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8:08:37 页码:10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优秀19篇)
2023-11-23 08:08:37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或者生活进行系统性概括与总结的重要手段。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提升的建议。如果你在写总结时感到迷茫,不妨来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一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可见,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全面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数学的应用不仅形成了一大批新的应用数学学科,而且与计算机的应用相结合形成了数学技术。数学一方面仍发挥基础和应用基础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技术。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展示了数学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代社会中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产效率问题、企业管理问题等均与数学关联紧密,同时无不受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的制约。因此,数学教育中要注意数学本身的知识体系向各个领域推延而自然派生的德育意义。我在讲授初二上学期有关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知识时,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体现着唯物论的辩证法,是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更具体、更广泛的学科。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如代数中的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就会出现形式主义;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三、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人格是什么?就是人的品格,人的尊严,人的立身之本。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阶段,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数学人物的讲述,尤其是对他们人格及其人格力量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说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并循序渐进塑造健全的人格。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为塑造学生坚持真理的崇高品格。我讲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欧几里德在临死时还在高呼:“不能征服我,让我解完这道几何题”。其热爱科学的牺牲精神无不令我们广大学生感到震撼,并激发他们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热情。

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进行的创新精神。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生受益的。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万军。追求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中国德育》。第7期。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二

本学期我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各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

在教学中,通过说服教育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良好品格的养成需要坚持持久,在掌握一定学习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学习知识的大潮中去,将来回报祖国。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各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

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各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总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青少年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去。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对学习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活动丰富学生学科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西太平小学2013.7。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三

(甘肃省东乡县锁南中学)。

摘要:德育工作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整个数学教育当中将德育贯穿始终,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

目前,很多人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政教处、班主任的事,或是历史、政治、语文等学科教育的事,与数学教育无关。也认为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不像政治、历史、语文等文科知识丰富,大量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而数学这门学科又是自然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没必要进行德育渗透,也无法进行德育渗透。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到底有没有必要渗透德育?在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否让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呢?下面,结合我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和看法。

数学教学相对其他学科抽象而枯燥。它不像文科知识丰富、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部分,必须要渗透德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和《中学德育大纲》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实施德育。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穿插与课堂知识有关的数学史话、数学谜语、数学妙联等,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我国古代的商高定理、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杨辉三角等,国外一些数学家如牛顿、高斯等的数学典故,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等数学巨着,像高斯妙算1到100自然数的和,就能使学生“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数学内容的自然内在美,形式和谐统一美,使学生在感受美、理解美中,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真正让其感受数学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应用归纳法,使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探索一般性的`结论,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大胆假设、猜想,以至冲破平时的思维定式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教师合理地设计推理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达到爱数学、迷数学的地步。

三、深挖教材,陶冶情操,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数学教育的系统性、理智性,可使学生具备理性思维,克服主观臆断,说出的话有理有据,遇事不慌不忙,“三思而后行”。由数学教育的严密性,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习惯;客观性、进取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揭示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促使学生培养解决一切问题就要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刻苦钻研、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良好品质;数学教育的客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有了客观性,才有了人们认识的统一性。数学内容及其发展的辩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和事物运动发展的观点。如,庄子的“一尺之锤,日去其半,万世不竭”在数列极限教学中,通过几何直观及实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而且使学生从有限中认识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了质变;在圆和三角函数教学中,反映了“化整为零,化零为整,曲中有直,以直代曲”的辩证关系;坐标平移和图像变换反映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运动和精止的辩证关系。因此,教师要适时、有意识地揭示蕴藏在数学中的各种辩证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学数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直观形象地领会事物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整个数学教育当中将德育贯穿始终,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做到自然妥帖,切忌生搬硬套,使数学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万物。并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徐丹。道德学习的三种途径[j]。中国德育,(08)。

[2]曹一鸣。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j]。数学教师,1995(1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四

《纲要》实施后,我校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围绕我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狠抓课堂教学、构建全新理念、力求办出特色。广大教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全校学生主动合作、勇于创新;课题实验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还应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一、我校德育渗透的途径的情况。

(一)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教师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4、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5、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注重学科的平衡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注重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将学校的骨干教师分布在各学科中,以点带面,起到辐射作用,积极带领其他教师作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注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配备,如:刘银珠老师任品德组教研组长,以带动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使其更能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常识的教育,重视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加强诚信教育等,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德育情感与德育体验。在心灵对话中享受品德教育的真与诚。

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校本培训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还利用一切机会,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有派德育骨干参加市、县、学区班主任工作培训,如总辅导员骆良水老师参加市辅导员培训和县班主任培训、孙少如老师(现调螺阳中心小学)参加县班主任培训。

4、建立“学习型组织”,创“书香校园”。学校坚持每学期向全体教师推荐书籍,如《反思性教学策略》、《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爱的教育》、《把信送给加西亚》等,让教师养成读书、思考、研究的习惯。

四、挖掘学科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全过程。

1、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以身教立德。

(1)我校积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广大教师以身作则,自觉将育人职责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2)全校教师将饱满的热情投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做到以蓬勃旺盛的工作热情感染学生,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3)教师们从认真备课开始,规范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规范板书、严格作业批改要求。(4)坚持以关爱和鼓励影响、教育孩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受到熏陶,学会关爱。

2、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教学养德。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重视各门学科中德育目标的达成,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

学校大力建设“书香校园”,从“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入手,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敏而好学,乐以忘忧——以参与修德。

目前,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包括:作文、奥数、美术、舞蹈、信息技术、书法等。全校学生参与率达100%。校园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少先队的特色活动,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学校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让有才艺的学生都能找到展现自我和体验成功的舞台。学校的艺术节有合唱、舞蹈、体操、乐器、书法、绘画等不同门类的表演,许多节目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极大程度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而且在六·一儿童节我校积极承办、参加学区汇演,学校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赏识,被信任的快乐,让学生在广阔的大舞台上更加自强、自信。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兴趣、爱好、特长普遍得到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教育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五、广泛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德育载体效能。

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生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学校少先队在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切入点,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引导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体验社会角色,如模拟法庭、小交警上岗等在亲历体验中享受教育的情与理。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活动中的体验环节,从而把德育内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活动过程。培养出健康活泼,博趣自信,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小学生。

1、感恩行动在队员身边。

教师节之际,学校少先队倡导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老师递上一杯茶、送上一本干净整齐的作业、亲手制作一张贺卡、献上一首小诗等等,使孩子们从点滴小事中懂得知恩,学会感恩。

在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以“妈妈,辛苦了”,“感谢您——爸爸、妈妈”等为主题的活动,让队员们当一日“小管家”,当一天“爸爸、妈妈”,做打扫房间、洗衣、做饭、买菜等家务活,为自己的亲人洗脚,体验父母的辛苦,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学习生活自理的本领。六年级的同学在临近毕业之时,都会在各班的组织下,召开以感谢母校、感念师恩为主题的中队会,借此机会,让孩子回顾这六年的学习生涯,回忆这校园里曾发生过的一幕幕,从而激发他们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2、安全教育活动。

“3.29”全国教育安全日,学校组织队员们学习到消防知识,大家都在中队内展开学习交流,写出。

心得体会。

并积极参加“消防安全”征文活动。

学校在“11.9”消防安全日组织队员们开展消防演习活动,使队员亲自体验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尝试合理使用灭火器,知道煤气罐着火扑灭方式,从而掌握更多的消防知识和提高了自防自救的能力。

3、环保教育体验活动。

环境意识是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学校是传播人类精神财富、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体验环保活动,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水源地迫在眉睫,带动及影响身边每个人,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爱护和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人类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好地促进人文环境发展。我校的原六(3)环保特色中队,在中队辅导员骆红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定期开展绿色环保行动,通过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绿护绿的环保教育。环保中队聘请农大的学生为校外辅导员,他们曾参观农大生态校园,和校外辅导员进行交流学习,在中队干部的积极带动下,队员们走上街头主动擦栏杆;走进社区打扫卫生;在环保日和环保月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倡导绿色环保从我做起,队员们树立起环保责任意识,并时刻警示自己要规范环保行为。

六、坚持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认真贯彻“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五五”普法进程,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在优化育人环境中取得明显成效。校领导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校园创安工作及普法教育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把普法教育与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人人争当文明学生。学校还坚持定期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教育政策、法规;采取集中学习、专家讲座、观看录像片、座谈讨论、开展主题班队会、听报告、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成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强化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坚持以提高广大师生法律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出发点,全方位加强依法治校工作,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活动中完善自我。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执法守法的好公民,并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法制教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

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法律作用,树立法律观念。

2、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心理特点和对法律知识需求的差异,学校“因材施教”,着眼于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3、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青少年廉洁教育”活动。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将诚信守法、廉洁奉公的有关内容纳入学校德育体系,认真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通过“崇廉憎腐”教育,净化学生心灵,使其从小树立“崇尚廉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夯实依法治校工作的基础。

1、坚持法制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科渗透,抓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汇。把法制教育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

2、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实现“双赢”效果。我校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开展诚信教育,例如通过对《考试法》的了解,指导学生讲诚信,考试不作弊。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个人自律与法律他律的有机统一。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宣传媒介,结合年度普法重点和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宣传,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覆盖面。认真开展好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健康向上、参与性强、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使法制教育宣传深入到广大学生全体中。

3、法制教育与师德建设并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是做好学生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我校根据教职工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与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掌握基本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做到依法办事、依法执教,为学生学法、知法、守法起到表率作用,并且能动地指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及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期的教育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是核心,依法治校是保障,组织管理是关键,制度完备是保证。一直以来,我校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为平台,不断强化科学法制管理,规范人文管理,深化各项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雄关漫道,而今迈步,新的征程将充满压力,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充满希望,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振奋精神,积极进取,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网络的专家。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五

我班有25人,学生年龄在1012岁,思想水平不一,整体素质稍低,班级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搞好将来的工作,我把本学期的班级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半年来,我根据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教育工作计划,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收到显著成效。首先利用开学之初,抓住升级的有利时机,借助班会对全体同学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每位学生都能迅速地从假期的散漫、生活无规律中转化到正常的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了同学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形成了"团结、务实、积极、争先"的良好班风,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再者,结合学生身边的正反事例认真剖析,分析其是非,总结其教训,吸取其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完美自己;最后,利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对全班同学进行爱国主义、讲文明、懂礼貌教育,并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入手,使每位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习惯,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近年来,我着重从入手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我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了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九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本学期中,能够针对当前不安全因素,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到长抓不懈。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小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半年来,在全班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本学期继续进行家访、碰头会面等形式,并在5月份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学期中除了配合学校积极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圆满组织完成了争学“《新守则》《新规范》,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卫生习惯奠定了基础。其中在学校组织庆6,1活动中,我班学生刻苦训练,团结拼搏,荣获好成绩。在其它活动中也抓住有利时机在班级及时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在假期中不但玩得痛快,而且能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丰富了知识。

总之,全班同学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家访不够及时,对学困生的转化措施不够得力,另外和其他学科任课教师联系不足,造成学科之间教育上的脱节等问题,当然这也是今后班级教育工作的努力的方向。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六

对于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来说,如何在学科教育的课堂上开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挑战。通过半个学期多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课堂培养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要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必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贯彻法律知识。而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带好头。老师如果带不好这个头,自身法制观念不强,会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

这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关键。学法是前提,用法是目的。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遵守法律贯穿于教学实践与课堂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依法解决问题。是正常的事情,一旦班里的学生出现问题,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教育和处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到防微杜渐。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每年以10%左右增加,其增长速度很是让人担心。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不成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反抗性的矛盾,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社会环境却又非常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得法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讲故事,手抄报,演讲等参与到法制宣传活动中,从而接受“法”的观念,感受到法无处不在,从小就学法,知法,懂法,不断提高普法力度,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法制渗透容易流于形式的缺陷。

虽然我参与教学工作不过数月,但已经感受到法制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且正积极探索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把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作为自己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我也相信在学校与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校学生将会接受到更为严谨、科学的法制教育,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健康成长。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七

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一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人的生日,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爱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不光父母给自己过生日,自己也要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给父母过生日,感恩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八

课题:公顷的认识。

刘艳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介绍北京圆明园、南京明孝陵、杭州西湖、和台湾日月潭的占地面积,引出“公顷”这一土地面积单位。让他们自然地产生“1公顷有多大”的疑问,为进一步的探索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多途径、设计多样活动,引领学生认识一公顷的含义,感受一公顷的实际大小,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最后通过练一练加以巩固,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在著名景点的观察认识上,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初步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参与数学实践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数感。

3.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家乡特色、著名景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一、出示情境、引入新知。

1、播放歌曲《庐州月》。

师:同学们,正如歌声所唱,我们的家乡合肥秀美绿意如海、董铺水库夕阳如火、翡翠湖人与自然统一和谐、巢湖风光旖旎,请看(课件出示风景图片,图片附它们的介绍)。

(巢湖,面积约76950公顷,烟波浩渺,犹如镶嵌在江淮大地上的“一面宝镜”;蜀山山水相连,人文、自然景观汇聚一体,面积约550公顷„„)。

2、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许多名胜古迹,你们想去看吗?(课件逐一出示课本几个景点的照片。并播放解说词)。

(1)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占地面积大约350公顷。

(2)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3)杭州西湖的面积大约是566公顷。(4)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

3、师:听了刚才的介绍后,你知道公顷是用来计量什么的单位吗?学生回答,师小结:测量或计量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1公顷的含义。

师:同学们你们用手势来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积极参与)。那100米有多长?学生举例说明。师:请大家估一估我们教室地板砖的面积是多少?教室的面积又是多少?(学生用多样的方法估计)。

师:同学们你们想像一下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大概有多大呢?课件展示:正方形,边长100米。

师:像这样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就是1公顷.师向学生介绍公顷用字母表示的缘由。

师: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先独立算算再与同桌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100×100=1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2、初步感受1公顷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那1公顷有多大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然后描述给大家听一听。

师:在你想象中1公顷相当于我们身边哪些建筑物面积那么大?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并与同桌交流。

师: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请同学们计算这两组数据。(课件出示)(1)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出示课前本班28名学生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图片)。

学生解答汇报:1公顷相当于(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并想象1公顷的实际大小。

(2)量得我们教室的长约10米,宽约8米,算一算,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一估,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出示教室的图片)。

学生汇报:1公顷相当于(125)个教室面积。

三、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探究平方米和公顷的换算(课件出示):

(1)**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面积大约是400000平方米,合()公顷。

师生共同探讨后指名回答。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平方米。四人小组讨论,组织交流。

2、教学“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四、走进生活,感悟知识。

我们的家乡合肥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水源丰富的董铺水库集水面积约21公顷,合()平方米。(2)景色秀丽的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占地约6830000平方米,合(学生先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板演。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积极回顾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公顷。

《认识公顷》教学心得。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家乡美丽的景点导入,这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可以让他们发现到家乡的美,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在新课的教学中,介绍我国著名的景点,这些又是学生比较向往和熟悉的地方,让他们更进一步的感受到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了他们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感受1公顷的大小时,用身边的建筑物比较更形象生动,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征。此外,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主阵地。课堂不能是教师一人的“独奏”或“单口相声”。教学不只是向学生展示前人认识的成果,而应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在共识共享的基本形式下,让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性的本质。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力量。再者,通过探究交流,找到新知及应用新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身边的事物来感受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教会学生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从思想意识上加强学生自身素质、修养魅力的塑造。

刘艳2014年12月10日。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九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我,认为数学教学不能上成单独的数学课,而需要我们用心去教学,去反思。目前,忽视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功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小学数学教师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错误的观念。

1.数学无德育。这类教师从心底里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没有德育任务,因而教学中只求“数学味”而抛弃“思想味”,品味单一。其实,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明确的德育任务要求。如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启蒙、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科学价值观的建立、数学素养的提升等等。如果教师认为这些不是德育的内涵,不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与要求,那么就很可能会回到“课本代表一切”、“知识代表一切”的老路上,必将无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对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就是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演算、检验等态度与习惯,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应该说,在数学教学中并不缺乏德育内容,也不是没有德育任务和要求,缺少的只是发现、挖掘、利用及实现要求的行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事实上,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资源。如“近似值”的学习,就有助于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但有些教师总认为数学仅是一门工具学科,本身就不具备德育的功能,内容上也缺乏德育素材,因此教学中不渗透德育,结果白白丢失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大好时机,也丧失了数学科学观建立的源泉。比如“统计(一格表示2)”的教学,我就曾在一次大型的观摩活动中看到一位教师是这样来处理教学过程的:课一开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用筷子夹弹子的游戏,由于弹子很难夹,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夹出的弹子都可以在规定的统计图中用一格来表示1个,这时只见教师灵机一动:“刚才同学们都夹得很认真,老师每个小组奖励4个弹子。”小孩子十分高兴,可台下听课的老师一片哗然。尽管这位教师在课的设计安排上非常精致,可就是这么小小的一个“应变”,成了上千教师议论的焦点。为什么?就是因为,统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尊重事实、强调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性,而教师对数据的随意更改,虽然获得了数学教学的素材,达到了数学知识教学的目标,但却失去了统计的科学价值,失去了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良机,这无疑是非常失败的。

2.数学德育化。这类教师从主观上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强调德育,因而教学中“思想味”冲淡了“数学味”,本末倒置。其实,小学数学教学串有非常清晰的德育目标定位即德育是数学教学的“副目标”、“辅目标”,它的定位是渗透。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就是培养人,数学课一定要渗透德育,不然总会显得美中不足。殊不知这种愿望太强烈之后,有时就难免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弄巧成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使数学失去原有的“数学味”。比如“时分秒”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飞天的情境导出新课,本无可厚非,也能无形中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上进心,但如果一定要强调飞天的意义,要学生向杨利伟学习,长大成为科学家,那么就会冲淡“时分秒”学习的数学味,使教学的目标发生偏移,不但思想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知识教学的目标也无法达成。再如,教学中采用“植树图”,就一定要学生说出爱生活、积极参加绿化的豪言壮语,这也将会是教学的失败、德育的失败。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十

五年级学生年龄在1012岁,思想水平不一,整体素质稍低,年级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年级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看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熟悉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入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看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入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本学期中,能够针对当前不安全因素,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到长抓不懈。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小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半年来,在全班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本学期继续进行家访、碰头会面等形式,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学期中除了配合学校积极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圆满组织完成了争学“《新守则》《新规范》,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卫生习惯奠定了基础。其中在学校组织庆6,1活动中,我年级学生刻苦训练,团结拼搏,荣获好成绩。在其它活动中也抓住有利时机在班级及时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在假期中不但玩得痛快,而且能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丰富了知识。

总之,全年级同学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家访不够及时,对学困生的转化措施不够得力,另外和其他学科任课教师联系不足,造成学科之间教育上的脱节等问题,当然这也是今后年级教育工作的努力的方向。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十一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事。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萎形、矩形、正万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数学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系,要有一定辩证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作基础,实际上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有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像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十二

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而又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通过学习,我还学到了如何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方法,就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还有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切入点,频率不要过高”等等;再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要有明确的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会伤害学科本身。在具体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在平时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如:上《伤仲永》就渗透《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条文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同时也是自己的责任。

二是通过教研组共同备课的方式渗透法制教育,本学期我们七年级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是《斑羚飞渡》,本课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通过学习,让学生们认识到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成为他自己,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其次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感染他们、影响他们。作为教师,你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和份量,决定你必须特别注意你的言行举止。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细节、一个字,哪怕是无意的,都可能对你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乃至终身的`影响。你的价值存在,就可能包融和体现在学生对你的每一声真诚的问候、每一次深情的关注和会心的微笑之中。

总之,关于教师人格榜样的作用,从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韩愈的“以身立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最直截了当地说:要教育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人,你首先是一个遵纪守法者。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十三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看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入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渗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入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的课本上就绘有反映科学技术和四化建设成就的运载火箭、电视塔、长城等图画,而这些图画又一般是数学计算题目结合在一起的,既详细又形象,很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入行爱祖国受社会主义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熟悉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入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看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入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我这学期担任小学六年级和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由于是小学高段的教学工作,我注重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爱好,从各个方面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提高拼写能力,增强语感。扩大知识面。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的工作之余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行了分析,我采取了一些方案来帮助孩子们。

我在每一课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各种的德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习得了一些好的品德,具体如下:

一、帮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并在生活中自觉守交通规则,了解中西方交通规则的不同。

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简单了解国外地图的主要标识。

三、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的思想意识,了解有关文字记载方式的知识。

四、鼓励学生发展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与人交往的性格。

五、热爱生活,尊重他人劳动。

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总之,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英语课渗透德育,营造良好的品德教育气氛,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来实现,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好的品德。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十四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作者:王克文。

工作单位:湖北省石首市大垸乡焦家铺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434400。

联系地址:湖北省石首市大垸乡焦家铺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3593816790。

email:wangkewen6@。

个人简历:本人1996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在平常的时候喜欢看一些有关教学和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希望能和所有的教师朋友共同探讨教育方面的问题。

论文未发表,属于自己创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十五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和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本人承担了。

二、四、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本学期我们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德育渗透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华罗庚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二、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理化初级中学陈会。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看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各学科教学实施德育渗透。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教师必须了解:

一、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2、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

3、渗透社会美德教育。

4、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三、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信息和内容。教师针对教材进行挖掘利用。列入备课必须环节之中。

2、教师自身学识和教学风范对学生的影响。大到教师治学的严谨性,规范性,远大志向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小到仪表形象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3、针对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如文科类重点是传承中华美德、时事政治、法律知识等方面,对于理科类重点是从科学探究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4、开展学科活动。我校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广泛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艺术节活动、辩论会、演讲、“唱响红歌”合唱比赛等。

5、德育渗透工作与德育科研紧密结合。在十一五德育科研工作中,将十一五课题:传承中华美德培养学生文明行为的研究与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进行研究探索,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和多篇优秀论文。进一步促进了德育渗透的有效实施。

6、注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即,将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观念转变为既教书更要育人!特别是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师行为要求,包括组织教学环节、教会学生生存的技能、为人处世的方法、文明礼仪的示范等。

7、加强对广大教师师德规范的要求。制定了《佳春中学教师仪表规范要求》,组织教师学习《师德规范》,开展师德演讲会,评选师德先进等活动,8、要求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经验。目前,我校已有多篇文章在各科教育学会上获奖。

总结如下:。

一、结合教材内容,把“三热爱”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始终坚持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放在首位,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赞颂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应该包括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生物课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初中植物学、动物学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教育;生理卫生中的计划生育教育;每本书的绪论及许多章节,本身就是“三热爱”教育的极好内容,应该进一步充实并写出相对稳定的德育教材,列为重点章节讲授.有些章节,表面看起来似乎与德育很难联系起来,但只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时时留意国内外大事,做到正确选材并在与教材的结合上下功夫,教育内容还是不难解决的。例如,我在讲生物的变异内容时,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袁隆平教授等科学工作者经过长期的繁殖和选育,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培育了多个高产而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从而激励学生爱祖国,爱科学。

二、有的放矢,联系思想实际进行理想教育。

要使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乐趣与苦恼,摸清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是当前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由此表现出两种倾向: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认为升入好的大学无望,厌学情绪严重;成绩好的同学,目标瞄准中考,只知道埋头苦读,国家大事很少关心。两种倾向对生物课又同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重视,前者认为自己反正学不好,因而学习无动力。后者表现为学习时死记硬背,缺少学习的灵活性。这是生物教师应着力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一是使学生明确生物科学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重视绪论课的讲授,全面阐述现代化社会和科学技术中诸如环境、粮食、能源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现代生物学的特点,是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与其他学科都有着交错渗透的关系。同时,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教材内容,更具体地阐述这种关系。二是充分介绍我国在生物科学研究上的新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把个人的出路与祖国的前途割裂开来,是缺乏理想的另一种表现。针对在部分同学中所存在的向往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倾向,配合理想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树立掌握科技知识是为了报效祖国的思想,结合教材讲述一些生物学家的爱国事迹。使学生认识到,理想和追求,是事业成功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为每个人的进取提供了平等和机会,只有明确了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才会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激情。

三、了解、学习科学史,激励进取精神。

《纲要》实施后,我校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围绕我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狠抓课堂教学、构建全新理念、力求办出特色。广大教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全校学生主动合作、勇于创新;课题实验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还应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一、我校德育渗透的途径的情况(一)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4、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注重学科的平衡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注重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将学校的骨干教师分布在各学科中,以点带面,起到辐射作用,积极带领其他教师作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注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配备,如:刘银珠老师任品德组教研组长,以带动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常识的教育,重视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加强诚信教育等,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德育情感与德育体验。在心灵对话中享受品德教育的真与诚。

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校本培训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还利用一切机会,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有派德育骨干参加市、县、学区班主任工作培训,如总辅导员骆良水老师参加市辅导员培训和县班主任培训、孙少如老师(现调螺阳中心小学)参加县班主任培训。

4、建立“学习型组织”,创“书香校园”。学校坚持每学期向全体教师推荐书籍,如《反思性教学策略》、《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爱的教育》、《把信送给加西亚》等,让教师养成读书、思考、研究的习惯。

四、挖掘学科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全过程。

1、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以身教立德。

(1)我校积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广大教师以身作则,自觉将育人职责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

(2)全校教师将饱满的热情投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做到以蓬勃旺盛的工作热情感染学生,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

(3)教师们从认真备课开始,规范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规范板书、严格作业批改要求。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十六

本学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三、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去。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如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大三家镇中心小学。

刘欢。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十七

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还应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在: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华罗庚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二、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各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在教学中,通过说服教育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良好品格的养成需要坚持持久,在掌握一定学习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学习知识的大潮中去,将来回报祖国。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各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总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青少年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去。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对学习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活动丰富学生学科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潍坊外国语学校。

2012.12.20。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十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

一、理论引领,是学科德育的前提。

学科德育的落实,关键是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师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进而自觉地“融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一)抓学习。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中*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道德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让教师抓住不同学科渗透德育的途径。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认识到“三个不等于”:第一是教学不等于智育,第二是分数不等于质量,第三是活动不等于德育。“三个不等于”的观点在全校教师中逐步形成,使旧的教育观、教学观发生转变。

究实践)的学习活动。“五多”学习活动帮教师提升了认识、明确了目标、知道了方法、消除了困惑。

(二)抓示范。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提高实效,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是“知道应该做,不知道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也就是“听起来很有道理,做起来没有章法”。因此我们注意发挥学校市、区骨干教师的引领力量,开展了“什么是一节好课”等系列的活动。让他们上引路课、观摩课、并加强会后的研讨、交流,使教师们学有实例。

(三)抓反思。

学了理论,看了范例,余下的就是开发并落实教材中的寓德点及本班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要求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后反思,在《教学反思录》上记下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得失成败。把这些作为反思内容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讨论,既为教师提供撰写论文、总结、案例提供材料,又可作为学科德育工作的素材。

二、完善制度,是学科德育的保证。

制度不仅有约束、强制的作用,更有引领、调控的作用。充分发挥制度的积极作用,是促使学科德育工作走上正轨的必经之路。

学校十分重视学科德育研究,我校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使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规范化、系列化。

三、强化课堂,是实施学科德育的中心。

不懈的追求。这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在实践研究中,为了使学科实施德育更具实效性,学校初步总结出德育渗透课的教学模式:三环节、三步法。三环节即“选择渗透点(块)——把握渗透点(块)——开掘渗透点(块)”,三步法即“备课挖掘--讲读渗透--总结延伸”。

(1)备课挖掘。一是做好每册书的渗透德育总规划。对教材本身蕴涵的德育内容的条、块、点,恰到好处地挖掘、体现到位。二是分解总目标落实到单元、到每节课。三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有体现三维目标的具体实施内容、方法。

(2)讲读渗透。即按备课教案要求,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自觉讲到位。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一般体现在以下各方面:在课堂导语中体现、在课程背景上体现、在涉及人物上体现、在学科教学目标上体现、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上体现,以及在组织评价教学中体现等等。根据需要抓住主要点实施教育。

(3)总结延伸。在组织、总结、评价中既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又要注意情感的升华。并布置课后相关的读物,拓宽学生的精神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要真正在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润物细无声。

20xx.7。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与反思篇十九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和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本人承担了。

二、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本学期我们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德育渗透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华罗庚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二、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作为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将德育工作更好的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