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持有至到期投资题目(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3:53:32 页码:13
持有至到期投资题目(通用10篇)
2023-11-24 03:53:32    小编:zdfb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扩大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见识。总结不仅关乎事实的陈述,更需要我们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分享和讨论,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思维方式。

持有至到期投资题目篇一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有到的账户。

解析:

应收利息=票面面值×票面面值。

实际收益与应收利息的差额就是利息调整的数值。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其后每期的摊余成本就是加上或是减去上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再按上述方法确定下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依此类推。注意:最后一期的利息调整应是最初确定的利息调整减去各期已调整的数。因为计算中会有四舍五入,所以最后一期进行倒挤法计算,剩余的利息调整余额调整完。

例如:用2089元买入面值为2000元的5年期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票面的年利率为5%,实际的内含的年利率为4%。具体的核算过程如下:

解析题面,由于我们高于面值买入,比面值多付了89元,多付还买?为什么呀?那是因为人家的票面利率高,高于市场上的实际利率,所以觉得划算,这才会买的。但是当债券到期时,人家只给你会还你面值的部分2000本金,并不会给你2089元。这超出的89元,就是包含在你所收到的各项利息中的,也就是你所收到的真正的利息收入并非全是你投资的收益,这里面还包含有你多付出应该收回的部分,这部分就是利息调整部分,它要在各期中分别收回。也就是到期时,要将这89元都要收回才行。

我们在分步解析吧:购买时的分录:

贷:银行存款2089。

上述分录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就是多出的部分),这两部分一起构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到期后能收回的本金是面值部分2000元,而多付出的“利息调整”部分,必须在持有期间内得到补偿或收回,补偿或收回的方法,那就是只有在利息收入中得到补偿。那这样一来,人家按期付给的利息是票面利息。而到我们这里还要补偿或收回多付出的“利息调整”部分,所以我们的实际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应予收到的票面利息―补偿或收回的“利息调整”。所以,在到期末应收利息时,就有以下分录:

借:应收利息100(2000×5%)。

投资收益83.56(2089×4%)。

上述分录中“应收利息”就是票面利息,“投资收益”就是我们实际的投资应得到的真实的回报,二者的差额就是我们多付的“利息调整”部分的补偿或收回。

至此我们已收回本金16.44,致使我们的投资本金2089元减小成了2072.56元了,我们这里的本金也称“摊余成本”,下一期我们计算实际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时,将以“摊余成本”2072.56元为基础了。

到了下一期末,我们再记录利息收入时的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100(还是票面利息,各期都是一样的,就是应收到的)。

投资收益82.90(2072.56×4%=82.9024,这里出现了四舍五入的尾差)。

这样又收回本金17.10,摊余成本为2055.46(2072.56―17.10),下期以此为计算投资收益的基础。

第四期收回本金(利息调整):100―81.51=18.49,摊余成本为2019.19(2037.68―18.49)。

最后一期原则上也是用以上方法进行,但为了避免四舍五入形成的误差,不再按上述方法进行计算,而是用倒挤法进行调整,将剩下的未调整完的一次调整完,即89―16.44―17.10―17.78―18.49=19.19,也可以将2019.19中的19.19调整完即可。

对于摊余成本的确定,我给大家一个通用的公式:(适用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本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票面利息-实际利息)。

票面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

友情提示:此公式同样适用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中的数据位置不要变更即可!

持有至到期投资题目篇二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将企业的基本金融工具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四类。由于采用了全新的分类方式,加大了企业实务操作中的难度。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对应于原投资准则规定的长期债券投资,并对具体的账务处理进行了重新的规定,本文结合实例阐释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相应会计核算。

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都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一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是指相关合同明确了投资者在确定的时间内获得或应收取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

例如,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债券投资,其到期日固定、利息和本金金额固定或可确定。而购入的股权投资因其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条件,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明确,准备将投资持有至到期,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

据此,对于发行方可以赎回的债务工具,如发行方行使赎回权,投资者仍可收回其几乎所有初始净投资(含支付的溢价和交易费用),那么投资者可以将此类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但是,对于投资者有权要求发行方赎回的债务工具投资,投资者不能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3.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1)没有可利用的财务资源持续地为该金融资产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以使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2)受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使企业难以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3)其他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一)会计科目设置。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应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值。此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其中,“利息调整”实际上反映企业债券投资溢价和折价的相应摊销。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实际利率法指按实际利率计算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和加上或减去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减值损失后的金额。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的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收到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支付的利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例]赛博公司2007年1月1日购入不准备在年内变现的a公司债券一批,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票面利率8%,债券面值100000元,期限5年,实际支付价款92278元,无交易费用。该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归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赛博公司购入债券时的实际市场利率为10%.赛博公司应作会计处理如下:

(1)购入债券时: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7722。

银行存款92278。

(2)按期计算投资收益并摊销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持有至到期投资折价摊销表如表1所示。

(3)2007年7月1日收到第一期利息并摊销折价时:

借:银行存款4000。

贷:投资收益4614。

(4)2007年12月31日,确认第二期利息并摊销折价:

借:应收利息4000。

贷:投资收益4645。

(5)2011年11月1日,赛博公司将a公司债券全部出售,所得价款为102417元,其中包括4个月的未收利息4/6×4000=2667元。

确认4个月的利息并摊销折价:

借:应收利息2667。

贷:投资收益3302。

出售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102417。

投资收益567。

应收利息2667。

持有至到期投资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其发生减值时,应当在将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为了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企业应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本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类别和品种进行明细核算。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文档为doc格式。

持有至到期投资题目篇三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将企业的基本金融工具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四类。由于采用了全新的分类方式,加大了企业实务操作中的难度。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对应于原投资准则规定的长期债券投资,并对具体的账务处理进行了重新的规定,本文结合实例阐释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相应会计核算。

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都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一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是指相关合同明确了投资者在确定的时间内获得或应收取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

例如,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债券投资,其到期日固定、利息和本金金额固定或可确定。而购入的股权投资因其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条件,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明确,准备将投资持有至到期,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

据此,对于发行方可以赎回的债务工具,如发行方行使赎回权,投资者仍可收回其几乎所有初始净投资(含支付的溢价和交易费用),那么投资者可以将此类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但是,对于投资者有权要求发行方赎回的债务工具投资,投资者不能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3.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1)没有可利用的财务资源持续地为该金融资产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以使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2)受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使企业难以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3)其他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一)会计科目设置。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应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值。此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其中,“利息调整”实际上反映企业债券投资溢价和折价的相应摊销。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实际利率法指按实际利率计算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和加上或减去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减值损失后的金额。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的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收到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支付的利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例]赛博公司2007年1月1日购入不准备在年内变现的a公司债券一批,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票面利率8%,债券面值100000元,期限5年,实际支付价款92278元,无交易费用。该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归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赛博公司购入债券时的实际市场利率为10%.赛博公司应作会计处理如下:

(1)购入债券时:

银行存款92278。

(2)按期计算投资收益并摊销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持有至到期投资折价摊销表如表1所示。

(3)2007年7月1日收到第一期利息并摊销折价时:

借:银行存款4000。

贷:投资收益4614。

(4)2007年12月31日,确认第二期利息并摊销折价:

借:应收利息4000。

贷:投资收益4645。

(5)11月1日,赛博公司将a公司债券全部出售,所得价款为102417元,其中包括4个月的未收利息4/6×4000=2667元。

确认4个月的利息并摊销折价:

借:应收利息2667。

贷:投资收益3302。

出售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102417。

投资收益567。

应收利息2667。

持有至到期投资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其发生减值时,应当在将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为了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企业应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本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类别和品种进行明细核算。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题目篇四

成本法虽然不是投资的重点,但作为投资的一部分仍然比其他章节重要,他可以出客观题,在成本法转权益法中也会用到。如果对成本法不理解就不能很好的学好权益法,也就不能学好投资。

大家首先必须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1)注意一个节点:

前股权购买日(投资日)后。

冲减投资成本计入投资收益。

(2)明确两个概念:应收股利累计数和应收净利累计数。

(3)我国的分红是压年分的,就是今年分配的是以前年度的。

大家都知道投资时和分配投资前的股利时的分录,很简单,略。

成本法的难点就在于次年分配现金股利时如何处理,关键也就在这里。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妙法!

妙法做次年分配现金股利时的分录:三步走。

第一步:计算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一定在贷方。

大家记住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句话:应收股利累计数和应收净利累计数二者孰低,那么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就是谁。(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本妙法的关键点,妙就妙在这里。大家看出来没有?)由此就有了下面的两步走:

第二步:确定总分录里的“应收股利”金额。(一定在借方)。

妙法:应收股利=分配的现金股利(4.5)(一定等于)(以轻松过关一第30页中的三(三)的例题,它的(2)为例说明)。

借:应收股利4.5。

贷:投资收益4.5。

第三步:倒挤“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

由于总的投资收益(4万)是应收股利累计数(1+4.5)和应收净利累计数(4)二者孰低。所以大家应该看出来了吧,“应收股利”确定出来了(一定在借方),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确定出来了(一定在贷方),“长期股权投资”也就确定出来了(倒挤)。总的分录也就很好写了:

借:应收股利4.5。

贷:投资收益4。

长期股权投资0.5。

大家看一下,是不是没用到教材里的公式,教材里的公式只会使我们更糊涂。那么接下来大家做一下“教材第77页例题10、轻松过关一第30页中的三(三)的例题”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简单,根本不用费很大脑筋。

借: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净亏损”孰低。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题目篇五

1、有关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的表述错误的有()。

a.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需要比较账面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减值的金额。

b.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c.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后需要重新计算实际利率。

【答案】bc。

【解析】选项b,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选项c,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时,应当计算确定其实际利率,并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后不需要重新计算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题目篇六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环球网校提供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题目篇七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

3.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计量;。

4.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2.受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使企业难以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3.其他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对所持有剩余非衍生金融资产的影响: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通常表明其违背了将投资持有到期的最初意图。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例如,某企业在2009年将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出售了一部分,且重分类或出售部分的金额相对于该企业没有重分类或出售之前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总额比例较大,那么该企业应当将剩余的其他持有至到期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且在2010年和2011年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能将任何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遇到以下情况时可以例外:

2.根据合同约定的偿付方式,企业已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本金;。

3.出售或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所引起。

本讲小结:

1.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两个例题;。

2.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客观题将以什么方式出现;。

4.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重分类的限制条件。

持有至到期投资题目篇八

1、下列有关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需要比较账面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减值的金额。

【答案】bc。

【解析】选项b,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选项c,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时,应当计算确定其实际利率,并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后不需要重新计算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题目篇九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对于以上理解如下:

1、非衍生金融资产:肯定有投资。例如,买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要给付对价。

衍生金融资产无投资或投资很少。

个人认为区分非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资产能更好的区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

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股权投资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故不能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四)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对所持有剩余非衍生金融资产的影响。

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通常表明其违背了将投资持有到期的最初意图。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金额较大,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例如,某企业在将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出售了一部分,且重分类或出售部分的金额相对于该企业没有重分类或出售之前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总额比例较大,那么该企业应当将剩余的其他持有至到期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且在和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能将任何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惩罚性条款)。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遇到以下情况时可以例外:

2.根据合同约定的偿付方式,企业已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本金;

3.出售或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所引起。

二、会计处理。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别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取得时的相关费用计入成本,这里指的成本不是指以上分录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而是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一级科目而言。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也就是+已计提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收回的利息)。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借:银行存款等。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例题3】a公司于201月2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1月1日发行的债券,该债券四年期、票面年利率为4%、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1月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a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992.77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0万元。a公司购入后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5%。假定按年计提利息。

要求:编制a公司从2007年1月2日至201月1日上述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答案】。

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投资收益=债券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一级科目帐面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即为“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的差额。

(1)2007年1月2日。

应收利息。

40(1000×4%)。

贷:银行存款1012.77。

(2)2007年1月5日。

借:银行存款40。

贷:应收利息40。

(3)2007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40。

贷:投资收益48.64。

(4)201月5日。

借:银行存款40。

贷:应收利息40。

(5)2008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40。

贷:投资收益49.07。

(6)201月5日。

借:银行存款40。

贷:应收利息40。

(7)2009年12月31日最后一期先确定“利息调整”在倒挤“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7.23-8.64-9.07=9.52万元,投资收益=40+9.52=49.52万元。

借:应收利息40。

贷:投资收益49.52。

(8)2010年1月1日。

借:银行存款1040。

应收利息40。

持有至到期投资题目篇十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特征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是指相关合同明确了投资者在确定的期间内获得或应收取现金流量(例如,债券投资利息和本金等)的`金额和时间。

(2)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是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是明确的,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

(3)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3.初始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注意问题: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企业取得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进行处理。

4.后续计量

(1)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2)企业在初始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就应当计算确定实际利率,并在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