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6:28:14 页码:14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汇总14篇)
2023-11-12 16:28:14    小编:zdfb

科技总结有助于发现和总结科技创新的规律,进而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良好的总结应具备简明扼要、准确全面的特点,能够准确传达出所总结的信息。总结范文的分享,可以促进我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一

虽然mike一上来用一句话就概括完《定位》:讲述心理学常识——人由此及彼的偏见。之后就再也没聊书的内容,但他却以精巧细致的解析,加上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趣闻,完美诠释了“定位”如何应用在当下互联网商业里。

《定位》这本书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来解释一个道理:人们的思维定势是很难改变的,而一开始种下的理念几乎不会主动替换。成功的新兴公司所能寻找的就是在人们不断变化增长的需求里抢先挖掘占领一片新领土,而不是以同样的发展方式和原来的领先者正面对抗。即使是老二,而得有不一样的发展模式,完全照抄第一名基本必死。当然,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领先者有时也会糊涂,而商业环境变化太快会让整个局势不断逆转——所以书里有不少增补的地方,是作者出来给自己打脸,承认当年的“预测“错了。但大体上,这个理论还是挺实在的。

这就是商业上的基本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里去——定位就是在解决一个公司作为独立个体所需要思考的哲学问题。当然,比自然人思考更加实际一点的就是:公司思考这些问题,有个必须的检验指标:生存下去。自然人可以在忙里偷闲想这些问题打发时间,如果这些问题有答案,那么人就可以容光焕发地打好鸡血应对眼前的苟且;如果没有答案,人也可以萎靡不振地混下去等待诗的远方。但公司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生存单位,思考这些问题只有一个目的:如何在当前的环境里找到生存发展资源。以前很多公司无论地域还是行业内都是在很小的范围,而互联网所带来的连接/互动/协同(引自mike的ppt)正在渗透和打破这个“范围“。在不同的地域或者领域里,波及的速度和进度会不一样,但这个趋势无可避免。在国内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下,本土互联网商业非常给力。

对于个人来说,思考哲学问题也越来越现实——随着多样化的发展,群体划分也越来越细,随着我们身上的社会属性逐渐增强,自然人越来越像个公司。当我们思考这些哲学问题的时候,很难再像古人躲在被遗忘的清静角落,让脑袋一日千里地奔袭——现在我们更多地是走向即时表达与互动。而公司也不能再用一种模式吃天下,企业文化越有人性的公司,生存能力也越强——那些看似务虚的无用之事,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二

有人说:“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籍,首选《定位》。”

定位--改观了人类“满足需求”的旧有营销认识,开创了“胜出竞争”的营销之道。

总序。

1.三次生产力革命:

(1)特勒“科学管理”——“更聪明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者的生产力。

(2)德鲁克“管理”——通过管理来提高组织的生产力。

(3)特劳特“定位”——通过“定位”这一新的生产工具,大幅提升品牌生产力。

2.定位四步法。

(1)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过多的选择、有限的心智,决定了经营方式已从顾客导向转向了竞争导向。)。

(2)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的蕴含的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3)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4)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3.品牌成主体、夺取“心智资源”、定位激发品牌生产力、定位提升运营绩效、定位客观存在、所有组织都需要定位。

引言。

1.沟通本身就是问题。

2.定位是一种观念,它改变了广告的本质。这一观念如此简单,以致人们很难了解其功效之强大。

3.定位的最新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心智中与众不同。

第一章到底何为定位。

1.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2.就创造而言,去创造某张未存在于心中的事物,即使是有可能,也一定是日益困难的。

3.我们还不明白“太多”的真正含义。比如一家中型超市如今已拥有四万个存货单位(sku)。

4.传播过度的社会。人均200美元是基于广义的广告概念得出的。如果你只计算“传媒开支”的话,1972年的实际数字是人均110美元左右。而今天,这一数字已达到880美元。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而且没有情况好转的迹象。

5.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一言以蔽之,就是“定位”。

6.过度简化的心智。不要试图改变人类的心智是定位理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人的唯一防卫力量就是过度简化的心智。

7.简化信息这个定位观念又进一步发展成我们“一次占领心智”的理论。例如,沃尔沃用的是“安全”一次,宝马用的是“驾驶”,联邦快递是“隔夜到达”,佳洁士是“防蛀”。

8.尽量简化信息。传播和建筑一样,越简洁越好。你一定要“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的心智;你一定要抛弃意义含糊,模棱两可的语词,要简化信息;如果想给人留下长久的印象,就要再简化些。依靠传播为生的人,都知道尽量简化的必要。

9.真理与之无关。重要的是人们心智中已存在的认知。定位思想的本质在于,把认知当成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认知,并在顾客心智中建立想要的“位置”。我们后来称这种方法为“由外而内”的思维。

10.把焦点集中于潜在顾客而非产品,你就简化了选择过程,也学到了原则与观念,这有助于你大幅提高传播效率。

11.“顾客永远是对的。”言外之意就是,销售者或传播者永远是错的。接受“传播者是错的,接受方是对的”的想法可能有些愤世嫉俗。但如果你想让你的信息被别人衷心接受,你确实别无选择。

第二章心智备受骚扰。

1.在传播上,多则是少。我们过度使用传播解决大量商业及社会问题,因而阻塞了我们的传播渠道,以至于只有极少量的信息能够通过,而且所通过的还不是最重要的信息。

2.传播渠道阻塞。在过去的里,最引人注目的进步之一是营销思想在全世界普及。许多发达国家的广告量正在接近美国。如今美国的广告量不及世界总量的1/3.新出现的媒体哪一种也不能取代现有的媒体,但它却改变和改造了原先的媒体。电台广播过去是一种娱乐性媒体,如今则成了新闻、音乐和谈话媒体。仅休斯敦一座城市就有185个频道。美国现在拥有12458座电台,却仍然没有迹象表明,传播对心智的这种骚扰今后不会愈演愈烈。《纽约时报》周日版的字数如今仍然在50万字上下。通往心智的道路上,交通阻塞、引擎过热,火气和温度正在同时上升。

3.布朗、康纳利和雪弗兰。要想让信息穿越层层屏障,抵达潜在客户的心智,你必须用一种尽量简单的方法。

4.媒体爆炸。信息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为传播而发明了太多的媒体。广告量如此急剧增加的后果之一是:作为营销的手段,广告作用降低,公关作用增强。美国广告联合会最近在1800名高级经理中就企业各项职能的重要性所开展的一次调查表明,公关比广告更为重要。

5.产品爆炸。造成信息不断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发明了太多的产品用于满足我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20年来,超级市场越来越大。如今一家普通的超市就能陈列4万种商品。相比之下,人均拥有的词汇量只有8000个。

6.科学家发现,人只能接受有限的感觉。超过某一极限,脑子就会一片空白,失去正常的功能(牙科医生就一直在利用这些发现,他们给病人戴上耳机,将声音调大,一直到他没有痛觉)。

7.在做广告时,自矜与骄傲一样,都会导致毁灭,傲慢的人最终必将败亡。

第三章进入心智。

1.在适当的时机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话。定位是寻找心智之窗的一套有组织的体系。它以这样一个概念为基础,即传播只有在正确的时机和环境下才能实现。

2.进入心智的捷径。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要想“在心智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信息”,你首先需要的根本不是信息,而是心智,是一个纯洁的心智,一个未收到其他品牌污染的心智。“当第一胜过做得更好”是迄今位置最有效的定位观念。

3.进入心智的难点。要想第二个进入人们的心智就难多了。屈居第二和默默无闻没什么区别。假如你没有第一个进入潜在顾客的心智,(无论是作为个人、政客、还是商家)就会遇到定位上的难题。“你如果不能在这一方面争得第一,那就在另一个领域成为第一。”这是第二有效的定位原理。

4.广告界的教训。市场上的混乱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广告沿用过去的习惯做法已不再有效。但是老一套行事方法不易杜绝。守旧的人会说:“只要产品良好、计划周到、广告片具有创意,广告是没有理由不能完成其任务的”。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市场本身。今天市场上的噪音实在太大了。在今天传播过度的社会中,用老的、传统的方法去制造信息是不会有成功的希望的。

5.产品时代。当时的广告人,把注意力集中于产品的特点及顾客的利益上。他们所寻求的是劳斯·瑞夫斯所称的“独特的销售主张”。伴随着大量的模仿商品雪花似的涌入市场,产品时代终结了。

取得成功。靠形象成功的品牌,大部分又都是由于惊人的技术成就,而非突出的广告成就。“施乐”和“宝丽莱”就是这样的例子。

7.定位时代。今天,广告业显然已迈进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创意不再是广告成功的关键。要想在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有一个位置。这一位置不仅包含企业自身的强势与弱势,还包括竞争对手的强势和弱势。广告业正进入一个战略为王的时代。在定位的时代,发明或发现某一事物并不够,甚至没有必要。但是,你必须要做到第一个进入潜在顾客心智。ibm并没有发明电脑,电脑是兰德公司的发明。然而ibm是第一个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建立电脑定位的公司。

8.阿美利哥发现了什么。阿美利哥并不是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他是15世纪的ibm,阿美利哥比哥伦布晚5年,但他做对了两件事。第一,他把新世界定位为独立的大陆,完全与亚洲大陆分开。这在当时的地理学上引发了一场革命。第二,他大量写作,介绍他的发现和理论。其中意义特别重要的是,在他第三次远航时写的五封信,其中一封在短短25年的时间里被翻译成40种不同的文字。在他去世之前,西班牙授予他西班牙公民称号,并赐以高官厚禄。结果欧洲人居然以为是阿美利哥·韦斯普奇发现了美洲大陆,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新大陆。哥伦布则死于狱中。

9.米狮龙发现了什么。“米狮龙堪称一流”将此品牌定位成高价美国啤酒。只在几年之间,米狮龙在美国已成为销售量最大的啤酒之一,而且价格不菲。米狮龙是美国国内第一个高价位啤酒吗?当然不是。然而米狮龙确实在啤酒消费者心智中第一个建立这一定位的啤酒品牌。

10.米勒发现了什么。“品尝顶级淡啤的真正乐趣”。现今,对许多人或产品,通往成功的捷径是看看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做什么,然后去掉其中的诗意或创意,因为这些已经成为阻碍信息进入心智的障碍。用一种单纯、简单的信息,你就能进入潜在顾客的心智。

11.品牌名称和他的定位一样重要,也许比定位还重要。

第四章心智中的小阶梯。

1.要想使一个新品牌进入心智,就得删除或重新定位已经占据品类阶梯的老品牌。计算机的运行方式也完全相同。

2.心智有一个针对现有信息量的防御机制,它拒绝其所不能“运算”的信息,它只接受与其状态相符合的新的信息,把其他的一切都过滤掉。

3.你看到的就是你想看到的。你尝到的就是你想尝到的。要不然,广告就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假如消费者都是理性而非感性的话,就不会有广告,至少不会像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这样。任何广告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人们的期望值。造成一种假象,即该产品或服务会产生你期望看到的奇迹。而且,转眼之间奇迹就出现了。然而创造相反的'期望,产品就会陷于困境。

4.容量不足的容器。人类的心智不仅排斥与其现有知识或经验不相符合的信息,它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或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为了应付复杂,人们学会了把一切加以简化。

5.产品阶梯。对于每一类产品,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差不多都有一个梯子。市场领导者在最上一层,第二名处与第二层,第三名处于第三层。各梯子的层数不一,最常见的分为三层,七层则可能是最多了(七定律)。一个竞争者如果想增加市场份额,要么排挤上方的的品牌(这种做法通常行不通),要么把自己的品牌与其他公司的品牌关联起来。你有了全新的产品后,告诉潜在顾客该产品不是什么,往往要比告诉他们该产品是什么还管用。

6.“关联”定位法。在如今的市场上,竞争者的定位和你自己的定位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更为重要。在定位时代早期,安飞士的广告是著名的成功案例。“安飞士在租车行业只不过是第二,为什么还找我们?我们工作更努力。”最好的广告标题总是能让读者说出某个词或短语使意思更完整。正是这一点使广告“引人入胜”。“关联”定位是一种典型的定位方法。如果一家公司不是第一,则他一定要尽早占据第二的位置,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

7.“非可乐”定位法。另一个典型的定位战略是悄悄爬上由别人占据的梯子,就像七喜公司那样。“非可乐”定位法通过把产品与已经占据潜在客户心智的东西联系到一起。要找到一个独特的位置,你必须放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认为,你要在你自身或你的产品当中找到定位观念。不对。你必须做到的是到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寻找。

8.忘记成功之道陷阱。最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定位需要始终如一,必须坚持数年如一日。

第五章你不能由此及彼。

1.许多人、政客和产品的命运恰好处在一个“无法由此及彼”的位置上。美国不是人人喝七喜。安飞士也当不了第一。愿望不会成为现实,大量做广告也无济于事。

2.“我能行”精神不死。只要足够努力,任何事情都可能办到。但是,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无论我们投入多少兵力和金钱,这个问题都无法通过外力解决。我们无法由此及彼。如今,公司可以推出一个了不起的产品、拥有一支了不起的销售队伍、发起一次了不起的广告宣传活动,但是,如果它恰好处在一个“无法由此及彼”的位置上,照样会一败涂地的,花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

3.不祥之兆。同市场中居领先地位的对手展开竞争固然有取胜的可能,但根据定位规则,“直接”取胜是不行的。

4.“我能行”精神行不通。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三

定位,什么东西要定位?如何定位?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很多人把这本书看做是营销的指南,也有人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人生的定位,没错,其实不只是产品,我们每个人或许都需要定位。

我现在做的工作其实就是从入门开始自己摸索的,曾经拍短视频,自己没头没脑的策划、写文案、拍摄、剪辑,这里面没有一样是我擅长的,最多是感兴趣,于是一边学习,一边拍摄。

开始以为没什么大不了,自己一个人参与所有环节,但是后来才知道,根本不容易,结果也是差强人意的,完全达不到起初的预想,并且,通过这个过程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是那么的小。

《定位》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定位,专注打造自己的强项能力。就像在团队中,我每个流程都想自己做,但是没有一件做得好,假如专注一个方面,把一个环节做好,在这个团队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这应该就是大家所说的专业吧!

也有人觉得,人生不应该被定位限制啊,人生不应该是有无数种可能的吗?是啊,在过去的成长经历中,你一定没少被人定位,被家长定位、被老师定位、被陌生人定位........有时会被这些定位限制,但那一定是因为,你从没思考过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从未认真给自己定位。

难道学历低每个月就只能领不到三千的月薪吗?难道长相平凡就不能找个帅哥谈恋爱吗?难道家里没有矿就只能怨天尤人吗?不是吧!就算别人给你这样定位,你也只会嗤之以鼻,内心不服,凭什么!所以说,我们需要的是自己给自己一次认真的定位,不给自己限制,这才是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书中说,“定位”的最新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学会认识自己,给自己重新定位,并且相信外部力量的强大,就是一种心智的转变,老人总说一句话“等你长大就知道了”,说的不是个子长大,而是心智的变化,可想而知,心智的转变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动的。

那么,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思考吧!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一起来重新定位自己吧!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四

不是所有行业都是只有老大存在的,竞争本来就是互联网行业的基因,正是因为竞争才使得互联网行业变成了一个最繁荣的行业。从上面看,做个行业老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在互联网行业会有一众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等等小弟在后面追着跑。行业老大把用户的大部分心智都占领了,那后面的小弟成长起来的空间相对来说就小了很多,而且想坐上老大的位置那是难上加难。

要记住:对于行业领导者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适用于跟随者。跟随者必须找到一个未被其他人占据的“空位”。这才是弯道超车的关键。

搜狐是中国互联网开始起步时候的老大,除了门户网站之外,张朝阳更看重的是视频业务。搜狐视频培养出来龚宇、古永锵这些行业的大佬。搜狐定位高清优质视频、优酷定位开放多元的视频平台、爱奇艺定位优质版权内容。

后来的事情咱们都知道,多元化的视频内容的优酷把老大搜狐视频拉下了马,依靠正版版权起家的爱奇艺一举超越了优酷成为了中国视频行业的老大(当然百度在爱奇艺导流、idc支持方面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近爱奇艺的市值已经飙升到了300亿美元,搜狐的市值也只有15亿。

所以作为行业老二或者更靠后的企业,绝对不要硬碰硬的去跟行业老大去拼命,除非有人罩着(bat这些大公司做后台),不然很难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服务能力打平的情况下,填补未被占领的“空位”,让用户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想到你的服务,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最近火遍大江南北的短视频产品抖音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抖音在和快手竞争的时候,并没有和快手硬碰硬。快手的定位是记录美好生活,每日新增视频内容超过1000万条,累计发布了50亿条视频,这个是其他短视频公司很难跨过的一条记录。虽然快手的slogan是记录美好生活,但是从视频内容来看,主要记录的是,三线农村东北的生活,所以一线城市的用户比较少。抖音的定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网红生活或者大v的视频。虽然最初抖音的用户很少,但是并不会和快手产生太大的冲突,加上大规模的营销、广告轮番轰炸之后,日活快速增长。当产生规模效应之后,传播速度的优势也就显现出来。

短视频领域的细分还不够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抖音出来。

做产品要懂得自知之明,找准自己的定位,从用户出发,占领用户心智。作者:杨熙。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五

所谓一本营销著作,我认为更像一种读心的书,定位对于每个人,每件事物都是不同。然而如何在其中抓到共同点,就好比书中所说抓住人的心智。

所谓定位一件物。好比汽车的品牌,宝马是动力,奔驰是商务,沃尔沃是安全。在之前,甚至有过每一种品牌的车经常出入场合的数据分析,这也是在做有关于车主的定位。所以通过事物也可以定位人,通过人也可以定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也改变了其定位。

定位是某个时效中不断改变的。人的成长也是在每个时间段定位自己,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是ceo,也是在不断经历,通过时间的累计所达到的。然而每个人也可以做ceo,但是对其的定位又有所不同。

定位是每个环境中不断改变的,在环境的因素里,物是通过其环境而变。比方当下越来越多新能源的车,当下5g即将到来,又有很多新的物种诞生,然而如何给这些新的物种去定位,也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

定位是对于人的心智的定位。所谓心智便是一个人的见识与成熟度。你去给小朋友推销汽车,他们不懂,你去给大人推销玩具,他们过了那个时候。

所以在定位中,我们首先要定位事物的本身,包括自己。你才能定位他人,因为是由内而外的思考。我们现在太多人向外求,导致定位的不精准。就好比本身一个庞大的土木工程,有人认为工程赚钱不顾一切去接这个工程,反而适得其反。也是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对对方不负责任的表现。

更多由内而外,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懂得定位是什么!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六

暑假里,我读了杨红樱阿姨写的一本叫《非常老师》的书,这本书非常有趣,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非常老师》主要讲了新潮老师罗伊、偶像老师舒昂、漂亮老师米兰、神秘老师蜜儿、数学老师“熊家婆”、历史老师“总而言之”先生,等九位老师的精彩故事。他们都很爱自己的学生,但是他们又都使用的是不一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舒昂老师、米兰老师和蜜儿老师。舒昂老师是学生的试卷从来都不打分数,只用abcd这四个字母来表示他们的成绩,免去了一部分同学的皮肉之苦,而且舒昂老师还让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的同桌。舒昂老师还很尊重学生,他让马加发言,因为马加结巴,好半天说不出来,同学们都说换人,可是舒昂老师却耐心的要马加把话讲完。他这样说:“就是下课了,也要马加说完,这是对一个同学起码的尊重”。米兰老师她是从来都不向家长告状,米兰老师班的同学和别的班的同学打起架来了的话,米兰老师并没有让他们叫家长,而是当面告诉他们以后不能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米兰老师的非常名言就是“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而善良、富有同情心则是作为一个高尚的人的重要品质。”蜜儿老师是一个会变魔法的老师,她发现同学们为了分数名次都变成学习的机器,丢失了快乐,迷失了方向,她就为同学们心中“不快乐”举行了一个特别的葬礼,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美丽的一课”,最终给学校带来了“微笑的空气”,让学校所有人脸上都充满了笑容。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这三个老师对学生真的是太好了,我都想要去他们的学校里去了。我真想我们学校里也没有考试,没有分数,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同桌,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情,想象起来那是多么的美好呀!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七

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我们都会思考如何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困境。这本经典的《定位》,也许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毕竟,一本好书,无问新旧。

谈定位有一个基本前提,供给严重过剩。倘若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企业已经活得挺好了,也没有动力来找新的定位。当然,客观上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状态,如果不想着转变,等到有一天,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所以,想要突出重围,就得找到属于你的“新大陆”。

1、什么是定位?

定位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即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通过了解企业自身、竞争对手以及客户心智,从而找到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可以运用定位理论来指导实践。

用书中的原话来说,定位就是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人们会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忽略和屏蔽,我们需要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原始信息,“一词占领心智”,比如沃尔沃是“安全”,宝马是“驾驶”,王老吉是“下火”。

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向内找原因,比如提升员工绩效,加强内部管理等等,实际上,更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向外看。社会变化太快,“时代抛弃你,与你无关”。

生态学有一个“生态位”的概念,即每一个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都有一个位置,参与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当与其它种群出现生态位重叠,就出现了“种群竞争”。比如树林里的马和鹿,都要靠树叶来生存,它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多吃树叶以保障生存。鹿能够伸长脖子吃到更高处的树叶,也就和马不在一个生态位上了,因此长颈鹿能够繁衍至今,马儿则进化出了出色的奔跑能力,觅食范围更广,也保障了食物来源。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即在原有的生态位有竞争有天敌,通过找到一个没有竞争的新环境,种群就会出现爆炸式增长,根本控制不住,生态学的说法叫“生物入侵”。

企业也一样,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下,也有自己的位置。要想突破瓶颈,就需要找到新的定位。营销上的说法,就是病毒式营销。

2、为什么需要定位?

人的心智空间是有限的,对于某一个品类的品牌而言,很难让人记住超过七个品牌。这是人的本性,很难改变。而能够进入人的脑海的,往往是能够打动其内心的品牌,或者说,品牌所传递出来的感觉满足了人对某一方面的诉求。

比如凉茶原本只是广东的一种地方饮品,加多宝集团通过将其定位于“降火”,避开了竞争激烈的传统饮料市场,满足了人们“怕上火”的心理需求,从而将一款单品打造成了爆品,年销售额甚至超过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更重要的是,其它饮料品牌根本无法涉足这一领域。尽管后来有一众跟随者,“凉茶正宗”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行业第一的地位也无人撼动。

还有当下火热的“六个核桃”,也是找准了“核桃补脑”这个定位,在植物饮料市场一骑决尘。当然,这个定位的前提是,六个核桃解决了核桃乳口感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在生产工艺上保证了产品品质和口感,否则定位再精准,产品不好喝,也难让人买单。

3、怎么找到定位?

关于如何运用定位,书中给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简单来说,就是了解三方: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客户,从而找到与竞争对手错位的、与企业自身匹配的客户需求,同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强化品牌形象。

这种感觉就像,其它人都在某个领域打得火热,而你独自开辟了一块新的市场。

比如王老吉开创了凉茶品牌,成为国内饮料界的no.1,而可口可乐毫无招架之力;比如东阿阿胶从普通的补血保健品重新定位为“滋补品”,从而跳出了传统保健品市场的怪圈,在资本市场一骑绝尘。

小结一下,就是三个关键词:

1、解放思想:不仅要审视自身,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错开正面竞争;。

3、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不断调整策略,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八

有幸拜读了《定位》这本经典好书,里面提到的核心思维是需要快速占领用户心智并在行业的某个领域做到用户心目中的第一,在二元法则的理解中,用户最多只能记住行业的前两名,所以占领用户心智更是关乎企业的死生,就像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稳固占领凉茶领域的前两名,和其正尽管使出很大力气,仍然无法超越前两名。

定位理论的背景。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用户无时不刻被周边的各种信息包围,例如app广告弹窗、电梯海报、公交车海报、电视广告,等等,过度的商业传播如何让企业的产品能在用户心目中占领一席之地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定位理论的背景。

成为第一,或成为某方面的第一。

如何在过度传播的时代占领一席之地呢?用户提出了要成为第一,或者行业某个方面的第一。比如你技术牛逼,像掌握了太空技术,那你可以像埃隆马斯克那样,进入一个完全无竞争领域,开发属于自己的品牌acex,如果你掌握了电动车技术,就可以“发明”电动车特斯拉,如果你服务牛逼,像海底捞一样可以将服务做到极致,那你也可以占领火锅市场的no。就是说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

消费者认知模式。

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不是用你的产品去实现,而是通过用户的心智认知去实现,也就是说用户在心理印象是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

我们不能强行去改变用户的心智认知,只能引导他将你的产品进行分类,并在他的脑海里占据一个位置。因为人类的认知有限,特别是在信息处理上,人类记忆很难超过7件事。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第一印象对于用户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建立产品第一次在用户心中的认知,用户更愿意相信的事情是什么,是建立消费者认知,二不是建立产品认知。比如像小米主打性价比,主打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当小米开始做高端机时,高端机很难得到市场认同,人们更愿意买华为或者苹果,因为才是高端人士的象征。

不要挑战第一,最好另辟蹊径。

一旦品牌在竞争市场成为第一,最好就不要妄图去挑战它了,而应该另外建立一个方面的第一。因为第一是消费者促成的第一,你很难去改变用户的认知,比如上面提到的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占据了凉茶市场的头两名,在杀入的和其正怎样也很难杀出重围。

最牛逼的品牌可以代表一个品类。

这是定位理论的最高境界了,一个产品就相当于代表了一个品类,比如合生元就代表了儿童益生菌,可口可乐代表了可乐。

暂时就理解到这些,欢迎读者拍砖,补充。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九

感谢《定位》这本书,让我对定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而是要你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所以说,把这个概念称作“产品定位”是不正确的,好像你在对产品本身做些什么似的。定位就是如何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实现差异化。问自己一个问题就能知道这个产品在定位上有没有差错:它是什么?如新浪是新闻,百度是搜索引擎,微信是聊天工具。在广告、媒体爆炸的今天,谁能够在客户大脑里占有一个位置,谁就能赢得市场。

反过来讲,如果你的产品在客户头脑里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那就要倒霉了。想想苹果的牛顿机,它既是传真机,又是传呼机,又是日程表,又是手写式电脑,太复杂了。用户根本分不清它到底是个啥东西,其结果就是被市场淘汰,而简单得多的iphone却获得了巨大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产品进入客户的大脑,并占据一席之地呢?捷径就是争当第一。你不妨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叫什么名字?当然是杨利伟了。那第二个人是谁?

世界最高峰叫什么?珠穆朗玛峰呀。没错。但世界第二高峰叫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先入为主。能够在同类产品中第一个进入客户大脑的品牌,往往能够在同类产品中位居前列(定位法则一)。历史表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头脑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两倍、第三个品牌的三倍。

如果你不是第一个进入预期客户头脑的产品,那就得搞出一个能使你成为第一份的名堂来(定位法则二)。而不是与竞争对手直接抗衡。还拿山峰举例,日本的富士山虽然在全球山峰中排不上名次。但却不妨碍它以日本第一高峰的定位扎根到客户的头脑里,并成为日本的象征。

在考虑定位时,一定不要试图改变客户头脑里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定位法则三)。啤酒是浅棕色的,如果你非要整出一种白色啤酒,肯定会以失败告终。有位政客说过:“如果那东西看上去像鸭子,走起路来也像鸭子,我就说它是鸭子。”

另外也不要企图让人人都满意,就像每个政治家都会坚持“政治立场”一样,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坚持“差异化”(定位法则四)。天下的公司太多了。要想不树敌,在各方面都让每个人满意来赢得胜利,这根本办不到。

鉴于每一类产品中都有那么多品种,如果你实在找不到空子可钻,无法成为第一的话,那就必须给竞争对手重新定位(定位法则五)。,在硝烟四起的方便面市场中演绎了一场标新立异的争夺战—陈宝国的一句“我不吃油炸食品,非油炸更健康”广告语,让五谷道场的非油炸方便面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凭借差异化的营销手段,五谷道场知名度大增,成为了食品行业的一匹黑马。但是千万不要直接说“我们比对手强”这种直接对比性说法。客户心里会问:“既然你那么强,为什么还没发财?”。

定位法则六:名字的威力。一个毫无意义的名字是难以进入人们的头脑。你必须起一个能启动定位程序的名字,一个能告诉预期客户该产品主要特点的名字。实际上打入人们头脑的根本不是产品,而是该产品的“名字”,预期客户就是用这个名字与产品特征挂上钩的。比如提起rim的“黑莓(blackberry)”手机,就会让我们想到外表黑黑的,带有全键盘的手机,看上去就像是草莓表面的一粒粒种子。但是名字的含义不能过于接近该产品内涵本身,像一个通用名称,从而适用于该类别中的所有产品,而不是一个特定品牌的商标。如中国移动刚刚推出的手机电视业务,中国联通的手机邮箱业务等。你能说清手机邮箱是什么吗?是一种邮箱?还是手机自带的收发邮件功能?还是第三方的pushmail软件,如尚邮?在产品彼此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起个好名字就意味着销售额能相差数倍。

定位法则七:“产品延伸”的陷阱。所谓产品延伸,就是利用消费者对现有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推出副品牌或新产品,以期通过较短的时间、较低的风险来快速盈利,迅速占领市场。但这恰恰是最容易毁掉一个品牌的做法。

一个品牌就象一个人一样,他的精力是有限的,其形象和面孔也不可能是多变的、多样化的。一个品牌、一个人、一生一世能够专注于做精、做好一件事,在本行业中做到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就非常伟大了,万万不可贪图一个品牌一旦功成便万事皆可挂靠、沾光,挂靠沾光的品牌延伸过程,就会不知不觉中慢慢掏空了原有品牌所积累起来的资产,背弃了原有品牌忠实的消费者群体。这种品牌延伸行为,就连海尔、联想等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大品牌也无从幸免。

众所周知,海尔由电冰箱等家电制造进入电脑行业,但人们总觉得不够专业,起码没有ibm或联想专业;而联想由pc主业进入手机市场,当然也会稀释消费者对其电脑专业的定位和形象认知,其手机自然也比不上诺基亚、三星手机更专业;长虹彩电进入空调等家电,结果由原来彩电的巨额盈利变成了巨额亏损。凡此类悲剧性的品牌延伸案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从历史来看能够成功且滋润地活下来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最后再总结一下,有了适当的品牌名称和正确的定位,才能使那些最多算得上平平常常的产品或服务取得成功。有名望的大公司通常难以竞争得过规模较小、但定位明确的公司。规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定位。大多数人认为唯一重要的是产品、价格或服务的质量,这种观点不正确。问题不是出在产品、服务、价格上,而是出在客户对产品、服务、价格的观念上。因此在推出新产品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定位及品牌问题,切记!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十

这本书买了好久,一口气看了好多章节,唯独最后两章今晚才看完。所以前面说什么基本已经内化了,其实就是不记得哈哈哈。

但是还是觉得学到了东西,主要就是说要成功最好的途径并不是靠自己,而是要擦亮眼睛多倾听多观察,去发掘那些好的创意(不是发明),或者可以嫁个有钱人,利用家族优势等等。而绝不是靠自己的才能白手兴家,这是少数的神话,不适合每个人去效仿。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基本上可以抛弃,从今天起不必再纠结自己适合做什么,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你要做的是发现并毫不犹豫地骑上一匹赛马。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去观察去发现谁是下一个继计算机之后的新领域。

这里说一下我的见解,我还是觉得一个人在还没遇见他的赛马之前,应该准备好自己,不仅多听多看,还应该多学多思考,完全抛弃个人也是不对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会使你的思路更加清晰,才能更容易及时发现赛马,不仅也不能无所事事地去等着,时机会到来,关键你是否有眼光识别。当然你并不能完全准备好,这个世界没有完全准备好的人和事,当时机到临,人的机制自然会加速融入到新领域中去,并快速吸收新知识。

还有针对品牌定位的建议就是将定位尽量细化,从一个行业到一个点,使人能够马上在脑海中出现的独一无二的选择。就是如此精细化的定位,将来的竞争将是品牌定位的竞争,谁先占领谁就是王(当然要保证好质量过关,质量是所有之基本)。这是一个少即是多,多即是少的时代,懂得舍弃,才有专一,要把一切不能让你成为第一名的东西统统丢掉,抵抗内心的贪婪自大,忍痛割爱做到极致,专心做好一件事,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这本书适合时时翻阅,警惕自己。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十一

1.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2.我们还不明白“太多”的真正的含义。比如一家中型的超市如今已拥有超过四万个sku(存货单位)。

3.我们已经在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如今美国人均广告年消费额已达200美元。

4.人的心智是海量传播的防御物,屏蔽,排斥了大部分的信息。一般而言,人的心智只接受与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相匹配或吻合的信息。

5.千百万的投资,已虚掷于以广告改变人心智的企图上。心智一旦形成,几乎不可能改变,力量微弱的广告当然更不可能。

6.不要试图改变人类的心智成为了定位理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这是营销人员违背得最多的一项原则。

7.简化信息这个定位观念又进一步发展成我们“一词占领心智”的理论。例如:沃尔沃用的是安全一词,宝马用的是驾驶,联邦快递用的是隔夜到达,佳洁士是防蛀。

8.应对传播过渡的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简化信息。

9.你一定要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的心智。你一定要抛弃意义含糊,模棱两可的语词,要简化信息。如果想给人留下长久的印象,就要再简化些。

10.所以你的工作不是传播,而是筛选!!

11.筛选出最容易进入心智的材料。

12.由于你能传递给接受方的信息是那么稀少,因而你就应忽视信息的传播方,聚焦于信息的.接受方。你应聚焦于潜在顾客的认知,而非产品的现实。

13.认知就是现实。

14.你有了全新的产品后,告诉潜在顾客该产品不是什么,往往要比告诉他们该产品是什么还管用。

15.一家处于败势的公司即使再努力也不会有多达收效。

16.一旦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在营销战领先的公司在新品类中没有争得第一,该新产品通常就会败在别人手下。

17.只要公司拥有第一的位置,就再也没有必要去做广告高呼:我们是第一!

18.建立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抢先进入人们的心智。维护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则是强化最初的概念,这是评价一切跟随者的标准。反过来说,其他产品都是正宗货的仿效品。

19.正宗货永远在客户的心中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

20.你得在新产品还没有在潜在客户的心智里扎根之前就主动去拦截它。

21.绝不要让对手摆脱你的阻拦,进入开阔水面,你无法预测以后的结果,也根本不知道之后的风向。

22.宝洁公司认识到,改变既有定位是难上加难的事。既然有了现成的定位i要去改变他?从长远来看,推出新品牌可能代价更低,效果更好,即使你最终不得不彻底消除一个现有的老品牌。

23.在多品牌战略上最杰出的案例之一是丰田公司推出的雷克萨斯。他们没有把该产品成为超级丰田或者高级丰田,而是给这种豪华丰田起了不一样的名字。

24.多品牌战略实际上就是单一定位战略,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

25.使公司强大的不是规模,是品牌在心智中的地位。

26.如果你想成为一切,最终只会什么都不是。

27.在过去的年代,品牌和广告都比现在少得多,满足所有人需求是可以做得到的。如果不作出取舍,在激烈地市场营销战争中将不会取胜。

28.公司必须通过给已经占据人们心智的竞争对手重新定位来创建空位。

29.绝不要害怕争执。重新定位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动摇现有的观念、产品或人。

30.为了使一项重新定位战略产生效果,你必须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所评论,从而改变潜在客户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而不是你的产品认知。

31.做广告的目的不是为了与消费者和潜在客户交流,而是为了吓倒竞争对手的广告纂稿人。

32.我们比对手强的广告不是重新定位,这叫做对比性广告。

34.要想登上他们心智中的阶梯,就得把你的品牌与早已在哪儿的品牌联系在一起。

35.然而,许多广告公司仍然推崇视觉效果。它们喜欢制造出希求古怪的图像,而这种图像只会分散公众的视觉注意力。

36.时代在变,产品会过时,市场起起落落,企业合并也是常事。时候一到,公司必须给自己改名字。

37.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延伸摧毁了拜耳在人们心目中高级阿司匹林的地位,同样也打破了人们把dial看做是香皂,而不仅仅是一种香皂的品牌名称的认知。

38.如果买不到可口可乐,舒洁或拜耳,或者其他品牌价格要便宜得多,潜在客户也许会买别的品牌。但是,拜耳等品牌依然在他们心智中占据着稳固的定位。

39.在scott案例中,所占市场份额大并不意味着公司就拥有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在人们心智中占据的份额要大。家庭妇女在购物清单上写了舒洁帮宝适等等我们就能确切的指导他打算买什么但是scott在购物单上不代表任何东西。

40.定位的精髓所在:用你的品牌名称代表通用名车,从而使潜在客户不经意中就把品牌名称当成了通用名称。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十二

1969年,《定位》的两位作者有一个预测,就计算机制造业而言,“任何公司向ibm公司业已占据的地位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第二年,rca公司向计算机业全速进军,直接挑战ibm,最后以失败告终。

作者通过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我们,行业里的跟随者要利用自己在预期客户头脑里业已占据的地位,将自己与行业中的一个新位置挂钩,只有这样才可能撼动那些行业里的巨头。

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也曾有那么两个“挑战巨头”的故事,一胜一败,殷鉴不远。金山网络推出的金山毒霸,也曾向当时的360杀毒发出正面进攻,在pc端,360是中国最大的杀毒软件公司,最后金山失败了,改名猎豹移动,专门做国际市场了,放弃了国内的杀毒市场。

金山为什么会失败呢?要知道金山网络是一个老牌的互联网公司,而360在当时只是一个杀毒市场上的后起之秀,靠着免费杀毒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

金山的杀毒软件当时在市场上只占据了极小份额,而大部分预期客户头脑里金山是什么呢,是wps,是中国的office,这就是当年金山的尴尬之处。所以说,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我们先想想美团是什么,它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定位是什么,我想就四个字:吃喝玩乐。它想要挑战和进入的行业是酒旅,酒店业很大一块是靠旅游收入,所以和“玩”字就挂上了钩。就这样,美团就顺利吃下了一大块市场份额。

又想起一件事,前几年陆奇在百度的改革。陆奇在来百度之前,百度是一个迷失在市场上的巨轮,靠着广告收入躺赢,市值都快被当时的京东超过了。陆奇来了,干了一件重要的事,把百度外卖直接卖给了饿了么,大力发展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百度又重新回到了轨道上。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十三

20多年前,美国《广告时代》杂志约请年轻的营销专家里斯和特劳特撰写一系列有关营销和广告新思维的文章,总标题就是“定位的时代”。系列文章刊载之后,引起全行业的轰动,定位成了营销界人人谈论的热闹话题,经作者之手送出的文章就达12万份之多,由此开创了营销理论全面创新的时代。

《定位》的概念在中国帮助王老吉销量超越可口可乐,也再次帮助了加多宝击败王老吉。

今天和大家分享进步君做的定位一书的重要笔记。吐血分享!

1.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2.我们还不明白“太多”的真正的含义。比如一家中型的超市如今已拥有超过四万个sku(存货单位)。

3.我们已经在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如今美国人均广告年消费额已达200美元。880。

4.人的心智是海量传播的防御物,屏蔽,排斥了大部分的信息。一般而言,人的心智只接受与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相匹配或吻合的信息。

5.千百万的投资,已虚掷于以广告改变人心智的企图上。心智一旦形成,几乎不可能改变,力量微弱的广告当然更不可能。

6.不要试图改变人类的心智成为了定位理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这是营销人员违背得最多的一项原则。

7.简化信息这个定位观念又进一步发展成我们“一词占领心智”的理论。例如:沃尔沃用的'是安全一词,宝马用的是驾驶,联邦快递用的是隔夜到达,佳洁士是防蛀。

8.应对传播过渡的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简化信息。

9.你一定要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的心智。你一定要抛弃意义含糊,模棱两可的语词,要简化信息。如果想给人留下长久的印象,就要再简化些。

10.所以你的工作不是传播,而是筛选!!

11.筛选出最容易进入心智的材料。

12.由于你能传递给接受方的信息是那么稀少,因而你就应忽视信息的传播方,聚焦于信息的接受方。你应聚焦于潜在顾客的认知,而非产品的现实。

13.认知就是现实。

14.你有了全新的产品后,告诉潜在顾客该产品不是什么,往往要比告诉他们该产品是什么还管用。

15.一家处于败势的公司即使再努力也不会有多达收效。

16.一旦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在营销战领先的公司在新品类中没有争得第一,该新产品通常就会败在别人手下。

17.只要公司拥有第一的位置,就再也没有必要去做广告高呼:我们是第一!

18.建立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抢先进入人们的心智。维护领导地位的主要因素则是强化最初的概念,这是评价一切跟随者的标准。反过来说,其他产品都是正宗货的仿效品。

19.正宗货永远在客户的心中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

20.你得在新产品还没有在潜在客户的心智里扎根之前就主动去拦截它。

21.绝不要让对手摆脱你的阻拦,进入开阔水面,你无法预测以后的结果,也根本不知道之后的风向。

22.宝洁公司认识到,改变既有定位是难上加难的事。既然有了现成的定位i要去改变他?从长远来看,推出新品牌可能代价更低,效果更好,即使你最终不得不彻底消除一个现有的老品牌。

23.在多品牌战略上最杰出的案例之一是丰田公司推出的雷克萨斯。他们没有把该产品成为超级丰田或者高级丰田,而是给这种豪华丰田起了不一样的名字。

24.多品牌战略实际上就是单一定位战略,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

25.使公司强大的不是规模,是品牌在心智中的地位。

26.如果你想成为一切,最终只会什么都不是。

27.在过去的年代,品牌和广告都比现在少得多,满足所有人需求是可以做得到的。如果不作出取舍,在激烈地市场营销战争中将不会取胜。

28.公司必须通过给已经占据人们心智的竞争对手重新定位来创建空位。

29.绝不要害怕争执。重新定位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动摇现有的观念、产品或人。

30.为了使一项重新定位战略产生效果,你必须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所评论,从而改变潜在客户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而不是你的产品认知。

31.做广告的目的不是为了与消费者和潜在客户交流,而是为了吓倒竞争对手的广告纂稿人。

32.我们比对手强的广告不是重新定位,这叫做对比性广告。

34.要想登上他们心智中的阶梯,就得把你的品牌与早已在哪儿的品牌联系在一起。

35.然而,许多广告公司仍然推崇视觉效果。它们喜欢制造出希求古怪的图像,而这种图像只会分散公众的视觉注意力。

36.时代在变,产品会过时,市场起起落落,企业合并也是常事。时候一到,公司必须给自己改名字。

37.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延伸摧毁了拜耳在人们心目中高级阿司匹林的地位,同样也打破了人们把dial看做是香皂,而不仅仅是一种香皂的品牌名称的认知。

38.如果买不到可口可乐,舒洁或拜耳,或者其他品牌价格要便宜得多,潜在客户也许会买别的品牌。但是,拜耳等品牌依然在他们心智中占据着稳固的定位。

39.在scott案例中,所占市场份额大并不意味着公司就拥有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在人们心智中占据的份额要大。家庭妇女在购物清单上写了舒洁帮宝适等等我们就能确切的指导他打算买什么但是scott在购物单上不代表任何东西。

40.定位的精髓所在:用你的品牌名称代表通用名车,从而使潜在客户不经意中就把品牌名称当成了通用名称。

《定位》读书笔记800字篇十四

有人说:“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籍,首选《定位》。”

定位--改观了人类“满足需求”的旧有营销认识,开创了“胜出竞争”的营销之道。

1.三次生产力革命:

(1)特勒“科学管理”——“更聪明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者的生产力。

(2)德鲁克“管理”——通过管理来提高组织的生产力。

(3)特劳特“定位”——通过“定位”这一新的生产工具,大幅提升品牌生产力。

2.定位四步法。

(1)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过多的选择、有限的心智,决定了经营方式已从顾客导向转向了竞争导向。)。

(2)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的蕴含的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3)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4)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3.品牌成主体、夺取“心智资源”、定位激发品牌生产力、定位提升运营绩效、定位客观存在、所有组织都需要定位。

1.沟通本身就是问题。

2.定位是一种观念,它改变了广告的本质。这一观念如此简单,以致人们很难了解其功效之强大。

3.定位的最新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心智中与众不同。

1.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2.就创造而言,去创造某张未存在于心中的事物,即使是有可能,也一定是日益困难的。

3.我们还不明白“太多”的真正含义。比如一家中型超市如今已拥有四万个存货单位(sku)。

4.传播过度的社会。人均200美元是基于广义的广告概念得出的。如果你只计算“传媒开支”的话,1972年的实际数字是人均110美元左右。而今天,这一数字已达到880美元。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而且没有情况好转的迹象。

5.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一言以蔽之,就是“定位”。

6.过度简化的心智。不要试图改变人类的心智是定位理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人的唯一防卫力量就是过度简化的心智。

7.简化信息这个定位观念又进一步发展成我们“一次占领心智”的理论。例如,沃尔沃用的是“安全”一次,宝马用的是“驾驶”,联邦快递是“隔夜到达”,佳洁士是“防蛀”。

8.尽量简化信息。传播和建筑一样,越简洁越好。你一定要“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的心智;你一定要抛弃意义含糊,模棱两可的语词,要简化信息;如果想给人留下长久的印象,就要再简化些。依靠传播为生的人,都知道尽量简化的必要。

9.真理与之无关。重要的是人们心智中已存在的认知。定位思想的本质在于,把认知当成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认知,并在顾客心智中建立想要的“位置”。我们后来称这种方法为“由外而内”的思维。

10.把焦点集中于潜在顾客而非产品,你就简化了选择过程,也学到了原则与观念,这有助于你大幅提高传播效率。

11.“顾客永远是对的。”言外之意就是,销售者或传播者永远是错的。接受“传播者是错的,接受方是对的”的想法可能有些愤世嫉俗。但如果你想让你的信息被别人衷心接受,你确实别无选择。

1.在传播上,多则是少。我们过度使用传播解决大量商业及社会问题,因而阻塞了我们的传播渠道,以至于只有极少量的信息能够通过,而且所通过的还不是最重要的信息。

2.传播渠道阻塞。在过去的20年里,最引人注目的进步之一是营销思想在全世界普及。许多发达国家的广告量正在接近美国。如今美国的广告量不及世界总量的1/3.新出现的媒体哪一种也不能取代现有的媒体,但它却改变和改造了原先的媒体。电台广播过去是一种娱乐性媒体,如今则成了新闻、音乐和谈话媒体。仅休斯敦一座城市就有185个频道。美国现在拥有12458座电台,却仍然没有迹象表明,传播对心智的这种骚扰今后不会愈演愈烈。《纽约时报》周日版的字数如今仍然在50万字上下。通往心智的道路上,交通阻塞、引擎过热,火气和温度正在同时上升。

3.布朗、康纳利和雪弗兰。要想让信息穿越层层屏障,抵达潜在客户的心智,你必须用一种尽量简单的方法。

4.媒体爆炸。信息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为传播而发明了太多的媒体。广告量如此急剧增加的后果之一是:作为营销的手段,广告作用降低,公关作用增强。美国广告联合会最近在1800名高级经理中就企业各项职能的重要性所开展的一次调查表明,公关比广告更为重要。

5.产品爆炸。造成信息不断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发明了太多的产品用于满足我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20年来,超级市场越来越大。如今一家普通的超市就能陈列4万种商品。相比之下,人均拥有的词汇量只有8000个。

6.科学家发现,人只能接受有限的感觉。超过某一极限,脑子就会一片空白,失去正常的功能(牙科医生就一直在利用这些发现,他们给病人戴上耳机,将声音调大,一直到他没有痛觉)。

7.在做广告时,自矜与骄傲一样,都会导致毁灭,傲慢的人最终必将败亡。

1.在适当的时机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话。定位是寻找心智之窗的一套有组织的体系。它以这样一个概念为基础,即传播只有在正确的时机和环境下才能实现。

2.进入心智的捷径。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要想“在心智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信息”,你首先需要的根本不是信息,而是心智,是一个纯洁的心智,一个未收到其他品牌污染的心智。“当第一胜过做得更好”是迄今位置最有效的定位观念。

3.进入心智的难点。要想第二个进入人们的心智就难多了。屈居第二和默默无闻没什么区别。假如你没有第一个进入潜在顾客的心智,(无论是作为个人、政客、还是商家)就会遇到定位上的难题。“你如果不能在这一方面争得第一,那就在另一个领域成为第一。”这是第二有效的定位原理。

4.广告界的教训。市场上的混乱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广告沿用过去的习惯做法已不再有效。但是老一套行事方法不易杜绝。守旧的人会说:“只要产品良好、计划周到、广告片具有创意,广告是没有理由不能完成其任务的”。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市场本身。今天市场上的噪音实在太大了。在今天传播过度的社会中,用老的、传统的方法去制造信息是不会有成功的希望的。

5.产品时代。当时的广告人,把注意力集中于产品的特点及顾客的利益上。他们所寻求的是劳斯·瑞夫斯所称的“独特的销售主张”。伴随着大量的模仿商品雪花似的涌入市场,产品时代终结了。

取得成功。靠形象成功的品牌,大部分又都是由于惊人的技术成就,而非突出的广告成就。“施乐”和“宝丽莱”就是这样的例子。

7.定位时代。今天,广告业显然已迈进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创意不再是广告成功的关键。要想在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有一个位置。这一位置不仅包含企业自身的强势与弱势,还包括竞争对手的强势和弱势。广告业正进入一个战略为王的时代。在定位的时代,发明或发现某一事物并不够,甚至没有必要。但是,你必须要做到第一个进入潜在顾客心智。ibm并没有发明电脑,电脑是兰德公司的发明。然而ibm是第一个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建立电脑定位的公司。

8.阿美利哥发现了什么。阿美利哥并不是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他是15世纪的ibm,阿美利哥比哥伦布晚5年,但他做对了两件事。第一,他把新世界定位为独立的大陆,完全与亚洲大陆分开。这在当时的地理学上引发了一场革命。第二,他大量写作,介绍他的发现和理论。其中意义特别重要的是,在他第三次远航时写的五封信,其中一封在短短25年的时间里被翻译成40种不同的文字。在他去世之前,西班牙授予他西班牙公民称号,并赐以高官厚禄。结果欧洲人居然以为是阿美利哥·韦斯普奇发现了美洲大陆,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新大陆。哥伦布则死于狱中。

9.米狮龙发现了什么。“米狮龙堪称一流”将此品牌定位成高价美国啤酒。只在几年之间,米狮龙在美国已成为销售量最大的啤酒之一,而且价格不菲。米狮龙是美国国内第一个高价位啤酒吗?当然不是。然而米狮龙确实在啤酒消费者心智中第一个建立这一定位的啤酒品牌。

10.米勒发现了什么。“品尝顶级淡啤的真正乐趣”。现今,对许多人或产品,通往成功的捷径是看看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做什么,然后去掉其中的诗意或创意,因为这些已经成为阻碍信息进入心智的障碍。用一种单纯、简单的信息,你就能进入潜在顾客的心智。

11.品牌名称和他的定位一样重要,也许比定位还重要。

1.要想使一个新品牌进入心智,就得删除或重新定位已经占据品类阶梯的老品牌。计算机的运行方式也完全相同。

2.心智有一个针对现有信息量的防御机制,它拒绝其所不能“运算”的信息,它只接受与其状态相符合的新的信息,把其他的一切都过滤掉。

3.你看到的就是你想看到的。你尝到的就是你想尝到的。要不然,广告就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假如消费者都是理性而非感性的话,就不会有广告,至少不会像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这样。任何广告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人们的期望值。造成一种假象,即该产品或服务会产生你期望看到的奇迹。而且,转眼之间奇迹就出现了。然而创造相反的'期望,产品就会陷于困境。

4.容量不足的容器。人类的心智不仅排斥与其现有知识或经验不相符合的信息,它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或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为了应付复杂,人们学会了把一切加以简化。

5.产品阶梯。对于每一类产品,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差不多都有一个梯子。市场领导者在最上一层,第二名处与第二层,第三名处于第三层。各梯子的层数不一,最常见的分为三层,七层则可能是最多了(七定律)。一个竞争者如果想增加市场份额,要么排挤上方的的品牌(这种做法通常行不通),要么把自己的品牌与其他公司的品牌关联起来。你有了全新的产品后,告诉潜在顾客该产品不是什么,往往要比告诉他们该产品是什么还管用。

6.“关联”定位法。在如今的市场上,竞争者的定位和你自己的定位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更为重要。在定位时代早期,安飞士的广告是著名的成功案例。“安飞士在租车行业只不过是第二,为什么还找我们?我们工作更努力。”最好的广告标题总是能让读者说出某个词或短语使意思更完整。正是这一点使广告“引人入胜”。“关联”定位是一种典型的定位方法。如果一家公司不是第一,则他一定要尽早占据第二的位置,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

7.“非可乐”定位法。另一个典型的定位战略是悄悄爬上由别人占据的梯子,就像七喜公司那样。“非可乐”定位法通过把产品与已经占据潜在客户心智的东西联系到一起。要找到一个独特的位置,你必须放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认为,你要在你自身或你的产品当中找到定位观念。不对。你必须做到的是到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寻找。

8.忘记成功之道陷阱。最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定位需要始终如一,必须坚持数年如一日。

1.许多人、政客和产品的命运恰好处在一个“无法由此及彼”的位置上。美国不是人人喝七喜。安飞士也当不了第一。愿望不会成为现实,大量做广告也无济于事。

2.“我能行”精神不死。只要足够努力,任何事情都可能办到。但是,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无论我们投入多少兵力和金钱,这个问题都无法通过外力解决。我们无法由此及彼。如今,公司可以推出一个了不起的产品、拥有一支了不起的销售队伍、发起一次了不起的广告宣传活动,但是,如果它恰好处在一个“无法由此及彼”的位置上,照样会一败涂地的,花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

3.不祥之兆。同市场中居领先地位的对手展开竞争固然有取胜的可能,但根据定位规则,“直接”取胜是不行的。

4.“我能行”精神行不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