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乾陵导游词字(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0:40:36 页码:13
2023年乾陵导游词字(优质11篇)
2023-11-21 10:40:36    小编:zdfb

勇敢面对失败和挑战,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甜蜜和幸福。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这是一份关于教育改革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乾陵导游词字篇一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80公里。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坐落在海拔1047.5米高的梁山上。梁山有三座山峰,北峰最高,即乾陵。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陵前司马道两侧排列有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刻124件。

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一对,石马五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十对,四个门外各有石狮1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陕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峡工程”之称。在位于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峰下,埋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稀罕的。

半个世纪以来,发掘乾陵始终是个热门话题,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进步,让武则天重见天日的时机成熟了么?挖还是不挖?什么时候挖?此时,我们呼吁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再次激活这个话题,旨在审视“科学发掘乾陵”的现实意义。

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个。它凿山建穴,规模宏大,收藏丰富,一男一女,两朝皇帝,合葬一室,且1000多年间,原封未动。而武则天名扬天下,妇孺皆知,更使这座陵墓备受国内外关注。

政府在1957年,就公布乾陵为“陕西省第一批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又公布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多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拨专款进行整个陵园的维护与修葺,到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00万人次。

然而,人们在乾陵司马道下车,看到的只是一座和山体浑然相融的皇家陵园,地宫在哪里?陵寝又在哪里?几乎所有的访客游完之后,都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怅然而归。

人们有理由关注的是,陵墓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宝贝?武则天、唐高宗的遗体还能不能见到?会不会出现像湖南马王堆那样的千年女尸?如果就只留下一副尸骨,借用现代化的造形技术复原,能否也让人们重见武则天的真实风采?这其中隐藏的谜团太多了,若能打开,乾陵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具观赏性的博物馆。

乾陵导游词字篇二

乾陵,位于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0xx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四面有城墙,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但如今陵园的地面建筑,已经基本荡然无存了。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和他的妻子——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乾陵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少数没有被盗掘的陵墓,乾陵至今也没有被挖掘过,所谓乾陵出土文物都来自乾陵的陪葬墓,如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

乾陵景区面积较大,除了乾陵外,还有多个陪葬墓,分别埋葬着多位皇亲(太子与公主们)和大臣,目前挖掘的主要有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就是建在永泰公主墓的遗址上,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以唐三彩、彩绘俑和壁画等为主,其中《宫女图》是壁画中的精品。懿德太子墓旁也有文物陈列室,但规模不大,章怀太子墓的墓道中有精美的壁画,但基本都是复制品,真品保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博物馆和陈列室都无需另外付费。

游览乾陵景区可以全程步行,景区还提供了观光车(车费不包含在景区门票内,30元/人),观光车来往于乾陵与其余的三个陪葬墓之间。游客在景区大门售票处可以购买观光车的车票,持车票的游客,在景区内的各观光车站台可以多次上下车。售票处靠近乾陵,三个陪葬墓位于售票的南部,从乾陵到懿德太子墓步行约15分钟,从懿德太子墓到永泰公主墓步行也需要约15分钟,游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乘坐观光车。

乾陵虽然没有被发掘,但也是有很多看点。在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残像的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但都是没有头的石像(都被敲掉了),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至于为什么六十一尊石像都没有“头”,至今没有个准确的说法。

无字碑,也是乾陵的另一个看点。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无字碑不仅位置醒目,而且雕刻艺术精湛,这块无字碑后,充满了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

此外,你也可以漫步在朱雀门内宽阔笔直的神道上,神道两边是巨大的石人、石马和石鸵鸟等石像,看着远方高耸的山峰,山峰的内部就是埋葬着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此时此刻,距离那个辉煌的年代已经千年,一种浓厚的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

乾陵导游词字篇三

列位旅客:

各人知道,在全部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出格吸引国人留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前者安葬的虽不是天子,却是大权在握,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安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天子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家,身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生涯齐备。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这是郭沫若同道游乾陵时吟出的一首诗。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天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它建筑于公元684年,颠末23年的时刻才根基落成。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操作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机关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圆锥形,是墓室地址地。南面两峰,对象坚持,组成陵园的自然派别。整个陵园范畴周遭40公里,周围尚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列位旅客,下面请随我一路走进乾陵游览一番。

【乾陵的特点—乾陵的布局和局限—墓前石刻】。

列位旅客,当我们从西安出发,沿渭河和任河向西观光时,会有一个感受,就是无论是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照旧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高峻宏伟的帝王陵。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乡镇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颠末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穿过陕西西部的小县城乾县时,我们还会发明有座奇妙地操作天然山峰配置陵寝、门阙、城墙,示意帝王至尊职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天子李治和我国汗青上第一个女天子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此刻我们已站在梁山脚下,昂首能瞥见武则天陵墓。各人看到西何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远观梁山,有3座山峰相连:正对旅客的远处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南面稍低的阁下坚持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出格,内地群众俗称奶头山。“以山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与山峰美满无缺的计划,气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独见。唐太宗原觉得云云筑陵较为节俭,还能免被盗之灾,谁知筑陵工程更大,淹灭更为惊人,也未免除被盗之灾。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发兵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弘大的局限,壮伟的气魄,华美堂皇的构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实,陵墓原有表里两重城墙,4个城门,尚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构筑物。勘察表白,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周,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此刻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列位旅客,请随着我向前走。各人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等宽广,直通北峰。两侧分列有124件镌刻精细、模样外形活跃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汗青上,陵前石刻的数量、种类和安顿位置就是从武则全国葬乾陵开始才有牢靠制度的,一向连续到清代。

【武则生成平先容—述圣记碑—无字碑】。

列位旅客,竖在各人眼前的有两块经验1000多年汗青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在讲授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各人大略地先容一下武则天是奈何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按照老例,天子应立宗子为太子,以担任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获得朝廷顾命大臣、舅父长孙无忌的大力大举辅佐,以是例外被选为太子。太宗身后,李治担任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气,昏庸脆弱,大权徐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柴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录用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到处奔忙,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小看,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崎岖经验,熬炼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秀士,太宗身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加朝政。从公元660年起,现实把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宗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天子,改国号为周。颠末36年的格斗,这位姑娘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全国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汗青上惟一的女皇。

大概各人会想,一个身世于木柴商家庭的基层女子,竟敢冒全国之大不匙,公布本身为中国天子,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即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衅,莫非不会招来各种非议吗?但假如汗青地看题目,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不变,经济获得成长,这统统都获得历代史学家们的必定和歌颂。武则天简直差异于一样平常的帝王,她敢于本身做天子,也敢于对本身的收获加以评说,此刻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听说,由7节构成,取于七曜,近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类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身撰文,后中宗誊写,外貌上赞颂了高宗的文治武功,现实上举高了武则天本身。碑刻成后,还在书画上填以金屑。此刻各人接近一些,仍可看到个体字的饰物。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相互缠绕。无字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笔墨。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裔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认为本身好事无量,是无法用笔墨来表达的;虽然也有另一种说法,以为此碑也许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刚愎自用,不肯违心地阿谀她,但作为一个后世,又未便对本身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述。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汗青上确实是唯一无二的。

大概你此刻会问:碑上仿佛也有字啊!是的,无字碑变有字碑是在宋、金往后,一些游人取代武皇在碑上题字,于是此刻碑上共留下13段笔墨。因为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门字也已无法识别。惟有金代用女真笔墨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生涯较量完备。女真笔墨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笔墨和女真族汗青文化的贵重资料。

【六十一尊王宾像之谜】。

列位旅客,我们已经看到了分列于内城对象闹楼的61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了眷念介入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宾像是唐代波涛壮阔的中社交流史的符号,也是突出反应中外相关的乾陵石刻艺术的一大特色。唐朝是其时天下上最强盛的国度,也是我国各民族同一的封建王朝最昌盛的时期,同天下各地3op多个国度和地域有着往来。高宗驾崩后,举国哀伤,61个国度和地域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身介入埋葬典礼。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伎俩,镌刻了介入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行列情势整齐分列。雕像和真人巨细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暗示祷告。从当时起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经在问,石人的头怎么都没有了?是的,61个雕像绝大大都的头早已毁掉,现只有两尊有头,高鼻子、深眼睛,也许是来自西域的使臣。每个石人背后原本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恒久风化,大都笔迹已无法识别。《长安图志》虽记实了39个王宾的姓名,但人们很难将这些姓名和石刻王宾像对上号,仅有两尊石像不和笔迹较量清楚。从笔迹说明,一人来自现在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

关于头像破坏的缘故起因众说纷歧,有的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犯者到乾陵游览时,看到雕有他们国度使者和首领为中国天子侍卫的石像认为有失尊严,以是打掉了头部,使人无法识别;也有说千百年来,石人石马已变神成妖,薄暮后经常破损庄稼,吞食牛羊,内地黎民心极,遂将其头部打坏。尚有说改朝换代,军阀混战,才是乾陵石人瓦解、台殿销毁、石刻粉碎的真正缘故起因。究竟上这些石像破坏的时刻史书中并无具体记实,假如细心阅读无字碑上的笔墨,会发此刻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还对乾陵举办了维修,功效是“绘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这里照旧“蕃王俨侍立层层,大马排行势欲腾”,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粉碎。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损的记述时有所见。本日,固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抚玩,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可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深石刻艺术发出阵阵惊叹。

【生涯齐备的乾陵】。

乾陵不只外面雄伟,内藏也异常富厚。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实,唐高宗临死时,曾绝笔把它生前所喜欢的书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一定会不行胜数。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门被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所盗,惟有乾陵因盗挖时风雨大大而幸免于难。开国后考古勘查也证明,乾陵墓道所有效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直至墓门,共39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牢靠,并以铅灌缝。在其时的汗青前提下,要想挖开,确非易事。考古勘查还证明,陵墓附近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本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有幸成为一座至今未被盗过的帝王墓。

解放以来,发掘乾陵的提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因为各种缘故起因,国度都没有赞成发掘。20世纪60年月初,周恩来赴陕西考查时就说过:“今朝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丧失的科学掩护要领,祖宗留下的遗产照旧让土地神多替我们掩护几年吧!”我们真诚但愿全部旅客插手掩护之列,并但愿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孝顺!

乾陵导游词字篇四

本文目录。

大家好。欢迎来到号称“天下第一皇陵”的乾陵。乾陵备受国内外关注,因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就埋葬在这里,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罕见的,墓前的那通无碑更是留下了千古悬念。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乾陵,对这座著名的陵墓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

乾陵建于公元684年,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墓,是唐十八陵中最西边的一座,因位于长安的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得名,是唐代“因山为陵”的典型,也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代帝王陵墓。据考证,乾陵陵园是仿唐长安城的模式而建的,气势雄伟壮观,有宫城、内城、外城之分。墓室位于宫城中心,象征皇权至高无上,内城四面各有一门,按照四方星宿分别命名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陵墓所在的这座山叫梁山,它有三峰,陵墓位于海拔最高的北峰。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形似美人的双乳,两峰中间为司马道。在古代,皇帝生前的专用道路叫御道,帝王死后,专为其修的道路称为神道,也叫司马道。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司马道。由于时间久远,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分布在宫城四门之外,唯朱雀门最多,也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神道两侧的精美石刻。这批石刻气势恢弘、造型逼真,充分代表了唐代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和雕刻艺术水平,是唐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我们眼前的这对石柱称为华表,它高8米,直径1.12米,由圆石、仰盆莲花顶座、八棱形柱身、覆盖莲花座、双层方形基座五部分组成。这对华表巍然屹立于司马道最前端,是作为陵墓的象征,也是皇权的象征,衬托出乾陵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

华表北边这对栩栩如生的翼马高3.17米,长2.8米。翼马是人们想象当中的长有翅膀的飞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这两匹翼马都属于波斯马,外形相似,风格却不同。西边这匹翼马轮廓爽朗,棱角分明,东边那匹流畅优美,圆润柔和。翼马的设置为这座陵园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继续向北,我们看到是一对鸵鸟,采用传统的浮雕技法,只淡淡几刀,便将鸵鸟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虽经千余年的风雨剥蚀,石雕上现已斑痕点点,但它不仅没有损害鸵鸟的形象,反而使它显得更加古朴粗犷。乾陵前为什么要设置鸵鸟呢?因为唐朝人心目中,它是一种来自遥远异域,带有几分神秘怪异色彩的神鸟。据说高宗生前特别喜爱,所以在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特意在乾陵安置鸵鸟。

后面的这五对石人石马,象征了皇宫的仪仗队伍。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残缺不全了。

前面的这十对高4米,重达数十吨石人,叫做“翁仲”,翁仲是秦始皇身边武艺高强的大将,他们双手握剑,高大魁梧,是守卫陵墓的卫士。

好了,现在我们继续向前走,去看一看乾陵的石碑。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它们就是高宗李治的述圣记碑和武则天的无碑。

我们先来看一看高宗的述圣记碑。高宗李治是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为长孙皇后所生,在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下,被选为太子,继承皇位。但高宗体弱多病,实权掌握在皇后武则天的手中。高宗在位34年,于683年病死洛阳观贞殿。

这个述圣记碑,就是由武则天为他立的歌功颂德碑。碑文由武则天撰、中宗李显书,8000余,开了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全碑由7节组成,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故又称七节碑,寓意高宗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普照天下,光耀千秋。七节碑高7.5米,每边宽1.86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刻成后,还在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的金饰。

与《述圣纪碑》遥遥相对的是无碑。碑主武则天,原籍山西文水县,出生于四川广元。其父武士彠原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14岁时因才貌双全被选人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在感业寺削发为尼,不久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又被立为皇后。从此,武则天就开始参与朝政,并逐渐掌握实权。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的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继承了贞观之治,开启了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这块无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有线刻大龙云纹,碑额刻有互相缠绕8条螭龙。初立时,碑上未刻一。为什么要立这样一通没有的碑呢?武则天临终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或许这通无碑说明武则天想让后世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非常细心的朋友在这里一定会问:无碑上好像有啊!这是宋金以后刻上的。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也已无法辨认,多数是“到此一游”的意思。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女真文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组阵列是61尊王宾石像。这些石像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下令刻立的。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突出反映了强国外交的兴盛。61尊王宾石像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从那时算起,这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大家肯定很奇怪这些石人的头部怎么都没了?原因尚无法考证。不过从只有只剩躯体的王宾像,我们仍能看出当时精湛的石刻艺术。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每个石人背后原来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迹已无法辨认。仅有两尊石像背面迹比较清晰。从迹分析,一人来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咏诗曰:“岿然没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

再往北就是乾陵所在地北峰了。据考证,乾陵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代帝王陵墓。由于诸多原因,乾陵至今尚不能发掘,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不难想象它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收藏。有朝一日,乾陵地宫一旦开启,那必将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迹。

参观完乾陵,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乾陵的陪葬墓,乾陵共有17座陪葬墓,比较著名的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名仙蕙,是中宗李显的第七女,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女,死时仅17岁。中宗即位后,追封她为永泰公主,并与其丈夫武延基合葬于乾县北原,陪葬乾陵。永泰公主墓地现在是乾陵博物馆所在地。章怀太子即李贤,是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懿德太子李重润是中宗李显的长子。这三座墓经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壁画等珍贵文物,如《狩猎出行图》、《打马球图》都是国家极其珍贵的彩绘壁画。

好,1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拍照,有什么问题可以来问我。乾陵的参观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返回目录。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门外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陵园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内城东西长1450米、南北长1582米,厚度为24米。四面各有一门(东为青龙门、西叫白虎门、南称朱雀门、北是玄武门),现在各门附近的村庄仍以门名称之。

两通石碑北边,原有61番酋石像。现存60尊,是武侧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明代刘伯温作诗道:“番王俨待立层层,天马排空势欲腾。”郭沫若也曾咏诗曰:“岿然没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就是对石刻雄姿的描写。

乾陵形制雄伟,建筑也很牢固,据《新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石门,冶金固隙”非常坚固。据勘查,墓道长63.1米,宽3.9米,全用石条填砌。从墓道口到墓门共39层石条,每层间都有铁栓固定,井用白铁水灌注。这些情况与文献记载吻合。

乾陵不仅外现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李治生前酷 爱书法,广为搜集,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埋在墓内,李治和 武则天均处于盛唐时期,且据勘查,乾陵虽经1000多年,却未被盗 过。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乾陵是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 款重修,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重点发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返回目录。

各位游客: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国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达,死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保存完好。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这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时吟出的一首诗。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圆锥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两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乾陵游览一番。

【乾陵的特点—乾陵的结构和规模—墓前石刻】。

各位游客,当我们从西安出发,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时,会有一个感觉,就是无论是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还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帝王陵。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穿过陕西西部的小县城乾县时,我们还会发现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设置陵寝、门阙、城墙,表现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现在我们已站在梁山脚下,抬头能望见武则天陵墓。大家看到西安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远观梁山,有3座山峰相连:正对游客的远处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南面稍低的左右对峙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特别,当地群众俗称奶头山。“以山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与山峰浑然一体的设计,实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独见。唐太宗原以为如此筑陵较为节俭,还能免被盗之灾,谁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费更为惊人,也未免去被盗之灾。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向前走。大家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武则天生平介绍—述圣记碑—无碑】。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碑。在讲解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许大家会想,一个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层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战,难道不会招来种种非议吗?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现在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后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的金饰。

无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互相缠绕。无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为什么立一通无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来表达的;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你现在会问:碑上好像也有啊!是的,无碑变有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题,于是现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也已无法辨认。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女真文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六十一尊王宾像之谜】。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看到了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宾像是唐代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标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关系的乾陵石刻艺术的一大特色。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我国各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同世界各地3op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往来。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从那时起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经在问,石人的头怎么都没有了?是的,61个雕像绝大多数的头早已毁掉,现只有两尊有头,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来自西域的使臣。每个石人背后原来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迹已无法辨认。《长安图志》虽记载了39个王宾的姓名,但人们很难将这些姓名和石刻王宾像对上号,仅有两尊石像背面迹比较清晰。从迹分析,一人来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

关于头像损坏的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到乾陵游览时,看到雕有他们国家使者和首领为中国皇帝侍卫的石像觉得有失尊严,所以打掉了头部,使人无法辨认;也有说千百年来,石人石马已变神成妖,黄昏后常常毁坏庄稼,吞食牛羊,当地百姓气极,遂将其头部打碎。还有说改朝换代,军阀混战,才是乾陵石人崩溃、台殿烧毁、石刻破坏的真正原因。事实上这些石像损坏的时间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如果仔细阅读无碑上的文,会发现在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还对乾陵进行了维修,结果是“绘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这里还是“蕃王俨侍立层层,大马排行势欲腾”,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坏。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损的记述时有所见。今天,虽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观赏,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湛石刻艺术发出阵阵赞叹。

【保存完好的乾陵】。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所盗,惟有乾陵因盗挖时风雨大大而幸免于难。建国后考古勘查也证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直至墓门,共39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灌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挖开,确非易事。考古勘查还证明,陵墓四周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来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有幸成为一座至今未被盗过的帝王墓。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我们真诚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护之列,并希望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乾陵导游词字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唐代帝王陵墓之冠-乾陵。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陕西渭北山地,蕴藏着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山川灵秀。在这群优美峻秀、巍峨峭拔的锥状山峰中,分布着数十座中国汉唐帝王的山陵,给三百里的渭北山原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我们眼前连绵起伏的三座山峰,远远望去宛如一个仰面而卧的妇人,头北足南,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就是梁山,是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是唐代帝王“因山为陵”葬制的典范和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盗过的唐代帝陵,关于乾陵,众多的石像,山峰的高大形体烘托出它雄伟壮观的气势。精致的石棺,多彩的壁画,再现了昔日的梦幻岁月。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长眠于此。无穷的悬念就藏在它隐秘地宫的深处。不同于我们昨天参观的秦陵,这是一座因山为陵的陵墓。在秦汉时期,皇陵的主要建筑封土堆,是由人工挖掘堆砌起来的。唐太宗李世民汲取历史教训,即古往今来无不亡之国,无不掘之墓,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而乾陵营建之时,正值唐朝盛世,国力强大,国库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虽经一千四百年风雨沧桑,仍处处显示当年风采!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长孙皇后,因得到舅舅长孙无忌的帮助被选为太子。公元649年即位,成为唐朝第三代皇帝。因其体弱多病,实权操控在皇后武则天手中。高宗在位34年,公元683年病死于洛阳观贞殿,葬于乾陵。

武则天,名瞾,祖籍山西文水,生于四川广元。父亲是个木材商,随李渊起兵反隋。唐初,因功被封为工部尚书。武则天从小随父母四处奔走,增加了许多见识。14岁时,因才貌出众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封为才人,赐名媚娘。因为其与皇太子李治早有接触,太宗死后,她到感业寺做起了尼姑。高宗即位不久,便将她从感业寺迎回宫中,封为昭仪。武则天使用手段害死了萧淑妃和王皇后,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从此,她开始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开始,朝廷大事几乎全由武则天裁决,朝臣称高宗和武则天为二圣,实际上掌握最高权力的是武则天。高宗死后,武则天先后废中宗、睿宗、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角挂着微笑。与将军像相对的还有这些石狮子,它们使整个陵区蒙上一层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一千多年来,它们默默伫立,在历史的刀光剑影中岿然屹立。这一套组合奠定了从唐代一直到清代,就是所谓神道上的石刻,这套制度是从武则天那时确立的。乾陵对中国皇陵制度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公元十九世纪,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特别是在神道两边摆放石像生的形式成为中国古代皇陵的标志之一。而这种方式确实能营造出肃穆和庄严的气氛。我们无法得知这一创造是否源自武则天本人,但乾陵的墓葬形式确实表现了女皇帝独特的气魄,为则天作为唐朝的实际统治者,在几十年的统治历程中,功绩卓著,正是她奠定了唐王朝走向兴盛的基础。在武则天时代,唐朝不仅扩大了疆土,而且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部世界,形成了中外交流的空前盛况。乾陵保留下来的很多文物,都记录了这段盛世景象。在司马神道北端坐落着与真人一般大小的61个石人像,分东西四行站立,这些石人多数身穿武士袍,和唐代一般官宦的打扮很不一样,而从这尊残留着头部的石像来看,它的原型原本是一个大胡子,头发在脑后梳成辫子。这肯定不是唐人的形象,那么这些石人究竟是什么身份呢?就是当时参加他的葬仪的6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它们在乾陵前恭敬地站立,双足并立,两手前拱。表现出对唐朝皇帝的尊敬与仰慕之情。这幅从乾陵陪葬墓中发现的壁画,更加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国际交流的状况,画面上三名唐朝外交官员,正在商谈接待事宜,另外三位服装各异的外国使节站在一旁,耐心的等候谒见唐朝的太子。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即便如此,在那个以男子为中心的时代,武则天的行为还是备受质疑,武则天自己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公元720xx年武则天在临终前还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唐中宗李显,李显并没有把母亲当做一个篡位者,而是下令重启乾陵玄宫隧道,将她以皇后的身份入葬乾陵。在朱雀门外的西阙楼前,是《述圣记碑》。这是安葬高宗李治时,武则天为他立的功德碑。碑文由武则天撰写,中宗李显书,8000余字,内容是歌颂高宗的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碑高6.3米,重89.6吨,由七块巨石组成,因此也称为“七节碑”,象征七曜,七曜是古人认为构成世界的七种基本物质:日、月、金、木、水、火、土。七节碑寓意唐高宗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普照天下,光耀千秋。与《述圣记碑》遥遥相望的是《无字碑》。她高大雄伟,闻名于世。整个碑用一块巨石雕成,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98.8吨,碑首刻8条蟠龙,碑身两侧各刻有冉冉腾飞的升龙图一副,龙腾若翔,栩栩如生。龙首上有一振翅欲飞的金凤凰,出神入化,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碑座阳面正中刻有狮马图,雄狮昂首怒目,十分威严,骏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此碑初立时未刻一字,故名“无字碑”。关于它的由来,历来说法很多:一说表示武则天功高德大,取《论语》“民无得而名焉”之意;一说:武则天雍容大度,立下此碑,供后人评说自己;一说:此碑乃中宗李显所立,他既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背自己的心意去恭维她,又不愿意以儿子的身份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而立下此碑。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宋金以后,开始有人在“无字碑”上刻字,从此,无字碑成了有字碑。其中最珍贵的是用女真文字题写,旁有汉字翻译的《郎君行记》,女真文字早已绝迹,这段文字,为我们研究女真族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逃过了这次浩劫.更然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是,再往后的一千多年里,很多盗墓贼企图盗挖乾陵,但是都没有成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对乾陵墓道进行了勘测,发现墓门和隧道内全由石条叠砌,并用铁细腰嵌住,再用铁浆灌注在石条与铁细腰之间,石条的叠砌约有39层,非常牢固,但是乾陵里的陪葬墓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是乾陵的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永泰公主墓被发掘,当考古工作者进入永泰公主墓发现墓室斜上方有一个从地面直通墓室的盗洞,在盗洞的下面还有一具骷髅,骷髅的手上紧握着一把斧头,他很可能是一个盗墓贼,临死前似乎还在和绝情的同伙做最后的拼搏.虽然遭受过盗墓的毁坏,但永泰公主墓中,还是得以保存了一些文物.在狭窄的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放着彩绘陶俑,骑马俑和三彩马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更让人惊喜的遗存文物在墓室的墙壁上,这里绘有一幅精美的壁画,堪称绝妙的艺术品,通过这幅壁画,我们或许能够领略到当年唐代宫廷生活的原貌,特别是唐代女子的风采,图中宫女们个个丰满性感,留着特别的八字眉,梳着各式各样的发髻.人物比例匀称,顾盼如生.特别是这位端杯宫女,虽然地位不高,但容貌出众,气质优雅,所有人第一眼都会被她的美丽所折服,美学家称她为”东方第一美女”.永泰公主很可能也是这样美丽的公主,她是武则天的孙女,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叫李仙蕙,李仙蕙死于公元720xx年,时年仅仅十七岁,在永泰公主的墓志铭上,记载有”珠胎毁月”的字样,意思是她死于难产.1960年挖掘时,考古队曾发现了,永泰公主的盆骨碎片,进行复原后,发现永泰公主的骨盆比正常妇女偏小,生育是容易难产,可是更为普遍的看法是她被自己的父亲唐中宗李显处死,据说武则天登基后,私生活不太检点,有一次永泰公主和自己的哥哥李重润以及丈夫在一起说了些不满的话.武则天闻说后,盛怒之下,逼着李显将参与议论的人,全部杀死.四年之后,李显复位登基,四年前爱子爱女惨死的一幕,对李显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伤痛,于是他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封李仙蕙为”永泰公主”.并隆重地将他们的尸骨放入乾陵埋葬,李显特意提高了懿德太子墓的规格,使他在死后获得了帝王的等级.今天,懿德太子墓也已经被打开,地下玄宫中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安放懿德太子尸骨的石椁.椁身石板内外,用细腻的手法,雕刻有花卉,草木,及各种珍惜的动物.而这幅描绘宫女的石刻画,更让人着迷.画面正中刻有两扇大门,门上刻着相对而立的两个美丽的宫女.她们头上戴着凤冠,上身穿着短衫,袖口宽大,下身穿长裙,形象丰满.显得优美而高贵有的手捧包裹、有的手捧三足盘、有的手捧蜡烛台,表现了墓主人的宫廷生活。甬道顶部平有团花、宝相花、海石榴等图案花.在唐代的文物中,女子的形象总是特别突出,这是乾陵的另一个陪葬墓,章怀太子墓中的一幅壁画《观鸟捕蝉图》,引人注目的是,画中这位头梳双髻的少女,竟然穿着胡服的男装,女性的社会地位.章怀太子墓中还有一些表现男子生活的壁画,在这幅名为《打马球图》的壁画中,二十多个年轻贵族骑马在山峦间奔跑追逐,壁画上的任务体态矫健,马匹奋蹄疾驰,散发着一种雄健的气息,除了马球打猎也是当时贵族休闲的重要活动,唐代贵族热衷于驯养猎豹,可见,在那个时代中国人十分崇尚健美的体形和强悍的气质,不过在这些壁画中,我们丝毫看不到墓主人真实的故事。章怀太子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唐中宗李显的哥哥,曾被立为太子,但是因为反对武则天而被贬为平民,后来又被武则天逼着自杀,死时年仅31岁,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也没有忘记吧可怜的哥哥接到乾陵安葬,生前因为争权夺利而反目成仇的亲人,死后有被埋葬在一起。这死后是一种讽刺,我们无法揣测当年武则天下令杀死自己的儿子孙子和孙女时是什么样的心态,她有没有过一丝懊悔呢?武则天身上表现出来的复杂的人性,使得人们对乾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几座陪葬墓的挖掘,更引发人们对神秘地宫的向往。乾陵地面的恢宏气势压倒了与它同时代的所有陵墓,与之相配的地宫,无疑也有着非同一般的规模。考古工作者通过局部探测,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乾陵地宫的情况。墓道里的天井事实上是在挖掘墓室时用来运土的通道,所以墓室越大所需要的出口就越多,天井也就越多,那么,安放帝王棺椁的墓室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天圆地方,后室里头有个天象图,汉代就有。拱顶的下面是象征厅堂的前室,摆放着皇帝生前的日用品。

地宫后室设有石床上面放着两具棺椁,左边躺着唐高宗,右边躺着武则天,据考证,乾陵地宫的空间约为五千立方米,按其四分之一的比例来计算陪葬品,那么陪葬品的体积也在一千二百立方米左右,这些文物会是什么样的呢?在陕西曾经发掘过一座唐代的皇家寺院法门寺的地宫,出土了大量的皇室用品,特别是其中的金银器,华美典雅令人眼花缭乱。法门寺地宫中还出土了一件武则天的绣裙,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武则天的遗物。而在神秘的乾陵地宫中,一定保存着更多炫目的皇家器物和武则天的遗物。这让人们对乾陵地宫产生了巨大的探寻热情,是否挖掘乾陵一度成为考古界争论的一大热点,但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贸然挖掘乾陵能不能对地下的文物有效地实行保护,还是一个疑问。学者们相信这座陵墓所蕴藏的秘密,会与武则天传奇的命运一样,惊世骇俗。至于将来还有没有可能目睹武则天的真容,还有多少出人意料的发现,这些悬念将长期困扰着世人。谜底的真正揭开,尚待来日。

游客朋友们,乾陵之行快要结束了,留给大家一些时间自由活动,半个小时后我们集合返回。

乾陵导游词字篇六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乾陵。

导游词。

欢迎参考!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为陵,气势雄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乾陵这座合葬墓至今未被盗过。1966年至1971年,我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对此墓进行勘察,结论是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此墓确实难以开掘。

乾陵附近还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0xx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陵号乾陵。实际上是一帝、一后的合葬墓。自郭沫若以来,现代人认为这是二帝合葬墓,但这并不符合古代(包括唐朝人)的观点。因为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将大唐江山归还给李氏皇族。为了死后能有栖身之所,武则天自己宣布废去自己的帝号,请求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将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于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应了母亲的这个请求。所以在礼制上乾陵仍然属于一帝、一后的合葬墓。

乾陵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残像高在米至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这块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人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粱山上,距西安八十公里,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治(公元628-68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贞观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皇帝位,在位34年。弘道元年十二月死于洛阳贞观殿,年56岁。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葬于乾陵。武则天(公元624-720xx年),原为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宗死后,得幸高宗,被立为皇后,渐拥实权。

高宗死后,先后废中宗、睿宗,自立为大周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20xx年。神龙元年十一月死于洛阳上阳宫之仙居殿,年82岁。翌年五月,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粱山三峰耸立,峥嵘峻峭,主峰海拔1047.9米,地宫建于其中;南二峰东西对峙,浑圆挺秀如乳,远眺乾陵,酷似一尊“睡美人”,她是女皇武则天仰卧大地的绝妙象征。

文献记载,乾陵原有城垣两重。内城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外城周八十里。陵园内有献殿,下宫、上仙观、阙楼等建筑378间,其依山为陵的宏大场面,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的陵园,众多精美的巨型石雕,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成为后世诸帝陵仿效的楷模。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得知,乾陵可能是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乾陵陵园东南隅分布有17座陪葬墓,1960年至1972年先后发掘了五座,出土唐三彩等珍贵文物四千余件,唐墓壁画1200多平方米,石雕线刻画近300平方米,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筑以及对外关系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依据。目前,乾陵陵区、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对外开放,供中外游客观光游览。

乾陵导游词字篇七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向前走。大家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在讲解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许大家会想,一个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层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战,难道不会招来种种非议吗?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现在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后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字的金饰。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互相缠绕。无字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看到了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石人绝大多数早已毁掉,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无法辨认,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今天,虽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观赏,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湛石刻艺术发出阵阵赞叹。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我们真诚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护之列,并希望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给大家一个半小时的自由活动参观时间,一个半小时后我在无字碑处等大家集合。

乾陵导游词字篇八

秦中自古帝王州”,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皇帝共计208位,有73位皇帝葬在陕西境内,一共72座帝王陵墓,这其中最特殊的就是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乾陵。

乾陵的建筑遗址、出土文物,赢得了各国首脑赞叹和大量观众的喜爱,可与欧亚已列入世界遗产的同类项目相媲美,具有人类普遍价值的文化神韵。1961年3月乾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博物成立于1978年,建在唐永泰公主墓的遗址上。

馆藏文物丰富,馆内设有乾陵文物精华展:集中展出了上世纪唐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各类精美文物一百余件,有色彩亮丽的唐三彩、雕刻精美的石椁线刻画以及绚丽多彩的唐墓壁画,它们被称为“唐墓文物三绝”,还有做工精美、雕刻细腻的金银玉器和铜镜,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现了盛唐文化的精彩与辉煌;专题陈列——唐代胡俑展:(胡人,是对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统称)这个展览是为了配合奥运会特地举办的,收集展出了建国以来陕西境内出土的各类胡俑精品一百余件,他们形象生动,表情各异,有的络腮胡须、有的深目高鼻、有的身穿翻领开叉胡服等等,仿佛让我们看到了13前胡人在长安城的生活情景,聆听到了西市酒家中的胡姬招徕客人时清脆的声音。

乾陵导游词字篇九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80公里。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0xx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坐落在海拔1047.5米高的梁山上。梁山有三座山峰,北峰最高,即乾陵。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陵前司马道两侧排列有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刻124件。

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一对,石马五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十对,四个门外各有石狮1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陕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峡工程”之称。在位于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峰下,埋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稀罕的。

半个世纪以来,发掘乾陵始终是个热门话题,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进步,让武则天重见天日的时机成熟了么?挖还是不挖?什么时候挖?此时,我们呼吁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再次激活这个话题,旨在审视“科学发掘乾陵”的现实意义。

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个。它凿山建穴,规模宏大,收藏丰富,一男一女,两朝皇帝,合葬一室,且1000多年间,原封未动。而武则天名扬天下,妇孺皆知,更使这座陵墓备受国内外关注。

中国政府在1957年,就公布乾陵为“陕西省第一批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又公布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多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拨专款进行整个陵园的维护与修葺,到20xx年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00万人次。

然而,人们在乾陵司马道下车,看到的只是一座和山体浑然相融的皇家陵园,地宫在哪里?陵寝又在哪里?几乎所有的访客游完之后,都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怅然而归。

人们有理由关注的是,陵墓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宝贝?武则天、唐高宗的遗体还能不能见到?会不会出现像湖南马王堆那样的千年女尸?如果就只留下一副尸骨,借用现代化的造形技术复原,能否也让人们重见武则天的真实风采?这其中隐藏的谜团太多了,若能打开,乾陵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具观赏性的博物馆。

乾陵导游词字篇十

乾陵是西安旅游的景点之一,很多游客会去参观了解,导游要做好乾陵景点的解说,详细介绍给游客知道。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乾陵景点。

导游词。

的范文,欢迎阅读!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为陵,气势雄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乾陵这座合葬墓至今未被盗过。1966年至1971年,我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对此墓进行勘察,结论是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此墓确实难以开掘。

乾陵附近还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80公里。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0xx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坐落在海拔1047.5米高的梁山上。梁山有三座山峰,北峰最高,即乾陵。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陵前司马道两侧排列有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刻124件。

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一对,石马五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十对,四个门外各有石狮1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陕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峡工程”之称。在位于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峰下,埋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稀罕的。

半个世纪以来,发掘乾陵始终是个热门话题,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进步,让武则天重见天日的时机成熟了么?挖还是不挖?什么时候挖?此时,我们呼吁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再次激活这个话题,旨在审视“科学发掘乾陵”的现实意义。

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个。它凿山建穴,规模宏大,收藏丰富,一男一女,两朝皇帝,合葬一室,且1000多年间,原封未动。而武则天名扬天下,妇孺皆知,更使这座陵墓备受国内外关注。

中国政府在1957年,就公布乾陵为“陕西省第一批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又公布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多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拨专款进行整个陵园的维护与修葺,到20xx年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00万人次。

然而,人们在乾陵司马道下车,看到的只是一座和山体浑然相融的皇家陵园,地宫在哪里?陵寝又在哪里?几乎所有的访客游完之后,都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怅然而归。

人们有理由关注的是,陵墓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宝贝?武则天、唐高宗的遗体还能不能见到?会不会出现像湖南马王堆那样的千年女尸?如果就只留下一副尸骨,借用现代化的造形技术复原,能否也让人们重见武则天的真实风采?这其中隐藏的谜团太多了,若能打开,乾陵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具观赏性的博物馆。

乾陵,位于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0xx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四面有城墙,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但如今陵园的地面建筑,已经基本荡然无存了。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和他的妻子——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乾陵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少数没有被盗掘的陵墓,乾陵至今也没有被挖掘过,所谓乾陵出土文物都来自乾陵的陪葬墓,如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

乾陵景区面积较大,除了乾陵外,还有多个陪葬墓,分别埋葬着多位皇亲(太子与公主们)和大臣,目前挖掘的主要有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就是建在永泰公主墓的遗址上,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以唐三彩、彩绘俑和壁画等为主,其中《宫女图》是壁画中的精品。懿德太子墓旁也有文物陈列室,但规模不大,章怀太子墓的墓道中有精美的壁画,但基本都是复制品,真品保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博物馆和陈列室都无需另外付费。

游览乾陵景区可以全程步行,景区还提供了观光车(车费不包含在景区门票内,30元/人),观光车来往于乾陵与其余的三个陪葬墓之间。游客在景区大门售票处可以购买观光车的车票,持车票的游客,在景区内的各观光车站台可以多次上下车。售票处靠近乾陵,三个陪葬墓位于售票的南部,从乾陵到懿德太子墓步行约15分钟,从懿德太子墓到永泰公主墓步行也需要约15分钟,游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乘坐观光车。

乾陵虽然没有被发掘,但也是有很多看点。在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残像的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但都是没有头的石像(都被敲掉了),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至于为什么六十一尊石像都没有“头”,至今没有个准确的说法。

无字碑,也是乾陵的另一个看点。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无字碑不仅位置醒目,而且雕刻艺术精湛,这块无字碑后,充满了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

此外,你也可以漫步在朱雀门内宽阔笔直的神道上,神道两边是巨大的石人、石马和石鸵鸟等石像,看着远方高耸的山峰,山峰的内部就是埋葬着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此时此刻,距离那个辉煌的年代已经千年,一种浓厚的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

乾陵导游词字篇十一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粱山上,距西安八十公里,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治(公元628-68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贞观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皇帝位,在位34年。弘道元年十二月死于洛阳贞观殿,年56岁。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葬于乾陵。武则天(公元624-720xx年),原为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宗死后,得幸高宗,被立为皇后,渐拥实权。

高宗死后,先后废中宗、睿宗,自立为大周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20xx年。神龙元年十一月死于洛阳上阳宫之仙居殿,年82岁。翌年五月,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粱山三峰耸立,峥嵘峻峭,主峰海拔1047.9米,地宫建于其中;南二峰东西对峙,浑圆挺秀如乳,远眺乾陵,酷似一尊“睡美人”,她是女皇武则天仰卧大地的绝妙象征。

文献记载,乾陵原有城垣两重。内城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外城周八十里。陵园内有献殿,下宫、上仙观、阙楼等建筑378间,其依山为陵的宏大场面,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的陵园,众多精美的巨型石雕,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成为后世诸帝陵仿效的楷模。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得知,乾陵可能是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乾陵陵园东南隅分布有17座陪葬墓,1960年至1972年先后发掘了五座,出土唐三彩等珍贵文物四千余件,唐墓壁画1200多平方米,石雕线刻画近300平方米,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筑以及对外关系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依据。目前,乾陵陵区、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对外开放,供中外游客观光游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