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怎样创造性地运用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的方法(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3 08:42:12 页码:7
2023年怎样创造性地运用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的方法(三篇)
2023-03-13 08:42:12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创造性地运用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的方法篇一

1、叙述角度。叙述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二是第二人称的叙述,三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1)第一人称。这个角度有较大的想象空间,较大的发挥余地。我们可以把自己与历史人物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当成历史人物。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话题需要展示其行为的心理过程,表现历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甚至还可以暴点不为人知的“内幕”。

(2)第二人称。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就是把历史人物置于我们的对面,拉近和历史人物的距离。这样可以增加亲切感,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就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叙述者无所不知,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者只知部分,没有写心理活动。

2、发挥想象

充分发挥想象可以运用两种方法。

再现历史情景。这种再现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而是想象扩展,即依据特定的历史事件从人物描写、情节、环境等方面进行扩展。再现历史情景在多大程度上尊重历史真实,这可根据需要确定。可以主要情节依据历史事实,只在细节上做扩展;也可以抓住历史的一点由头,进行想象虚构。如前面2004陕西高考满分作文《昭君行》。昭君行

呆呆地坐在车中,望着窗外缓缓退后的一棵棵白杨,不知远处的草原此时是一幅什么景象。我的身后,是夕阳下的古道,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来吗?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回首望去,我第一次发现那夕阳下的宫殿竟那么美,可是现在,我已不属于那座宫殿,那里的一切快乐与幸福也不再属于我了。那里的一殿一宇都那么的宏伟,那里的一花一木都那么的妩媚,那里的一歌一曲都那么的悦耳……我曾和姐妹们乘着一叶扁舟在太液池如镜的湖面上临风赏月,弹琴唱歌。那时的我,多么的快乐!而现在却只有怀中的琵琶伴我走向那蛮荒的漠北,长安城中的快乐的歌舞中再也不会有我的身影了!

泪,从我的眼眶溢出。

呆呆地望着车窗外,那古道边的蒿草在风中不住地弯腰,它们也在为我难过。天边飞来两只小鸟,在我的车边落下又飞去,叽叽喳喳似在说着什么,它们在对我说么?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那鸟儿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中的宫殿,我竟发现它有些衰败,有些龌龊。我清楚地记得,在宫中,我的每一夜都独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过,每一日都在猜忌与妒忌中度过,锦衣玉食,丝竹管弦之后,我面对的是毛延寿们的贪婪和盘剥,姐妹们孤独的泪水。我曾希望皇帝可以垂青于我,但我又怎能向毛延寿弯腰低头!

也许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灯为伴,不再与孤独为伍,不再面对伪善,不再独忍忧伤。在那里,辽阔的天地可以任我驰骋,淳朴的民风可以给我慰藉。我有豪爽的单于丈夫,还会有可爱的儿女,天伦之乐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远处,似乎传来了牧人粗犷的牧歌。

我笑了,是由心底涌出的喜悦。

天边的晚霞一片绚烂,长安城早已没有了踪影。风,拂过我的脸颊,这风是从北边吹来的,它带来草原对我的呼唤。我笑了,那是快乐的笑,幸福的笑,因为我懂得了,忧伤能变为快乐。苦难也能变为幸福———全看你怎么想!

抓住机遇,成就伟岸

人生中会有弯道与挫折,然而正是人生中难以预料的弯道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福楼拜曾对莫泊桑说过:“天才无非是忍耐”。大写的人又怎能逃脱苦难的磨砺?在困境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铸就人生的不屈与辉煌,何足畏哉?

大漠千里,黄沙漫漫,驼铃悠悠。你,一个柔韧的奇女子,王嫱,演绎出让人感伤的出塞的神话。一个江南水乡浸透温婉气息的女子却要在风沙裹蚀下把青丝熬成霜白,枯萎了红颜。又有谁可以承受这样的命运,而你,昭君,只是怀一幽怨的琵琶,留下了夕阳下无语的青冢。你,变坎坷的人生际遇为华夏史册上为民族和平而牺牲的永世光辉,熠熠生光。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你啊,旷达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尝不想“至君尧舜上,再使风流淳”?可你逃不了“乌台诗案”,你选择了黄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消!”郑袖的谗言,子兰的诽谤,怀王的昏聩,那儿不是你的容身之所啊,三闾大夫!痛心与失望,如此被排挤,命运多舛,可你依然保存一颗赤子之心!试问,史上还有如你一样的忠主人么?感念朝廷的日益衰败却无力相助,于是,你,自沉汨罗,多么可歌可泣的举动,《离骚》中句句都是你的一片丹心!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西湖美景,三月小雨润如酥,你,范蠡,携西施泛舟西湖,散发扁舟。何必留恋勾践的高位名利?你深知越王的可以同苦难,难以同甘,世人谁不留恋名利权位,可你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和功高盖主皆殒身的教训。走吧,陶朱公三置千金,你,写下了最完美的明哲保身的人生准则。放弃名利,成就了最善的命运。

菜市口人头攒动,一辆囚车押来披头散发的你,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变法会有牺牲,那就从我开始!”你大义凛然,昂着高傲的头颅,绝不会向顽固派屈服,用鲜血来唤醒民族意识的觉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你,变短暂的一生荣华为民族气节的不朽。

人生会有很多充满艰辛的际遇,充满荆棘,扑朔迷离,可是,我们能够抓住机遇,成就伟岸。

[简评]:在本次高考阅卷中看到太多太多的司马迁宫刑,韩信的忍胯下之辱,勾践的卧薪尝胆和屈原的自沉汨罗……这类的“弯道”“机遇”,禁不住要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究竟哪儿出了问题?别说学了十几年语文,就是长到如今十七八岁,每天的耳闻目睹也不止这么一点东西吧?作文中真的是没材料可用、可写了吗?但看到这篇作文,大家也会感到欣慰了!

再现历史情景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

怎样创造性地运用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的方法篇二

引用正反相衬的典型事例进行对比论证,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因为,如果文章通篇都在写两个同一类型的事例,会使文章很单一,很枯燥,毫无新意可言。例如:

再创辉煌,终成神话

2010年,一部《阿凡达》不仅创造了25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还征服了全世界——不仅深刻地改变着美国,在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的导演卡梅隆,正是十二年前以一部《泰坦尼克号》轰动全世界的人。如今,他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泰坦尼克号》获得巨大成功后,卡梅隆并没有“归隐田园”;相反,他以十二年的时间积蓄力量,从而实现了一个更大的超越。接受媒体采访时,卡梅隆表示:他热爱导演这一职业,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将以更多的精力致力于电影事业。在卡梅隆面前,那些取得成功后便“默默无闻”的人的确已经黯然失色。卡梅隆跳出辉煌,再创辉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勇攀高峰的人生信念。

乐于安逸,归于平庸

他曾经受到无数人崇拜,也曾经被称为“发明界的传奇人物”。他的很多发明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早年的他风光无限,看着家家户户通明的房屋,看着路上车水马龙般的车子,他常常会心地笑。因为,那里面都有他的成果。然而,醉心于自己成就的爱迪生,后期再也没有发明一件东西。有人说,他老了,该享晚年了。可我要说的是,难道他能因为成就卓然就骄傲自恃与一步不前吗?成功的人若沉迷于享受生活,生活就会日渐平庸。

这位学生正是因为运用正反事例论证了“在成绩面前,不能止步,要勇攀高峰”这一主题,而且正反事例都很典型新颖且有说服力,所以才因分析事理透彻而拿到了高分。

三、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怎样创造性地运用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的方法篇三

运用历史人物素材去写有特定要求的作文,绝对不能生拉硬套,不能因为手中有素材就用,也不能因为没有素材而随便拉一个来凑字数。首先就要想方设法让素材与作文话题对接起来。这种对接要自然而然,生拉硬套只会让人反感,如果不能自然地将素材与话题对接,那还是不要用的好。更进一步还要求这种对接能有独特的角度。因此对素材要寻找最佳的切入点。素材的切入点可有以下几个角度:

1、从人物的内在精神切入话题。历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多彩的人生经历,是素材宝库。如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屡遇挫折却毫不退缩的品格,屈原的爱国热情和坚持理想的品德,项羽、荆轲、苏武面对死亡的大无畏精神,陶渊明洁身自好的品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面对国家危难挺身而出立志报国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用来阐释很多话题。例如2009安徽高考《弯道超越》:

人生有谁不想避开弯道,可生命的辉煌就必须经过“弯道”的磨砺,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有曲折,哪来成功。毛泽东在领导红军反围剿时,四渡赤水,南涉乌江,来往兜圈,尽走弯道。事后才知,不是走了这些“弓背路”,早已像石达开一样葬身大渡河了。毛泽东在弯道中寻到了生机,走出了胜利。

苏东坡,面临过人生弯道,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贬往黄州的迁客。就在黄州这个弯道上,苏轼饮尽孤独,洗尽浮华,从而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苏子从弯道上走出了精彩。

2、从人物的外部世界切入话题。就是说要横向拓展素材。这就要我们关注所写人物周遭境况:他的亲朋,他的同列、他的“上级”,他的“下级”,他所处的社会特征……也就是关注他的社会关系。例如对屈原要关注他和楚怀王的关系,对曹操要关注他和他的部下(如徐庶、许攸等等)的关系,对诸葛亮要关注他和刘备刘禅的关系,对岳飞要关注他和宋高宗的关系。这里面也有很丰富的内涵可以挖掘。有些话题适合从这个角度切入。如“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竞争与合作”“信任”“宽容”等等话题。

3、从对人物的评价切入话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见仁见智,褒贬都有。例如对项羽、曹操、诸葛亮等争议都很大。甚至对于屈原,一般都认为他死得伟大;但也有人认为屈原太执着,他其实不必死,就象陶渊明说的“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不妨洒脱一点。我们在运用这类素材时,可从正面评价的角度切入,也可从反面评价的角度切入。

三、选择文体与运用恰当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