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圆柱表面积(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19:33 页码:13
最新圆柱表面积(汇总20篇)
2023-11-12 13:19:33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过去经验的提炼和归纳,有助于我们积累和成长。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每个人追求内心平静的课题。以下是一些总结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圆柱表面积篇一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是一节数学探讨课,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认识圆柱体,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概念,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重点:圆柱体表面积的概念。难点: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圆柱体实物。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系列活动认识形式,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

(一)开门见山,由面到体。

1、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怎么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实物出示茶叶筒、易拉罐等立体图形,从而得出立体图形概念。3、板书揭题:圆柱体的表面积,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让学生对以前平面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然后,再出示立体图形实物,在学生头脑上建立立体图形表象,并得出立体图形概念,从而点明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各个“面”的形状和面积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1)摸一摸,数一数;圆柱体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可按方位给每个面标上名称。如:上面、下面和侧面。)。

(2)看一看,议一议;圆柱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4)指一指,说一说;从不同位置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不断变换,引导学生认识。

圆柱表面积篇二

2、填空:

(1)圆柱的(       )面积加上(     )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把一个底面积是15.7平方厘米的圆柱,切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3)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4)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烟囱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5)计算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6)一个圆柱,它的高是8厘米,侧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

(7)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3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0)做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9.42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底面半径是( )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1)把一根直径是20厘米,长是2米的圆柱形木材锯成同样的3段,表面积增加了(  )立方厘米。

4、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底面积           b、底面周长    c、底面半径。

(2)把一个直径为4厘米,高为5厘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割成两个半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算式是(  )。

a、3.14×4×5×2    b、4×5       c、4×5×2。

5、一个圆柱形无盖的水桶,底面的直径是0.6米,高是40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圆柱表面积篇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掌握圆柱基本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因而要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运用转化、迁移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教材分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三部分内容。

2、学情分析:

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情,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了调研,这是课前调研的内容和统计的结果: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奥数的。由此可知,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依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一套学具(包括能组成圆柱体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多个圆及其他图形)。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求了,而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这样一来,把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由曲变直”,转化为“由直变曲”,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由直变曲”会容易的多。通过他们自己制作圆柱,直观了解曲面和平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带着兴趣,开始尝试,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也就强烈了。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重、难点所在,我主要通过4个层次来完成,使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活动中,归纳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一层次:小组探究,自主发现。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想到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卷起来做成圆柱的侧面,然后选择合适的圆作为两个底,但对于学生能否想到利用平行四边形做侧面,学生的认识可能仍不清晰。因此,在小组探究时,我会到小组中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圆柱体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也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观察、概括的能力。

第二层次:小组汇报,总结归纳。

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分三种情况。

分别选择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作为圆柱体的侧面把它卷成圆筒,再选正好能和圆筒对上的同样大小的两个圆。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官上加深对表面积的认识,为总结圆柱表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然后,我直接提出问题:你会求它的侧面积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里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有可能无从下手去思考,我及时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能够找到这两者的内在关系,学生汇报时,由课件配合,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感受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的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就是底面周长×高。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获取中,真正理解了公式的由来,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研究完圆柱侧面积的推导后,我又让学生来摸摸这个圆柱的表面,然后小结:我们摸过的所有这些面的面积和就是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里让学生摸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表面积的认识过程,由于前面已经做了足够的铺垫,在学生理解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独立想办法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本环节中,在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中,探究的精神得到了张扬,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实在的体现与培养。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亲历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突破。

第三层次:及时巩固,内化知识。

在教学重难点基本突破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中给出的信息,计算本组制作的圆柱体的表面积,然后全班交流,因为学生利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涉及到的信息比较全面,侧面展开图有长方形,有正方形,还有平行四边形。这样就使学生巩固了对圆柱体表面积的理解。

第四层次: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不仅有不缺面的圆柱体,而且还有只有侧面的圆柱体和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体。能够准确的判断所求圆柱的表面积共几个面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我利用学生手中的圆柱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练习,首先我拿出一个学生做好的圆柱,把其中一个底拿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就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就可以了。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跟这个圆柱类似?(如水桶、圆柱体的笔筒)在这里我安排的一道求水桶表面积的练习。

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解决了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体类型的实际问题。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只有侧面的圆柱体这一类型的实际问题。同样还是拿出一个学生做好的圆柱,把其中两个底都拿走,问学生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生活中哪些物体跟这个圆柱类似?(烟囱,钢管内、外部的表面积)我也安排了一道求烟囱表面积的练习。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自主观察并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区分他们,于是我引导学生按照圆柱体的面给圆柱体分分类:第一类是不缺面的圆柱体、第二类是缺一个底面的圆柱体、第三类是缺两个底面的圆柱体。为了更好区分,更好记忆,我又引导学生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不缺面的就叫它全面圆柱体,缺一个底面的最典型物体就是水桶,我们就叫他水桶圆柱体,缺两面的最典型物体是烟囱,我们就叫他烟囱圆柱体。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三种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在这一系列的总结、概括、归纳中,学生完善了认识,全面了解了各类圆柱体的区别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根据以上内容,我准备在实践练习中安排四个层次的内容。

1.一组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和高求侧面积、表面积的对比习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提高求表面积的技能。

2.一道求烟囱圆柱体表面积的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后,追问:为什么只求侧面积就可以了。

3.求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表面积的习题,追问:为什么求完全面圆柱体表面积后还要除以2。使学生养成灵活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习惯,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4最后安排的是一个拓展题,求帽子的表面积。这个表面积是由一个水桶型的圆柱体和一个环形的表面积组成的。把圆柱体表面积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环形面积及组合图形的知识揉和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时运用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不仅有知识上的积累,还能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收获,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谢谢各位老师!

圆柱表面积篇四

难点四:类似制作烟囱、水桶之类,很多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在六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对表面积的概念并不陌生。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重点是通过制作圆柱模型、观察圆柱展开图,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一个曲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围成的。通过操作,真正建立圆柱侧面的表象。

探索并理解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这部分教学的难点。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例2结合具体情境,展示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沿着高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化曲为直”过程中,教学重点要抓二者之间的联系,即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通过“展”、“围”的反复操作,让学生切实建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突破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时要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而圆柱的底面积则需用到圆的面积公式。在同一题里,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混淆也是计算圆柱表面积出错的原因之一。怎样能更好的理清思路,灵活的进行计算呢?我认为,尽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不变应万变。即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计算侧面积的直接条件是底面周长和高;圆柱的底面是圆形,计算圆的面积的直接条件是半径。当然,涉及到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就要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能力。

圆柱表面积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3、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习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板书)。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

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

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

底面积:3.14×3×3=28.2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打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生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补充第二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单?

汇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单。(说一说认为简单的原因)。

圆柱表面积篇六

教材40页、41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第2-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二)能力训练点。

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

2.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3.教师出示圆柱体模型,指同学说出它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利用圆柱体模型的侧面展开图,引导学生概括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观察议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和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

(2)引导学生概括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指同学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并把计算步骤填在课本50页例1下面的空白处,然后订正。

板书:3。14×0。5×1。8。

=1。75×1。8。

≈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2)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41页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订正。

3.教学。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

(2)让学生利用圆柱体模型展开图进行比较、区别,从而使学生清楚: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4.教学例2。

(2)指同学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让学生观察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并小组议论:让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再按顺序说出求表面积的具体过程。具体计算由学生完成。

(4)指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并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和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做完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有关的计算公式。

(5)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在练习本上做,然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讲解题方法。

5.教学例3。

(1)出示例3,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示: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如果发现计算结果是1800平方厘米的让该生上黑板上做。

(4)订正,让板演的学生讲解题的思路和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

(5)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制作水桶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数多一些,这样才能保证原材料够用。那么保留整百平方厘米时,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也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所以这题的计算结果应是1900平方厘米。

(6)“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圆柱表面积篇七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首先我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美术纸,用这张纸做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出它的底面,看谁的最好,学生的思维很好,给出了多种想法。

方法一:用一张纸盖住圆柱,沿着边缘剪(不会很圆)。

方法二:把圆柱立起来用笔描绘出来地面再剪(不好描,自然不会很圆)。

方法三:用尺子量出直径,算出半径,用圆规画出圆再剪(有点接近了,但是直径不会很精确)。

方法四:把圆柱压扁,量出直径,接着同上做法(误解,这里的直径其实是半个圆的周长)。

方法五:量出美术纸的长,就是底面的周长,由此求出半径,再画圆贴上(很好,能理解侧面积求解的难点)通过这些活动后,再让学生自学表面积的公式,自然水到渠成了。课堂交给学生,会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圆柱表面积篇八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2、练习二第17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求用彩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减去(78.5×2)平方厘米,再组织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13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4、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

圆柱表面积篇九

2、填空:

(1)圆柱的(       )面积加上(     )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把一个底面积是15.7平方厘米的圆柱,切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3)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

(4)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烟囱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

(5)计算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6)一个圆柱,它的高是8厘米,侧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

(1)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7.3分米。

(2)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是5米。

4、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底面积           b、底面周长    c、底面半径。

(2)把一个直径为4厘米,高为5厘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割成两个半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算式是(  )。

a、3.14×4×5×2    b、4×5       c、4×5×2。

5、一个圆柱形无盖的水桶,底面的直径是0.6米,高是40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班别:       姓名:        学号:     。

1、一个圆柱高9分米,侧面积226.08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接口处不计,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8、一个盛奶粉的圆柱形铁罐,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1.3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罐至少需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接口处不计,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9、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米,底面半径是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10、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是0.4米,高是0.8米,要在水桶里、外两面都漆防锈漆,油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圆柱表面积篇十

这节课虽留有许多缺憾,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做题少了些,在计算方面,没达到较多的训练,能影响到作业及今后考试的正确率,但我感到十分成功,我为学生课堂上的生命涌动而兴奋不已,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提升了。过去我仅满足于把学生“教会”,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学生厌烦,老师急燥,都苦不堪言。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为我贯穿课堂始终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智力成果带来的乐趣。

二、学生在体验中,更好的理解了数学,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课前,布置学生做圆柱体,我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难。但要做成一个标准的圆柱体,确实要动一定的脑筋。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其实已经初步感受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围成。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学生在做中,发现圆柱底圆周长与长方形长相等。个别没做成功的孩子,在交流活动中,也能体验到失败的原因。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我也体验到了怎么教数学。

(1)只有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学。

(2)立足发展学生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策略。

(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因考试而教学,教学应以开发学生智能为使命。

四、不足改进。在进行计算圆柱表面积练习时,应大胆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总担心一旦用计算器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影响今后的考试,计算器只教不用。这节课由于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繁杂,占用较多时间且正确率不高,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所以应根据教学情况,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来解决计算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

圆柱表面积篇十一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2.小结: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三).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

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四)教学例2.

1.出示例2。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78.5(平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五)教学例3.

1.出示例3。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4.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归纳:,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习。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计算下面各.(单位:厘米)。

(三)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五、课后作业。

(二)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六、

探究活动。

面包的截面。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题目。

有一个圆柱形的面包,要切一刀把它分成两块,截面会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讨论.

2、利用橡皮泥捏一个圆柱体,进行实验,验证结论.

3、画出截面图,表示结论,发展空间观念.

参考答案。

1、沿水平方向横切一刀,截面是圆形.(如图1)。

2、沿垂直方向纵切一刀,截面是一个长方形.(如图2)。

3、沿侧面斜切一刀,会形成大小不一的椭圆形.(如图3)。

4、从顶面向侧面斜切一刀,会形成椭圆的一部分.(如图4)。

5、从上底面斜切一刀到下底面,会形成椭圆的一部分.(如图5)。

(图1)(图2)(图3)(图4)(图5)。

圆柱表面积篇十二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圆柱表面积篇十三

年级。

六年级。

教师。

学  案。

导案。

工学。

学  案。

导案。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交流、问答、推理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知识的探究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用2∏rh,求圆柱的表面积要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圆柱表面积篇十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它是学生初次接触圆柱这个几何形体,要求学生认识掌握圆柱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因而要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使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大纲明确指出:教学是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掌握形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本课概念抽象,知识点多的特点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等实际情况,现拟如下目标:

(1)知识教学。

使学生认识圆柱体,掌握圆柱体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的同时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和“全面看问题”的唯物主义观点,以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3)素质培养。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尝试精神,养成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本课由于概念抽象,知识难懂,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或产生畏难情绪。我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尝试学习为主线,以创新能力为主旨”。采用微机辅助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课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以教师设计的导思题为依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创设平等、民主、和谐、安全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

(一)温故引新,巧妙入境。

开课提问,我们都认识了哪几种立体图形?学生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教师拿出圆柱体模型问,这个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得出这个物体的形状不是长方体,它是一种新的形体——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如:药瓶、铅笔、墨盒等。(这样以旧引新,通过讨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圆柱体表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由此引出新课,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圆柱体的表面积以上设计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的巧妙设疑把学生引入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无能的愤悱境地,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妙的揭示课题。)。

(二)探求尝试,明确概念。

1、动手操作,引导发现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了解决这一难点,我设计如下:

(1)把圆柱体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展开后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思考题,并且用电脑演示,指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体的高。再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师问:要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这是及时出一道尝试题:

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求圆柱的侧面积。

做完后让学生分组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自学课本中的例1。使学生体验到尝试学习新知的乐趣。(这一环节,使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做到了在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中,思维、讨论、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

2、引导学生独立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验证表面积,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拆一拆,摆一摆,看一看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然后教师用电脑演示圆柱表面积的组成。

(3)由学生分组讨论,独立发现计算方法,再向老师汇报:

(4)提问: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独立运用公式计算。例2: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这一步骤的设计是在前一步教师扶的基础上充分放手引导学生独立推导出计算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师小结,师强调重难点。

4、质疑问难,生问生答或师答。

(三)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基本练习的前提下,首先在形式上注意新颖、多样、采取、辨析、填空、判断、选择、列式、口答,笔算练习等形式。其次在内容上注意采取秩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这样即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又能兼顾大多数学生。

(四)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会学之目的。)那么在实际中要计算一只水桶的用料面积是多少,又怎样计算呢?我们下一课再研究。(这样的结尾既承接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学习新知识高下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圆柱表面积篇十五

2、填空:

(1)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7.3分米。

(2)底面周长是 18.84米 ,高是 5米 。

4、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底面积           b、底面周长    c、底面半径。

16、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是 0.4米 ,高是 0.8米 ,要在水桶里、外两面都漆防锈漆,油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圆柱表面积篇十六

师: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圆柱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叫圆柱的什么?它们的关系怎样?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这个曲面叫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动画闪烁各部分名称)。

设疑: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什么是圆柱体的表面积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侧面积+底面积×2=表面积)。

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首先应该计算出它的底面积和侧面积。

圆柱的底面是圆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吗?(s=3.14r2)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现场测量茶叶桶的底面直径。(注意方法指导:量出底面最长的线段即直径的长度。课件动画展示测量方法)。

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

(三)教学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

1、引导探究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2)学生动手操作。(剪圆柱形纸筒)。

(3)汇报交流研究结果。(随着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百度图片:

小结:同学们会动脑,会思考,巧妙地运用了把曲面转化为平面的方法,探讨发现了圆柱体侧面积正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

师:(课件呈现圆柱茶叶罐侧面包装图片)。

求圆柱体茶叶罐的侧面包装纸的面积实际是求圆柱的什么?(侧面积)再次测量茶叶桶的高,并把结果记录下来,独立计算。

1、设疑:学会了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

2、学生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3、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强调单位的使用。

小结:求茶叶桶的表面积是为工人师傅下材料提供了基本数据,但是在准备材料时往往会比计算结果多一些,因为在具体操作时,尤其是在剪圆的时候会产生浪费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

(一)(多媒体出示圆柱形的油漆桶,无盖水桶、烟筒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的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通过回答让学生感知圆柱表面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意义。

(二)根据要求练习。

1、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是12分米,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只列式不计算)。

2、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8分米。如果它滚动1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呈现压路机压路情景)。

3、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5分米。底面直径4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结果保留整数)。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教学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操作练习。

测量:借助工具测量出需要的数据(取整厘米数),并做好记录。

计算:根据量得的数据,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1、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2、教师小结:在解答实际问题前一定要先进行分析,看它们求的是哪部分面积,再选择解答的方法。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圆柱表面积篇十七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

2.投影片。

一、铺垫孕伏。

1.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3.教师出示圆柱体模型,指同学说出它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利用圆柱体模型的侧面展开图,引导学生概括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观察议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和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

(2)引导学生概括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指同学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并把计算步骤填在课本50页例1下面的空白处,然后订正。

板书:3.14×0.5×1.8=1.75×1.8≈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2)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41页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订正。

3.教学。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

(2)让学生利用圆柱体模型展开图进行比较、区别,从而使学生清楚: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4.教学例2。

(2)指同学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让学生观察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并小组议论:让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再按顺序说出求表面积的具体过程。具体计算由学生完成。

(4)指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并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和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做完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有关的计算公式。

(5)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在练习本上做,然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讲解题方法。

5.教学例3。

(1)出示例3,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示: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如果发现计算结果是1800平方厘米的让该生上黑板上做。

(4)订正,让板演的学生讲解题的思路和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

(5)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制作水桶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数多一些,这样才能保证原材料够用。那么保留整百平方厘米时,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也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所以这题的计算结果应是1900平方厘米。

(6)“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圆柱表面积篇十八

结合教学用具和学生已有认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并根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同时,熟记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具体情境,借助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形状的物体。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

(二)生成原理。

师生活动:要求“制作茶叶盒所需的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边演示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2)创疑激趣。

(3)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所学过的图形来求侧面积?

小组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因此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

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的侧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呢?(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表面积的算式,并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师生活动:用字母表示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话,该如何表示圆柱的表面积。

(三)深化原理。

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如果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它的表面积则是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之和。如水桶。

(四)应用原理。

(五)课堂小结。

生:测量、确定笔筒的大小。

师:如何确定?

生:确定底面半径,还有笔筒的高。

师:课后利用所学知识给自己设计一个笔筒,并做一下“做一做”。

圆柱表面积篇十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形体——圆柱。知道它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板书:底面积×2+侧面积=表面积。

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首先应该计算它的底面积和侧面积。

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同学们会求它的面积吗?

(多媒体逐一出示圆柱及条件,求它的底面积,并记录结果。)。

(三)教学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

1、引导探究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2)小组合作探究。(剪圆柱形纸筒)。

(3)汇报交流研究结果,多媒体课件展示。

(4)小结:同学们会动脑,会思考,巧妙地运用了把曲面转化为平面的方法,探讨发现了圆柱体侧面积正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

多媒体回到前面三个圆柱,逐一给出三个圆柱的高,求它的侧面积。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1、设疑:学会了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

2、学生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3、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媒体出示结果进行验证。

表面积(平方厘米)150.72  125.6  69.08。

(五)小结: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灵活运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法运用:本节课采用操作和演示、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求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使新授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练结合,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采取引导   放手  引导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运用化曲为平的方法推理发现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圆柱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柱形纸筒、茶叶桶。

圆柱表面积篇二十

(1)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而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柞,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强调不用四舍五入法及其理由,说明用进一法,并让学生说明结果的近似值,板书订正。

5.组织练习。

(1)下面的数用进一法保留整数,各是多少?(口答)。

162.329.43.842.6。

(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前两步各求什么,怎样算的。(老师板书算式)提问:第三步要怎样算,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