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讲好冬奥故事,争做时代新人(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2:04:12 页码:8
讲好冬奥故事,争做时代新人(实用8篇)
2023-11-22 02:04:12    小编:zdfb

总结是思考的结果,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写总结的过程是一种思考和思维整合的过程,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灵活性。总结是沉淀思考的结果,能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有详细的记录和观察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让我们在总结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成果和创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讲好冬奥故事,争做时代新人篇一

“真想给老师刷一波火箭,这是我听过最引人入胜的思政课!”,这是远在新疆托克逊县的学生在家发出的感叹。正在上直播课的“教师”是河北师范大学正在参加顶岗实习支教的大三学生帕尔哈提,这是初做“准教师”的他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特长为学生精心准备的思政微课。这其实还是他参加河北师范大学团委、校学生会发起的“爱国力行,我心中的抗疫故事”团员青年共讲思政微课活动中的一份特别团课作业。这些作品聚焦于全国人民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思政微课用青年学生自己的话语体系和多样形式表达出来。

此次活动在2月26日活动发起之初便得到了师大团员青年的热烈响应,截至目前已收到作品260份。《战“疫”中的爱国》《两手硬,两战赢”—制度自信要坚定》《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春天花会开》等一批充满青年学子思想和温度的思政微课作品,讲述着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平凡却动人的“抗疫故事”,用青春的视角讲述全民抗疫感悟和新时代的中国精神,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过客,唯有众志成城,才能共赏春日花开。

家住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的女孩何颖是一名大二学生,她录制的题为《勇敢的爸爸》微课视频讲述了她的爸爸作为医护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以及家人的心路历程。她动情的讲到:“疫情来临时,爸爸毫不犹豫地签下请战书,老爸是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家住石家庄市石纺小区的甘雪是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成员,最近她将参加志愿者活动时遇到的感人场景记录下来制作了一份微课并上传到了抖音平台,吸引了众多关注。她在微课里讲到,“全国上下一盘棋、人民拧成一股绳,这种众志成城干大事体现出的浓浓爱国主义精神只有在中国才有!”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正源于心底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胸怀爱党爱国之情、忧国忧民之心。

此项活动负责人河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陈小雷表示,本次活动是在全国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结合学校师范特色所开展的一次线上团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用好、用活全民战“疫”这本生动教材,是办好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的具体体现。在“停课不停学”之余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引导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将校内的思政小课堂和社会思政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据悉,在“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河北师范大学还将评选大学生报送的优秀思政微课作品,并将作品作为学校团支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以及顶岗实习“线上辅导”课程的参考资料,引领更多的青年学生在疫情防控时期感受并培育别样的家国情怀。

讲好冬奥故事,争做时代新人篇二

学校开展了以“学习抗疫英雄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同学们在教室举行了网上升国旗仪式,“神兽们,欢迎回到学校来!”校长刘岚用这句开场白欢迎同学们回到学校。

邵娜是西安交大二附院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也是五年级四班何瑞熙的妈妈。在开学第一课上,她给全校同学讲述了抗疫英雄坚强奋战的故事。

小瑞熙说,“妈妈一共去了55天,为妈妈感到自豪,也理解妈妈的辛苦。”回来后妈妈给她讲过在武汉抗疫的事,记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是,有位老奶奶在重症监护室里,老奶奶的女儿每天给妈妈的手机发一封信,妈妈就把信每天读给重症的奶奶,这位奶奶也慢慢好了起来。

讲好冬奥故事,争做时代新人篇三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计划,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现在国家危难之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号召,自2月25日起在居住地焦作市温县赵堡镇西马村委会疫情防控工作组的安排下,做好自身防护,积极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中,我上午主要协助工作人员在值村卡点登记往来人员身份信息,测量体温,为了方便村民的出行,我尽可能的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出入来往的老人,考虑到年迈的老人们写字以及运用手机的不便,采用由老人家口述纸质版记录的方式进行健康登记。对于往来的青年人,按照疫情工作的统一安排,使用健康码登记信息,通过积极引导并为初次使用者讲解健康信息登记的操作流程,采用扫码输入的方式进行健康登记。此时正值新春佳节,虽然没有像往年一样有大量的探亲人员车水马龙的情景,但刚开始大家由于防范意识不足,仍有少数人员前来探亲拜年,面这一情况,对于不是本村的人员和车辆我们一律劝返。这是对全村人健康的保障,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劝说村民们电话拜年亲情不减,疫情来势凶猛,自身安全是重中之重,等到疫情结束再相聚。

下午在村委会,我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利用电脑帮助村部的长辈们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台账汇总。包括村民主要家庭成员及其亲属的近期出行情况,重点统计有无从湖北返乡人员,一旦发现异常便和工作人员一同了解详细情况。村中有一户人家从武汉返乡,村委会已实施隔离,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村里的工作人员定期为其送去生活物资,安全起见都是将生活用品放置家门口,零接触传送,不仅如此每天还在房屋周围喷洒消毒液,确保病毒无传播的风险。

看到年老的长辈们,不惧寒冷,挨家挨户的宣传防疫知识,到每一家每一户都提醒他们尽量不要外出,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了解大家生活物资的储备情况,唠唠家常问家里孩子过年有没有回来等等。看到他们冲锋陷阵奔走在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寒冷的冬天有了些许温暖。那几天气温低下,不时刮起阵阵大风,但村里的干部们在村口一站就是一天,看着他们冲锋的身影,望着高高飘扬的党旗,我心中的旗帜也高高飘扬,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青年大学生,理应尽自身的一份责任和义务,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青春力量。积极做好自身和家人防护的前提下,协助工作人员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因为,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人。

每天看到新闻上那些为抗击疫情而“逆行”的医护人员,看到他们摘下口罩后的面容,我已眼眶湿润,此生无悔入华夏,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的优越性、感受到了“中国速度”,党和国家让我感受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除了每天的志愿服务,身为班里的团支书,我还负责学校老师安排的工作,每当同学遇到问题我总能为他们耐心解答,学校统计的信息极为详细。各位老师也辛苦了,虽然工作忙碌,但我深深感受到学校是为了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考虑,感受到学校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期待着春天来临,期待着每一位师生平安归来。全国从上而下都严格拉起疫情防线,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的总体战、阻击战,加油中国,中国必胜!

由于学习的需要,每天为完成学业任务,我不舍的离开志愿服务的岗位,自己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不是太久,但我会铭记这段时光,铭记这段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的时光。我要努力提高自我,练就过硬本领,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青年使命,肩负起未来人民教师的重担,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讲好中国故事,一起铭记这段难忘的岁月。春天已经到来,让我们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努力前行,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光芒!

讲好冬奥故事,争做时代新人篇四

疫情当前,我院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自发的参与到防疫工作的志愿活动中去。记者采访到防疫志愿者赵星旺同学。他在活动中负责值班,出入登记以及公共卫生消毒。

他表示参与志愿活动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全力的帮助别人。参与志愿活动时会接触很多人,其中不仅有本地的居民,还有一部分是外来人,这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记者询问赵星旺在参加活动时是否感到害怕,他回答说:“起初有点,但我想到在武汉,那么多人奋战在防疫的一线,他们都不害怕,那我为什么害怕。只有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我们才能顺利渡过这次难关,所以我不能退缩,我也要保护我的家乡。”通过这几天的志愿活动,赵星旺有很大的收获: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看到了大家团结一致,勇于面向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他今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启发,使他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一起期待春暖花开。

讲好冬奥故事,争做时代新人篇五

很荣幸与大家分享我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一段经历。

时间倒回三个月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神州大地迅速蔓延任意肆虐,亲戚朋友不再走动不再串门,原本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街道村落显得特别的冷清萧条,家里弥漫的消毒水味替代了以往时欢乐的年味。这无不是一场不幸的遭遇,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2月10日,已经是下午4时了,响应国家号召我一直酣睡在被窝里,接到报社党群办的电话,问是否愿意参与“防控先锋队”支援防控一线,“我可以,我去吧”。接到电话时我并没多想,一口就答应下来了!到底为了啥,直到现在我也没去想。

自从答应参加支援防控一线后,老妈就一直唠叨个不停“不去行么?要不带两个口罩?不要走太近离远点呀……”。带着家人的千叮咛万嘱咐,来到外海高速b出口,我们每一个人穿着“防护衣”,说是防护衣其实只是一件一次性雨衣、披上反光马甲,戴上口罩、手握测温计,这就是我们此次“支援防控一线”的一整套“装备”了。

在接受简单却清晰的培训后,“战友”们当场开展排查工作,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拦截车辆、核查车辆及车内人员信息、测量体温,并根据核查、测量的结果引导分流。工作看似简单,队员们却丝毫不敢疏忽,既要保证信息核查不遗漏,又要保持工作高效避免高速出口车辆阻塞。上岗时都穿着“防护衣”很不方便,所以也不敢喝水,再加上防护衣和手套都不透气,身体感觉特别的难受,此时此刻才能真正体会到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有多么的难受、有多么的辛苦。

2月15日,上岗时间18时至24时。“防控先锋队”微信群发来通知:目前强冷空气前锋抵达。预计今天有中到大雨,气温骤降8至10度,北风加大至6到7级,最低气温9度,大家要做好防雨防寒准备……冒雨到达卡口时“战友”们已经纷纷披挂上阵,晚上气温降至10度以下,冷刺骨的寒风夹杂着毛毛细雨打在同志们的身上,我站在“战友”的身边,看到她握着笔杆的双手在微微颤抖。之前上岗人员戴的都是一次性橡胶手套,因为太冷了,就两双叠加在一起戴,可是因为手套太紧,在冷空气下,薄薄的橡胶会被冻得越来越硬,脱下手套后,手都是又红又肿,但始终没有一个人有怨言,都是一丝不苟坚守着。

2月21日,天气回暖阳光明媚,春天要来了,全国疫情形势好转,渐渐进入返程高峰,卡口的工作量也在随之加大,连续苦战6小时,“战友”们的嗓子都沙哑了,脚跟也酸痛得利害。眼看着夕阳西下,也结束今天的工作。回到家卸去了身上所有的疲惫,拿起手机发现收到了单位领导关心慰问和很多同事的祝福,才想起今天原来是自己的生日,万没想到今年的生日是以这种方式度过。感激领导、同事关心之余,同时庆幸自己能以个人微薄之力为国家做出贡献。我们不是将外地返江人员尤其是湖北籍人作为防范对象,而是要通过核查信息、测量体温这一小小的举动保障他们及其身边所有人的安全。记得有一位湖北籍中山司机感慨地对我们说:“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没有歧视我们湖北人,没有把我们湖北人看作瘟神……感谢你们”。在他们一声声简单的“谢谢”、“辛苦了”声音中,我愈发感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共担风险克危难,最美逆行荆楚去。消尽恐慌还净宇,春色无边在人间。“加油中国”。

讲好冬奥故事,争做时代新人篇六

从除夕夜星夜驰援,到元宵节紧急集结;从火神山医院争分夺秒抢救病患,到湖北人民欢送援鄂医疗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涌现出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各部队要主动用好这些素材,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引导官兵充分认清优势、站稳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兵心的浓厚氛围。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比起单纯讲道理,故事中所传达的“理”更能深入人心。在抗疫一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每天都有无数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发生。讲好这些抗疫故事,可以帮助官兵更加认清中国战“疫”的艰苦卓绝和抗疫成果的来之不易,更加认清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更加认清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抗疫故事能不能走进官兵内心、拨动官兵心弦,取决于讲故事者的态度和水平。比如,如何把“陈情”与“说理”结合起来?如何把“自己要讲的”与“官兵想听的”统一起来?如何把“有意义”的故事讲得“有意思”?这些都是讲好故事不可回避的课题。同登一高山,路有千万条。我们可以紧跟舆论热点讲,官兵关注什么就讲什么,也可以联系中外抗疫实践讲,用事实说明国家卓越治理能力和巨大制度优势;既可以用具体细节、典型事例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也可以用思想碰撞、真情互动把故事讲得催人泪下。比如,院士陈薇科研攻关的传奇经历、护士吴亚玲对着手机屏幕含泪鞠躬的感人视频等,都能给官兵以思想上的洗礼、行动上的示范、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一步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讲述方式至关重要。图像、动画、短视频、诗朗诵等,各种图文并茂、体验新颖的新媒体故事产品,见人见情见思想,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教育效果远好于简单说教。我们可以借助跨媒体、融媒体、全媒体等手段,通过场景式、空间化等讲述方式,提高讲故事的艺术性、生动性和感染力,让官兵在身临其境中净化思想、陶冶灵魂、提升境界。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政治工作干部的应尽之责和必备能力。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疫斗争,时时处处都有故事在发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和提炼,就一定能够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也一定能够把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更加有温度、有实感、接地气。

讲好冬奥故事,争做时代新人篇七

1月30日(正月初六),我接到一个临时而又特别的采访任务:跟随市委书记林应武到江门市中心医院慰问我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

“好”。我放下手机的同时也撂下了正在吃饺子的碗筷。害怕、焦虑,要采访什么内容?还要去哪里采访?要不要接触患者?会不会有危险?……因为是临时任务,我对采访的内容一无所知,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胡思乱想裹挟着我。

其实,1月22日(腊月二十八)至今,随着疫情不断蔓延,每一次外出采访都如同一次出征。

1月22日(腊月二十八),我跟随市领导前往蓬江区耙冲三鸟批发市场,开展野生动物经营市场的专项检查工作。面对现场的活禽,看着正在被宰杀的水蛇、鳄龟……我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我也站在了这场“战疫”的一线。也是由此,我开始了至今已连续2个月奋战在防控一线采访的历程。

去年,我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而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也把它当做党对我的一次考验。疫情爆发以来,我主动放弃休假,年前就投入到抗“疫”一线,同时坚持春节假期不休息,坚守一线。

春节假期前后,我主要负责市委书记林应武的调研报道,跟随书记深入到医院、企业、超市、药店、农贸市场等地,采写第一手信息,用心用情,及时准确传递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报道坚守抗击疫情一线岗位的典型。

同时,积极联系市委宣传部、发改、市场监管、商务、财政、政数局、行政服务中心、供电等相关部门及单位,及时报道最新信息,传递正能量。同时,兼顾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一些的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为打赢防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连日来,不少采访都是一线突击检查或暗访督导,只有到达地点才知道采访目的,容不得自己有太多情绪,医院、野生动物市场、农贸市场、企业、超市、高铁站、农村……一个点接一个点;录音、记录、采写、传送……一条接着一条。

但在看到市发改局副局长汪世雷等领导从年前起就一直奔波在物资保障的一线,“以办公室为家”;看到抗击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都在井然有序地工作,他们精神饱满,镇定自若;看到医务人员防护衣、口罩等物资装备齐全,排班有序,有的医生、护士主动请缨已深入到湖北抗击疫情最前线;看到路上、村口、市场出入口,“党员志愿者”的服装格外醒目;在看到社区工作者挨个电话确认、登门入户开展排查工作;看到企业为了疫情防控,加班加点复工复产……我所谓的恐惧和焦虑不在了,精神为之一振。因为周围的一切都在给予我力量。

看到一位同行前辈说,一名记者一生中遭遇重大历史性事件的机会是不多的。每逢这样的特殊时刻,作为一名记者,如果能见证和记录鲜活的历史瞬间,凝聚起民族的精神和力量,那将是最大的幸运,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的确,这一股力量,是遇到奋战在一线的“战士”,尽管不能拥抱,但依然能感受到的相视一笑的温度;是在同一场采访中,大家戴着口罩,但仍能远远地叫出名字,远远招招手的各部门领导以及同行们;是结束采访回家,领导、同事给你的一条条温暖的微信。所以,当我们隔着一层薄薄的口罩相互给予力量的那一刻,我不怕了,因为我们是彼此向上的力量。

奉献和付出,战斗与坚守,在防控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不是空洞口号,不是矫情文字,而是在城区街巷、在乡镇山村无数放弃休息,工作在防控一线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我有幸能成为他们的一员。

在这特殊的2个月里,超100篇稿件,近10万字,虽然辛苦,但总有一种精神,激励着我努力前行。我还会一直站在采访第一线,因为那里时时发生的感人故事,需要我去报道、去传递。

讲好冬奥故事,争做时代新人篇八

年初八,到处充斥着对新冠肺炎的未知和恐慌时,我却选择踏上返岗的动车。家人和朋友问我,“你没看新闻吗?现在这么危险,要不要考虑请一段时间的假?”我告诉他们,“你们所看到的新闻,就是我们记者去采写的。假如所有记者都不返岗工作,没有人传递官方消息,没有人辟谣,没有人释疑解惑,整个信息网就要瘫痪了。”

就这样,我转了四趟车,从广西北海回到广东江门。刚回到报社,立即接到采访任务,当时戴着一个口罩就过去了,其实心里有点害怕。到了现场,看到大家各司其职、兢兢业业的场景,反倒觉得没什么了。那时我体会到,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心存害怕,却依然向前!因为怕我妈妈担心,就没跟她说我到定点医院采访,只和她报了平安,说一切都好。

疫情期间,感染病房里忙碌的医护、与病毒赛跑的疾控人、勇敢的援鄂医疗队、坚强的新冠肺炎患者,以及培英小学和中心医院在战“疫”中信函往来的爱心接力等故事,都令我感动。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3个新冠肺炎学子的康复经历。他们分别是8岁的小学生,15岁的初中生,20岁的大学生。

那一天,我上午外出,了解我市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口罩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下午赶稿子,中间还不忘抽空采访3位集中康复隔离的学子。拨通了8岁亮亮他妈妈的电话,那头传来了充满担忧的声音:“现在网络传播那么快,万一孩子受到伤害怎么办?我手上还有事要忙,先挂了。”

除了被拒绝的挫败感,我还感觉到一位母亲对孩子强烈的保护欲望,同时感受到新冠肺炎带来的身心伤害。

10分钟后,我再次拨通了她的电话,尝试用“真诚”这把钥匙打开她的心扉。

“正是因为大家对新冠肺炎不太了解,我们更需要去报道它,每报道一次,就消除一分误解。其实,轻症的新冠肺炎就像感冒一样,是可以被科学地救治的,也是可防可控的。通过这次报道,等亮亮长大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我们希望他觉得自己很勇敢,他打败了病毒。”

渐渐地,亮亮妈妈放下防备,喊来亮亮和我聊天,我能感觉到那种信任建立的过程。

8岁的亮亮是我疫情期间采访对象中年纪最小的,同样,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83岁仍坚守岗位,努力保障母婴安全的医师朱坤仪。她是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春节期间坚守岗位医护人员中年纪最大的,虽然步履蹒跚,但永远坚定向前。

为了五邑侨乡的母婴安全,春节至今,她一直坚持工作,帮助多位高危产妇诞下健康宝宝。

她的那种医者仁心流露于言语间,除了日常诊疗,还抽空写论文,整理近6年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资料,就如何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腹产率做深入研究。

这种精神深深打动着我!在这段特别艰苦的日子,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论年纪,不论岗位,无不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无怨无悔,书写着“我们”的抗疫故事,我们也终于迎来了黎明前的第一缕曙光!

我作为一名记者,虽不能像医护一样去救治患者,但可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好时代记录者,传播有温度、有深度的声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