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3:13:45 页码:14
2023年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12篇)
2023-11-13 13:13:45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如何有效地应对压力和焦虑,保持身心健康和平衡的生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帮助。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篇一

囊萤是指晋代的车胤由于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很多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指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来看书。

车胤就很爱学习,但由于家庭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学习。因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车胤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见到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猛然想出了一个办法: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找来一个白绢口袋,然后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是很明亮,但勉强可以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些来当作灯用。由于他的勤学苦练,终于有所作为。

同是晋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每天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这样让时间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发奋读书。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经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天的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的同意了。

于是他们每一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了能文善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篇二

1、不辞劳苦——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2、吃苦耐劳——耐:禁受得住。能过困苦生活,也经得起劳累。

3、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5、刺股悬头形容刻苦学习。同“刺股悬梁”。

6、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7、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8、顿学累功愚笨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9、废寝忘食——废:停止。寝:睡觉。忘:忘记,食:吃饭。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10、皇天不负有心人鉴真18岁出家为僧,刻苦学习佛法。742年日本派荣壑、普照来华邀请鉴真高僧去日本担任佛教传戒师,鉴真先后三次东渡失败,船被漂到海南岛。753年,日本第十次派使者来华,鉴真终于随日本使团东渡到了日本九州。

11、兢兢业业——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12、刻苦钻研用于学习等刻苦:下苦功。下苦功,深入研究。

13、口不绝吟吟:吟咏,背诵。嘴里不停地吟诵。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14、匡衡凿壁——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15、临池学书指刻苦学习书法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16、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17、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人。

18、起早贪黑——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

19、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样子。

20、勤学不辍——不间断学习,形容学习努力刻苦。

21、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2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学问超过了他老师孔璠,孔璠反过来向李谧求教。同学们做歌:“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23、任劳任怨——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埋怨劳累。任:承受,担当。

24、声振林木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一段时间刻苦学习。薛潭技艺有了很大提高,就向老师辞行。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歌曲,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25、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26、响遏行云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一段时间刻苦学习。薛潭技艺有了很大提高,就向老师辞行。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歌曲,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27、枵腹从公——枵腹:空腹,肚饥。指饿着肚子办公家事。形容一心为公。

28、宵旰攻苦宵:夜;旰:天已晚。早起晚睡,刻苦读书学习。

29、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30、虚与委蛇战国时期,列子是壶子学生,学习老庄之道,后来他遇到郑国神巫季咸,就把他介绍给壶子。他们在一起开始斗法比高低,壶子跟季咸虚与委蛇,让他感到难以捉摸,就落荒而逃。列子刻苦学习,修炼老庄之道,终于达到忘我境界。

31、悬头刺股形容刻苦学习。同“悬梁刺股”。

32、悬头刺骨悬:吊挂。把头挂在屋梁上面,用锥刺自己大腿骨。形容刻苦学习。

33、业精于勤——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

34、夜以继日——以:用。继:继续。日日夜夜不停地工作。多形容十分勤奋、忙碌。

35、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36、勇挑重担——勇于挑起重担,比喻任劳任怨,不辞辛苦。

37、游响停云——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刻苦学习,薛潭技艺有了很大提高,就向老师辞行。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歌曲,声振林木,游响停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39、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40、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41、孳孳不息——孳孳:同“孜孜”,努力不懈样子。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不懈。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篇三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篇四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篇五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篇六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篇七

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他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三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后人把《十翼》与《易经》附在一起,作为《易经》的补充部分。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学。《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篇八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篇九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篇十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2)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篇十一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下面是关于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的内容,欢迎阅读!

1、任劳任怨 映雪读书 持之以恒 夙兴夜寐 囊茧照读 精卫填海。

2、学而不厌 全神贯注 穿壁引光 业精于勤 勇猛精进 刻苦耐劳。

3、倾耳注目 天道酬勤 争分夺秒 十载寒窗 锲而不舍 分秒必争。

4、折节读书 幼学壮行 映月读书 水滴石穿 发愤忘食 始终不渝。

5、凿壁偷光 韦编三绝 磨穿铁砚 圆木警枕 囊萤映雪 勤奋好学。

6、刺股读书 勤能补拙 悬梁刺股 一心一意 笃学不倦 鸡鸣而起。

7、苦心孤诣 焚膏继晷 夙夜匪懈 笃志好学 不知肉味 引锥刺股。

8、牛角挂书 夜以继日 昼耕夜诵 无冬无夏 据鞍读书 勤学苦练。

9、坚持不懈 刻苦钻研 悬梁刺骨 好学不倦 孳孳不倦 坐以待旦。

10、孜孜不倦 铁杵磨针 始终如一 只争朝夕 闻鸡起舞 不敢旁鹜。

11、目不窥园 倾耳而听 朝乾夕惕 废寝忘食 勤学好问 专心致志。

12、凿壁借光 卧薪尝胆 屏气凝神 将勤补拙 手不释卷 攻苦食淡。

13、风兴夜寐 埋头苦干 冬寒抱冰 攻苦食俭 通宵达旦 风夜匪懈。

14、宵衣旰食 坐薪悬胆。

1、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2、秉烛夜游: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3、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在这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4、映雪囊萤:在这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5、朝干夕惕:在这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不敢疏忽懈怠。

6、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在这形容勤奋读书。

7、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8、青灯黄卷: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

9、将勤补拙:以勤奋弥补笨拙。

10、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11、朝干夕愓:指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12、白首穷经:白首:白头;穷经:专心钻研经书。指直到年老还在钻研经籍,在这形容好学不倦。

13、铁砚磨穿:铁铸的砚台被磨穿。在这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14、旰食之劳:天色已晚才吃饭。在这形容勤于政事。

15、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16、夙夜匪懈: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在这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17、继晷焚膏: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在这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18、精进勇猛: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19、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在这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20、朝斯夕斯: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在这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

21、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在这形容勤奋好学。

22、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23、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在这形容刻苦攻读。

24、以勤补拙: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25、宵旰图治: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26、然糠自照:然:同燃,烧;糠:谷壳。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好学。

27、争分夺秒: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在这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28、马不停蹄: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29、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在这形容学习勤奋。

30、昼夜兼行: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在这形容急速的赶路。亦作“昼夜兼程”。

31、朝前夕惕:在这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32、燃糠自照:比喻勤奋好学。

33、日乾夕惕:在这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

34、勤勤恳恳:在这形容对人对事诚恳、热情。亦指工作勤奋,一丝不苟。

35、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在这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36、然糠照薪: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37、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38、刺股悬梁:在这形容刻苦学习。

39、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41、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42、夙兴夜寐:夙:早;寐:睡。早起晚睡。在这形容勤劳。

43、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在这形容十分勤奋。

44、不舍昼夜: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45、晨炊星饭:清晨烧早饭,入夜才吃晚饭。在这形容早出晚归,整日辛勤劳苦。

46、案牍之劳:案牍:公文。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

47、宵旰忧劳:宵衣旰食,非常劳苦。在这形容勤于政事。亦作“宵旰焦劳”、“宵旰忧勤”。

48、鞭驽策蹇: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

49、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在这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50、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在这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表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篇十二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