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难忘的泼水节(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6:40:08 页码:14
最新难忘的泼水节(模板12篇)
2023-11-13 16:40:08    小编:zdfb

分析是通过对事物进行细致而系统的观察,以求更好地了解其本质和特征。总结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问题的陈述、原因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总结的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难忘的泼水节篇一

一年一度的大桥泼水节又来到了,我妈妈的几个同学来接我和妈妈,一同前往大桥去度过这令人难忘的泼水节,一路上,我看见窗外的鲜花也盛开了,那么鲜艳,那么迷人。

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大桥村,我们先到旁边的小摊上去买一些水枪、脸盆等,一切都准备完毕,我们就从旁边的一个入口进入,还没冲进去,就“中弹”了,原来是被里面那些疯狂的人打的,他们不管是谁,只要看见谁就要打谁,我也顾不得什么,一定要向里冲,但被妈妈拉住了。她对我说:“要进去还得带上这‘武器’,要不然又要‘中弹’了,说玩就给我一个脸盆。”

我们一起往里走,不料才走几步,就被正中心的大马力水龙头看到并击中了,我和妈妈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水还冲进了我的眼睛,眼睛怎么也睁不开,妈妈马上用手把我眼睛里的水擦干了。突然我感到有人要在后面袭击我,我就装作不知道,先装了一盆水,然后突然袭击,一瞬间把水向后倒,倒到了三个叔叔的身上,他们像是洗了个澡似的。我高兴的不得了,就对妈妈说:“那我们两个一起进攻他们吧!”话音刚落,我们就展开了“战斗”,你一盆,我一飘,你一枪,我一炮,打得可激烈了,一会儿后,我累得手都麻了。突然其中一个叔叔发现了目标——一个胖叔叔,听说他很厉害,叔叔就说:“让我们攻打他一个人吧!”胖叔叔也同意了,我上了“战场”,可惜立刻就被打下场了,经过长时间的进攻,他也被打下场了。就只好认输了。我们玩过瘾后就去叔叔的妈妈家吃饭、洗澡、换衣服。

今天我们玩得非常开心,虽然我们都湿了,身上的东西都湿了,但我们玩得依然很开心。

文档为doc格式。

难忘的泼水节篇二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要求认识的12个字,有些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三拼音有“凰、敲、褂、端”,后鼻音有“凤、凰”,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以下引导识字的方式供参考。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互检“战果”。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特务”,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4.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5.对号入座。听一个人说字的特点或看同学做相应的动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蘸、端、踩”可用动作演示。)。

6.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二)朗读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朗读本文要始终热情洋溢、幸福快乐,语调可稍高。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1.要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所感悟,必须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有所了解。因此,最好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在揭示课题后进行交流,并相机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问: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

(1)自读自悟。

(2)在小组里读有关段落,并说说从所读语句中体会到什么。

(3)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读,说说感受,其他同学可参与读或补充说感受。

(4)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比如,读第三自然段,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要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3.看图听读想象。

(1)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4.再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三)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一串串一座座。

3.词语积累。

敬爱鲜红火红欢乐欢呼开心幸福。

难忘水红色咖啡色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

4.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四)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发现。

看课文插图,说说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二)读文体会。

1.自主读课文,分别找出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读第一、二自然段,要用热情而平稳的语调,第一自然段适当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适当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

3.教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从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的表情怎样?理解“笑容满面”,并练习说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三)读中感悟。

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五、资料袋。

傣族。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云南热带、亚热带的坝子上,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和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景谷、双江、金平等自治县。傣族有自己的历法和文献,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民歌,为傣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为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六月中旬(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幼皆沐浴盛装,拜佛诵经,并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象脚鼓。

傣族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的鼓面。演奏时斜挂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于给舞蹈伴奏。

难忘的泼水节篇三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带领我们走进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葡萄沟、车如水、人如潮的北京。而《难忘的泼水节》则把我们带入那美丽的西双版纳,去和傣族人民、周总理共同度过那幸福,难忘的泼水节。课文中洋溢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与幸福。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人们的幸福与难忘。

说教学目标。

由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及本文的特点,确定认知目标为:认识本课12个生字。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是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由本文的内涵引出的情感目标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认识。重难点则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所洋溢的热情、幸福与快乐,对周总理和人民的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说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随教学过程阐述)。

要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所感悟,必须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和人民的关系有所了解,因此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并在课前5分钟交流。

一、激情导入。

我先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情景,再引入:这图景就是1961年的泼水节,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走进那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字的奇妙。

二、朗读感悟。

1、自读体会。自主读课文,想想这个泼水节为什么会如此难忘,找出描写人物表情、动作、心情的句子,去细细体会。

2、小组合作读。在小组内读有关词句并交流体会。

3、品读悟情。抓住重点词句:如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周总理的穿着,笑容满面的表情,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动作等,引导学生体会傣族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总理的平易近人,人们的欢乐与幸福,从而感悟出周总理与人民的心连心。

难忘的泼水节篇四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泼、龙、恩、凤、凰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多音字“盛”

2、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4、初步体会傣族人民对周的敬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记生字,会写生字;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1)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过程中,我随文识字了5个:襟、褂、凤凰、恩为主,词语教学时也分为2个层次,先是带有拼音的难读的字,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和多音字盛。然后是课文中比较长的词语。本课时写了4个字、泼、凤凰、恩,都是随文指导,然后集中书写。我的设计意图是:字词句的教学其实是一条线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让小朋友明白我今天识字重点要读好哪几个。

(2)句与段的教学。

今天学习的重点段落是第3小节,我以“人们是怎么欢迎周的”展开教学,由句子再细化为词语的理解、运用与积累、再由句到段由局部到整体,层层引导学生明白人们赶来了,人们撒满花瓣,人们欢呼都表达子傣族人民对周的敬爱之情。

句与段的学习离不开朗读的指导,朗读的指导还要有层次性。如精读第3小节时,我就采用了指名读、感悟地读、高兴的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等形式。在指导读“周来了!”这句感叹句时,我又采用了提示读,“你欢呼着:他欢呼着,大家一起欢呼着”使小朋友身临其境。

(3)作业设计: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我翻课后及作业本发现有这么几个类型:生字抄写、看拼音写词语、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我会填正克确的量词,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造句。因此本课时的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字词教学时穿插了多音字“盛”的教学,说话练习:用一组关联词:因为……所以……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好像”造句指导学生把比喻句说得更生动,量词的叠用:一条条、一串串要能理解叠用表示很多,并能正确运用从而能达到日积月累的效果。

(4)课后发现的问题:

1、“对襟白褂”这个词的教学除了读准字音,如果能以学生的衣服为实物教学明白对襟是怎么样的,医生穿的就是白褂,让生字的音、形、义在潜移默化中扎实的完成了教学。

2、语言表达: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如果能让小朋友学习这种写法,学会迁移,比如说:迎春花开了,春天到了。再比如: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们上学了等等,让小朋友学会运用。

文档为doc格式。

难忘的泼水节篇五

今天,我在坟台中心校参加了太和县中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决赛,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有了飞跃似的提高。懂得了教学设计与多媒体高科技紧密融合的好几点技巧,更大的收获是张老师的《难忘的泼水节》课堂教学给我的启发和反思。

我总喜欢把自己和同行的人相比较,回归平静,才理解年轻的张芹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

一、课堂上年轻老师少有的平和大方的态度,常话说得好:“老不看三国,少不谈水浒”。张老师的课不张扬、不浮夸,教学流程像起伏的远山,平静的潭水一样有内涵和深度。丛生字词认读到句段文本的解析,环环相扣渐入佳境。哪怕是在开“小火车”的识字教学中也能用“火车火车从哪儿开?”的温馨的话语来导入。

二、张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有广度和深度,比如:对“祝福”一词两个字的偏旁的辩论,就蕴含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对多音字“铺”“盛”的注音和组词的拓展就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巩固了原有的知识点。

三、同时,张芹老师对教材的开发和研读,有让我佩服的地方。张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看到,大胆的在课堂上展开对一个自然段文字的分析,能够弥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短文阅读的短板。比如:在解读第三自然段时,张老师大胆的提问:可以用“走来”代替“赶来”这个词语吗?为什么呀?再如:生活中你看到什么时候、在哪些场合要铺上红地毯呀?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锻炼小学生说话能力。达到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大语文目标!

文档为doc格式。

难忘的泼水节篇六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泼、节、敬、瓣、鲜、毯、驶、炮、乐、祝、福、幸”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观察图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敬爱的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本课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

3.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解决办法:通过查字典,读讲课文,观察图画,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周总理是全国人民最爱戴的好总理,他已经去世二十几年了,人民还怀念着他,因为他关心人民,和人民心连心,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温暖》,还记得讲什么事吗?(周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的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歌颂周总理的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我们先看图。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提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从整体上了解图意,提问:

(1)图上有什么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

(2)他们手里拿着什么?(盆、碗、瓶)。

(3)男青年背着什么?(象脚鼓)。

(4)他们准备做什么?(准备过泼水节)。

2.师生共同小结。

这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情形。那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他们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的泼水节,今天我们就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共有几个自然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共有8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段是讲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第三段)。

(2)哪段是讲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第四五段)。

4.听录音磁带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讲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1)教师出示傣族人民什么时候过泼水节?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看图,从人物的服装和周围的花儿、树来看)。

(2)分组讨论:“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特别红,一年一次)。

2.教师讲述: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过节的时候,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过泼水节的时间是傣历六、七月。(农历的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课文中哪句话是说这个问题的?

学习读这段的后半句“因为……一起过泼水节”。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的意思。

(三)学习第三段。

1.读第三段,理解这段主要写什么。

(1)让学生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组讨论:“四面八方”“赶来”“驶过”“一条条”“一串串”

“四面八方”:指各处,不是一地的意思。

赶来:生怕迟到,按时赶到的意思。

“一条条”、“一串串”课文里是形容船多、花炮多。

2.再读第三段,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从四点回答:一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二是人们在路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了“地毯”,三是江面上跑龙船,天空上放花炮,四是人们欢呼。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看图,读文以后回答)。

重点理解“对襟褂”“咖啡色”“水红色”等词语。

(2)他是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再次看图从图上周总理的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一词)。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指名读第二句回答)。

2.再读第四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衣服,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回答下面题: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读第二句)理解“祝福”一词。(祝人幸福,平安的意思)。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愿什么?

(读第三句)理解“祝愿”一词。(向人们表示良好的愿望)。

2.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全段共三句话,第二句读出周总理满心欢喜地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的感情。第三句要读出傣族人民衷心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的心情。要慢读“健康长寿”四个字。

(2)背诵课文前,要弄清楚这段的三句话,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六)学习六、七、八段。

1.指名读六、七、八段,提问: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

(因为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同,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节,也特别高兴。)。

(2)“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使人忘不掉)。

2.指导朗读、背诵。

(1)分段指名读,注意语气词“呀,啊”以及感叹号应表达的语气。范读,听录音。

(2)齐读,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3)齐背。

(七)总结。

读全文,提问:

(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节)。

2.学了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

(知道傣族人民怎样过泼水节。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1961年亲自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他是人民的好总理)。

(八)作业练习。

1.读课后作业第3题,注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从句子中提出“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练习造句。

3.读作业练习第2题,填空。

4.朗读全文,背诵课文5—8段。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一)。

泼水节。

敬 爱。

花瓣。

鲜花。

地毯。

驶 过。

花炮。

欢乐。

祝 福。

幸福。

难忘的泼水节篇七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3个维度出发,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会主动认12个生字,能认真、正确书写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四面八方、难忘”等,感受词语背后的情感,并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对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和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

3.通过对“欢呼、笑容满面”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人物心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4.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并能主动积累词语。其中,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2.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自主探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从四面八方看到了傣族人民都赶来迎接周总理,从欢呼来体会兴奋。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将以找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体会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难忘的泼水节篇八

暑假,我们学校举行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夏令营活动,我对其中的“泼水节”印象最深。

这一天,同学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准备好了清水,等候泼水节的到来。

一声今下,泼水节开始了。同学们立即开始泼水了。真是天助我也,陈磊到这时还没接好水,我马上端了一盆水泼在他身上,陈磊就落惶而逃了。

我又接了一盆水向韦子奇泼去,韦子奇一下就变成了“落汤鸡”,头发一缕一缕的,还滴着水珠。我对韦子奇说:“你有一头乌黑的头发。”韦子奇气坏了,连忙向我泼了一大盆水。还好,我闪得快,只湿了一小块。在我不注意时,一盆水向我泼来,我也成了“落汤鸡”了。这时,韦子奇接了一大盆水又向我泼来,吓得我撒腿就跑,韦子奇边追边说:“幸福水来了,幸福水来了,快快接住啊!”我急忙说:“我不要幸福水了,我够幸福了,我受不了啦!”

难忘的泼水节篇九

今天上午,老师吩咐我们下午带些洗洁用品来,今天下午要搞大扫除。下午,同学们有的摩拳擦掌,有的捋胳膊挽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同学们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扫地,有的拖地,有的擦窗……我和一些同学被分配到了楼梯口。我们正热火朝天在地干活时,一大片水滴泼下来。又过了一会儿,又一大片水哗啦啦地泼下来,幸好我们躲得快。李卓凡再也忍不住了,单枪匹马地上去和他们评理。谁知不幸“牺牲”——被淋了一个“落汤鸡”。衣服都被淋湿了。他只好“休战”。

难忘的泼水节篇十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属于哪个民族?(汉族)上节课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葡萄沟,见到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那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少数民族朋友呢?(想)。

那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傣族看看吧!

边放录像(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教师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历六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族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乘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读文体会。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出自然段。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要求读准生字,不加字漏字)。

3、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4、师:在傣历六月份,什么花开了?说明傣族的什么节日到了?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解“一年一度”即一年一次。

5、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谁要来了?(生读第一段)答:周总理。

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生答)。

6、师:人们又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呢?(自由读第三段)。

a、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b、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c、指名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7、那这天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呢?是平时经常穿的衣服吗?(结合图回答)。

a、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穿着傣族服装)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脸上的表情怎样呢?理解“笑容满面”并造句。

b、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c、师: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师:傣族人民一个个都因为能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节日而笑容满面,现在也请同学们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段。

8、(1)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五段。(重点词语: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2)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句子。

(3)老师扮演周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树枝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4)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5)师: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四、分小组接读课文。男女生赛读课文。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要求读课文时始终要语调高、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结尾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同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我们知道了周总理和人民是心连心的。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查阅一下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吧!

难忘的泼水节篇十一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认读书写生字;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能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2.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理解重点内容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周总理的衣着、表情,动作中,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分2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篇幅短,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课时就可以完整地理解课文。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巩固理解,教学生字的写法。我今天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1

从以前学过的《关怀》入手,引出周总理,然后再引出课题。

然后板书课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提前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虽然那样的课题会写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我感觉现场板书不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学生一个模仿老师写字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写好字的兴趣。

板书好课题后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这样既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思考,也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后,紧接着让学生立即接触课文内容,通过初读,了解主要内容。初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要求、带着问题来读,这样的读书效果会更好一些。

读完后立即交流,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检验。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力争词语和生字交替出现,在二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词语,从词语中认识生字,这样的难度小一些。在一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生字,然后由生字联系到课文里的词语,因为一类字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有很多是在以前的二类字里出现过。“恩”在课文里的词语是人名,所以我选择这个字让学生扩词。又让学生比较“恩”与“思”,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经常混淆这两个词语。由“度”所在的词语“一年一度”自然地引到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内容也很简单,同时这一自然段也回答了开头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略讲。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训练点。

那就是从理解“今年”是哪一年?指导学生学会上下文联系,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出“联系上下文”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先出示周总理一天的工作表,理解傣族人民为什么对于周总理的到来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接着抓住“赶来”、“一条条”、“一串串”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激动,兴奋,对总理的欢迎、爱戴。

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是课文插图最直接的描写,本段的学习重点是图文结合,通过观察周总理的服装、表情、动作,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第五自然段仍然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想象周总理在泼水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再一次体会与傣族人民的幸福,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然后设置训练点:学习用“一手 一手 ”、“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是全篇感情的集中喷发,这里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情,通过朗读释放出激情,使课文的学习达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堂小结不是简单地对课文内容做一个总结,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课外搜集和周总理有关的故事,使学生对周总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板书设计力求把课文主要内容显示出来,而且要简洁。

难忘的泼水节篇十二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