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宝塔山导游图(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8:03:41 页码:11
宝塔山导游图(实用14篇)
2023-11-20 18:03:41    小编:zdfb

回顾过去的一段时间,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完美的总结呢?希望这些范文能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

宝塔山导游图篇一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爬宝塔山。

一路小跑到山脚,路旁是一块块菜地。橄榄色的莴笋,翠绿的大蒜,油菜正在开花,这一丛,那一簇,好像黄金撒满一地;豌豆正举行攀爬比赛,它们伸出弯弯曲曲的细丝,紧紧地缠在竹竿上;蚕豆花上点缀着一个黑墨点,像一只大眼睛好奇地望着春的世界。房屋前,女人们搬出椅子,惬意地嗑瓜子、拉家常;老人们则凑到一起玩扑克牌,下象棋;小孩儿们放起了风筝,一个牵线,另一个用手托着,那线一紧一松,风筝腾空而起,越过树梢,越过屋顶,在空中翩翩起舞。

仰望宝塔山,它像一头巨大的卧牛。

我们爬上山腰,樱桃正默默开花,它不向任何人炫耀,洁白像雪,一路上我们不断遭遇“雪灾”;桃树和李树仍然改不了羞涩的毛病,满树的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枇杷已经挂果,小小的,毛茸茸的、硬邦邦的;地上野花五彩斑斓,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鸟叫声婉转动听,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

正准备冲向山顶,可是坡太陡,路太滑,无法直立行走,我变身成蜘蛛侠,爸爸变成壁虎,铺一些叶子当防滑链,还是时不时会来个“狗啃泥”。我戴上墨镜不是想装酷,而是保护眼睛。爸爸的耳朵被刺丛纠缠,要他留下“买路钱”,爸爸龇牙咧嘴,幸好有我帮忙,及时脱险。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我们终于到达“卧牛背”,好像走进了蜿蜒无尽的原始森林,山茶和松树是主角。阳光从茂密的松林里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地上铺满褐色松针,像厚厚的地毯,软软的;树下还有小蘑菇。

宝塔山导游图篇二

今天,我游了延安宝塔山,宝塔山是延安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山后我和我姐姐爬宝塔,宝塔共9层,0—1层是楼梯,后面全是很陡的梯子,塔内非常狭小,1—8层的梯子还可以,但空间太小了,照个照片都要钻狗洞。第8—9层的梯子超级狭小。

到了顶层,豁然开朗,四面都是通风口,1—8层一直直不起腰,第九层跳起来还够不着顶。之后,我一路轻轻松松地下来了,我下到第7层,她还没下到第8层;我下到第5层,她才到第3层;我下来买的吃了个冰棍了,她还在第一层小心翼翼的不敢下来,因为太黑,哈哈!

我们有爬了宝塔山后面的摘星楼,听说传言,在这里能看见延安全景。我们还照了照片,敲了鼓。下山到路上还看了烽火台。

宝塔山导游图篇三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塔山。

导游词。

欢迎参考!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2]。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宝塔山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宝塔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还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塔旁还有钟一口,明崇预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党中央在延安时,曾以此报警。

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但你若是想拍摄宝塔的全景,还得上清凉山才行。

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说到延安,随即想起宝塔山。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到延安,不可不去宝塔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这一佳句,满怀深情,颇为感人,现在引入导游介绍延安的。

解说词。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山顶上的那座宝塔,始建于唐代,现为明代建筑,高44米,共九层,为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北宋时,韩琦、范仲淹等一代名将在宝塔山屯兵设寨,戍边御敌,留下众多古迹。近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洞察世界风云,创建了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大本营。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据导游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派飞机来轰炸宝塔山,结果误炸别处,宝塔山完好无损。“此乃天意!”闻者无不感慨。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配得上“巍巍”二字。山上遍布各种名贵乔灌木,林木茂盛,空气清新,登上山顶,凉风拂面,暑气顿消。山顶视野开阔,放眼望去,枣园优美的风景衬映着高大的伟人雕像,杨家岭红旗飘飘,王家坪绿树行行,一处处红色遗址流动着人潮,全城风光尽收眼底。宝塔山下,滨河花园旁的闹市街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宝塔山犹如一位历史老人,见证了延安沧桑巨变,与祖国同步发展,日新月异,高歌猛进。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代以后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区中心,海拨1135.5米。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塔旁有钟一口,明崇预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众口一词:“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周等老一辈革命家,、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登临宝塔山,视察革命圣地的变迁。

在历史上,延安宝塔山的存在,是与"黄金锁骨菩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续玄怪录》和《太平广记》卷101"延州妇人"条目记载:"昔,延州有妇人,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大历中(公元776-779年),忽有胡僧自西域来,见墓,遂趺坐,具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之日:此一淫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圣者云耳不信,即启以验之。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可以看出,书中描述的延州妇人其实是锁骨菩萨的化身,她为了普度众生,不惜忍辱负重满足人间私欲,死后又遭世人鄙视,后被胡僧说破,即启发民众'知耻'而觉悟,并为其设大斋,建宝塔,这就是教化的力量。这一传说也印证了我国唐、宋特定时期内,佛教盛行的历史事实。

而在民间,宝塔的传说则来源于口口相传,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是宝塔区居民苏世胜和曹淑珍传承父辈讲述、整理而来的"恶龙之争"和"红毛键牛下凡"之说。一说认为大唐天宝年间,肤施县(延安旧称)是南北上下交通要塞,市井繁荣,不想来了两条恶龙伤食人畜,乡民叫苦连天。玉皇大帝命众神下凡修建"镇邪塔",九级塔身,中间放置一尊金人像,从此肤施县灾患平息,两条恶龙被"金人"所缚,也逐渐变得温顺善良起来。另一说则大致是讲有只红毛键牛下凡后滥伤无辜,食人性命,黎民百姓只能逃荒要饭。有兄妹两人修塔镇魔。塔盖成后将牛头压住,被塔压住的红毛键牛变成了卧牛山,如今站在宝塔山对面的清凉山上远望,卧牛山的牛头在延河和南河的交界处,脖子像张拉弯的弓,隆起的脊背高高的超出脖颈,尾巴从延河的转弯处一直延伸到黄蒿弯沟里。

宝塔山导游图篇四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到宝塔山上去秋游。我们像一群被放飞的小鸟,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飞翔。霎时间一股兴奋的感觉从我的身体里流溢出来,使我激动得又蹦又跳。

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排好队,整齐地走在大街上。手中的红旗随风翻动,像海上翻滚的波浪。我们一路欢呼雀跃,到达了风雨桥。啊,风雨桥,你是宣恩县城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宣恩人民的骄傲!我希望人们好好爱护你,让你的美丽永远驻留在宣恩人民的眼里。在风雨桥上,有的人跳着欢乐的舞蹈,有的人在打扑克牌,有的人在观赏贡水河的美景,还有的人在风雨桥上散步,他们都在无忧无虑、快乐地生活着。

观赏完了风雨桥,我们就向宝塔山进发了。在去宝塔山的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很快就到达了宝塔山的山脚。在山脚休息时,龙老师抓到了一只毛毛虫,我们所有人都跑上去围观。那只毛毛虫是黑色的,正在慢慢地蠕动,让人觉得毛骨悚然,有的人被吓得当场尖叫,连连躲闪。可有的人却凑过去仔细地观察着毛毛虫,还有的人欣喜若狂,像见到亲人一般开心得不得了。在山脚下还有许多我们宣恩的特产——柚子,可惜没有成熟,还是一片青色。

我们开始登山了,一路我们都观赏着美丽的风景。宝塔山的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走到了半山腰。在休息时我们看见了一只老鹰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我想它此时也一定是快乐的.,就像此时的我们。

最后,我一鼓作气到达了山顶。在山顶上我举着红旗挥动,表示我们先头部队已经顺利登顶,让后面的同学和老师加油向上爬。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所有同学都到达了山顶。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备受期待的拔河比赛就开始了。我们用力地拔着,我把绳子捆在腰上使劲向后拉,随着啦啦队员的欢呼声,我们一下子就把对面的敌人给战胜了,我们开心极了。第二次比赛很快又开始了,我们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也没有拔赢,原来是对面悄悄多了十几个人在帮忙。虽然输了,但我们依然高兴,因为输赢并没什么,开心才是最重要了。比赛结束后,我坐在台阶上休息,看着四周的群山,我不由得赞叹山的险峻挺拔,山的巍峨挺立,它不停歇地在为世人演绎着最美的风景。

到该返程的时候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宝塔山。回望宝塔山,我不由得感叹:“宝塔山真美啊!”

宝塔山导游图篇五

秋天来临,宝塔山呈现出一番别样的景象,它不似西湖秋月,使人浮想联翩;不似华山,巍峨耸立;也不似黄山那般,千奇百怪。宝塔山就是那样纯粹,凝结了数代子长人的心血。

早晨,我打着减肥的名号来到宝塔山。刚到山脚下,一阵凉意袭来,使我不禁打了个哆嗦,抬头向上望,一座九层高的宝塔直入眼帘,威严压过了一切,就算是雷峰塔也稍逊几分。快步向上走,两旁的松树挺直了身子,俨然像一个个护国的卫士,不畏风雪。

虽说是秋天,但松树的针叶丝毫没有变黄的意思,反倒比之前更加翠绿,更浓了,松树底下的小草也坚韧不拔,仿佛在说:“看我多漂亮。”

宝塔山上最显著的当然是宝塔了,它共有九层,给人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力,更是让人赞叹建造者的“鬼斧神工”。宝塔全身呈赤红色,每一层都有房间,而最顶端的那一层更是由三角状的瓦盖封顶,好像封印着什么万年老妖。

而宝塔底部有一个小台子,供孩子们玩耍娱乐。

穿过宝塔,你会发现在它的后面竟隐藏着一个长达百尺的楼梯,两旁有柳树覆盖着,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而这里刚好可以俯视到子长城大半个景色,是块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

下山途中,我感叹着宝塔山早晨的美丽,也感叹着松树的坚韧不拔,面对秋天,毫不畏惧。

我爱家乡的宝塔山,更爱这个美丽多彩的秀丽子长!

宝塔山导游图篇六

久仰宝塔山鸣凤塔大名,却从未去过。今天,我就去宝塔山一览了它的风光。

一下车,我就禁不住诱惑,摘了一朵野花。我边唱歌,边蹦蹦跳跳地向前走去。开始爬山了。这山上苔藓挨挨挤挤的在一起,簇拥成一团,方向故意和我作对似的。我踮起脚尖,快速地跨上台阶。“哇呀呀!”要不是老爸扶着,我肯定摔了个嘴啃泥。“喔唷,”我长叹一口气“好难爬喔。”“哈,这就泄气了。”老爸笑嘻嘻地看着我。“知道了知道了,我会爬的,不用你教。”我转了个身,继续往上走。“哇哦——”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铺满了整块地,不时地找来一只只色彩缤纷的蝴蝶。“走啦走啦。”老爸催促我。“来了、来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进入塔中,才感觉气氛突然变了。刚才还是鸟语花香,这时候变得沧桑古典了。“诶哟诶哟。”我们慢慢地爬上了第二层。梯间可真窄,一次只能过一个人,再胖点就只能侧着身子走了。

每上一层,我都会在窗边望望明媚的阳光,看看劳作的农民。“嘿哟嘿哟。”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了第六层,第七层却怎么爬也上不去。原因就是——没有楼梯了。我只好望望上面,在第六层呆着了。

带着一丝春风,牵着万缕阳光。春,来了。

宝塔山导游图篇七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宝塔山又一著名的景观——摩崖石刻。该处占地面积2864平方米,该石刻高6~7米,长260米,上面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嘉”是美好的意思,“岭”是指山脉。每字高3.68米,宽3.37米。因风雨剥蚀,字迹模糊,明朝初年曾加以深凿,后被涂成红色(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刻字的照片)。其南约50米处,还刻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说的是范公用兵如神,也十分珍贵。还有宋代石刻“高山仰止”、“出将入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云生幽外”、“嘉岭胜境称第一”、“泰山北斗”、“一韩一范”等刻字。摩崖石刻还包括近代伟人名人手迹百余幅,供游人欣赏品味。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先世为彬州(今陕西彬县)人,后徙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040年,宋王朝任命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自请到延州,抵延州后,开始对延州地区的城防进行全面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对嘉岭山的整修。当时,范仲淹把嘉岭山作为守备延州的重要阵地和指挥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筑。以上介绍的望寇台、烽火台、范公井等就是其遗迹。范仲淹抵达延州后,励精图治,竭力医治战争的创伤,使得延州一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实力也得到加强。于是夏人相诫说:“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小可欺也。”

范仲淹在延州戍边只有近一年时间,但其建树颇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选贤任能,并在军事、政事繁忙之际,注重教育,兴建书院,实在难能可贵,无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称号。他的《岳阳楼记》至今仍为。

散文。

之杰作,特别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可谓众口皆碑。这句。

名言。

不仅是他文才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他崇高精神的体现。后人曾于延安东关(现电业局地带)建“韩范二祠”来纪念他和韩琦。考试大编辑整理。

2

页,当前第。

2

1

2

宝塔山导游图篇八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全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大家向东边看!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摘星楼周围有一古城寨遗址,至今仍有残缺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

沿摘星楼往下,向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相连。(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现建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城墙残垣。)。

摘星楼的北面,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东岳庙始建于宋代,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延安知府王彦奇予以重建。宋、元、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影响。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20世纪20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由于遭到历次战争的破坏,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其他建筑物全部被毁。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观察,因此有“边关起狼烟之说”。范仲淹镇守延州(今延安)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自然,一旦烽火狼烟起,三川军民皆知。

从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修。范公镇守延州时,一面筑城修寨,加强军事防备,抵御西夏进犯,一方面大兴学风,修建书院,广召三军学子,进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明弘治年间在其遗址上重建嘉岭书院,当时修有正堂三间,内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还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特别优美,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又重建。1979年修建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遍,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重建事迹。此碑先立于书院遗址外,碑身已断为两截,文字也有所剥落,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见。

宝塔山导游图篇九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2]。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

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

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

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

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

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宝塔山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

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

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

宝塔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

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

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

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

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

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

”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还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

塔旁还有钟一口,明崇预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

党中央在延安时,曾以此报警。

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

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

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但你若是想拍摄宝塔的全景,还得上清凉山才行。

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说到延安,随即想起宝塔山。

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到延安,不可不去宝塔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这一佳句,满怀深情,颇为感人,现在引入导游介绍延安的解说词。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山顶上的那座宝塔,始建于唐代,现为明代建筑,高44米,共九层,为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砖塔。

北宋时,韩琦、范仲淹等一代名将在宝塔山屯兵设寨,戍边御敌,留下众多古迹。

近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洞察世界风云,创建了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大本营。

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

据导游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派飞机来轰炸宝塔山,结果误炸别处,宝塔山完好无损。

“此乃天意!”闻者无不感慨。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配得上“巍巍”二字。

山上遍布各种名贵乔灌木,林木茂盛,空气清新,登上山顶,凉风拂面,暑气顿消。

山顶视野开阔,放眼望去,枣园优美的风景衬映着高大的伟人雕像,杨家岭红旗飘飘,王家坪绿树行行,一处处红色遗址流动着人潮,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宝塔山下,滨河花园旁的闹市街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宝塔山犹如一位历史老人,见证了延安沧桑巨变,与祖国同步发展,日新月异,高歌猛进。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代以后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区中心,海拨1135.5米。

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

此外山上还有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

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

宝塔山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

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

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

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

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

”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

塔旁有钟一口,明崇预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

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众口一词:“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江、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都曾登临宝塔山,视察革命圣地的变迁。

宝塔山传说

在历史上,延安宝塔山的存在,是与"黄金锁骨菩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

《续玄怪录》和《太平广记》卷101"延州妇人"条目记载:"昔,延州有妇人,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

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

以其无家,瘗于道左。

人见,谓之日:此一淫纵女子,人尽夫也。

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

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

圣者云耳不信,即启以验之。

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

果如僧言。

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

"可以看出,书中描述的延州妇人其实是锁骨菩萨的化身,她为了普度众生,不惜忍辱负重满足人间私欲,死后又遭世人鄙视,后被胡僧说破,即启发民众'知耻'而觉悟,并为其设大斋,建宝塔,这就是教化的力量。

这一传说也印证了我国唐、宋特定时期内,佛教盛行的历史事实。

而在民间,宝塔的传说则来源于口口相传,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是宝塔区居民苏世胜和曹淑珍传承父辈讲述、整理而来的"恶龙之争"和"红毛键牛下凡"之说。

一说认为大唐天宝年间,肤施县(延安旧称)是南北上下交通要塞,市井繁荣,不想来了两条恶龙伤食人畜,乡民叫苦连天。

玉皇大帝命众神下凡修建 "镇邪塔", 九级塔身,中间放置一尊金人像,从此肤施县灾患平息,两条恶龙被"金人"所缚,也逐渐变得温顺善良起来。

另一说则大致是讲有只红毛键牛下凡后滥伤无辜,食人性命,黎民百姓只能逃荒要饭。

有兄妹两人修塔镇魔。

塔盖成后将牛头压住,被塔压住的红毛键牛变成了卧牛山,如今站在宝塔山对面的清凉山上远望,卧牛山的牛头在延河和南河的交界处,脖子像张拉弯的弓,隆起的脊背高高的超出脖颈,尾巴从延河的转弯处一直延伸到黄蒿弯沟里。

宝塔山导游图篇十

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宝塔建于唐代(一说明代),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还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塔旁还有钟一口,明崇祯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党中央在延安时,曾以此报警。

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但你若是想拍摄宝塔的全景,还得上清凉山才行。

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宝塔山导游图篇十一

春姑娘带着春天的问候悄声无息地来了。她唤醒了大地上的万物,让大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在这万紫千红的四月,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游玩了宝塔山公园。

我们刚下车,迎面先扑来一阵幽香。这幽香纯净疏淡,像是海棠花香,又像是桃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在四月天里,海棠早已开过,桃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是什么香呢?我带着疑惑,迈进了宝塔山公园。顺着香味往前走,来到一片被一条小路蜿蜒穿过的树林。这片树林十分茂密,树与树之间挨得很近,连一丝阳光都透不进来,香味却浓了许多。树上偶尔会滴下一两滴水,让人觉得凉丝丝的,感到清晨露水的清凉。离开树林,远远望见一片花海。这是,我忽然明白了幽香的来源:是樱花香。我闻着花香,细细地观察起樱花来,我发现,樱花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花瓣泛着透明的光泽,显得格外好看。它们有些被风吹掉了几片花瓣,有些像可爱的娃娃,争先恐后地伸出小脑袋,好奇地观察这个清新、美丽的世界,别提有多高兴了。每朵樱花都有四五层花瓣,花瓣大都是粉红色的,隐隐约约地还透出一丝白色来。

离开让人恋恋不舍的樱花园,我们来到天鹅湖旁的草地上。这片草地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绿油油的,绿中还隐隐泛黄。草地中有几棵芭蕉树,还没长出新叶,只有几片深绿色的大叶子在风中摇晃。这些景色十分美丽,同学们都顾不上休息,有的同学竟拿出纸笔,想把这些春景都靠文字“装”回家。在草地上吃完东西,我们又去宝塔山着名的宝塔玩了一会,就回学校了。在车上,我喊道:“宝塔山公园,我一定会再来的!”

宝塔山导游图篇十二

以幼儿为本,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开展生动有趣的登山活动。让每一个幼儿接触大自然,不怕困难,挑战自我,体验运动的乐趣,尝试成功的快乐,提高环境适应能力,提供父母和孩子情感交流的机会,增进亲子感情。

:大二全体教师、幼儿和家长。

为了登山活动顺利开展,上午9:00从幼儿园出发。每位幼儿到闯关卡处领取一张通行证,一共二张通行证。得到二张通行证的幼儿到山顶领取一份新年礼物。整个活动诚挚邀请全体家长协同进行参与,家长不准抱、背幼儿,让幼儿自己以最大的限度完成整个活动。

1、活动前发邀请书通知家长做好准备。

2、教师准备好幼儿家长来园签到表。

3.事先了解路线和周边环境。

4.引导幼儿了解相关登山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挑战自我。

5.召开家长会,讲解登山时的规则和注意事项;明确分工,加强安全教育。

1、教师对幼儿进行亲子登山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幼儿不拥挤、不追跑、不打闹。

2、每位幼儿都有家长陪同。

1、各项工作人员提前到达指定地点。

2、班主任老师致新年贺词。

3、全体幼儿和家长手牵手,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带领下,从幼儿园出发来到观音阁上山小路处准备登宝塔山。

4、给幼儿发第一张闯关卡。

5、幼儿在登山途中领取第二张闯关卡。

6、在宝塔山顶给幼儿颁发纪念品。强调注意言行文明,爱护公物,不乱攀折树枝,不随地乱扔垃圾。

7、幼儿与家长一起自由浏览鸣凤塔、自由观赏山水风景。

8、活动小结。第一,班主任作活动小结。第二,宝塔山顶合影。幼儿和父母在宝塔前与老师一起合影。

9、活动结束。家长带幼儿回家。提醒家长、幼儿注意返家途中的安全。

宝塔山导游图篇十三

宝塔山,今称歉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宝塔山位于延安乡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合阔,林木兴隆,山林空气清新,风凉宜人,冬日仄均气温较内乱争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今塔,始修于公元766~779年。距古已有1200多年了。这座今塔在宋代曾经重建,金、亮二代又予以建茸。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壁有北南二个拱门,南门内乱争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亮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今塔”。1937年党中口入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央以及总后方。“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以及爱国人士向来之处,这座今塔也焕收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因而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今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与代。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收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回护双位,1997年又被列为齐国重点文物回护双位。

自亮以去,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腐蚀以及战火洗礼,到齐国解放时,已是弹痕乏乏,创痕累累。新中国成立后,今塔也取得新生。陕西省、延安市百姓政府曾于1959年以及1984年二次拨出博款,对宝塔举行了齐面维建。替换了塔体风蚀馂余砖,填剜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扫数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从头安装泛光灯;延安市委、市百姓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明”工程,将宝塔以及山体遵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合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线四射。从远处看,金碧光辉,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当然,你可以或许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齐乡将一览无余,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去到了钟亭。在这个钟亭里吊挂的钟是亮代的铁造洪钟,为亮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制。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钟的上部有释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叙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叙开一的标志。这心钟本置于当面的太以及山叙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做为报警之用。铁钟音质清宏,余声暂绕,可传方圆30~50千米。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心钟收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守卫延安立下了没有可磨灭的勋绩。齐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心铁钟吊挂于本址,供游人观光。

人人向东边看!这座修建物叫作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做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此台修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恍如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本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本址上重修的。摘星楼周围有一今乡寨遗址,至古仍有馂余缺的乡垣以及地洞,为当年指挥做战的工事与堡垒。

沿摘星楼来下,向西延伸的这叙土畔,是一段今乡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北门与凤凰山的乡墙相连。(北门的地位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北门坡”现修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乡墙馂余垣。)。

摘星楼的南面,是一个约400仄方米的大仄台,这等于东岳庙的遗址。东岳庙始修于宋代,亮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延安知府王彦偶予以重修。宋、元、亮以去,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释教界也颇具影响。每年四月两十八日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20世纪20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以及鬼王庙)还相当兴盛。由于受到历次战争的破坏,出格是1937年日原侵犯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别的修建物齐部被毁。

东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烽火台是今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利剑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降,便于观察,因此有“边闭起狼烟之说”。范仲淹镇守延州(古延安)时,曾在那里建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本址上从头建修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仄方米,台底面积253.8仄方米。这座烽火台的地位选择绝妙,虽没有在山巅,但视野非常合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北三川的尽头。制作,一旦烽火狼烟起,三川军民皆知。

从烽火台来北,那山腰中的修建群,是新建的茶社。那里本是嘉岭书院遗址。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建。范公镇守延州时,一壁筑乡建寨,增强军事防备,抵御西夏侵略,一方面大兴学风,建修书院,广召齐军学子,举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亮弘乱年间在其遗址上重修嘉岭书院,其时建有正堂三间,内乱争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乱争还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出格劣美,对其时文化的倒退起过很好的做用。清坤隆十六年(1738年)又重修。1979年建修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遍,记载清坤隆十六年(1738年)重修功劳。此碑先立于书院遗址外,碑身已断为二截,文字也有所剥落,但大全数仍清晰可见。

在烽火台下,距烽火台高约100米的延河之畔,有同心专心通河井。该井是范仲淹驻守延州时,出格为嘉岭山的守军供水而建凿的,后人称为范公井。井心呈卵形,井深24米,四周以块石围砌。虽用时近千年,井筒完好,被列为延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回护双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宝塔山又一著名的景观——摩崖石刻。该处占地面积2864仄方米,该石刻高6~7米,长260米,下面有历代文人书生的手迹。此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嘉”是优美的意思,“岭”是指山脉。每字高3.68米,严3.37米。因风雨剥蚀,字迹依稀,亮朝初年曾加以深凿,后被涂成红色(陕西”"汗青”"专物馆陈列刻字的照片)。其北约50米处,还刻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说的是范博用兵如神,也非常珍贵。另有宋代石刻“高山俯止”、“出将进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云生幽外”、“嘉岭胜境称第一”、“泰山斗极”、“一韩一范”等刻字。摩崖石刻还搜罗近代巨人名人手迹百余幅,供游人欣赏品味。

整理。

说到这里,就没有得没有提一小我,他等于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年),苏州吴县(古江苏苏州)人,其先世为彬州(古陕西彬县)人,后徙家江北,是南宋著名的”"政乱”"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1040年,宋王朝录用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自请到延州,抵延州后,合始对延州区域的乡防举行齐面的整建以及加固,此中就搜罗对嘉岭山的整建。其时,范仲淹把嘉岭山做为守备延州的首要阵地以及指挥中央,于是予以精口修筑。以上介绍的望寇台、烽火台、范公井等等于其遗迹。范仲淹达到延州后,励精图乱,勉力医乱战争的创伤,使得延州一线军口、民口大为振奋,实力也得到增强。因而夏人相诫说:“无以延州为意,古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没有比大范老小可欺也。”

范仲淹在延州戍边只需近一年光阴,但其修树颇多,留下了歉富的文化遗产。他选贤任能,并在军事、政事繁忙之际,注重教育,兴修书院,其实难能宝贵,无愧政乱家、军事家、文学家的称号。他的《岳阳楼记》至古仍为散文之杰做,出格是他的“先世界之忧而忧,后世界之乐而乐”的名句,可谓寡心皆碑。这句”"名言”",没有仅是他文才的选集体现,同时也是他崇高精神的表现。后人曾于延安东闭(现电业局地带)修“韩范两祠”去纪念他以及韩琦。

宝塔山导游图篇十四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宝塔山。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代替。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xx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0xx年)铸造。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全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大家向东边看!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摘星楼周围有一古城寨遗址,至今仍有残缺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

沿摘星楼往下,向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相连。(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现建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城墙残垣。)。

摘星楼的北面,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东岳庙始建于宋代,明武宗正德元年(1520xx年),延安知府王彦奇予以重建。宋、元、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影响。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20世纪20xx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由于遭到历次战争的破坏,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其他建筑物全部被毁。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观察,因此有“边关起狼烟之说”。范仲淹镇守延州(今延安)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自然,一旦烽火狼烟起,三川军民皆知。

从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修。范公镇守延州时,一面筑城修寨,加强军事防备,抵御西夏进犯,一方面大兴学风,修建书院,广召三军学子,进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明弘治年间在其遗址上重建嘉岭书院,当时修有正堂三间,内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还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特别优美,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又重建。1979年修建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遍,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重建事迹。此碑先立于书院遗址外,碑身已断为两截,文字也有所剥落,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见。

在烽火台下,距烽火台高约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口通河井。该井是范仲淹驻守延州时,特别为嘉岭山的守军供水而修凿的,后人称为范公井。井口呈椭圆形,井深24米,四周以块石围砌。虽历时近千年,井筒完好,被列为延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宝塔山又一著名的景观——摩崖石刻。该处占地面积2864平方米,该石刻高6~7米,长260米,上面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嘉”是美好的意思,“岭”是指山脉。每字高3.68米,宽3.37米。因风雨剥蚀,字迹模糊,明朝初年曾加以深凿,后被涂成红色(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刻字的照片)。其南约50米处,还刻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说的是范公用兵如神,也十分珍贵。还有宋代石刻“高山仰止”、“出将入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云生幽外”、“嘉岭胜境称第一”、“泰山北斗”、“一韩一范”等刻字。摩崖石刻还包括近代伟人名人手迹百余幅,供游人欣赏品味。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先世为彬州(今陕西彬县)人,后徙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040年,宋王朝任命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自请到延州,抵延州后,开始对延州地区的城防进行全面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对嘉岭山的整修。当时,范仲淹把嘉岭山作为守备延州的重要阵地和指挥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筑。以上介绍的望寇台、烽火台、范公井等就是其遗迹。范仲淹抵达延州后,励精图治,竭力医治战争的创伤,使得延州一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实力也得到加强。于是夏人相诫说:“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小可欺也。”

范仲淹在延州戍边只有近一年时间,但其建树颇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选贤任能,并在军事、政事繁忙之际,注重教育,兴建书院,实在难能可贵,无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称号。他的《岳阳楼记》至今仍为。

散文。

之杰作,特别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可谓众口皆碑。这句。

名言。

不仅是他文才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他崇高精神的体现。后人曾于延安东关(现电业局地带)建“韩范二祠”来纪念他和韩琦。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2]。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宝塔山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宝塔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还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塔旁还有钟一口,明崇预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党中央在延安时,曾以此报警。

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但你若是想拍摄宝塔的全景,还得上清凉山才行。

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代以后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区中心,海拨1135.5米。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塔旁有钟一口,明崇预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众口一词:“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周等老一辈革命家,、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登临宝塔山,视察革命圣地的变迁。

在历史上,延安宝塔山的存在,是与"黄金锁骨菩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续玄怪录》和《太平广记》卷101"延州妇人"条目记载:"昔,延州有妇人,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大历中(公元776-779年),忽有胡僧自西域来,见墓,遂趺坐,具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之日:此一淫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圣者云耳不信,即启以验之。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可以看出,书中描述的延州妇人其实是锁骨菩萨的化身,她为了普度众生,不惜忍辱负重满足人间私欲,死后又遭世人鄙视,后被胡僧说破,即启发民众'知耻'而觉悟,并为其设大斋,建宝塔,这就是教化的力量。这一传说也印证了我国唐、宋特定时期内,佛教盛行的历史事实。

而在民间,宝塔的传说则来源于口口相传,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是宝塔区居民苏世胜和曹淑珍传承父辈讲述、整理而来的"恶龙之争"和"红毛键牛下凡"之说。一说认为大唐天宝年间,肤施县(延安旧称)是南北上下交通要塞,市井繁荣,不想来了两条恶龙伤食人畜,乡民叫苦连天。玉皇大帝命众神下凡修建"镇邪塔",九级塔身,中间放置一尊金人像,从此肤施县灾患平息,两条恶龙被"金人"所缚,也逐渐变得温顺善良起来。另一说则大致是讲有只红毛键牛下凡后滥伤无辜,食人性命,黎民百姓只能逃荒要饭。有兄妹两人修塔镇魔。塔盖成后将牛头压住,被塔压住的红毛键牛变成了卧牛山,如今站在宝塔山对面的清凉山上远望,卧牛山的牛头在延河和南河的交界处,脖子像张拉弯的弓,隆起的脊背高高的超出脖颈,尾巴从延河的转弯处一直延伸到黄蒿弯沟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