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戏曲作文600字(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7:02:05 页码:8
2023年戏曲作文600字(大全18篇)
2023-11-09 17:02:05    小编:zdfb

总结是提高自身发展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不妨试着写一篇总结来梳理思路。写一篇好的总结需要抓住核心要素、突出重点,并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以下是一些关于总结的示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写作。

戏曲作文600字篇一

人声鼎沸的戏院,朱红色的大门,座无虚席的坐席,这些,似乎已经成为我童年回忆里的一部分。闭上眼睛,我还可以想起来那天的悠长戏腔与温柔水袖,就和那与戏度过的时光一样,永铭我心。

仍记小时住在村子里,村上有个戏院,我便常常去那里看戏,演员们便渐渐地也同我熟络起来,时常在街上隔老远看到我就招手:“小秋姑娘!”后面接着的话便是告诉我几时在戏院会有什么戏可看,会特意问问我去不去,需不需要给我留个前排位置,我也就非常感激他们了,可阿娘并不允许我去看戏,她认为这对于我们家来说太过于奢侈且无用,不如辍学去帮她耕地,于是自她如此讲过以后,我就被限制的很严,也就很少去看戏了。

邻居郑姐,并不比我大上多少,可她却是镇上戏院里的一把手,她的戏更是唱的婉转动听,虽是未成年人,但在台上的风姿也不输他人。于是我也喜欢当她的跟屁虫,愿意跟她玩。有一天趁阿娘不在家,我就偷偷溜去戏院想看上一部戏,刚趴在门口想打听一下今天有什么戏上演时便听到了熟耳又动听的戏曲——《霸王别姬》,来不及稍作歇息,我就急匆匆地跑了进去占据有利位置,好欣赏这一出大戏。

台上的人妆容精美,服装华丽,戏腔悠长。这一刻好像天地之间都空荡荡的,只留下了这一小舞台。这是我的一方天地,也是我灵魂的一部分。那件戏服在台上在舞台的聚光灯下闪闪发着光,黄色底上绣着花纹的衣服华丽又耀眼,顿时将我的目光吸引住了,我多么希望也可以穿上那件戏服呀!

回过神来时,不知道戏已经结束了多久,只是听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便循声望去,是表演完还没有卸去妆容的郑姐,她从戏院化妆室探出一个头向我招招手,她讲她向戏院院长请示过了,鉴于我如此热爱戏曲,她今天打算带我去体验当戏曲演员一次,她话音未落我就已经冲到一个离我最近的化妆台前坐下,眼巴巴地看着她等着她给我上妆,等待的过程好漫长,于是我就细细打量着化妆室里的摆放——排列整齐的化妆台,化妆品也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上面,另一边就是挂得整整齐齐的衣服。再看看镜子时,里面已经多一个小花旦,我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这真的是我呀。

于是我也站上台去,学着他们平日里唱歌的样子装模作样的唱了几句,我望向空落落的坐席,想象着这里坐满了人,而我在给他们唱戏。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更是我可望不可即的梦想。

正当我享受着精神上的快乐时,从外面路过的阿娘走了进来,她一边责怪着郑姐一边粗暴的拎起我去洗手间洗去我的妆,戏服也被她一把扯下再为我套上我来时有点破破烂烂的衣服,我看着那件华丽的戏服被阿娘随手扔在地上,好像听到什么东西撞击地面的声音,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心里面呼的一下熄灭了。

角落里无人问津的戏服,像极了我那逝去的戏曲时光。

后来,我与阿娘搬离了小镇,再未看过戏。

戏曲作文600字篇二

假期,我与父母去成都游玩。

成都市,它是一个多姿多彩大城市:有香辣双味齐全的串串香,成都人特爱吃麻、喝辣;有土生土长的纯正四川话,字字句句都回味无穷;有又精彩又好吃的功夫茶,令人赞叹不已;也有出名全世的川剧表演,在其中我认为最精彩的就是变脸,或让人惊讶得整场烧开的喷火,这迫不得已要我钦佩。

一天,大伙儿和杨大姐一家去成都名游玩景点——成都宽窄巷子玩耍。这里有浓郁的老成都味道,亦有中西结合,这儿建筑类型不一样,这让我认为十分幽默。中午,大家进了全名是“成都印象”的饭店用餐,这也是有老成都的浓郁味儿:大门口有一铜雕店小二正弯着腰、笑眯眯地给你请进;餐馆如古塔,如同影片里古时候普遍的餐馆,来过很数次成都市,这还第一次感受到。杨阿姨与大伯抢到靠演出舞台旁边的一桌,一进门处就是二楼,下边也有一楼,那有一个演出舞台,大家那桌一掉转头俯瞰便由此可见演出舞台。夜里七点多钟,表演开始了,最先是二胡、古筝、琵琶合奏,歌曲但是超好听。

接着是“顶部时间”——顶灯,浓浓川味与顶灯时间令我誉不绝口。

下面也是小品。经常在电视机里看到四川小品,十分风趣、趣味;可今天亲眼所见,我不得不觉得高兴。这一搞笑小品逗得大家乐欢喜,逗得我捧腹大笑,伶牙俐齿也令我敬佩,我拍巴掌称精彩纷呈。

杨阿姨说,最精彩的在最后一个综艺节目,我好奇地问是啥表演,她讲等一会儿就知道。

我吃完了饭,专心致志地看表演。

不一会儿,我看见了一位年龄大概已过不惑之年的叔叔,他衣着一川剧演服,从我那边经历,我顾虑起来。以后,.我如梦初醒。

这一伯伯前额上面有眼角纹,面部上的肉皱着的,腮部旁的纹如池塘雨天一样那逐层漪涟,很是繁杂交叠;太阳穴位置又如轻风吹来的每次小波浪,双眼似小珠串,极有一种我国古代人的清雅感,好像蕴含着古色天香。走起路来大摇大摆,又似匪徒大当家的脚步,一看起来就是“武林高手”。第一次一见,我也对他拥有刻骨铭心的印像。

他走以后,我与杨阿姨的大儿子又再次悠闲地收看精彩的表演。

这种表演都要我觉得到浓厚的四川味儿,可是我还是感觉最后一个综艺节目——川剧变脸精彩多了。

一个小时后,有点儿烦闷的我突然瞪大眼,精神实质立刻抖擞起来了:啊,是他,哪个伯伯,他如府官进县衙——大摇大摆地从后台管理走上台了,我迫不及待地下楼去,坐着台前桌椅上。一位阿姨也踏入演出舞台变脸。却叔叔演出得更精彩纷呈。他唱了一小段曲调,调子精神实质强有力,极是超好听。只听到音乐背景一断,三秒后,他马上变脸起來,周边的场景也活跃性、繁华了很多。他的面具时红时黑,五彩缤纷,红似关公像,黑似包青天,栩栩如生。

一会儿,他又喷火,火是那般长,充足一米。大伙儿吼叫着:“好!好!”因为我不由自主地高声吼着,拍手夸赞。大伙儿就如煮沸的串串香火锅,川剧演出则如汤中菜,和在一起,受欢迎又麻辣。

伯伯踏入后台管理,阿姨表演着。十秒后,伯伯走下台与大家见面。嗬,他还在变脸呢!大家都争着与他握手、合照,因为我不愿罢休。最终,我争到,与这大师站在一起,爸爸照了独有实际意义的二张像。虽是二张,却蕴涵民风和我那聊不完的兴奋,它针对我来说如金子一般宝贵。

每每看见了这二张相片时,我禁不住回念着成都市,但我更会想到这位川剧“大师”,我始终不容易忘却,他帮我留有了刻骨铭心的印像。

戏曲作文600字篇三

我国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可如今,却要面对是去?还是留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电影,电视,几乎没有人关注戏曲。在以前,爷爷在没事的时候就会听听戏曲。可现在,爷爷闲的时候却不是看戏曲,而是看电剧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

俗话说:要想知道果子甜不甜,最好亲口尝一尝。戏曲也是如此,只有亲身去体会,才能知道它的奥妙。

生活中的美是靠大家的眼睛去发现的,而戏曲中的韵味则需要大家去细细品味。

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以前,戏曲是人们喜闻见乐的文艺形式。而现在,人们休闲的方式却是看电影,电视,逛街。除了一些老人之外,大部分人都不曾接触过戏曲。

爷爷跟我说过“在老家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有唱戏的人来我们村。没到这时候,村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很开心,到唱戏的时候,舞台旁边就会站满人,唱戏人精彩的表演常常会赢来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到了结束的时候大家都恋恋不舍。然而,当村里有了第一部彩电的时候,大家没事的时候都围着电视看春晚,每年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以前是一村的人,到后来大家家里都有电视时,看戏的只剩下两三个人,到最后唱戏的人都不来了。”时代在进步,可我们艺术瑰宝却在消失。

现在的“90后”“00后”的大部分人都说戏曲过时了,老土,而去追求他们所谓的时尚,流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中国的戏曲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我们独一无二的戏曲正要面临着失传。

我们应该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文化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的韵味。

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决定权在大家手里。

戏曲作文600字篇四

戏曲-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

——题记。

中国历史文化悠远留长,它自然成为我国一大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着它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有的是人赏心悦目,有的使人兴奋不已,又有的使人泪如雨下,它总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一说要听戏,我内心便是十分的不愿意,但是没办法,外婆受伤后双脚不灵活,走哪都得有人跟着,迫于无奈我在不愿意也得去。戏曲给我的感觉是,只适合上一代人,而不适合我们这些连听都听不懂的人,陪外婆听戏我只知道一点,这出戏是豫剧,具体演些什么,讲些什么,我全都不知道。

到了剧院,好多人都围在那里,出于好奇我也凑了过去,原来是我们家隔壁那个老爷爷,据说他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竟然为了听戏,不顾自己的身体,我自言自语的说为了听一场戏至于这么拼吗,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管不顾的这出戏还不如不演。我的这番话被外婆给听到了,外婆把我叫到一旁对我说道,你不懂这出戏是那位老爷爷的学生演的,是想给他一个惊喜,那个老爷爷曾经可是戏曲界的风云人物,而他的学生里也有不少知名人物。

那一刻我改变了自己对戏曲的看法,我想认真的去观看这场充满浓浓的师生情谊的一场戏,戏曲开始了,那一个个戴凤冠披霞衣的,把人物演的栩栩如生的。在听戏的过程中我也时不时的回头看看那位曾经的戏曲风云人物,他站了起来随着台上的节奏在摇动身体,好像是他在台上表演给我们表演,而我又仿佛看到那个叱咤风云的他。戏结束了,以前连听都听不懂的我现在竟然知道这出戏是穆桂英挂帅,果真用心听何不用心听区别很大。

突然从后台走出一个人,把老爷爷扶到最前边,台上的人聚集在一起朝老爷爷深深地鞠了一躬,大喊道‘老师谢谢你’老爷爷想要跑到台上,但是因为上了年纪再加上生病双脚走不快,显得非常不协调,一位学生跑下来把自己的老师背了起来朝台上走去,那一瞬间我和老爷爷包括在场的所有人的眼泪都不约而同的流了下来。台上老师,学生都紧紧地相拥在一起,我相信老爷爷此时的内心是十分快乐的,是十分感动的,是十分欣慰的,他快乐他学生回来看他,他感动学生没有忘记他,他欣慰他教出了一批这么优秀的学生。我想在场的其他人的想法和我一样,特别是那位戏曲界的‘风云人物’。

从这件事过后,彻底改变了我对戏曲的所有认识。原来戏曲里面可以包含许多东西,就像那位老爷爷的学生演的那场‘穆桂英挂帅’包含了对老爷爷的感激之情。

我想这就是戏曲的魅力了吧,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戏曲的魅力,我也会更加努力的去欣赏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把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发扬光大。

戏曲作文600字篇五

昨天《戏曲进校园》走进了我们的学校,听完一下午的戏曲,我热血沸腾,虽然已过去一天,但我记忆犹新,其中我最喜欢的戏曲是开场曲《红灯记》虽然只有两个人物,但是演的却是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红灯记》讲的是一位衣着朴素的母亲的孩子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为中国而献身。而那位母亲和她唯一的女儿不但不怨恨自己的国家,反而还鼓励后人继续为国家做贡献。我想到作为小学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作为大人要好好工作,为国家奉献。

我感觉如果每个人都不为国家做奉献,国家最终还是一盘散沙。如果每个人都为国家出一份力,哪怕只是随手捡一片纸屑,见面的一个微笑,我相信国家就会越来越好。人心齐,泰山移;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一根竹竿易折断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古时候哲人的话我们要永远牢记!让我们团结一致,创造出更加富强、文明、和谐、美好的新中国!

戏曲作文600字篇六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小时候,在沉闷的假期里,按动电视遥控器,不时地会发现有一些关于“社戏”的节目,但我却毫不犹豫地跳过了,看那些趣味的动画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来自社戏。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妈妈嘴边挂着,不时还会哼两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我十分需要认识“社戏”,恰好我上了一节关于“社戏”的课。

课上,我们先听了一首歌叫《唱脸谱》,我觉得很趣味,因为歌里有现代的音调,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来是交流资料,因为我准备充分,自然也会学得很好。

社戏的主角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主角。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我们还欣赏了几种戏曲剧的简介:昆剧——中国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我们欣赏了我最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粤剧《分飞燕》、豫剧《花木兰》。

我们还学了京剧的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性质、主角和命运。红脸包含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日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戏曲作文600字篇七

走进戏曲世界,感受戏曲魅力。

——题记。

清晨,校园里褪去了昨日的燥热,天空如大海一般蔚蓝,云朵如花儿一般美丽,阵阵清风吹来,让人倍感舒适。今天,襄阳市艺术剧院的演员们来到我们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下了早自习,我们就搬着凳子,来到操场上,观看演出。

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主持人走了出来。她衣着鲜艳,满脸喜悦,充满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引得我们纷纷鼓掌。紧接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向我们展示了戏曲特有的文化魅力。今天的演出有: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女驸马》、水袖、变脸、折子戏……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压轴戏——京剧《孙悟空偷桃盗丹》。

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表演开始了。只见两位仙童走上舞台,手里拿着蟠桃和酒。他们精致的妆容和鲜艳的服装,都为人物角色添色不少。接着,孙悟空走上来,那一颦、一笑、一投足,都把我们带入剧中,如同身临其境。

偷蟠桃时——。

孙悟空假装拔下自己的猴毛,轻轻一吹,让仙童们感到困意睡起来。这时,孙悟空便明目张胆地偷吃蟠桃,畅饮美酒。演员把吃蟠桃、喝美酒的情景表演得淋漓尽致,赢得了我们的掌声。甚至,我们还差点误以为他真得在吃,使我们钦佩不已。

盗仙丹时——。

孙悟空准备把偷的蟠桃和美酒带回与自己的孩儿们分享,路过太上老君的住处发现没有人,便偷偷拿下太上老君刚炼好的仙丹。他从壶中把仙丹倒了出来,吃进了自己的肚子里,时不时还往自己的衣服里装。活灵活现的表演让我们都不由拍手叫好。

后来,孙悟空与四大天王相互争斗时,动作没有一点儿拖泥带水。他挥金箍棒的娴熟,争斗时的利落,让我们的视线没有一刻离开。老师们也拿出手机纷纷拍摄,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表演完毕,我清楚地看到了演员额角淌下的汗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与努力。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伴随着掌声和笑声,今天的演出到了尾声。主持人再次带着热情的笑容说:“本次活动到此圆满结束,祝老师们工作愉快,同学们学业有成!”最后,我们都依依不舍地搬上凳子回到教室。

戏曲如中华传统文化里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这次活动,让我们对戏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减轻了我们的学习压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戏曲作文600字篇八

如果不是那一次经历,也许我永远都不会对戏曲产生一丁点兴趣。

今年的暑假,我和妈妈回到了她的故乡——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一向生活在现代城市的我,根本不对这“老地方”感兴趣,可真到了那,我就不能自拔地陷在了这地方。

我和妈妈下了车,早已等候多时的姥姥姥爷先是对我又搂又抱,又接着带领我们游览了整个小镇。过了一会儿,他们又要带我们去听大戏。听惯了流行音乐的我一口回绝了他们。不过在他们的软磨硬泡下,我终于败下阵来。尽管内心十分不情愿,但又迫于无奈,只好答应。

来到戏院,台下的观众席位已人满为患。无论是稚气未脱的孩童,还是白鬓满头的爷爷奶奶,都已恭候开戏多时了。原本打算站着听戏的我,不曾姥姥早已定好了位子。找准位子之后,我就在位子上老老实实地听戏。

戏台上珠光耀眼,彩色灯光打在背景画面上,使背景看起来栩栩如生,有一种立体感。演员们的服饰上满是五色的珠子,在灯光的照耀下特别的显眼。生、旦、净、末、丑,各类角色一一待命,样子有几分搞笑。其中最具特点的是丑角,亦名小花脸。如此的场景布置在加上如此装扮的人儿,真让人以为到了另一个世界。如梦境般吸引着我。

突然,一阵悠扬的二胡声从耳边响起,戏开场了。

一台戏,一杆枪,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别样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戏曲作文600字篇九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霸王别姬》中气势磅礴的词曲再一次在耳畔响起,而曾经与我一起守在电视旁津津有味地听戏的人却早已不在。我终于明白当年爷爷看此戏时的感伤,也不住为戏中那命运多舛的人儿落下泪珠。

现代人不喜欢戏曲,这个时代快而浮躁,已经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听那些慢而难懂的戏曲了。然而,从小伴着“咿咿呀呀”的戏曲长大的我,却对戏曲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小时候和爷爷住在一起,时常听爷爷咿咿呀呀地跟着电视哼些什么,便好奇地凑过去看看,却只能看懂那画面上的人涂着满脸的油彩,穿着奇怪的服饰,嘴里也咿咿呀呀地哼着什么。那脸上涂着油彩的戏子对于年幼的我来说仿佛是个怪物一般,着实把我吓了一跳,便不敢轻易靠近那电视机。

可时间一长,我长大了些许,竟对那戏曲有了些许好奇,凑近仔细听,也还是听不懂。于是我问爷爷那人唱的是什么,怎么打扮的这样奇怪。爷爷笑着摸摸我的头:“那是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这一部是《霸王别姬》。”爷爷眯起了眼睛,像是在回忆着什么“你奶奶以前也是个戏子呢。”我便知道他是在回忆逝世的奶奶了。爷爷翻出一张老旧的相片“你看,这就是你奶奶以前的模样,想当年……”我没有再听下去,而是对这相片中的人儿产生了些许兴趣。

“原来奶奶以前这么漂亮……”我喃喃道。相片中的人儿,脸上覆着绝美的浓妆,穿着一身青衣,正走在一条小径上,却被人叫住,回眸掩面娇羞一笑,我仿佛还能看到她头上那枝金步摇在微微晃动。

从此对戏曲着了迷。

说实在话,最开始为戏曲而着迷,是被那旦的华美服饰和倾城容貌所折服,再后来又被剧情所吸引,对于戏曲的艺术性这些东西全然不知晓。于是,在电视机前咿咿呀呀的又多了一个小身影。

再后来,我搬离了爷爷家,回到家中上了小学,便离戏曲远了许多。

而我逐渐长大,身边的流行音乐越来越多,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我便渐渐疏远了戏曲。后来,也觉得戏曲没多大意思,故事情节老套,令人深感乏味无趣。

突然有一天,家乡传来爷爷病故的消息。

我回到爷爷家,暂时搬回去住。常常在原来的房间里写作业,却听不到了以往那句“咿呀”,心中之觉得空荡荡,愁思满布。然而,闭上眼睛,我却似乎还能感觉到爷爷在我身边,还有那一句“咿呀”。

我走进昔日爷爷的屋子,找出那部落满尘埃的《霸王别姬》,擦干净,播放起来。听着熟悉的唱腔,仿佛又回到了年幼时坐在爷爷身旁咿咿呀呀的时候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戏曲作文600字篇十

话说回来,能有这样的感悟,我还要感激这次以中国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呢——今日我们围绕古老的中国戏曲展开了一次激烈的问答赛。

前几天教师发给我们一份有关中国戏曲的资料,我们浏览着上头的知识,不禁感慨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认真的背诵起来——这大概就是今日的问答赛上大家活跃表现的原因吧!

这次问答赛分为四个小组,每一组依次选择问题回答,根据问题的分值给各组加分或扣分,如果选题的人回答不出选择的问题,同组的人能够给予帮忙。

就这样,在教师宣布的比赛规则以后,问答赛正式开赛!

开始的一轮各组都细心翼翼的选择10分的题,绞尽脑汁思虑答案。但在各组分别积累了30、40分左右的时候,坐在我前面的班长不顾大屏幕上“30分题组,答错扣10分”的字眼,勇敢的选择了30分组的第二题。

在一片或敬佩或不屑的吵闹声中,屏幕上显示的竟是一道异常简单的题——“京剧的四大行当”台下骤然鼓起掌来,我所在的组员更为这来之不易的30分欣喜不已。

紧之后各组开始争先恐后的选择30分的题,答对的大笑击掌,答错的则后悔不已。不一会儿30分的题就被抢完了,连20分的题也被银枪一空,各组的比分也明显的拉开了距离——我所在的组90分,第二组50分,第三组70分,最终一组暂时领先——100分。

“赢了!”

不知是从哪里在整齐的掌声中忽然传来这突兀的声音,同学们一齐笑了。虽然我们并未获胜,但这次问答赛带给我们的知识和欢乐将永远留在心中。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在这低沉的戏曲声中,我们结束了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此刻许多年轻人并不认为“中国戏曲”多么动听,多么精湛,但这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悲伤的韵律中所蕴藏的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却让我们一生铭记。

戏曲作文600字篇十一

人常说,人生犹如一场戏。在我看来,它是一场长久却无需道具的戏,这场戏的,主角是自己,每个人在演戏都是演真实的自己,感受喜怒哀乐自是一种快乐,真可谓,何必让杞人忧天占了上风。

既然是看戏,何不真就当做一一场戏曲,边看边想,看完还是要记得摆脱出来,千万不可执迷。快乐是一生,悲哀是一生,碌碌是一生,追求亦是一生!

戏剧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戏”“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剧”。

中国戏曲主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看了上方的介绍还不错吧!

中国的戏曲文化就是这么精彩,要一点一点讲十天十夜都说不完呢!期望未来的我们能继续发扬它哦!

戏曲作文600字篇十二

“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一个只有椅子那么高的小姑娘咿咿呀呀地哼唱着一首戏曲。

小姑娘扎了一个冲天辫,肉乎首的粉色小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小手在空中乱挥,大大的黑眸中满是欢愉。

这是幼年时期的我,因为一次“偶然”迷上了戏曲。

那时,妈妈刚从音乐学院学习回来,每天都播放戏曲的音频,那独特的节奏,颇有韵味的戏曲使仅有3岁的我觉得十分新奇:“妈妈,你放的是什么?”

“含子,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戏曲。”妈妈摸摸我的头。

“妈妈,这些戏曲好好听,你教教我吧……”我对妈妈撒着娇。

“不行,你太小了,就算是学也唱不好。”妈妈拒绝了。

“求你了……”

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妈妈终于同意了,她先教我唱京剧《苏三起解》。

“苏三离了洪桐县……”妈妈开始唱第一句,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是哪几个字,跟着唱音唱了起来:“苏三离了‘风’桐县……”

“错了,不是‘风’桐悬,而‘洪’桐县。”妈妈拍拍我的肩,“再来一遍。”

“苏三离了洪桐县……”你看这个“洪”多好听呀,我一直以为它是“红”字,红色多鲜艳啊,我爱吃的苹果也是红色的哩!

“将身来在大街前……”妈妈似乎觉得我唱得不错,便很快教我了第二句,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个“街”字不读“jie”而读“jiai”呢?还有“我”怎么会发“ngo”的呢?我死缠烂打地问妈妈这个问题,可妈妈也说不清到底是为什么。

很快,我便学会了《苏三起解》,我每天都醒得很早,便站在小马扎上,大声唱着《苏三起解》,把全家人都给吵醒。

“羽含,有了你全家就不需要闹钟喽!”爸爸开玩笑地说。

有一次,妈妈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教我唱难度很高的沪剧《燕燕做媒》,本以为我学不会里面的上海话,结果我居然唱几遍就会了!妈妈上班去了,我在家里对着碟子唱:“就是同村个李小晚,哎呀,迭(这)门亲事勿稳当,攀了迭门亲,村里厢有人讲……”后面的念词我也能模仿出来:“小外(晚)令才(人才)长得好,城里哪个比得上,放了犁,秀(就是)耙,劳动生才(产)好榜样,……”

小时学过的戏曲,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学习戏曲也给了我一副好嗓子,进入了学校合唱团。

现在的我依然会找我的“良师益母”——妈妈温习一下戏曲,在记忆深处,是她教我戏曲,只有她才会耐心地教我,用温柔的声音指导我。

戏曲作文600字篇十三

一平一仄,一高一低,我细细聆听着委婉的唱调,一股细腻的感动从心底涌出。一切,只因我与戏曲结缘。

与戏曲结缘,看繁多剧种舞动乾坤,惊叹中华文化魅力无限。

婉转的腔调,生动的色彩,一句句戏调唱遍天下曲;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一声声唱出中华魂。

婉转腔调舞剧种。

高亢的语调,道尽独特地域风情。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尾曲,高亢悲凉的梆子戏,轻柔婉转的戏剧——一字一词从嘴中蹦跳而出,道尽人间世态炎凉。

历史的厚重沉淀渐渐化作一高一低的动听语调,从人的心底涌出,回味历史的深沉韵味。

独特繁多的不同剧种,舞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戏曲结缘,赏多彩流派绽奇葩。

百花齐放创流派。

各种流派绽放戏剧最美丽的浪漫花朵。毕生追求艺术顶峰的梅兰芳,用一世的才华创建梅派。程砚秋用深邃曲折的唱腔塑造一个个外柔内刚的程派经典。

荀惠,用柔媚婉约的风格将一个个天真活泼的荀派少女送入万家灯火。舞动的身姿,婀娜的舞态,传神的演绎,一个个妇女形象渐渐从历史深处过渡。

百花齐放的各种流派,创出中华文化的众彩纷呈。与戏曲结缘,赏多彩流派绽奇葩。

五彩缤纷绘脸谱。

月下煮酒的白色面孔令人生畏。微耸的双眉纵出一生的轮回,交错的画纹印出一代代英雄与小人交错的历史痕迹。

变幻的色彩犹如印记了人的灵魂,在历史深刻的步履中渗透丝丝正义的批判曙光。

对比鲜明的五彩脸谱,绘出中华文化的正直向前。与戏曲结缘,绘五彩脸谱震中华。

铿锵的曲调中是人们流传的智慧源泉,一词一句的肺腑之言渐渐传承了多彩的文化。

婉转的曲调,生动的色彩,细听,乾坤曲,动中华——一平一仄,一高一低,我细细聆听着委婉的唱调,一股细腻的感动从心底涌出。一切,一切,只因我与戏曲结缘。

戏曲作文600字篇十四

每到年末,村里头总要唱大戏,每家每户就像儿歌里唱的“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今儿搭棚,明挂彩,羊肉包子往上摆,不吃不吃吃二百。”一样热闹非凡。

一想起小时候看戏的情景,就回味无穷。

还记得白天的戏没什么看头,在冬天惨白的阳光下,虽然光线并不怎么明,但必竟是临时搭的戏台子,显得简陋。北风冽冽地吹起那缠绕在台柱子上的红布,呼拉拉地飘,对正演着呢,但却叫人有种“曲终人散”的凄凉。

但到了晚上,气氛就不同了。

我们还在吃晚饭哩,戏台子那里就传来了敲锣打敲的声音,锣鼓声紧一阵慢一阵,敲得人们无心吃饭。我蹦着跳着叫奶奶快点。“甭着急,早着呢,这才敲二‘通’呢。”奶奶虽嘴上这样说,但奶奶的脚步也不禁加快了。

来到戏台子这边,果然,大家都随着锣声过来了。戏台底下,人头攒动,但大部分都是老人与孩子。老人们都知道现在还早着呢,但就是想早点过来,不愿错过。而孩子们呢,他们要这儿可不是为了看戏,而是偷偷跑到后台,我也加入了其中看角儿化妆,看那一件件彩绸,看那一些旦角,他们化完了妆,在那一边小口小口地吃着饭,生怕将涂了口红的嘴弄花,妆容弄散。我们这些孩子在一边看着,有个朋友对我们说:“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那一个是男的。”对着那些角儿指指点点。在台边的摊儿上买根糖葫芦,同其它孩子嬉戏打闹。

戏儿开始了,帘子拉开了,在灯光的映照下,却有了一种不同于白日的种秘而又隆重的气氛,尤其在远处看,竟如神话里的仙山楼阁一般。

我们被那些戏团的人赶下了台,或许是那一个凶巴巴的黑脸大叔吓到了我,我坐在奶奶大腿上哭闹,那突然拔高的音调使我停止了哭泣,那声音晃晃悠悠地闯入了耳膜,扫荡掉了一切的杂音,断断续续的萦绕在脑内。我擦干了那使我看不清的泪,痴痴地盯着,只见那台上的演员墨黑长的眼眉影,浓厚的红妆,显得她愈发媚眼如丝。只见那步如和风拂柳,启齿似燕语呢喃。一汪清眸如水,一抹黛眉如烟,眉间锁一丝浅浅哀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晓?”伴着哀婉的音调,随胡琴咿呀。不急往你耳里钻,而是转了几个圈慢慢磨着你的心。那歌词,听久了便也别有一番滋味,侬言侬语,更是增添了一层神秘的纱衣。

奶奶看入了迷,在我的耳边唱了起来,我也学着台上的角儿,比起了那么不一样的姿势。

整个夜晚,我和奶奶都待在了台前。人已比刚来的少了很多。台上的角儿也将要收工,我和奶奶也回过神来,风呼呼地吹,挺冷。

细细品味着戏儿的味委婉柔……。

戏曲作文600字篇十五

戏曲,就是语文中的一曲天籁,是语文中的一朵奇葩。戏曲中处处有语文,只要你醉心于戏曲,就可以从戏曲中学到语文。

许多成语来自于戏曲,生活中戏曲成语运用也非常广泛。如:粉墨登场、南腔北调、锣鼓喧天、阳春白雪、生旦净丑、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唱念做打、余音绕梁、喜闻乐见……。戏曲成语形象具体,一目了然,通俗易懂,文字简练,寓意深刻。戏曲中的这些成语,使用在文章中不仅言简意赅,深入人心,贴近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使你的文章蓬荜生辉。所以,戏曲让我学到了语文。

戏曲中由许多的故事,如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等。民间故事有;《秦香莲》、《杨门女将》、《花木兰》、《对花枪》、《唐知县审诰命》、《孟姜女》……。神话故事有;《天仙配》、《八仙过海》、《神笔马良》、女娲补天》……。历史典故有:《将相和》、《河伯娶妇》、《负荆请罪》………这些故事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有头有尾、首尾相接,或对比、或讽刺、或鞭策、或夸张…。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弘扬正气,针砭时弊,传播正能量。所以,让我从戏曲的故事中学到了语文。

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表演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它不仅性格化,而且图案式。如:蓝脸的窦尔敦,刚强、骁勇有心计;白脸的曹操,狡猾奸诈,具有贬义;黑脸的包拯,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红脸的关羽,忠义英勇,是正义的象征。先人将戏曲脸谱形象的总结如下:红忠紫孝,黑正粉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黄狠灰贪,蓝勇绿暴,神佛精灵,金银普照。戏曲通过这些性格化、图案式的脸谱,极大地提高了语文中的文字表现力,丰富了语言表达艺术。所以,我从戏曲脸谱中学到了语文。

戏曲中有语文,语文寓于戏曲中。你说不是吗?

戏曲作文600字篇十六

妈妈说,我喜欢戏曲有她的功劳。她说怀我的时候,她们公司正在排练汇演节目,她唱的是一出戏曲,于是那铿锵的声音就是我早期受到的关于戏曲的教育。说来也怪,每当我闹床不睡时,妈妈只要哼唱戏曲片段,我便不哭也不闹,慢慢进入了梦乡。

对我启蒙最早的还是爷爷奶奶。他们俩是铁杆儿戏迷。听奶奶说,爷爷年轻时扮演的青衣能迷倒一大片人。从我记事起,我的催眠曲不是爷爷的《秦香莲》,就是奶奶的《红灯记》。在爷爷奶奶的熏陶下,我童年的歌谣不是“小燕子穿花衣……”而是“苏三离了洪洞县……”虽然唱词及剧目的意思我一点也不懂,但在幼小的心灵深处触发了我爱戏曲的激情。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三岁在幼儿园过六一儿童节时,唱了《红灯记》选段“我家的表叔……”曲惊整个会场,为家人挣足了面子。这成了爷爷奶奶在人前炫耀的资本。

爸爸发现我具有戏曲的天赋后,就和家人商议找个老师教我,让我正儿八经地学习戏曲。可我们家所在的小镇交通不便,拜个会唱又懂戏的老师,是何其难啊!爸爸总算打听到有个老知青会拉京胡、唱京戏,就带我去拜师学艺。于是,上小学的每个周末,我基本上是在他家度过的。说是老师,其实那位爷爷也是听收音机自学成才的,但水平绝对在爷爷奶奶之上。经过这么一番学习,我懂得了基本的唱腔,学习了关于戏曲的比较全面的知识。

再后来,我们镇上也开通了有线电视,当我家接好线,把电视调到中央台第11频道时,我们家就比过年还热闹。《名家名段》《教你学唱》等节目让我们欣喜若狂。全场的《打金枝》《将相和》《大登殿》更是吸引我们一家围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看了中央台的戏曲大奖赛,看着比我还小的选手得了奖,我的心里痒痒的,恨不得自己也去参加比赛。

机会终于来了。学校要搞戏曲演唱比赛,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还拿了一等奖。在去年县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第一次登上了大舞台,唱了自己刚跟着电视学的黄梅戏《女驸马》选段。当主持人把第一名的荣誉证书颁发给我时,我的戏曲情结终于有了一个闪光点。

戏曲作文600字篇十七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极爱越剧的。

客厅里,书房里,卧室里,时不时传来几声母亲沉醉的低唱;就连双手浸在泡沫油腻的餐具中,也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两段。

记得母亲最爱的两出戏是《藏书之家》和《陆游与唐婉》。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对它们做到百看不厌的,不过自己倒是“沾了光”,在母亲的熏陶下,不仅对很多戏剧情节熟悉得很,而且也渐渐喜欢上了越剧。

母亲看戏时,人戏极深。

听到感伤无奈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对,母亲的两道细眉就纠在了一起,双手习惯性地攥住衣角,眼神凝于舞台中央缱绻相拥的人儿;看到《药》中大刀劈向头颅后,那喷溅而出的鲜血洒向热气腾腾的馒头,母亲的嘴又紧紧地抿在了一块儿,然后缓缓松开,深深地叹一口气。

那束百合的香气至今仿佛还萦绕在鼻间。

那天,我跟着母亲去了“空中剧院”。剧终了,演员开始谢幕,但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没有结束——献花!

这时的献花看似简单,其实也是经过内部人员严格筛选的——要是人人都冲上去,舞台还不“轰隆”一声塌了——不准你献花就是不准!保安!上!

那次,母亲通过层层关系,终于争取到了一个名额。

为此母亲特意挑选了一大束百合,绿色的带有褶子的纸束着,美丽而不失高雅。母亲还带上了摄像机,我以为她会用摄像机摄下她与自己崇拜的演员并肩合影的场面。但她突然把百合递到了我手上,推着我:“你,快上去,去献花!”

下台后,舞台上绚丽灯光下的影子还在我眼中晃,感觉整个人晕乎乎的。

倒是母亲,看着这张相片,笑得合不拢嘴——比她自己上台还开心。

当年台上的布景,在我心中多多少少沉淀下了浅浅淡淡的岁月陈香;印象中的母亲,正坐在我的身边哼唱着那我再熟悉不过的《葬花吟》。如今,在无人处我也会轻轻吟上一段:“我家有个小九妹……”而母亲似乎正笑吟吟地看着我。

戏曲作文600字篇十八

那戏子,定是素手柔荑纤细葱白,身着一袭青衫飘飘。轻抬手,掩朱唇;眸子若弯月点点氤氲,声似银铃,或是轻嗔,便有无限韵味。

那时的人们苦苦思索,轻启唇齿,便予了它一个名字——戏曲。

所有的戏,都交给看客去评述,去品味。所有的梨园子弟,都掩在华丽的红幕后,那戏台旁的千百颦笑与回眸,便储入彩袖飘飘,任它们再一一去回忆罢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