在这里也不罕见。春夏季节,林木繁茂如绿锦铺地,清溪飞瀑似长虹饮涧,景色极为清幽可爱。待到秋风吹过,层林尽染,红叶如火,黄花点金,又是一番迷人景象。即使在冬日,那苍龙负雪的憨态,更觉生动有趣。

五龙山风景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把现代与传统巧妙地融为一炉,把城市园林与自然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道亮丽风景,展开一幅秀美迷人的山水画卷。

寻龙山导游词篇十一

每一天都是新的,但这一天格外新鲜,这一天的早晨,阳光非常温柔,空气非常清晰,我和爸爸、妈妈、弟弟一起开车去天龙山玩。我们在高速路上的时候看见了很多花草树木,有羊蹄甲、榕树、松柏。他们就像士兵一样站在那里欢迎我们。

我们很快就到了天龙山,天龙山的大门,高高的站在那里,庄重而朴素,天龙山这三个大字,头天晚上刚被出初秋的小雨清洗过,在瓦蓝色的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温润又饱满,舒展而有力。

我们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妈妈紧紧的牵着弟弟的手,小弟弟像癞蛤蟆似的蹦蹦跳跳,惹的周围上山的行人哈哈大笑。。当我爬到一半时,我就累的气喘吁吁,汗水不住的从我的额头往下滴,只见一个个游人汗流浃背,脸红得像一个个红苹果。

我们很快就到了山顶,山顶上有一座寺庙,很多人在山顶上烧香祈福。我和弟弟看到了玻璃桥。我们问:“爸爸,爸爸我们可不可以去玩儿玻璃桥?”爸爸说:“可以呀!”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怕,当我走在中间向下一看,所有的树木都在我的脚下,我好像站在天空中,好像要掉下去。我的双腿开始发抖,我不敢迈步。爸爸告诉我:“我们坐一下就不会恐高了”。我坐在桥上看着下面一会儿我就不怕啦!

游完玻璃桥,我们一起在寺庙的门口。分享我们从家里带来的水果拼盘。绿色的提子、粉红色的草莓、粉色的桃子,还有橙子的哈密瓜,看上去五彩缤纷的,可漂亮啦。我拿了根牙签,把一块酸酸的草莓放在弟弟的嘴巴里,他酸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我赶紧给他夹了块苹果,他才甜的咪咪笑。

寻龙山导游词篇十二

二龙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哈尔滨市东50公里处,座落在古城宾州西南。

景区占地25平方公里,一湖碧水,三面环山,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这里既有二龙戏珠、长龙卧波、银峰插翠、碧波唱晚等十大丽景,又有宝岛飞虹、湖面飞鱼等四大奇观。

是消暑、度假、休闲、疗养的好地方,年接待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次。

二龙山风景区属湖泊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

1958年起修建二龙山水库,1974年竣工。

占地4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0平方公里。

库容1.15亿立方米,是一座集旅游服务、渔业生产、城镇供水、防洪、灌溉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库。

景区内,一湖碧水,二龙戏珠,三面环山,四季旅游。

这里既有二龙戏珠、长龙卧波等十大丽景,又有宝岛飞虹、湖面飞鱼等四大奇观,有“哈尔滨东花园”之美誉。

成为哈尔滨市青少年最喜爱的十佳景区之一。

二龙山因景观优美独特,先后有《女篮5号》、《狼行拂晓》、《血溅鸳鸯杯》、《东北王张作霖》、《都市没有地平线》等10余部影视片在这里拍摄,并且留下了侯宝林、李默然、林依伦、苗立杰等名人的身影。

二龙山风景区是黑龙江省地质遗迹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有各类游乐项目40多个,尤以滑雪、滑草、滑道、溜索、攀岩、滑翔机及冰上娱乐项目等深受游客喜爱。

二龙山龙珠滑雪场是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3s级旅游滑雪场之一,有9条雪道和三座大型初级滑雪场。

可同时接待3000人滑雪。

先后承办了历届“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以及全国第十届冬季运动会、世界杯自由式滑雪比赛等大型活动。

主要景点有二龙戏珠、长龙卧波、白楼承旭、碧波唱晚、银峰插翠、松涛春晓、双榆古井、五花草塘、翠岭清音、碧水微岚等。

二龙湖盛产多种鱼虾,其中银鱼为水中人参,二龙湖鲢鱼更是闻名省内外。

二龙山交通便捷,距哈市54公里,驱车从哈市出发,距同三公路宾州出口6公里,沿同三公路40分钟即到,并与221国道为邻;或在三棵树客运站乘开往宾县的班车,一小时便可抵达风光旖旎的二龙山风景区。

滑雪场有室外娱乐项目30多个,包括雪地摩托、雪地越野车、冰滑梯、马拉雪橇、观光索道、滑道、高空溜索、人工攀岩、水上摩托、豪华游艇、豪华快艇、网球场、匹特搏彩弹射击场、夜总会、洗澡中心等,建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滑草场和滑草车场。

寻龙山导游词篇十三

大家看这块石头,这就是传说中赫赫有名的东坡石床。苏东坡酷爱旅游,又喜欢喝酒,但酒量不大,常常几杯酒下肚,就醉了。“醉中走上黄茅冈”,便是其中的一次。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十七日,苏东坡和他的好友在张天骥处饮酒作诗。此时,正值苏东坡率领徐州军民取得抗洪胜利不久,心情舒畅,不觉就多喝了两杯。酒后忽起游兴,就约几个朋友一起登云龙山。醉意朦胧的苏东坡走到冈头时,就不胜酒力,只好仰卧在一块较为平整巨石上休息。路人瞧见,禁不住拍手大笑:太守醉了!此情此景,激发了苏东坡的诗兴。他出口成章,吟诗一首:

醉中走上黄茅冈,

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

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

路人举首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这石头,于是就成了苏东坡在徐州的一处遗迹。

东坡石床长3.3米,宽1.3米,其貌不扬,但因为有了这个传说,而变得不平凡起来。

大家看看苏轼的雕像,端着酒杯,望天而坐,尽显豪迈之气。

爱旅游的人能长寿。苏轼那个年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苏轼体弱多病,又屡遭贬官,但最终还是活到66岁,当时也算是长寿了,这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对旅游的热爱。希望大家工作之余,能多出来走走,大李在这里祝各位健康长寿。

寻龙山导游词篇十四

江苏省风景名胜区。位于徐州市南郊和平路南,面积91?9公顷。云龙山原名石佛山,海拔142米,长约3公里,大小山峰9座。因峰峦起伏,状如游龙,山上常有云气环绕而得名。山北麓巨石上有明万历十四年(1586)莫与齐手书的“云龙山”石刻大字。

山上苍松翠柏、蓊郁蔽日,殿宇亭台,掩映其间。其首节山离城南门近在咫尺,便于登临,很久以前就成了游览胜地。北宋文学家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为其好友张天骥的放鹤亭而作的《放鹤亭记》,描写了云龙山的壮丽景色。

云龙山植被以侧柏为主,文物古迹主要集中在首节山上,山巅有放鹤亭、饮鹤泉、招鹤亭、船厅、碑廊等。山东麓有兴化寺、唐宋摩崖石刻、清代山西会馆等。山西坡有大士岩、五十三参、试衣亭、送晖亭、白鹿洞、云龙书院遗址、半山亭等。黄茅岗上乾隆皇帝御书的“黄茅岗”和东坡石床及明清石刻作品峭立于绝壁之上。

山北麓有山门牌坊、津浦铁路员工抗战殉难烈士亭等。在第二节山上,是幽静的'怡然亭。第三节山上是新建的二层观景台,凭栏远眺,古城美景尽收眼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