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3:54:57 页码:7
2023年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通用9篇)
2023-11-20 23:54:57    小编:zdfb

梦想是生活的动力,它给予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注意总结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这里整理了一些成功人士的自我总结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提升个人能力。

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篇一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校三年二班进行本课的教学活动后,我有很多收获,下面做以反思:

教学过程中第一个探究环节是认识吨,掌握1吨=1000千克这个公式。我认为这个环节虽然是重点,但难度很小,所以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堂效果符合我的预想,学生用大约3分钟的时间掌握了这两个知识点。我想原因有二:一是知识本身难度很小,二是以前学的米和千米是千进制,上节课学的'千克和克也是千进制,形成了良性知识迁移。

第二个探究环节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1吨有多重。教材用了四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我没有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不能直观、形象的认识,因为学生没有亲眼看见自己身边1吨重的物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原来设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讨论一下什么物体重大约1吨。后来想不行,没法验证,1吨重的物体不像1千克的可以称。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想到可以创新性地采用大合作的形式。即用一个学生的大约体重是40千克,来算一算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1吨,把这群人展示出来让学生看一看1吨到底有多重。实际教学中效果非常好,学生对次非常感兴趣,并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延伸环节中的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是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素材。我相应地加入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加油呀!的思想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存在问题。

1、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

2、运用教学语言不够熟练。

改进措施。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在本节课未能充分进行的环节移到练习课上加以延伸。尤其利用体重表找出体重大约1吨的同学们的环节,应多找几组同学,使学生充分感知。

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

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篇二

《1吨有多重》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内容。“吨”这个质量单位非常抽象。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吨”还缺乏认识,而且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同时也不像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一样能直接进行感受。因此如何让学生建立“吨”的质量概念,充分认识并感受1吨有多重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载体,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提一提,估一估,抱一抱,算一算,想一想等多种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吨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想像、感悟1吨、建立1吨有多重的质量概念。

2.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学习数学,在游戏中体验感受“1吨”有多重。如课伊始的动物们玩翘翘板游戏,从中感受小象很重。再通过猜一猜、称一称小象有多重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产生吨这个质量单位的必要性。为了让学生增强对“1吨”的认识和体验,课中创设了大力士的比赛及抱一抱的游戏。

3.学习方法有机渗透。

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吨”的体验和感受,还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新知的探索学习中,以估计、推算、想象这三种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分别以1袋10千克的大米、1个25千克的孩子、1位50千克的老师为标准,让学生通过估计并进行实际操作提一提或抱一抱等活动,再进行推算得到1吨=1000千克,最后通过想象不断丰富已有的表象,充分认识并感受1吨有多重。而且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回顾梳理学习过程,了解学习方法。以及在填合适的单位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比较”的方法。

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总之,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注意渗透节约粮食和提高安全意识的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着不足,如由于时间关系,孩子的发言积极性很高,却不敢让孩子多畅所欲言。再者,可能孩子的生活经验比较缺乏或是对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一头牛有250,还不能正确的作出判断,这也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遗憾。

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过程中第一个探究环节是认识吨,掌握1吨=1000千克这个公式。我认为这个环节虽然是重点,但难度很小,所以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堂效果符合我的预想,学生用大约3分钟的时间掌握了这两个知识点。我想原因有二:一是知识本身难度很小,二是以前学的米和千米是千进制,上节课学的千克和克也是千进制,形成了良性知识迁移。

第二个探究环节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1吨有多重。教材用了四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我没有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不能直观、形象的认识,因为学生没有亲眼看见自己身边1吨重的物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原来设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讨论一下什么物体重大约1吨。后来想不行,没法验证,1吨重的物体不像1千克的可以称。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想到可以创新性地采用大合作的形式。即用一个学生的大约体重是40千克,来算一算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1吨,把这群人展示出来让学生看一看1吨到底有多重。实际教学中效果非常好,学生对次非常感兴趣,并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延伸环节中的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是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素材。我相应地加入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加油呀!的思想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存在问题。

1、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

2、运用教学语言不够熟练。

改进措施。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在本节课未能充分进行的环节移到练习课上加以延伸。尤其利用体重表找出体重大约1吨的同学们的环节,应多找几组同学,使学生充分感知。

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

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完后,我注意到这两个环节上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比较集中。这说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环节,他们通过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但是,我也反思到在环节一上,有些力气小的学生没有充分体验到20千克的重量,而且环节一的20千克与环节二的25千克差别不大,有重复之感,很难说学生的体验有多明显。我想,环节一如果改为用5升的色拉油(重5千克),多准备几瓶这样的色拉油,让学生两手拎一拎,看看各种学生拎起的不同瓶数后,再引入多少瓶这样的色拉油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时,效果会更好。而且,这样的处理后环节一和环节二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既能节省教学时间,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具的有效性,突破教学难点。

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篇五

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接着让学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25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上述“吨的认识”教学片断中,当学生主动感悟出1吨有多重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你觉得怎样?绝大部分学生均回答“不可能搬得动”。但有一个男孩说:“我想我能”,面对这件预先没有料到的“意外事件”。我让那个“固执已见”的学生来背班上最重的同学并说感受,进一步引导,如果20个这样身材的同学大约重1吨,让你去背,你觉得怎样?这男孩的回答是:“肯定把我压扁”。并难为情地说:“老师,1吨的大米我想我应该是搬不动的,太重了”。这男孩在体验中被说服了。

课堂是学习的平台,也是学生展示的平台,在教学中,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

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篇六

“吨的认识”是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知识。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1千克=1000克的进率也比较清楚。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参照。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100千克的图片加以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教学,学生虽然能了解1吨有多重,但显然缺少了体验和感悟过程,很难说他们真正弄懂了1吨的重量有多重?要解决这一难点,就要设计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给学生一定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的重量。

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篇七

3月30日—31日,我有幸参加了春xx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共听了四节《1吨有多重》,每节课都各具特色、亮点不断、精彩纷呈。下面就这次听《1吨有多重》,谈谈自己的收获。

“吨”这个质量单位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无法直接体验,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而这4位参赛老师,经过巧妙的设计,利用简单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对比、想象等方法来感受1吨的重量,从学生的表现来看,都在课堂中收获颇多,并对“吨”有较深该的认识。

第一节施老师执教,借助《曹冲称象》的故事,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吨”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提供大象、轮船、大石头、桥承重4个实例,让学生从感官上感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很大。通过掂1千克沙袋、提5千克沙袋、猜25千克的大米,让学生从感受上来体验轻重对身体的不同压力。借用数25千克大米的大袋来认识的1吨的具体数量。变式练习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点亮,在“填上合适的单位”时,一条鱼约1000(),当学生回答后又把题目变成:一条鱼约1(),让学生体会数量与单位关系。

第二节庄老师执教,复习前知识“克、千克”,从“非洲象约重()千克”的问题入手,猜一猜,学生猜的数字都很大。接而又出现“蓝鲸重约50000千克、恐龙重约150000千克、货轮载重1000000千克”让学生进行观察数字,发现数字很大,激发学生学习更大质量单位的欲望。通过提大米、抱大米体验10千克的重量,借助认识1吨有100袋10千克的大米。认识“1吨”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多少什么物品可以拼成1吨”。学生说,16个鸡蛋约1千克,16000个鸡蛋约1吨;1个桌子重约5千克,200个桌子约1吨……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原认知物品的重量进行重组,更深一步让学生体会到1吨的重量。最后,回归课前问题,大象、蓝鲸、恐龙及货货轮载重要用“吨”作单位更简便。

第三节吴老师执教,本课借用“小象称重”的故事,从称坏了,让学生对更大单位的需求,顺势引出“吨”这个新的质量单位。让学生说说对“吨”的已有认识,说明吴老师注重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所以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接着让学生说说关于“吨”还想知道什么?根据的学生的问题确立本课学习的内容“1吨有多重”。新授课时,组织学生提米袋,数米袋认识1吨的重量,接着学生抱一抱同学,推算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计约1吨,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1吨的重量。接着提供很多生活素材加深学生对吨的认识。最后用“你知道吗?”介绍不同的质量单位拓展学生的知识。

第四节吴老师执教,课前游戏“比我轻的请拍手”,这个游戏不仅是对自己体重的认识,还能了解同学的体重,考验学生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身高与体型来判断体重,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充分准备。本课导入简洁,从一杯米到一袋米简单复习“克、千克”,猜一卡车大米()千克,让学生说很多很多。让学生在描述数字的时候,发现千克不够用,要用吨。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对“吨”的认识很模糊,以及“吨”的强烈求知欲。自然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是“1号有多重”。吴老师通过组织学生提提5千克的大米,抱抱25千克的大米来体验重量。巧妙借用“地磅”称大批量的大米,教学1吨=1000千克,有40袋25千克的大米的。让学生想象抱1、2、3、……40袋的不同感受,体会1吨的重量。自然引出1吨的物品需要用车运输,这对于学生以后在判断质量单位有很大的帮助。

这四节课看似各不相同,但是执教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充分了解学情,挖掘教材内涵,从生活入手,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提供最直接的掂物活动,从少到多,从轻到重,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体验到间接体验。学生在随着课堂的推进,对吨的认知不断加深,学习效果显著。

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篇八

《1吨有多重》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内容。“吨”这个质量单位非常抽象。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吨”还缺乏认识,而且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同时也不像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一样能直接进行感受。因此如何让学生建立“吨”的质量概念,充分认识并感受1吨有多重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载体,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提一提,估一估,抱一抱,算一算,想一想等多种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吨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想像、感悟1吨、建立1吨有多重的质量概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学习数学,在游戏中体验感受“1吨”有多重。如课伊始的动物们玩翘翘板游戏,从中感受小象很重。再通过猜一猜、称一称小象有多重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产生吨这个质量单位的必要性。为了让学生增强对“1吨”的认识和体验,课中创设了大力士的比赛及抱一抱的游戏。

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吨”的体验和感受,还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新知的探索学习中,以估计、推算、想象这三种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分别以1袋10千克的大米、1个25千克的孩子、1位50千克的老师为标准,让学生通过估计并进行实际操作提一提或抱一抱等活动,再进行推算得到1吨=1000千克,最后通过想象不断丰富已有的表象,充分认识并感受1吨有多重。而且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回顾梳理学习过程,了解学习方法。以及在填合适的单位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比较”的方法。

总之,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注意渗透节约粮食和提高安全意识的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着不足,如由于时间关系,孩子的发言积极性很高,却不敢让孩子多畅所欲言。再者,可能孩子的生活经验比较缺乏或是对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一头牛有250(),还不能正确的作出判断,这也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遗憾。

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篇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对实际物体感性操作,才能建立物体质量概念,体验1千克和1克有多重。

在处理教学环节比较清楚,过度自然。如教学1千克结束之后,这时用1枚1角硬币放到台秤上称重,指示针针没有动,老师问:是不是,它没有质量了呢?学生马上说1枚1角硬币它也有质量,只是很轻。教学自然引导学生学习“克”的概念教学。

了解千克、克这一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教学“1千克”概念时选择标准材料显得非常重要,而且是否必要。课前我准备了2瓶各500克重的自灌的矿泉水,5只重1千克的苹果。我调查市场上的食盐是每袋350克,没有多方调查,我就让学生带3袋食盐,可是学生带的食盐每袋质量多少不一,有的每袋300克,也有的350克、400克、450克。学生通过掂一掂,如再称重时3袋350克食盐重台秤上显示数是1050克,老师也没有及时调整多余的50克。学生对1千克概念形不成标准模式。

在教学不足之处如何留下作业时间和空间。练习是应该用什么方式如何指导学生?例如:掂一掂,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约有多重?再称一称。教学时,教师没有对学生估计不足。学生有说500克,600克,1千克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掂一掂1瓶500克矿泉水与一本字典。思考两个谁轻谁重?然后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约有多重?这样有的放矢。学生就可以估计出一本字典约300克等数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