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幼儿学数学启蒙课堂(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8:57:49 页码:9
最新幼儿学数学启蒙课堂(汇总11篇)
2023-11-20 18:57:49    小编:zdfb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和探索许多不同的领域。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整理和归纳材料,避免碎片化的描述。喜欢总结的朋友们不要错过这些精彩的总结范例!

幼儿学数学启蒙课堂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课程资源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

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

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

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3.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4.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

(出示直角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

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

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幼儿学数学启蒙课堂篇二

教学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教学准备: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朋友》。

教学过程:

一、引出数字“0”

1、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5)。

2、第6只篮子内放有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讨论。

1、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录像,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复习0-10的排序。

2、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有益的学习经验: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幼儿学数学启蒙课堂篇三

设计思路:

看电影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但适合幼儿观看的电影不多,所以孩子们偶尔去看电影也只是跟从着父母,对看电影的经验还是比较粗浅的,不理解电影票上的秘密,看电影坐哪个位置,大部分孩子的经验是模糊的。

特技教师徐苗郎说:“数活动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怎么样让孩子运用这种数经验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并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提升数的运用能力,于是,我设计了“看电影”的活动。

内容与要求:

1、通过看电影找座位活动,理解电影票上的数字含义,学习用数交集的方法,对号入座。

2、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数问题,丰富生活经验,感受数游戏的乐趣。材料与环境创设:

多媒体课件;教室布置电影院场景;电影票20张;抽号箱及座位号。

指导要点:

一、价值取向:了解看电影的生活常识。

1、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看电影常识:

(1)今天天气真好,大头儿子打电话约大耳朵图图一起去看电影。

(2)他俩来到电影院,已经是几点了?(9:30)。

(3)今天电影院播放哪几部电影啊?观察播映表。

他俩不想等太久,所以想看离9:30最近的那部电影。

大家一起帮忙找找哪部电影离9:30最近。(10点播放的喜羊羊与灰太狼)。

(4)他俩买了2张电影票。座位号写在哪儿啊?谁知道?

(5)*大头儿子的座位号是:第3排6座。谁帮他去找到座位。

*图图的座位是两道算式题:第6-4排9-5座。

算对了答案才能知道几排几座,找对座位。请一幼儿算出答案,并找到座位。

二、价值取向:模拟游戏,提升看电影的生活经验。

1、今天免费看电影,你们想不想去看啊?但是这些票子上的座位号有点奇怪:有的是加法算式题,有的是减法算式题,还有的就是单个的数字。只有坐对座位的小朋友才可以在下个抽奖活动中得到奖品。(幼儿自己伸手在箱子内抽票、算出答案、入场、对号入座)。

(1)老师提示幼儿:对号入座。

(2)验证游戏:

今天电影院举行抽号中奖活动,被抽到座位号的观众可以得到一个奖品;

如果你坐错了座位,与抽到的座位号码不一样,那就请你重新对号入座。

(3)结束:

今天我们学会了去电影院看电影找座位的方法,这样看电影的人再多,也不会拥挤,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

好不好?播放一小段《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现在我们休息一会儿,等会儿继续再看。

幼儿学数学启蒙课堂篇四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会向左和右数物体个数。

2、知道参照物的不同,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感知自身的左右。

1、区别左右。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喔,这么多小朋友举起了手,那你们知道举手的这只手是——(右手)。

小结:对呀,左手,右手是我们身上的一对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

2、找一找。

教师:想一想,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象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

3、游戏。

教师:刚才小朋友找的又快又好,现在老师要请我们身上的这些好朋友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我说你说你做”我们来试试。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反应最快。

教师:来,来,来,举起你的右手来。幼儿:我的右手举起来。(逐一进行:举起左手,拍拍右腿,摸摸左耳,增加难度: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右腿等等。

4、巩固熟悉左右。

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有什么?或者坐着谁?右边呢?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

二、探索交流,熟悉左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教师:有5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五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

1、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

2、从左边数起,第3个是谁?

3、从右边数起,第4个是谁?

4、小猫排在第几个?(可以从左,也可以从右看)。

5、小鸟在哪一边?追问: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练说:小鸟在()的左边,在()的右边。

6、总结:我们看的标准不同,左右方向也不同,比如,举例说明。

7、练说:我在谁的右边,在谁的左边。

三、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左右。想想,我们上下楼梯要靠()边走,那等会老师带小朋友去散步的时候,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到做到。

1、整队。

2、听口令:向左转,向右转。向左走三步,向右走三步。

3、换个方向,认识左边和右边。

4、走楼梯,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靠右走。

幼儿学数学启蒙课堂篇五

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实物化”,即给幼儿提供一套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这些物化的教具为儿童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学习数学。

例如,用一个积木表示“1”,而将十个积木摞在一起的长方形表示“10”,用十个积木平铺成一个正方形表示“100”,用十块积木垒成立方体块表示“1000”,非常形象地表示出数字之间的关系。

给幼儿一个数如“2352”,要他拿出相应的金色珠,他就会拿出2个立方体,3个正方形,5个长方形,2个积木。在类似玩玩具的操作中感知数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一个5、6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

因为有实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化难为简了。那么,幼儿能够轻轻松松的掌握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是不是也变的容易起来了。

以10为单位,一次就呈现给幼儿一组连续数。例如,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不是先让幼儿认识“1”然后“2”再到“10”,而是一次性地将数棒1—10全部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看到的是一组连续数。

幼儿在摆弄这些数棒时,从短到长排列就会理解1—10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来操作教具一百数字板,达到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排列规律就不难了。

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引导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以具体形象的教具为中介。学习加减法之前,先学习十进制,即首先引导孩子认识个、十、百和千的名称及含义,然后再学习逢九进一的原理,之后才开始学习加法。

而此时的加法教学不再是如传统的那样只局限于10以内,而是实物一下就可以扩大到9999以内的所有加法了。因为无论加数多大,被加数多大,原理都是一样的。

幼儿通过实物很直观的就能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已经有数位关系和交换规律的经验的基础上,再来做大数目的加法已经不再是难事了。

根据孩子发展的阶段来说,幼儿的数学教育应该是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在进行数学教育之前先进行感觉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排序、对应、分类等数前学习。

让他们在知道数量以前,先掌握未被数值化的量{即:没有单位的大小、宽窄、长度、多少等},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幼儿通过操作实物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和粗细的'渐次性识别。

幼儿由不断地接触“被具体化的抽象”,而了解事物属性的本质,并对迅速辨别同种属性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环境对幼儿数学教育能力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这里的环境包括现实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情景问题以及幼儿的操作材料。

现实的生活环境指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每个活动目标都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如让幼儿在做“分蛋糕”的游戏中感受等分的概念,用给几个同学平均分苹果的方式感受除法的初步意义。

幼儿通过给积木大小排序,发现若从高到矮排,前边的一个会挡住后边的一个,因此在教室里分配座位,应该矮个子在前,高个子在后,这样前边的人就不会挡住后边人的视线。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只有有心,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借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沐浴在数学的阳光下,那么数学思维、数学素养、数学认知发展将统统迎刃而解不是嘛。

玩,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我们专注3-10岁儿童思维数学教育,让孩子在充满趣味的玩耍与团队游戏中充分地、积极地思考,逐步构建逻辑思维、分析推理以及创意思考能力,领会数学世界的奥妙的同时,锻炼孩子的清晰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建立自信。轻松玩转数学,受益一生。

幼儿学数学启蒙课堂篇六

中国第一个小学奥数班的孙路弘老师说:“对于数学启蒙,与孩子关系最紧密的妈妈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处处有数学,父母需要稍微留意并加以利用。父母可以在吃饭之前问孩子:我们家里有四个人,那我们要准备多少双筷子呢?或是,在吃水果的时候,请孩子比较一下,菠萝和梨子哪个高,哪个矮。

这个过程主要启发孩子主动去思考,让孩子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用扑克牌等带有抽象性的事物,对孩子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

当孩子进入前运算阶段,父母便可以给孩子进行适当的思维训练。

孩子最熟悉且感兴趣的思维训练的教具,当属扑克牌或模拟商店。

根据扑克牌上的点数与对应的数字,父母可以带孩子做很多游戏。

比较大小游戏:

父母和孩子平分一副扑克牌,然后,各自同时翻出一张牌,来进行比较大小,数字大一点的就赢得对方一张牌。

10以内的加法:

10以内的减法:

10以内的分解:把10以内的带点数的扑克冲上,请孩子找出,哪两张扑克的点数加起来等于10或是9等。

另外,模拟商店游戏,在让孩子收钱找零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去思考,锻炼他们的加减运算能力。

(3)鼓励孩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父母可以请孩子把玩具分类放回盒子里,或是让孩子在各种颜色的拖鞋中,找到颜色一样的拖鞋进行配对等。

孩子解决的实际问题越多,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越强。

幼儿学数学启蒙课堂篇七

设计意图:。

这个故事运用夸张的文学手法,会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在故事当中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故事中,美妙动听的音乐竟然改变了狐狸和狮子凶恶的本性,学生通过看图讲故事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萌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能够看图讲成简单的小故事。

2、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要来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倒数五个数,欢迎它的到来好吗?(师幼一起倒数迎接小松鼠的出现)。

二、播放课件,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让幼儿猜测讲述。

师:瞧!它是谁呀?它手里抱的是什么?大家来猜一猜,小松鼠抱个梨会什么呢?

2、出示第一幅图的下半部分,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小松鼠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

师:小松鼠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松鼠用梨子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好吗?(点击响音乐,音符随音乐的节奏缓慢出现)音乐好听吗?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这美妙的音乐传到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幼儿讲述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的变化。

4、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音乐。

5、出示第四幅图上半部分,让幼儿观察讲述。

师:瞧!它们拿梨籽做什么了?

6、出示第四幅图下半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他们看到梨树上结了这么多梨子,又会怎么做呢?

7、出示第五幅图,让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师:都有谁在拉小提琴?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拉小提琴,森林里会怎么样?

三、完整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了一把梨子小提琴,你们想不想也得到一把梨子小提琴呀?今天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老师也会送你一把梨子小提琴。

1、分组练习给同伴讲故事。

2、每组请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

3、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只要幼儿起的名字适合故事内容,就让幼儿用自己起的故事名字来讲。

4、请个别幼儿在小提琴音乐的伴奏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注意提醒幼儿先讲出故事名字。

四、欣赏小提琴演奏,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制的梨子小提琴,跟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内容,体验和感受故事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和幼儿一起欣赏用小提琴演奏的名曲,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自我评析:

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把评析与激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预想后果时的提问,对孩子思维起到了点拨的作用,点在了孩子思维的生长点上,让每个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课件的播放,把讲述难度大的图片分成两部分出示,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当所有图片出示后,要求幼儿讲述,我采用同伴互相讲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活动时间短,而要讲述的人数多这一矛盾。幼儿在分组讨论讲述的时候,人人都可以开口讲,参与讨论,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既可以照顾个别幼儿,又可以面向全体。并且教师通过奖励方式激发幼儿讲述的热情。等到最后分组派代表讲述的时候,代表的讲述已经是全组幼儿智慧的综合了。这样做,每个幼儿都有讲话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幼儿的需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的内容讲得很丰富,完整,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讲得很简短,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幼儿学数学启蒙课堂篇八

2岁的时候,多多能从1数到10,但是如果你让他数数看1个小手有几根手指,他就傻了。幼儿园的宝宝就能够把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对应起来了,并且能够熟练的数数。

02.会比较大小。

比较固体物体的大小,能区分最大最小更大更小的概念。

03.会比较轻重。

比较物体的轻重,能区分最轻最重更轻更重的概念。

04.会比较长短。

比较物体的长短,能区分最长最短更长更短的概念。

05.会比较多少。

培养孩子的数感,能够从数量判断多少。结合数量的概念,能理解数字9比数字3更大。

06.认识形状。

能说出平面几何图片的形状及特征: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

07.方位概念。

知道上下左右,前后里外。并且能将位置进行对应。

08.学习按照物体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就是按照物体的同一个特点,将他们归类在一起。通过孩子的观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类,并且能表达,为什么这么分类。引导孩子可以自创分类的特点,然后进行分类。

09.配对和匹配。

通过观察物体的属性,将物体进行匹配。比如相同的袜子配配对。或者按照物体的花纹,形状,颜色,数量,大小和种类等属性将物体进行匹配。

10.学习按照物体的某个特征,进行规律排序。

规律是事物之间存在的`逻辑。让孩子通过观察一组事物的排列方式,能够自己归纳出其排列的规律,并且能够说出下一个事物是什么。

11.能区分2d和3d。

通过眼睛的观察和手的触摸,能够感知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培养孩子的空间感。

12.了解对称。

了解对称的概念,能够区分平面图形或者生活中的物体是否是对称的。

13.理解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什么事情都有发生的先后顺序。帮助孩子了解首先,其次,最后的概念。比如:早上起床,先要刷牙,然后洗脸,最后吃早饭。又比如:“先有一颗种子,然后埋到土里会发芽,然后小苗会变成熟,最后会开花结果。”

14.时间概念。

对钟表有概念,能区分时针和分针。孩子能读懂整点和半点,并理解某些时间点的含义。比如早上7点是起床时间,中午12点是午饭时间,晚上8点准备洗漱睡觉。

15.通过数阵图,能够数到100。

了解数阵,借助数阵帮助宝宝观察1-100的位置和规律,并且能够从1数到100。

16.10以内的加法计算。

借助工具,能将2个或2个以上的数量进行加法计算,获得一个新的总数量。

17.测量概念。

了解测量的不同维度,比如长度,高度,和重量等。会借助测量工具例如尺子或者乐高块来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短。

18.认识钱币。

教孩子认识钱币,能够区分简单的钱币面值,例如1元,10元,100元。

幼儿学数学启蒙课堂篇九

多多正在放风筝,有几朵云围着风筝飘来飘去,可是几朵云却远远地躲在一边。他有什么不一样呢?噢,他是黑色的,而其他的云都是白色的。

白云们快乐地飘着,可小乌云看起来很不高兴,就要哭了。多多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不高兴呢?”“呜呜;呜……”小乌云忍不住哭了起来,“我找不到妈妈了。”

小乌云这一哭,就下起雨来,把多多浑身上下都浇湿了。小乌云跟着多多飘啊飘,多多身上就被雨水浇啊浇。多多决定带着小乌云去找他的妈妈。

小乌云的妈妈在树林里吗?没有。可是大树们雨水的滋润,兴奋地摇摆着。

小乌云的妈妈在草丛里吗?也没有。可是小草们喝足了雨水,腰杆儿挺得直直的,快乐地唱起了歌。

小乌云的妈妈在花丛里吗?还是没有。可是花儿们被雨水淋得水灵灵的,每张脸都笑得那么甜。

找不到妈妈,小乌云就不停地哭,雨也就一直下。

“够了够了,不能再哭了!”大树们使劲儿地摆着手。

“够了够了,我们喝水喝得胀大了肚子!”小草们大叫起来。

“够了够了,我们的花裙子要被浇烂了!”花儿们着急地摇着头。

可是小乌云还没有找到妈妈呢,他想不哭,却停不下来。

这时,从远远的天空飘过来一朵大大的乌云,她急急忙忙地飘着,看起来是有什么急事。看到大乌云,小乌云高兴得喊起来:“妈妈,妈妈,我可找到您啦!”大乌云和小乌云拥抱在一起,笑啊笑啊,一直笑到乌云变成了白云。然后,大白云和小白云高高兴兴地飘走了。

雨停了,花草树木笑了,多多也笑了。

幼儿学数学启蒙课堂篇十

宝宝学到的数学基础知识是指出物体的形状,做个小的游戏,让宝宝指出物体的形状;也可以和宝宝一起来数数,简单又有趣的数字游戏就是借用手指或脚趾从1数到10,爸爸妈妈也可以唱数数的歌谣给宝宝听。

教宝宝学会比较。

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具体的表现就是比较。比如说告诉宝宝,妈妈比爸爸低,妈妈比宝宝高,西瓜比橘子大,4颗糖比3颗糖多等。

教宝宝学会分类。

教会孩子按他自己的理解能力将玩具分类,比如把他的玩具小火车和小飞机分开,然后数数每样有多少个。

幼儿学数学启蒙课堂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双”、“一对”的含义。

难点:能准确将物品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向幼儿简单介绍"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__”或“一对__”。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六)幼儿完成操作练习。

1、老师还要请小朋友帮个忙,帮什么忙呢?你们看看,老师这有张图卡涂卡上有很多鞋子、手套、袜子,但它们都不是一双一双的在一起,我要请你们把它们一双一双整整齐齐的用固体胶粘到这三个篮子里,你们仔细看看,鞋子、手套、袜子分别应放进什么颜色的篮子里。

3、好!宝宝们轻轻地搬椅子坐过去,我看看哪组的宝宝完成得又快又好。

4、简单讲解每组作业。

活动反思:

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__”或“一对__”。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