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学生作文指导(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5:38:41 页码:10
中学生作文指导(汇总19篇)
2023-11-11 15:38:41    小编:zdfb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我们应该践行绿色生活。在写总结时,我们需要关注于事实和实质,而不是过多的主观评价。以下是大师总结的时间管理技巧,帮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一

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作文训练。而如何抓好小学生的作文指导,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不少同仁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的陈旧模式,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已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本人也不断摸索和实验,认为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写结合,从读中学习写作。

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指导学生能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思想、想象表达出来。而如何把自己的作文表达清楚,必须有良好的方法,方法的来源是始终离不开对书本广泛的阅读。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作文的指导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联系。要通过对范文多方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慢慢领会得到写作的方法。换言之,只有通过阅读,学习了名家名篇的主体构思和布局谋篇,领悟了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及其表现形,并把从学习中自己阅读课文时领略到的表达方式加以运用,才能慢慢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在很多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作文时,就开始感觉得作文太难了。因此,小学生的作文教学首先要解除学生心目中的“难处”。想办法找寻到学生认为作文难的畏难情绪,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只有让学生消除了畏难情绪,找到自己容易找并感兴趣的写作素材,这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了写作兴趣,学生心中才激起写作的动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见解,逐步引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具备了这潜能,学生才能对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事和物充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可将自己的喜闻乐见在纸上表露出来。

三、激励学生参与实践,开源拓流。

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可见,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凡脱离了生活实践的`作文,往往内容空洞无物且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课上,应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或实践活动。比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是“记一次家务劳动”。然而,如今的孩子真有多少人有过家务劳动的经历呢?在此,为了帮助学生灵活解决眼前的“无米之炊”这一难题,教师就得提前布置学生回家后先做一次家务劳动,并注意在劳动过程中认真感受。如此先安排劳动再作文,学生才感到有内容可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常安排课外活动(包括劳动)或者亲自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吸取养料,才可能获取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

四、训练学生由说到写,说写并重。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如何正确指导学生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运用中,语言的正确表达比文字叙述更为广泛。为此,在作文指导课中,要坚持从说到写,说写并重。那么,教师应指导好学生组材,能把构思的内容口述出来,启发其他学生一起来参与评议,灵活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及时点拨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训练逐渐完善,并能起到学习互补的作用,长期的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倡导作文自改,同学间协调合作。

当然,我们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是不可忽视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修改文章这一环节。要想让学生很快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励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并多多地教给学生自改的一些方法。让学生自改,要求学生尽量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通顺,把写得还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具体,让学生尽量做到句子通顺,表达清楚。然后再由同桌或者三五人为一小组互动,遇到有争论的地方可以各抒己见,再想办法去说服对方以求达成共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文档为doc格式。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二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作文教学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在低效的困境中徘徊不前,教师怕教作文,面对学生东拼西凑的作文,教师束手无策,作文成了“历史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活跃的思维系统化,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变成一句句通顺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使他们善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抒发出来,对此,我进行了大胆尝试,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到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当然,“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人物的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难道这世界竟有这么多人长得如此相像?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所不愿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仿写,不是去约束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用一个固定模式来作文,而是刘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一文后,可让学生学习文章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从教室到树林》。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夏》。学生在进行模仿性写作时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的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二、从**记入手,培养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写

写作材料,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原是生活的一部分。书本中的命题,往往不是学生想要表达的内容。叶圣陶曾指出:“咱们平时作文,总是为了平时需要。”而教师出个题目让学生作文时,学生并没有作文的实际需要,只因为要他们练习作文,才出个题目让他们作。因此学生写作时总是抓头搔耳,愁眉苦脸。但是,这种练习又确乎必不可少,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命题作文是个不得已的办法。教师要使**常的学习‘生活和一些活动更符合作文训练的需要,训练学生写观察**记不失为一个良策。通过全班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认识生活,练习表达,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我曾多次带领学生观察景色变化,让自然美去创击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有个学生在**记中写道:“收获的季节来了,玉米长出老爷爷的胡须,天空又长高了许多,好像登梯子也摸不到,树叶一片一片落在地上告诉我们它要迎接雪花飘飘的冬天了。我爱秋天,爱这丰收的季节。”另有学生写的更为巧妙:“今天,我高兴地和老师来看雪。我将一小片落叶举在空中,只见雪宝宝们像小珍珠一样一粒一粒跑到上面排队。它们互相挤作取暖,不一会儿就融化了。漫天飞舞的小雪花淘气的钻进我的衣领中,真凉啊!我多想和它们交个朋友,可是,我还得回到学校上课。不过,小雪花,你别急,等我放假了,就可以和你们一起自由玩耍了。”这就是生活作文带给孩子们的感受,感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记中,活动、观察、参与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三、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提高写作素养》一书中介绍过一个实验,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差不多,而又读又写则能使写作能力的提高事半功倍。只是读就大大有益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么包括读在内的多途径的语文素养的培育,一定能使写作能力的发展水涨船高。语文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方面:

1.语言积l累

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的表达情意,相反,语言积累贫乏,写作时搜肠刮肚也无话语来表达。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学生在**常学习生活中,要有意识的积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聚沙成塔。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课本在书前“说明”中指出:“多数可谓后面介绍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等,以便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习的兴趣,学生随便读读。”确实如此,许多的课文后面,都有一段被学生称为“花边文学”的文字,这些语言知识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

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写作的材料,真所谓“就地取材”。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致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喜欢的段落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才能文思如泉涌。

2.生活积累

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仅限于课堂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深刻的本质。

生活的一大内容是读书,从读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不少的现代作家随身带着一个素材本,随手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为**后写作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据说,。清代的蒲松龄在自家门前专门设置了一家茶亭,欢迎过往客人前来饮茶休息,听他们讲奇闻轶事,为写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因而对生活“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这些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鱼虫,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三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1][2][3][4][5][6]。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四

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作文训练。而如何抓好小学生的作文指导,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不少同仁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的陈旧模式,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已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本人也不断摸索和实验,认为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写结合,从读中学习写作。

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指导学生能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思想、想象表达出来。而如何把自己的作文表达清楚,必须有良好的方法,方法的来源是始终离不开对书本广泛的阅读。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作文的指导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联系。要通过对范文多方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慢慢领会得到写作的方法。换言之,只有通过阅读,学习了名家名篇的主体构思和布局谋篇,领悟了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及其表现形,并把从学习中自己阅读课文时领略到的表达方式加以运用,才能慢慢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在很多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作文时,就开始感觉得作文太难了。因此,小学生的作文教学首先要解除学生心目中的“难处”。想办法找寻到学生认为作文难的畏难情绪,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只有让学生消除了畏难情绪,找到自己容易找并感兴趣的写作素材,这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了写作兴趣,学生心中才激起写作的动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见解,逐步引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具备了这潜能,学生才能对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事和物充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可将自己的喜闻乐见在纸上表露出来。

三、激励学生参与实践,开源拓流。

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可见,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凡脱离了生活实践的`作文,往往内容空洞无物且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课上,应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或实践活动。比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是“记一次家务劳动”。然而,如今的孩子真有多少人有过家务劳动的经历呢?在此,为了帮助学生灵活解决眼前的“无米之炊”这一难题,教师就得提前布置学生回家后先做一次家务劳动,并注意在劳动过程中认真感受。如此先安排劳动再作文,学生才感到有内容可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常安排课外活动(包括劳动)或者亲自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吸取养料,才可能获取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

四、训练学生由说到写,说写并重。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如何正确指导学生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运用中,语言的正确表达比文字叙述更为广泛。为此,在作文指导课中,要坚持从说到写,说写并重。那么,教师应指导好学生组材,能把构思的内容口述出来,启发其他学生一起来参与评议,灵活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及时点拨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训练逐渐完善,并能起到学习互补的作用,长期的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倡导作文自改,同学间协调合作。

当然,我们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是不可忽视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修改文章这一环节。要想让学生很快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励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并多多地教给学生自改的一些方法。让学生自改,要求学生尽量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通顺,把写得还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具体,让学生尽量做到句子通顺,表达清楚。然后再由同桌或者三五人为一小组互动,遇到有争论的地方可以各抒己见,再想办法去说服对方以求达成共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五

很喜欢看书。一天妈妈给我买来了一本厚厚的《西游记》,我一看,高兴极了,就立刻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没过几天,这本700多页的书就被我看完了。

《西游记》中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一心想修得正果的唐僧,有能降妖除魔、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有老实忠诚、默默无闻的沙僧,还有贪生怕死又好吃贪睡的猪八戒。在这些人物当中,我最羡慕孙悟空了。因为他有一条神奇的金箍棒,这条金箍棒能变得像碗口那么粗,也能变得像绣花针那么细。孙悟空还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翻一个跟头就能飞出十万八千里。可是最让我佩服的,还不是这些呢!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在陪同唐僧取经的路上,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妖魔鬼怪。

读了《西游记》之后,我想,如果我也能像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话,我要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没有垃圾,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坏人都抓起来,让这个世界没有小偷和强盗,没有战争,让所有的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点评:1、能紧扣读后感的特点来写,符合文体要求;2、语言简洁明了;3读后感真实(如果我也能像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话,我要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没有垃圾,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坏人都抓起来......)表达出作者的美好愿望。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六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一般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2)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3)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这三种预习,一个比一个线条要粗。

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

1.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通过预习,必然会有部分内容弄不懂。不懂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预习就象“火力侦察”,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很顺利。有的学生之所以听讲效果差,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准备好听课前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结果上课时间被白白浪费。而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

2.预习可以提高听讲水平。

一般说来,预习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了,总会遗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盼着上课时解决。这样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好。比那些老师讲什么听什么、主观上没有思想准备、没有重点、没有具体目标的学生,要主动得多。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经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或同学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还有哪些理解不够的地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预习可以提高笔记水平。

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所以老师讲的内容及教师板书,书上有没有,心里一清二楚。凡是书上有的,上课可以不记或少记,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课后记。上课时,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不知教师板书的内容书上有没有,从头抄到底,顾不上听课,更来不及思考,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后来翻翻书,原来许多内容书上都有,根本用不着抄。这种盲目性的听课,大大影响了听课的效果。

那么应该怎样预习呢?

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新讲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二是要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有:(1)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2)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3)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4)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三是要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

第二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例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师与家长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校园小环境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以及智力、能力强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想学(目的态度);二是会学(学习方法)。

可以说,所有学生在刚进校的时候,都是想学的。但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同是那几个老师所教,使用统一课本,入学时基础差不多,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会出现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初二年级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证。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开始个个想学好,但是有的会学,有的不会学。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

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

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叫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通过调查和观察,就会发现,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上课前,有的学生对老师这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老师上课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是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听课时有的放矢,对预习发现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的地方细听详记、思考理解,当堂掌握,在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是预习,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看起书来,象是看小说似的,不大容易发现问题,更难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即使发现什么问题,也不停下来问个为什么,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书时动手又动脑,把新课中的旧概念、旧知识查个水落石出,对新课中的问题能理解的就当时弄通,弄不通的就记下来,等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分析讲解。

课堂上,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同是听课,有的象架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象个速记员,边听边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也有的边听讲边划书边思考。同样是思考,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相比较。

因此,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又在哪儿呢?近几年,研究者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邀请其中成绩拔尖、学习有法的同学多次开座谈会,让他们介绍学法,总结经验,探求规律。大家倾向一致的意见是:每天六节课中的新授课,都要按照:

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环节滚动一次。一个章节结束,都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不仅如此,他们在每个步骤上都有许多具体做法和严格要求,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来,把前四个步骤称为环节,构成完成每一课时的学习不可缺少的四环,加上最后一个步骤,合称“四环一步”。按照这一过程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按每一环节和步骤上的科学方法去做,就称为“四环一步”学习法。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过程应由每一课时的四大环节加上阶段系统复习总结这一必要步骤组成,“四环节”以上课为中心,每天必做;“一步”按章节,分单元进行。四环节一步骤节节相连,步步相通,构成了学习过程的有机整体。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符合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又与教师教的过程相配合,相辅相成,浑为一体,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第三专心上课积极思考。

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一个中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度过,各科知识的获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上课这一环节完成。从学法调查中可知:凡是学习得法、成绩好的学生都十分重视上课这一环。凡是未学好、成绩差的同学,最主要就差在没有专心上课上。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上好课呢?

1.重视听讲。充分认识到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识道路。每位同学应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懂得数理化,回家补补就行了,这些想法千万要不得,有了这些念头无意之中就会放松听课,降低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2.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有的同学努力这样去做了,但是,有时听着听着,自己的思路离开了老师讲解的思路,独自思考起来。我们说,上课向老师学习是有时间性的,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宝贵的机会。要尽量强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进。如果自己在老师启发下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几笔,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思路不可离开“向导”,单独行动,更不能乱发奇想,思想上“开小差”。课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马”是学习的大敌。

3.会听门道。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如果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同学们要听得出来,明白每一步骤讲话的目的。

另外,在听课时,有的同学从兴趣出发,对自己想听的认真听,对那些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内容就不认真听,这样也是不行的,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习效果。

4.当堂弄懂。指课堂上就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5.理清思路。指自己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理清楚。知识发展思路,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么从上节课发展来的,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处在是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等等。这样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与记忆。

6.抓住关键。指抓住本节课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和学科特点上的关键。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因学科及具体内容而异。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式是关键,当老师讲到这些关键地方,你一定要特别注意,紧抓不放。对于学科特点,不少同学往往容易忽视,不管上什么学科的课,总是“听、记、想”,不懂抓住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例如,有的学生,外语课上不愿意跟着老师大声朗读,做分组实验时,自己不动手,光看别人做,自己抄个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时,不注意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观察和思考,只是看热闹,这些都是未抓住学科特点学习的具体表现。长此下去,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

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例如,生物课经常使用实物模型、标本和挂图进行教学,物理和化学课,则经常要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来认识物质的理化性质,因此,在上物理、化学、生物课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代数的内容体系是通过运算种类的增加和数域的扩大来展开的,几何的内容是通过由简单的图形到复杂图形的认识逐步深入的,学习时就要抓住知识发展脉络,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课就完全不同了,主要学习字、词、句、章节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第四及时整理理解消化。

下课后,有的同学就忙着做作业,课间十分钟也不休息。自习课上,作业多纪律就好,作业少纪律就差。课上听得很好,甚至还有什么好的想法,但几天就忘了。这些现象,都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忽略或不重视课后整理、理解消化这一环节。按照正常学习程序,下课后,应把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复习整理、理解消化吸收。具体地说,应做好下面四件事: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和看参考书。

1.尝试回忆。

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重映”上课时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好比牛吃草反刍那样,吃的时候为了抢速度,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其中有“夹生”或“生吞活剥”的地方,休息时,再把食物回到口腔里,细细地加以咀嚼。

尝试回忆的好处:一是可以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如果自己能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就说明自己预习和上课的效果是好的。如果大部分回忆不出来,或关键的地方回忆出现中断,思路连不起来,就应当及时寻找原因,改进预习和上课的方式方法。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

因为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动脑筋思考。使学生的知识在大脑中“重现”。使其显得突出、显眼、深刻,起到巩固强化记忆的作用。经常这样回忆,不仅记忆力大增,而且能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三是能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回忆是学习成果的无声表达,如果表达不出来,自然会很着急地看书翻笔记,自觉地把遗忘部分作为重点来看。从而使看书和整理笔记有了明确的目的,提高积极性。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七

2、积极思考,努力把握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课堂是一具积极思考的王国。能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课堂学习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张着嘴巴等老师“喂”知识,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要多瓿几个为什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和理解,将问题进行加深和拓宽。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真正把握,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老师的提问要勇于回答,积极参加课堂讲座和争论,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苏联当代著名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得:“你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长思考者,你才能体会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智力活动。”

第一,做笔记时要记下老师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以便课后复习和指导作业。具体来说,就是要记下老师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在黑板上画的图形、表格、文字说明、关键词语、有说服力的数据、典型事例和老师在解题过程中提出的要求或规范化示例等;同时还要记下自己在听讲过程中迸射出来的对解决某个问题有启发意义的思想火花或殊途同归的解题思路,尤其是最佳方案。

第二,笔记要尽量完整而简洁。重点、难点、疑点要记全,但不必照抄老师的原话,否则会因忙于笔记而顾不上听下面的内容。记录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或“关键词”概括老师讲授内容。这样可迫使自己集中精力,边听边积极思考,抓住重点,重新归纳,既省时,又省力,还能提高听课效果。当然,对老师所讲的有关基本概念、定理、公式、论点、论据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记录则要准确无误,不能马虎。另外,对尚未完全理解的内容,最好也可简要地记下来并加上记号或批注,以便课后复习时予以解决。

第三,笔记不要写得太密,要留有空白,以便课后补充和修正。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只把记课堂笔记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技巧,实际上它是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过程。记和听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只有听好,才能记好;反过来,只有记好,才能检查和提高听课效果。因此,一定要正确处理听与记的辩证关系,使课堂笔记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要想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课上认真观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要将重点放在认识事物的思考过程上,千万不要跳过认识事物的艰苦思考过程而直接去背结论。因为概念、定理、规则的表述只是末,而其形成过程才是本。抓住根本,才能学到根本的学问;否则,舍本求末,学到的只是些“死”的知识,这种知识不能转变为能力和智力,在实践中毫无用处。

四、学会自己留作业。

作业内容因人而异,作业量有时也因人而异,特别是学生毕业前的那一年,自己有了较好的习惯,一部分同学基础已较牢固,就没有必要非写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但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任何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依据科学的学习方法,去为自己布置作业,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情况。2、以课堂学习为主原则。任何脱离课堂的学习都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工作,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只有充分利用课堂优势,才能取得更好成绩。

五、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指紧随课堂教学,天天都采用的复习方法。复习贵在及时。这是由“先快后慢”的贵忘规律所决定的。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让三个组的学生熟记一篇诗歌,第一组间隔一天复习;第二组间隔三复习;第三组问事处六天复习。凛达到熟记的统一程度,第一组学生平均需复习四次;第二组平均需用要复习六次;第三组平均需要复习七次。可见,复习间隔的时间越短,复习的次数越少。实验结果表明:复习能做到及时,可以提高熟记的结果。然而,学生常出现情况是:课上听课,课下做作业,复习环节省略。这样致使所学的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受到破坏,时间一长所学的知识就会模糊、忘却,不系统,不理解的知识是最容易忘记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需重视复习。及时复习的程序: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八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九

(一)尝试回忆。回忆又称重现,指以前识记过的事物不在目前,在其刺激的影响下,或在主观意识的引动下,报导旧的映象重新呈现出来。所谓尝试回忆,简单地说,就是独立地把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这样做实际上就是自己考自己,是逼上梁山着自己专心致志去动脑筋进行思考的一种方法。其好处有以下三点:

1、能及时检查听课效果,以促使自己积极进取、聚精会神地把课听好。

2、有得于动脑习惯的养成,并能增强、提高个人的记忆效果。

3、能更明确复习的针对性。

(二)阅读教科书。教科书是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按照知识的科学体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而编写的。内容上系统、严谨,深刻,是一般参考书无法代替的。复习时若不认真钻研教科书,则难以达到教科书的基本要求,也难以系统地掌握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因为教科书是教与学的唯一凭据。为达到质量较高的阅读,在方法上需用注意到以下几点:1、圈点勾划。阅读时,把新出现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等重点部分,或容易忽略的要点部分,用红色笔勾划出来。2、提要。在书页的空白处,用少量文字,把书的重要内容简单地概括出来。3、思录。在书页的空白处,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读者通过思维,从书中发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前面讲的“从文字里行间读出的学问”。

(三)整理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的详略人各有异,但记好听课的重点、难点是学生所共取的。刘笔记在复习中是尝试回忆、阅读教材的线索和纲目,又要通过阅读教材来整理课堂笔记,使用权其达到知识深化、简化、系统化。整理笔记的任务有:1、补。补上该记而没记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2、正。更正课堂记录不太准确,用词不当,深度不够的地方。3、添。添上个人学习的心得、见解、评价等。

(四)看参考书。适当地扑克点参考书是有必要的,但要摆正教材与参考主从关系。阅读参考书仅是做为学习课本的补充。目的是加宽知识面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只选择个别章节或个别知识点做参考性阅读为好。阅读参考书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要围绕课本的内容和教师讲课的中心去阅读。

2、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好的参考书。

3、要千克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后看参考书。读时,心里要有个目的:要么加深理解;要么解疑;要么加宽知识面;要么了解知识间的联系。

4、读有所得,适当记录。在听课笔记的相应章节或记参考书的书名、页码,或记参考要点,或记个人的有关思路等。

六、从容考试。

考试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之一,它是结学习效果的检查和评价,并从中起反馈作用。

1、考试前不易开夜车。心理学已证实,记忆在醒着的时候,其减少、消失是有相当差异的。用功后立刻睡觉,两小时内有记忆的退减,但以后则末见减少。相反地,一直醒着时,用功后八小时记忆仍有显著的减少。也就是说,用功后可以用睡眠来阻止记忆的减少及消失。那么为代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答案是:只要你醒着,无论维持多安静的状态,人地头脑里都或多或少会有多种干扰情报闯进来。这种情报越来越多,刚刚记忆的事物,便被新涌进的情报所埋没,就显得不鲜明、不醒目。显然考前开夜车当天起得太早,都有不得于考试。

2、进考场莫患得患难失。每年中考、高考,都有有个别平时成绩一般的同学,超常发挥,取得别人意想不到的根子成绩。本来一般学校都难以考取,发榜时却进了重点线。也有的同学,事先大家都觉得他能进重点,成绩一公布,却边一般学校都考不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超常发挥的同学,峭包袱,没有心理压力。反正大家都觉得自己考不上,社会、家长、朋友熟人都有不对自己抱太大的希望,自然也不施加压力。这样走进考场,轻轻松松,从从容容,既没想考上重点如何高人一头,也没想考不上一般学校便怎么矮人一截。不患得患失,进人考场,心无杂念,只有试题,自然心静。守住心灵的一片宁静了;自然生长出智慧,答起题来,平是所学,尽现于心,当然容易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发挥不好的同学,重要原因之一是包袱太重。教师同学、家长、亲人都知道自己学习好,能考上重点,考不上怎么办?如何见江东父老?如何面对老师的惋惜,同学的同情,家长的伤心,个别人的白眼。考上了怎么荣耀,怎么请亲友吃饭庆祝,登台领奖……患得患失之情绪,搅得心潮翻滚,波澜起伏,难以静心面对考题,当然难以正常发挥,容易招致失败。

3、答题前纵览全卷。有的同学进和入考场拿到试题后,不看全卷,从第一页,第一题开始答,他们害怕看到后面不会的难题,干扰了前面答题的情绪。这样做的坏处是,前面遇到难题,可能以为后面也全是难题,同样答卷情绪不佳,还完全可能因过多用时答前面的难题,到快交卷时,后面容易的、会答的题却没有看到,没有时间答了。大部分同学领到试卷后,先用几分钟时间浏览一两遍,做到胸中有全局,特别对经常研究考试题,经常自己出题的同学,拿到试卷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绝大部分类型题都做过,绝大部分题自己都会做,浏览全卷起到了稳定情绪,坚定信心的作用。

4、怎样编排解题顺序拿来到试卷,总体浏览之后,就开始答题了。先答哪些,后答哪些,顺序安排得当,才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有利于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实力,不致于答完题后产生过多的遗憾。常见的解题顺序一般有六种:从头到尾法,先易后难法,先高分后低分法,客观性题目入手法,先难后易法。这些方法各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就产生一定的弊端,自然也就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考生。具体地选择哪种答题顺序,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5、考场运筹时间的方法。考生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按照时间的多安排,步步为营、稳扎稳进。如果因意外,出现时间少、试题多、无法正常解题的情况,不妨采用以下应急的方法:不作详细阐述,也决不留下一些题目空着。这是因为一道题的答案不管你答得如何完善,得分也仅是一道题的分数。而解答了两道题虽然只有一半,然而是答案的主要内容。一般说分数相加比只答其中一道题分数要高。如果是理解分析性的题目,可以采用只列要点、简例,不作具体分析的方法。要点、简例用提纲表述,不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不考虑语言组织。这类题目一般按要点、简例分析几方面评分,答了要点便有要点分,如再加一具简例,则丰富了内容,分数就更高。同时,应养成复查的习惯,复查是大战后打扫战场。解题犹如战斗,讲究紧张,速战速决;复查是打扫战场,要求冷静,所谓冷静就是从原有的思路中解脱出来,从当事者变为旁观者,对试卷做仔细审查、无情挑剔。要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应试者只有头脑清醒时,才能避免种种可以避免的遗憾。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十

调查表明,我们的中学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素养:

1。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

3。学习情绪的调控;。

4。信心的保持;。

5。合作精神;。

6。自主学习方法。

中学生应当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

我们应当认识到:即使是成年人,在经过了学习策略训练之后,也会明显地看到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按照上面的目标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应当依靠自己的分析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2。从改变学习习惯入手。学习策略一般都渗透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所以,我们进行学习的主要障碍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变习惯就是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3。放慢学习速度,克服急躁情绪。培育好的学习策略,必须从某一项具体的学习事件做起,放慢学习速度将有助于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在一件事情上做成功了,我们就有了新的`模式,今后,就会照该模式做下去。

4。小步子前进。不要企望一次成功,不要企望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要用小步子逐渐地抵达目标。

5。注重内心检验。在每一次学习事件里,我们都应当把一半的功夫花在化验和反思上。比如说,你正在构思一小段英语短文,你可以先用几分钟想一想自己如何写,然后停下来,“检阅”一下自己这个“想”的过程,看看自己是怎样“想”的,可否做一些调整,接下去,再进行几分钟的构思。

6。反复磨练自己在学习事件过程中的那些瞬间活动。你读一篇文字,说或写一段话,那转瞬即逝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决定你的学习质量的关键性环节,你要抓住这样的关键环节,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提高这些瞬间的“工作质量”。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十一

充分认识到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识道路。每位同学应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懂得数理化,回家补补就行了,这些想法千万要不得,有了这些念头无意之中就会放松听课,降低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2,专心听讲。

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有的同学努力这样去做了,但是,有时听着听着,自己的思路离开了老师讲解的思路,独自思考起来。我们说,上课向老师学习是有时间性的,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宝贵的机会。要尽量强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进。如果自己在老师启发下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几笔,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思路不可离开“向导”,单独行动,更不能乱发奇想,思想上“开小差”。课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马”是学习的大敌。

3,会听门道。

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如果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同学们要听得出来,明白每一步骤讲话的目的。

另外,在听课时,有的同学从兴趣出发,对自己想听的认真听,对那些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内容就不认真听,这样也是不行的,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习效果。

4,当堂弄懂。

课堂上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十二

把世界变成银色的家。

冬天更像位天使。

舞动着优美的身姿。

跟大地谈着悄悄话。

风姐姐轻轻弹手中的琵琶。

歌声引来一群雪娃娃。

我们与白雪公主一起跳舞。

与雪娃娃手拉手玩起过家家。

我当爸爸。

她来作妈妈。

我们是幸福的一家。

点评:本诗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比喻贴切,富有形象美,比如“冬天像位魔术师/变出无数朵梨花/把世界变成银色的家”。“我们与白雪公主一起跳舞/与雪娃娃手拉手玩起过家家”,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十三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孩子们,你们一定听过类似这样的歌谣,听着,读着,端午的味道又出现了。

孩子们,对于端午节,你又了解多少呢?可以问一问家长,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然后把查到的资料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也可以和大家开展“端午知识知多少”的活动,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最多。

下面的资料会增加你对端午节的了解。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竞赛。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十四

辩论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展开争论的过程,辩论可以探求真知真理,丰富知识底蕴;可以展示语言风采,弘扬口才魅力;可以磨练思维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中学生开展辩论是中学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口语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生辩论赛,是展示当代中学生机敏、睿智的头脑、雄辩的口才和团结协作精神的舞台,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课余的文化生活,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辩手的选拔。

辩手的最理想的条件是:既能够“论”也能够“辩”,既能够“说”也能够“写”。具体地说,辩手应该性格开朗活跃,思维开阔敏捷,逻辑严密,表达准确,语言精炼、有感召力。选拔的过程,可以先通过自己报名,他人推荐,然后开展小组辩论,班级选拔。这样不仅可以选出优秀的辩手,也促使全员参与,为辩论赛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辩手的培训。

辩手的培训可集中训练思维能力、知识结构、风度礼仪、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1、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是辩论的灵魂和基础。辩论中,对辩题的分析是否透彻,思路是否清晰,反应是否敏捷,想象是否丰富,推理是否缜密,引据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对辩手的思维能力训练可集中训练他们的收敛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前者主要训练他们的分类能力、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后者主要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立性。

2、知识结构训练。要让辩手掌握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如三段论、归纳法、类比法、反证法;了解逻辑推理的典型错误,如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懂得驳斥诡辩的基本方法,如运用注解法来反驳偷换概念或论题,运用列举反例法来驳倒论敌以偏概全,运用以毒攻毒法制服机械类比等诡辩。

3、风度礼仪训练。仪态仪表方面,如头部表现要沉稳庄重,频频点头或摇头都不适宜;眼神、目光要亲切、庄重、坚毅,表现出友好、沉稳、自信的风度;面带微笑;手势贵精不贵多,要适中得体,干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确切。辩论要有高尚的辩风辩德。辩论赛不仅仅是口才的较量,更应学会尊重对手,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无需强求别人认同自己,应懂得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见。辩论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人品。

4、心理素质训练。辩手应具备成熟的自信、强烈表现欲、求胜心强、从容等心理素质;辩论中能控制紧张和急躁,避免冲动或压抑。

训练的方式有:集体听讲或讨论,单人独练或两人对练,正反演练互挑毛病,有条件还可以观看录像。

三、辩题的剖析。

对论辩命题分类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论点。2、要对辩题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3、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是指这个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最佳立论应该是队员感情认同、观众产生共鸣、评委认可的立论。

四、材料的搜集。

在确定总论点之后,接下来就是围绕中心搜集材料了。搜集材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广泛性:材料应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是纵向的: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可以是横向的: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宇宙的。2、新颖性:尽可能选择那些新鲜的、有趣的、感人的材料。3、典型性:选取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材料。4、多样性:可以是事实材料,也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历史典故,也可以是民俗谚语。不仅要搜集本方论证所需的材料,也要搜集对方论证所需的材料,“知己知彼”,才会有备无患。

搜集的途径:有关注现实生活、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翻阅报刊文摘、查阅图书资料、上网络查询等。

五、材料的整合。

这里的整合是指对各个辩手手头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合。对于中学生来说,材料的整合这一步骤十分重要。中学生不如大学生那样能道会写,对材料的辨别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因而指导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整合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交流、熟悉、掌握材料的过程,通过整合把各个辩手手头零散的材料转变为整个辩论队的材料。整合的过程还是一个梳理思路的过程,材料掌握越丰富,论辩思路会越开阔;材料分析越细致,论辩思路会越清晰。要对材料进行分类,理清是对方的还是本方的,是进攻的还是防守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事实的还是理论的,是重点的还是一般的。然后对材料进行分配,哪些材料由哪位辩手使用。

六、辩词的完稿。

在辩论赛中,预定的辩词约占60%的用时。因此,辩词的质量将对整场辩论赛的胜负起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每位辩手陈述时间规定为4分钟,按一般的语速,辩稿字数大约在700—800之间。由于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因而每篇辩词都应精心地选材和组材,在谋篇布局上狠下功夫。具体要求是:要紧紧围绕辩题,要有明确、清楚的层次,要重点突出,要做到首尾圆合,自然严密。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四篇辩词要有全盘考虑,注重整体配合。具体地说,一辩首先要破题,对辩题进行阐述,然后尽可能阐述本方的理由,尽可能限制对方的论述范围,做到攻守兼备,并亮出本方的观点,这是“起”。二辩则是“承”,紧接一辩,进一步申述本方的理由,巩固己方的阵地,进一步批驳对方的谬误,扩大进攻的战果。三辩则是“转”,由面到点,把辩论的方向集中到辩论的焦点上,在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上进行论证,突破重点、难点,这是攻坚阶段。最后四辩的总结陈词则是“合”,既要对本方的主要观点进行重申和归结,又要对对方的论述进行批驳或纠偏。这是收尾阶段。总之,四篇辩词,既要起、承、转、合,各司其职,又要前后呼应,浑然成一体。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十五

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常常是零散的,要想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就必须进行一番加工整理,理清知识要点,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过的知识才记得牢,用的活。整理知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就是归类列表法。例如:把本学期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把学过的各种偏旁部首的字进行整理和词语分类整理等等。

二、过电影复习法。

回顾本学期学过的内容,为了使自己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学习上再上新台阶,复习时以单元或分类的形式,把所有的知识要点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再过一遍,加深印象,这样比捧着书本去复习,效果会更好。

三、读写结合法。

复习时,应加大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力度,做到温故而知新。如:识记字词,有一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用手在书桌上书空练写,手和嘴一起动,这样记得快,记得牢。我们要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争取多记几个公式,多背一篇课文,多温习一遍老师在课上讲的重点,才能把有限的时间变成无限的力量!

四、查漏补缺法。

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我们应抓住重难点。对于重点应吃透,并尽可能在实际中进行运用。对于难点则要努力攻破,一方面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可以加强交流,在交流中解决这些难点。还可以把平时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再进行一次分析,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五、交叉复习法。

当我们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如先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别的什么,这样复习的好处是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六、多种方式复习法。

长时间用同一种方式复习效果不好,尤其对于小学的孩子更是如此。比如复习语文,可以让学生以朗读、背诵、默写、造句、写作文等不同的方式变换进行。复习数学,就可以让学生看书、记公式、做练习题(计算题、应用题),而且习题也要注意变化题型。还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采用不同的复习策略。如果时间很宽裕,可以让孩子从头至尾将书过一遍;如果时间紧迫,再平均分配时间显然不合适,就得重点复习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达到理想的效果。

总之,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我们应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有时我们会感到一种本来十分灵验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得不再灵验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改变方法,以不断提高复习的效率。同学们,只要大家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运用恰当的复习方法,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文档为doc格式。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十六

充分认识到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识道路。每位同学应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懂得数理化,回家补补就行了,这些想法千万要不得,有了这些念头无意之中就会放松听课,降低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2,专心听讲。

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有的同学努力这样去做了,但是,有时听着听着,自己的思路离开了老师讲解的思路,独自思考起来。我们说,上课向老师学习是有时间性的,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宝贵的机会。要尽量强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进。如果自己在老师启发下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几笔,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思路不可离开“向导”,单独行动,更不能乱发奇想,思想上“开小差”。课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马”是学习的大敌。

3,会听门道。

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如果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同学们要听得出来,明白每一步骤讲话的目的。

另外,在听课时,有的同学从兴趣出发,对自己想听的认真听,对那些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内容就不认真听,这样也是不行的,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习效果。

4,当堂弄懂。

课堂上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十七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脑力劳动,没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很难写好作文的。下面我就谈谈我是怎样解决学生觉得“没什么写”这一难题的。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过有这样的体验:感兴趣的事,不用别人去说自己就会主动去做;不感兴趣的事,即使勉强去做,心里也不痛快,做事的效率也不高。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是激发兴趣的最好办法。因此,我将习作指导融化在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积极引发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鼓励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

二、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

学生写作文时常会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学生对生活没有用心去感受和体验。所以,学写作文,必须首先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最好是写亲身经历过的'、有切身情感体验的事。这样写起来就有话可说,也容易写出感情来。而有些学生写作文硬是生编硬造一些故事,由于没有亲身的感受和体验,写出的作文,总是干干巴巴,一点也不感人,让人一读就知道是假的,可见,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是写好作文的基本途径。

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学生写不好作文,问题往往就出在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由于缺少这双眼睛,即使身处美的事物之中,也难以发现美,更不用说去捕捉美,去表达美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认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心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才会有写不尽的文章。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身边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此外,还要对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情多加思考,想想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等,养成用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努力从生活中汲取写作营养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发现美,寻找出一个个“亮点”,加以深入地挖掘。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内容,才有新意,才有个性。

总之, 要想让学生学会写作,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观察生活和语言基本功上下功夫,正所谓“功夫在作文外”。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把观察思考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文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十八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文体名称上不难看出,这类作文重在“感”上。“感”,就是感想,心得,体会。“读后感”即是所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过程中或读完以后的感想。要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写读后感的点滴体会:

第一,“读”和“感”不能油水分离。“读”产生“感”,“感”由“读”而生。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而发的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譬如写《早》的读后感,这样的语言叙述就比较符合读后感的语体:“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吴伯箫先生讲得多好呀!我觉得确实如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抓紧时间,不要虚度光阴,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所收获。由次看来,“感”是由“读”而生,自然就是读后感了。

第三,“感”要结合实际。结合实际,可以是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是联系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一定要真正结合实际去“感”。可有些同学把读后感写成了检讨书,一对照,书上讲的都是“光明”,自己一身都是“黑暗”。联系实际一个重要方面是联系思想实际,即读了文章明白了什么,知道了应该怎样做……比如,学了《海伦・凯勒》一文,学生就应该写海伦・凯勒身残志坚,这种精神一定要向他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以她为榜样,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所以,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首先要指导他们用心地“读”,理解地“读”,有情感地“读”。没有这样的“读”,不可能有“感”。其次,要指导找准“感点”,也就是自己读了以后真正有感触的地方。再次,要注意指导写读后感的大致结构:第一段要交待自己在什么情况什么心情下读了怎样的一篇文章;第二段简略而又有重点地简介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三段是分几个感点写出读后体会。当然,在指导写读后感时,也必须强化作文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既能由“感”有获,又能由“读”有得。

中学生作文指导篇十九

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重映”上课时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好比牛吃草反刍那样,吃的时候为了抢速度,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其中有“夹生”或“生吞活剥”的地方,休息时,再把食物回到口腔里,细细地加以咀嚼。

尝试回忆的好处:一是可以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如果自己能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就说明自己预习和上课的效果是好的。如果大部分回忆不出来,或关键的地方回忆出现中断,思路连不起来,就应当及时寻找原因,改进预习和上课的方式方法。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因为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动脑筋思考。使学生的知识在大脑中“重现”。使其显得突出、显眼、深刻,起到巩固强化记忆的作用。经常这样回忆,不仅记忆力大增,而且能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三是能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回忆是学习成果的无声表达,如果表达不出来,自然会很着急地看书翻笔记,自觉地把遗忘部分作为重点来看。从而使看书和整理笔记有了明确的目的,提高积极性。

2.看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不管你回忆起来还是回忆不起来,都应该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看教科书。丝毫马虎不得,要一面看书、一面思考。因为这时已不是初次看书,而是在预习、听课和回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以全面过目,重点思考。对前面环节中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必再花很多的时间,要在那些回忆不起来、思考不连贯、理解不深的地方多花些时间,直到彻底弄懂记住为止。

看书时,可用彩色笔把书上的重点、新概念、关键地方、容易忽略之处勾划出来。在书的四周空白处,可以记上一些自己的简要体会、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果书上写不下,也可以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书上的眉头或边角上。以便今后看书时,从这些地方迅速得到启示,回忆起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之处。有的同学平时只重视做题目,而不重视看教科书,事实上,这是舍本求末。近几年高考和中考之后,有许多同学说:“都是书上的题目,太浅了,所以我未考好。”这些同学吃的就是不重视看教科书的亏。教师教书有句至理名言:“以纲(教学大纲)为纲,以本(教科书)为本。”同样,这对同学们的学习也是适合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