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燕子过海》教案设计(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5:14:44 页码:13
《燕子过海》教案设计(优秀11篇)
2023-11-20 15:14:44    小编:zdfb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授、示范、探究等不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掌握教案编写的技巧和要领,是每位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燕子过海》教案设计篇一

1、学习肩上挥臂投准距离为2-5米、目标为直径不同的圈,提高投准能力和目测力。

2、合理选择投掷距离和不同直径的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3、增加游戏趣味性,提高幼儿爬的速度,感受爬行运动带来的乐趣。

4、激发幼儿探索身体运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各种纸盒(牙膏盒,化妆盒,内有一定量的豆类)。

2、场地布置,长通道,拱形门,跳绳若干(做成直径不同的彩圈若干)。

3、节奏较强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模仿小燕子的动作进场。

2、跟随音乐进行队形变化,并做准备活动。

教师:春天来了,小燕子们,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回南方好吗?

幼儿在两名教师带领下由六路纵队变成两个大圆,再由两个大圆变成开花走,并模仿动物的动作,作准备活动。

3、练习肩上挥臂投准动作游戏“小燕子筑巢”。

教师:南方到啦,我们就在这温暖的地方住下来好吗?小燕子盖房子的本领可大啦,可是盖房子的材料不多了,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些可以盖房子的材料吧。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请小燕子每次自选一种盖房子的材料(各类小盒子),站在投掷线处,把材料投进彩圈,即自家的家门。

幼儿尝试投准动作。把幼儿分成四组,并讨论:怎样把材料投回家?

师幼总结投准动作:手高高举起,站在家门口,对准彩圈,使劲投出手上的材料。幼儿可自选大小不一的彩圈,练习肩上挥臂投准动作,教师指导。

4、竞赛游戏:看哪队投的又快又准。幼儿分成人数均等的'四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幼儿速度较快地通过障碍后把盖房子的材料运送到家,并对准家门(彩圈)把材料投进去。根据四队的快慢速度,教师放4面不同颜色的小旗,以资鼓励。

教师介绍比赛规则。

教师:这次小燕子去了很远的地方找盖房子的材料,回来时要经过山洞,跨过小河,才能到达他们的家,看哪队的小燕子能够又快又准的把材料送回家。

四、活动结束:

随音乐做放松活动并与幼儿一起收拾材料回活动室。

《燕子过海》教案设计篇二

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

(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

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过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燕子过海》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剖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写燕子辛苦艰难的句子和水手们对燕子的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疲倦、不分昼夜、甲板、伏、休息等新词,认读生字。

2、充分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5分)。

1、小朋友,你认识大海吗?.课件:大海。

2、大海大吗?谁能用一个词说说大海的大。

3、学习第一段。

(1)、有一句话这样写:.课件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2)你觉得这个句子有没有写出海的辽阔,它是用哪些词把它写出来的?(3)感情朗读,读出大海的辽阔。

4、小结:大海是这样的无边无际,和大海比起来,燕子真是太小太小了,但是,有一群小燕子却要飞过这茫茫的大海。

课件:课题:燕子过海。

5、看着这题目,你在想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6分)。

1、教师配乐读文。

2、谈谈课文给你的最深的感受。

3、自渎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又发现哪些不懂的?

三、研读课文,体会艰辛。(18分)。

*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请用“――”划出来,用------标出重点词。

1、学习重点句。.课件:它们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学习重点词“不分昼夜”

学习生字昼,并找个反义词,说说什么叫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它是怎样飞的呢?我们来感受感受,当小燕子扇动翅膀飞半分钟,说说体会;用艰难劳累的语气来读。

(2)学习重点词二:从寒冷的北方到温暖的南方,

找出重点词说说为什么?

寒冷的北方到温暖的南方到底有多远?

课件展示:介绍路远。

朗读(指名读――生自练――齐读――评议)。

2、学习重点句。

课件: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找出重点词,说说为什么?

随机学习“疲倦”并比较疲倦与太疲倦的不同,体会燕子飞行的劳累。

随机学习“燕子像雨点一样落下来”.课件演示,体会燕子看见船时的迫不及待。感情朗读。

随机学习“伏”做伏的动作。

(2)学生扮演燕子,感悟疲倦的燕子为何急匆匆得“落”下来,“伏”在甲板上。

(3)感情朗读。

3、学习重点句三: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1)找出重点词停止呼吸、一会儿、又说说为什么?

(2)相关作业练习。

(3)小结:这样可爱的小燕子就这样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小朋友的心情怎样?

(4)感情朗读。我们怎样把自己心中的难过表现出来?

(5)生自练,指名读。

四、发挥想象,继续探究。(5分)。

2、想象。

3、.课件“狂风巨浪中的燕子”说话,。

五、再创情景,升华情感。(5分)。

1、小朋友,看着这些燕子越飞越远,此时此刻,你在想些什么,你想为他们祝福些什么?

2、学生向着银幕,为远去的燕子高声祝福。

3、是的,看者这些呀燕子,我们心中充满感动,那些亲眼目睹燕子飞行的水手们,他们心中又会充满怎样的感情呢?他们又会怎样表达他们心中的感情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六、复习巩固,作业练习。(1分)。

1、看拼音,写词语。

2、找反义词。

3、作业本5(2)。

*4、自主题:写一写狂风中飞行的燕子。

板书:

辛苦艰难。

不分昼夜飞呀飞。

~~~~~~~~~~~~~~~~~~~~~~~~~~~~~~~~~~~~~~~。

北~~~~~~~~~~~~~~~~~~~~~~~~~~~~~~~~~~~~~南。

~~~~~~~~~~~~~~~~~~~~~~~~~~~~~~~~~~~~~~。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水手们对待燕子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培养学生爱护燕子的思想感情。

3、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剖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温习回顾。(5分)。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谁能说说燕子是怎么过海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节课,你想知道什么?

二、细细品读,体验感情(10分)。

1、燕子过海如此艰辛,水手们看见了又是怎么样的心情呢?

2、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谁对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我们不要伤害他们?(同桌交流)。

4、你还想对有可能伤害燕子的人说些什么?(自由畅谈)。

5、过去你是怎样对燕子的?读来课文后你会怎么做?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10分)。

1、自由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师生评议。

3、选择自己赶兴趣的句子写下来。

4、教师小结:课文写燕子不分昼夜的过海,超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老师读来也感动了,确实作每一件事情都要不怕辛苦和艰难。

四、指导完成作业:(5分)。

1、把三句话连成一句话。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燕子像雨点一样落到我们的船上。

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五、作业:(10分)。

作业本第四题。

听写课文第4自然段。

《燕子过海》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欧、吁、濒等八个生字,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料峭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春天的使者就唧唧喳喳地叫着,翩翩然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板书:燕子)。

2、燕子是候鸟的一种,它们能长途飞行,每年春来秋去,从不间断。可是有一年春天,人们却用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载着燕子,送它们到温暖的南方。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专列》。(补充课题)。

3、赶快拿出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二、自读自悟,初知课文大意。

1、词语检查。

2、读通课文第二段。讨论:现在你明白了吗,人们为什么用列车送燕子到温暖的南方去?(随机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3、出示: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原因,要求:说清原因,语言简洁。

三、围绕爱,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一)听到消息后,人们。

出示:听到消息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读通句子。

2、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落实:料峭的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

3、有感情朗读。

(二)在这群四处寻找燕子的人群中,就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

出示: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1、读通句子。

2、理解:皑皑白雪。

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你看到了什么?

在乎什么意思?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那她在乎什么?

3、出示图画,看,这就是小贝蒂,她在干什么?是呀,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有感情朗读。

(三)多么善良的人们!多么幸运的燕子!配乐朗读三、四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燕子过海》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感悟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1用powerpoint制成的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

2用authorware制成的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课件一。

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态度、情感上的铺垫。

一、谈话揭题(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词语。

2把你认为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

3练习。(选自学生预习作业)。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

4读课文。(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交流:你觉得燕子过海____________。(辛苦、艰难)(板书)。

四、学习第一、二段。

《燕子过海》教案设计篇六

1、认识本课“燕、朗、航、甲、挥、票、软、弱、坚、强”等10个生字。描摹“燕、朗、航、挥、票”5个字。积累“晴朗、日子、航行、休息、益鸟”等9个词语。

2、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节。

3、了解燕子是益鸟、候鸟,感悟燕子在困难面前勇敢、坚强的品质。

1、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10个生字,并适时巩固汉语拼音。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重点句,背诵2、5节。

3、通过一些参考资料、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感受燕子的好品质。

多媒体工具

一、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一望无际的( )

(1)括号里可以填上什么词语?(天空、田野、大海……)

(2)媒体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一望无际的大海啊, 水连天,天连水,望也望不到边。

2、出示课题,齐读。

学习生字:燕

3、质疑

二、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完成口头填空

媒体出示: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的船航行在大海上,一群从__________飞往___________过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飞行。它们太疲倦了,就伏在我们的甲板上休息了一会儿。后来,有的燕子_________, 有的燕子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交流,学习生字“朗、航、甲”

3、 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2、3小节

1、媒体出示句子: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海的上空不停地飞呀飞呀……

(1)指导读句,让学生张开双臂像小鸟一样“飞”。

(2)一分钟后问学生手的感觉,理解“疲倦”。

2、媒体出示第2、3小节,再读。

你觉得哪些词句是写燕子太疲倦了?重点理解“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为什么不用“飞下来”而是“落下来”?(“落下来”下面加点)

3、媒体出示:小燕子飞过大海的一路上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启发想像,要求说一、二句话完整的话)

4、齐读第2、3小节,读出燕子疲倦的样子。

5、试着背诵2、3小节。

(二)学习第4、5小节

1、指名分节读4、5小节,思考:燕子休息了一会儿又展翅起飞了,它们不累吗?

2、媒体出示句子

南来北往,不管路途多么遥远

《燕子过海》教案设计篇七

生:燕子是益鸟。

生:燕子是候鸟。

生: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生:海很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生:(笑,使劲拉开手,说:“怎么比得出呀!”)。

生:还可以说过无边无际的海。

生:还可以说过水天相连的海。

(设计意图:将词语的积累、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师:哦,你们说得真不错。你们看见过燕子过海吗?(孩子们摇头)。

师:那是一个很感人的情景。有一艘军舰上的海军战士看见了过海的燕子,于是他们给我们写下了这篇文章《燕子过海》。

你们听我读,好吗?请同学们认真听,然后评一评,我读得怎么样?希望你们超过我。(老师范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很有情的朗读教材,教师有机地进行范读,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让孩子进入学习情境。)。

(同学们评价老师后,再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特别注意带拼音的字词)。

师:请同学们完成作业纸上的看拼音写词。(同学们作业做完后,老师请学生校对。)。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呢?

生:燕子为什么要过海?

为什么它要不分昼夜地飞?

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这才能真正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安排这一环节的意图就在于此。)。

师:燕子为什么要过海?课文的第二段有一句话已经回答了,请你找出来。

请学生把找到的语句读出来。

--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

师:对了!大家一起读。这句话中有三组反义词,你能圈下来吗?最先圈好的同学上来写。

生:(上下一起写,再集体校对。)(温暖--寒冷、南方--北方、昼--夜)。

师:那么,燕子是怎么过海的呢?(学生们说“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呀飞”,老师请学生们学着燕子飞呀飞,学生飞了好久,老师也没让停,问学生们:“手酸吗?累吗?”学生们笑着说:“累了。”老师说:“你们才飞了一分钟,可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所以他们是很疲倦了。”)。

“疲倦”是什么意思?

生:是累的意思。

师:你们看看下面这句话是一样的吗?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太疲倦了。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第二句加了个“太”字,说明已经是非常非常疲倦了。

师:哦,请你读读第二句,读出非常疲倦的样子。

师:那么,你读读第三段,你觉得哪些词句写燕子太疲倦了。

先读第一句、第二句,把这些词句找出来,划下。

生:(学生认真的读第三段的一、二句)。

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是写燕子的疲倦。燕子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生:雨点是比喻燕子的多。

师:那么,怎么说“落”下来呢?雨点是应该“飘”下来的,这样吧,你们试试看,燕子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了,应该是怎么样一种声音。(让学生模仿像雨点一样落下来的声音)。

师:老师听到了声音,一种是“嗒,嗒,嗒……”另一种是“嗒嗒嗒嗒……”你们说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孩子们很兴奋,纷纷地说第二种,第二种)是呀,燕子太累了,所以是又急又快地“落下来”。

(设计意图:动静搭配,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模拟动作、模拟声音,让孩子自觉地进入课文情境;学习语言文字,体验语言文字所带的情感。)。

师: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有一个动作是写“燕子太疲倦”了,你能把这个动作做出来吗?(大多数孩于们伏在桌子上)对了,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师:(有意问)可怜的小燕子,你们为什么伏着啊?

生:因为我们太累了。

师:你们怎么会那么累呀!

生:因为我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

师:那就别飞了,跟我们的船回去吧。

生:(有的说)好的!(更多的人说)不好!

师:燕子有没有乘着船前进?

生:没有。它们只休息了一会儿,又展翅起飞了。

师:还有写燕子疲倦的句子吗?

生:“停止了呼吸”……“累死了!”

师:那么“展翅起飞”的燕子一点儿也不累哦?

生:也很累。它们是凭着毅力和意志起飞的。

师:对,那我们该怎么读?

(请学生朗读,读出展翅起飞的燕子的坚强。)。

师:水手们对燕子是怎么一种感情呢?我们接着读下面两句--“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生:崇敬、沉重。

师:崇敬的目光--怎么样的目光是崇敬的目光。

(请学生表演)。

师:你们曾经用崇敬的目光注视着什么?

生:升旗时我用祟敬的目光注视着国旗。

生:扫墓时,我用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先烈的墓碑。

师:为什么战士们用崇敬的目光去看一只小燕子呢?

生:因为它们太了不起了。不怕辛苦、不伯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

师:你想对“展翅起飞”的小燕子说句什么话?

师:请你们讨论一下,然后再说。

生:燕子,你一路保重。

生:燕子祝你一路顺风。

生:燕子,希望明年还能看见你。

生:燕子,你走好。

(设计意图:将说话练习自然地融进情境中,将祟敬这个比较抽象的词汇的理解与熟悉的生活现象结合,说话、解词融成一体,语言训练就会变得生动自然。)。

师:水手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请学生边读边做动作,然后大家进行评价)。

师:水手们不仅自己爱燕子,还向大家提出了请求。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课文中叹号的含义。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吧2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

第一个叹号是什么意思呀?是请求。我们读出请求。

第二叹号呢?是赞叹,是敬佩。

生:(练习,表演,评价。)。

师:读得真不错,老师听了也很感动。下面我们完成作业:

听写最后一段话。(听写后校对)。

《燕子过海》教案设计篇八

1、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用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燕子过海地艰辛,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3、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段句子。

理解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时非常辛苦、艰难的句子。

理解水手们对待燕子态度的句子。

投影片、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风平浪静 过海 燕子 寒冷 温暖 不分昼夜

2、交流校对。(小黑板出示听写的词语)

3、你能选择上面的词语来说说燕子过海时的情形吗?

(二)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学生自读,理解燕子的“疲倦”。

(1)出示句子: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太疲倦了”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是呀,燕子累得不能再累了。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三段划出写燕子疲劳的句子,仔仔细细地读一读,然后我们来交流。

(2)你先别忙着交流,可以与同桌交换交换意见,再读一遍给他听听。

(3)集体交流,理解句子“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你在这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重点交流:“像雨点一样”、“落”、“伏”带着你的理解谁再来读读这句话?随即指导朗读。

(4)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读出燕子太疲倦了?理解“停止了呼吸”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6)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能读好吗?分男女生比赛读。

2、品读水手的崇敬之情。

(1)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们的崇敬之情,水手们亲眼目睹了这一感人的场景。

(2)出示投影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3)课文是怎么写的呢?小黑板出示句子: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那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你在这一段中学懂了什么?是怎么学懂这段话的?

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听录音帮助学生朗读)

3、朗读整段话。

4、如果你也是一名水手,望着“展翅起飞”的燕子,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三)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学生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这些话是谁对谁说的?

3、读读背背这几句话。

4、你还想对有可能伤害燕子的人说些什么?

(四)先朗读全文,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第四题。

2、作业六,听写课文第四段。

板书:9、燕子过海

不分昼夜

燕子落、伏辛苦、艰难

展翅起飞

《燕子过海》教案设计篇九

1、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时非常辛苦、艰难的句子。

(一)启发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燕子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好吗?

(燕子是益鸟。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你们说得真不错,谁能告诉我,燕子大概有多大?(学生用手比划)那么,谁见过海?海有多大?(海很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确实比不出,这么小的燕子,要过天连水,水连天,一望无际的大海可真了不起!你们看见过燕子过海吗?有一艘军舰上的海军战士看见了过海的燕子,于是他们给我们写下了这篇文章《燕子过海》。

教师范读

(二)学生质疑。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呢?

(燕子为什么要过海?为什么它要不分昼夜地飞?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三)理解课文。

燕子为什么要过海?课文的第二段有一句话已经回答了,请你找出来。(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

这句话中有三组反义词,你能圈下来吗?(温暖——寒冷、南方——北方、昼——夜)

你们看看下面这句话是一样的吗?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太疲倦了。

(第二句加了个“太”字,说明已经是非常非常疲倦了。)

学生感情朗读。

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是写燕子的疲倦。燕子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全班讨论)

还有写燕子疲倦的句子吗?那我们该怎么读?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展翅起飞的燕子的坚强。

(四)作业。

摘录文中描写燕子过海艰难、辛苦的句子。

《燕子过海》教案设计篇十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 “晴、朗、航、疲、倦、伏、板、休、益、坚”10个生字,正确书写并记忆“晴、朗、航、伏、休”5个汉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

读好文中带有省略号的两句句子,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途。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句话,试着背诵课文2、3节。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感受燕子不怕困难、坚强执着的精神。

1.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10个生字,并适时巩固汉语拼音。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听写句子,读好重点句,背诵2、3节课文。

3.通过一些参考资料、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感受燕子的好品质。

1.出示燕子在海面飞行图:这是小朋友们熟悉的鸟——燕子

2 .看图,请用上“燕子”一词说话。

3. 那么燕子有多大?那么谁见过大海,海有多大?

4.补全课题,齐读。

5.学生交流: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自学课文

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标上小节号,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选择交流自己的识字好方法。

2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带拼音):

晴朗 航行 疲倦 伏 甲板 休息 益鸟 坚强

学生多种形式读词语,如有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正音。

(2)记字形。重点指导“倦、益”。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发现读错的地方自己及时纠正。

2.指名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燕子为何要飞过海?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

3.出示句子,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海的上空不停地飞啊飞啊……

指导读句

(1)自由尝试读

(2)示范读

(3)学生挑战读

并让学生像小鸟一样飞。理解“疲倦”

5.再读2、3节,你觉得哪些词句是写燕子太疲倦了?指导理解“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为什么不用“飞下来”而是“落下来”;“伏在甲板上”做动作理解“伏”;“再也飞不起来”。这些说明燕子太累急着下来休息,有的甚至死了。试着读出燕子疲倦的样子。

6.指导背诵2、3节。

7.齐读4、5节,边读边想:燕子休息了一会儿又展翅起飞了,他们不累吗?

8.出示句子: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小燕子总是坚强地飞着,飞着……

指导朗读,体悟展翅起飞的燕子面对困难表现出非常坚强的意志。

9.说话练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抽读词语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导描红“晴、朗、航、伏、休”。

《燕子过海》教案设计篇十一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感悟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1用powerpoint制成的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

2用authorware制成的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课件一。

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态度、情感上的铺垫。

一、谈话揭题(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词语。

2把你认为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

3练习。(选自学生预习作业)。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

4读课文。(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交流:你觉得燕子过海____________。(辛苦、艰难)(板书)。

四、学习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过海的艰辛。

1燕子过海为什么那样辛苦、艰难呢?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板块一:诵读“海有多大,天边水,水边天,望也望不到边。”

(1)体会并读出海的大。

(2)领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

反映燕子过海的艰辛。

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

(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

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过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二)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1你愿意自己也成为一只坚强、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吗?

师: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燕子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勇敢地起飞了。(学生表演)(演示课件二)2表演中,师生对话,老师追问燕子飞越海上时的感受,并及时鼓励。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请你们来告诉老师:海上没有休息的地方,你们害怕吗?”

3表演后,交流体会:现在你们对小燕子除了喜爱,还多了些什么呢?

4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一起来读课文第一、二段。

评点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本环节通过教师动情的语言,学生真实的表演,感人的音乐、画面等情境的创设,把课本上的平面、一维的语言变成一种“立体的交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隐含的生命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

---------------------------。

最新文章:。

小学中年级续写《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小学低年级《浇花》习作指导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