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3:54:20 页码:12
2023年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优质13篇)
2023-11-21 13:54:20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记录和复盘,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和成长。避免重复和废话,做到简明扼要、言之有物。这些总结范文根据不同的领域和情境,给出了不同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一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资料,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潜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2,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必须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资料。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2008年北京奥运会热点等我都纳入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实践的资料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透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个性是学生能够应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潜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构成带给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这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用心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二

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占大半,他们是“捧在手上怕晒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的一代人。家庭生活中受尽父母的宠爱和娇惯,动手能力差,责任感差成为他们的通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学校举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力求让每个孩子都学着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何为责任呢?责任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它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是道德的核心。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他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责任心是学生的做人之本,也是学生立足社会之本。责任教育没有专门的课时,没有专门的教材,可它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之中。而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以及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课能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它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为了促进学生对责任的认知,我校利用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实践活动。

从xxxx年9月建校到现在,我校组织学生外出实践活动已数十次,每一次外出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外出孩子们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

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我们先后组织学生走进西亚斯大学,参观好想你公司,观光澜河公园,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企业,了解家乡的文化,以培养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进而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经济飞速发展而自豪,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西亚斯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是家乡颇有名气的一所大学,为了让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及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学习能动性的培养,树立自主管理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特组织安排学生走进西亚斯校园。在参观校园时,见到许多外国人,当时真害怕孩子们觉得好奇而指指点点,会有失礼仪。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当孩子们见到外国人时没有一点好奇的表情,还用英语和他们打起了招呼,有的还简单交流了几句,表现得从容自信,得到了外国友人的夸赞,同学们脸上洋溢出自豪的笑容。

港区将建造魅力港区,生态港区,春天到了,草长莺飞,组织学生参观兰河公园,踏青春游活动,让学生亲密接触大自然,欣赏春天美景,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感受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我是港区人的自豪感。

专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了真正的自我感受,在实践中提高了对责任的认知,知道了何为责任心,怎样才是有责任心,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责任心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更让学生感受到责任心就是自己的实际行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意识慢慢扎进学生的心灵。

这里重点说说学生到郑东新区湿地公园,古树园之行。漫步湿地公园,孩子们欣赏着新奇的水草、花卉、树木,在游玩中听着老师的讲解,还深入了解生物池、碎石池的各种净化功能,在玩耍中汲取着知识。

古树园里绿树成荫,中午了,孩子们铺下餐布,把琳琅满目的食物摆出,急不可待地分享起食物来!用餐完毕后,师生一起游玩,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离开时,同学们当起了小小保洁员,把场地上多余的垃圾放回了事先准备好的垃圾袋中,然后再把垃圾袋扔进了垃圾箱,做到了“整整齐齐来,干干净净去”。同学们强烈的保护环境意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在每次的实践活动中一点点潜移默化形成的。

为了让学生领会到地质领域的奥秘,感受地球的魅力,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郑州自然博物馆,同学们对中国地质、河南地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参观了自然博物馆的“嵩山之春”、“南国夏风”、“大河金秋”“冰雪风情”等展区所展出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

通过老师们生动的讲解,同学们认识了部分生活其中的动物,知道了生命起源、生物进化,认识了许多新的物种,对动物、植物、昆虫等有了直观的感性印象,增强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河南丰富资源的情感,拓展了视野,开阔了眼界,他们在为灭绝的生物物种感到惋惜的同时,也真正地感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孩子们体验孝心,爱心,学校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见到老人们,孩子们主动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叠被子,帮老人梳头发,与老人谈心,还为他们表演节目,现场气氛和谐温馨,老人倍感家庭的温暖,老人们的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孩子们说:“这些老人太孤单了,以后要经常来看他们,他们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要经常来帮帮他们干点活儿。”孩子们简单的几句话,却反映着孩子们那颗善良的心。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带领学生走出去,在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学习,活动中进步,这种学习与体验不仅让他们终身难忘,而且还带来一笔金钱哪买的精神财富!

xxxx年暑假,我们组织学生到日照游学三天,学生第一次跟老师出去旅行,去看梦寐以求的大海,孩子们既激动兴奋又有些忐忑。大多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三天,对于三到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

几天里,我们看到孩子们坚强、勇敢、独立的一面。他们自理能力很强,在外面学会了忍让,学会了互相帮助,学会了和别人怎么相处和交往。当时我觉得孩子离开了父母的怀抱,成长会更快。作为教师和父母,适当的放手,多给他们自由空间和创造的机会,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看来这种夏令营活动是一种非常锻炼孩子综合能力的渠道。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他认为: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锤炼、打造,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乐于为他人、社会奉献爱心。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三

贵阳市民族中学王义兰。

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从去年投入使用以来,教师们普遍反映比以前的教材更接近于高考,理论性增强了,条理更清晰,而我认为其中最有意义的改动应该是每个学期添设的一节活动课,这对于中学教师而言,是一个导向性的信号,长期以来囿于高考局限把学生锁定在书本上和练习中的教学程式,面临着新的挑战。高中一年二期的活动课是以“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历史”为主题进行社会调查,这一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一来沉重的学习负担掣肘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要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愿意抽出时间去做社会调查,是需要教师做深入的动员工作的;二来深入社会实践是当今学生的弱项,一般学生从未作过类似的社会调查活动,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经验,刚看到如此广泛的调查课题时更有无从着手之感,这就需要教师善加指导,从调查的动员到准备工作,从调查的过程到处理资料的过程再到汇报展示,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忽略。也许我的点滴感受,能对同事们有所助益。

一、如何组织好学生的社会调查?

为了搞好这次社会调查并取得预期效果,我首先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一方面强调社会调查既能提高学生收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又可锻炼同学们深入社会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让自己走入社会,贴近历史,真正体验历史情怀,感受新中国的进步;二是采取了两个鼓励手段,一个是对上交的调查报告进行评比,获奖报告将在校刊位臵分期刊出,另一个是就调查中的感受举行一次演讲比赛,获奖者均由学校出面奖励。这样就提高了活动课的档次,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其次,确定调查主题后,要合理指导学生的调查选题,这是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方面,中学生驾驭题材的能力有限,所以选择调查项目时目标不宜太大,只须在衣、食、住、行、教育、卫生、休闲等层面中选择一个就行了,甚至可以把范围缩得更小,具体到某一方面的某一个点,比如“教育”就可建议学生调查一所学校的发展历程,再如“饮食”我就曾建议学生调查一条小街道的饮食服务业的发展;另外,选题要切合实际,定位要准确,尽量选择自己身边的历史,比如说一个家庭的住房变迁、甚或历年来厨房设施的变化等,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历史变迁的痕迹。这样一来,调查的方向性明确,而历史也就从自己身边延伸开来。

第三,合理指导具体的调查活动。一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调查途径,比如进行个人采访、访问相关单位、进行实地访察、翻阅以前的报刊杂志、查找地方史资料或者网上查询等;二要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个人采访对象可选择老中青三代和经历过共和国成长的人,单位可选择跟调查选题相关的行业,比如交通、卫生、教育等部门,都会留下清晰的发展痕迹;三要指导学生怎样收集资料,可以收集的资料有各行各业的原始数据、图片、照片、实物和访问记录等,比如以前用过的各种票证、父辈留下的老照片、现今新照片对比等,这是调查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只有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分析,得出结论,写出理想的调查报告。

做好了如上准备工作,学生的调查活动会轻松得多,此外可建议学生分组合作,还要提醒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那么顺利,调查所得也不一定就是符合他们主观愿望的东西,要鼓足勇气对待所有的挫折,才能将社会调查进行到底。

二、如何处理调查资料。

在指导学生完成社会调查任务后,接下来便是如何处理收集到手中的繁杂资料,写出象样的调查报告,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开始以为这一步水到渠成,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事了,可收到学生交来的第一批稿子才发现,这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写调查报告不同于平常写作文,学生拿着手中的资料不知如何应用,交来的稿子基本上是单纯的记录、资料的堆砌、或者是程式化的议论文。于是把来稿全部打回,要求学生另起炉灶,重新写过,自己则精心进行全面的辅导:

第一、指导选材和确定文章主题。虽然事先做了调查选题,可在调查过程中,为了求全求量,学生收集的资料还是相当丰富,也就免不了庞杂,不过唯其如此,才能为调查报告的写作提供更为宽松的选材余地。首先指导学生将资料按数据、图片、实物、文字等进行归类整理,科学地分析材料,立足材料提炼出恰当的主题。文章主题基本上建立在原有调查选题基础之上,只是可以更细致些,要提醒学生注意的几点是:一可以采用公文式标题,例如《关于……的调查报告》,也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结合的方式,例如:《万水千山一瞬间——关于通讯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二要分析材料的内在规律,考虑你想用手中的资料来说明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比如有几个学生收集了一些人口情况方面的资料,一组是我县建国以来历年人口增长数据,一组是八十年代以来大中专生在各乡人口中所占比例,学生交来第一稿时仅仅写了自己调查的过程然后附上几份表格,我引导学生分析了表格中体现出来的人口增长规律,再启发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规律背后的历史原因,进行分段归纳,后来他们以第一组数据为线索,拟题为《从数据中读到的历史》。三要考虑选题的可操作性,要舍得放弃一些资料。有些标题定得太笼统,写作起来不好驾驭,有个学生在服装的调查上下了很大功夫,收集的资料有访谈记录、票证实物、新旧照片、以及服装行业的情况,标题定为《新中国建立以来服装的发展变化》,这个题目显然大了,帮助她删繁就简,忍痛割爱放弃某些资料,最后选题为《今日街头霓裳竞放——从我县服装行业的发展看新中国的成就》,这样就将选题定在服装加工业和服装营销业的发展上,选材合理,线索清晰,而且以地方的发展轨迹为主要线索,这样更具说服力。四要考虑主题必须突出,主题要涵盖调查结果,体现调查的立意,例如住的方面拟题《喜看广厦千万间》、行的方面有《从肩挑背负到村村通公路》、关于通信的《万水千山一瞬间》等,都鲜明地体现了调查主题。而主题一经确定,便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主要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

第二、指导写作。调查报告的写作,自有一定规则,我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出校刊的实际需要,对学生作了如下写作指导:

1、写作的基本程式。报告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部分: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与分析等,这样说并不是要求分成这么几块来写,而是要把这些内容贯穿进整篇文章中去,重点应落在调查内容、经验和体会、结果与分析、思考后的理性认识等几个方面;写作时尤其要注意开头、正文、结尾的表达方式:(1)开头:调查报告的开头力求简明朴实、引人注目,可以扼要说明调查概况,用简明的语言将调查报告的本质、成就、感受概括出来,点明主旨,总领全文,开篇便给人一个清晰的梗概;也可以设问方式扣住调查主题,发人深思,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轻轻一声问候,可以在一瞬间送到千里万里之遥的亲人身边……那么,五十年前,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人们是如何向亲人们传递信息的?一声问候要传递多长的时间?”一个设问,便引发人们追寻五十年来邮政通讯发展轨迹的兴趣。(2)正文: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干,是表现调查报告主旨的关键部分,是写作的重点,大致可以采取下列几种形式:纵式——作为历史题材的调查报告,最好是根据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和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来组织调查材料;横式——根据材料的性质,将正文概括为若干并列的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和阐述。并列的几个部分之间不必分主次,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来表现调查报告的主旨;纵横式——它是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的有机结合,先用横式结构把内容分成几个方面或几个部分,在写具体每一部分时,再按纵式结构安排材料。(3)结尾:调查报告的结尾,一般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结束全文,以深化主题,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加深读者的印象。

2、写作中需注意的问题:(1)注意观点与材料统一,通过典型事例、确切数据、对比方法来表现主题。(2)准确使用语言,要重视调查报告语言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简洁、准确、朴实,可适当引用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也可运用形象性语言,但语言的形象化以不损伤内容的真实性或切实感为原则;(3)对于材料中反映出来的历史现象,可结合相应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原因和结果,真正做到把身边具体的历史和新中国发展的历程结合起来。

第三、组织汇报展示。经过指导后学生交上来的第二批稿子,质量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对之作相应的分析,可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初步评选后,指导学生对准备刊出的稿子进行了精心修改,例如前面提到的《从数据中读到的历史》一文,学生分析人口增减的原因时,明显地有些勉强,帮助他们细细分析过建国后各阶段经济状况、国家政策、政府指导思想方面等因素对人口增长产生的影响后,要求他们重新修改,这篇文章是三易其稿才通过的,可能是写得最艰难的一篇,却是相当成功的一篇,几个成绩很一般的学生拿出的这篇稿子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后来她们在演讲中说“我们第一次发现,自己也可以跟那些前几名的同学表现得一样出色!”最后刊出的几十篇稿子,都是经过同学们一再修改才拿出来的,其实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再提高的环节,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再次得到了提高。

第一期调查报告刊出以后,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评价,普遍认为多年来没有出现过如此高质量的校刊,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在同学们心中升腾起来,更让我意识到了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所在。

三、组织学生谈谈社会实践活动的感想:演讲比赛从走入社会进行调查,到把自己的调查成果展示在全校师生面前,说起来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可做起来却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当然也收获了更多,不仅是学生,即便作为教师的我,也体验到了付出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所以更想听听学生从中收获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想让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因而组织了一场演讲比赛。和以往的演讲比赛不同,它显得那样平实,却是如此真切: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在老师指导下修改自己的文章,我感觉到自己在一点一点地提高;当老师终于通过了我的报告时,我流泪了,流泪的同时我明白,自己分析问题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是关在教室里做好久的作业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学生在提醒我们: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我在他们办公室等候的这两个小时,让我经历了表面上的热情周到和实质上的怠慢鄙视……受伤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难道我们要把这些不良现象一代又一代的遗传下去吗?”从布臵调查活动的那天起就担心学生会受某些社会现象的打击,而现在我欣喜地发现:受挫折的同时,学生们也在成长!

而学生说得更多的是:“希望老师们以后多开展这一类活动,我们需要走入社会,需要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是何等热切的期望,更是对教师的鞭策。我真正意识到了教材改革的影响力,它不仅是一节活动课,也远不止是一个课外作业,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这是历史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对于高考的考试是有着直接裨益的,这为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切入点;更为重要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历史变得具体而丰满了,学生深入社会的能力与信心增强了,真正做到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才是当今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新教材增设的活动课绝不能象有些老师说的: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我们必须认真去完成的教学任务。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四

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xx中学中学的日子,我们3位实习生的收获,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为我们的实习画一个完美的感叹号!在这四个多月的实习中,我感觉我经历了许多,这些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不断进步,自身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在课堂上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外,课堂之外也是我们提升自身技能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以下课余活动:“科技节”、“游览科技馆”、“奥林匹克公园一游”、“参观国家博物馆”、“英文歌曲伴我成长”等等,通过组织这几次课余活动,不仅丰富学生们自己的课余生活,增强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神,也为我自己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下面就让我来谈一谈这些经验和体会。

首先,活动组织者要做好规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定一个详细的活动策划,把活动流程和工作分配要事先设计好,相关的道具、活动场地也要事先准备好。一定要先告诉学生活动的大致安排,让学生自己有个准备,毕竟参加活动的是学生们自己。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事先彩排一下。学校组织了校内科技节活动,在开始活动之前,学校已经向学生们传达了本次活动的各项要求,以及对本次活动的期望,各小组也将本学科的展览场地布置好,虽然同学们对本次活动早已激动不已,但是幸亏之前做好了各种准备,每个人心中有数,不至于出现混乱的场面。最终这次活动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凡事儿都应有一个目标,有了目标以后办事儿才会更有效,举办课余活动也不例外,在当前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读书、做学问。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是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每天被各门学科压得喘不过气,所以在这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们给学生组织了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忙碌的学习中得到一个短暂的休息,刺激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做到劳逸结合,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比如说我们举办英语歌曲和诗歌朗诵比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该门语言,比方说英语,一方面,唱英文歌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听力水平,对于他们的听力考试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听英文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在任何语言里语感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经常处于英文歌曲所创造的环境中,有利于大脑潜移默化的接受语感的训练,让学生在很轻松的环境里掌握很多语言表达。

活动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活动内容的设计要尽量与学生这个主体的特点和兴趣相结合,以此来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只有学生们有较高的参与欲望,那么我们设计活动的目的才有可能实现。其次,活动的目的不应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玩儿,更应该让他们在玩儿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的兴趣的步骤是有趣到兴趣最后是志趣,志趣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进取方向,奠定他事业的基础,要想使学生发展到这一阶段,首先要培养他的兴趣,那么才能揭发他的学习兴趣,只有那些学生想知道又未知的东西才能激发学习兴趣,一种想要知道奥秘的愿望变成不可遏制的愿望,就会激发人去行动。因此这些课外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兴趣最好的方法。

在活动之前,可以按照活动主题让学生们自发的安排相应的活动来测试学生们的技能特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同学的有组织和策划能力,一些同学有主持能力,一些同学有音乐绘画等才能,并对这些同学提出表扬提出自己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自己的长处发扬光大。

如果学生的才能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培养,那么不论是对学生个人而言,还是对社会发展来说都极为不利,教师有责任及时发现和培养有才能的学生,不仅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发展,更使社会因为这些有才能的人而日新月异。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进行合理的引导,以发挥他们的才能,从而培养这些才能。当学生的特长表现的比较明显时,教师应与学校、家庭相互配合,不失时机的创造条件,以培养特长,促进学生的发展。

活动的结束并不是这次活动的终点,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收获。活动完成后我们要及时做好活动反思,活动办完以后,哪些地方做得好需要继续坚持,哪些地方做的不好需要改进,还要写下来下一步如何去改进,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下对这次活动的建议和感想,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完善自己的活动。此外还可以令我们的组织活动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总而言之,作为班主任,不仅有上好课的职责,更有让本班同学的课余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的职责。所以每次的课外活动我们都要更用心的`准备,更好地反思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五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学期初的.综合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年轻教师积极参与,教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实践”、“实验”、“探究”、“评价”、“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中,增进学生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应用,同时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期末,我们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进行评比,学生在评比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现就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的研究作如下简要回顾: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为对课程的理念、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它一种经验性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一种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框架虽然确定了,但具体实施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为避免因闭门造车带来的不必要的弯路,一有机会我们就组织教师出去学习,开阔了广大教师的视野。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要更注重活动的实践性、全面性、自主性,应该说更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

按教育局要求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专任教师辅导,保证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各班学生则在综合实践课老师的指导点拨下,自发、积极、主动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主要是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如此双管齐下,达到了面上铺开,点上深入的目的。

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定时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老师们,互相了解活动的进展,询问面临的难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促使“综合实践”课程实验步入良好的运行轨道。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们在期初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做好一份“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记载”,取得明显的研究成果。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由专门的教师进班授课,让每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落到实处,不占用综合课作为其他主科的课程,保证综合课的每周一节上课时间和每周周末学生的活动时间。本学期与其他课程一样,进行备课,期中进行备课情况检查,情况良好。

作为综合实践中心组的成员,我们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教学理论作为我们的坚实基础,所以学校多次组织外出学习听课,观摩别人的实践成果。我们自己也开展了公开课,每月的教研活动组内教师会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行进讨论,寻找对策。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组团结一致,在摸索中不断学习和前进。

1、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有关细节,考虑得有些匆忙,进行速度比较慢,计划下学期进行改进。

2、课题工作要继续深入。随着人员配备的充足与研讨制度的建立,相信课题的深入研究会更理想。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新的一学期中,我们将继续扬长避短,不断开拓,务实创新,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六

xx年4月2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开题报告会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与会代表、专家领导出席了会议。我与小教部王冬老师有幸参加了会议。报告会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展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观摩、实验区经验交流、项目研究与实验工作布署等四部分组成。

首先,我们观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展示。然后观摩了城北小学陈丽丽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洗手的学问》。课后,我市富拉尔基区的孙炜老师、吉林省东丰县实验小学的张莉副校长、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周积昀院长分别作了经验介绍。其中孙炜老师的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和代表的一致好评。最后,项目组负责人郭元祥教授作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项目推进思路》的报告。

下午,与会人员又参加了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会上,我们聆听了黄大龙副局长作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报告,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允漷教授的讲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之后,我们观摩了凤凰中学浦卫忠老师的一节《走进河阳文化》成果汇报课。然后,我们参观了凤凰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展览和实践活动基地。最后,郭元祥教授作了《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和有效》的报告。在报告中,郭教授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焦点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透过学习和观摩,提升了我们的课程意识,深化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解和价值认同。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是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课程,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丰富学生经验,构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潜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好处。因此,我们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它集中反映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

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用心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潜力和创新潜力。

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资料具有开放性。

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用心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用心性。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带给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带给开放的空间。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用心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理解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一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也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但与其他类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透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用心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用心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潜力、实践潜力、社会职责感以及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选取、开发及实施应围绕基本资料领域来展开,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资料,构成资料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资料是学生活动主题,因而具体资料应由学校根据学生需要来确定。

1.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不是教师或课程编制者预先具体设计的,而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就应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2.要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学校不仅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基地。每所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社区背景各异,学校发展的理念和学校传统不尽相同,因地制宜,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资料的基本要求。

3.要从学生生活中提出问题并确定具体活动资料。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其课程资料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4.要避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学科化倾向。不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不要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要课程资料教材化,教师对“预设性教材”的依靠性太强,有许多教师与学生围绕“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透过学习和观摩,我们了解到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状况。开设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并不是新课程的独创,而是应对时代发展和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共同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

我国也有许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与实施的优秀典型,如成都川大附小、武昌实验小学、河南新乡十三中学等;有许多课程改革实验区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区域整体推进,效果显著。如武汉市武昌区、成都市武侯区、长沙市开福区、福州市鼓楼区、广西柳州市、郑州金水区、海南海口市、江苏张家港市、浙江丽水市、福建南平市、河南洛阳市等;有不少地方十分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如河北石家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成都市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我国已经有部分省市出台了地方的规划或方案,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制度,开始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国超过100个地市将初中生的综合实践潜力纳入中考和普通高中招生指标予以全面考核。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湖北省率先在教师评定中增列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列。

我市也有许多县区的初中学校课程开设得比较好,并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以龙沙区为例,龙沙区7所中学,已有6所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课率到达了百分之八十六,大部分学校都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课表,并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使用课时,全员参与,教师指导到位。十五中的“缎带缝绣”“铁艺”、十七中的“风筝节”“十字绣”、三十四中的“毛线壁挂”“景泰蓝工艺制作”等都构成了自己的特色。铁锋区、讷河市、富拉尔基区、甘南县、富裕县、泰来县也各有千秋。其中讷河、甘南、泰来还有期末学生成绩评定,更好地促进了课程的有效实施。

事实说明,综合实践活动得以较好实施,都是领导切实理解并重视其课程价值的结果。

第一,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重视,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离不开学校管理者支持。这次去张家港,我市富拉尔基区去了6位小学、初中、高中的校长和副校长,真是很难得,也很令人欣慰。富区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举措呢?那就是他们教育局的领导认识上去了。

第三,注重教师培训,有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教师团队。

虽然,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现实也不容乐观,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奈,我市的问题主要表此刻:

(三)对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研究人员、指导教师的配备安排比较随意,大多区县没有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人员,据我所知我市各县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同时担任几门学科的教研任务和领导任务。教研员、指导教师,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教师年龄偏大,素质相对较低。

(四)中考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

教研部门:主要表此刻教研员身兼数职,而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视为副业,因而没有真正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与研究,缺乏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潜力。五月份,我们初中部进行了教师基本技能系列展示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同时兼任几门学科课程的教研任务,组织力度不够,结果教师报名甚少。展示时教研员都去了其他学科现场,本学科没有评委,最后只好和其他学科。

(5)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活动类型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单一片面,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目标难以达成。

三,缺乏高水平的、及时的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

常态实施和有效推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必由之路。自20xx年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课程领域五年来,从起步阶段的国家实验区试行,到目前在学校广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成为广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者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常态实施和有效推进呢?透过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就是透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宣传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和有效推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教育管理者、教研人员、教师的课程意识,个性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的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明白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和有效推进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二)取得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教育行政部门支持,才能保证没开课的县区尽早开课,保证教研人员、指导教师的质量和队伍的稳定。

(三)搞好师资培训。

透过搞好师资培训,建立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教师团队。

(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和实践活动课程执行状况的监督评价机制。避免学校不按规定安排课时,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现象发生。

(五)对基层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利益要有政策倾斜。

教育行政部门就应建立向基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倾斜的职称政策,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的方式与程序,提高教研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用心性。

(六)综合实践课程就应参与中考综合素质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就应尽快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这是能否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

让我们共同努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新课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课程,成为孩子们发展提高的魅力课程。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学校组织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它不同于原有课程结构中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校本课程《求我》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建立组织机构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设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教研组。教研小组研讨、交流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2、健全完善制度

从课程实施开始我校就建立了一系列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制度。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等等,为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二次全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研讨会。

3、制定计划方案

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将综合实践课程纳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学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学期初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组制定出《黎里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

理论培训。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有关指导性文件,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通过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以提高活动的质量。

自我反思,通过反思,可以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到工作中的失误,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注重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我们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

1、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表

2、教师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评价表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表

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的发展,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1、综合实践活动要逐步推行

实践中我们发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切不可有一蹴而就的想法。

为了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在活动开展的初期,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师培训上,在建立一支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期望产生“裂变”效应。对于重点教师的培养,学校在财力、物力、政策等方面予以了大力的扶持。

2、对课程资源的再认识

第一学期,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理解不深,总是为课程资源的匮乏而苦恼。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放眼整个黎里镇,我们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可以利用,我们可以建立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更多的实践基地,有更多参与实地调查采访活动的机会,让我们的课程真正实现多领域的合作整合。

3、探索优秀的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否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随着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了解,很多老师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存在着多种可行的形式,能否从中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探索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今后阶段的研究重点。

4、课题的选择

对于课题的选择,一开始我们显得比较茫然,有些课题离学生太远,很难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实践中我们发现,我们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角度选择恰当的课题。某种意义上讲,选择恰当的课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虽然理论上讲,课题的选择权在于学生手中,但实际上,初期这项工作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到欣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广大教师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日益浓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将有更多的学生受益。

我校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起步晚,还处在探索期,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扎实的工作,饱满的精神参与这一课程,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推向新的高度。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八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1.主题的意义。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差,实践机会少,因此,开展小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本次的对各民族的研究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他们对我国的民族文化的认识从单纯欣赏的层次,过渡到了了解更多的与民族相关的知识阶段。

二、活动目标。

1.感受各民族的文化,体验生活的美好。

2.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活动,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知识以及其风俗习惯。

3.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研究。

三、活动实施过程:

(一)教师准备:

1.收集各民族的相关图片或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有56个民族。

2.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文化,感受其风俗习惯。

(二)确定“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题。

1.在学生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主题。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自己喜欢的主题,自愿组合成为研究小组。

(三)小组讨论分工。

1.分男女自愿组合成为一组。推选出负责的同学担任组长和副组长。

2.根据组内同学的兴趣和爱好及特长,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准备组内人员的具体分工。

3.为小组命名,制作小组个性化封面。4.讨论确定活动地点和时间。

5.根据研究的小课题的内容指导学生聘请指导老师。

(四)调查、收集文字信息资料1.调查访问前的准备。2.分组或个人调查、访问、收集、记录。3.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4.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小组里的人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将图片文字资料分类装订。一方面为在全班的交流做准备,同时又是一种归纳学习的过程。

(五)教师指导重点:

1.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调查表。

2.收集整理资料过程中,要注意归纳分类方法的指导。3.在学生搜集资料之前,一定要做好对个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4.要及时注意发现并帮助解决学生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实施建议:

1.布置好活动计划,指导学生的各项准备。

2.让学生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搜集活动过程,可以在校内由老师组织。

3.注意调查、访问时要有礼貌。

四、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课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些空间,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局限在书本里、课堂里、学校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学会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在政治思想、社会公德意识与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培养。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征及其特殊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观念和方式。在评价时,应重参与、重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因此,我们在构建科学的评价方式时遵循以下原则:

1.参与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即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的某些环节,参与是否主动积极。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2.过程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应采用学生自评或教师的及时评价等措施,使评价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

3.综合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由4个部分组成,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又包含各自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要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该是综合而全面的。4.激励性原则: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研究后,初步建立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作为老师,我给每个小组进行的评价的依据是:观察每个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结合每个小组的自评,审查他们的过程性资料,然后给予优、良、中的等级评价。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识方面,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都最少涉及到两个以上的知识领域。能力方面,它需要发现问题、课题设计、社会调查、数据处理、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的教师,大都是师范专业培养出来的,对专业以外的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对于学科教学十分在行,而对于课题研究,就不那么得心应手。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另外,在综合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应当加强教师的合作。综合学习课题,都具有跨学科的特征,以学科为划分依据的教研活动难以适应综合学习开展的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也都突破了学科界限,这样的交流形式,应当制度化,定时间、定地点,让教师交流体会和策略,商讨疑难问题,分享做法与经验,在促进课题实施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可以将考虑分层、分模块培训,使各层次的教师都得到逐步地提高。

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研究,教师们对照课标,对综合实践课程的作用明确了认识,意识到上好综合实践课能推动课改实验的健康发展,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较为突出表现在:以综合实践教材为扶手,通过把课本上一个个主题,确定为研究课题,明确了实践主题,同时注重课内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让学生们通过调查、收集文字图片资料、走访等活动,做足了“实践功夫”;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参观游览式、娱乐竞赛式、主体对话式、信息点击式等各具特色;引导实施新的教学评价,注重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校将采用以下方法: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2、“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给我们师生提供了共同成长的平台,让我们在新的教与学中一展身手。我们今后将不断探讨,不断发现;我们也将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为新课程改革,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十

虽然收获的季节还未来到,但是我们已满载收获,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的经历让我这个实习教师越变成熟。就在我们实习的这个学期,初三的学生将迎来体育中考,为他们本就充满压力的学习生活中又无形增加了一份担子。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学校为提高学生体育中考的能力,决定由一名指导教师带领我们三名实习体育教师对初三年级进行出早操活动,内容就是跑步二十分钟。

为了不影响初三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学校将早操时间定为六点正式开始,对于学生这是一个挑战,其实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懒觉,我一直认为是人生中很美妙的一件事情,拥抱着温暖,感受着幸福。但是早操,将这一切变为不可能,但是没有埋怨,没有懈怠,因为我懂得这是一份责任,所以克服晚睡晚起,就成了我做的第一件事。相信初三的学生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前几天还能克服,但是每个人的身体中都像有一个懒虫在侵蚀着自己,这时,坚持就如金子般重要。所以,每天我都会在早操结束后对初三学生进行鼓励,对于没来的同学提出要求。感动我的是初三的'学生们,是他们的坚持一直支撑着我的坚持,也许,正是我的坚持让他们也一直坚持着。初三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让我们所有的付出变成了回报,他们好的成绩比任何感谢的语言都让我们高兴。

学校的田径队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最深,因为它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汗水和荣耀。当学校将田径队训练的任务分配给我们时,我既兴奋又有些担心。兴奋是因为志同道合,担心是因为自己虽然有过田径训练的经历,但基础理论差,科学理论不足。为了弥补自己的缺点,在除工作的时间外,我决定给自己加餐,补充自己,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这个任务。每天下午规定的时间我都会按时到达操场,布置并监督队员们的训练,责任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我曾经的教练们,也正是因为责任,我认真的准备每一节训练课,并认真的监督和指导队员们。不管什么天气,我都会同队员们一起在操场,我希望与他们同甘共苦,并用这种方式激励他们。记录着他们成绩的提高,我既兴奋又感到欣慰,从他们的汗水中,我仿佛又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并提醒着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努力的完善着自己,并和学生们一起提高着。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十一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四个半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在这短暂的实习生活中,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又开展了几次课余活动。在我看来,对于高中生开展课外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每天都被上课,做作业所包围着。生活很是枯燥无味,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高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应该给他们更多活动的机会。我认为,应该大力提倡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而具体说来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选题有趣味性。在选择课余活动主题上面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大家都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参加这次的活动,这样活动才具备办的成功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沟通,才能选择出适合学生的课余活动。

3、活动组织过程有组织性,纪律性。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完成活动,遵守纪律。在活动的准备期间,要把同学的任务、规则明确的告诉每一位同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样,在活动过程中不但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而且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我在组织参观赵三多纪念馆时,我规定出校门后,不能脱离队伍,不能私自买东西。果然,在路上,其他班级有人私自脱队买水,但我们班的没动。

4、活动参与者要有广泛性。活动参与者的范围要大。组织集体活动,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而且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玩得开。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十二

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校的周围环境特点为三年级的学生选择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活动大主题。

1、主题的意义:

通过让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从中获得亲身参与时间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核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受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并独立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主题产生的原因:

学生对这样的主题非常感兴趣,这个主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并强烈要求本学期的主题为“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3、开展本主题的难易程度。

由于本次主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并强烈要求制定的,本次活动的主题开展难易程度为容易。

二、活动的总目标。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调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受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周—第三周)。

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对本次活动主题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分工,明确每个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人物,确定指导教师,制定小组活动方案。通过这个阶段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建立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确定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1、通过幻灯片“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向学生展示他们自己喜欢的歌坛偶像、影视偶像、动漫偶像、名人偶像的图片,从而激起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兴趣。

2、全年级一共有2各班,每班学生自由组合分成4个小组。由学。

生小组内推荐选出本组组长,自我推荐的形式选择自己在本组内的责任分工(正组长、副组长、资料保管员、记录员、纪律员、绘画人员、书写人员)。

3、4、指导学生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小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第四周—第十一周)。

活动目的:

1)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小主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并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找出不足,再进行收集和调查。

2)通过这个阶段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

学生的方法意识。

第三阶段:(第十二周—第十五周)。

活动目的1)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对本学期的所开展的活动的得。

与失进行全面的总结和交流,形成书面成果,并进行成果汇报演出,并对本学期地活动进行评价。

2)培养学生通过活动总结与交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正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3)。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十三

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指导教师:曹永祥。

时间:

一、活动主题:我是妈妈的好助手。

二、活动的总目标。

三、

实施过程。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1.主题的意义:让小学生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烧饭、洗碗、洗衣服、拖地、叠被子和整理房间等。力求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体会家长的辛劳,密切亲子关系,学会感恩父母。

2.主题产生的原因:由于学习时间紧,课程压力大,学生在校极少有亲自动手的机会。而在家庭中,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切,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宁可自己辛苦,也不让孩子做家务。新课改观念认为“学生的动手是不可替代的,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各种环境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不能纸上谈兵,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课上时间不够,还可与家里的动手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开展本主题的难以程度:比较容易。二、活动的总目标。

1.了解学生在家能否干家务活,是否主动干家务活等情况,开展一定的调查活动。

2.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喜悦,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沟通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用各种形式展示活动的成果。

4、在活动中,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活动目的(1)创设情景,确定活动研究的大课题。

(2)了解学生在家能否干家务活,是否主动干家务活等情况,开展一定的调查活动。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加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研究的小课题。4.指导学生分组、分工,成立研究小组。5.指导学生选择和确定指导老师。6、指导学生写小组活动方案。第二阶段:1.活动目的:

(1)能够结合自己关心的小课题进行小组的组合与分工,学会聘请指导老师的有关知识。

(2)学会做事有计划,并根据计划操作实施。(2)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3)交流意见,取长补短。2.确定外出的时间、地点、调查对象的安排等。3.确定调查的方式方法。4、确定调查对象和考察方法。5.拟写调查提纲,调查问卷等。

6.指导学生对前阶段所收集到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找出不足,在进行收集和调查。

7.小组内、小组之间进行阶段性交流。第三阶段:活动目的:(1)学会合作。

(2)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3)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4)提炼活动成果。

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提炼。3.小组内、小组之间进行。

总结。

性交流。4.拟写总结。

老师让我们把所学到的劳动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感恩父母,所以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我是妈妈的小帮手”为主题的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我将设计好自己的活动计划,并记录下自己的活动过程,活动成果及活动的感悟。

一、活动的主题: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二、活动的内容:烧饭、洗碗、拖地、洗衣服、叠被叠衣服和刷鞋。

三、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1.了解同学在家能否干家务活,是否主动干家务活等情况,开展一定的调查活动。

2.在活动中,我们能感受劳动的喜悦,培养我们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在活动中,培养自己与同伴合作、沟通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用各种形式展示活动的成果。

4.在活动中,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

5.通过活动,锻炼动手能力,体会父母的艰辛,从而更加感恩父母。

四、活动的对象:三年级学生。

围绕"我是妈妈的小帮手"这个课题进行家庭与社会调查.调查内容:其他同学在家是否赶家务活;家庭成员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对做家庭的小主人的认识情况;昔日与今天生活环境的对比.调查方式:实地考察同学在家的情况.实地调查家长及邻居对小学生在家劳动的情况.走访老人家,学生以及家长,了解他们的精神生活.访谈.走访老人家,学生,家长,了解他们在家的情况.实地考察.实地考察家长及邻居对小学生在家劳动的的情况.社会调查.调查所有小朋友的家务劳动情况.学生小组撰写调查和考察的心得.五,活动成果展示心得与感受的交流.小组竞赛的展示.书法的展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