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圆的周长的说课(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1:32:52 页码:14
圆的周长的说课(优质16篇)
2023-11-19 21:32:52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自我观察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何有效管理时间阅读以下精选总结范文,对自己的总结能力进行评估和提升,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一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

方法.

难点。

钉子板、绳子、尺子.

过程。

一、复习准备.

拿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通过学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课题:)。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

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3.量出下表中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设计。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二

周长的认识。课本44页“什么是周长”及第45页“练一练”中1、2、3题。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多媒体课件、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1、(课件出示图片)问:

(!)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课件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课件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1、口算花坛的周长。

师:(出示花坛图片)你们能想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花坛的周长?

电脑显示出各边长度,学生逐一口算出周长。

2、45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度量计算,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1)摆小棒:(课件出示图形)你能移动小棒把下列图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想一想:(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怎样想的?

撕纸活动:

1、先看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纸。

2、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三

课本第44—45页。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结合具体事物或者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周长。2、能够计算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其它多边图形的周长。3、结合情境,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多媒体课件、卡片、玩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锣密鼓的选拔爬行运动员,快乐和幸福两只小蚂蚁作为优胜者做最后的比赛,胜利的一个将代表蚂蚁王国参赛。它们两个分别沿着两片树叶的边线,看谁先爬完一圈谁胜利。让我们来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队胜利了。生:不公平,幸福的树叶小,它爬一周的距离就短,所以它虽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师:对,那么幸福和快乐沿树叶边线爬一周就是树叶的周长,那么到底哪个长呢?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认识物体的周长。二、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卡片:银杏叶枫叶教师介绍银杏叶和枫叶的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和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摸一摸树叶的边线,两位同学合作将树叶沿边缘描在黑板上,介绍树叶的周长。三、(1)出示素材:各种图片、硬币、课本、汽车等学生自由选择物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介绍物品的周长。如果学生选择的是实物,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所介绍的只是其中某个面的周长,而不是整个物体的周长。(2)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物体的着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给大家介绍物体的周长,可以独立活动,也可以小组协作。将学生介绍过的图形的周长与实物相比较,如:比较车的图片和玩具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周长一般是针对平面图形或者立体图形的某个面而言的。五、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出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计算出图形的周长。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六、拓展练习。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大小。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四

2、画一个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3、在下面的长方形中,最多能剪出几个半径是3cm的圆片?

4、一棵树的横截面周长是18.84厘米,它的直径是多少厘米?

5、有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28.26米,它的半径是多少米?

6、有一个半圆,半径为4厘米,这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

7、有一个靠墙的半圆形栅栏,这个半圆的.半径是8米,栅栏长多少米?

8、求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9、求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五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评析】。

本节课教学“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是概念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引入新课“新”。妙用“周”字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上也能用到“汉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同时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活动设计“新”。教师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意义”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的周长等;还有头围、腰围等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师完全放手,使每个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

3.学习方式“新”。本节课中,自主学习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自主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测量图形的周长,在测量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培养。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六

2、通过抽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掌握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探索新知。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4)反馈归纳: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练习。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七

1、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一般用字母()来表示。

2、在一个圆里,有()条半径,这些半径的长度(),有()条直径,这些直径的长度()。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可以表示为()或()。

4、用()可以画出一个精确的圆。()决定圆的大小,()决定圆的位置。

5、一个圆的半径是6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如果半径增加3厘米,直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6、一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周长是()厘米,如果直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周长是()厘米。如果直径缩小的原来的`1,周长是()厘米。

7、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分米,这个圆的半径是()分米。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这个圆的直径是()米。

8、一个半圆的半径是6分米,这个半圆的周长是()分米,一个半圆的直径是15厘米,这个半圆的周长是()厘米。

9、甲圆的半径是4厘米,乙圆的半径是6厘米,甲圆直径和乙圆直径的比是(),乙圆周长和甲圆周长的比是()。

10、一张长方形纸,长6分米,宽4分米。如果在上面剪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分米,周长是()。

二、判断题。

1、如果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个这两个圆的直径也一定相等。()。

2、甲圆直径是乙圆的半径,乙圆的周长是甲圆周长的2倍。()。

3、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4、直径越大,这个圆的周长就越大。()。

7、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8、圆的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

三、操作题。

1、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计算出圆的周长。

2、计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解决问题。

1、在一块直径为40米的圆形操场周围栽树,每隔6.28米栽一棵,一共可栽多少棵?

11、一只挂钟分针的针尖在1小时内,正好走了25.12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八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评析】。

本节课教学“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是概念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引入新课“新”。妙用“周”字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上也能用到“汉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同时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活动设计“新”。教师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意义”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的周长等;还有头围、腰围等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师完全放手,使每个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

3.学习方式“新”。本节课中,自主学习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自主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测量图形的周长,在测量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培养。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九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3、情感目标: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揭示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

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汇报结果: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老师要给一张长5分米,宽3分米的照片做一个相框,需要多长的木条?

2、妈妈要给一块边长为8分米的正方形台布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本课的板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显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虽很简练,但通过板书能看出本课所讲的重点内容。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合作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构成、发展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中,透过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从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再透过小组合作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可见,让学生再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体验和理解数学,让他们明白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问就是要学会问”。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务必启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去建立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教师在本节课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感悟到:要明白圆的周长,能够直接测量,而直接测量圆的周长有时很麻烦,有时根本不可能,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透过猜想提出假设,再透过小组合作验证假设,发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说:“一切成效的工作务必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用心性,让学习的资料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数学背景知识,帮忙学生了解数学发生与发展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资料,运用在网上查阅的超多资料,找到一个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契机:透过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史,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正如新大纲所要求的,不仅仅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调动起学生用心的情感,使探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陶冶。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十一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知识的探索是一条明线,它在课堂中的存在形式是贯穿;人文的交融是一条暗线,它在课堂中的存在形式是渗透;笔者认为,只有两者有机整合,让课堂成为自主探究与人文交融的平台,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现实,着眼学生未来的宗旨。

首先,我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用线绕,在直尺上滚等直接测量圆的周长后,我又引出新的问题: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小圆如何测出它的周长?甩球出现的圆能量出它的周长吗?使学生自己切实体会到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从而再去探索新的方法,这使得下面的学习有了驱动力。我们说,要以学生为主体,其本质就是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唤醒和激发。

在接下来的引导中,我又较好地处理了圆的周长公式中,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探索圆的周长为什么要考虑到圆的半径或直径?有很多案例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显得突兀。在这节课中,我提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当学生说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时,教师又进一步追问:你觉得是和直径有关系,说说理由好吗?这就唤醒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圆的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再接下来的猜想、探索、验证自然、顺畅,有了根基。

另外,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十二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不足与疑惑。

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所以练习的量相对少了一些.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十三

周长的认识。课本44页"什么是周长"及第45页"练一练"中1、2、3题。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周长的含义。

理解周长的含义。

结合教材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多媒体课件、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问:

(!)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课件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课件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口算花坛的周长。

师:(出示花坛图片)你们能想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花坛的周长?

电脑显示出各边长度,学生逐一口算出周长。

2、45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度量计算,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四、实践活动

(1)摆小棒:(课件出示图形)你能移动小棒把下列图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想一想:(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怎样想的?

五、全课

六、思维拓展

撕纸活动:

1、先看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纸。

2、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十四

《圆的周长》第二课时的教学是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习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的实际问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课始首先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进而呈现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

(问题呈现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列方程解答。选择列方程解答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思路比较顺畅。由于已经圆的周长,所以学生很自然就会想到圆的周长公式,列方程的思路顺理成章。二是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虑到有的学生还会想到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法,我询问学生“你还能怎样求出花坛的直径”,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很多学生能够不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而是直接根据除法的意义,直接用除法求出直径,学生也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堂中的习题,我采用“试一试”,这一题是类似于例题的一个题目,是根据圆的周长求半径的实际问题,通过尝试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于相关计算方法的理解。

巩固练习部分,采用课本“练一练”,这一题型全部是根据周长求各圆的直径。在计算时首先要求学生先估计圆的直径是多少,再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它的直径或半径,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估计把我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十五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内容。 。

二、    教学目标: 。

1、    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

三、    教学重、难点: 。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

四、    教学用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

五、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

教学过程                             。

一、    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

〈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轮廓〉 。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

生:乒乓球拍 。

〈分别演示:手机、国旗的轮廓〉 。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

二、    实践中理解周长 。

1、    理解封闭图形 。

师:谁听说过“周长”,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

生:…… 。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

师质疑:这里好象有个词不常见? 。

生:封闭。 。

师:谁能解释? 。

生:四周都不漏缝的 。

…… 。

师:那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呢? 。

〈多媒体演示:                        〉 。

师:这些图形中那些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

生:…… 。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

2、    指一指,从实物中找周长 。

(1)    师生合作 。

出示钟 。

师:谁能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

生指 。

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 。

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

…… 。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 。

引导理解周长在面上 。

(2)    生生合作 。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

学生活动,汇报 。

师:我们身边能指出很多周长,例如:操场上也有。 。

三、    探究中体验测量方法 。

1、    创情境 。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忙着干什么呢? 。

生:做操…… 。

师: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忙着锻炼呢? 。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们绕图形一周跑一圈〉 。

师:怎么同时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跑得一样快吧? 。

生:…… 。

生:可以用线、用尺。 。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

2、    量周长 。

学生活动 。

汇报结果 。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 。

师:谁的周长最长? 。

生:长方形 。

那么青蛙就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

四、    全课总结 。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圆的周长的说课篇十六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钉子板、绳子、尺子.

一、复习准备.

拿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新课.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通过,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教师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

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3.量出下表中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