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往届师兄考研心得(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4:55:23 页码:7
2023年往届师兄考研心得(大全9篇)
2023-11-23 04:55:23    小编:zd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炼出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总结的写作要精炼,突出重点,凸显亮点,避免赘述和废话。这是一些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总结范文,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往届师兄考研心得篇一

众所周知,西医综合难,难在理解,难在记忆。西医综合占300分,是拉分的关键,一定要非常重视。复习的时候去理解的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这样只会事倍功半。下面简单谈谈西医综合复习的方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找到考生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书要至少看三遍,看书的任务是帮助你搭建知识框架,第一、二遍从头至尾读,第三遍以后查读,并查缺补漏。

西医综合就是180道选择题,实际上是180个知识点,中间没有什么逻辑联系,所以做选择题(换句话就是题海战术),查找知识漏洞,这是主要方法。但是最需要注意的是,复习不要做太多题,不要把网撒太大,而要拿一本书反反复复的做,每本书最好连做带看三遍以上。

制定复习复习计划很关键(1)3月至9月:第一轮复习。每天坚持5~6小时。看书要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看完一节的书,再做题,如果还有时间再做各科的《医学考研真题解析》。第一轮复习完,可能会忘掉80%,但是基础肯定是有了。

(2)10月和11月:第二轮复习。主要看第一轮在书上划过的的知识讲解。

(3)12月至考前一周:第三轮复习。主要做《历年真题精析》、《模拟试题》。加起来共有30套题。每天一套,大约1个小时就可以做完。2个小时改错。然后再从头看书,主要查这段时间做题中自己有问题的知识。如果有时间应该再把《辅导讲义》上的知识点看一遍医学教。

(4)考前一周:复习做错的题。考前那天晚上要复习历年真题。

面对一尺来厚的书籍,众多莘莘学子只能望书兴叹,高声呼喊“廉颇老矣,尚能记否?”诚然辅导书上对西综常考点,难记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同学们也深深知道哪些部位是常考点,哪些部位是得分的关键。

可是当同学拿到试卷的一瞬间,才发现很多知识似曾相识,只是当时复习的时候与之擦肩而过,于是乎只有仰天长叹,当年的当年自己为何不把这些知识点纳入囊中呢?可是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随着考题难度不断加大,考题层出不穷,如果不掌握一些窍门,你又怎么在短短的时间内把其一举攻破?正因为没有好的技巧就出现了“今天记住明天忘,明天记住后天忘”,这就是传说中“愚公考研”。但是善于研究西医综合考题的同学会发现,西医综合中很多试题的出题点往往比较集中,有的常考点我们只要用特殊的记忆方法就会终身难忘,记忆西医综合常用的方法有:

联想记忆法:联想一个场景,把所要考到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达到记忆的效果。例如病理学常考点:炎性介质在炎症中的作用。

这种考点,没有任何理解之处,只能想办法记住。然而,记住这样的知识点是不容易的,但是联想记忆法可以让你轻松记忆,轻松得分。

谐音记忆方法:通过把知识点的文字换成同音的自己更加熟悉的文字,达到奇特的记忆效果。

内科学常考点:who分型方案中较常见的淋巴瘤亚型。

淋巴瘤类型染色体易位免疫标记临床特点。

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cd4、cd8侵袭性淋巴瘤,化疗效果较差。

以上由圆梦厦大考研网整理出的只是一些记忆方法,相信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一定能够总结出更多的好方法。或可以加入16年考研群170743203与大家讨论。当你发现医学知识的记忆是如此轻而易举而又充满乐趣时,下一个笑傲考场的人非你莫属。

需要注意的事项:

基础三门课内涵大、外延小,投入产出比更高;。

其它选项都大概叙述,有一个是细节叙述则这个选项必错。

往届师兄考研心得篇二

首先说说跨专业的考研动机。跨专业考研的动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觉得原有专业不给力,希望通过考研改变这一状况。这是目前考研经管类大热的原因之一。

(2)因为兴趣考研。对本科专业缺乏兴趣,可能是由于高考报错了专业也可能是因为被调剂的,原因多多。

(3)刷学历。这部分也分有目的性和无目的性。前者可能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后者也可能是随大流。因此流动性可能是向冷门专业发展。

如果选择跨专业考研,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因为跨专业毕竟存在难度,而有的学子更是“三跨生”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跨专业考研必须要明确目的,作出正确选择。尤其是第三种,往往消息闭塞,主观上认为__专业“只需要背”、“竞争人数少”而报考,往往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二、选定目标。

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这个很困难,说起来需要准确定位自己选专业可能是因为兴趣,选学校或许要讲求名气,无论如何,选择对考研来说很重要。下面我们先说专业的选择。

从专业选择上,如果你属于动机篇里的第一种,选择上一般笼统的说,文科一般会选择走经管类的居多;理工类也有转入经管类的,也有选学校热门专业的,视情况而定。如果是第二种的话,完全取决于个人偏好。只是有一点必须说明:凭兴趣考研的人有时候只是凭一时之气,最后考过去了发现和想的不是一回事儿的最后也时有发生,所以在准备考研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这个究竟是不是我想要的。第三种人随大流的那部分我见得很多,常常是伸手党,基本对考研处于懵懂状态,给人感觉就是“我认识的__x、__x都考了,我也来吧”,积极性很差,信息一般来源于道听途说。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现在,建议这类考研人先好好上各大高校的招生就业网先好好看看各校以往招生简章以及考题等等,先搜集信息。

从学校选择上,切忌好高骛远。一定要根据自己本身的实力和习惯等等来报考,年年都会看到34所中的炮灰。很多人都是复试的门都没摸到就被淘汰了。到调剂阶段真的是痛不欲生,要求一降再降。所以说,何必呢。如上一条所说,在学校选择上,一方面要选自己比较中意的学校,也要考虑自身条件(比如说学校类型,是否要跨专业等等),二者相结合,选出最优解。各大学校网站论坛,对院校信息查询都很有帮助。另外能找到了解情况的学长学姐或者学校导师最好,找不到也别死缠烂打,这个都没有太大影响,只要记住不要闭门造车就好了。

三、备考有道。

当我们选择好学校和专业之后,备考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先说备考时间吧。从时间上来看,无论是否是跨专业考研,从复习到考试,最多十个月应该足够。当然,之前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一般再提前半年就该看专业书籍进行熏陶了,决定是否考该专业。

从备考过程来看,公共课一般都没有区别,专业课是跨专业考研中最大的障碍。是否需要去所跨学校去备考,这个因人和学校而异。若有条件的话,能去所考学校备考是再好不过,因为在所考学校拥有着在本科学校所没有的资源,包括上课内容、考题、导师、学长学姐资源,都占有优势。当然,如果没那个条件一般也不要紧,校内复习就可以,其他的例如专业课笔记、考题等等,可以依靠所在城市同学什么的帮忙搞定。但如果想考取清北的话,有时候去学校听课还是很重要的。

时间分配上看,没什么太大不同,都是开始准备数英,暑假开始准备专业课,大四一开学政治也开始看,最后齐头并进,到日子去考试。在这里说一下我经常看到有帖子问只有二、三、四……个月了,开始准备考研来得及吗。在这里我说一句:你要是肯学,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往届师兄考研心得篇三

“有些同学在选学校的时候,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标准一降再降,或者是刚开始复习的时候选了名牌大学,正式报名的时候又动摇了,报了一所二流学校,结果到最后连那个较次的学校都没上,为什么?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一旦你在学校选择上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复习的时间和质量绝对会随之而下,其实你选什么档次的学校都差不多,如果选了好学校,复习时间不自觉的就会上去了,所以大家选学校的时候尽量往好了选,尤其是在研究生如此泛滥的今天,我认为一个烂学校的研究生是绝对不值得读的。”

1.2.关于准备时间早晚的问题。

个人认为准备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属于耐久且需要细磨的类型,那么可以早点,有些人天生比较聪明,但没有耐心,可以相对晚些复习。但是我建议还是看你报考的学校难易度,还有分是否需要考数学。学校难考,又要考数学的,建议还是早点开始复习,我说的早点差不多每年的3月开始已经很早了,我觉得大部分人都可以在这个时间开始。而学校相对好考,又或者数学不考的学生,我觉得最晚暑假6-7月也要开始了。这里我说一下关于有些专业的同学在犹豫是否需要选择数学为考试科目,我个人意见,尽量选择吧,好就业,可以选择的学校多,当然也好调剂。当然这些是自己拿决定的,别尽听外人的话。

1.3.考研计划的制定,这个灰常重要,巨重要。

1.4.考研要有所放弃。

下面是我以前师兄跟我说过的一段话,我一直记着现在送给你们:“既然准备考研了,就要学会放弃。能不上的课尽量不要上,能不参加的活动尽量不要参加,放弃一切影响考研的东西(自我放松的时间除外)。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逃几次课怎么了?就算挂了科又怎么了?奖学金没了又怎么了?开班会、年级大会我不去怎么了?被通报又怎么了?班上聚餐不去怎么了?既然决定考研了,一切皆是浮云,认真复习才是王道。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就是有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了考研主动挂了3科,扔掉了大一大二连拿2年的一等奖学金和一堆的荣誉证书,我敢说以一般人的智商,如果不大量逃课想考名牌学校是肯定没戏的!”

1.5.不要贪得无厌,买一堆参考书。一本好书读5遍胜过5本好书读一遍!

我在数学上花的功夫最多,暑假2个月的时间里,我所有的时间(从上午到深夜)都花在了数学上,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临考试前一个月很多人的复习全书还没看完,而我的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的)完完整整看了3遍,《真题解析》完完整整看了3遍(部分章节4遍),《660题》2遍,《超越135分》2遍(部分章节3遍)。推荐李永乐系列,确实很经典,尤其是里面总结的解题思路与考生误区要反复研读。这里我就借几个例子说一下,关于每门课的参考书我后面会详讲。

1.6.复习方式:复习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静下心来慢慢地理解。

个人感觉每门课一开始千万要把基础过一遍,特别是数学,不要盲目的以为报了辅导班以后就靠着辅导班了,结果把筹码押错了对象,这样输得是你自己,筹码永远在自己手里,辅导班只是个辅助,学习还要靠自己,方法也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而不是模仿别人,不要太迷信前人,也不要太在意周围的人怎么着怎么着。很重要的一点是问问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的人,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计划书,千万不可以盲目跟从别人的经验和进度,那样不但扰乱了自己正常的学习计划,也会影响了别人的情绪。关于辅导班要不要报考,我个人建议,辅导班的数学确实对我帮助很大,帮我整理了很多的解法还有题目的类型,特别是线性代数那种很死的套路型题目,从辅导班那里我时候记了蛮多笔记了。但是请记住前提是你自己看过几遍基础了,只是通过辅导班来提升一下自己的,不要盲目相信辅导班。至于什么牌子的辅导班好,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也不好说。另外,我的英语是很差的,所以英语的辅导班我也是去的,个人觉得对于我这种基础差的人来说,相对还是很有用的,但是英语好的人,有自信的人可以忽略我的话。

1.7.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

不要“夫妻双双把研考”,不要“先找份工作再考比较保险”,不要“考不上我还可以______”,不要到比较吵的图书馆去自习,不要老是跟别人攀比。当然根据个人情况研伴是可以找的。个人建议可以和同性的学霸为研友,一起学习,有人带动还是很好的。

考研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中间还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其中有时你也会很烦躁,希望有人在身边和自己一起努力,提醒自己曾经定下的目标和当初的梦想;在遇到困难时有人与你并肩作战,可以排除孤独感,增加必胜的信心;同时在比较中前进,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1.8要知道考研的全过程里边最重要的是什么:初试成绩尤其是三门公共课的成绩。

现在有很多同学问我专业课的消息、如何买到试卷甚至是复试信息、如何提前联系导师等等,我想这些同学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本末倒置。我认为初试成绩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对我这种跨学校跨地区考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三门公共课的成绩,因为这三门的成绩没有水分,谁复习的好谁考的就高。而专业课的水分是很大的,我曾经看到一个帖子:复习三周考上研究生。当时我想:这人简直是爱因斯坦再世啊!仔细一看我释然了:数学70+英语40+政治50+专业课145+总分320+,不用我再解释了吧。所以如果你是跨学校跨地区甚至是跨专业的话,请记住这一点:三门公共课才是你能有所依赖的,尤其是数学。我一直认为:想考天大结构这样的名牌学校的好专业,必须做到:英语要过线,数学分要高。所以,在考研过程中,不要去纠结一下不必要的事情,重心放在你该放的位置。

1.9.对自己要有信心!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没有信心,而是因为没有信心所以才做不到。

可以这么说,考研那么多人,有信心的能有几个?这也许就是整体成绩不高,每年有大面积的人落榜的真正原因吧!

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没有信心,而是因为没有信心所以才做不到。这句话能理解的人不多,好在我当年是理解了。其实考研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相信自己有成功的绝对实力。这是好多同学的通病,还没有考试心已胆怯,那样失败只是早晚的事情。他们可能在大学四年的成绩一般,甚至可能在一所不入流的学校,而考研的千军万马中不乏那些来自名校成绩骄人的学子,再加上地域、主场优势,可能未战已失去了一些信心。这是要不得的!

考研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把考研真正的放在心上,态度决定一切。我认为始终要坚持考研第一,把考研当成自己目前的事业来做。态度决定一切,一定要端正考研态度,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并且知道自己要该怎样去做;要勇敢地面对考研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克服犹豫不决、精力分散、躲避面对、信心不足等消极影响,集中精力积极面对,只要能够在较长时间里保持注意力,并且坚持学习到最后,我想没有什么我们达不到的目的。

1.10考研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心浮气躁。

考研成功的理由有成百上千个,但考研失败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考研最大之忌:三心二意。我觉得考研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心浮气躁。不管是已经毕业的还是在校的学生,这一点都是考研大忌。在考与不考之间徘徊,把考研当成一个平衡的手段,老觉得考不上还可以工作,实际上这种心理对考研的影响是很大的。考研是一件艰辛的事,耐不住寂寞的人和心浮气躁的人考研,往往不能把心事放在复习上,别看他整天在教室呆着,但效果究竟如何呢?在考研教室里趴着桌子睡觉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有一些考研的复习时老爱灵魂出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认真不了三天就想轻松轻松,可能是平时散漫惯了。考研考的是人的毅力,要坚持,虽不可能是天天如一日,但也不能只有三天的热情吧!要有足够的勇气去大胆的选择,要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这是很重要的。

考研需要耐力,信心,忍受寂寞,学会放松。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专心考,不要朝三暮四,花其它的心思,我知道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却很重要。考研就是两个字“坚持”。

往届师兄考研心得篇四

而且有些选择题的计算量也是很大的,如果在做题的开始就感觉不顺而花太多时间的话,会影响考试的心理状态。证明题考查的是严密的逻辑推理,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建议这两类题型可以放在后面做,而先做相对简单的。

一般来说,平时复习的时候要尽量从自己薄弱的方面“榨取”分数,而正式考试时,先通观整个试卷,迅速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实力,明确哪些分数是必得的,哪些是可能得到的,哪些是根本得不到的,再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才能镇定自若,进退有据,最终从整体上获胜。

同学们可以先解答填空题,一般讲填空题是基本概念,基本运算题,得分比较容易,当然试题中计算题或者证明题以平时看书或者参加辅导班老师所讲的例题类似的也可以先做;其次做计算题;最后解单项选择题,因为有些单项选择题概念性非常强,计算技巧也比较高,求解单项选择题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推演法:它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是解析式子。

(2)图示法:它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函数具有某种特性,例如奇偶性、周期性或者给出的事件是两个事件的情形,用图示法做就显得格外简单。

(3)举反例排除法:排除了三个,第四个就是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函数是抽象函数的情况。

(4)逆推法:所谓逆推法就是假定被选的四个答案中某一个正确,然后做逆推,如果得到的结果与题设条件或尽人皆知的正确结果矛盾,则否定这个备选答案。

(5)赋值法:将备选的一个答案用具体的数字代入,如果与假设条件或众所周知的事实发生矛盾则予以否定。

做选择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巧妙地运用图示法和赋值法。这两种方法很有效。同学们平时用得很多,但很多人进考场一紧张就忘了,而用一些常规方法去硬算,结果既浪费了时间又容易出错。

计算题的题目结果一般不会特别复杂,一旦出现了很复杂的结果,就需要重点检查一下。如果遇到自己不会做和没有把握的题目,千万不要留空白,可以多写一些相关内容来得一些“步骤分”。

拿到试卷检查无误后先看一下有没有自己熟悉的题,先解决掉自己有把握的再说,省得最后没有时间了把自己会的忽略了。

而第三道、第四道大题,一般来说难度不大,可以先做。历年试题这两道主要是高等数学的基本问题,如极限、偏导数或定积分应用题。接下来的高等数学的题目可能有些难度,如果考生对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比较擅长,可以先各做一个大题,这样整个卷面分数就可以达到70分左右,分数线可以通过。

往届师兄考研心得篇五

复习难度:三颗星。

复习强度:四颗星。

考试比重:无处不在。

关键词:反复,坚持。

复习心得:词汇的复习流程其实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反复记忆。考研要求掌握5500的词汇量,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市场上流行很多一周词汇记忆法之类的书,一看就不靠谱。词汇的记忆要尽量贯穿考研复习的始末,前期是重点,中期是辅助,后期是巩固。

我建议考研词汇复习的参考书至少要有两本,一本是比较流行的按乱序编排的书,另一本是按考试出现频率编排的书,也就是所谓的分级词汇或分频词汇。

为什么要使用分级词汇书呢,因为我们掌握词汇是服务于阅读的,题做多了就会发现,考研阅读考来考去大部分也就是那2000多个词,到后期一定要发现规律,把握重点。

还有一点就是在做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归纳形近词,有些词出现频率高而且很容易混淆,必须分清楚。要有自己的词汇本。

二、阅读理解。

复习难度:五颗星。

复习强度:五颗星。

考试比重:40%。

关键词:分析和总结,精做真题。

复习心得:都说考研最难的是英语,英语最难的是阅读。那这阅读究竟难在哪里呢?以四六级作为比较,攻克四六级阅读的关键是词汇,只要一篇文章传达的意思你基本清楚,考题对应的细节你能找到,看得懂,基本上就没太大问题了。

但考研英语还不止于此,它还要求就是我在最开始提到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研究生是要查阅很多文献的,很多甚至是国外文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能看懂一篇文章而且要能看透一篇文章,这才能服务于我们的研究工作。这也是为什么考研英语取消了听力考试,加大阅读所占比重的原因。

至于如何提高这种能力,我只能在宏观上提供方法:学会总结。必须要在做题的基础上不断总结题型和方法,归纳出自己的心得。我个人的经验是考研阅读训练不在量大,而在精。

从复习流程上来说,当词汇量掌握到差不多有3000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接触阅读了,前期可以随便找本阅读训练的辅导书,刚开始4篇文章可能只能做对7-10个,当我们的水平提高到11-14个时候就会觉得再要提升很难了,而且很多题目都让人犯迷糊,即使看了解答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选。

恭喜,这就是传说中的瓶颈期。如果复习顺利的话,这段时间你的词汇应该至少复习了两遍,那么果断放弃那本,现在就是攻克长难句的最佳时期。

考试虫的那本长难句辅导书我很推荐,没必要把上面的每句都分析清楚,我们没这么多时间,各种类型的长难句接触15句左右,心里对长难句的分析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可以迅速抓住主谓宾表状。然后就可以接触真题了。

真题是个好东西,我做了3遍,基本上把包括错误选项为什么错都弄清楚了。我建议大家在对答案时只标注这个题错了而不写上正确答案,这样我们还可以回头分析:为什么这个题我选的这个选项是错的,当时我是怎么思考的,那正确的应该是哪个。

做完了这些,我相信每篇阅读你的错题不会超过1个甚至是全对。只要啃完阅读这块硬骨头,那么其他的都是浮云了。

三、大小作文。

复习难度:三星半。

复习强度:三颗星。

考试比重:30%。

关键词:突击,诵记。

复习心得:作文这一块一共是30分,比重不小,要突击拿分很容易,要拿高分很难。而考研复习是要讲究策略的,4门考试,动辄10几20几本复习参考书,哪些内容是重点要心里有数,所以作文这块放在最后2个月突击拿分是最合理的。

刚开始接触作文的时候仍然会遇到词汇的问题,因为虽然很多单词已经认识了,但却不会写。可以从图书馆借一本针对写作的词汇书,或者平时注重积累。

作文真题仍然是最关键的资料,大作文在这段时期应当至少背诵15-20篇范文,尽量做到可以默写出10篇真题的范文,最后归纳出自己的作文模板,再锻炼5篇左右。小作文我只在最后10天每天背诵了一篇范文,自己写了3篇,最后上考场也是得心应手。

其实考研作文不需要你有多么深的写作功底,写出多么精辟的句子,使用多少多少高级词汇,关键是能清晰的表达你的意思,不出现语法和词汇拼写错误,特别是体现出你对题目提出这个现象有成熟的思考逻辑,正确的见解,词能达意即可。

这方面有很多参考书,但参考书不是重点,主要是自己的训练强度,选一本感觉适合自己的就好了。

四、新题型阅读、翻译。

复习难度:三颗星。

复习强度:两颗星。

考试比重:20%。

关键词:真题,关键词。

复习心得:新题型阅读有2篇,第一篇是排序或者选标题,第二篇是翻译。第一篇的复习在论坛里有很多这方面的精华帖,方法都很精练,我的心得就是找关键词,既可以抓住解题重点又可以节省时间,可以后再着手复习。

翻译是比较难的,但如果你的长难句复习比较认真,知道怎么把握句子主干,找主谓宾表状,再看下比较流行的三步翻译法或者四步翻译法,多分析真题,也是可以拿到8分以上的。

五、完形填空。

复习难度:四颗星。

复习强度:一颗星。

考试比重:10%。

关键词:顺水推舟。

复习心得:先做个比较:阅读理解,20个题40分;完形填空,20个题10分。从分数比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孰轻孰重,而且完形填空是最考察综合能力的题型,如果我们的词汇、阅读和作文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完形填空的能力自然也水涨船高了。

往届师兄考研心得篇六

我并未考上我心仪的学校,主要是差在公共课上了。本不想写这篇东西,因为并没有完全成功,只读了调剂的学校,但是总觉的失败也有心得可以提取,同时避免大家走入我的困境。马云说:世界上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但失败的原因无非只有那么几个。希望各位考研人能借其精华,去其糟粕。

言归正传,我报考的是武汉理工大学,这所大学的设计学还是很棒的,但是近几年考的人特别多,每年分都在增加。这两年我的专业课考的还算不错,就讲讲专业课的学习经验吧。

手绘——这基本上是每一个设计学考生都焦虑的(当然如果你是大牛除外),我在第二年备考时有很多学弟学妹来跟我抱怨手绘的问题。我自己的手绘绝对不是我们班数一数二的,最多只能算是中上等,但是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我是有针对性的。毕竟是考试,拿到分才最关键,但基本功也是要有的。在保证基本功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分数。我没有报手绘班,手绘是长期的训练,短时间大的突破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如果你时间充裕,想多了解些知识,又有经济实力,那报个手绘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3月初——7月底。

其实手绘是可以提前准备80%的,许多人都很惊讶我连题目都不知道怎么准备。我们考研大概的准备时间是从3月份到来年的考研一般是1月份,大约有10个月。不过我没准备那么长时间,我基本是从暑假开始的,我怕自己战线太长最后没信心了,但是如果有耐心早点总没错。手绘在早期的几个月就是带着练练,每天1——2张a3纸,好吧,我基本都是一张。既可以进一步夯实基本功,也保证了手不会生疏。

8月初——10月中旬。

大概到了8月份就可以对自己的手绘学习有一个详细的规划了,我把手绘的时间都安排在晚上,2小时左右。8月开始就要对每天手绘的内容有特定的安排了,不再是以前随便画画。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分类,这个分类有许多种分法,比如按功能分(交通工具、电气设备、医疗设备、公共设施……),按主题分(环保、和谐、绿色、科技……)等等。这个主要看个人喜好,我是按照功能分的。分好类别之后要收集资料,这阶段尽可能多收集资料,见多识广嘛。可以是照片、视频、手绘图等等,各尽所能的收集吧。

收集资料也许会花掉一点时间,5——10天都有可能,但是别担心,“磨刀不误砍柴工”。资料收集好了之后要进行筛选,选出各个小分支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图(数量不要超过5个),所谓的代表性就是能一型多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长方的造型,只需要简单的细节改变,我就可以把它设计成音响,也可以设计成垃圾桶,还可以设计成加湿器……挑出代表性的产品后就要开始真正的实践了,要坚持每天练习这些产品。根据我的经验手绘一个产品一两次是没有用的,记不住准确的型更加记不住细节,而且开始画一个造型的时候还容易走形。所以这些型是要画很多遍的,直到你可以默写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分支只选几个造型的原因,根本记不住所有的造型,那就着重记几个万能的吧。可以根据挑选出来的数量决定多少天会默写,这个默写包括造型、细节、上色、背景处理、展示方式……10月中旬的时候应该要能够把挑选出来的万能型都会默写了。这个阶段也是要不断的改变,以便更好的适应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安排适当调整万能型的数量。

10月中旬——11月初。

这一阶段是要着重收集细节资料,米斯说:细节是魔鬼。在大型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细节的刻画可以区别产品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分的高低。比如:长方形加了喇叭就是音响,加了排气孔就是加湿器……所以收集细节是有必要的。我举一些常规的:按钮(出现几率,可以准备几套),显示屏(表现好了十分出彩),电线和插头(这也是细节,表现出来是产品更完整),排风口(不仅可以排风还可以排气,简化一下甚至是单纯的装饰),凹槽(有些时候如果产品没什么细节可以适当的加些凹陷,但是一定要合理,会是产品看起来更丰富,手绘时切忌画非常简单的产品容易使产品看起来单薄)……总之尽力通过细节的刻画使得产品丰富。

11月初——12月初。

这时候进入了最紧张的复习阶段,你会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这里插一点关于政治的,政治这一时期会有许多新的资料出现,建议那种自己看不是很明白的同学去上一下辅导班,我是觉得挺有用的,那些老师会帮你把知识梳理通顺帮助理解。关于辅导班的押题我倒是觉得可信但不要尽信,不能只依靠老师押题,那会死的很惨。

继续回到手绘话题,这个阶段你大型的积累有了,细节的积累也有了,还有一些好的表现方式也在之前默写过了,你要开始创造关于你自己的东西了。比如你自己从历年真题中抽一个题目,开始表现。这时候你需要考虑排版,大体上包括:题目摆在哪里合适,题目的文字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是否需要一些分析,小方案之间的摆放怎么合理,最终效果图如何表现,三视图放在什么位置,设计说明怎么安排等。这些东西构成了你一个完整的版面,而不是只有最终方案表达。特别是像一些好的学校,他们更加注重你的想法,最终方案的演变过程,就是你的整个思路。这一个月期间,一定要确定自己最终的版面是什么样子,可以固定的东西,在考场上尽量不要改变,一是我们不知道变的好不好看,第二要花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去重新思考。如果这些都准备好了其实你的版面也就准备的七七八八了,只等最后的产品出现了。

在准备的时候,应该是对一个完整的题目进行准备的,要严格按照考试要求,使用考试时规定大小的纸张,完整的表现,此时还不用把时间看的特别重要,因为还在摸索阶段,你可以超过考试时间2——3小时,不要超太多,但是每一次结束都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一短时间的任务就是把能确定的定下来。

放一个我自己准备的草稿,我们要求是半开的纸,比较大。

往届师兄考研心得篇七

首先说一下个人情况,我本科并非哲学专业,也不是北大的学生,这次考北大中国哲学,算是“双跨”,准备的时间从去年八月某日开始,大约持续了五个月,大家在阅读帖子的时候,可以结合个人的实际加以体会。而最后的考试成绩专业课平均分过了130,这点论坛里许多的朋友也知道。所以我想我的复习方法和思路中,或许有和北大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相符合的地方。

下面说一下复习的主要情况,我大致看了一下我的考研备忘录,专业课总共是过了7轮,后面几轮我就不说了,关键打根基做笔记是8、9、10三个月。

当时我还不知道其中的门路,结果一直到11月份,我还是按那个书目来复习,结果在西方哲学现代部分等不需要准备的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提醒大家,在考研信息的收集上,一定要作到十分的准确。

下面我大体列一下我第一、二轮复习时选用的书目。

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这书大家普遍用新版的,我也推荐新版的)。

中国哲学史(1-4册)任继愈人民出版社。

中国哲学大辞典方克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哲学史张文儒郭建宁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智慧向世陵人大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明理学陈来。

理学范畴体系蒙培元。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新编苗力田。

西方哲学史(复旦版)。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人民出版社(这书也有新版的)。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象学运动施皮格伯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史梯利商务印书馆(增补修订版)。

西方哲学史罗素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大辞典冯契。

以上是凭记忆写的大概,下面具体的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取舍的原因。

首先在中国哲学参考书的选择上,北大哲学系自己编写的那本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本,这点已经被许多研友所认可,希望大家在复习的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本教材。而任继愈或者肖捷夫的哲学史,大家可以作为北大版的补充,毕竟人家北大的就一本,任老的有四本,肯定要详尽一些的,而且有一些知识点和人物任老的书里写的稍为多一些,时间允许并且希望取得高分,同时又老是对自己没信心的朋友,可以花一定的力气去读任老的四本,但最好以北大版为核心。这个主次关系一定要明确。

至于我没有选择的中国哲学资料选辑,有我个人的原因,因为我曾经花过不少时间去读四书五经诸子等等,所以自己感觉还好,而且我复习的时间并不是很宽余,所以放弃了这本。另外,北大版的教材中已经有了不少的原文,大家对这些原文一定要好好掌握。就我个人的感受,纯粹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北大版的原文已经差不多够了,当然如果大家时间比较宽裕,而且希望研究的更加深入一些,那去读读原文一定是好的。

而中国哲学的现代部分,尽管理论上是要考的,但实际看来,考到的概率比较低,据说只是在某年考到过冯友兰的一个知识点。所以时间比较紧张的朋友,可以考虑放弃这部分,但时间宽裕的朋友,可以翻一翻,毕竟人家没说不考。而如果要考,最可能考冯有兰、熊十力、金岳霖三位先生,其他的我感觉可能性不大。

大家可以注意到,北大陈来老师的宋明理学是参考书中没有的,但当时一个师兄曾经告诉我,这本书是他们考试时非常强调的。现在我也可以理解,毕竟理学是中国哲学中的重点,而北大版在一些方面论述的不够详尽。比如曾经考过的“孔颜乐处”和“程颐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解释”两题,北大版教材中说的不是很多,但陈来的宋明理学中都有独立的小标题来阐释。而且理学的不少范畴比较复杂,区分也不是很明显,陈来老师的这本书,在阐释上做的很不错,读一读可以加深理解,加之陈来老师现在是北大中国哲学教研室的老师,所以(以下省略五百字)。

至于蒙培元的理学范畴体系,这本书读的人相对较少,这是我大二时老师让我替他讲朱子哲学时使用过的一本书。蒙老师本身是现在做宋明理学比较突出的一个学者。他的这本书和陈来的宋明理学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陈来是以人为纲,而蒙的书是以范畴为线索,对于理气等几十个核心的理学范畴,往往就其因循沿革阐释的比较清楚集中。大家可以对比着陈来的书看。当然时间不够的也可以不看。

而中国哲学智慧,我的一个老师是其中的作者之一,所以当时他给我们上课就是使用这本教材,我不向大家推荐,毕竟北大没有列它为参考书,而且这本书也确实写的简易了些。当时我看的时候也是出于休息,而且一些问题这本书换了一个角度来描述,读了可以加深印象和理解。这么说的意思是,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不见得要盯住那些教材,有时候休息的时候,翻翻一些简易的哲学简史,里面或许有那么一两句话,就能加深你对某个哲学家或者范畴的理解,至于这样的书的选择,可以随意些。

最后要强调的一本书可能很多人都不认同,就是中国哲学大辞典。当然,这本书并不容易找,我自己也是托的旧书商才给找到。推荐这样一本大砖头,或许在许多人看来是费力不讨好,对应试不见得有效果。但考过北大的朋友都有一个体会,就是北大的试题有相当一部分比较偏,而作为一本大辞典,搜罗的词条自然比较广,我对比过以前的一些试题,比如“五德终始说”“天爵”“三理”等等,教材都不是很重视,而在辞典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词条。就我自己的使用来看,可能我从小就有读辞典的习惯,所以这本书用起来很顺手,前后大约看过四遍,状态最好的时候,大约能有四五百条的词条我能大体背诵下来,因为里面最核心的词条我都摘录到我的笔记里,所以读的次数可能更多一些。能借到这本书的朋友,可以看看后面的一个索引,即使不完全看这本辞典,也可以借后面上千个词条来检验自己复习的全面性,如果里面大体的词条能说个大概,那说明复习的比较全面了,如果看到基本或者大半不清楚,就要加快进度和调整复习范围了。但这本书确实不容易找,我后来三月份的时候,才替一个安徽研友找到第二本,而且里面有800页,复印起来又不太方便,所以一般的朋友可以考虑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来代替。

下面说说西方哲学部分,一开始我并不清楚报考中国哲学方向的考生并不需要考现代西方哲学,所以浪费了许多的时间,当然如果从学习的角度而不是应试来看,收获还是很多的。

先说赵敦华老师的西方哲学简史,这本书尽管很多人对其学术价值有看法,但从应试的角度看,非常重要,而且赵老师现在是北大的系主任,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而且这书有一个比较好的优点,就是小标题,大家复习的时候可以按这些小标题进行掌握。但这本书也有不足,就是太过简略。前边古希腊部分的还好,到了后边德国古典哲学,就明显不够了,所以这时候大家要正确找别的哲学史著作来加以补充。当然,如果从应试的角度看,这个补充的范围也不需要太广。以黑格尔哲学为例,历年的考题中,直接考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某一大块的概率不高,倒是屡屡考到黑格尔哲学的几个特点。毕竟从应试的角度看,黑格尔哲学体系不太方便出题目。

至于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本,今年的考题虽然不能很好的体现这本书在复习中的作用,但我曾经问过靳希平老师,他就非常强调在复习的时候要抓紧这本书。但这里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对于一些哲学命题的阐述,可能一些教材的思路和原著有所区别,大家就要多进行补充和综合了。这书可能一般的书店都不见得有,北京倒是在个别小书店里能见到,现在开始准备复习,时间还是比较宽裕,大家最好能抽空好好研究一下这些原著选读,这对大家以后入学也有好处。

苗力田老师的西方哲学史新编是我当时针对赵版的不足而读的,在国内学者写的西哲史中,苗老师本身的学问根基恐怕是最深厚的,这是我当时选择这本并不在北大范围内的参考书的主要原因。而西方哲学史(复旦版)很多人可能觉得有一些“政治”色彩,所以并不重视。而这本书有他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很多哲学问题,或许在别的书里阐释的很晦涩,但这本书里就尽量用简单的语言来说明问题,尤其是其现代部分。当然,这本书里对某某哲学家的评价和生平,大家可以不用费时去看。

至于刘放桐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个人觉得远比赵老师那本好。实际上我在复习现代西方哲学的时候,就是赵版、复旦版和刘版同时比对进行的。因为中哲方向并不考现代西方哲学,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剃利罗素等人的哲学史,从应试的角度,并不是很突出,但可以考虑作为补充。而我买西方哲学大辞典,其用意其实和反复阅读中国哲学大辞典一样,就是图个全,而且一些词条解释的很权威和简明,但这本西方哲学大辞典,使用起来并不如中国哲学大辞典好,至少从应试看来是如此。所以大家可以另外选择别的西方哲学大辞典。

下面提一下历年试卷的问题,建议大家尽自己所能去收集三年以上的试题,这个对一些尤其是考过两次的朋友来说,不是很难。一定要仔细分析。比如大家看中国哲学的考题,就会发现每年的试题分布是有一些特点的。比如几乎每年都会考一道佛教的题目,而佛教可以出题的时期又只有两个时期,人也是那么几个反复考过的,如果大家把那么几个点掌握了,就能确保这个分数了。相应的,其他的也是这个道理。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疑问,就是教材要看几遍。其实教材是不好按遍数来计算的,有时候你复习的第一轮就能看几遍,或者你可能某一个章节看了好几遍。但一位师兄曾经告诉我,哲学复习必须超过五轮。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尤其是前三轮,一定要十分的扎实。

同时,北大和其他学校哲学系入学考试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北大喜欢出偏题,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他们的考察面比较广,大家千万不要有侥幸的心理,不要轻易放弃某一块,尤其在时间允许的时候。这点只要大家看到往年的试题,就能很深刻的体会到。

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总结和比较,这点在中国哲学的复习中尤其突出。

往届师兄考研心得篇八

我的情况是这样的:在天津上的本科,本科是学广播电视编导的,就是传说中的艺术类。大三秋天的时候决定要考研,寒假的时候决定考山大的新传,初试我考的很一般,62,63,89,116,总分330。要不是山大今年要了这么多人,是轮不到我去复试的。

大三寒假的时候我研究了山大出题的套路(当然谁知道今年变了),然后又觉得自己是短期爆发型的,不是那种放长线钓大鱼的人,所以决定五一以后再开始买书看书。这之前就背个英语单词,看个专业书什么的。

我暑假的计划是这样的:新东方那个绿皮的乱序的单词书,一天背两个list。我当时是这样的,先把汉语意思都看一遍,然后根据绿皮书底下的单词说汉语意思,说不出来的就把单词抄下来,再记一遍汉语意思,然后再看第一遍没背过的,第三遍再看第二遍没背过的,依次类推,直到全背过。第二天的时候会再把前一天看的都看一遍,把背不过的抄在本子上,有空再看。我开始的比较晚,并且觉得英语底子虽说不好,但也不会拖后腿,所以暑假也一直只背单词来着。

专业课我记得我是这样的,我先把05到12年的考题都标在书上了,这样大概就能看出章节的重点了(每个人都愁过怎么找重点,但是当你做完这件事情,真的就发现重点出来了)。然后,7月底8月初我就跑回了家,跟着家里人到大云南玩了一圈才回来。

9月份的时候,大概是十来号吧,我把第一遍书看完了,然后开始第二遍,第二遍就要好好把要背的整理出来了。我当时是把资料敲出来的,因为大学习惯了抱着打印的东西背书。我差不多是一本一本整理的,先理论,后西方史,中新史,最后是实务的那些书,那些就比较容易了,再说今年山大题也改了,那些书不再需要死背了。

关于新闻评论,我当时是知道学校很厉害的一个老师正在给大三新闻专业的讲新闻评论课,我就跟着蹭课去了,他们写作业我就跟着写,跟老师商量也给我批一批,还跟她交流一些时事啊什么的。老师真的很厉害啊,看过很多书,什么都懂,也很犀利,她的新闻评论都是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的。真的好感谢她。还有就是我每期也买南周看,就当消遣。

然后就是山大出分了,说实话出的真是挺早的,不让人好好过年啊。我是逼了自己一把才查的,查到之后确认了好几遍这是不是我的分,本来以为自己考不过300的,连复试的书都没带回家,一心想着找工作了。当然330也是个很尴尬的分数,跟去年分数线一样,于是我就陷入了纠结,然后懒惰小人又打败了勤奋小人,我就啥都不管了。

1.永远不要后悔或者怀疑你走过的考研路,因为学习和看书绝对不是浪费时间的事,我如果不是考研的时候看书、看报纸、刷微博,后面绝对不会考上这些单位。

2.如果你是艺术生,或者不是在山东念的本科,或者本科学校不是一本什么的,不要觉得山大是多么遥不可及的学校。我当时要报山大的时候也有很多朋友劝我,说山东的孩子多能学拼不过什么的,也不要听山大很黑啊故意压分就是为了让自己学生调剂回来什么的。今年山大接受调剂就有一个规定,本科是山大的第一志愿没报山大,调剂不要。越是好学校越公平的。你要这样想,这算山东最好的学校了吧,这么好的学校如果一个才学不够的人都能通过关系进去的话,他早用这关系找个好工作去了,还要这研究生学历干嘛。要相信自己。

3.这条跟上面是反着的,同样条件,如果你现在在本科学校里很优秀,也不要被自己的光环蒙蔽了。我的成绩在本科排名还是不错的,有时候听着大家说你英语好啊学习好啊自己也真会当真了,复试去了山大才知道自己有多差劲,外面的人有多优秀。

4.坚持。

考研真的是个坚持+方法的过程。我最后一个月如果没有气馁,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了就不看书不背题了,业务一的分不至于这样。十二月份每个学长学姐都会跟你说一句话,坚持看,考场上你就知道了。我那时候也不信,结果考场上我就真的知道了。其实就是多看一点的事儿。

5.逻辑条理。

这是答题的要点和规律,当然这个从高考就开始培养了。一方面这样比较容易踩分,另一方面咱们这个专业本身就很需要这个能力,一定要让老师看到你这个能力。

好啦,纪念到此结束。谢谢论坛、谢谢帮助过我的人。祝我同届的战友们都有个好成绩,金榜题名。

往届师兄考研心得篇九

第一,必须保证足够的有效学习时间。

这点我感悟是很深的。就我复习的那个固定自习室而言,不少同学总是早上很早就进教室了,但进了教室经常会趴着睡一会觉、出去打电话、出去吃饭、出去买东西、和一起复习的同学聊个天等等,很多很多小块的时间其实就把你的学习时间挤掉了。也可能在学习的时候不能高度集中,导致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其实很短。我觉得这点是非常致命的。考北大要看的东西非常多,没有时间拿来浪费。对我个人而言,我从小就爱赖床,所以我每天再怎么挣扎都早起不来,一开始会逼自己早起,却发现效率很低。后来我干脆让自己睡够,我差不多每天得睡到8点半多,然后9点多点到教室。因此接下来的时间我必须抓紧学习。复习后期我几乎早上到教室以后一天就都不出去了,没有时间给自己睡觉,吃饭也是叫外卖送到自习室外边,草草吃完,有时白天实在学不下去了,下午会出去吃顿饭让自己调节一下。这样算下来,我从早上9点多学到晚上11点回宿舍,有时中间休息一下,差不多平均每天学到13小时,而且是全身心投入。当然这只能放到后期,否则战线拉太长身体会受不了,对学习也会感到厌倦。

第二,一定要做笔记。

可能有很多好同学认为应当把做笔记的时间用来多背几遍书,我认为也很好,但采取何种学习方法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的建议最好是要做笔记。北大的题型同其他学校不同,全部都是主观题,因此,你要想得高分,一定要答的很广很深很全,这样一来,看一本书是肯定不够的,尤其是针对专业课考试。我专业报的刑法,当时手头的复习资料有陈兴良的蓝皮规范刑法学+张明楷的黄皮刑法学+双杨的中国刑法论+高明暄的刑法学+人大出版社的刑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陈兴良的刑法案例教程+自己买的两本法学考研参考书+图书馆借的一本辅导书+网络上卖的很红的彭鹏的考研笔记。这怎么看的完?我的答案是千万不要一本一本的看,不然一定会浪费死时间的,而且看完会发现什么都记不住(我一开始的复习就是这样的,每天给自己规定页数,逼自己几天之内看完一本书,后来发现全都是徒劳。)我的建议是这些书同时看。所以我复习刑法时就在宿舍复习的,因为太多书了。。。提不去自习室。。。方法就是把各书及资料上的对一个问题的各种见解观点整理到一块记到笔记本上,你整出来什么,考试时就写上什么。那时我每天都在不停地写,一天就要用掉一根笔芯,但事实证明这样为最后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全面掌握观点,毕竟各种书上的观点都有差异。举个例子:比如说论述罪刑法定原则,你就可以分以下几点回答:1.概念(即经典表述“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条规定(第3条),这在大多数教科书上都可找到;2.历史渊源,这主要在陈兴良规范刑法学中介绍较多;3.基础,这点可参阅张明楷的刑法学,有沿革意义和近代意义上的基础;4.内容,这是重头戏,可以参阅张明楷刑法学中的内容,即包括形式的侧面和实质的侧面,其中形式的侧面中又有从绝对罪刑法定主义到相对罪刑法定主义的演变,这可以在中国刑法论和规范刑法学等书中找到;5.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这也可以在中国刑法论和规范刑法学中找到;6还可说说罪刑法定原则的问题及改善方法,这些可以在一些辅导书或者相关论文中找到。答这么多,对这道题而言算是比较全面的了。看起来有点恐怖,但这是获取高分的必经途径。其实落实的过程中会发现乐在其中。

第三,参加辅导班的问题。去年我是英华暑假辅导班和冲刺辅导班都参加了,至于值不值、有用没用,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个人认为冲刺班更有价值,其实当时也觉得暑假班不错,但复习到最后再看发现它讲的我也明白,就是串讲一遍,我认为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一些信息、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友人,见见传说中的各大教授,有时他们讲的会有点拨启蒙作用(我选择刑法其实就和上这个班有很大关系),再有就是一个心理安慰吧。如果不参加的话我觉得在自己把东西整理完一两遍以后,可以搞来录音听听,串一遍,可以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但千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辅导班上面,关键还是在于自己。

第四,一定要不断地复习。在整理完所有的笔记以后,只复习笔记就ok,一定要反复地看,最好能背会,我不太相信有同学会过目不忘,况且有这么多的内容。列个计划,分几轮不停地复习吧~我就是最后背的时间不够了,所以整出来的东西挺好,但是没有消化,如果多给我半个月时间也许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第五,答题方法的问题。我认为这个和复习是同等重要的。当时上冲刺班时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就是“你自己知道没有用,关键是让批卷老师知道你知道。”有时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自己心里知道但是考试时写不出来,其实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学的不扎实。要点是:把自己整好的内容灌到脑子里,见到每个题目都有话说。对一个问题掌握的广度是必备的,最好能掘的再深些,写出一两句让老师两眼放光的话,作为自己的杀手锏,否则大家写的都一样,凭什么让批卷老师给你打高分呢?对吧。当时老师还举了个例子来说明“一定要让判卷老师知道你知道”,他说如果问题是论述故意犯罪,你不仅仅要答故意犯罪,而应该从犯罪的主观方面写起,然后把故意犯罪、过失犯罪都答上,最好再把二者比较一下,有空再把犯罪构成要件的其他方面说说,哈哈,当时都笑了,虽然有点夸张,但多写点总归是有好处的。另外要注意的就是思路一定要清晰,条条分明,点点到位。

第六,到复习后期一定要研究北大的出题规律。把历年真题找出来仔细揣摩。具体的我就不多说了,仔细研究肯定会有收获的。今年我把民法题和刑诉题都蒙到了,刑法专业卷也蒙到三个。不过这件事情只能最后再做,毕竟有些冒险,重要的是全面复习,打好基础,蒙题只能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用来在最最后比如考前几天或考前晚上重点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