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父亲的记账本 父亲的散文日记(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3 17:09:24 页码:14
最新父亲的记账本 父亲的散文日记(三篇)
2023-03-13 17:09:24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父亲的记账本 父亲的散文日记篇一

大哥一直不让我看账本,只是说看到父亲的字如见其人,忍不住伤感罢了。但是,我想不会如此简单,只是大哥不想让我知道,也就不好追问下去,这件事也就此作罢。

转眼15年过去了,关于账本的事,也就慢慢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淡忘。有一天在翻看旧信件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过去父亲写给我的信。年轻那会,不如现在信息时代便捷,没有电话,也买不起bp机,当年亲戚朋友靠的是书信来相互传递信息。也正因为时代造就的鸿雁传书,才有了父亲留给我唯一的遗物。就像父亲在信首所言:见字如见人。看到父亲的亲笔信,就如见到父亲的本人。看着父亲那传神的草书,我泪如雨下。

父亲的信,大多是如流水账般的叙述,先写家庭成员身体近况,上至爷爷奶奶,下至刚出生的侄子侄女,一个不落。如奶奶什么时候感冒了,妈妈腰酸腿痛,小侄子调皮摔伤,连嫂子几号回了娘家,都在信中陈述,没有出现状况的也有“爷爷和其他家人均安”一笔带过,可见父亲的心思何等周全。

写完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后,接着陈述家里农耕事宜。那时兄弟姐妹们均已外出打工,只剩下父母亲在家耕种。他们还要侍奉年迈的祖父母,照顾年幼的侄子女,嫂子们也只有在孕产期间才会逗留家中,怀着身孕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家里的农耕重担,全都落在年过50的父母肩上。于是,父亲总是会在信中“汇报”当时的作物生长与收成情况,如果是丰收年,也能在信中感受父亲的喜悦之情。

有时侯,也会在信中感觉到父亲因为经济困顿而苦恼,那时,大哥和二哥已经分家,姐姐也已出嫁,三哥、四哥正值创业艰难时期,给家里的钱也非常有限,所以,我学费,还有家里所有的开支,几乎都是靠父母亲饲养家畜的收入来维持,每到耕作季节,父亲总是会为了上千元的肥料钱而犯愁。

后来,即使我参加了工作,由于收入不高,也很少给家里寄钱,年过50的父亲,仍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支柱。直到后来爷爷奶奶先后去世,哥哥们事业有成,斥资在镇上起了房子,父母才离开农村,到镇里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最后,父亲在信尾不忘叮嘱我要保重身体,有空不忘多学习,让我不用担心家里,再难也有他顶着。有时也会说哪位哥哥写信回家了,由于疲劳,就不一一回信了,让我顺达家中近况。

后来,哥哥在家里安装了电话,自那以后,也结束了书信往来的时代。因为,在以后家里家外所有的事,我们都经过电话进行沟通,于是彻底和书信说再见了。

父亲去世后,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值钱的东西,他留给我的,也就只有这几封信件尤为珍贵。正值清明,看着父亲生前的字迹,睹物思人,不禁潸然泪下。我把信件内容用手机拍下来发给哥哥,大哥看到后,用恳求的语气对我说:“小妹,父亲留给我的账本被我那不肖子弄丢了,父亲的墨宝可否给哥代为保管?”

哥哥的请求让我为难,因为,对于父亲和生前留给我唯一的东西,我当然视若珍宝,怎么能随手转赠呢?至少在我有生之年,我必会好好珍惜它。还好哥哥最后没有坚持,只是说如果有一天我不想保管了,一定要送给他。

今天中午,我在微信里收到大哥发来的图片,打开一看,竟然是父亲的账本。

大哥高兴地说:“小妹,我终于找到父亲的账本了,不过,遗憾的`是,还是让不懂事的孩子丢了好几本。”

说是账本,其实是父亲生前的日记。原来身在农村且只念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居然有写日记的风雅习惯。从孩子们出生成长,直至他去世的前一个月,几乎从不间断地记录着这些年家里发生所有的事件以及每一笔往来的账目。

每天,只有简短的几句话,比如:x年x月x日,xx卖木头上交7元,xx卖柴上交6元;x年x月x日,村里通知换户口本,重新核对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然后,附着有三页纸,记载的全是家庭成员的出生信息;x年x月x日:今天过年,xx没在,不知道他在里面过得好不好,为父担心,却无能为力;x年x月x日,xx寄200,付xx学费76,生活费50;x年x月x日:xx离开红星林场,去xx求职,这几年xx为家付出最多,人聪明,为家赚钱荒废学业,为父有愧;x年x月x日:今天收到xx的录取通知书,很是高兴,但又苦恼。xx撞死人官司未了,今天先交第一笔2万给家属,其中借8千,怕是没钱供小艾读书了.....

在镇上居住的那些年,由于是大哥提供的生活费,父亲更是把每一分钱的去向都记得清清楚楚,喝喜酒随礼,生病买药,连买几毛钱的豆芽菜,都写得明明白白,仿佛要告诉大哥,为父知道儿子赚钱不容易,理应经营好这个家。从父亲的帐本可以看出,几十年来,虽然前期入不敷出,可是,每一笔收入与支出都有记载。他的每一笔钱都是用在刀刃上;每一笔欠款,都注明了还款计划;收了谁的红包,还了什么礼,都写的一清二楚。我终于理解大哥为什么每每看到父亲账本时大哭的原因了。

看了父亲的账本,在别人的眼里看来或许是琐碎的,但是它记录着父亲几十年以来的持家之道与为人处事之精华,在我看来,这才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于是,我给正在上班的先生打了个电话:看了父亲的帐本,我感觉很惭愧,结婚近二十年,我们从未记过帐,对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计划。看来,我们得向父亲学习,从今天起,正式开启我们的家庭帐本,延续父亲的优良传统。

父亲的记账本 父亲的散文日记篇二

父亲会一门手艺——木工,而且在乡里出名,隔三差五就有人上门叫他去帮工,报酬肯定少不了,一家热闹的日子过得滋滋润润的。父亲脸上总是漾着慈祥的笑容。对我们小孩更是关爱百倍,我们也因父亲而自豪。

手里揣着父亲偷偷塞给的零花钱,我整天游荡在村里的几个代销店,喜洋洋地随意买着自己爱吃的东西。店主几句诱惑式的赞扬,令我飘飘然;跟来的小伙伴那“咕咕”的吞口水声,和如狼似虎的目光,更使我不可一世。于是便有忍不住的小伙伴渐渐地向我套近乎。小的甜甜地叫我“哥”什么的,经常帮打点草喂牛;大的则一副护“花”使者的气概,谁敢招我不高兴,他便会狠很地教训他一番,这一切的一切,我感觉父亲是最伟大的人,是他让我大手大脚。

我上中学的第二年,在我返校的星期天早上,我照例问父亲要钱,父亲手拿出了钱,下面压着一本笔记本,我接过了钱,想转身就走,却被父亲叫住了,眼睛透出一种渴求理解的目光:“请你在这本子上签个字!”语气平稳而有坚定,什么?跟自己的父亲要钱,还要签字,这可从来没听说过!我差点叫出声来,父亲似乎看出了我心里的诧异,但仍是满脸笑容说开了:“你成年以后跟我要钱,都要记账。到了我老了,你还钱养我,我不要利息。你别忘了。”哪有这样的父亲,“签就签!”我赌气地接过笔记本,本里已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从上学以来,我除了学费的以外的其他开支,我心里还是震了一下。不经意间,想到父亲近段的生意是不是不好,但我经过我多日的观察,父亲的生意火红得很,父亲又是很大方的人,不要说我,就是那些左邻右舍,谁有个困难,他总是乐施好善的,父亲到底怎么啦?

有一次回家,跟家里人其乐融融了一番,突然想着该回校上课,急忙赶到车站赶车,父亲也跟着跑送,买车票时,才发觉钱少了一角,不够,怎么办,问父亲,这个月我签的数额早超过了,不好意思了,但买不上车票,误了课,那更是难过。于是,红着脸压低声音求着他,父亲很快拿出一角钱,我接过想跑去买票,却被父亲一把拉住:“别忙,先签个字。”我真的有点发气了,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于是一签,笔一丢,头也不回混入上车的人群,丢下父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路边。当时,天气阴冷,寒风呼啸,我不知道父亲是在寒风中站立了多久,后来听说他感冒了。

一来二去,签的多了,我发觉账本越来越厚,而且觉得花的数目远比其他同学的大得多。每接过父亲的颤颤的手递过的账本一次,我的心就往下沉了一点,我的手脚也慢慢地收敛了,零食没有了,衣着也随便了,只是买书籍时才肯开口问钱签字。

账本一页一页地加厚,我个儿一天一天地长高,父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长白,最后账本终于停止工作了,因为我参加工作有了收入,我长长舒了口气,即使对父亲的做法有些理解,但还是觉得不近人情,我想我该还父亲的账了。父亲老了,驼着背,整天只在村里串门,由于年轻时不事农活,老了农活竟然一点也不会弄,只靠年轻的一点本钱过日子。每个月的工资,我都省出一点,送到他的手里,他总是推辞:“你刚参加工作,收入不够,你留着自个儿用吧。”我开玩笑着说:“我不要求你签字,我开始还你的账啦。”这么个开玩笑,父亲竟老泪纵横:“孩子……”我没有报复的快感,倒是心头像被谁剜了一下。

父亲病很重了,我将他转到大医院,他躺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喘气,挣扎着从内衣里取出那本我熟悉而又憎恨的账本,两眼含泪说:“儿呀,假如没有这个账本,你知道那时你手脚有多大吗?有心思放在学习上吗?爸不忍打你骂你,只能这样了,爸爸这辈子不会要你还的,住院的钱我也都准备好了,你别操心,好好地工作!”

此时此刻,我任凭泪水在脸上恣意地流淌:一角钱的父爱,我一辈子也还不完。

父亲的记账本 父亲的散文日记篇三

听着许飞唱的父亲写的散文诗,歌词那样写道:“一九八四年,庄稼还没收割完。女儿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歌词没有华丽词汇,有的只是平淡生活一些琐事。但感觉如此温暖,简单的流淌出浓浓的父爱!

我的父亲也有一本本子。

第一次在本子前,父亲应该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充满对生活的热情、未来的追求,父亲满心写下开篇。写下,那句,记录美好的时光,记录幸福的点点滴滴。

可谁想,这本应该记录美好生活的本子。里面记载的不是时光的美好。而是满满的账目。借了哪家的粮,欠了那家的人情。还有谁家的钱急着要还的。

父亲边记录着边唉声叹气。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也许孩子长大后就好了!

那本本子是一本粉蓝相间另加了锁的。年份较长,锁也生了锈,不用输入密码,直接双手一扳就能打开。

里面用着蓝色的圆珠笔书写。字迹工整、干净,里面的书页已经泛黄。闻着还有一股发霉的书香。

起初打开本子的时候,全是蓝色的笔记,后来,父亲又用红色笔在已经写完的纸张上画起了红圈。并在角落里备注上已还。

就那本几十页的本子,写满了所有的人情事故。父亲最开心的时候便是看着日记本上画满了红圈。满意地反复翻看后在整理好放入柜子里。

一本小小的日记,记载的是柴米油盐。是我父亲的青春,是他满怀斗志与生活战斗的记录。不知在多少的夜晚,他为笔记里的文字而则转反侧,良久不能入眠。

也不知在夜灯下,吐了多少的烟圈,扔下烟头后又扛起生活的重担。

岁月,让那个冲劲十足的小伙,折弯了腰,也秃了发顶。让他所走过曲折的路蔓延到眼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